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华为中兴专利战结果-中兴华为领衔 中国成芯片专利申请第一

发布时间:2018-02-16 所属栏目:业界

一 : 中兴华为领衔 中国成芯片专利申请第一

国际知名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近日发布《芯片行业专利分析及专利组合质量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近10年的芯片专利增长惊人,已经成为芯片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其中,中兴和华为成为领跑者。

QUESTEL报告显示,全球芯片专利数量在过去18年里实现了6倍的增长,而中国芯片专利申请量在过去18年里更是实现23倍的惊人增长,已成为芯片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其它国家排名分别为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

华为 中兴 麒麟 高通 联发科

在全球芯片专利申请量前30位专利权人中,日本公司居多,日立、东芝和NEC排名前3位,其次是美国的IBM、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等老牌企业。中兴通讯、华为的专利申请在国内企业当中排名靠前,分别位居第23、第27位。在中国芯片专利申请量前30位专利权人中,台湾鸿海、韩国三星和中兴通讯分列前三位。科研院校代表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表现抢眼。

中兴通讯和华为是国内老牌的通信企业,虽然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专利积累,也让他们初步具备了和国际领先企业竞争合作的技术基础和知识产权基础。目前的国产芯片主要应用于消费类领域,而在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手通信、工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仍主要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随着以中兴通讯、华为为首的通讯科技企业大幅提高国产芯片的自给率,以及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芯片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谋求突破的产业,相信中国芯片产业未来会取得飞速发展。

二 : 专一的结果

  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的强大并不体现在外表,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专一的精神。

  谁都知道专心致志,谁也都记得那两个学下棋的孩子。只是其中的奥妙不知有多少人记得?而真正将其树为榜样的又有几人?真正做到这种地步的又有几个?

  曾在物理界的风云人物,曾夸下海口“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的阿基米德。当国王命他鉴定王冠是否全部由纯金制作而成的时候,在苦思冥想毫无头绪之时,却在沐浴之下得到了灵感。欣喜若狂之下,竟忘记穿衣奔出。这样的专一,不考虑时间,不考虑地点,在他的心中只有专心的问题。尽管最终没有翘起地球,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翘起了一个时代,一种精神。当一个人只专心于一个问题时,不管身在何处,在他的心中只有问题,眼里也看不见其他事物,也许这是一种境界。

  巴黎时装是时尚与顶尖的结合,当然还有那风靡全球、引领时尚、体现身份地位的可奈儿5号香水。正是因为哪怕在战争期间,依旧专注于时装设计的花甲老人——可可?奈儿。战争时期,所有人都在逃难,但香奈儿却认为,服装是她生命,她的一切。他也要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她的风格一向简洁大方,色调以黑白为主。并且她大胆地设计女裤,女人也就是从那时起,不再单一穿裙子。而香奈儿也是在那时奠定了自己无可撼动的宝座。她将自己的事业当做自己的生命,倾注与自己的心血。她专心于服装设计,哪怕是在战争期间,这种强大的力量在老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是专心把它推向了高峰。

  还有那专注于追求莲花的周敦颐,尽管历史什么也没有为他留下,但他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爱莲说》。在长河的漂流下,传遍了千家万户,这也不枉他一生专注于追求莲花、追求君子之道。也许历史的波涛会淹没他的名字,但《爱莲说》却泛在长河之上,款款到来。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虽然是讽刺他的愚昧、追求功名,但专心的追求却不可漠视。可不可以说孔乙己走错了方向,进错了时代,却对了精神。倘若换一个方向或者换一个时代,依旧是这么专心。孔乙己会不会不再是一个悲剧呢?错了方向可以改,没有专心就什么也没有了。

  专心可以成就一个人,一个有专心的人无论做什么事,终究会有所成。因为专心才会奋不顾身;因为专心才不怕嘲讽;因为专心才令人敬佩。

  荀子又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甘肃省兰州市五十一中高一:刘润

  点评:一篇很有说服力的议论文,写出了专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通过阿基米德的例子、香奈儿的例子、周敦颐的例子、孔乙己的例子,充分证明了只有专心才能是人生走向成功。

  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引用了“劝学”中的句子,前后呼应,同时也是这篇议论文论述的更加严谨,对于高一的刘润来说,可以称作一篇不错的议论文,望继续努力!

  点评教师:索宇加老师

 

 

三 : 华为中兴15年混战

  业界素有“华为是狼,中兴为牛”一说。狼要吃肉,牛要吃草,看似不相冲突。但是1996年首次交锋以来,双方狼牙对牛角、针尖对麦芒,激烈混战了整整15年。
  
  在承诺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商界》记者与华为中兴内部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揭开了双方十几年来心照不宣而又不断上演的暗战……
  
  华为的计谋
  
  1985年初,40岁出头的侯为贵来到深圳,做起了电子表、电子琴的加工业务,一年就赚了35万元,这就是最初的中兴通讯。
  
  次年,侯为贵用赚来的钱成立了研发小组,专攻交换机领域,最终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就此进入通信领域并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侯为贵专心研制交换机时,转业军人任正非乘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1988年,他和几个人合伙凑了10万元,在一栋居民楼里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最初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开始走上销售电信设备的路子。
  
  经过两年的积累,华为在沿海区域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任正非也开始做研发,推出了自己生产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凭着已经搭建的销售网络,华为顺利打进电信设备供应商的行列,和中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初次照面双方相安无事。据说当时侯为贵与任正非惺惺相惜,两人多次私下探讨民族通信业该如何崛起。
  
  不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中兴和华为同样逃不出这个宿命,何况他们身处的是一个潜力巨大、竞争激烈的行业。
  
  1996年,侯为贵决定突破原来产品结构上的单一性,向交换、传输、接入、视讯、电源、移动、光通信等多元化领域扩展;凑巧的是,任正非也在同一年为华为制定了发展计划,在产品结构上同中兴几乎如出一辙,至少有70%的产品是重合的。
  
  同城兄弟头一回有了针锋相对的苗头,开启了此后15年双方激烈混战的大幕。
  
  随即,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排兵布阵。天生“狼性”的任正非组建了一批极具攻击性的销售团队,四处出击,争夺市场;而侯为贵则使出价格利器,用低价俘获人心。
  
  是继续各自为战,还是直接撕破脸皮兵刃相见?任正非分析,同中兴相比,华为在市场占有率、销售渠道及销售规模上都有一定优势,1996年华为销售额为26亿元,而中兴只有6.8亿元,如果主动出击,华为胜算很大。任正非决定给侯为贵一个下马威,令他措手不及。
  
  1998年,在湖南、河南两省的交换机投标会上,华为递交了一份特别的标书。在这份标书上,华为将自己的产品同中兴的产品进行了详细对比,并委婉表示华为在性能上远优于中兴。不过令任正非始料未及的是,在投标会的第二天,中兴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全面更换了一份打击华为的标书,最后抢得大额度订单。
  
  任正非会就此认输吗?当然不会。他迅速拿起了法律武器,在河南高院和长沙中院起诉中兴,状告其将“中兴电源”与“华为电源”进行引人误解的对比,引来各路媒体争相报道,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以为中兴在恶意竞争,华为先入为主地打响了品牌维护战。
  
  随后侯为贵奋起反击,也在郑州、长沙摆下公堂,期望“以牙还牙”的法子能再度显灵。最终官司四起双方各赢一半,华为被要求赔偿中兴经济损失180.5万元,中兴被要求赔偿华为经济损失89万元。
  
  首次交锋,华为输了官司交了银子却赢得了品牌和市场。从1998年到2000年,中兴年销售额从41亿元增至102亿元,而华为年销售额则从89亿元增至220亿元。华为一举奠定自己的王者地位。
  
  中兴的反击
  
  1998年春,由于与高通公司知识产权问题尚未解决,中国联通(微博)第一次cdma95招标项目中途夭折,再次招标时间悬而未定。
  
  是继续保留cdma95项目,还是将重心转攻其他领域?同时打算竞标的中兴和华为,都必须做出战略取舍。
  
  任正非认为,中国联通在短期内很难上马cdma项目,即使几年后再上这个项目,也不会选择相对落后的cdma95,而应该直接选择更为先进的cdma2000。因此,任正非迅速撤掉原来的cdma95小组,转攻cdma2000。同时,多年来与中兴屡次交手的经验告诉任正非,中兴习惯于跟着华为的屁股转,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这个看似无可挑剔的决定却为对手争取到了反击的时间。
  
  机会稍纵即逝!当时全球仅有2000万左右cdma用户,不论技术优势还是市场份额,所有厂商都处于同一起点。如果中兴能顺利拿下cdma市场,不仅能弥补多年来在gsm领域落后华为的遗憾,还能给华为狠狠的一击。
  
  留给侯为贵的,是一个向左走或向右走的选择题,选对了皆大欢喜,选错了则可能全盘皆输。
  
  侯为贵冷静地分析了当时cdma市场:联通肯定会上马cdma项目,而cdma95标准不逊于gsm,从安全性能角度考虑,移动网络不可能不经过cdma95阶段的检验就直接跳到cdma2000,并且即使转向研发cdma2000也需要cdma95标准的积累。
  
  最后,侯为贵决定不再跟随华为,反而继续将重心放在研发cdma95项目上,同时投入小部分资源研究cdma2000标准。
  
  2001年5月,中国联通第一期cdma再次正式招标,最终选用的标准恰恰就是cdma95的加强版!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兴,自然轻松中标,一举争得10个省共7.5%的份额。紧接着,凭借一期优势,在2002年11月底联通cdma二期建设招标中,中兴又获得了12个省份总额为15.7亿元的一类主设备采购合同。
  
  中兴的强势反击使得华为两次投标都颗粒无收,这让凡事都要争先的任正非很是郁闷。然而,更令他郁闷的,还在后面。
  
  当时风靡日本的小灵通技术被ut斯达康引进国内后,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网络运营商认为它建网速度快,投资小;用户则觉得它经济方便,同手机相比,只花20%的钱就能享受80%的服务。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小灵通技术是否落后的大讨论在业内展开。华为对小灵通技术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后认为,这项技术比较落伍,不出5年就会被淘汰,同时,电信主管部门对待它的政策也不明朗,于是选择放弃。
  
  巧合的是,就在华为宣布放弃小灵通业务的几天后,侯为贵对着全体中兴员工说,中兴今后市场主攻产品就是小灵通。中兴又一次拾起华为丢下的市场精耕细作。
  
  侯为贵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意气用事,他认为当时中国移动(微博)的移动业务发展迅速,而中国电信的固话业务增长缓慢,中国电信一直想建一个移动网,小灵通刚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到2004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达6000万,基本都是ut斯达康与中兴的天下。当华为幡然醒悟时,中兴不仅已经从中赚取了可观的利润,还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华为想插进一脚难于登天。
  
  夺得cdma和小灵通市场后,中兴在市场扩展之路上走得愈来愈顺。2003年,中兴年销售额达到251亿元,而华为年销售额为317亿元。中兴与华为的差距越来越小。
  
  两败俱伤
  
  眼看着中兴在国内cdma和小灵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华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两家公司在产品结构上有很大雷同,但一直以来不论在哪个领域,华为都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现在中兴竟然在这两个领域远远把华为甩在了后面,这哪是任正非所能容忍的!
  
  当时国内的cdma市场已被中兴和国外巨头瓜分殆尽,而华为手里还握着自己投入巨资打造的cdma2000产品线,鸡养大了,却只能干瞅着不下蛋,任正非不得不另想出路,这一次他瞄准了海外市场。
  
  历来全球通信市场的绝大份额都被欧美系把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阿尔卡特,多年来他们南征北战,使得整个欧洲、北美洲及东亚市场都被蚕食殆尽。华为要进军海外,唯一的缺口只剩下亚非拉等发展中地区。
  
  为了配合即将上马的海外战略,任正非开始大量招兵买马。2001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一个40余人的毕业班,39人被华为招走;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30人的毕业班,25人进了华为,这种整班成建制的掠夺性招人频频在各个高校上演。
  
  人马齐备,任正非开始为他的全球霸业做第二轮准备:训练一批嗅觉灵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销售人员,为了让这批一线战士心甘情愿地不惜一切代价抢夺市场,任正非制定了一系列颇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传闻其提成比例就高于行业平均水准5个点左右。
  
  万事俱备,凭借物美价廉的设备优势,华为很快就在这些地方安营扎寨。2002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就达10.5亿元,占总营收比5%左右。
  
  远在深圳的侯为贵心急如焚。
  
  尽管国内小灵通市场一片繁荣,销售和利润都有非常可观的增长,在2002年为中兴贡献了22.89%的份额,但小灵通可能出现发展危机的传言也愈演愈烈。
  
  侯为贵心里清楚,如果中兴丧失小灵通优势,同华为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并且现在的华为还有了海外战场,形势不容乐观。
  
  他决定重拾多年的跟随战略,紧跟华为出征海外,开始新一轮的较量。
  
  2003年,在印度mtnl公司的一次竞标中,华为和中兴分别通过印度本地合作伙伴同时参与了项目竞争。华为的竞标价格为34.5亿卢比,中兴的价格略高一点,几天角逐,所有参与竞标的公司中,中兴排在第二位,华为殿后,中兴夺标几乎毫无悬念。最后,mtnl却出人意料地弃中兴选华为。
  
  对于这个结果,侯为贵心里很不服气,他很快找到了反击点。在mtnl的标书中有这样一行字:参与本次工程竞标的企业必须具有在世界任一地方至少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方能参与竞标。
  
  侯为贵欣喜若狂,华为此前在亚非拉市场拿下的项目都比较小,根本没有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凭什么和中兴抢?随即,侯为贵派人准备了一份中国联通cdma网络建设工程中标公司的统计资料,并明确标注华为不具备相关条件,意欲把华为到手的订单再抢回来。
  
  虽然侯为贵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不过mtnl接到中兴的材料后特意派出调查小组奔赴华为进行盘查,搞得任正非大为光火。此番交战,双方打了一个平手,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2004年,中兴决心进攻尼泊尔市场。纵观当时华为的海外布局,尼泊尔是华为进入最早、费时最多、防卫最严的市场,如果中兴能在这里打开出口,其战略意义非凡。
  
  长期以来,侯为贵奉行技术至上的理念,致使中兴没有一支攻势猛烈的销售队伍,销售并非中兴的强项。侯为贵问自己,中兴的强项是什么?技术、产品!如果具备技术优势的产品,价格还非常低,市场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侯为贵决心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他的底牌除了低价还是低价,在投标会上,他不仅不允许中兴的竞标价格高于华为,还要低上至少1倍!抢到订单和市场才是胜者,亏钱也无所谓。
  
  这种极具赌性的市场动作,令华为连栽了好几个跟头,任正非怒不可遏,甚至动用政治手段向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递交起诉书,状告中兴屡次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过依然难以改变中兴夺走市场的事实。
  
  这种“先变坏再变大”的战火从印度烧到俄罗斯,最后蔓延至整个海外市场。不过这种不计成本的价格恶战也让双方心力交瘁,2003年华为的净利润率为14%,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下降到4%,而中兴在2007年的净利润率还不到4%。
  
  3g决战
  
  2008年前后,中国通讯设备商迎来了最敏感的时期——3g前夜。根据全球通信业发展趋势,中国走进3g时代基本没有悬念,但令设备商头疼的是,由于信息产业部迟迟不发牌照,使得标准选择成为一大困扰。
  
  wcdma、cdma2000、td-scdma这三大标准到底如何选择?在未知面前,很多设备商不得不脚踏三只船,中兴和华为也不例外。
  
  双方均在三大标准上有所投入。任正非认为wcdma是欧洲标准,与gsm一脉相承,必定是3g市场最大的蛋糕,为此他不惜投入数百亿美元和几千人的研发队伍专攻wcdma方向,颇有些豪赌架势。如果最后wcdma在牌照上占据优势,华为无疑将再次拉开与中兴的距离。
  
  不过侯为贵也有自己的筹码,继1997年顺利在a股上市后,2004年中兴再次启动资本战略登陆h股市场,为自己募集到大批海外资金,中兴完全有资本从容应战。
  
  面对任正非的豪赌,侯为贵选择中庸之道予以应对:wcdma不放弃,适度投入;依靠cdma95标准大规模商用基础,平稳向cdma2000过渡;td-scdma方面,拉拢业内国字号大唐电信,共同起草td-scdma国际标准,争取政府支持。
  
  2008年7月,中国电信率先抛出270亿元cdma网络招标订单,这是中国电信接下c网后的首次动作。面对这份大餐,中兴和华为剑拔弩张。当时的c网产业链格局即将面临重新洗牌,原来错失c网发展机遇的华为,希望借此一役重新确立自己的王者地位,而在国内c网市场占有30%份额的中兴,则希望在3g来临之前把盘子做大,不给华为任何可乘之机。
  
  双方陈兵摆阵的同时,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偷袭”战也暗自上演。
  
  就在华为和中兴在北京为cdma大订单争得头破血流的第二天,国泰君安发布了一则报告,称华为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幅赠送设备,“华为在国内cdma市场接近零份额,因此进行大举赠送的行为可以理解,需强调的是,赠送设备未必能获得市场份额”。似乎是为了配合这份报告,当天下午,市场就开始传言华为在此次100多亿元的设备招标中,竟给出了6.9亿元的“地狱价”,仅为报价最高的阿尔卡特朗讯的1/20。
  
  消息出来当天,中兴在a股和h股市场上就全线下挫。侯为贵清楚,华为的招数是要给市场吹风,形成舆论攻势,不过华为更离奇的招数还在后头。
  
  据当时参与竞标的一位业内人士回忆,在出手生猛的华为面前,中兴不得不选择降价更改标书,但一早派出去送标书的工作人员愣是错过了送标时间,“其实是华为派人中途制造意外把人截留了”。
  
  首轮争夺,华为成功将自己在国内cdma市场份额提升到25%。
  
  2009年初,等来了wcdma标准3g牌照的中国联通,迅速发放招标说明,拥有研发及市场优势的华为对这次招标志在必得。招标初期,双方就开始了较量,不仅互放裁员烟雾弹,力图用舆论压制对方,中兴还使出更让人触目惊心的价格屠刀:“0”报价!
  
  但无奈中兴在wcdma领域表现实在一般,最后它仅获得20%的市场份额,而华为则拿到31%份额的订单,华为两战雪耻。
  
  3g大势已定,侯为贵也无心恋战,他再次跟随华为将触角伸向欧洲,抢夺起数据卡业务。当然,侯为贵没忘记带上低价屠刀,在欧洲市场上掀起了一场价格混战,将原本售价200欧元的数据卡降至17欧元,致使华为损失了10亿美元。不仅如此,中兴的高调行为还引来了欧盟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公司进行“三反”调查,令华为差点丧失继续留在欧洲市场的权利。
  
  凭空一声惊雷起,2011年4月28日,华为突然宣布将以侵犯公司数据卡、lte专利和商标权的名义,正式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提起法律诉讼。
  
  这样摆上台面的对抗,中兴要如何应对?20小时之后,中兴发表反诉声明称,中兴也以侵犯lte若干重要专利的名义,在国内对华为提起法律诉讼。
  
  事实上,在通信业内,设备商之间相互置换专利已属行规,华为中兴此番如此小题大做,实则为了争夺3g之后更有潜力的4g市场。
  
  这一战,究竟是华为笑到最后,还是中兴能绝地偷袭成功,一切有待揭晓。这对同室操戈了15年的兄弟都还不想停下来。

四 : 休战!华为、中兴全面和解 终止国内数十起专利诉讼

  从国内到国外,从企业通信市场到个人终端领域,国内两大巨头华为、中兴一直纷争不断。

  日前,就华为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欲宣告中兴专利无效案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准许华为撤回起诉,并撤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行初1730号行政判决。

  这标志着,持续长达数年之久的华为、中兴知识产权诉讼纷争在国内全面进入“休战”和解阶段,未来双方争夺焦点将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

  那么,历来“水火不容”、“刀枪相见”的华为、中兴为何突然选择和解?

  华为、中兴长期“霸榜”中国发明专利相关榜单

  不论是华为,还是中兴,之所以不论在市场竞争中“咄咄逼人”和专利诉讼中“互不相让”,究其根源在于双方均有深厚的专利技术积累,常年“霸榜”各类专利榜单。

  2017年1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发布了2016年主要工作统计数据及相关情况,并公布了“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和“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两份名单。

  

 

  在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方面,华为、乐视、中兴、OPPO、小米、努比亚等与智能手机等前沿技术相关的厂商均位居“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其中,华为以490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第一,而中兴凭借394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第四。

  

 

  而在发明专利授权方面,华为、中兴、腾讯、联想、格力等位居“2016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其中,华为以269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排第二、而中兴凭借1587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排第四。

  事实上,不论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还是“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中兴和华为都是常年“霸榜”的国内专利巨头。

  

 

  国家知识产权局从2013年起开始公布“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名单,从2012年至2016年,华为、中兴均连续4年上榜。

  

 

  而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名单中,华为、中兴也是年年“榜上有名”。

  通过对前述两个榜单的历年情况分析可以看到,华为和中兴可谓“竞争激烈”,互不相让。

  事实上,不仅在专利申请或专利授权方面,华为、中兴双方呈现一种“你追我赶”的状态,在诉讼纠纷中,双方也是一度“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华为、中兴在专利诉讼中“火药十足”,仅北京就有21件待决案件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1月20日,发明公布数方面,华为是52388件,中兴是42041件;发明授权数方面,华为是30056件,中兴是19765件;实用新型数方面,华为是1440件,中兴是2442件,外观设计数方面,华为是2009件,中兴是1353件。

  显然,在专利积累方面,两者可谓“难分伯仲”。而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兴手机在美国市场表现抢眼,华为手机则在欧洲市场表现不俗。

  在知识产权诉讼或纷争方面,据统计,华为、中兴两家公司在最高法院、北京高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以及北京、深圳、西安、长沙、杭州、郑州等中级法院有多起知识产权诉讼,其中由北京法院审理的案件有21件;另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有多件专利权无效宣告行政案件。

  简单说,作为在国内乃至国际通信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华为、中兴在专利诉讼中的“对战”状态,堪称“水火难容”。

  事实上,除去国内有数十件专利纠纷案件外,双方过往在德国、法国、美国等众多国家或区域,都曾在专利诉讼中“大打出手”,诉讼焦点既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纷争,也涉及其他专利纷争;既有涉及基础通信技术,也有涉及数据交互技术;既有通信设备相关纷争,也有智能手机相关纠纷。

  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年4月11日受理的“华为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无效宣告行政纠纷”一案为例,就中兴持有的名称为"一种无线网卡与计算机的数据交互方法"的发明专利,华为公司于2014年10月1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请求宣告该专利权利要求全部无效。

  2015年12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维持专利权有效。随后,华为不服该决定,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2016年9月1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维持专利权有效的决定,违反法定程序,判决予以撤销。

  随后,中兴不服一审判决,又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北京高院居中调解,华为、中兴全面和解结束多年知识产权纷争

  

 

  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北京高院民三庭先后受理了中兴、华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发明专利无效纠纷案。

  针对这种国内企业矛盾集中、影响国际竞争的实际情况,北京高院民三庭通过安排专人全面查找梳理涉及双方的诉讼案件、了解双方诉讼的总体情况,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了解双方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从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的立场出发,提出建设性方案。

  2016年11月3日,华为、中兴在北京市高院达成终止诉讼的协议,对国内的所有诉讼和专利无效行政纠纷达成和解。

  双方约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不再在中国相互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或者无效程序,现有在中国区域内的民事和行政诉讼能够撤诉的均撤诉处理,对于在中国已有的判决也不再申请执行或者放弃申请执行。

  2017年1月17日,就华为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欲宣告中兴专利无效案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准许华为撤回起诉,并撤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判决。

  至此,华为、中兴在国内数十件知识产权纠纷全面进入“停战”和解阶段。与此同时,华为、中兴国内专利纠纷的全面和解,也为相关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扫除了后顾之忧。

五 : 华为中兴“337调查”初裁获胜 未侵犯相应专利

腾讯科技 孙实 9月12日报道

近日,美国际贸易委会(以下简称“ITC”)主审法官对“无线消费性电子设备及组件337调查案”做出初裁,裁定被告华为、中兴两家公司在美国市场销售的相关无线电子设备,未侵犯相应专利,也未违反美国本土相关规定。

商务部表示,本案是两家公司经过艰难诉讼取得的第二起337调查案初裁获胜,客观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力地鼓舞了企业应诉信心。

去年8月,ITC决定对来自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无线电子设备及其组件发起“337调查”,以确定相关产品是否侵犯美国企业的专利权,华为、中兴、HTC等企业均被列为调查对象。

ITC表示,此次调查是基于去年7月24日美国加州三家公司的申诉,一旦涉案企业最终被裁定违反了“337条款”,相关产品将被禁止出口到美国,并彻底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除上述中国公司外,调查对象还包括日本、韩国、加拿大、瑞士以及美国本土的多家企业。

多年来,“337条款”被美国公司作为一种武器,来应对其知识产权遭侵犯或者外国竞争者以其他形式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不过,该条款遭到诸多国家的指责,认为“337条款”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是一种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案,其实质是一种具有单边制裁性质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本文标题:华为中兴专利战结果-中兴华为领衔 中国成芯片专利申请第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2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