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09 所属栏目: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 :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二 :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很多人很希望吃中医的药物,为啥呢么呢?毕竟中医是古人总结下来的方法,有很不错的好处。[www.61k.com]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

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

正确的作法,还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通过介绍,我们对于熬制中药的汤液要不要全部的喝掉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其实很多的中药因为熬制的时间不一样,放水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情况也是不一定的。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三 : 中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2011-03-23 04:34

中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主阵地,中学生听好课是搞好学习的关键环节。听讲学习法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系统讲授、获得知识的一种最重要的课堂学习方法。

一、 预习--主动学习

预习是听讲学习法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会预习,坚持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措施,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法。从内容和时间来划分,预习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

1.学期预习 是指假期里预习或是开学初预习新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否采用这种预习方法,每个同学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集中时间通读全部内容;学习基础一般的同学,则看着新教材的前言、说明,了解一下大体内容就可以了。我国著名的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王守武,在中学时代对数学和物理特别感兴趣。每当新学期开始,刚拿到新的数学和物理课本时,他总是想方设法,不分昼夜地把课本从头至尾先读一遍,尽可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以后上课时,他总是精心地听老师讲,把老师讲的内容与他预习时理解相对比,从而使他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的自学能力,这使他在以后的科研生涯中得益匪浅。

2.课前预习 即上课前预习将新讲授的内容。课前预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新授内容的预先阅读和理解,做好听课的知识和思想准备。预习时没有弄懂的问题,上课时会格外留心,积极思考,通过预习,同学们不仅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理解和思考主要问题上去,从而做到科学地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且可以知道老师讲课时,哪些内容是补充的,哪些是关键的、重要的。

3.课内预习 有时候,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讲课的内容,提出一个预习提纲,布置同学们当堂预习,并要求同学们在一定时间里,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掌握课本内容,然后由老师把重点、难点予以讲解、强调。这种预习方法对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更为有益。

4.阶段预习 由于语文通常以单元,数、理、化等则以章来组织学习内容,因此,同学们不妨按照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分阶段预习所学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无论采用哪一种预习方法,同学们都应该注意:

①通读全文,掌握基本内容。预习数学时,首先要弄清教材中讲了哪些新概念、新定理、新公式、新法则,要理解它们的含义与意义。

②找出重点,记下难点。如有些主要知识,它们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例题和习题中出现较多,这些内容就是重点,预习时,花较多的时间去理解。对于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预习时可以暂时放过去,通篇阅读后,回过头来再读,如果还是不理解,把问题记下来,等老师讲解时去听、去理解。

③手脑并用,适当练习。如,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除了边看边想外,还需要动手算一算,这样,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④做预习笔记。在预习时,大脑处在积极思维状态,在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能提高自己的预习效率,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听讲--积极思考

上课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听课效率是搞好学习的关键。要听好课,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集中注意力

高度集中注意力是提高听课效率最基本的要求。听,要全神贯注。听讲时应心会神凝,应尽力捕捉住老师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要善于从老师讲课时语调的抑扬顿挫中听出味道,听出重点和难点;还应注意听同学发言,听听别的同学如何质疑、如何答问,从中吸取营养。看,要专注:一要看板书,老师的板书一般都经过精心设计,是教学内容的浓缩,从老师的板书中,同学们常常会有新的领悟、新的启发;二是看老师的手势、眼神、表情,这些体态语言,也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走出迷津。

2.抓住两个要点

一是要善于突破难点。每一课都会有一定的不容易理解、解决的知识难点,这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必须扫除和突破。上课时,老师总是力图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化难为易,过好难关。这时,学生应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力突破。同时,每个同学根据自己预习或听课中碰到的难点,集中注意力,从老师的分析、讲解中弄清楚。

二是要善于抓住重点。重点就是重要的和主要的知识。老师在讲课时总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讲解重点上的。讲到重点时,老师或条分缕析,详细讲述;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梳理思路。此时,同学们则应全神贯注,认真思索。只有这样,才会抓住重点、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3.学会思考

听课的过程,是同学们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会思考、积极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习中的最大乐趣。

紧跟老师思路,学会思考。老师讲课,总有思考问题的线索和具体过程。有时采用分析方法,由因导果;有时从问题开始,用发散思维;有时又用系统思维,指出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的总和不等于整体的功能和特点。不管老师采用什么思路,同学们都要积极跟上,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这样,能够学到科学思维,使听课从理解和接受知识上升到学习科学思维的高度。

紧跟教师的思路,并非要求同学们亦步亦趋。听课时,同学们还应该积极、主动思考,把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分析,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思维能力。

4.作好听课笔记

作好听课笔记是提高听课效率不可缺少的环节。怎样做好听课笔,我们将在“笔记学习法”一章中讲到。

三、复习,就是把已学的知识再学习,再温习,使知识巩固下来的过程。它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听讲学习方法的一个环节。 通过心理学家测试可知:识记后经过一小时,仅仅保持所识记材料的44%左右,经过2天后只能保持原来识记材料的28%左右,在此以后,遗忘就更缓慢下来,6天后能保持原来识记材料的25%左右。可见复习的重要。

复习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巩固已知。学习过的知识容易遗忘,通过复习,才能在脑海里印象深刻,使学过的知识牢固地存贮在大脑里。二是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是探求新知,即所谓的“温故而知新”。

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主要有:

1.及时复习法

复习的过程,实质上是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最初时期至第一天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如第六天以后),几乎不再遗忘。这就告诉我们,在遗忘尚未出现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当堂内容,当堂复习,当天复习。这样,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

2.间隔复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散难点,采取间隔复习法,效果更佳。这是因为人的脑神经也需要新刺激,若用同一信号以同一频率刺激大脑,脑神经极易疲劳,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某一种知识的复习,如果需要5个小时,最好分作5次(或5天)安排,每次只复习1小时。这种复习方法,对于那些需要加深理解,运用灵活的知识,效果尤佳。

3.整体复习法

这种复习方法,是将复习的内容从头至尾一次一次反复阅读、复习,直到理解和牢记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内容单一、篇幅不大的知识的复习,如背诵一篇课文,记忆一课的英语词汇。

4.重点复习法

针对复习重点,集中时间和精力复习的一种方法。如把基本概念弄清,把主要精力放在归纳总结上,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即将该知识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或图表概括起来,突出重点,纲举目张。这时关上书本,只看大纲,自己反复思考一遍,就能凭理解与记忆对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力求对问题的解释准确而严密,发现模糊之处再对照课本复习。这样,你能把一些个别知识联系起来后,不但能使学习在听课的基础上深入、扩展和完善,而且会使你的记忆清晰而又牢固。

5.交叉复习法

从心理学来看,人脑左右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交替使用两个不同的半球,可以减少疲劳,提高学习效益。因此,同学们复习时,可以将复习内容交叉进行复习。在复习完了代数以后,可以安排复习英语,这样会比接着复习几何,效果就要好得多。

6.做好复习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珍惜通过艰苦思考所形成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知识,及时用笔记形式记录下来。有了复习笔记,下次的复习就不必再从头开始了,看看复习笔记,就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复习笔记最好采用一门课一本的形式。记录时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也可采用图表的方式。

学法指导(教师参考)

一、学法指导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目的性指导 其核心内容是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学习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学习指导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在未来社会里要生存、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就必须学会本领,培养能力,增强对学习的紧迫感。学习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才能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认识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多种形式活动,也可以通过学法交流、参观访问等方式。

学习心理指导 主要是帮助学习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取得好的效果缺一不可。学习心理指导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如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与求知欲、情感与态度、意志与毅力、开拓与进取等方面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验教学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等智力因素。特别是教会学生培养这些能力的基本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 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会不会学”或是“怎样学”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一般学习方法指导,即对各门学科都适用的学习环节及有关方法的指导。如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课外学习指导、自学方法、阅读方法指导。第二,知识获取和运用方法指导。在知识获得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想象、思维以及联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在知识巩固阶段,指导学生怎样记忆、理解、强化学习和把所学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在知识运用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综合,怎样建立未知和已知关系,如何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三,各门学科具体学习方法指导,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本学科的特点。老师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具体的学习方法。如语文阅读方面有程序阅读法、扫读法、跳读法、默读法等;数学应用题方面有从已知到未知、从未知到己知的分步求解法。第四,个别学习方法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二、学法指导方式

教师的学法指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些学法指导方式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规程训练 就是把规定的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即通常所称的“学习规程”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严格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实践和训练,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的程序可以概括为:“读”,即理解题意;“找”,即找出条件与问题;“析”,即分析数量关系;“验”,即检验;“写”,即写出答案。语文学习十法,即一审课题,二读课文,三识生字,四解新词,五写提要,六分层次,七说段意,八明中心,九编提纲,十析写法。

开设讲座 讲座是开展学法指导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某些问题,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爱国主义”、“理想、勤奋、成长”、“大科学家的小故事”、“科学家的成功之路”、“学习六认真”、“如何预习”、“如何记忆”、“如何记笔记”、“如何阅读”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科渗透 就是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科教学的各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成为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数学各科,教师既要认真讲授,又要采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方法,给学生以示范,同时,又要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尽快把方法转化为自学的能力。著名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家魏书主认为,老师的责任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给学生以指导、启发、解答难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他的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只有6个字:民主化、科学化。魏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不当学习的奴隶,让学生具有一种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自豪感。他主张老师要摆脱监工、保姆、看管的角色。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留统一作业,变教师批作业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相批改,教师不出题考试而由学生自己出题互相抽签考试,然后互相评卷的做法。这样,真正使得学生学会了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方法。

总结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剪报、小型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介绍中外名人科学学习方法,选登学习尖子的经验文章,组织学生就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同学们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和提高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这些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在运用各种形式时,要注重所采用方式的针对性、自觉性和实效性。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以接受的程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师学法指导的实际作用,收到明显的实际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能使孩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学习。大都学业有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少年大学生谢彦波就是如此。谢彦波8岁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5岁考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有人说他是神童,也有人说他大脑特别发达,与一般孩子不一样。谢彦波自己却认为:“我并非神童,脑袋与一般孩子也没有什么差异。我之所以在学习道路上能够先行一步,主要是我自幼就养成了个好学的习惯。别人都说我是个学习迷,我认为学习没有‘迷劲’是不行的,思想一分散,就会影响学习。我在小学五年级之前,能够把初中和高中课程全部学完,就是靠这种毅力取得的。从我本人的学习实践来看,在学习道路上要想创造点奇迹,必须在幼年时期养成好学的习惯。”

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有赖于教师、父母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培养。首先,要培养孩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孩子做作业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出他对学习的态度,因而理应成为对孩子进行学法指导的重点。孩子在做作业时,父母要留心观察孩子是否安心、专心、细心、耐心、自觉以及是否书写工整。这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比作业是否正确更重要,因为,这些能反映出孩子对学习的真实态度。对于孩子在这些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家长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对于一些消极表现,家长应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其次,要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让孩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作业习惯,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家长可以为孩子规定每天固定的作业时间,要求孩子定时自觉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先温习一天所学内容,然后再着手完成作业,在作业完成之后,还应要求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第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当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向父母求教时,父母千万不要立即给予回答,而应把它作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疑和独立完成作业的契机,通过提示或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家长也不是万能者,因此,当孩子遇到难题时,除给予必要的提示外,还应该就此提醒孩子在课堂时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同时,还应该在平时多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方法、听课的方法、预习和复习方法。

3、审时施教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活动有很强的规律,因此,教师、家长对子女进行指导时也应遵循子女的学习规律和心理规律,循循善诱,便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学期初要因势利导,多给予孩子以激励。新学期伊始,孩子往往因为新的知识、新的环境,萌发一种新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他们往往把学期初作为重塑自我形象、努力争取进步的新起点。这时,家长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进取心,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的学习目标,从而给予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学期中家长要留心观察,循循善诱。到了学期中间阶段,孩子由于学习兴趣的持久巩固以及对新知识的顺利吸收,会仍然保持很高的学习热情,此时,家长可给予真诚的祝贺,热情的鼓励,同时,也要防止孩子会因此产生骄傲自满、松懈懈怠的不良情绪,既要鼓励又要严格要求;由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减弱甚至消失,或是对新知识的接受有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做家长的切忌对孩子冷言挖苦、训斥体罚,而是应该以冷静、宽容态度与孩子一同分析原因,并给予孩子点拨、引导,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

4、理解·沟通·激励

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失败。对于强者而言,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在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遭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因此,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挫折与失败,重要的是永不被失败所屈服。人只要有追求、有进取,就会有失败,有失败才会有成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从失败中走向成熟、走向强大、走向成功,是许多人不断进取的轨迹。对于刚刚步入人生旅途的青少年朋友而言,由于身心都处在人生的转折时期,因而极易遭遇到挫折的困扰,他们面对挫折,常常会不知所措。因此,作为教师、家长,当孩子遇到挫折乃至失败时,冷静、理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四 : 中医教你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医教你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教大家中药煎药的一些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本文标题: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918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