61阅读

移动端界面设计布局-雷鸣:酷我在移动端布局迟缓 将转型音乐类社区

发布时间:2018-02-04 所属栏目:移动端界面设计布局

一 : 雷鸣:酷我在移动端布局迟缓 将转型音乐类社区

  DoNews 8月23日消息 酷我音乐CEO雷鸣日前接受DoNews采访时表示,中国在线音乐同质化竞争严重,酷我将向在移动互联网和音乐社区倾斜,寻求差异化竞争。

  雷鸣指出,酷我音乐盒推出已经6年,用户数达2亿,月活跃用户约1亿,iPhone和Android平台下载量均在千万级以上。

  尽管酷我用户数量庞大,但用户付费习惯仍未形成,酷我一直在尝试用户付费,现在也没成功,明年将有新的探索举措。

  “半曲成名”评委容祖儿 酷我CEO雷鸣

  谈及收支状况,雷鸣认为酷我目前的盈亏基本平衡,4成收入来自游戏,6成为广告,未来向移动互联网和音乐社区转型,尝试流量变现的新方式。

  雷鸣对记者坦言,音乐本身的移动属性就很强,但酷我在移动互联网上行动迟缓,没有抢得行业先机。酷我移动用户增长很快,现在的用户数是年初的3-4倍,较去年增长6倍,今年将在移动端有更大投入。

  雷鸣预估移动数字音乐的拐点将发生在明年,届时移动端用户量会超过PC用户。

  雷鸣表示,K歌、手机上传作品等功能目前正在研发新版将在年底推出,现在是“憋大招"。

  据介绍,酷我希望通过SNS和无线化,改版现有的用户形态。酷我数字音乐部总经理曾莺表示,时下投入数百万元举办的“半曲成名”选秀活动,将邀请容祖儿等多位明星加盟,希望借此机会打通酷我音乐盒、酷我K歌、半曲成名等多款产品,让参赛选手和粉丝能在酷我平台上形成音乐主题社区。

二 : 超实用!移动端界面中的版式设计原理(上)

  justinlam:“我总觉得页面不太好看但是我又说不出来”,“我不懂设计,但是我就是觉得不协调”,“你觉得这好看?你的审美要加强啊”这些听着熟悉的话往往是产品和设计产生矛盾的开端。还有一种评价叫说不出哪里好也说不出哪里不好,相信很多人也有过感同身受的无奈。

  其实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审美因人而异,只有言之有理的设计才能够说服别人。当设计师拿到产品的原型开始做设计时,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原型进行而不考虑任何规则,那么很多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不协调的结果。设计完之后产品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

  在UI设计中其实也存在大量的版式设计原理,如果产品和设计都能对版式设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设计师拿到原型的时候,评审设计输出稿的时候大家都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设计。以下我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版式设计原理,是工作当中做出良好视觉效果的前提。

  1. 信息的排布

  对任何信息进行排布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掌握的是对齐/重复/亲密/对比,贯穿设计的四大原则。

  对齐除了能建立一种清晰精巧的外观,还能方便开发的实现。基于从左上至右下的阅读习惯,移动端界面中内容的排布通常使用左对齐和居中对齐,表单填写的输入项使用右对齐。

  

 

  设计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也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要让用户去找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应该让用户流畅地接收到我们想要传达的重要的信息。重复和对比是一套组合拳,让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在整个设计中重复出现既能增加条理性也可以加强统一性,降低用户认知的难度。那么在需要突出重点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例如图片大小的不同或者颜色的不同表示强调,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最重要的信息。

  

 

  

 

  在排布复杂信息的时候,如果没有规则地排布那么文本的可读性就会降低。组织信息可以根据亲密性的原则,把彼此相关的信息靠近,归组在一起。如果多个项相互之间存在很近的亲密性,它们就会成为一个视觉单元,而不是多个孤立的元素。这有助于减少混乱,为读者提供清晰的结构。

  

 

  在设计表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内容的易读性。适当使用图形可以增加易读性和设计感,而且图形的理解比文字更高效。那些用文字方式表现时显得冗长的说明,一旦换成可视化的表现方式也会变得简明清晰,可视化的图形可以将说明/标题/数值这种比较生硬的内容,以比较柔和的方式呈现出来。

  

 

  2. 图片的使用

  App的页面结构和文本确定之后,就要开始安排图标/按钮/图片的安排了,这时页面也就从单纯文本的“阅读”型结构调整为“观看”型结构,对于页面的易读性以及页面整体的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页面中图片所占的比率叫做图版率,通常情况下降低图版率会给人一种宁静典雅、高级的感觉。提升图版率会有充满活力,使画面有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实际中也跟选取图片的元素/色调/表达出来的情感有关系,合适的图片也能散发出整个应用的气质,直接传达给人“高级”,“平民化”,“友好”等不同的感觉。

  

 

  在内容比较少但是又想提高版面率的话可以采用一些色块,或者抽象化模拟现实存在的物件,例如电影票,书本纸张,优惠券,便签等的效果,使界面更友好也降低空洞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改变页面所呈现出的视觉感受,只是这种方法最多改变页面的色调/质感,并不能改改变“阅读”内容的比例,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3. 颜色的使用

  不同的颜色可以带给用户不同的感觉,这点应该是常识。在移动端界面中通常需要选取主色,标准色,点晴色。移动端与网页端稍微不同,主色虽然是决定了画面风格的色彩但是往往不会被大面积的使用。通常在导航栏/部分按钮/icon/特殊页面等地方出现,会有点晴,定调的作用。统一的主色调也能让用户找到品牌感的归属,例如网易红/腾讯蓝/京东红/阿里橙等等。标准色指的是整套移动界面的色彩规范,确定文本/线段/图标/背景等等的颜色。点晴色通常会用在标题文本/按钮/icon等地方,通常起强调和引导阅读的作用。

  主色在选择上可能不止一个,点睛色通常也由两三个颜色组成,标准色更是一套从强到弱的标准群,那么在点晴色与主色,主色与主色之间的选择上便有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邻近色配色(色相环上邻近的颜色),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因为色相柔和过渡也非常自然。

  

 

  第二种是同色系配色(色相一致,饱和度不同),主色和点晴色都在统一的色相上,给用户一种一致化的感受。

  

 

  第三种是点亮色配色,主色用相对沉稳的颜色,点晴色采用一个高亮的颜色,起带动页面气氛,强调重点的作用。

  

 

  第四种是中性色配色,用一些中性的色彩为基调搭配,弱化干扰。这种方法在移动端是最常见的方法。

  

 

  还有一些渐变,明暗调对比,多色搭配等方法在这里不一一说明,你感受一下。

  

 

  未完待续。

  内容预告:

  4. 留白的艺术

  5. 视觉心理的灵活运用

  6. 没有设计的设计

三 : 迅雷移动产品创新:正加速移动端布局

近期,手机迅雷版本连续更新至5.5版本,用户不仅可以快速搜索到想要的资源并进行分享,手机迅雷还做到了快速响应用户反馈第一时间做出调整,这不得不让人感受到迅雷对于移动端产品的重视。

与此同时,迅雷也刚刚完成了对迅雷看看的出售,公司重心也全部集中到了重点业务之上,移动互联网无疑是迅雷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

据公开数据显示,迅雷2014财年总运营支出为9440万美元,比2013财年增长20.2%。其中,2014财年研发支出为3520万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9.2%,高于2013财年的16.0%。这意味着迅雷正在自身的重点业务上加大投入。

前不久,迅雷再次发布移动端重磅产品“快玩手游”,利用迅雷的云加速核心技术为手游用户提供加速服务。“快玩手游”由迅雷的网游加速器团队研发,其在PC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游戏加速经验,并拥有超过1亿的游戏用户。移动端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恰恰证明了迅雷在这方面的投入正在增加,迅雷的野心也不言而喻。

除了加大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迅雷还在加速与小米的合作进程。在小米MIUI操作系统中,迅雷加速软件已经作为MIUI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进入到所有小米手机,向小米用户提供优秀的数据加速的体验。而在客厅端,对于小米电视和小米智能机顶盒等硬件产品,迅雷的云加速技术也提供了大容量,高清的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上半年迅雷公开的数字显示,迅雷移动端产品通过小米MIUI获得的安装量已经达到5500万,在5500万安装量中,活跃用户达到850万。迅雷对于安装量的初步目标是1亿,距离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作为国内用户基数最大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之一,迅雷的云加速作为其核心技术,可通过迅雷旗下产品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大容量数据加速传输到本地的服务,最大程度提高用户的网络传输效率。在跨端、跨平台以及云加速等多重技术的支撑下,迅雷在移动端的变现正在一步一步变为可能。

四 : 2014年移动界面设计新趋势你知道多少?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分享一些日益显性的设计语言,让人一眼就记住它的风格,有一些已经随着优秀设计师的摸索,融入到国内移动产品设计里了,而有一些,确实是刚刚在萌芽阶段,需要更进一步的摸索和尝试。

  一、唯一主色调 | Simple color schemes

  为什么我们要定义一个界面多种颜色?仅仅用一个主色调,是不是就能够很好的表达界面层次、重要信息,并且能展现良好的视觉效果?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随着iOS7的发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唯一主色调风格的设计,会采用简单的色阶,配套灰阶来展现信息层次,但是绝不采用更多的颜色。

  卡塔尔航空公司

  卡塔尔公司航空就是这样的设计案例,整个界面采用粉色的主色调,从标题栏到标签页,从操作按钮到提示信息,除了黑白灰之外,全部采用粉色设计,这种简介的的配色风格,反倒起到了很好的信息传达效果,也具有良好的视觉表现力,设计师在内容排版上的技巧实在是加分。

  Readability采用红色主色调设计,连提示信息背景色、线性按钮和图标都采用红色主色调,界面和LOGO也完全是一个色系的。而Vivino采用蓝色主色调设计,信息用深蓝、浅蓝加以区隔。Eidetic采用橙色主色调设计,其中的关键操作按钮甚至整个用橙色提亮,信息图标也用深橙色、浅橙色来表达程度。

  可以说唯一主色调设计手法,是真的做到了移动端APP的最小化(Minimal)设计,减少冗余信息的干扰,使用户专注于主要信息的获取。

  二、多彩色 | Hypercolour

  而与唯一主色调形成对照关系的,就是Metro引领的多彩色风格,为什么我一定要给我自己的产品定义一种主色调,多彩色就不能是主色调吗?于是出现了不同页面、不同信息组块采用撞色多彩色的方式来设计的风格,甚至同一个界面的局部都可以采用多彩撞色,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设计。

  优衣库出品的RECIPE,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案例,多彩色的设计风格融入到整个APP中,不论是切换标签页,还是在内容组块中滚动,都会变更不同的主题色。色彩切换的时候,还会有淡入淡出的效果,让切换变得自然而然,完全不生硬。RECIPE的番茄钟计时器模块,会一边计时一边播放优美的美食背景音乐,同时切换不同的主体颜色,随着主体颜色的变更,所有的前景文案、图片也会变更为该色系,加上清晰度极高的美食图片,真的是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RECIPE真的是2013年难得一见的优秀设计。

  而Peek Calendar、EveryWeather和Harmony这三个APP,是列表多彩色的设计案例,这种列表多彩色,不知道是不是从Clear开始再度流行起立的,用鲜亮的多彩色来区分信息,确实能起到突出的效果,视觉上极其醒目。

  可是对于一些内容型的APP,也许并不适用,比如GoogleKeep的多彩卡片,确实是在内容阅读上会起到反效果。百度云记事本第一版设计也是多彩色的,但是后来考虑到文字记事比较多,为提供良好的文字阅读体验,还是把多彩色改成灰白色微质感的设计。

  三、数据可视化 | Data Visualization

  至于对信息的呈现,越来越多的APP开始尝试数据可视化、信息图表化,让界面上不仅仅是列表,还有更多直观的饼图、扇形图、折线型、柱状图等等丰富的表达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若真想实现,背后的复杂程度也不容小窥。

  Nice Weather用曲线图来表达温度的变化,Jawbone UP用柱状图来表达每天的完成情况,PICOOC用折线图来表达每天体重、体脂的变化。移动APP利用数据可视化,可以在更小的屏幕空间内,更立体化的展示内容。

  四、卡片化 | Cards

  卡片也是一种采用较多的设计语言形式,无法考究这种卡片的设计,是从Metro的tiles流行起来的,还是从Pinterest的瀑布流流行起来的。总之我们可以发现,Google的移动端产品设计已经全面卡片化了,甚至Web端也沿用了这种统一的设计语言,据说是Google搜索的体验负责人引领的设计语言统一升级。

  luvocracy的卡片流突出信息本身,用大图和标题文字吸引用户,强化了无尽浏览的体验,吸引用户一直滚动下去。Google Now的卡片则更加的定制化、个性化。有的卡片是用来做用户教育的,有的卡片是用来告知天气的,有的卡片是呈现联系人列表的,有点卡片是显示待办事项的。不同的卡片都遵循在一个统一宽度和样式的卡片内,进行发挥和设计。既保证了卡片和卡片之间的独立性,又保证了服务和服务的统一化设计。Shazam则用一种趣味的卡片样式,呈现专辑和歌曲。

  五、内容为王 | Content First

  APP产品的发展,最终的路径势必会跟web产品一样,突出内容,内容为王,当繁华褪尽,纤尘不染,再重新去看APP存在的意义,不外乎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内容相比,所有的设计和包装,都不外乎是一种表现手法,而真正具有价值的APP,一定是内容取胜的。Facebook用190亿美金收购了Whatsapp,这个全是用统控件搭建的APP,并不是因为他的设计多出众,而是因为他的服务足够有价值。

  Artsy的图片瀑布流,完全没有用到线和面来区分信息组块,而就是用内容本身做排版,用户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于图片内容上。Prismatic利用字体排版,尽可能的内容前置,弱化图标和操作,让用户更集中注意力于内容阅读上。而MR Porter则利用商品图片、名称和价格直接做设计,让用户聚焦于商品本身。

  六、圆形的运用 | Circle Design

  园形是最容易让人觉得舒服的形状,尤其是在充满各种方框的手机屏幕内,增加一些圆润的形状点缀,立刻就会增加活泼的气息,徒增好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iPhone的拨号数字键盘,一开始都是矩形设计,迭代到iOS7,均变成了圆形,可以说是对传统电话的致敬,也可以说是增强了界面的柔和感。当然相应的,也要处理圆形的实际点触区域,不要因为设计成圆形点击区域也变小了,导致点击准确率下降了,美观度提升易用性受到了影响。

  Beats Music把选择喜欢的标签设计成了圆形,这就比普通的列表、矩形tag的感觉要好很多,更加趣味更具探索性。Movse每天走的步数、消耗的卡路里均用圆形承载,是数据可视化、关键信息显性化的最好案例。Tumblr则把要创建的内容的类型选择,用蒙层+圆形选项按钮来设计,让选择变得专注而明确,又不那么死板。

  七、大视野背景图 | Bigger Vision image background

  用通栏的图片作为背景,也成为今年的一个流行趋势,或者是作为整个APP的背景,或者是作为内容区块的背景,既提升了视觉表现力度,又丰富了APP情感化元素。一些信息或操作,浮动在图片上。这种设计方法,对字体和排版设计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多,但极容易渲染出氛围。

  大视野背景图风格也分为两种,一种像Secret、The Whole Pantry这样的,内容区块中采用大视野背景图,好处是可以利用图片做区块分割,难度是图片拼接后的效果不一定好看,所以可能还需要配合描边、留白等设计手段优化拼接。另外一种就是想Vsco、Flink、Mindie、Soundwave这样的,全屏背景图甚至打通状态栏,前景做内容排版、导航、操作。

  好处是设计非常具有生命了,所以有朋友把这种风格也叫有计划设计,说的就是回归大自然的设计手法。但风险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前景的信息排布设计其实是有很大挑战的,必经花花绿绿的背景太过于干扰注意力,导致前景的文字内容可读性会变弱。所以需要把重要操作用明确的按钮区隔出来,阅读型文字跟背景图要用明显的反色,还是不行的话就把文字浮在半透明蒙层上,解决可读性问题。

  最后总结来说,2014年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7种设计语言,唯一主色调、多彩色、数据可视化、卡片化、内容为王、圆形的运用和大视野背景图。其实设计风格很难有全新的,也是不断轮回的过程,为凸现内容APP都在往轻薄化方向设计,不过保不准哪天,又颠覆回最开始的重质感拟物话设计呢。

五 : 具有引导性的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模式

  文字工作搞的有点儿奔放了啊,一直玩到周日晚间这般时候;任何其他事情恐怕都难以让自己有这样的劲头了吧。也难说。其实周末两天主要是收拾家当准备搬家;忙里抽闲做做内容,纯当休闲娱乐。

  今次的译文,与之前一篇产品早期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方面的文章类似,也是来自一本新书,Mobile Design Pattern Gallery(移动应用设计模式画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搜,我就不加书店链接了。确实没时间念叨那些有的没的了,有点闹不住了;让我们欢快的进入正文吧。

  前段日子,我们(英文原文作者)的团队接到了一个新的移动应用项目。悲催的是,当时所有的移动方面的设计师都已经被其他项目买票了,剩下的设计师所擅长的领域基本都在企业级应用或效率工具等方面。于是,我制作了一个包含大量移动应用截图的快速教程,希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新方向。结果真心好,培训效果喜人,这套教程也成为我们手头的移动应用设计模式参考,并逐步编纂成书。

  我(英文原文作者)个人对其中关于“引导”方面的话题最有爱,在这里分享给大家。需要提一下,虽然这些设计模式都是基于移动应用归纳出的最佳实践方式,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适用于移动化的网站设计。

  还记得第一次使用Photoshop时的情形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空白画布和左侧的一堆强大工具。话说,当时我也只是假设它们很强大,实际上不能确定,因为面对这样一个界面,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使用。于是我只好又买来一本“Teach Yourself Photoshop in 24 Hours”,花点时间自学先。(24小时系列教程,小C我只看过JavaScript一本,印象里真心烂。)

  

mobile-design-patterns-photoshop-5

 

  10多年之后的现在,移动市场中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应用,每个类别中,都有好几打功能几乎完全相同的。这些应用多数是免费的,所以我们时常会随便挑一个下载安装,花5分钟研究一下那些直觉性很差的用户界面,然后卸掉,再去装另外一个玩玩看。

  Layar Reality Browser是一款基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的移动应用,它的初期版本如下图所示:

  

mobile-design-patterns-layar-reality-browser

 

  是什么让我经由这块大片灰色的界面得到了“增强现实”?答案就是“引导”。对于移动应用来说,“引导”的本质就是一种小提示,当用户第一次使用app的时候显示出来,向用户推荐一些常用功能的操作方式,或引领他们完成一个预设的教学目标。简单却用心的引导方式可以很有效的在初次体验中提升用户满意度。

  移动应用的引导模式大致分为八类:

  对话(Dialog)

  提示(Tip)

  游历(Tour)

  视频演示(Video Demo)

  半透明标注(Transparency)

  嵌入(Embedded)

  持续(Persistent)

  探索(Discoverable)

  

mobile-design-patterns-invitation-model

 

  对话(Dialog)

  带有介绍文案的简单对话框是移动应用中最普遍的引导方式,也许是因为在开发编码方面相对容易些的缘故。不过由于太常见了,这种模式也非常容易被用户直接无视。

  保持介绍文案的言简意赅是非常重要的,没人愿意在这里阅读大量内容。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于非常重要的信息,最好在应用内部留有能够重新阅读这些提示内容的入口。下面的截图出自TargetWeight和ActionMethod这两款应用的首页。

  

mobile-design-patterns-invitation-model-dialog

 

  提示(Tip)

  这种方式比起“对话”来说,具有更强的上下文相关性。我们可以在应用的任何一个视图界面中使用提示,而不仅是首页。在eBay的app中(如下图左侧所示),“保存搜索结果”的功能就是通过提示来吸引眼球的。试想如果这里不使用如此明显的提示,用户的目光会很容易忽视掉这块原本是呈现标题的地方。另外,Android中用来引导用户对首页进行自定义的操作提示也是个很典型的范例(下图右侧),有些类似Windows中的曲别针君。

  

mobile-design-patterns-invitation-model-tip

 

  ShoppingList会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渐进式的对一些主要功能进行提示,引导用户操作。#p#副标题#e#

  

mobile-design-patterns-invitation-model-tip-my-shopping-list-app

 

  通常的原则,是在当前需要突出的相关功能旁边放置提示气泡,保持介绍文案的简短,并且在用户开始执行对应的操作时移除提示。

  游历(Tour)

  游历可以带来终极的引导体验——通过对关键屏和重要功能的连续展示,在最短的时间内引领用户对应用进行全面的探索。Nike GPS应用是该方式的一个不错的例子,它特别为移动设备进行了优化,包括明了的介绍、生动的图片、简单的导航以及足够明显的关闭按钮。这套游历会在应用的首屏出现,用户可以在7屏的介绍中自由的前后浏览或关闭。另外,在导航方面,Nike GPS同时使用了页面指示(圆点)与页码计数("2 of 7")来清晰的展示当前游历的步骤。CalcBot也用到了类似的导航。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tour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tour-nike-gps-calcbot

 

  视频演示(Video Demo)

  对于某些依赖于特定操作方法的应用来说,视频演示也许是最有效的引导方式了,因为它可以动态的展示应用的实际操作。Roambi通过这种这种方式展示了它们的大量可视化数据,并且直观的演示了用于导航和浏览内容的手势。Google Goggles则直接在演示中插入了一段Youtube上的视频。

  我们通常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展示应用的关键功能点,或是从标准操作流程的角度出发,演示应用的操作方式。另外,需要在视频中提供基本的控制功能,包括停止、暂停、音量控制等。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demo-google-roambi#p#副标题#e#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demo-google-goggles

 

  半透明标注(Transparency)

  与其他具有引导性的设计模式相比,半透明标注的方式对于触屏设备来说有些独特。它通常会在应用的首屏出现,以一个覆盖在真实界面上方的半透明层为背景。Pulse和Phoster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通过半透明标注的模式,他们快速并且可视化的向用户展示了怎样对内容进行导航。

  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半透明标注,而不是试图通过这种效果来弥补应用界面本身的拙劣设计。当用户开始产生相应的交互行为时,要及时的移除标注。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transparency-pulse-phoster

 

  嵌入(Embedded)

  与其他模式不同,“嵌入”不会在目标界面加载之前呈现。在这种模式中,相关的引导内容会融入到界面设计当中,直到被真正的内容覆盖移除掉。Mini Diary和PageOnce都是典型的例子,通过嵌入式的提示,他们可以立刻推动用户进行相关操作。

  在一个界面中可以存在多个嵌入式引导提示。在设计应用的界面时,要对这些嵌入式元素进行差异化处理,通过图片等方式使它们能与普通内容很好的区别开。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embedded-mini-diary-pageonce

 

  持续(Persistent)

  这种方式同样会融入到界面当中,并始终存在。例如,Jamie Oliver's Recipes会始终建议用户使用横屏的方式获取额外的功能。Spring Pad则结合了“嵌入”与“持续”两种模式——用来引导用户添加自定义内容的“+”符号会始终存在,并不断被正式内容替代。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persistent-recipes-spring-pad

 

  探索(Discoverable)

  所谓的“探索”式引导,听上去也许有些矛盾,但它是一种鼓励用户进行某种特定交互操作的有效方式,同时不会影响到应用界面本身的设计。通常,这类引导会在某些操作的触发下呈现,例如下拉或侧翻页面。

  要对这种引导方式的使用保持谨慎。它最常规的作用是刷新或加载更多内容。

  

mobile-design-patterns-app-invitation-model-discoverable-ebay-timeline

 

  本站原创编译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Be For Web

  英文原文:

  http://www.uxbooth.com/blog/mobile-design-patters/译者信息: C7210 - Web设计与前端玩家,现就职于大众点评网产品部用户体验设计组(UED)

本文标题:移动端界面设计布局-雷鸣:酷我在移动端布局迟缓 将转型音乐类社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317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