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工科院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7-10-16 所属栏目:探索发现频道

一 : 工科院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模式探索

新形势下非艺术专业院校中国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及模式探索

摘要:中国民间音乐(以下简称“民间音乐”)不是艺术院校的专利,但在流行音乐文化火热的形式下,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正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www.61k.com]民间音乐更多的出现在了专业音乐院校的课堂及学术类刊物上,是肩负着传承的重任?还是兴趣使然?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喜爱它的“粉丝”,在对民间音乐进行纵深研究的同时,如何把其推向代表未来先进文化的群体——占多数比例的非艺术专业大学生是今天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分析其原因,思考和探索适合当前非专业艺术教育模式下民间音乐教学的内容、手段、模式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间音乐、艺术公选课、课程设置

《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众多综艺节目的热播,点燃了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相比之下,民间音乐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教学实际中却显得有些“冷”。

大学生是时代的中坚力量,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别于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非专业艺术院校属于公共艺术教育范畴,其在教育受众及审美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民间音乐历史悠久,主要分为五大类别(1):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它以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千百年来,生生不息,不断为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分,是我们了解数千年来人们生活及文化发展的一块活化石。在非专业艺术院校开设民间音乐课程,可以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感受音乐的多样性,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现实是:一方面,高校艺术公选课以西方古典音乐及现当代其他艺术形式居多,音乐类中民间音乐课程较少,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民间音乐普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认为民间音乐比较“土”,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尤其是在人文氛围相对缺乏的工科类院校,学生们对此类课程缺乏兴趣。

这些现状给民间音乐的教学带来了难度。针对上述现状,笔者教学实际,结合实际调研成果,对当前非艺术专业高校民间音乐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方面的可行性见解。

一、 现状分析

1. 民间音乐教学有点“冷”——高校艺术公选课普遍缺乏民间音乐课程设置,教师资源不足,经费支持有限,民间音乐何去何从。

2012年,笔者曾参与了学校艺术公选课教改项目的调研,走访了北京6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高校。其中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工科为主的院校。

走访中,这些学校普遍缺乏民间音乐设置,以涉及面最全的某综合大学为例,其艺术公选课开设了《艺术概论》、《西方音乐史及名曲欣赏》、《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赏析》、《影视鉴赏》、《中国书法史及名作欣赏》、《基本乐理与管弦乐基础》、《中国电影史》、《舞蹈原理与鉴赏》、《西方美术史十

梦见刘三姐 工科院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模式探索

五讲》等课程,从中可以看出,涉及音乐、美术、影视、舞蹈、电视编导等门类,内容丰富。(www.61k.com) 除笔者所在的学校外,只有一所大学开设了《萧演奏基础技法》、《竹笛演奏基础技法》两门涉及民间音乐的艺术课程。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拥有民间音乐教育背景的老师是开设此类课程的必要前提。但走访中发现,不少院校缺乏相关教师资源配备。一些院校虽然没有专门从事民间音乐研究的老师,但有些具有相关音乐背景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关经费支持,也无法进行深造,从事民间音乐的教学任务。

同时,民间音乐课程相关经费支持有限。民间音乐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感官的艺术,需要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场观摩和用多媒体进行观看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别。在发放问卷“如果有相关戏剧戏曲演出团体来我校表演或进入课堂,你是否会因此喜欢戏剧戏曲类课程呢?”一栏中,超半数同学选择“会喜欢,身临其境的感受才会引发兴趣”,说明学生们更愿意以亲身感受的方式进行学习。

2.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缺乏对民间音乐的兴趣,现行课堂讲授内容与听课受众存在差距

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在收回的问卷 “你欣赏音乐的类型”一栏中,有144人选择流行音乐,民间音乐意向仅为73人,比例悬殊。从民间音乐课堂实际中看,学生们对于民间音乐的理解多为“中国风”。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工科类学生不喜欢民间音乐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从小缺乏民间音乐的听觉环境。

当前多数本科生多为90后,从出生就赶上了流行音乐发展的时代。流行音乐以引领潮流的面目出现,其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歌手们时尚的穿着以及突破常规大胆创新的表演,赢得了年轻大学生们的喜爱。相反,民间音乐虽代表了民间文化的精髓,然而,其唱词或是质朴简单(如民歌),或是精炼而曲高和寡(如戏曲),旋律唱腔与流行音乐相比也有一定的难度,若是对剧本或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便鲜有兴趣主动接近了。

其二,学生普遍觉得民间音乐比较土,和自己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相去甚远。 民间音乐作为千百年来人民生活的缩影,随着时代发展在歌词、剧本等形式上与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及审美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如戏曲,上演大多为传统剧目,缺乏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剧本,演出的内容无法让大学生产生共鸣。虽然许多艺术家及演出团体不乏改革创新的迹象,但传播有限,亦或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曲高和寡”的让人难以亲近,要么“土”的难以接受,与学生的期待产生距离。

比如以山西民歌《想亲亲》为例,歌词唱到“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那个)软,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其表达了一个害羞的小伙子面对心上人的表现,在那个大众普遍含蓄的时代里,是一种诙谐的表达。但当代大学生推崇的是大胆直接的表达方式,“端不起碗”这种行为无法使他们体会到“含蓄”的美感,反而会让对此类歌失去兴趣。又如“头一回眊妹妹你不(那个)在,你妈妈劈头打我两锅盖。”“劈头打”这样的歌词在过去看来是日常生活中的趣事,但用90后的眼光来看就有缺乏素质之嫌。

诚然,民间音乐课堂的授课内容有待于今后更多专业艺术家、演出团体及研究者们对此进行思考,提供适合当今时代的艺术作品。更需要的是身处一线的教师们通过深入思考,在现有的民间音乐素材中进行选择,挖掘出适合当代学生审美的优秀作品。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梦见刘三姐 工科院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模式探索

二、 深层剖析

在缺乏录音设备和系统记谱法的前提下,千百年来,民间音乐通过历代传承发展到今天有其内在的动力及局限。[www.61k.com)一方面,在“口传心授”模式下,民间音乐的旋律简短、精炼。如民歌,多为简短旋律下,歌词的反复。这些形式虽以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抒发情感为特点,其内容不免有单调之嫌,与当前状况脱节。另一方面,地域化特征明显。各地民间音乐有着特定的受众,其种类、数量、形式众多。在有限的课堂中,实难操作。再次,受众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引发了笔者对民间音乐真正内在动力的思考 。

1. 缺乏能够表达当代生活的音乐文本

民间音乐出现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从代表图腾信仰的“傩舞”,先秦时期的诗歌集《诗经》 ,以及昆曲、京剧等后来出现的具有影响力的民间音乐形式的出现,都无一例外的记录着特定时期人们生活的感受、审美与表达方式。我们无意辩证,诉说当下生活的流行音乐是否是另一种意义下的“民间音乐”,但可以确定的是,民间音乐从出现伊始就为与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情感密不可分。

音乐文本的缺乏突出的表现在戏曲及说唱音乐部分。以“国剧”之称的京剧为例,在内容方面歌颂当下生活的剧目甚少,耳熟能详较新的剧目也就样板戏云云。2003年在保利剧院上演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虽未能突破传统故事的束缚,当在音响、舞台效果及表演方面有所创新,为学生们喜爱。

民间音乐不应只作为再现历史的“活化石”,而应结合时代优势,实现更好的传承。因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相比于历史,人们更加关注时下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发展趋势。 以民间音乐为载体,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咏现代人所想,不会减弱其艺术水准,相反会使其呈现更为精彩的一面。

2. 吸收借鉴现代舞台艺术成果有限。

虽然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比以往有更多的融合,更加注重视听结合。以笔者所观昆剧《玉簪记》为例,在二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布景只有一个台桌和几把椅子,甚是单调。 在视听日益丰富的大环境下,极大的影响了观众好感。昆曲的精彩之处在于其曲辞朴素优美,音韵铿锵,人物心理方面描摹细腻,以及那富于特点的细腻“水磨腔”。 改良较为成功的范例有白先勇先生青春版《牡丹亭》,其在舞台布景方面增加了led屏视觉化背景,同时保留了戏曲舞台抽象的道具语言,如运用飘带式道具代替柳树等。另外,北京曲剧相比其他剧种在灯光、舞台布景、 编剧(如剧间采用第三人称讲述)等方面,均借鉴了现代舞台艺术的最新成果,2014年1月,为庆祝北京曲剧命名60周年,天桥剧场上演老舍先生经典剧目《骆驼祥子》,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3. 风格化特征认识不清晰

民歌的数量浩如烟海,现有戏曲剧种类亦有三百多种,民间器乐种类繁多,仅胡琴类乐器就有:二胡、高胡、京胡、平胡、板胡、申胡、越胡等,这些资源为民间音乐披上了色彩丰富的外衣。民歌里优美的旋律线条,戏曲的舞台范式,民间器乐特有的音色效果等更为民间音乐的表现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但是,如果不去深入思考其典型特征,就会在教学方面显得“杂”,让学生无所适从。

三、借鉴与创新

1. 捕捉与当代文化生活相适宜的民间音乐内容

非艺术专业院校学生音乐基础不平衡。一些有器乐学习经历的学生,往往有较高审美和知识层次的需求,但多数学生仅对民间音乐略知一二。如何协调不同

梦见刘三姐 工科院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模式探索

的需求,让民间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有所提升,让民间音乐知识缺乏的学生了解更多基础知识,开阔视野,点燃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方面有所取舍。(www.61k.com]选择适应当下审美的作品切入。

以笔者课堂为例,如用电影《寻找刘三姐》的主题歌《梦见刘三姐》来引出民歌优美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特点;用林海创作的《琵琶语》引出琵琶这种乐器妩媚柔和的特性;用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来说明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唱腔及剧本唱词特点;用电影《天狗》中选用的民歌《看秧歌》来说明不同编配方式引起音乐效果的变化;用龚琳娜的新艺术作品《金箍棒》来解读民间音乐的创新等。这些作品既吸取了民间音乐的精华,加入了现代的元素,让学生感觉民间音乐旋律动听、达意深入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

对民歌采用不同编配方式引起的艺术反差,如何看待具有争议的新艺术形式等专题的引入和讲解,改变了学生对民间音乐固有的印象,拓深了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兼顾了基础较好学生的客观需求。

2. 课程版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民间音乐课所包含的五大板块,教师可根据自身知识结构不同,在课堂上选择重点板块进行深入教学,有主有次,轻重分明,体现一定的灵活性。以笔者为例,课堂上较多侧重于戏曲、民间歌曲及民间器乐部分的介绍,说唱音乐仅对鼓曲、弹词及牌子曲部分有所涉及,尽量考虑实际教学效果,做到知识全面、重点突出。

在民间歌曲部分,可侧重于歌曲演唱,民风民俗介绍,音乐上突出,不同区域的色彩性特征,文化上突出,不同民族的多样性。戏曲部分则注重欣赏不同流派表演风格、唱腔及代表作品,不同剧种间特征性对比等,如突出京剧的大气、越剧的委婉秀丽、评剧的日常通俗等风格。对于戏曲中脸谱服饰等背景知识,中文功底深厚的教师可深入进行剧本的品味与研读,全面展现戏曲作为综合舞台艺术形式的特征。民间器乐部分可对我国民间乐器及经典作品进行分类介绍和欣赏,同时加入现代创新性的器乐作品,如根据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经典配乐演奏的古筝曲《葵藿》等,可让学生产生更多共鸣。

总之,每个学期的课程板块可根据教师教学实际做出调整,长期的实践后课程将日渐成熟。

3.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学。

在目前大学生对于民间音乐持“漠视”态度的环境下,民间音乐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决定课程的成败。

我们当前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全面细致的理论性书籍居多,这些书籍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及范本,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去讲授。因此,如何使得授课方式更生动、易接受,让大学生喜欢民间音乐,是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环境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1)重感性视听,减少理论性。

调研问卷中,在“音乐类公共选修课上,你最想得到什么?”一栏中54%的学生选择了“轻松和享乐”一项,30%的学生选择了“启示和灵感”一项,只有16%的学生选择“专业知识”。

可以看出,当前非艺术专业院校学生对待音乐的学习目标是课堂之余放松的一种方式,希望可以从中获得享受和灵感。只有少数同学认同学习知识这一目的,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观念上与过去的差异。

视听为主的课堂避免了严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视听的全面享受,更能

梦见刘三姐 工科院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模式探索

获得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同感,欣赏间隙学生对兴趣点自由讨论,灵活的方式令学生认同。[www.61k.com)

(2)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学。 民间音乐中有很多富于趣味的音乐,可借此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如小调体裁中有游戏类的谣曲,其歌词主要为嬉戏逗趣、问答启智类内容,以湖北民歌《数蛤蟆》为例,“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配合着音乐,速度选择自由灵活,学生的参与性高 。戏曲音乐中,让学生进行分组扮演也可收到不错的效果,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段落,让学生分组学习唱腔进行扮演,学习内容的同时,收到不错的体验效果。

(3)以多元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三百多年前,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就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思考不仅对于生活,对于学习亦是非常重要的,思考会另学习更加深入,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对于民间音乐的课堂,教师积极寻求热点命题,采用讨论或者分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也是一个有趣的教学尝试。比如新的民间音乐形式,多媒体媒介中民间音乐的运用,戏曲中的现代元素、民间音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等前沿性问题,既结合了生活实际,又增加了学习的深度,调动了学生课堂兴趣。

综上所述,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民间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对于当下民间音乐有深入认识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及所处教学环境,探究学生的兴趣及现状,采用灵活贴切的教学手段进行民间音乐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民间音乐多元化的特征。让每位同学从课堂中寻找到兴趣点。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实现“传承”的意义,才能有望使民间音乐在多数非艺术专业大学生中不再“冷”。

,

【注】作者系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教研室教师。本文为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北京邮电大学艺术类选修课教改研究》项目成果,经费由项目提供支助。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8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探索发现 cctv10 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中央10套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cctv10 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中央10套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cctv10 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中央10套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cctv10 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中央10套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cctv10 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中央10套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cctv10 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三 : 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是讲什么的

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是讲什么的

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是讲什么的的参考答案

包括宇宙、航天、人文、地理、历史、考古、旅游、冒险、人体、生命、艺术、文化、动物、生物、前沿科技、奇闻奇观等等;探索网有着大量的资讯,图片和视频,让用户更直观的去了解这个世界.

本文标题: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工科院校民间音乐教学现状及模式探索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17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