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祖国啊!

发布时间:2017-12-30 所属栏目:诗歌体裁

一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祖国啊!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我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刚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条;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找出本诗的韵脚,依次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内容,划分本诗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看,本诗属于什么诗歌体裁?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美祖国的诗文,我们学过了很多,你能不能用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句、巧妙的修辞,对我们日新月异的祖国唱几句赞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歌 索 膊 朵 脱 涡 薄 和 我 得
2.前两节为第一层,写祖国的贫穷和苦难;后两节为第二层,写祖国崭新的面貌和境界,说明祖国的希望在未来。
3.比喻和排比。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排比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气势。(例子略。)
4.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
5.提示:把你内心的感情,通过形象表达出来,坚持锻炼,你便成了诗人。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诗歌赏析现代诗歌:
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
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见于进水《诗帜》)

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

现代诗、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
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然后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
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
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
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粘鲈〉拿廊恕狈直鸫由省⒐饣⒏惺艿冉嵌龋プ」饬痢⒁忌了浮⑶逍陆嗑驳认嗨频憷疵杌娉龊苫ǖ拿馈#?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考点名称: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类别:
表达方式只有五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
例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
象征:
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以小见大
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
《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
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
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
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
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

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
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象征、比喻手法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
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
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
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二者有相同点:
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 大手笔 层递 深化主旨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 远近 通感 白描 绘声绘色等)
③选材剪材;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②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③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三、不同文体:
①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②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③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④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⑤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

二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祖国啊!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我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刚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条;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找出本诗的韵脚,依次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内容,划分本诗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看,本诗属于什么诗歌体裁?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美祖国的诗文,我们学过了很多,你能不能用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句、巧妙的修辞,对我们日新月异的祖国唱几句赞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歌 索 膊 朵 脱 涡 薄 和 我 得
2.前两节为第一层,写祖国的贫穷和苦难;后两节为第二层,写祖国崭新的面貌和境界,说明祖国的希望在未来。
3.比喻和排比。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排比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气势。(例子略。)
4.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
5.提示:把你内心的感情,通过形象表达出来,坚持锻炼,你便成了诗人。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诗歌赏析现代诗歌:
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
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见于进水《诗帜》)

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

现代诗、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
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然后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
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
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
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考点名称: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类别:
表达方式只有五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
例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
象征:
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以小见大
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
《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
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
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
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
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

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
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象征、比喻手法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
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
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
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二者有相同点:
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 大手笔 层递 深化主旨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 远近 通感 白描 绘声绘色等)
③选材剪材;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②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③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三、不同文体:
①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②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③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④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⑤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

三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祖国啊!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我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刚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条;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找出本诗的韵脚,依次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内容,划分本诗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看,本诗属于什么诗歌体裁?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美祖国的诗文,我们学过了很多,你能不能用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句、巧妙的修辞,对我们日新月异的祖国唱几句赞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歌 索 膊 朵 脱 涡 薄 和 我 得
2.前两节为第一层,写祖国的贫穷和苦难;后两节为第二层,写祖国崭新的面貌和境界,说明祖国的希望在未来。
3.比喻和排比。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排比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气势。(例子略。)
4.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
5.提示:把你内心的感情,通过形象表达出来,坚持锻炼,你便成了诗人。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诗歌赏析现代诗歌:
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
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见于进水《诗帜》)

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

现代诗、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
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然后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
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
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
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考点名称: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类别:
表达方式只有五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
例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
象征:
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以小见大
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
《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
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
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
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
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

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
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象征、比喻手法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
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
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
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二者有相同点:
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 大手笔 层递 深化主旨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 远近 通感 白描 绘声绘色等)
③选材剪材;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②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③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三、不同文体:
①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②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③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④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⑤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

四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祖国啊!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我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刚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条;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找出本诗的韵脚,依次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内容,划分本诗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看,本诗属于什么诗歌体裁?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美祖国的诗文,我们学过了很多,你能不能用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句、巧妙的修辞,对我们日新月异的祖国唱几句赞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歌 索 膊 朵 脱 涡 薄 和 我 得
2.前两节为第一层,写祖国的贫穷和苦难;后两节为第二层,写祖国崭新的面貌和境界,说明祖国的希望在未来。
3.比喻和排比。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排比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气势。(例子略。)
4.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
5.提示:把你内心的感情,通过形象表达出来,坚持锻炼,你便成了诗人。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诗歌赏析现代诗歌:
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歌特点有: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
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见于进水《诗帜》)

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

现代诗、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
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
然后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
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
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
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
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考点名称: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类别:
表达方式只有五种,表现手法却有很多。
例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
象征:
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以小见大
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
《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
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
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
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
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
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
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

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
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象征、比喻手法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
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
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
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
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
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二者有相同点:
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 大手笔 层递 深化主旨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 远近 通感 白描 绘声绘色等)
③选材剪材;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②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③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三、不同文体:
①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②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③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④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⑤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

五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悼念一棵枫树
牛 汉
我想写几页小诗,把你最后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
——摘自日记
湖边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枫树
被伐倒了……
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几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枫树倒下的声响
家家的门窗和屋瓦
每棵树,每根草
每一朵野花
树上的鸟,花上的蜂
湖边停泊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由于悲哀吗?
这一天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
飘忽着浓郁的清香
清香
落在人的心灵上
比秋雨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棵枫树
表皮灰暗而粗犷
发着苦涩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芬芳
使人悲伤
枫树直挺挺的
躺在草丛和荆棘上
那么庞大,那么青翠
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
还要雄伟和美
伐倒三天之后
枝叶还在微风中
簌簌地摇动
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
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
向大自然告别
哦,湖边的白鹤
哦,远方来的老鹰
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
枫树
被解成宽阔的木板
一圈圈年轮
涌出了一圈圈的
凝固的泪珠
泪珠
也发着芬芳
不是泪珠吧
它是枫树的生命
还没有死亡的血球
村边的山丘
缩小了许多
仿佛低下了头颅
伐倒了
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注:此诗写于1973年,诗人因受胡风案株连,曾长期遭受迫害。
1.为什么“家家的门窗和屋瓦/每棵树,每根草/每一朵野花/树上的鸟,花上的蜂/湖边停泊的小船/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边的山丘”为什么“仿佛低下了头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 首先由于这个被伐倒的是最高大的枫树,它的震动声大;其次是对于这样一棵高大的枫树的倒下感到愤怒和哀伤。
2. “清香”本身是一种嗅觉,这是由嗅觉转换为另一种感觉。人的“心灵”感受到的“阴冷”,实际上是由于生命的毁灭。
3. 表面上看,是写枫树的倒下使山丘变矮了,实际上是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生命遭扼杀的悲哀。
4. 枫树已经不单纯是一棵树的形象了,它代表了一类人,不放弃真理而惨遭迫害的人。枫树倒下了,实际上意味着生命的被践踏,被扼杀。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诗歌阅读现代诗歌:

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的分类

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自由;
2.内涵开放;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鉴赏现代诗歌注意事项: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心凉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意象“花”“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的图景(“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意”)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和谐而广阔的、能够诱发鉴赏者丰富想象并从而获得美的享受的艺术境界。

三、鉴赏感情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同时,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找准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情感美的有效方法。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

四、鉴赏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1、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2、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4、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本文标题: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祖国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529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