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析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浅析新站关键词靠前 对收录和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10 所属栏目:经验

一 : 浅析新站关键词靠前 对收录和优化的影响

十天前做了一个站,谷歌第3天三位数收录,百度第7天放出快照,跟踪网上日志,发现百度/谷歌蜘蛛每天爬来3次以上。到上线10天后的现在,谷歌收录的文章数占了总数的5分之1。成绩不怎么好,但我关注到网站的3、4个核心关键字(指数都几千)都排到了百度的前三十页。有人开始提醒我,新站一下子排名靠前,不尽是好事情。现在,我只能赶紧分析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又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否进入搜索引擎的“审核危机”?我总结了自己从事SEO优化以来的一些经验,发现对这个的优化,无非就是软文/养博/百度知道/百度贴吧/以及QQ问问等各位都在做的推广方式,而且优化的深度并没有超过“道上的标准”,从优化角度上来讲,并没有用非正规的手段。因此可以排除这个危机的顾虑。

二、是否被竞争对手利用了违反搜索引擎作弊条款的动作,以达到其目的?可我做的站主题是股票行情,虽然相关股票网站/大站不少,但也谈不上恒河沙数。思来想去,那些同类站的站长我一个没认识,且本人做事相对低调,只想做一个股票方面的新站+小站,无树敌记录,根本没具备让竞争对手行动的注意力和潜力。

三、被当成“小白鼠案例”。呵呵,如果是这样,那我要高兴了。可是我高兴的理由并不成立,因为优化上的方法不出众,也只写过三篇软文《百度你到底什么时候来》、《我的柔情你要懂》和本篇。不至于拥有“凤姐”的潜质-_- ||

四、首页大小。我想起SEO的效果中,受影响的因素就有首页文件的大小。赶紧看了下首页文件+图片的总大小:206KB,朋友建议说最大的不要超过128KB。我检查了下,发现问题在于顶部的股票行情banner图片和首页栏目里图片都超大了,占去了近100KB。我把几张比较大的图片PS了一下又重新FTP传到空间,再看,已经是103KB。

在此提醒大家,不要把首页+图片做得几百KB以上。如果留心下那些有权重并排在前面的“非著名”站点,能发现一个规律:所有的站的首页都不大。首页太大,将直接影响网站在搜索引擎上的权重和排名。

作者:king2016Max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 首发http://hi.baidu.com/king2016Max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二 : 浅析电影的文化属性

[摘 要]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有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它既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又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烈的欢迎,除美国高超的电影摄制技术等客观因素外,文化根基是其成功的另一要素。本文以好莱坞电影为分析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好莱坞电影中所包含的美国民族文化元素,主要包括:个人主义,开放性与包容性,开拓进取精神及“美国梦”,并通过这些具体的文化元素来说明电影的文化属性。

[关键词] 电影;文化;美国;属性
电影通常被视为大众文化,但大众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客观存在,它也受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电影也包含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电影的文化根基。因此,电影具有文化属性,它以一种视觉表现形式成为人类建构文化,构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展现了民族文化内涵,一方面也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文化元素。以好莱坞电影为例,铺天盖地的好莱坞电影不仅广泛地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国文化,同时也为美国文化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一、个人主义
从学科角度来讲,“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早期的移民为了摆脱旧社会的桎梏,为了追求生而平等的自由和幸福,希望在新大陆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因此,自早期移民踏上这片新大陆开始,个人主义就牢牢地固定在美国人的心里。美国的祖先是一群有着执著精神的拓荒者,他们依靠自我独立和自我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从现实生活角度看,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在选择各自生活道路方面人人平等,其他人不得干涉。它强调自主、自觉和自我负责。《风雨哈佛路》中Liz说的“But I know that there is a world out there that is better,thats better developed.And I want to live in it.”(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影片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如果Liz像其母亲或朋友一样就此沉沦,那么她的命运无疑不会发生质的转变。正是这种自主、自觉和自我负责的精神推动Liz一直向前,向着自己梦想的生活不断前行,直至成功。
个人主义被认为是美国文化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因为美国人把个人主义视作一种处世准则,他们强调个性解放,个人意识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不容他人侵犯和强加。一般来讲,个人的责任感、义务感、罪过感、爱国感、民族感等都属于个人主义范畴。反映这一价值观念的影片举不胜举。此类影片中大都讲述了主人公对自由的渴望,对个人意识的神圣不可侵犯均被给予突出的渲染,展现了他们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也将个人主义的精髓展现得非常生动形象。
二、开放性与包容性
熔炉,作为美国的别称,形象逼真地说明其广阔的包容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虽然主体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但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祖国的文化习俗。这些移民就是为了追求自由的空间才背井离乡,纵使历尽千辛万苦也义无反顾。因此,在新的领土上人们形成了高度的包容性。异质文化、习俗及习惯得以最大限度地被接受和容忍。在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度内,虽然种族歧视客观地存在着,但它在同化来自不同民族的移民方面又表现出相当大的弹性与包容性,创造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灿烂文明。这种文明是多种思维,多种观念的融合,是文化的包容。正是这种包容性为美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独树一帜。
这种包容性使美国电影突破文化壁垒,使电影在选材及制作等方面不仅限于美国本土,而是将拍摄广角扩大到全世界。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文化的崛起,它的博大精深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和重视,美国电影人也将目光[www.61k.com)投向中国,在搜寻中国元素与美国电影的交集。比如动画片《花木兰》。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她代父应征入伍,随军参战。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坚韧的毅力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为军中大将,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影片没有完全按照中国的版本进行演绎,在表现模式上也与中国不同,但此片在人物塑造等方面仍旧给观众带来另一种全新的感受,尤其是它美妙的动画场面,优美的配乐及诙谐的幽默感使得此片颇具魅力,吸引了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众多观众。另一部具有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功夫熊猫》不得不说是成功的典例。功夫,中国历史的传统。影片的动作设计结合了传统中国武术的鹤拳、螳螂拳、虎拳、猴拳、蛇形刁手等。熊猫,中国的国宝级保护动物,影片以可爱的熊猫为主角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再加上中国特色的配乐,传统的服饰以及如诗般的中国山水画色彩的背景制作,《功夫熊猫》把中国文化再次成功地搬到了银幕上。然而,《功夫熊猫》绝不仅仅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宣传片”,而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梦工厂在凸显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秉承了他们一向的制作风格。
美国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除了精湛的制作技术做支撑外,这种文化的广阔包容性把各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以美国式的思维模式进行一种别出心裁的诠释与演绎,给各国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正是因为这种包容性,使得美国影片能够在世界反范围内享有盛誉。
三、开拓进取
1620年,“五月花”号承载着众多清教徒、手工业者和农民的梦想,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这些人为了追逐自由和梦想,不畏辛劳,漂洋过海,希望在这片新大陆建立一个真正的自由之国。登陆之初,他们与荒野为伴,与自然共存,一切将从头开始,一切都得依赖自己。于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开拓者冒着危险,忍受着各种艰难不断开荒拓野,用务实的实际行动绘制各自的理想蓝图。当荒野变成良田,当汗水收获成功,这些开拓者在享受成果之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经过岁月的锤炼熏陶,这种务实的实践精神逐渐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武侠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电影并不彰显超凡的功夫,更多体现的是务实的实践精神。实践精神是一种自立的体现,更是一种乐观,执著。无论是在动作片还是励志片中,我们都能发现主人公身上的实践精神。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两句非常经典的台词:You have a dream,you got to protect it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及 You want something,go to get it.(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影片中Chris Gardner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居无定所,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坚持去实践,继续向心中的目标奋斗,最终迎来幸福的时光。的确,每个人都梦想,都有人生目标,但是我们拿什么去捍卫梦想,拿什么去实现人生目标?唯有实践,唯有动手去做。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Chris Gardner一样去付诸实践,尤其是在经历了几次挫折与失败后,又有多少人能继续抱有乐观的态度,继续执著于理想与目标?这类影片之所以吸引观众,不仅仅是观众能从影片中获得启发,得到鼓舞,更是因为影片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片段逼真地,成功地进行银幕再现,使观众在观赏影片的同时有种“零距离”的感觉。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实践精神在今天的美国仍然到处可见。美国的富人并不觉得自己煮饭、洗衣、修剪草坪及整理车库等家务会有损其社会形象及降低其体面的身份。他们不会雇佣仆人来做这些事情,反而他们觉得自己动手更能体现个人价值。
四、“美国梦”
电影不单纯是人们娱乐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再现形式,任何电影都有着特定的文化痕迹。美国被比喻成“机会之国”,“成功人士的摇篮”。如此盛赞美誉来自美国文化显著特征之一——“美国梦”。在美国,“美国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们为理想奋斗的不竭动力源泉,是美国社会自由、民主、平等的体现。“美国梦”的实质就是人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即人们必须用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开拓道路,最终迈向成功。自1776年以来,这种乐观的精神一直激励着美国人甚至是外国人不懈努力直至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核心部分,它也是美国电影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纵观美国电影,绝大多数电影都有着“美国梦”的文化烙印——通过描述普通人对梦想的追逐,表现其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来阐述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和精髓。这类作品举不胜举,比较经典的有《录取通知》《风雨哈佛路》《舞梦成真》《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国王的演讲》《乔丹传人》《留级之王》《律政俏佳人》《街头日记》,等等。这些电影取材广泛,素材涉及教育、历史、体育、舞蹈及励志等其他方面,但无论电影素材多么广泛,贯穿始终的都是“美国梦”这一主线。各部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一个个坚持、奋进的人生经历,一段段自强不息的生命历程诠释了生活版的“美国梦”。此类影片多取材于小人物的生活,剧中人物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如家庭的破裂,事业的失败,身体的疾病或残疾以及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打击,等等,但惟一不变的是主人公坚强的意志,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梦想的执著,这正体现了人们对美国梦的不屑追求。如电影《阿甘正传》,影片的主人公阿甘,在人们看来是一名残障人士,当他面对着周围人的异样眼神、校长的歧视、同学的嘲笑时,他没有自卑、没有堕落,而是用乐观的精神以及他特有的方式——奔跑,成为橄榄球明星、战地英雄和百万富翁,这种奔跑正体现了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也正是阿甘身上那种对生活永不放弃的乐观精神造就了他非凡的一生。
五、结 语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它为大众了解异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视角,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宣传的策略和手段。因此,大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分析其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从而对美国影片及文化内涵有一个正确的审视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美国电影的成功告诉世界这样一个道理:文化的支撑是电影成功最关键的保证。同时,它更说明了电影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影与文化不断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文化单元:形象文化。
[参考文献]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
[2] 董小川.美国文化特点综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2(04).
[3] 刘成萍.美国电影文化传输与影视文化教学思辨[J].成都大学学报,2008(06).
[4] 朱波.浅谈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J].时代文学,2010(07).
[5] 艾琦,杨昕.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J].宿州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 关继东(1980— ),男,吉林长春人,硕士,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法、美国文化。

三 : 褶子论对当代建筑的影响_矫苏平

褶子论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FOLD THEORY O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矫苏平 高雪 李红叶

Jiao Suping, Gao Xue, Li Hongye

摘要/分析解读吉尔?德勒兹提出的褶子论几个基本论点:“褶子与世界交互包裹”、“遵循宇宙曲线法则与折叠”、“在物质与灵魂之间穿越”。 进行褶子论与“折叠建筑”比较,指出该理论对当代建筑产生很大影响,与各种复杂性理论穿插交合,引发建筑环境观、空间观、结构观、审美观、生成论、表现论及设计手法等方面的变革。关键词/褶子论 当代建筑 影响 折叠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interprets the three basic arguments of fold theory raised by Gilles Deleuze: ‘ fold and the world wrap each other interactively’ , ‘following the curve rule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folding ’ , ‘ crossing between the material and the soul ’. By comparing the fold theory with folding architectur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is theor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The combin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is theory and other complicated ones arouse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on many aspects, such as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concept, space concept, structure view, aesthetic conception, generative theory, expression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s, etc.KEY WORDS/ fold theory,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fl uence, folding

吉尔?德勒兹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与哲学家,是创造概念的大师,“褶子”(法文:pli,英文:fold)是其重要概念之一,与“游牧”、“块茎”、“机器”、“生成”等概念相交合渗透,构成复杂的哲学思想体系。德勒兹的哲学思想对当代文化及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福柯认为“有朝一日,德勒兹时代也许会来临。”

[1]373

“俯首即拾,抬头可见,处处存在”。世界由褶子组构,世上万物都是大小不同、性质状态不同、层级不同的褶子。褶子既存在于物质层面,也存在于精神层面,褶子生褶子,褶子叠褶子,相互之间复杂地折叠包裹,整个世界即是系统极为纷纭复杂的“无穷的褶子”、“连续体的迷宫”、“无穷机器”或有着各式各样波浪和水纹的“物质的池塘”1)。

褶子是组构世界这一连续体的微粒或基本元素、基本形状,事物可以无穷无尽地分解,但始终保持褶皱状态。

“连续体的分割不应当被看成沙子分离为颗粒,而应被视为一页纸或一件上衣被分割为褶子,并且是无穷尽的分割,褶子越分越小,但物体却永远不会分解成点或最终极。如同洞里有洞一样,总是褶子里还有褶子。物质的统一性,即迷宫的最小元素是褶子”[1]154。德勒兹认为,物质是基于各种弹力作用的“旋转成褶的微粒”。

褶子是包裹着“多”的统一体,具有复杂的“一”与“多”的交互包裹的关系。“一具有包裹和展开的潜能,而多则既与它在被包裹时所制作的褶子不可分,又与它在被展开时的褶子的展开不可分。然而,尽管如此,包裹和展开,蕴涵和解释也都还是特殊的运动,它们应当被包括在一个普遍统一体里,而这个统一体使它们统统‘复杂化’,使所有的一复杂化。”[1]181-182

“适宜于每个单子的特殊性从各个方向上延伸至其他单子(即褶子)的特殊性之中。因此,每个单子都表现全世界,但却是模糊的、混乱的,因为单子是有限的,而世界则是无限的。……世界不存在于单子之外,这是些没有客体的微弱知觉,是有幻觉的微知觉。世界只存在于被包含进每个单子的它的代表之中。它们可以是咂嘴声,是喧哗,是雾,是飞舞的尘土。可以是死亡或患

在《褶子—莱布尼兹与巴罗克风格》一书中德勒兹提出褶子论,褶子论是对巴罗克哲学家莱布尼兹单子论的破解与延展。莱布尼兹将“单子”作为实体,认为世界由单子组成,即单子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每一个单子表象整个世界,单子与单子之间,单子与世界之间相互折叠,外面的世界被“内折”进来,内在的单子也同时“外折”到世界中去,单子同无限大而复杂的宏观世界交错折叠,连接为一体。

在破解单子论的基础上,德勒兹提出“褶子”概念,他将世界万物归纳为各种褶子,其是世界的组构微粒或基元,与世界相互折叠包裹,世上万物存在、相互作用与发展是各种褶子相互折叠的过程,即打褶与展开褶子的交互过程。褶子涵盖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

褶子论包含丰富的哲学意蕴,并且具有突出的空间特征,很多学者与建筑师引用褶子论开展建筑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折叠”成为当代建筑引人注目的现象。1 褶子论

德勒兹提出的褶子论内涵丰富,线索复杂,包括以下相互穿插交合的论点:1.1 褶子与世界交互包裹

德勒兹认为褶子普遍存在,广至宇宙,小至微生物都是褶子,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徐州, 221116)收稿日期:2012-02-10

学术论文专刊2012 总第 08 期

蜡屈症的状态,困倦或睡眠状态,是昏迷,是茫然。就好像每个

单子的深处是由无数个在各个方向不断自生又不断消亡的小褶子

(弯曲)所构成的。”[1]279

作为无穷世界这一连续体中的分离体或微粒的褶子既被包裹,

也包裹无穷更小层级的褶子,褶子与世界、与周围各种褶子交互

包裹。其处于游牧状态的、动态的相互攫握的关系中,没有中心,

千变万化,差异共处,相互转换和渗透,边界模糊,内外转化,

多调性,相互和谐,永恒运动,打褶,展开褶子……

德勒兹认为巴罗克艺术直观地表现褶子的特点:“褶子这东西

并不是巴罗克风格的发明:已有来自东方的各种褶子,希腊的褶

子,罗马的褶子,罗曼式褶子,哥特式褶子,古典式褶子……但

巴罗克风格使这些褶子弯来弯去,并使褶子叠褶子,褶子生褶子,

直至无穷。”[1]149在巴罗克艺术中,建筑、雕塑、绘画等相互包裹,

各种图像与形体、即形形色色的弯曲的“褶子”包裹交合,边界模糊,

褶子套褶子,褶子生褶子,边界模糊,相互差异,相互融合,打褶,

展开,构成具有无限广延性的“无穷的褶子”(图1、2)。

1.2 遵循宇宙曲线法则与折叠

德勒兹认为曲线是宇宙的基本形状与基本的运动方式,褶子

遵循宇宙曲线法则。宇宙曲线依据3个基本概念而延展,包括:

物质的流动性、物体的弹性和作为机械(机制)的弹力。“物质肯

定不会自动以曲线形式流动:它沿切线运动。而宇宙好像被一种

活力所强制,这个力使物质循着一条至多是无切线的曲线呈曲线

或旋涡状运动。而物质的无穷分解使得这个强制力又将物质的每

一份带回邻域,带回给那些环绕着并且渗透于受重视物体、确定

该物体的曲线的邻近的部分。”[1]152

基于宇宙“弹力”,褶子进行弯曲的折叠运动,即打褶和展开

褶子。作为有机体的活体被内生褶子所规定,对其而言,有一个

内在的、使活体得以成形的褶子,随着有机体的发展、生长而不

断产生折叠;无机物质有着外部或环境所规定的外源性褶子,其

必经由一个外部的规定性所作用进行折叠。无论有机体与无机体,

都是同一种物质,只是作用于物质的弹力或活力不同。

德勒兹认为折叠具有复杂意味:“打褶——展开褶子已经不单

单意味着拉紧—放松、挛缩—膨胀,还意味着包裹—展开、退化—

进化。”无机体的折叠不仅仅是简单的大与小的量度变化,而是“褶

子向褶子过渡”,即“形变”或“超越模式”之变。例如机器的一

部分仍然是机器,但“这个更小的部分的机器与整体的机器绝不是一回事”(德勒兹语)。有机体的折叠更为复杂,动物都具有异质和异形两重变化,其通过折叠实现发育、生长、生存、繁衍及生命的轮回。例如,蝴蝶与毛虫的转化即是生命的折叠过程。蝴蝶生出毛虫是“打褶”,蝴蝶的各种基因及生命特征被折入毛虫;毛虫伸展为蝴蝶是展开褶子,其发展了蝴蝶的各种基因,并开始了新的蝴蝶的经历。折叠是动态的和历时性的过程。大千世界,有机体与有机体、有机体与无机体、无机体与无机体相互折叠包裹,无穷,无限,在混沌的游牧空间中以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折叠:聚结,离散,发育,变异,消亡,进化,升华。1.3 在物质与灵魂之间穿越引用、延展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德勒兹认为褶子存在于物质与灵魂的两个层面,在物质与灵魂之间穿越:“首先,它按照两个方向,以两种无穷将褶子分为物质的重褶和灵魂中的褶子,仿佛无穷亦有两个层次。在下层,物质先按照最初的褶子样式被堆积成团块,后又以第二种样式被组就,而它的部分则构成了被‘以不同方式折叠且多少被展开的’器官。而灵魂则在上层歌唱着上帝的光荣,尽管它遍及自己的褶子,却不能使这些褶子完全展开,‘因为它们是朝向无穷的’。”物质的重褶和灵魂的褶子之间具有一致性的联系:“物质的重褶环绕着灵魂,包裹着灵魂。”[1]149-150德勒兹引用巴罗克式房屋的寓意画表述褶子在物质与灵魂之间的穿越:房屋的上层是上升的灵魂所在,是一个没有窗子的暗室,仅张挂了一幅“因褶子而呈多变”的幕布,在这块不透明的幕布上构成的褶子、绳索和弹力,代表着天赋的、但在物质的作用下即转化为现实的知识。因为,物质能通过存在于下层的“几个小孔”使绳索的最下端“颤动或振荡”(图3)。这幅寓意画表明:物质在下层,精神居于上层;下层物质的信号通过存在于下层的代表着“五种官能”的“小孔”,并通过“颤动或震荡”的绳索传递到上层,引起上层的共振。“莱布尼兹在有窗子的下层和不透光的、密封的、但却可以共振的上层进行着一项伟大的巴罗克式装配工程,上层犹若音乐厅一般将下层的可视运动转换为声音。”[1]150德勒兹认为巴罗克风格的艺术中灵魂与形体有一致性的复杂关系,它们被分配在惟一、同一的世界,是惟一、同一房屋里的两个层次异差中的两个向量,永不分离。例如,巴罗克建筑庄严

普通间,带有

“几个小孔”:

五种官能巴罗克式房屋(寓意画)

1 贝特拉:5种官能的寓意画2 皮托德卡特那:乌尔班Ⅷ

统治的赞歌3 巴罗克房屋寓意

4 林恩,盖里等:亚特兰蒂斯景观方案5 林恩:卡迪福剧院方案6 艾森曼:加利西亚文化城方案

7 盖里:音乐体验工程8 哈迪德:阿布扎比表演艺术中心方案9 哈迪德:美利坚之门旅馆室内设计

飞升的物质形体能引发起人们上升的宗教情感,引发灵魂的飞升。

这与格式塔美学观点相交合,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阿恩海姆认为,物质的“形状”所表现的“张力”能引发大脑皮

层相应的结构反应及相应的情感体验,物质与心理两个区域的“形

状”具有一致性的结构对应的关系,即“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

实验显示,要求一组学生表现悲哀的感情,他们全部都显现着沉重缓慢的身体动作(悲哀的形状)。阿恩海姆写到:“应当承认,‘悲

哀’这种心理情绪本身之结构性质,与上述舞蹈动作是相似的。”[2]想内涵并具有突出的空间特征,对当代建筑领域发生很大影响。与拓扑几何学、形态学、形态基因学、地质学、流体力学、新有机理论、现象学、格式塔理论、共生理论、混沌理论、计算机参数化设计理论以及现代艺术的观念与理论等穿插交合,1990年代开始,褶子论激发起设计研究探索的新浪潮。杰弗里?基普尼斯指出:“许多新建筑的理论家已经把他们关注的重点从后结构符号学转移到几何学、科学的最新发展以及政治领域的变革。这种转移的标志是他们越来越关注德勒兹的作品,

而不是德里达的。”[3]118查尔斯?詹克斯认为,随着电子时代到来,

?建筑正开始向复杂性的新范式及“电子范式”转型,彼得艾森曼、德勒兹对于物质的形状与精神心理的“形状”对应性表现关系与机理展开阐述,指出“能清点本质又能辨认灵魂的密码”隐

现于物质褶子(重褶)的弯曲中,又在灵魂的褶子中被体验和解读。

德勒兹对于视觉形状表现性(即情感的表现性)研究的贡献在于

揭示出物质褶子与精神褶子一致性联系的“密码”是基于“弯曲

折叠”,“张力”存在于弯曲折叠的形态,或莱布尼兹所说的“存

在于显露在有机团块处的塌陷和升级或上升之间”,物质的弯曲折

叠的形状激发精神情感的弯曲折叠,巴罗克艺术与建筑强烈的情

感表现力,即基于强烈波动起伏的“无穷”弯曲折叠的图像,其

引发精神的“无穷”飞升。

德勒兹指出物质的褶子与灵魂的褶子之间的双向交互性质,

一方面褶子在灵魂中被“现实化”,一方面又在物质中被“实现”,

即:一方面,弯曲折叠的波动的物质图形(形状)能够引起观者

情感体验与心灵的波动,另一方面,波动的情感体验与心灵,也

通过相应的弯曲波动的物质图形(形状)所表达——巴罗克风格

无穷弯曲折叠的图形使观者激动,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艺术家、

建筑师激动的造型激情,是通过无穷弯曲折叠的图形所表现。

2 折叠建筑

信息化社会思想文化交叉渗透,跨学科学术研究广泛深入地

开展,建筑学者与建筑师从哲学、数学、物理、生物学、艺术等

各个领域找寻设计创新发展的启迪。德勒兹的褶子论包含丰富思格瑞格?林恩、基普尼斯(凯布尼斯)、雷姆?库哈斯、弗兰克?盖里等人是该运动的代表,德勒兹的褶子论是建筑新范式转型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之产生重要影响 [4]126-132,“折叠”成为复杂性建筑的重要的结构特征。当代建筑突出地表现曲线、交叠、包裹、流动、缠绕等特点。2.1 与世界交互联系的建筑褶子论认为,褶子是组构世界的微粒或基元,褶子与世界构成开放的、有机关联的交互关系,褶子与褶子,褶子与环境相互交合,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褶子相互折叠包裹,差异共处,平滑交叠,动态互生,普遍和谐,组构成无穷连续体。当代建筑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突破孤立的建筑认知,构建开放的空间关系论,即将建筑置于大的、开放的宇宙与自然的交互联系及“连续体”的关系中加以认识,将其作为宇宙与自然系统中的有机组构的微粒或元素,建筑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家具陈设、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相互联系,相互包裹,差异共存,相互作用,平滑衔接,和谐统一。建筑生成于环境,生成于环境各种力的作用之中,适应环境,并且建筑也对环境发生优化作用,建筑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建筑与部件处于统一的交互共生关系中。对于开放的空间观念的构建与发展而言,褶子论有着重要影响。基普尼斯在《致新建筑:交迭学说》中认为新建筑具有“加

学术论文专刊2012 总第 08 期

10 库哈斯:乌特勒支大学教育馆11 库哈斯:西雅图中央公共图书馆结构12 FOA:“音乐盒“方案13 蒂勒+斯考菲迪奥:双向旅馆方案14 NOX:柔软办公室方案15 妹岛和世:劳力士学习中心强的连贯性”,即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等各种关系之间构成相

互差异、多元与异质并存的统一体与连贯体,“加强的连贯性指的是特定的统一排列的固有属性,这种属性使建筑成为多种甚至是相互对立关系的一部分。”[3]119

褶子论中无处不在的多样性和连续性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林

恩。面对当代复杂与分化的城市文化的发展背景,他致力于构建“连

续的场”,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场地“高度整合”,构成有机交合的“平

滑”的空间关系,相互差异,相互生成并统一和谐。

林恩开展“均匀”理论研究,即以弯曲柔顺的均匀混合实现

建筑元素的多样与差异化统一:“现在,一种标新立异式的‘均

匀’理论被创造出来,成为这种二元对立策略之外的又一条出路。

……它们都具备平稳过渡的特点,并且是发生在一个连续异质系

统的各不同部分之间的高度整合,完全不同的元素实现了一种均

匀的混合,这些元素既能够保持各自的完整性,又能够与其他自

由的元素混合。既而组成连续的场。”[3]121

基于复杂观念,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理论家

帕特里克?舒马赫进行建筑与社会、建筑与环境的复杂关系的研

究,将建筑置于开放的空间体系,视为大的复杂环境与自然系统

的有机元素,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建筑的内部系统相互关联,

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他提出建筑可以实现类似生物机体的复杂

性,具备和环境多重的关系及交互的内部系统:

“建筑成果总目的巨大扩展,已经被应用在建筑实践中。你有

足够的工具去模拟、实现有机的几何形式,甚至有能力去明晰更

复杂的组织。这些自然的形式、彼此咬合的形体,水乳交融,似

像非像,既统合成一个整体,又彼此体现,而不是把不同的形体

简简单单地放在一起。你甚至可以实现类似生物机体的复杂性,

具备和环境多重的关系、交互明晰多样的内部系统。这些才是正

确的建筑语言。”[5]18-19筑景观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方的、圆的、高的、矮的这样一个关系,而其实是和您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环境有可能就是不平的,有山、有水、有沟,除了建筑之外您要考虑有没有公共的空间等,空间和光的问题也要考虑,所以我的工作从最开始就进行流线型设计,它需要探讨的是很复杂的空间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角度问题。”[6]库哈斯将建筑作为开放的连续体:“建筑作为一个独立体的过程在都市化中结束了。一所房子可以被看成一个小型的城市,一个城市也可以被看成一所巨大的房子。”[7]库哈斯认为当代建筑应当存在于“大”的共生关系中,包括:差异组合;多方式组合;互动与分离并存;自主与整体并存;确定组合转向神秘模糊的聚集等。平田晃久将建筑置于宇宙与自然系统中加以认识,将其作为一种有机构成,作为自然环境伟大秩序的一部分。平田用“天空”、“种子”、“褶皱”几个关键词阐述自己的主张,并提出自己的建筑方向与现代主义建筑比较的图式,认为自己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整体性,表现“由无关生成的开放性联系”,其与自然相交合,与世界万物差异共处,交互和谐。很多当代“折叠建筑”表现着开放的连续特征,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建筑的外部与内部或建筑与家具相互关联,多样共处,差异并存,相互共生,构成有机交合的统一的连续体(图4~18)。2.2 弯曲,折叠褶子论认为曲线是生命体的形状,也是宇宙间其他各种非生命体的基本形状,褶子遵循宇宙的曲线法则并且以曲线方式折叠。折叠是褶子运动及与世界交互的方式,具有丰富复杂的意味,褶子通过折叠相互交合、转化、互生、发育、繁衍等。很多学者与建筑师开展各种基于曲线形态的“折叠建筑”研究,进行折叠的内涵、文化意味、形态建构等探讨,并且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建

筑形体与空间。

为表现建筑的空间关系与文脉关系,借助拓扑几何,林恩延在此话语中,建筑的性质及关系状态与德勒兹提出的褶子相一致。哈迪德关注建筑与城市复杂的交互关系:“关于这个城市的建

16 涌现组:全民体育中心和2013全运会馆方案17 平田晃久:建筑农场方案18 马岩松:鄂尔多斯博物馆展了德勒兹的“平滑空间”概念,所谓“平滑空间”是反映了多

元性与差异性、具有拓扑性质、不能用数量和尺度划分的有机统

一的动态空间,作为褶子表征的巴罗克艺术即体现这样的空间。

他提出的“均匀”策略,即以弯曲折叠方式构建“平滑空间”。林

恩采用软化的弯曲折叠方式进行建筑造型,曲线是生命的形式,

能够融合自身和场地的多样性,并且能通过数字技术模拟场地

动态环境,进行相应的参数化设计及动态适应性改变。在搁浅的

Sears大楼、亚特兰蒂斯景观(图4)等方案中,建筑物以曲线折叠形状融入场地,与周围环境及建筑相互交合,差异并存,相互

和谐,构成动人的环境景观及“连续的场”。

林恩进行折叠理论、有机理论与计算机生成技术交互研究及

“泡状物”研究,将结论运用于建筑物的生成。卡迪福剧院方案运

用电脑动画模拟昆虫等生物的“成长”的生物学过程,建筑形体

即是动态的弯曲的褶子,相互折叠,打褶—展开褶子,基于周围

建筑物的形态、气候、光照、风向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形态不断异变,

不断发育“成长”,建筑与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与周围的环境场

地相互包裹,相互生成和互动(图5)。

埃森曼认为折叠产生了建筑纵向与横向及外部与内部之间的

新的连接转换关系,并感受到空间的原本逻辑:“吉尔?德勒兹用

他关于折层的想法建议了一种可能的连续性。对德勒兹来说,折

层的空间清楚地说明了垂直的和水平的、形象和地面、里面和外

面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3]314层次、垂直关系等。空间呈现复杂的层次,你可以看到更多的事物,看得更深更远;有更多改变方向的自由;会一次发现所有的相关信息;多重方向汇合到一起等等。”[5]18他将曲线折叠与表现空间的复杂性、建筑与环境的多重关系、内部与外部系统的一体化关系及表现“多重事件”相联系。在哈迪德事务所的设计中,建筑物与建筑物、建筑物的各个空间、建筑物的外部与内部、建筑与家具陈设等相互折叠包裹,构成“连续体的迷宫”,意图以折叠响应“潜在的社会生活的连续频谱”,使建筑面对与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你看到的是多层次重叠的事件,而不再是按层次孤立划分的空间片断。设想你来到一个空间里,建筑在你四周同时发生,层叠展开,你面前的所有方向、各种事件都会暗示你要做什么,发生了什么,谁来了……所有这些空间因素都是形成你可能会从事的多重事件的培养机制。比如办公空间,会有多个团队和小组在同一时间和你发生交叉,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它是层化的、深远的,同时又是可定向的。你需要一种类似景观体系的结构组织,即渐变和转变。也就是说,以前你有A和B两点,之间什么都没有。而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可能的和潜在的社会生活的连续‘频谱’。”[5]19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很多作品以曲线的折叠形体表现空间环境的复杂性,表现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建筑内外空间的一体化关系及有机包裹与流动的关系(图8、9)。

1990年代上半期库哈斯即开始探讨折叠的含义,提出“地板

弯曲,墙壁和天花进入一个连续的无缝面”的折叠观[4]127,折叠

结构是库哈斯建筑中的基本元素之一。乌特勒支大学教育馆是库

哈斯折叠结构的典型实例。连续阶梯贯穿建筑的1~3层,将餐

厅、考试大厅、会场等几个不同的功能空间相交互联系。建筑的

立面模糊,内部空间界面与外部相互转化,整个建筑构成多样统一、

有机联系的“连续体”, 并以“软化”方式与周围环境相呼应联系

(图10)。

褶子论引发建筑观念与结构形态的变革,与各种非线性理论、

复杂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态理论、计算机参数化理论等理念穿

插交合,当代学者与建筑师开展形形色色的折叠研究实验,折叠

已经成为目前建筑基本的结构方式之一,其已经超越一般的曲线

形态,趋向多元多样,观念、意味及空间效用不断复杂。

2.3 折叠:在物质与灵魂之间

德勒兹认为,具体的物质的褶子(重褶)与精神的褶子具有

一致性的对应关系,“物质的重褶环绕着灵魂,包裹着灵魂”,灵

魂与形体被分配在同一的世界,永不分离。埃森曼认为建筑应该被理解为如莫比乌斯环一样的内外连续体。折叠空间表现了水平与垂直、图像与背景、内与外的新型关系,是效用、功能、遮蔽、意义、结构和审美的统一体。加利西亚文化城是一个曲线形体连续的统一体,空间相互折叠和渗透,建筑与环境相互交叠包裹,无固定边界、固定空间、固定功能,无明确的中心,以曲线的“平滑”方式实现建筑与环境、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建筑内部各个不同空间的有机交合,生成新的效用、新的功能与意义(图6)。盖里的折叠建筑受德勒兹哲学思想影响及波罗米尼等人巴罗克建筑与艺术影响。他运用复杂多变、令人眼花缭乱的折叠结构与表皮效果,宣泄表现的激情,予人强烈视觉与心理冲击力,也制造出新的空间效用(图7)。1990年代,哈迪德开始了“解构转向”,即从维特拉消防站等前期作品直线构成的倾斜、破碎、断裂的“解构”形态转向有机曲线的折叠形态。其事务所合伙人舒马赫认为曲线与折叠是自然与生命的形式,具有丰富意味:“我们从直线和多角度转向无硬角和曲线,处理大量的定向、

学术论文专刊2012 总第 08 期

德勒兹的褶子论揭示物质褶子与精神褶子相互对应的一致性的原因或“密码”是基于“弯曲折叠”, 物质褶子的表现“张力”存在于弯曲折叠中、或存在于莱布尼兹所说的“有机团块处的塌陷和升级或上升之间”,物质范畴的弯曲折叠形状能激发精神范畴的“弯曲折叠”,巴罗克艺术与建筑强烈波动起伏的弯曲折叠图像或形体,激发观者强烈的灵魂的波动起伏,其无穷的飞升图像,引导灵魂无穷飞升。

很多建筑师将折叠结构与精神意味及意义的表现相关联。埃森曼认为建筑的形与精神情感具有对应的联系,建筑折叠流动的结构构成精神情感的移动,并沿着建筑的作用和意义展开,在折叠的物质与精神的对应性联系上,埃森曼的观念与德勒兹的褶子论相一致:

“折层改变了视野的传统空间。那就是说,它可以被认为是有效的,它起作用,它躲避,它有意义,它形成框架结构,它是审美的。折层也构成从有效得到情感的空间上的移动。折层不是另外一个主观的表现主义或者混乱的,而是在空间中,沿着它的作用和意义展开的。它具有被称之为极端条件或者情感的东西。”[3]314

盖里将建筑视之为艺术,强调建筑的表现性,认为在精神情感的表达上,建筑与绘画、雕刻等纯艺术一致。盖里强烈夸张的折叠建筑具有强烈的心理表现张力,建筑起伏、扭变、交叠、缠绕、升腾、转换、频闪、折叠—展开的“形状”, 穿越物质与灵魂的界面,宣泄设计师的“造型的激情”,也激发起观众强烈的起伏、扭变、交叠、缠绕、升腾、转换、折叠—展开的心理感受,物质的折叠与精神的折叠相联动,交互包裹(图7)。

在林恩的观念中,弯曲、柔顺的折叠的建筑形状具有物质与精神交互对应的复杂意味,它存在于物质与精神两个界面“之间”,表现穿越两个界面的灵活性,以“顺从、哀求、适应、偶然、响应、流畅、让步”的视觉形态,在物质与精神的多个维度与层面之间,实现与周围复杂世界的多样关联:

“与矛盾的、交迭的、偶尔冲突的建筑不同,柔顺的建筑能够通过变幻形成与背景、文化、结构、经济偶发事件的不可预知的关联。”[3]122林恩认为建筑通过弯曲、柔顺的折叠形状能实现与周围物质环境相关联,也能实现与文化、经济事件等社会环境或因素相关联。

很多“折叠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交合包裹的“之间”意味,构建与表现各种复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也表现建筑师的种种“造型的激情”,沿着连续的折叠结构,展现观念与意义。

褶子论从哲学层面揭示出物质的形状结构与精神感受的对应性表现的关系,与格式塔理论、现象学、结构主义等学术理论及现代艺术的研究实验交互链接,启发推动视觉艺术与建筑领域关于空间与形体的表现性研究,使之不断走向复杂。

3 结语

褶子论充实、发展了当代思想文化体系,与各种复杂理论、计算机参数化设计理论以及现代艺术等当代学术文化穿插交合,对当代建筑发生很大影响,突出地体现在“折叠建筑”的研究实验。“折叠”具有观念、空间效用与结构等多重意义:建筑的语义走向复杂,审美范型丰富;系统转向开放,建筑与环境、与自然相互联系,互生互动;结构柱与承重墙消解,空间元素嵌合包裹,形态与结构观变革;视觉扩展,连接线路有机流动,效能增加;静态空间消解,转向动态生成。当下“折叠建筑”也显现一些不足,如:结构复杂、造价高,缺少普遍实施性;折叠形式较雷同,流行化倾向等。褶子论包含丰富的关于事物存在、发展、相互关系、物质与精神的联系等方面思想内涵,应当立足于民族文化背景,基于当代学术视野深化开展研究,探讨折叠的深层意蕴,不断创新和发展。■注释1) 引号内文字均为引用德勒兹话语。参考文献[1] [法]吉尔?德勒兹. 福柯?褶子[M]. 于奇智,杨洁,译.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M]. 藤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610.[3] [美]查尔斯?詹克斯,卡尔?克罗普夫. 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宣言[M]. 周玉鹏,雄一,张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美]查尔斯?詹克斯.建筑的新范式:复杂性建筑[J]岛子,译.艺术时代,2010(1).[5] 帕特里克?舒马赫(受访人),高岩(采访人).晰释复杂性—与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的访谈[J].世界建筑,2006(4).[6] 陈志春.建筑大师访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8.[7]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 瑞姆?库哈斯的作品与思想[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3.图片来源图1、3:参考文献[1].图2:Laurie Schneider Adams. Art across Tim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2.图4:www.61k.com5:www.61k.comonfused-disjunction图6、11、12:www.61k.comindex.shtml图7:Philip Jodidio. Architecture Now! TASCHEN, 2001.图8、9;www.zaha-hadid.com/archive图10:www.wenku.baidu.com,乌德勒支教育馆图13:www.61k.com14: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 YOYO,2003.图15:www.wenku.baidu.com,劳力士学习中心图16、18:www.61k.comarchitecture图17:www.hao.nu/akihisa hirata architecture office

四 : 浅谈披头士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

也许在我们这个时代,对天王MJ更加的熟悉,我当然也不例外,MJ的太空舞步和唱腔都独一无二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专辑销量更是也无人能敌,对于披头士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如果论他们俩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披头士毫无疑问的更胜一筹,披头士真正诠释了“伟大”和“革新”这2个词,他们的音乐创作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

虽然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1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1个商标,他们中的成员也有被英国女王加封晋爵。

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

这就是披头士,1个无出其右的摇滚乐队!

1958年,英国利物浦青年约翰·列农(John Lennon,1940~1980,主唱兼节奏吉他)组织了1个乐队,参加这个乐队的有当地青年保罗·麦卡McCartney,生于1942年,贝司兼主唱)、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1943~2001,主音吉他)和另外两位青年。乐队曾几经易名,开始起名为"甲壳虫"(Beetles),最后列农故意把Beetles拼作Beatles。1962年,另外两名青年先后离队,林格·斯塔尔(Ringo Starr,生于1940年,鼓手)加入其中,"披头士"的四名队员从此固定下来。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一段传奇之旅,一场轰轰烈烈的摇滚革新风暴即将拉开帷幕!

1961年,利物普唱片公司的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发现了他们的巨大潜力,成了他们的经理人。首先,他所做的事情是包装"披头士"的外形:[www.61k.com)长头发、无领四扣的上衣、烟囱似的长裤子和矮靴子。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披头士的发型,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会模仿他们的发型,街头随处可见BOB发型的人,影响力可见一般!

1962年,EMI下属的Parlophone唱片公司经理乔治·马丁与"披头士"签约,并与同年9月发行《爱我吧》和《附言:我爱你》(P.S.I love you)两首歌曲。1963年3月又推出一首《请让我愉快》(Please,Please me),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登上了榜首。同年由"帕洛风"发行的其他歌曲如《从我到你》(from me to you)、《他爱你》(she loves you)、《我想握住你的手》(I want to hold your hand)接连获得第一。"披头士"因此而名声大振。

1964年,"披头士热"传到了美国,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差不多成了披头士的天下。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披头士的声音。同年,他们的第一部电影《辛劳之夜》(A hard day's night)放映,同样引起了轰动。影片的主题歌使"披头士"荣获当年格莱美最佳演唱小组奖。1965年6月,"披头士"还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

从早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风格都比较简单、明快、无忧无虑,而且还便于舞蹈,但是在艺术上缺乏一定的创新。

到了1965年末之际,披头士的已经具有了空前的影响力,歌迷们对它们也宠爱至极,认为他们都是对的不管他们演什么,都能接受。听众认为:"披头士总是对的。"因此,他们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大胆实验,摆脱流行音乐的老一套,从而对摇滚乐的发展做出贡献。他们不断加入新的东西,对摇滚乐不断的革新创作,引领了摇滚潮流。

他们的影响并局限于英国,在60年代的美国,整个流行乐坛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们对未来摇滚乐如何发展也是众说纷纭,这个时候原本属于美国的摇滚乐,却让英国闯进来,在披头士乐队影响下,美国正趋消散的摇滚乐开始重获生机,由此掀起了摇滚乐历史上的一次新的高潮。他们继承了摇滚乐头十年的成果,以自己的创造和革新,丰富和发展了摇滚乐,把摇滚乐带到了1个新的历史阶段。

1964年初,Capitol公司发行了披头士乐队第一张美国专辑《Meet the Beatles》,结果他们在美国引起了比英国更剧烈的疯狂,专辑发行后不久,披头士在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现,结果吸引了全美超过七千三百万的观众收看,美国同样出现了极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披头士乐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最具轰动效应的乐队。同样,由于披头士乐队的出现,也掀起了“英国入侵”浪潮。从此之后,披头士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单曲都可以在大西洋两岸非常轻松的成为排行榜的冠军。披头士的音乐横扫美国乐坛,无人能敌,就连美国音乐的象征“猫王”都被迫做出改变以此来拯救自己的音乐市场。

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一张拥有所有成员签名的专辑更是拍到了天价90万英镑。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电影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披头士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

披头士乐队对于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之于猫王,之于迈克尔杰克逊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是20世纪最伟大的乐队,他们虽然解散多年,有些成员已经去世,但他们对音乐的执着和革新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

本文标题:浅析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浅析新站关键词靠前 对收录和优化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21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