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23 所属栏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了,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或者更远可以到我的父辈的中学时代,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亲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我个人是很喜爱先生的文章的,先生的大多数文章都一一拜读过,先生的文章难懂确实不假,和读现在许多的文化快餐不同,许多的文章你得耐下心来,细细的品味才行,一遍两遍就想读出点子丑寅卯的人是万万不能体会先生文章的妙处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先生回忆童年时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惘。在初中阶段先生的文章中,我是经常把它和另外一篇《社戏》相提并论的。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先生一贯的战斗者的锋利,思想者的深邃,播火者的勇敢让人们忽略了他的细腻,他的温情?或者是那些需要口号,需要狂热的年代使人们把先生和他的作品一起推上了圣坛,而圣坛之上是容不得这些东西的?总之,一代代对这篇文章的诠释让人如梗在喉,先是扣上了一顶“批判腐朽的封建礼教,和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后是“回忆童年美好生活,表达自己对三味书屋那种教学方式的厌恶和摒弃”,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在这些分析中,先生成了一个样板戏里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在任何一个场合都不忘一把血一把泪的诅咒那万恶的旧社会,那万死的老地主。不知先生泉下有知,看到这些东西,会不会一下子坐起来,再写一篇《论XX》的文章……
  诚然,先生对于黑暗的社会,贫弱的国家,愚昧的民众是有着痛心疾首的恨,那是基于一个先觉者的敏锐,一个思想者的责任之上的,但这一切并不妨碍先生作为一个有血性,有情感的男人抒写自己的梦想,回忆,失落与惆怅。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用实在的笔调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园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天里捕鸟的乐趣,也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疑惑,三味书屋里新奇的追问,单调的学习和课余时偷乐的兴奋。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而这些才是此文的终极目的,那就是一个年已不惑的男人对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温暖的回忆。
  当然,做为一个中年男人,尤其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和犀利笔触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带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那些不加修饰而自然天成的描写,沉稳凝重的叙述,深刻诙谐的议论,张弛自如的抒情无不显示着一代文学大师老道的功力。或许这些就是被许多人认为的“檄文,战斗”的特征吧!
  感谢洪宗礼先生,和苏教版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的编写者们,在教参中再看不到“扣帽子”“喊号子”“贴条子”式的课文简析了,鲁迅先生也终于可以从那个凄冷的圣坛上回到温暖的“故乡”,美丽的“百草园”里了,相信这种以人为本的分析不仅让先生含笑九泉,也让一代代的读者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多年来所苦苦寻求的语文的真谛吗?

二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讨第一部分。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券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有关童年的记忆。

二、作品吸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正音

1

确凿(záo) 菜畦(qí) 斑蝥(wú) 攒(zǎn) 敛(liǎn) 脑髓(suǐ) 秕(bǐ)谷 蝉蜕(tuì) 书塾(shú) 宿儒(rú) 倜(tì)傥(tǎng) 窦(d?u)

3、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四、划分文章层次

讨论后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

五、研读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部分

2、探究质疑

(1)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有矛盾呢?

讨论后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来看的,“确凿只有”

-

断是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中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地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定獐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讨论后归纳: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手下捕鸟?

讨论的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2

写百草园,作者抓住了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 1,三。

2、阅读课文第7、8段,完成

(1)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 秕谷

(2)第7段详写的捕鸟的时间、 、 、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 。

(3)第7段的中心是 ( )

A、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

B、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

C、写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的体会

(4)请用原文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

(5)第八段回忆闰土父亲关于捕鸟的答话,对答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诉我捕鸟不能性急

B、告诉我捕鸟要有耐心,要等鸟雀走到中间去

C、闰土父亲的话启迪我遇事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启蒙教育,所以作者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检查提问

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质疑:“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归纳:不知道,有“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质疑:“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归纳:运用了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私塾的反感。

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后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

5、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聚拢,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后明确: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8、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9、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讨论归纳;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三、小结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四、体验与反思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发言人面向全班交流。

五、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3 二、2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思考童年生活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4

三 : 从教三十年书怀

从从教三十年书怀

何郑

弱冠杏坛鬓如烟

荣辱不惊皆艰难

雪须足骞成醉翁

桃李苑林叹少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四 :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教版七年级下)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

2.学习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1.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2.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3.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课文运用对比来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进而领会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体会文章语言的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解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气氛中完成。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

回忆童年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提起童年,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其乐无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文中主人公的童年和自己有何异同点。(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作品。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的花到傍晚才去采撷,也就是说集子里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作品。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总之,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有何用意?

4.文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异同,采用了什么写法?

5.文中第一段末有这么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加点词“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确学菜畦桑椹珊瑚攒敛人迹罕至觅食秕谷蝉蜕拗盔甲

人声鼎沸倜傥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文中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何用意?

明确:(插入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

3.本文采用的写作方法。

明确:(对比。)

4.文中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确凿”是写作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文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4。)

①本段写了哪些季节中的哪些景物?

②本段写了百草园里的动植物,有何作用?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

(①写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的景色;“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的景色;“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覆盆子”是秋季的景物。 ,

②写百草园里的动植物,透露出儿童的好奇、喜爱之情,饶有情趣。)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七、布置作业 ’ ’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对比手法

百草园:春、夏、秋、冬(乐园)

三味书屋:读书生活(最严厉)

五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www.61k.com)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讨第一部分。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券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有关童年的记忆。

二、作品吸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正音

1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确凿(záo) 菜畦(qí) 斑蝥(wú) 攒(zǎn) 敛(liǎn) 脑髓(suǐ) 秕(bǐ)谷 蝉蜕(tuì) 书塾(shú) 宿儒(rú) 倜(tì)傥(tǎng) 窦(d?u)

3、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四、划分文章层次

讨论后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www.61k.com)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

五、研读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部分

2、探究质疑

(1)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有矛盾呢?

讨论后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来看的,“确凿只有”

-

断是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中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地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定獐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讨论后归纳: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手下捕鸟?

讨论的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2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写百草园,作者抓住了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www.61k.com]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 1,三。

2、阅读课文第7、8段,完成

(1)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 秕谷

(2)第7段详写的捕鸟的时间、 、 、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 。

(3)第7段的中心是 ( )

A、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

B、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

C、写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的体会

(4)请用原文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

(5)第八段回忆闰土父亲关于捕鸟的答话,对答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诉我捕鸟不能性急

B、告诉我捕鸟要有耐心,要等鸟雀走到中间去

C、闰土父亲的话启迪我遇事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启蒙教育,所以作者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检查提问

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质疑:“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归纳:不知道,有“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质疑:“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归纳:运用了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私塾的反感。

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后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5、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www.61k.com]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聚拢,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后明确: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8、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9、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讨论归纳;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三、小结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四、体验与反思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发言人面向全班交流。

五、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3 二、2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思考童年生活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4

本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747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