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8-01-05 所属栏目:过敏反应

一 :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讲的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高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点?下面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www.61k.com)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C、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

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

D、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

2、从地面竖直上抛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 )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3、一个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B、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系统的机械能增加

4、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

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

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应为( )

A、mgh B、mgH C、mg(H+h) D、mg(H-h)

5、某人用手将1kg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 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做功2J

C.合外力做功1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6、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

并留在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

B.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子弹动能的减少相等

C.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相等

D.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高中生喜欢这一门课程,要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学,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变学习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被动变主动,高中生就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课前的预习

课前的预习是高中生熟悉新教材、获取新知的第一步,通过预习,了解物理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积极发现问题,不理解的疑难问题一一记录在案,这样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就能够很快掌握知识的脉络,从而积极解决问题,这样的高中物理学习效果才是扎实的。

课前预习就是为上课做准备的,课前预习到位了,听课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重难问题,对于高中生预习中发现的难理解的地方,格外注意倾听,很容易当堂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还要强调的是,不要以为课前进行了预习,课堂上就可以掉以轻心,对于已经知道的就不认真听,不认真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适得其反,还不如不预习。即便老师讲的物理知识都是你熟知的,你也要从中找到兴趣点,与老师步调一致,这样,所学的物理知识就会更扎实,掌握更牢固。

复习

这一环节对于高中生来说不要仅仅理解为每天的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复习的过程也是总结反思的过程,千变万化不离其宗,高中生就会从这样的变化发展中掌握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学习水平,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二 :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资料篇:高二文科期中复习(选修1-1)

一、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

1、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

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www.61k.com]

2、 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他的发明

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

3、 以美国发明家和英国化学家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

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4、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

互作用,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

5、 英国物理学家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6、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

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7、 德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

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 频率的单位。

二、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1、 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

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 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_电流的热效应_来

工作的。

3、 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

的。

4、 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电视机显象管就是利用了电子束磁偏转_的原理。

5、 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在现代化生活中发挥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 日光灯的电子镇流器是利用_自感现象_工作的;而电磁炉和金属探测器是利用_涡流_工

作的。

7、 电磁波具有能量,人们利用电磁波中的某个波段制造了_微波炉_来加热食物。

8、 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 光缆 进行有线传播,也可以实现 无线 传输。在进行无线电通

信时,需要发送和接受无线电波,_天线_是发射和接受无线电波的必要设备。

9、 把声音、图像等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的过程,称为 调制 。信号的调制方式有调

幅信号和调频信号两种方式。其中调频 信号由于抗干扰能力强,操作性强,因此高质量的音乐和语言节目,电视伴音采用这种信号调制方式。

10、下面列出一些医疗器械的名称和这些器械运用的物理现象。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运用这种现象的医疗器械后面的空格上。

⑴X光机 D ; ⑵紫外线灯 C ;⑶理疗医用“神灯”照射伤口,可使伤口愈合得较好。这里的“神灯”是利用了 E 。

A.光的全反射; B.紫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

C.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X射线的很强的贯穿力;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E.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作用; F.红外线波长较长易发生衍射。[www.61k.com)

三、基本概念及规律应用

1、 电荷、元电荷、电荷守恒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_丝绸_摩擦过的_玻璃棒_带正电荷,用_毛皮__摩擦过的__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异种电荷相互__。电荷的多少叫做_,用_表示。

(2)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这个最小电荷用e表示,它的数值为1.60×10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它,或者是它的整数倍,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元电荷。

(3)用_摩擦_和_感应_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无论那种方法都不能_创造_电荷,也不能_消灭_电荷,只能使电荷在物体上或物体间发生_转移_,在此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不变_,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例题1: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

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那一个 ( B )

A.6.2×10C B.6.4×10C

C.6.6×10-19C D.6.8×10-19C

2、 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 F =KQ1Q2/r其中 N﹒m/C

(3)应用:

例题2: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F,若它们的带电量都增大为原

来的2倍,距离减少为原来的1/2,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 D )

A.F/2 B.F C.4F D.16F

例题3:真空中有两个相距0.1m、带电量相等的点电荷,它们间的静电力的大小为10-3N,求每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的多少倍?

10 答案:2.1×10

3、 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

(1)带电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_电场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_电场_发生的。

(2)电场强度(场强)①定义: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②公式: E=F/q_由公式可知,场强的单位为牛每库

③场强既有大小_,又有方向,是矢量。方向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3)电场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的强弱;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即电场方向。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特点:距离相等的平行直线。

例题4: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右下图所示,则某点电荷A和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 A )

A.FA>FB B. FA<FB C.FA=FB D.电荷正负不明无法判断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2922-19-19-19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例题5:关于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电场线方向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的方向

B.两条电场线在电场中可以相交

C.电场线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D.在同一幅电场分布图中电场越强的地方,电场线越密

4、 电容器、电容

(1)某电容器上标有“220V 300μF”, 300μF=____________F=___________pF

(2)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电容就越大

B.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越高,电容就越大

C.电容器所带电荷增加一倍,电容就增加一倍

D.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5、 电流、电源、电动势

(1)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www.61k.com]

(2)电流产生条件:导体两端有电压。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上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3)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4)电流——描述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定义:通过导线某横截面的电荷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I=Q/t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mA和μA。单位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动势是用来描述电源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符号E,单位伏特。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例题6:某电池电动势为1.5V,如果不考虑它内部的电阻,当把它的两极与

150Ω的电阻连在一起时,16秒内有__C的电荷定向移动通过电阻的 横

截面,相当于_ 1.0×1018个电子通过该截面。

例题7:如右图所示的稳恒电路中, R1=1Ω,R2=2Ω,R3=3Ω那么通过电阻R1、

R2、R3的电流强度之比I1:I2:I3 为 ( C )

A.1:2:3 B.3:2:1 C.2:1:3 D.3:1:2

6、 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过的时间成正比。

(2)公式:Q=I2例题8:通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为I时,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电阻为2R,电流强度为I/2,则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 ( C )

A.4Q B.2Q C.Q/2 D.Q/4

例题9:把四个完全相同的电阻A、B、C、D串连后接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把它们并联后接入该电路,则消耗的总功率为 ( D )

A.P B.4P C.8P D.16P

7、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性材料

(1)磁体和电流的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对磁体和电流都有力的作用.磁场具有方向性,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2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即磁场方向。(www.61k.com]匀强磁场的磁感线特点:距离相等的平行直线。

(3)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叫做磁偏角。

(4)不论是直线电流的磁场还是环形电流的磁场,都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其方向,判断直线电流的具体做法是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拇指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5)通常我们所说的铁磁性物质是指磁化后的磁性比其他物质磁性强得多的物质,也叫强磁性物质。这些物质由很多已经磁化的小区域组成,这些小区域叫做“磁畴”。

例题10:在通电螺线管内部有一点A,通过A点的磁感线方向一定是 ( B、C )

A.从螺线管的N极指向S极

B.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

C.从螺线管的S极指向N极

D.放在该点的小磁针的南极受力的方向

例题11:下列关于磁铁的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磁铁受到撞击会使磁铁的磁性减弱

B.原先没有磁性的铁,在长期受到磁铁的吸引会产生磁性

C.对磁铁加热会使磁铁的磁性减弱

D.永磁体在受到加热或敲打后,其磁性不会发生改变

例题12:下列物品中必须用到磁性材料的是 ( B )

A.DVD碟片 B.计算机上的磁盘 C.电话卡 D.喝水用的搪瓷杯子

例题13:一块磁铁从高出掉到地上,虽然没有断,但磁性变弱了,这是因为 ( B )

A.磁铁被磁化了 B.磁铁因剧烈震动而退磁了

C.磁铁是非磁性物质 D.磁铁是软磁性材料

8、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例题14:将长0.5m,通过4A电流的通电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当导线和磁场方向垂直时,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为0.3N,则匀强磁场的磁疗感应强度B大小为0.15T,若将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减为2A,则这时匀强磁场的B为 0.15 T,导线受安培力为 0.15N.

例题15:如图所示,一条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图中已经分别标明电流、磁场和安培力这三个物理量中两个量的方向,试在图中标出第三个量的方向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

例题16:如下图所示,电流从A点分两路通过对称的半圆分路汇合于B点,在圆环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为零 (填“最大”“最小”或“为零”)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例题17:如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水平固定一根20cm长的铜棒,将其两端用软导线与电源连接,铜棒中通有2A的电流,方向如图4所示,如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0.4T的匀强磁场,则铜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0.16 N,方向是水平向右

例题18:关于磁场对通电直导线作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通电直导线跟磁场方向平行时作用力最小,但不为零

B.通电直导线跟磁场方向垂直时作用力最大

C.作用力的大小跟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大小无关

D.通电直导线跟磁场方向不垂直时肯定无作用力

例题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可能会受到力的作用

B.磁铁对通电导线不会有力的作用

C.两根通电导线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两根通电导线之间只可能有引力的作用,不可能有斥力的作用

例题20:某同学画的表示磁场B、电流I和安培力F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

例题21: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其正中央

的上方固定一根长直导线,导线与磁铁垂直,给导线通以垂

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则( A )

A.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不受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B.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C.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加,不受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D.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加,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例题22:在赤道附近的地磁场可看做是沿南北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0.5

-4×10T。[www.61k.com)如果赤道上有一根沿东西方向的直导线,长20m,通有从东向西的电流30A,问地磁场对这根导线的作用力有多大?方向如何?

0.03N,向下

9、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例题23:关于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正确的说法是 ( B )

A.电荷在磁场中一定受洛伦兹力作用

B.电荷在电场中一定受电场力作用

C.电荷所受电场力一定与该处电场方向一致

D.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不一定与磁场方向垂直

10、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闭合电路中由于_磁通量_的变化,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也就是产生了感应电动势__。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电路相当于_电源__,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例题24: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只要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不为零,闭合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发生

B、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减少,则电路中感应电流就减小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C.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越大,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D.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变化越快,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越大

例题25:关于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只有当电路闭合, 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才有感应电动势

B.只有当电路闭合,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才有感应电流

C.不管电路是否闭合,只要有磁通量穿过电路,电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

D.不管电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11、交变电流

(1)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_电流的热效应_ 来规定的,对于正弦交流电,它的有效值是其峰值的0.707倍。[www.61k.com]若把电容器接在交流电路中,则它能起到隔直流和通交流作用。

(2)频率为50Hz的正弦电流,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有效值不能超过36V,这个交流电压的周期是0.02s,峰值是50.9_V。

例题26:有一台使用交流电的电冰箱上标有额定电压为“220V”的字样,这“220V”是指 ( D )

A.交流电电压的瞬时值 B.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

C.交流电电压的平均值 D.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

12、变压器

例题27: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有1320匝,副线圈有36匝。原线圈与220V的交变电压相接,计算副线圈两端输出的电压。若副线圈接有电阻是3?负载,求副线圈的输出功率。

(1)6(2)12

例题28:有一个负载电阻值为R,当将它接在20 V的直流电源上时,消耗的电功率为P,若将R接在图5中的变压器的次级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是P/2.已知变压器的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00 V,求此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10:1 13、高压输电 图5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1)远距离输电时,减少输电线路电能损失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减小导线电阻,二是减小输电电流。

(2)水电站向小山村输电,输送的电功率为50Kw,若以1500V送电,线路上电功率损失10Kw ,线路的总电阻是_9?;若以4500V送电,线路上电功率损失可降至1.1 Kw。 例题29:远距离输电都采用高压输电,其优点是 ( D )

A.可增大输电电流 B.可加快输电速度

C.可增大输电功率 D.可减少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

例题30:远距离输电中,发电厂输送的电功率相同,如果分别采用输电电压为U1=110kV输电和输电电压为U2=330kV输电。则两种情况中,输电线上通过的电流之比I1∶I2等于 ( B )

A.1∶1 B.3∶1 C.1∶3 D.9∶1

14、自感现象、涡流

例题31:关于自感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对于同一线圈,通过它的电流越大,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越大

B.对于同一线圈,通过它的磁通量越大,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越大

C.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越大时,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越大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D.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越快时,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越大

例题32:关于自感系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

A.其他条件相同,线圈越长自感系数就越大

B.其他条件相同,线圈匝数越密自感系数就越大

C.其他条件相同,线圈越细自感系数就越大

D.其他条件相同,有铁芯的线圈比没有铁芯的线圈自感系数大

15、电磁波及其应用

例题33: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B.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C.稳定的电场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

D.振荡交变的电场一定产生同频率的振荡交变磁场

例题34: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正确说法是 ( B )

A.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统称为电磁场

B.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C.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D.电磁波是一种波,声波也是一种波,理论上它们是同种性质的波动

例题35:以下有关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频率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大

B.频率不同,传播的速度相同

C.频率越大,其波长越大

D.频率不同, 传播速度也不同

例题36: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红外线 、可见光和紫外线三个区域内。[www.61k.com)波长在黄绿光附近,辐射的能量最强 ,我们的眼睛正好能感受这个区域的电磁辐射。

例题37: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 )

A.频率 B.波长 C.振幅 D.波速

例题38: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可见光和伦琴射线(X射线)三个波段的频率大小关系是 ( B ) A.红外线的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

B.伦琴射线的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

C.可见光的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

D.伦琴射线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

例题39: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一切物体都会发出紫外线

B.紫外线可用于无线电通讯

C.紫外线有较高的能量,足以破坏细胞中的物质

D.在紫外线照射下,所有物质会发出荧光

例题40:如图所示的球形容器中盛有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地面呈现的是圆形黑影,在黑影中放一支温度计,可发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明显

上升,则由此可断定 ( C )

A.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可见光是透明的

B.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紫外线是不透明的

C.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红外线是透明的

D.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红外线是不透明的

例题41:转换电视频道,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称为 ( D )

太阳光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1 高中物理选修1-1各章节知识点

A.调幅 B.调频 C.调制 D.调谐

例题42: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m/s,某广播电台能够发射波长为50m的无线电波,那么收音机接收这个电台时调谐的频率应工作在 ( C )

A.150MHz B.500MHz C.6.00MHz D.3.00MHz 例题43:下列可作为传感器的来使用的是 ( A )

A.受力而形变的弹簧 B.实验室内养殖的兔子C.用来砌房子的砖头 D.自然界的风

例题44:大量信息的存储和多用户的使用对信息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下列四项中对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危害最大的是 ( B )

A.内存大小 B.计算机病毒 C.电脑的存储速度 D.电脑的计算速度 例题45: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www.61k.com]下列属于这类传感器的是 ( A )

A.红外报警装置 B.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

C.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 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

8

三 :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www.61k.com]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

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x,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t??v

?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vt

(2)位移公式x?v0?at 12at 2?v0t?

2(3)速度与位移式vt?v02=2ax

(4)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

3、几个常用的推论: ?x?v0?vt?? t2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 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

2?v0?vt2。[www.61k.com)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v中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1:?1):?:?:?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vt?gt ②位移公式:h?1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vt2?2gh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2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t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vt

两个推论: h? v0t??v0?gt ②位移公式:12gt ③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gh 2

v0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g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v02 上升的最大高度h?2g

如图1-2-2,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

=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四、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1) 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www.61k.com]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

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3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xA?xB?x0,且VA?VB

?xB?x0,且VA?VB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xA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五、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www.61k.com]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

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

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

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4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www.61k.com)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静≤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 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

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

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F1和F2在同一条直线上

a.F1、F2同向:合力F

b.F1、F2反向:合力F

向。

②F1、F2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一致 F?F1?F2,方向与F1、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1 图1-5-1 5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www.61k.com]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F=F12+F22-2F1F2COSθ(θ为F1、F2的夹角)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

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七、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

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

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

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

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 6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www.61k.com)

八、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x= F1x+ F2x + ???+ Fnx =0

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ⅱ)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

(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

(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九、牛顿运动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7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公式:F合=ma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www.61k.com)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

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

型上

十、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最佳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

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

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整理版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

是一样的。[www.61k.com)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十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

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

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

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

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

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9

四 :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www.61k.com)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www.61k.com](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节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第六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www.61k.com]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二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

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 vt2= 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 v0—gt

位移公式:h= v0t—gt2/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 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 v02/2g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 v0t+at2/2

2.平均速度:vt= v0+at

3.推论:

(1)v= 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节 汽车行驶安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www.61k.com]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

(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 并联:k= k1+k2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www.61k.com]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2+F22+2F1F2cosθ)

tanθ= F2sinθ/(F1+ 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 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4.

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www.61k.com]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最大: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

分力的计算

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第五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物质性(必有施/手力物体),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小时),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无关。二力的产生和消失同时,无先后之分。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作用效果。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P76、77,以及单摆实验)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www.61k.com)——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见B书P93)

第四节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 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物体的受力情况 ? 牛顿第二定律 ? a

? 运动学公式 ? 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六节 超重与失重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视重)。

2.只要竖直方向的a≠0,物体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仪器称值)。

4.实重:实际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

5.N=G+ma

(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与v无关)

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m/s2。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

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如果有)产生压力,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www.61k.com)

第七节 力学单位

单位制的意义

1.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2.基本单位可任意选定,导出单位则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系数确定的。基本单位选取的不同,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国际单位制(符号~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电流(I)~A,物质的量(n)~mol,热力学温度~K,发光强度~cd(坎培拉)

2.1N:使1kg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即1N=1kg?m/s2。

3.常见单位换算:1英尺=12英寸=0.3048m,1英寸=2.540cm,1英里=1.6093km

五 : 高中生物知识点谁可以帮我整理一下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要详细一点的

高中生物知识点

谁可以帮我整理一下物选修知识点,要详细一点的


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知识点总结(一)

1、稳态: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调节下,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温度、pH、渗透压,水、无机盐、血糖等化学物质含量

血浆 7.35—7.45 缓冲对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2/3细胞内液 组织液

2、65%体液 1/3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不是血液 血液>血浆>血清

食物 排尿

3、体内水来源 饮水 水排出途径 出汗 皮肤

代谢水(有氧呼吸)面虫、骆驼 呼气 肺

(氨基酸脱水缩合) 排遗 消化道

4、K不吃也排 不经过出汗排

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固醇) 保Na排K

高温工作、重体力劳动、呕吐、腹泻→→应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水、Na(食盐)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出现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K对细胞内液细胞渗透压起决定作用,维持心肌紧张、心肌正常兴奋性 K心

5、血糖三来源(食物、分解、转化) 三去向

糖的主要功能:供能

胰岛素 唯一降血糖激素;增加糖的去路,减少糖的来源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升血糖

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却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血 糖 升 高

↓ ↑ ↑

下丘脑某区域→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 ↑ ↑

胰岛素↑ 胰岛A细胞 肾上腺髓质

↓ ↑ ↑ 下丘脑另一区域

血 糖 降 低<50-60 低早<45 低晚>130高>160-180糖尿

一次性摄糖过多,暂时尿糖 持续糖尿不一定糖尿病,如肾炎重吸收不行

糖尿病 血糖高且有糖尿 验尿验血 三多一少症状?

不吃少吃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粗粮和蔬菜

6、营养物质:

蛋白质不足:婴幼儿、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 成年人浮肿

提供能量

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

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维生素:维持机体新陈代谢、某些特殊生理功能

VA:夜盲症

维生素 VB:脚气病

VC:坏血病

VD: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

7、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分布皮肤、粘膜、内脏器官)

体温来自代谢释放热量(不是ATP提供),体温恒定是产热量,散热量动态平衡结果

寒冷 炎热

↓ ↓

皮肤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血管

↓传入神经 ↓ 立毛肌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骨骼肌

传出神经 ↓ 汗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战粟(产能特多) 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汗液分泌增多

↓鸡皮疙瘩 肾上腺素↑

缩小汗毛孔 甲状泉激素↑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散热量增加 不能减少产热

调节水分、血糖、体温

8、下丘脑 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感受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传导兴奋:产生渴觉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9、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 骨髓—B

免疫细胞:B、T

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白介素、干扰素)

10、抗原特点:①一般异物性 但也有例外:如癌细胞、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

11、体液免疫: 记忆细胞

↓ ↓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

↑ (摄取处理) (呈递) (识别)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

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识别抗原: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B/T

效应B细胞获得有三途径(直接、间接、记忆)

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更迅速、更强

再次接受过敏原(概念)

过敏反应 抗体分布 细胞表面

组织胺:体液调节

1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艾滋病、肺炎、气管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攻击T细胞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3、色素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色素不能储存光能

蛋白质、氨基酸也不能储存

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a 最终电子供体:水

高能量、易失电子 光能→ 电能 最终电子受体:NADP+

14、C4植物:玉米、高梁、甘庶、苋菜

既C3又C4 CO2固定能力强 先CO2+C3→C4

C3、C4叶肉细胞都含正常叶绿体

选修 C3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

图 C4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 不进行光反应

(P29) C4植物花环型结构 里圈:维管束鞘细胞 外圈:部分叶肉细胞

降低呼吸消耗 增加净光合量

15、提高产量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光:光质、强度、长短

提高农作物对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光能利用率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水

矿质元素 N、P、K、Mg

CO2 农家肥、CO2发生器

16、生物固氮:N2 → NH3

根瘤菌的特异性:蚕豆根瘤菌侵入蚕豆、菜豆、豇豆;大豆根瘤菌侵入大豆。

N素

根瘤菌 有机物 豆科植物 异养需氧

共生固氮菌 根瘤 薄壁细胞 愈伤组织

固氮菌 自生≠自养 根瘤菌拌种 豆科植物绿肥

自生固氮菌:圆褐固氮菌(固氮+激素)

生物固氮(主:根瘤菌) 工业固氮 高能固氮

17、N循环 硝化、反硝化、氨化作用

反硝化:氧气不足NO3-→N2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原理:无氮培养基对固氮菌的选择生长

物质基础: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质基因)

…线粒体

18、细胞质遗传 典型代表 …叶绿体 花斑植株→三种

特点 母系遗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来自卵细胞)

后代性状不出现一定分离比

(形成配子时,质基因不均等分配)

编码区:编码蛋白质 连续的

原核细胞 非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基因结构 调控 编码区下游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63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