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关于读书感悟-关于读书

发布时间:2018-02-04 所属栏目:关于读书名言

一 : 关于读书

  其实人们一直都把“读书”和“上学”、“上课”这些词混为一谈,错了。现在学校里面优秀的学生干得最多的就是做参考书、做试卷之类的,已经很久都不读书了,连教科书都不了,何况是其他的文学书呢!不优秀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使劲还想变成优秀的,但这种人整天就去想着怎样变优秀去了,连参考书都没空做,遑论其他;另一种就是曾经想优秀,但某年某次,终于挤爆了头也没有优秀成,便终于只有趴在桌上呼呼小睡了。好像是某个很厉害的人曾经说过:就像在男人和女人间还存在着半男半女的人一样,在优秀和不优秀的人间也有半优秀也就是半不优秀的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是爱读书的。要读书当然得去书店,书店和学校的图书馆当然不同。如果说书店的老板是小老虎的话,图书馆的管理员就是小老虎它妈——老母老虎——好像谁都吃过她的奶似的。

  书店这玩意儿实在不错。不错到成了我第三想到的地方。第一是家,第二是网吧,第三就是书店了。当然,第四也就是最后就是学校。

  不过真正想读书的人要读的书都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必须得穿过什么兵法、什么全解、什么育儿指南等组成的幻障,当然这也就显得它们的难能可贵。千呼万唤始出来嘛!最怕的是千呼万唤都不出来。轻轻或许是轻率地拾起一本,原来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厚重的文化历史压得你喘不过气,看到了不到两分钟就将他放回原处。然后发现它旁边书名意义含糊的《月暗吴天秋雨冷》,看了才知,原来是一个叫金文明的老家伙和余秋雨打笔仗。最后居然打出了书,还是两本。但我每次去它都还呆在那里,最后《文化苦旅》都走了,他也还在那里,这可能证明他坚守了自己的阵地,坚持了自己的文学操守。但买书的人却不买帐,该让指纹出现在哪儿,就让它出现在哪儿。

  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只指舍得掏钱买的顾客,很不幸我不是。有一天下午,我到了学校对面的书店,我是冲着《就这么漂来漂去》去的,老实说,这在韩寒的所有书中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本,写的赛车我又不懂,还有那么多的照片,多少有点骗钱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那是一本盗版书。不过还算是盗版中的上等货色,至少全书是一字不落地全盗,不像某些不负责的盗版书商,将书的上半部分印了,再将上半部分印在本该下半部分出现的位置上,这种人不仅对不起作者,连读者也都对不起的。最后,我以比翻脸还快的速度翻完了剩下的部分,看看时间还早。就始终惦着《一座城池》,如果那个书店可以把它租给我,我也只有九元钱在身上了,押金都不够,然后我决定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店主,然后我就想该怎样说服她……然后我就到了。

  “阿姨,你们这儿的书租吗?”我用尽量礼貌的口气问道,只为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

  “不,不租”。她回答得果然很肯定。

  我可惜似地走出了书店,然后我想:不租就永远别租,你不租,我随便进来翻又怎样?你奈何得了我吗?我就不信一次看一些,一年还看不完。哼!

  但,当我第二天我再去的时候,《一座城池》已经不再了。只剩下四大名着和《果壳中的宇宙》等,上面的灰尘似乎也已有很多了。这大概就是经典和畅销书的区别吧!也许有一天,我能够写出一本既经典又畅销的书吧!

  也许……

 

二 : 关于读书

关于读书

我听鲁丹先生的讲座,是第一次。对其广博的知识,新颖的理念,甚是佩服;对其独特的读书之道也颇受感慨。于是也想来班门弄斧,谈谈关于读书。

笔者关于读书的主张是“读书以一知半解为好”(仅仅限于成人,切勿误人子弟)。

产生这个主张的背景有二。一是学生时代偶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对书中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颇感兴致,只觉得豁然开朗。于是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读书原则 ;二是读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文中写到:“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儿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于是原则升化成了"真理"。

关于这个"真理"的解读也有二,一是古今中外,书籍之多,数不胜数,而且良莠不齐,优劣不等。如果面面具到,对每本书都细细咀爵,实在是脑力和时间的浪费。随便翻翻,一知半解,大施“拿来主义”,既冲浪书海,又事半功倍。其二、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一种闲情以体现读书的乐趣。不用心,不费力,不需正襟危坐,不带任何功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随便翻翻,“黄金屋”、“颜如玉”、天下新异,悠然闲情之中,尽收心底。

关于这个主张的实施。拿到一本书,就从后往前看,要不就看看书名,翻翻目录,或者就读读内容提要、前言,再挑几页感兴趣的篇目读读。如果有用,可将范围慢慢扩展。(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不巧这个主张被当教师的老婆窥视,大骂其谬论、谬论。还引用朱熹读书六法予以佐证,之后便是一串连珠炮:“可怜你在读书之道上被误入歧途。如此顽疾,随身数年,贻害不浅。翻开书了然,丢开书茫然,凡事一知半解,要追根溯源,道其精髓,就原形毕露。难怪庸庸半生,一事无成。唉,遗憾”。

被骂得颓废之余,找来朱熹读书六法。

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一生读书万卷,学识广博。他的读书方法有六条:1 循序渐进;2 熟读精思;3 虚心涵泳(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杜撰前人的学说);4 切已体察;5 着紧用力(发愤努力、抓紧时间);6 居敬持志(专心、沉静)。后人把这六条称为“朱熹读书六法”。 其中以“虚心涵泳”最为精典,虚心涵泳指的是读书时要虚怀若谷,反复咀嚼,不能穿凿附会。朱子说:“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大抵读书须是虚心,方得圣贤说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着心秤他,都使不得一毫杜撰”。

细细研读之后,深知其妙,但碍于“家长”的面子,便予以反驳(仅仅针对老婆的观点,绝不敢对朱熹老先生无礼):古人读书方法带有时代烙印,要深思而慎取,仅做参考,不可效仿;古人只专读文学,当然精细,如今百门学科,如果样样精读,于人的心理和身理都是不能承受的。不过除专业以外,其余的可一知半解矣。

老婆一笑。

三 : 关于读书

文/雷东儒

近年来,时常有人调侃亦或自谦“人丑就要多读书”。这一说法似乎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因为大学学的是播音与主持艺术,身在艺术类院校,周遭的同学个个仪表堂堂或者美若天仙,如此一来可能不乏有人认为自身是没必要多读书的吧。因而读书到底有什么实际用处,这样的问题也就时常在耳边响起。

而关于这个问题,老实讲我一时半会儿还真是答不出来,因为这个问题背后的含义,说得更为直白一点就是:读书能当饭吃吗?好吧,读书不一定就能给你带来物质上的财富,即使能,也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因为读书实在是一个安静的慢活计。那么这样一个“慢活计”又究竟有何乐趣所在呢?

我人生读的第一本书到底是什么书,已然不记得。但是对《唐诗三百首》的记忆却颇为深刻,倒不是因为后来理解的其诗歌造诣,那时年纪尚小并不能真正理解诗中的美。而是因为大人们总是会逼迫我在人前表演、背诵诗句,不但将一开始的勃勃兴致消磨殆尽,甚至让我对诗词都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可见读书的乐趣,并不在于能在人前展示和炫耀。

当然,也谢天谢地,上学之后还是因为虚荣心的唆使,倒始终也没丢掉阅读,后来竟也慢慢养成习惯并开始发现和体味其中乐趣。(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虽是始终坚持阅读,但真正开始大量的读书,还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长大之后,受环境影响也时常叫嚣要“说走就走的旅行”。而那时候我已经在大一的时候利用平常的假期和寒暑假,从南到北游走了全国30余座城市,也是时常说走就走。旅行途中也会带上一两本书,但主要用于抵御在火车上的无聊时光,且时常还是会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或者被打扰,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书中的字里行间去。而越往后也越发意识到—或许真如友人所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我开始静下来认真读书,一有闲暇就泡在图书馆,一年下来也读书数十近百册,涉猎范围也逐渐拓宽。这时候才意识到读书的真正乐趣---或许是除却其完全是属于你的个人时光,以及和书目作者那些优秀的灵魂交流获益颇丰外,读书让人自知无知才是最大的乐趣所在。

为什么自知无知还会是一种乐趣,甚至还是最大的乐趣呢?因为自知无知便会激起自己不断求知的欲望,而这种不断求知的欲望所带来的行动无疑是充实而美好的。而自知无知的人必然不会是固执和盛气凌人的,而谦逊的品性所衍生的便是能更好的和他人相处,最最重要的是能更好的和自己相处。当然这也不见得就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世间还有什么事能比好好的和自己相处更有乐趣的呢?

当然,一切都不会是绝对的。只是即便不谈古人所言的诸如: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等劝学篇。一个人也总该有些属于自己、独自的时光,又或者“人丑就要多读书”的“丑”或许本就不单是指容颜。

四 : 关于读书

关于读书

圣风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乌申斯基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爱迪生说,“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以上名人大师给书是什么下了精确的定义。关于读书,颜真卿有诗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老夫子诗既是劝读,也是导读。关于读书,朱熹《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关于读书我想应是想读书、爱读书;多读书,博览书;精读书,通读书;再读书、写读书。

想读书、爱读书。书是资源,在从前书掌握在官家或少数人手中,普通百姓是没有条件读的,高玉宝说我要读书,是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时至今天,城市有图书馆,乡村有农家书屋,我们也具备了读书的条件,读书成了我们人人享有的权利。条件具备了,还必须想读书,要读书,爱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多读书、博览书。就是,博览群书,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精读书、通读书。所谓“熟读而精思”,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周恩来总理说过,“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通读书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再读书、写读书。再读书就是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速读、略读、选读等等,不同的人应找到不同的读书方法。

读书是一种品质,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读书可以让人丰富知识, 读书可以让人灵魂纯洁,读书可以让人坚定信念,读书可以让人明辨是非,读书可以让人提升才华, 读书可以让人修身养性,读书可以让人享受人生。人生之美,美在心灵;书香熏染,完美人生。

五 : 读《关于结局》有感

读你的诗

手中拿着从你空间誊写下来的诗

靠在窗边的沙发上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欣赏着从字里行间流露的美

柔和的光线也想透过窗户上的玻璃和我共同分享___

这一种渗入心灵的愉悦(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读着你的诗,走进了诗的世界

山挨着山,相互扶持

树紧靠着树,愿为连理

没有山盟海誓的浪漫

抛却了繁花盛开的浮华

一份简单,一份朴素

美好的爱恋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只剩下一个关于结局的话题

闭着眼睛,斜倚着正对阳光小憩

随后睁眼看了一下窗外,捧起一页纸扉,轻轻夹在《纳兰容若词传》里面珍藏

心道:你的诗,就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恰好。

笔者:云痕

附:《关于结局》:

文|读你

我们拥有

我们相依

凝望的目光

是山的坚持

是树的连理

但心的深处

总有一个未决的

关于结局的话题

本文标题:关于读书感悟-关于读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83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