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听雨中,品读人生

发布时间:2017-12-15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残荷听雨中,品读人生

家居江南水乡,对莲荷这类水生植物可谓司空见惯。中学读书时,就对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情有独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度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我生活的这座江南小镇,水网交织,沟渠纵横,是饮誉天下的鱼米之乡。宽阔的水面为莲荷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环境。也让我们从小就与莲荷有近距离的接触机会。春天,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两旁的池塘里,“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蜻蜓立上面”;夏日,我们采一柄荷叶当绿伞,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长天共秋水一色,落寞袭满荷塘,曾经郁郁葱葱的荷叶此刻已变成瘦骨嶙峋的枯枝,我在清冷的秋雨中,吟诵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千古绝唱:“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经历漫长的人生炼狱,度过青春年少的冲动,度过物欲诱发的浮躁,当我褪去一身的铅华,回归人性的本原时,却格外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便宛若置身荷塘月色下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多少次,我曾梦见自己与心上人一起,撑一叶扁舟,划入荷花深处,“船欲动而萍开,棹欲移而藻挂。”偌大的荷塘,只有我们两人,天是绿的,水是绿的,满塘的荷叶是绿的,仿佛空气也是绿的。纤云素手,擢清莲之而闻嗅,折碧荷之以覆首。此情此景,其境其界,也不亦乐乎。

人生若梦,不知不觉,我已走进岁月的黄昏。荷塘美景成了甜蜜的回忆。花落叶残,流水也减去了几分碧色。及至秋雨缠绵之日,荷塘更见凄凉。而此时的我只能泡一壶绿茶,临窗而坐,在残荷听雨中,品读人生。

残荷听雨?贵在一种氛围,慢慢体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脉脉愁思。总喜欢将秋雨幻化成一首清新的小诗,在雨中漫步,在雨中回忆。撑一把油纸伞,停伫于茫茫人世间,倾听着残荷带来的雨声。(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残荷听雨,我又一次想起那美丽的邂逅,那回眸一笑的心动,也许只有残荷自己才能体会花开花谢无人怜的炎凉吧。

记得有人说过,下雨的时候你想的人就是你最爱的人。不知道要想她什么,想她此刻也应在听雨,想她听雨的此刻也在想着自己,淅淅沥沥的秋雨是一首思念的小夜曲。雨水荡涤了空中的尘埃,雨声沉淀了心中的浮躁,我可以尽情地去想她www.miaozhao100.com转载请保留,想她曾经在荷塘月下与我说过的那些情话,然而,落花有意,雨水无情,此刻的雨丝象一根冰凉的鞭子:抽打着我脆弱的灵魂。

留得枯荷听雨声,人生就是一场戏,演尽了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如一支亭亭玉立的莲荷,把美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柔软的水面,纯粹的月色,洁白的根茎深埋在泥淖中,最终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旦垂垂老矣。所有的希望都随生命的告竭而衰退消失,此刻的他,是否还会后悔。

二 : 画家李老十——苍天无眼弃才子,留得残荷听雨声

画家李老十——苍天无眼弃才子,留得残荷听雨声

画家李老十——苍天无眼弃才子,留得残荷听雨声

知了堂藏篆刻家刘彦湖先生为李老十刻的名章


1996年6月1日,这又是一个儿童节,然而就是这一天的子夜,画家“李老十”悲壮的跳下了北京国际饭店,结束了其40年短暂而“有为”的一生,1996年的6月5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讣告:青年画家“李老十”不幸逝世。有人说:“李老十画残荷,萧条而凄凉,寒意袭人;也有人说老十画鬼,阴气沉沉,意境让人窒息。”然而正是这些笔端的流露,似乎已经暗喻了失落和悲怆,我与画家“李老十”素昧平生,与那些欣赏他的朋友不同,他们是先识人而后读画,而我却是先读画却永远也不可能识人了。不能结识“老十”其人可以说是件憾事。但在冥冥之中却似乎有着几分翰墨之缘。多年前无意中收藏了几枚著名书法篆刻家刘彦湖先生1991年给画家李老十刻的两方名章“李老十”“独诣”,如获至宝,总想写点关于他的文字,可一直不敢动笔,因为生命的意义对于他而言,太过于悲怆,给人留下的却是无尽的哀思,百度“李老十”一下,有笔者留下这样的文字,节录如下——
“李老十,本名李玉杰,字默忍,因排行十,取号老十。原籍山东,1957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生前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李老十是一位以笔墨语言和传统风格表达现代感受、赋予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模式以新生命的艺术家。他创造的视觉隐喻,他的个人化、心灵化的绘画形象,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95年的“张力与表现”水墨展上,他拿的是《鬼打架》系列,作品的喜剧方式和揭触力度,令人震惊。转年6月初,突然听到他决然弃世的消息,久久不能相信。一个还不满四十周岁的天才画家,就这样令人痛惜地走了!
1997年,中国画研究院举办“老十遗作展”,他生前的朋友都来了。睹物思人,大家的心情仍很沉重,展厅里静无声息。我忽然觉得应当写点什么,但眼前总是浮现出老十憨笑的样子。那场悲剧的惨烈景象还像影子一样罩在心头,面对作品,竟难以进入画境。
转眼八年过去。如今,又有机会重读老十的遗作。这次,我终于能够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倾听他无声的诉说,写下我早该写出的感想。
那么,他“人生太苦”的感受何以如此之深,以至决然做出了弃世的选择?他个人遭遇到的一些事,如兄长的病故、工作的不顺心等等,似乎不足以使他走上这条路。应当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老十善良、敏感而脆弱。他追求真诚与高雅、创造与永恒,但觉得被无数的平庸、丑陋和虚伪包围着;他希望超越名利,淡泊自适,但必须挣钱养家,与世俗打交道;他相信自己的才能,有不怕辛劳、勤勉奋斗的精神,但缺乏拯救的胸怀、担当的勇气和高度的责任心。他希望调离出版社,换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工作,但却不善于交际和自荐,调换之事总处于“好事多磨”的状态。
他的残荷与钟馗得到了友人和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可,却难以得到市场和一般观者的支持与理解。他在作品中能够自由而生动地抒发、诉说、批评,面对生活中的具体矛盾和窘况时却无计可施,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
他知道肝病如不能治愈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从来不愿上医院,害怕打针吃药,且生活不规律,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他的焦虑和抑郁能够通过诗画宣泄加以缓解,但不能得到真正的根治,有时这种宣泄反而强化其自我伤痛意识。他头脑中的佛道思想有时会跑出来帮忙,如把闭门读书视为“至乐”,幻想着闲云野鹤、“舒卷任逍遥”或“一壶老酒挂僧腰”式的生活,但这类幻想不过是梦中花、水中月,一进入现实情境就破灭了。这一切,似乎可以用“生存困惑”四字来解释。其实,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面对生存困惑,只是有的比较麻木,有的比较敏感,有的能够化解,有的化解不了。敏感而内向的李老十属于难以化解那一类。
1996年6月1日。此前半年内,有几件事对老十的情绪和心态产生过影响:1月底,画家周思聪的逝世,老十参加追悼会回来,心情沉重,半天不说话,只是不停地抽烟。周思聪是他敬重的前辈艺术家,生前对他多有提携和鼓励。她的突然谢世在老十心中引起的震动,也许不是“悲痛”二字所能形容的。
5月上旬,老十的大哥在哈尔滨病逝。前面说过,他大哥的死对他的精神打击是双重的:失去亲人的悲伤;对自己肝病的忧虑。但没有人想到他会自杀。他在遗嘱中说:“……酒对肝真是不好啊!否则我活九十九岁呢。痛得不行了,我便想痛快地解决……人生太苦了。解脱了。”很显然,感到“人生太苦”,才是他选择弃世的主要缘由。
但是,作为艺术家的李老十对人生之苦的感受是一回事,他的实际生活苦到什么程度是另一回事。换言之,在精神上时常感到人生苦痛的李老十,在物质上与一般画家并没有很大区别。他的“人生太苦”感,他对人面兽心、人身鬼行现象的揭露与批判,自觉不自觉地基于一种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但他的弃世却是对个人责任和道德担当的放弃——他有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儿子,有做人子、做人夫、做人父的责任。他尊重自己的痛苦感受,却没有充分考虑别人因他而产生的痛苦。
老十面对的,不是非死不可的境遇,他可以在尊重个人感受、直面人生、洞悉黑暗、愤世嫉俗的同时,勇敢地创造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在尽到自己一份责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那一份生的乐趣。有人说,老十的“结局符合一个为精神寻路的人的作为”,认为大多数活着的人与这种“境界相差甚远”。其实,老十“为精神寻路”并不体现在他的“结局”上,而体现在他生前的艺术创作上。正是其诗画作品以独特的角度、独特的风格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命状态,叩问了生存的意义,表现了画家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鞭挞,对真与善的追求,而他“遽然自裁”的结局本身,则意味着这一历程的中止。
“谁解枯蓬胜艳葩”?这是老十和他的诗画留下的发问,这发问所包含的痛与思,最值得我们用心去体味,去解读。”

——写下这段文字的笔者是谁,我并没有查到,因为他没有留下姓名,但他用真情记述了与“老十”心境和交往的全过程,给人留下了凄美的瞬间,让我们为之怀念,画家“李老十”是杰出的,2006年的6月1日,这天是画家李老十的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也正是这天,他的夫人刘宝华把包括五米长卷《十万残花》在内的一批“老十”遗作捐赠中国美术馆。占据3个展厅的“李老十遗作暨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何等的壮观,我想如果“老十”先生上天有知的话,一定会欣慰的。

2011年3月15日夜记识于知了堂

三 : 留得残荷听雨声

留得残荷听雨声

文/周礼

再次来到那方荷塘,已不是亭亭玉立、满眼叠翠的样子,空气中也嗅不到那醉人的芬芳,只见一池残荷,七零八落,有的顶着一片片卷曲的枯叶,在秋风中摇摇欲坠;有的已没了叶片,只剩下一根根光秃秃的荷杆;有的东倒西歪,像战场上溃退下来的残兵。真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生惆怅和哀伤呢?

想春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碧盈盈的荷叶擎出水面,撩拨起一湖碧波涟漪,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或群聚或独处,时而浮出水面,时而藏匿于荷叶之间,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卷啊!想夏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似罗裙,花似笑脸,清婉隽秀,逶迤连绵,那是多么的光鲜,多么的气势磅礴啊!尤其是粉荷绽放之时,在清风的拂动下,自然如泉水流淌,空灵如鸿羽飘旋,恬静淡雅如蝶翼翕动,那情依依、意绵绵的风韵怎能不令人沉醉和向往呢?

又一日,1个下雨的午后,我偶然路过那方荷塘,突然听到一阵错落有致的沙沙声,如泣如诉,如笙如歌,婉转动听,那是秋雨淅淅沥沥地敲打在残荷上发出的声音。我完全没有想到,一片残叶竟能凑出如此妙音,因了残荷,雨有了灵性,因了雨,残荷有了生命。静心聆听,我仿佛能听到残荷的诉说,听到生命的吟唱,听到秋天的邀请,它牵动着我的思绪,敲打着我的灵魂。原来,残荷听雨也是1种美,1种沉静之美,1种内敛之美,1种超然之美。

此时,我不禁想起李商隐的一首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红楼梦》中,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却独独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在林黛玉看来,残荷听雨不是凄凉之音,而是天籁之韵,四季的更迭,生命的凋零,同样是1种美。残荷固然失去了以往的绿意与挺拔,但它们并没有失去生命的希望和信心。它们知道,生命只是1个历程,从萌芽到舒展叶片,从荷叶田田到花落莲熟,一切皆是自然,要懂得放下与舍弃,等到来年,又是一片新绿,又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而它们不贪恋枝头上的红,叶片上的绿,只留取几片枯叶听取秋雨的欢歌。

残荷听雨既是诉说,也是回答。当铅华洗尽,繁华落幕,剩下的就是宁静与深思。虽然残荷看起来有几分衰飒,有几分孤独,而事实上,那是经历了风雨沧桑后的顿悟与释然。人当学残荷,笑看枯荣,笑看浮沉,一切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离开那方荷塘,我仍深深地震撼其中。(载于《企业党建参考报[www.61k.com)》2014年10月20日)

四 : 留得残荷听雨声

秋风瑟瑟

踏着满地的落叶

一个人漫步在小桥上

远离喧嚣的闹市

休来片刻的安静

远处碧水蓝天(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几只鸽子在空中盘旋

最后选择在桥栏上落下来

梳理着白色的羽毛

其中一只年老的鸽子

想叼上遗落在湖上羽毛

险些落水然后噗噜一声飞走了

秋风吹皱了一池的湖水

满池的凄凉

每一朵荷花开尽了最后的妖娆

高傲的荷花在湖中站成一世的绝唱

保持着灵魂的高贵和纯真

花落叶残湖水也惆怅

秋花惨淡秋草黄

年已及艾

罗衾不耐秋风力

几多忧伤

几许怅惘

人生如四季匆匆几十年

莫名的伤感像藤蔓缠绕着

撕扯着微疼的忧伤

感伤春天的短暂

感概失去的青春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五 : 留得残荷听雨声

“萃园的荷花开得不错哦……”我听到两个女生在互相谈论着,脸上流露出淡淡的微笑。

萃园?哦,萃园。我似乎好久没有来过了吧?

第一次去萃园是去年刚入学的时候,两旁的荷花池里开满了荷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错,这就是周敦颐笔下花中的谦谦君子,自拔于流俗,绝不苟同于金钱、名利、权贵。“这花好漂亮!”想伸手去摘,可顿时僵在了半空中。不仅是因为看到了“禁止采摘”牌子,而是想到了周老先生的话,慢慢地把手缩了回去。唉!既然不可亵玩,那就远远地欣赏吧!对了,照几张照片总可以吧?于是掏出数码相机全方位、立体式地乱照一气,然后看着屏幕,大言不惭地说:“嗯,效果不错!你很适合当摄影师哦!”

不经意间,已经踱步到了萃园门口,远远地就望见两旁偌大的池子里开遍了荷花。微风吹皱了一池绿水,巨大的绿色荷叶小船似的随着涟漪轻轻荡漾。荷叶上还残留着清晨的露珠,顺着叶子的边缘滑落到中心,凝聚成一颗亮晶晶的水晶球,是那样的闪亮、那样的耀眼夺目。倚着栏杆,看着荷花娇美的容颜,水一般的肌肤,略施一层粉黛,夏日的阳光轻轻泻下,更增添了几分光彩。淡淡的香气萦绕在四周,捉摸不到却又沁人心脾,渐渐地,渐渐地,醉了……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

大明湖,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荷花比这里的更醉人。在这迷人的大明湖畔,注定会上演一场美丽的邂逅……夏雨荷?很动人的名字,也许,同样动人的是一位像夏日的荷花一般清纯的妙龄女子。她,喜欢她的那把花纸伞,总是在夏日的午后,来到大明湖畔,沿着光滑的小石板路,望着盛开着的荷花,踱着步子。风,轻轻地将湖水吹起阵阵涟漪,又孩子似的撩拨着她黑色的长发。衣袂飘飘,仿佛是婀娜的仙女降临到此地,她,难道仅仅是因为陶醉于这满湖的荷花么?(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同样是某个夏日的午后,同样是大明湖畔光滑的小石板路,同样是那一把精致的花纸伞。不同的是天空中下着蒙蒙的细雨,略微打湿了她轻摆的衣裙和秀美的长发。淡淡的烟雨笼着整个湖面,朦朦胧胧。荷花都轻轻地随着风微动,却又像害羞的少妇,颔首不语。静静的,只能听到水珠从叶片上轻轻地滑落……

是谁?吹起了清脆的口哨,打破了这午后的宁静?她,双眉微蹙,似乎要埋怨什么。口哨声愈来愈近,一位一袭白衫,腰佩玉带,手持折扇的少年从朦胧的烟雨中渐渐地走入她的视线。口哨声戛然而止,少年也注意到了那把花纸伞,放慢了脚步,轻轻踱步到她身边,静静地看着这位姑娘。她,感觉到,此刻,有人就站在她身边,禁不住抬头看了一眼。他们,默默地对视了一秒,仅仅一秒,彼此都呆住了。短短的一瞬,似乎是穿越了百年的时光,记忆在那一刻定格。他和她,分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清晰,却又难以言说。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她,害羞地低下了头,手不停地摆弄着花纸伞。“你也是来看荷花的?”两人几乎同时说了出来,停了片刻,彼此都笑了一下。“是啊,”他挠了挠头,还带着一丝孩子气,“这里的荷花开得不错,就过来看看。姑娘,原来你也是来赏花的啊!”她微微点头:“我每天都来的……”“我叫西门惊尘,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夏雨荷。”她,也不知道该不该把名字告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可是不经意间已经说了出口。“那……”他还想说我们可不可以交个朋友,谁知,此时,她已经轻轻地跑开了。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脸上又浮现出一丝笑意。最是那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她,从他身旁经过,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把他的心带走了。留给他的,只有烟雨朦胧中一个衣袂轻飘的倩影,和一把精致的小花伞……

遗憾的是,在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在那条小石板路上遇见她……

一个名字,一首诗,一场美丽的邂逅。“夏雨荷”,嗯,不错的名字。好像《还珠格格》里紫薇的妈妈就叫夏雨荷吧?嘿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五月份,荷花还没有开,更没有蜻蜓在花上休憩。我和你,默默地走在荟萃湖边,任凭凉风吹乱头发。在湖心的卧龙桥上,我问,为什么不行?你说,现在还太早……我没有继续问下去,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预知了答案。没关系,我可以等,我没有说出口,只是在心里对着自己说的。

如今,孤身一人,靠着池边的柳树,看着满池的荷花,想了很多。算了,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可是,没走几步,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这才独自离开……

夜晚,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我,在床榻上辗转反侧,一直挨到天亮,整夜未眠。

早上,还下着雨,只是比昨晚小了很多。撑着雨伞,再一次来到荷花池边,已经完全见不到昨日的景象了。眼前,只有被风雨打断的残荷败叶,凌乱地堆满了池塘。柔弱的她们,没能熬过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再也见不到新一天的阳光了。雨,还淅沥沥地下着,滴到了残存的荷叶上,滴答,滴答……留得残荷听雨声,不知为什么,此刻,眼角泪花在打转儿,不一会儿,泪水模糊了双眼……

明年这个时候,又该是荷花盛开的时节了吧?那时,真希望,有你,陪我一起……

期待……

本文标题: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听雨中,品读人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796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