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十六字令平仄-十六字令仄韵格

发布时间:2018-01-04 所属栏目: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

一 : 十六字令仄韵格

十六字令仄韵格

Heavenbliss


懂词的人一看这个题目可能就要笑了:你懂不懂?明明十六字令是个平韵格,你非来个仄韵格!


没错,十六字令是个平韵格;如果墨守成规,就不会有仄韵格的十六字令。可是我认为有三条很好的理由可以让词友们接受仄韵格的十六字令:


第一,十六字令实在是学习填词的首选词牌之一,可是如果只有平韵格,常常会让人有放不开手脚的感觉,比如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花鸟虫鱼、风云山水,每字一题(人们常常喜欢这样),如果恪守十六字令只押平韵的话,雅事终不能成,因为“夏、竹、菊、鸟、水”都不是平声字。


第二,词牌本来就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创新、积累下来的,变化原有词牌的韵格有何不可?特别是现代的人对于词的欣赏,用的是阅读和吟诵,而不是唱,不存在字的平仄需要跟曲子的旋律配合的问题,因此由平韵改为仄韵并不会产生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第三,许多词友在实际创作中已经填写了仄韵的十六字令。以三位新浪网友为例:

竹,玉立婷婷态静淑。幽幽笛,似弄梅花曲?(远筝词)

菊,陶令东篱魂梦逐。迟迟绽,霜后余清馥。(远筝词)

夏,蝉唱蛙鸣莲若画。清池水,天映柳阴下。(禾大壮词)

雨,檐下缤纷丝缕缕。山川润,草木凝新露。(慕羽化蝶词)

禾大壮甚至还把仄韵的十六字令归纳为(“中”表示可平可仄,红色表示韵脚):

仄。中仄平平平仄仄。平中仄,中仄仄平仄。


为了有法可依,我特地设计了一种十六字令的仄韵格,供词友们参考选用。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兼顾传统与创作需求两方面的需要,因此采用换韵的办法,先仄后平,即最后还是回到传统的平韵上。此外,因为小令的韵脚本来不多,因此采用换韵不换部的方式,即使碰到入声韵,也要采用跟它比较匹配的平声韵,总之是要尽可能地照顾到语音上的和谐问题。因为要换韵,韵脚就不能是单数了(平声格只有3 个韵脚),需要增加 1 个韵脚。因此仄韵格其实比平韵格反而增加了一些难度。


十六字令的平韵格如下(单调 16 字,4 句,3 平韵):

格式: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例词: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蔡 伸词)


十六字令的仄韵格如下(单调 16 字,4 句,2 仄韵 2 平[www.61k.com]韵,例词均为本空间原创):

格式: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中平,中仄中平平。

例词:酒!伤生车祸罪魁首。万家愁,醉驾何时休?

酒!几杯下肚魔成友。万事浮,懵懂足堪忧。

酒!迷情乱性伤阳寿。理智囚,暴力引冤仇。

肉!人欢咀食苍生哭。功德枯,警惕堕三途。

肉!为贪口欲恣伤戮。德性污,跛蹇身心瘏。

奶!促癌食品花钱买。良可哀,富贵惹飞灾。

奶!乔装打扮将人害。不除开,世界少英才。

蛋!腥膻藏毒菌无算。不罢餐,身浊体难安。

当然,新浪网友禾大壮所归纳的仄韵格也可以作为创作时的另一种选择。

二 : 平平仄仄说名字

本学期在班里开设“对课”课程,每周一课,计划讲15个课时,用的教材是慈矿兄编著的《小学对课》,学生人手一册。

这课讲“平仄和谐”。

先积淀感性经验。分别朗读并体会“三言两语——三语两言”“三心二意——三意二心”“三长两短——三短两长”,这里的顺畅和别扭其实和汉字的声调排列有关。于是解释,普通话中一、二声的字称为“平声字”,三、四声的字称为“仄声字”。我们通常说的“琅琅上口”,就是指的平仄和谐,也就是声韵美。

为加深印象,我让同学们分析自己名字的平仄组成,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

“我的是平平仄!”“我的是平仄平!”“我是仄仄平!”

我说,当初,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取名时费尽心思,要有寓意,要有内涵,写着要好看,可是很多人忽视了一点,就是还要讲究字音的平仄变化。一个名字,如果做到平仄相间,读起来就会好听顺口。老早以前有个著名影星叫王丹凤,其实她原来叫王玉凤,可是“玉凤”两个字都是去声,不好听,于是,导演为她改名叫“丹凤”,这样一平一仄,既响亮又好听。

“哎呀,‘张一飞’是‘平平平’,没变化!”一位同学突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再看张一飞,一脸的沮丧。

我说:“‘张一飞’的名字里有讲究,大家发现中间‘一’的奥妙了吗?”

“‘一’是可以变调的。”

“‘一’在第一声前面变调读做第四声。”

我决定将“一”的变调规律讨论深入下去,便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词语:一个、一切、一天、一年。

“这些词语中的‘一’,我们很自然地分别读做了一声和四声,以前只是凭着语感,今天你能用平仄的知识说明吗?”

这自然难不倒他们:“‘个’‘切’是第四声,‘一’再读四声的话就很难听,就是‘仄仄’了。”“‘天’‘年’是平声字,‘一’读成四声,声调起变化了,好听。”

我追问:“这样,‘张一飞’还是‘平平平’吗?”

“应该是‘平仄平’。”

再看张一飞,已是笑容灿烂。

“老师,‘吴卓超’也是‘平平平’!”又有人发现了新大陆。可不,吴卓超正撅着嘴呢。

我赶紧安慰说,尽管“吴卓超”是“平平平”,但声调还是有变化的,你们听,“吴”和“卓”是二声,可后面的“超”是一声,所以仍是好听的。小吴同学的眼睛立刻笑弯了。

“老师,你说的这点我赞同,尽管都是平声,但一声和二声连在一起听起来也是有起伏变化的。你刚才说到‘一’的变调漏了一个情况,比如‘一顶’,如果按照平仄变化,得读成‘yí顶’,可事实上却读成‘yì顶’,两个仄声,也并不别扭,就是因为一个四声一个三声。”

“老师,‘不’的变调也是这种情况!”

这帮小家伙太厉害了,我的额头开始冒汗,赶紧组织大家再回到名字的讨论中。

“‘江泽民’也是‘平平平’!”“还有‘毛泽东’!”

“老师,你说的不对,‘林则徐’就是‘平平平’,而且三个字都是二声呢!”

只怪自己小看了这帮毛孩儿,原想只是讲点平仄的皮毛,便没做缜密考虑,现在只得搜肠刮肚调集仅有的一点声韵知识亡羊补牢:“名字里的字平仄协调,确实能产生音韵美,至于说到‘林则徐’三字都是平声,而且都是第二声,那是因为平声字给人一种悠长平静的感觉,所以三个字连读虽然不很抑扬顿挫,但也十分工整。我国有位老歌唱家叫姜家锵,还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三个字都是一声呢。”

看同学们频频点头,我又补充:“不过,如果名字都是‘仄仄仄’的就似乎不好听了,因为仄声字发音短促、压抑。”

我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起来反驳:“难道伟大的曹雪芹不懂平仄吗?他取的‘贾宝玉’就是‘仄仄仄’!”

“贾宝玉”“贾宝玉”,我还真被说愣了,这个名字挂在老老少少的嘴边,从没觉得拗口啊。突然,我灵光一闪,大声念起来:“‘贾宝玉’,你们听出了什么?”

“‘贾’变成第二声了,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前一个得变调读成二声。”

“所以,‘贾宝玉’就由‘仄仄仄’变成‘平仄仄’啦。”

“赵树理呢?”

“蒋孝勇呢?”

“……”

下课的音乐终于响起,我闪!

(附:回头查了资料,学生提及的“毛泽东”中“泽”是古入声字,“林则徐”中的“则”也是古入声字。又跟慈矿兄聊及,慈矿言,今天的平声和古代的平声不一样,因为分出了“阴阳”,还是有变化的,所以“平平平”未必难听,只是如果“平平平”都是第一声的话就叫不响。而如果“仄仄仄”都是第四声的话就比较难听。我想起张天翼作品中有个主人公叫“赵大化”,还真是“仄仄仄”,都是第四声。)

三 : 《词的平仄[第六部分]》—郑锷鸿

第六部分

八六、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拉

六代豪华, ⊙●○○

春去也、 ⊙⊙●

更无消息。 ⊙○⊙▲

空怅望, ⊙⊙●(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山川形胜, ⊙○⊙●

已非畴昔。 ●○○▲

王谢堂前双燕子, ⊙●⊙○○●●

乌衣巷口曾相识。 ⊙○⊙●○○▲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 ●⊙○⊙●●○○

春潮急。 ○○▲

思往事, ○⊙●

愁如织。 ○○▲

怀故国, ○⊙●

空陈迹。 ○○▲

但荒烟衰草, ●⊙○○●

乱鸦斜日。 ●○○▲

玉树歌残秋露冷, ⊙●⊙○○●●

胭脂井坏寒□泣。 ⊙○⊙●○○▲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 ●⊙○⊙●●○○

秦淮碧。 ○○▲

八七、念奴娇·石头城 萨都拉

石头城上, ●○○●

望天低、 ●○○

吴楚眼空无物。 ⊙●●○○▲

指点六朝形胜地, ⊙●⊙○○●●

惟有青山如壁。 ⊙●⊙○○▲

蔽日旌旗, ⊙●○○

连云樯橹, ○○⊙●

白骨纷如雪。 ⊙●○○▲

一江南北, ⊙○○●

消磨多少豪杰。 ⊙○⊙●○▲

寂寞避暑离宫, ⊙●⊙●○○

东风辇路, ○○⊙●

芳草年年发。 ⊙●○○▲

落日无人松径冷, ⊙●⊙○○●●

鬼火高低明灭。 ⊙●⊙○○▲

歌舞尊前, ⊙●○○

繁华镜里, ⊙○⊙●

暗换青青发。 ⊙●○○▲

伤心千古, ⊙○○●

秦淮一片明月。 ⊙○○●○▲

八八、陌上花·有怀 张翥

关山梦里 ⊙○●●

归来还又 ⊙○⊙●

岁华催晚。 ⊙○○▲

马影鸡声, ⊙●○○

谙尽倦邮荒馆。 ○●●○○▲

绿笺密记多情事, ⊙○⊙●○○●

一看一回肠断。 ⊙●●○○▲

待殷勤寄与, ●⊙○●●

旧游莺燕, ⊙○○●

水流云散。 ●○○

满罗衫是酒, ●○○●●

香痕凝处, ⊙○⊙●

唾碧啼红相半。 ⊙●⊙○○▲

只恐梅花, ⊙●○○

瘦倚夜寒谁暖。 ⊙●●○○▲

不成便没相逢日, ⊙○⊙●○○●

重整钗鸾筝雁。 ○●⊙○○▲

但何郎纵有, ●⊙○●●

春风词笔, ⊙○○●

病怀浑懒。 ●○○▲

八九、东风第一枝·忆梅 张翥

老树浑苔, ●●○○

横枝未叶, ○○●●

青春肯误芳约。 ○○●●○▲

背阴未返冰魂, ⊙○●●○○

阳梢已含红萼。 ⊙○●○⊙▲

佳人寒怯, ○○⊙●

谁惊起、 ⊙⊙●

晓来梳掠。 ⊙○○▲

是月斜、 ●●⊙

花外么禽, ⊙●○○

霜冷竹间幽鹤。 ⊙●●○○▲

云淡淡, ○●●

粉痕渐薄。 ●○●▲

风细细, ○●●

冻香又落。 ●○●▲

叩门喜伴金樽, ●○●●○○

倚栏怕听画角。 ⊙○●○⊙▲

依稀梦里, ○○⊙●

记半面、 ⊙⊙●

浅窥珠箔。 ⊙○○▲

恁时得、 ●○⊙

重写鸾笺, ⊙●○○

去访旧游东阁。 ⊙●●○○▲

九十、摸鱼儿·送春 张翥

涨西湖、 ●○○

半篙新雨, ⊙○○●

麴尘波外风软。 ⊙○○●○▲

兰舟同上鸳鸯浦, ○○⊙●○○●

天气嫩寒轻暖。 ⊙●⊙○○▲

帘半卷, ○●▲

度一缕歌云、 ⊙●●○○

不碍桃花扇。 ⊙●○○▲

莺娇燕婉, ○○●▲

任狂客无肠, ●⊙●○○

王孙有恨, ⊙○⊙●

莫放酒杯浅。 ⊙●●○▲

垂杨岸, ○○●

何处红亭翠馆。 ⊙●○○●▲

如今游兴全懒。 ⊙○○●○▲

山容水态依然好, ○○⊙●○○●

惟有绮罗云散。 ⊙●●○○▲

君不见, ○●▲

歌舞地、 ⊙●●

青芜满目成秋苑。 ○○⊙●○○▲

斜阳又晚, ○○●▲

正落絮飞花, ●⊙●○○

将春欲去, ⊙○⊙●

目送水天远。 ⊙●●○▲

九一、多丽·西湖 张翥

晚山青, ●○△

一川云树冥冥。 ●○⊙●○△

正参差、 ●○○

烟凝紫翠, ⊙○⊙●

斜阳画出南屏。 ⊙○⊙●○△

馆娃归、 ●○○

吴台游鹿, ⊙○⊙●

铜仙去、 ⊙⊙●

汉苑飞萤。 ⊙●○△

怀古情多, ⊙●○○

凭高望极, ⊙○⊙●

且将樽酒慰飘零。 ⊙○⊙●●○△

自湖上、 ●⊙●

爱梅仙远, ⊙○⊙●

鹤梦几时醒。 ⊙●●○△

空留得、 ○○●

六桥疏柳, ⊙○⊙●

孤屿危亭。 ⊙●○△

待苏堤、 ●○○

歌声散尽, ⊙○⊙●

更须携妓西泠。 ⊙○⊙●○△

藕花深, ●○○

雨凉翡翠, ⊙○⊙●

菰蒲软、 ⊙⊙●

风弄蜻蜓。 ⊙●○△

澄碧生秋, ⊙●○○

闹红驻景, ⊙○⊙●

采菱新唱最堪听。 ⊙○⊙●●○△

见一片, ●⊙●

水天无际, ⊙○⊙●

渔火两三星。 ⊙●●○△

多情月, ○○●

为人留照, ⊙○⊙●

未过前汀。 ⊙●○△

九二、夺锦标·七夕 张□

凉月横舟, ⊙●○○

银潢浸练, ○○●●

万里秋容如拭。 ●●○○○▲

冉冉鸾骖鹤驭, ●●○○⊙●

桥倚高寒, ○●○○

鹊飞空碧。 ●○○▲

问欢情几许, ●○○●●

早收拾、 ●○⊙

新愁重织。 ○○○▲

恨人间、 ●○○

会少离多, ●●○○

万古千秋今夕。 ●●○○○▲

谁念文园病客。 ⊙●○○●▲

夜色沉沉, ●●○○

独抱一天岑寂。 ●●○○○▲

忍记穿针亭榭, ●●○○⊙●

金鸭香寒, ○●○○

玉徽尘积。 ●○○▲

凭新凉半枕, ●○○●●

又依稀、 ●○⊙

行云消息。 ○○○▲

听窗前、 ●○○

泪雨浪浪, ●●○○

梦里檐声犹滴。 ●●○○○▲

九三、眼儿媚·秋闺 刘基

萋萋烟草小楼西, ⊙○⊙●●○△

云压雁声低。 ⊙●●○△

两行疏柳, ⊙○⊙●

一丝残照, ⊙○⊙●

万点鸦栖。 ⊙●○△

春山碧树秋重绿, ⊙○⊙●○○●

人在武陵溪。 ⊙●●○△

无情明月, ⊙○⊙●

有情归梦, ⊙○⊙●

同到幽闺。 ⊙●○△

九四、误佳期·闺怨 汪懋麟

寒气暗侵帘幕, ⊙●⊙○○▲

孤负芳春小约。 ⊙●⊙○●▲

庭梅开遍不归来, ⊙○⊙●●○○

直恁心情恶。 ●●○○▲

独抱影儿眠, ⊙●●○○

背看灯花落。 ⊙●○○▲

待他重与画眉时, ⊙○⊙●●○○

细数郎轻薄。 ●●○○▲

九五、柳梢青·纪游 朱彝尊

障羞罗扇, ●○○▲

花时犹记, ⊙○○●

这边曾见。 ⊙○○▲

曲录栏干, ⊙●○○

玲珑窗户, ⊙○○●

也都寻遍。 ⊙○○▲

两峰依旧青青, ⊙○⊙●○○

但不比、 ●⊙●

眉梢平远。 ⊙○○▲

第一难忘, ⊙●○○

重来崔护, ⊙○○●

去年人面。 ⊙○○▲

九六、解佩令·自题词集 朱彝尊

十年磨剑, ⊙○⊙●

五陵结客, ⊙○⊙●

把平生、 ●○○

涕泪都飘尽。 ⊙●○○▲

老去填词, ⊙●○○

一半是、 ●⊙⊙

空中传恨。 ⊙○○▲

几曾围, ⊙○○

燕钗蝉鬓。 ⊙○⊙▲

不师秦七, ⊙○⊙●

不师黄九, ⊙○⊙●

倚新声、 ●○○

玉田差近。 ●○○▲

落拓江湖, ⊙●○○

且分付、 ●⊙●

歌筵红粉。 ⊙○○▲

料封侯、 ●○○

白头无分。 ●○⊙▲

九七、暗香·咏红豆 朱彝尊

凝珠吹黍, ⊙○○▲

似早梅乍萼, ●⊙○●●

新桐初乳。 ⊙○○▲

莫是珊瑚, ●●⊙○

零乱敲残石家树。 ○●○○●○▲

记得南中旧事, ⊙●○○●●

金齿屐、 ⊙●●

小鬟蛮女。 ⊙○○▲

向两岸、 ●●●

树底盈盈, ⊙●○○

素手摘新雨。 ⊙●●○▲

延伫。 ○▲

碧云暮。 ●○▲

休逗入茜裙, ⊙●●⊙○

欲寻无处。 ●○○▲

唱歌归去, ●○⊙▲

先向绿窗饲鹦鹉。 ○●⊙○●○▲

惆怅檀郎终远, ⊙●○○⊙●

待寄与、 ⊙●●

相思犹阻。 ⊙○○▲

烛影下, ●●●

开玉合, ○●●

背人偷数。 ●○○▲

九八、庆春泽·纪恨 朱彝尊

桥影流虹, ⊙●○○

湖光映雪, ○○●●

翠帘不卷春深。 ⊙○⊙●○△

一寸横波, ⊙●○○

断肠人在楼阴。 ⊙○⊙●○△

游丝不系羊车住, ⊙○⊙●○○●

倩何人、 ●○○

传语青禽。 ⊙●○△

最难禁, ●○△

倚遍雕栏, ⊙●○○

梦遍罗衾。 ⊙●○△

重来已是朝云散, ○○●●○○●

怅明珠佩冷, ●○○⊙●

紫玉烟沉。 ⊙●○△

前度桃花, ⊙●○○

盼长堤、 ●○○

草尽红心。 ⊙●○△

动愁吟, ●○△

碧落黄泉, ⊙●○○

两处谁寻。 ⊙●○△

九九、春风袅娜·游丝 朱彝尊

倩东君着力, ●○○⊙●

系住韶华。 ●●○△

穿小径, ○●●

漾晴沙。 ●○△

正阴云笼日, ●○○⊙●

难寻野马, ⊙○⊙●

轻□染草, ○○●●

细绾秋蛇。 ●●○△

燕蹴还低, ●●○○

莺衔忽溜, ○○⊙●

惹却黄须无数花。 ●●○○○●△

纵许悠扬度朱户, ●●○○●○●

终愁人影隔窗纱。 ○○○●●○△

惆怅谢娘池阁, ⊙●⊙○⊙●

湘帘乍卷, ○○●●

凝斜盼、 ⊙○●

近拂檐牙。 ●●○△

疏篱□, ○○●

短垣遮。 ●○△

微风别院, ○○●●

好景谁家。 ⊙●○

红袖招时, ⊙●○○

随罗扇, ⊙○⊙●

玉鞭堕处, ⊙○●●

又逐香车。 ●●○△

休憎轻薄, ○○⊙●

笑多情似我, ●○○⊙●

春心不定, ○○●●

飞梦天涯。 ⊙●○△

一百、翠楼吟·魂 黄之隽

月魄荒唐, ●●○○

花灵仿佛, ○○●●

相携最无人处。 ○○●○○▲

栏干芳草外, ⊙○○●●

忽惊转、 ●○●

几声啼宇。 ⊙○○▲

飘零何许, ○○⊙▲

似一缕游丝, ●●●○○

因风吹去。 ○○⊙▲

浑无据, ○○▲

想应凄断, ●○○●

路旁酸雨。 ●○○▲

日暮, ●▲

渺渺愁予, ○●○○

觉黯然销却, ●●○○●

别情离绪。 ●○○▲

春阴楼外远, ⊙○○●●

入烟柳、 ●○●

和莺私语。 ⊙○○▲

连江暝树, ○○⊙▲

欲打点幽香, ●●●○○

随郎黏住。 ○○⊙▲

能留否, ○○▲

只愁轻绝, ●○○●

化为飞絮。 ●○○▲

本文标题:十六字令平仄-十六字令仄韵格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553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