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张衡简介-张衡简介

发布时间:2018-02-03 所属栏目: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一 : 张衡简介


张衡

(78~139),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召县石桥镇)人。少游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在天文学理论方面,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关于天地之起源,他认为天地未分之前,乃是一片混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聚为地,阴阳相荡,产生万物。他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认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蚀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他依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肯定
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张衡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

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十六七岁时曾游三辅(今陕西西安及附近一带地区),观察社会历史情况。

不久到洛阳,读《五经》,学六艺。永元十二年(100),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永初二年(108)拜郎中,后迁尚书郎。元初二年(115)任太史令等职。永和元年(136)为河间相,后又拜尚书。永和四年卒于官。张衡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是天文学。他是古代浑天说代表人物之一。在相传为张衡所作的《浑仪图注》中,具体阐述了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浑天说在较长的时间内支配了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他著有《灵宪》,解释天地起源及天体演化的一些问题。他以为在中原能看到的星数约二千五百颗,而全部星数则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颗之多。《灵宪》中并讲解了月食发生的基本道理。张衡又改进了浑天仪(即现在的天球仪),利用齿轮系统把浑象与计时漏壶联系起来,能在室内观测到恒星的位置。他还设计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仪器用铜铸成,象一个酒樽,中间有一都柱(即震摆),都柱周围平列着八个方向的机械。外面铸有八条铜龙,按八个方向排列并与内部机械相连,每条龙嘴里衔着一枚铜丸,某个方向地动,铜丸则落在同方向下面蹲着的铜蟾蜍嘴中,凭声音便知地震的方向。这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张衡在数学上著《算罔论》,曾计算球的体积。

又创圆周率π=92/29。张衡还擅长文学,撰写诗、赋、铭等三十余篇,其中《东京赋》、《西京赋》、《南都赋》为世人称道。存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辑刻在《张河间集》内。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二 : 张衡简介

古今中外,许多人致力于圆周率的研究与计算。[www.61k.com)为了计算出圆周率的越来越好的近似值,一代代的数学家为这个神秘的数贡献了无数的时间与心血,那么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答:张衡,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字平子。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张衡简介

圆周率的发明者张衡简介:

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 地球远近的关系。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张衡简介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爱装网温馨提示:关于张衡简介内容还有很多的说法,此处信息只供参考。

张衡发明创造了哪些东西?

一、浑天仪

张衡在创作了浑天仪之后曾写过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梁代刘昭注《后汉书·律历志》时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传世。刘昭注中把这段文字标题为《张衡浑仪》。称之为“浑仪”可能是刘昭所作的一种简化。在古代,仪器的定名并不严格。虽然后世将“浑仪”一词规范为专指观测仪器,但在隋、唐以前,“浑仪”也可用于表演仪器。刘昭所引此文与前面提到的《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是否原属一篇文章,此事也已无可考。不过从二者标题文字相差甚大这一点来说,说是二篇文章也是有理由的。不管这事究竟如何,单说刘昭所引,近人已有证明,它应是张衡原作。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张衡简介

我们考察刘昭所引的这一段文字大约有三个内容。第一部分讲浑天学说和浑天仪中天极、赤道和黄道三者相互关系及彼此相去度数。第二部分讲所谓黄赤道差的求法和这种差数的变化规律。这是这一残文中的最多篇幅部分。第三部分讲黄道二十八宿距度以及冬、夏至点的黄道位置。仔细研究这篇残文可以得到两点重要信息。

二、多级刻漏

刻漏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仪器。目前传世的三件西汉时代的刻漏,都是所谓“泄水型沉箭式单漏”。这种刻漏只有一只圆柱形盛水容器。器底部伸出一根小管,向外滴水。容器内水面不断降低。浮在水面的箭舟(即浮子)所托着的刻箭也逐渐下降。刻箭穿过容器盖上的孔,向外伸出,从孔沿即可读得时刻读数。这种刻漏的计时准确性主要决定于漏水滴出的速度是否均匀。而滴水速度则与管口的水压成正比变化。即随着水的滴失,容器内水面越来越降低,水的滴出速度也会越来越慢。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张衡简介

三、瑞轮

荚更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机械装置。所谓荚是一种神话中的植物。据说长在尧帝的居室阶下。随着新月的出现,1天长1个荚,到满月时长到15个荚。过了月圆之后,就一天掉1个荚。这样,数一数荚的荚数就可以知道今天是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哪一天和这天的月相了。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张衡简介

四、地动仪

公元132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最早的地震仪,称为候风地动仪。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以上就是关于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全部内容。

扩展:张衡发明了什么 / 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 张衡发明地动仪

三 : 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在地震学,重视观测实践,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但先进出土的候风地动仪并不是张衡所制作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照图像仿制的在汶川、玉树等地地震时龙头嘴里的珠子并没有掉落,据说司南也是仿制的)

在地理学,绘制有完整的地形图,并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在气象学,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制成能飞行数里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亲自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角分24角秒。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 500颗。主张历法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结果为根据,有力地反对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的以图谶之学来附会历法的做法。

在数学,著有《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在3.1466~3.1622,求得π=10(=3.1622)。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文学,有《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归田赋》《同声歌》等。 在艺术,居东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张衡的著作有《张河间集》收入清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后人将月球背面的月面经度东112度、月面纬度北19度的环形山及小行星1802号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和张衡小行星以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四 : 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www.61k.com)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在地震学,重视观测实践,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但先进出土的候风地动仪并不是张衡所制作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照图像仿制的在汶川、玉树等地地震时龙头嘴里的珠子并没有掉落,据说司南也是仿制的)

在地理学,绘制有完整的地形图,并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在气象学,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制成能飞行数里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亲自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角分24角秒。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 500颗。主张历法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结果为根据,有力地反对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的以图谶之学来附会历法的做法。

在数学,著有《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在3.1466~3.1622,求得π=10(=3.1622)。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文学,有《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归田赋》《同声歌》等。 在艺术,居东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

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张衡的著作有《张河间集》收入清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www.61k.com)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后人将月球背面的月面经度东112度、月面纬度北19度的环形山及小行星1802号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和张衡小行星以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本文标题:张衡简介-张衡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11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