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发展芯片业已成国家意志,产业环境亦是制胜关键

发布时间:2017-10-13 所属栏目:海洋环境

一 : 发展芯片业已成国家意志,产业环境亦是制胜关键

  近来,国内芯片业宣布成立的合资企业瓴盛科技引发了诸多行业人士的热议。

  作为信息通信产业的重中之重,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国家信息通信产业是否能在全球整体市场环境中占据领先位置,也决定了国家多个重要产业领域变革与转型的发展速度。针对“瓴盛科技的成立将对半导体芯片产业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让我们不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产业发展环境最有利于真正推动我国半导体芯片业的快速、高水平发展?

  大力发展芯片产业已是国家意志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ICT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高端核心技术依然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指出,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的芯片都要靠进口。甚至近十多年以来,在我国信息通信业取得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每年进口芯片花费的外汇远远超过石油的尴尬。以手机为例,虽然国内手机厂商众多,但目前大多数都需购买国外芯片厂商的产品,不仅增加了手机制造成本,在核心技术上也容易受制于人。

  芯片是ICT产业的“大脑”,随着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5G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芯片领域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长期依赖进口芯片无论是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抑或是更高层面的国家安全均不是长久之计。

  当前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带动下,全球半导体产业呈现加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设立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等对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和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加速向中国市场迁移,目前中国已经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纲要》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下一步发展也提出了指导意见,其中包括: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开放式创新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目前国产芯片大多应用在消费类领域,而在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相对更高的通信、工业、医疗及军事等领域,国产芯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很高的关键器件,比如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规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还完全依赖国外供应商。此外,我国芯片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生产承接能力较弱。因此,芯片领域还在期待更大突破。

  资源聚合效应绝非一两家企业之功

  那如何在芯片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呢?众所周知,芯片业具备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以及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特性,这样的产业特性就决定了需要在人才招募和培养、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突破和先进经验研究积累等方面集中优势化的密集资源。

  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集成电路的制造、设计、工艺设备和材料的投资力度,并通过并购等形成了一批力量,为国家芯片产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2016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投资规模增长了31.1%。在政策、资本的双重驱动下,过去3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生近百起并购整合,产业聚合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销售额达到4335.5亿元,其中设计业首次超越封测业成为产业最大部分,这也被视为中国集成电路向好发展的良性信号。在2014年至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数量从681家增至1362家。如此庞大的产业市场规模,绝不是靠某一家或者两家相关企业就能实现的。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要想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一定也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参与其中,进一步产生产业的聚合效应。基于这样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新成立的一个移动终端半导体芯片企业对产业产生何种影响”的话题讨论,在产业资源角度方面的答案是否已经十分明显可见了呢?

  竞争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瓴盛科技的宣布成立,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并产生了关于半导体芯片业市场该如何竞争的讨论。此后不久,又有一家ASR翱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对Marvell 公司MBU(移动通信部门)业务的收购,该厂商未来发展重点为移动通信、物联网和智能手持设备市场。这样一来,国内移动通信芯片领域最近无疑增添了更多新的参与者,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一领域市场竞争的加剧会产生良性还是恶性效应?

  在此我们不妨先跳出半导体芯片圈,来看看整个信息通信产业领域的竞争环境。众所周知,无论是中国企业最具代表的互联网巨头BAT,还是美国华尔街中诞生的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他们都是在经历了大量历练后才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在ICT领域,从当年的国际品牌主导中国市场,到今天的华为、中兴、联想、曙光、浪潮占据中国市场的领先位置,众多获得成功的国内核心ICT企业品牌在推动新一代ICT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再看近几年火爆的智能手机领域,除了大家熟悉的苹果、三星以外,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魅族、金立等也都拥有不少簇拥。这当中,都是市场竞争法则在发挥着核心推动作用,使参与竞争的企业变大变强。

  在同一行业,同城竞争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长沙的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青岛的海尔和海信;深圳的华为和中兴,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难道早成立的企业可以以妨碍自身发展为由,借助政府审批的力量来阻碍另一家公司的成立和发展?这其实是有违于市场原则、有违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国家指导方针的。如果是这样,将是中国发展的一种倒退,也就没有以上三个领域(建筑机械、家电、ICT)的蓬勃发展——现在,这三个行业的六家企业不仅在国内发展得很好,而且无一例外都开拓了国际市场,在海外发展得也很好。这就是竞争的力量。

  再回到半导体芯片领域,即便是在特定市场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也不应该有单纯的“非你即我”式的竞争原则,市场竞争从来都是有助于产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商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的,也将使得客户和最终产品用户能够用最优化的资源获得最大化商业价值和应用体验。同时,从全球2016年Top20半导体芯片企业排名来看,中国大陆市场的相关企业还未能跻身其中,这也意味着国内的半导体芯片厂商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如果国内半导体芯片市场中新进入一家企业就会被已有企业加以“威胁论”的名头,那么外界将如何评价我国的半导体芯片领域产业发展环境?是认为企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还是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规避竞争考验?况且就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市场领域而言,其发展潜力和市场规模完全可以给更多的瓴盛、展讯和翱捷之类的企业留有非常充足的发展和成长壮大空间。

  从大变强关键在于创新的加速度

  除了资源聚合、竞争机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创新模式。那么,哪种模式将帮助实现创新方面的成功?

  首先,企业的创新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主要方式:一是从零开始完全自主研发;二是对外收购获得技术所有权;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在以合作方式开展资源整合前提下的创新。

  瓴盛科技的创新模式既不是完全从零开始的白手起家,也不是简单对国外技术的拿来主义,而是充分借鉴和利用已经过商业和市场严苛考验的领先技术,结合市场方向,专注于企业自主解决方案的研发。

  从国家相关产业规划来看,与领先水平的合作是帮助实施国家战略或者产业战略的有效途径。国家“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指出,“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我国半导体产业从大国到强国要实现弯道超车,创新的“加速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借助领先的技术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有效建立本地研发团队,并快速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领先解决方案,建设健康发展的半导体芯片产业生态,将更有机会实现半导体芯片业的强国之梦。

  版权所有 人民邮电报社

二 : 中国海洋环境深度报告: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危机

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立足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

[www.61k.com]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纲要都对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海洋开发利用创造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以专章的形式就“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凸显了海洋在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然而,由于近年来沿海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近海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来,我国政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到21世纪初,已经颁布实施了包括海洋环境、海域、海岛、渔业、港口航运、生物多样性、海洋权益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海洋法律体系及其相关配套法规、条例和标准。同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海洋管理行动,对遏制海洋环境的恶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以上措施并未从根本上遏制我国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水道被疏浚,海岸带被过度开发,过度捕捞和毁灭性的渔业活动导致主要渔业种群崩溃或食物网受损;太多种类营养盐的过量输入,致使沿岸海水成为世界上化学成分改变最大的区域。所有这些因素,与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更为频发的严重风暴潮协同作用,使海洋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展望“十二五”及更远的未来,我国沿海地区将面临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对海洋环境和资源提出的更多的要求,必须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的供给能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统筹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控制近海资源过度开发,加强围填海管理;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

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纷纷围绕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开展各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对影响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当前我国亟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以解决海洋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累积的和正在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塑可持续发展格局。

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危机

● 近海环境呈复合污染态势,危害加重,防控难度加大;

● 近海生态系统大面积退化,且正处于剧烈演变阶段,是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时期;

● 海洋生态环境灾害频发,海洋开发潜在环境风险高;

● 沿海一级经济区环境债务沉重,次级沿海新兴经济区发展可能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

直击

七大生态问题突显 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封闭性特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脆弱性明显。过去30年,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基本上沿袭了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增长模式,使得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我国海洋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生态、灾害和资源四大生态环境问题共存,并且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呈现出异于发达国家传统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区域性和复合性。

尽管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防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相比,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还比较薄弱。随着国家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滨海湿地、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等,生态价值巨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种资源。然而,污染、大规模围海造地、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滨海湿地大量丧失,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别占14%、76%和10%。据初步估算,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滨海湿地累计丧失57%,红树林面积丧失73%,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2/3以上海岸遭受侵蚀,沙质海岸侵蚀岸线已逾2500公里,外来物种的入侵使得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日趋减少。

海洋生态灾害频发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近海的赤潮、绿潮、水母旺发等灾害性生态异常现象频频出现,为我国近海的生态安全敲响了警钟。

21世纪以来,无论是发生频次还是涉及海域面积,我国的赤潮灾害都在骤增。2001年~2009年,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均为20世纪90年代的3.4倍。从多年的趋势上看,赤潮的发生有从局部海域向全部近岸海域扩展的趋势。

2000年以来,我国近海无经济价值的大型水母数量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水母旺发有可能对渔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2007年开始,黄海海域连续出现浒苔形成的大规模绿潮。另外,随着我国运输量和船舶密度的增加,发生灾难性船舶事故的风险逐渐增大。同时,海上油气开采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溢油灾害的风险。

陆源入海污染严重

江河携带污染物入海和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已成为影响我国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监测的入海排污口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均有所提高;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差。“十一五”期间,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年均达千万吨以上。从近年统计数据来看,全国入海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但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问题仍然严重。另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国农业污染源已成为我国陆地和海洋水污染控制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污染程度依然较高,近海海域污染面积居高不下,主要污染区域分布在黄海北部近岸、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这些区域大多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之路使得这些地区背上了沉重的环境债务。

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沿海已经历了4次围填海浪潮。特别是最近10年来,我国掀起了以满足城建、港口、工业建设需要的新一轮填海造地高潮。1990年~2008年,我国围填海总面积从8241平方公里增至1338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新增围填海面积285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还有超过5780平方公里的围填海需求,必将给沿海生态环境带来更为严峻的影响。

从围填海管理上来看,2002年1月《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前,围填海基本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的局面。《海域使用管理法》正式实施之后,围填海管理有所加强,但是由于地方强大的填海需求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监管起来仍然困难重重。

渔业资源种群再生能力下降

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期,随着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持续大量增加,对近海渔业资源进行过度捕捞。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急剧地降低了渔业生物资源量,一些传统渔业种类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另外,海洋捕捞活动中的垃圾、污水对海洋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另外,鱼虾类等投饵性种类的养殖虽在海水养殖产量仅占10%左右的比例,但却是海水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沿岸潮间带生态系统构成了很大的压力,直接破坏了渔业生物的产卵场和栖息地,进一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河口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凸显

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数量高居世界第一,大型水利工程导致河流入海径流和泥沙锐减,其中8条主要大河年均入海泥沙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约20亿吨,减至近10年的约3亿~4亿吨,对河口及近海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

流域入海物质通量的变化导致河口三角洲侵蚀后退、土地与滨海湿地资源减少,河口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发生在河口与近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如浮游生物组成及种群结构改变、有毒赤潮种类增加、鱼虾产卵场和孵化场的衰退或消失等,均不同程度上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密切相关。随着今后大型水利工程的持续增加,其对河口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海平面和近海水温持续升高

近3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平面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特点,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据预测,在未来的30年中,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的平均升高幅度约为80毫米~130毫米,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京津地区沿岸将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主要脆弱区。与此同时,我国近海的海表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将造成重要海洋生物资源分布范围改变、红树林人工栽培范围北扩和热带海域珊瑚白化等现象,还将导致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物种组成格局发生改变。另外,海洋酸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珊瑚礁的资源分布、食物产出和旅游产业。可以预测,未来由海平面上升、水温升高和海洋酸化等引发的各种海洋灾害的频率及强度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加剧。

关注

我国海洋环境管理存在结构性缺陷

尽管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管理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海上执法力量,基本形成了对管辖海域的环境管理能力,但以部门、行业管理为主的海洋管理政策体系仍存在着结构性缺陷。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我国的海洋管理是陆地各种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职能向海洋的延伸,而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是根据自然资源种类和行业部门来设置的,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将统一的海洋生态系统人为地分解为不同领域,由不同部门来监管,使得不同海洋自然资源或生态要素及其功能被分而治之,不能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行综合管理。与此相对应,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实行单项和部门管理,各部门如海洋、交通、农业、石油、旅游等职责平行,缺乏综合协调和联合执法的机制和手段,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为海洋管理的顽疾,致使跨行政区域、跨行政部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难以解决。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都是针对单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而制定的。一方面,这些单项法规过分强调所管理的某种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对其他产业部门及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和需要考虑不足,造成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多,但行业性突出、缺乏统筹,法出多门、政出多门,缺少统一的国家海洋政策;另一方面,许多法律制度在内容结构上均注重了普遍、共性、一般的环境保护问题,但缺乏针对不同区域的具体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不能适应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需要,特别是缺乏区域环境管理立法体系。

缺乏流域和海洋的统筹规划

我国目前从国家和地方角度在流域管理方面已制定了很多污染预防与控制规划,但是由于技术、经济及政策的原因,如水环境管理项目没有与资源管理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相衔接,没有融入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导致这些规划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水环境目标。

在制定和实施流域综合管理项目的同时,国家和省级层面也实施了许多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项目,但都没有将流域和与流域相连的海域进行综合考虑。海洋管理与流域管理、海域管理与土地管理和地方行政管理不能很好地衔接,资源与环境管理不能有效地统一综合,缺少综合的流域—海洋管理战略规划。同时,我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与经济之间还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海洋环境保护与沿海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缺乏实质性的融合。

缺乏信息共享机制

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完全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监管水平仍有待提高,监管力度也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在流域和近海地区,有多个监管部门在监测海域环境质量,各个部门监测标准不一,且数据不能共享。监控机构的重叠和部门的分割导致了资源浪费,也对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带来了难题。

探寻

专家建议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实现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政策和措施。其基本思路是,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统筹海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海洋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坚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陆海统筹、河海一体的基本原则;统筹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有助于改善海洋—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护和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鼓励和支持可持续的、安全的、健康的海洋开发活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跨越各部门之间的利益高层决策机构,形成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及部门之间的网络状对接与合力,激励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

第一,制定国家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我国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未来20年我国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提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养护的重点任务。

第二,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通过建立陆海统筹和国家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巩固和稳定齐抓共管的体制,形成政策合力,保障目前涉海政策和法律的有效执行。

第三,建立健全海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作为海洋管理的根本大法;起草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岸带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渤海区域环境管理法》。

第四,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修编海洋功能区划;建立围填海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强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工作;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增殖;发展碳汇渔业新模式。

第五,制订防控流域对海洋负面影响的最优方案。为减少陆源污染和大型水利工程对河口和近海环境与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制订最优方案控制流域—河口污染,并加强流域水利工程对河口水沙调控的综合管理。

第六,加强长期、科学、陆海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和预测。相关涉海部门协力做好流域—河口—海域一体化的监测和对接,构建大气、流域、海洋/海岸带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以环境监测网络、野外台站观察和区域生态修复示范为一体的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和监测体系。

第七,健全海洋重大污染事件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制度。建立健全海洋重大污染事件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制度;建立海洋重大污染事件通报和区域潜在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及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区域突发海洋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第八,加强海洋意识宣传,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在沿海大开发背景下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在重大海洋开发活动决策过程中,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中国海洋报)

三 :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发展

,没有狮子的同学把篮球当作狮子。在喜庆的锣鼓声中,学生们兴趣盎然,用球作舞狮活动,开开心心地完成了准备活动,熟悉了球性。
  “刚才同学们都舞得不错!下面我们学习变向运球,变向运球是为了摆脱对手所采用的运球动作。变向运球有很多种,同学们通过看球赛、电视、VCD等等,已经知道不少,可以将已学的知识运用在运球练习上,也可以创新运球动作。”“好!老师,我们会做的。”同学们急着练习。我趁热打铁,并说:“别急!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示出来,长大了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从小就要练好本领。”“运球时,要注意眼望前方,身体稍向前,重心落在前脚;五指自然张开,臂带手腕,指按压球;遇到障碍物要注意改变运球的方向和位置。”“请同学们分散,自由练习,可以自己练,可以两个人一起练,也可以3至5人一起练;练习时要互相观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开始厂学生们已等不及了,有的学生自己独立练,有的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进行协同练习。很快地,我也加入到学生的练习中。“老师的运球动作真棒!”学生情不自禁地为我娴熟的运球动作鼓起掌来,“谢谢同学们,只要动脑筋.勤练习,就能做出更好的动作出来,你们一定会比老师更棒!”学生们都很投入地进行运球练习。“嘀!”一声哨响,同学们都停了下来,井迅速在我周围围成半圆。“刚才同学们的运球都有进步,哪位同学出来展示一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指了指身边的两位同学说:“曾伟民同学和黄雅思同学,你俩先来展示一下吧[”待两人完成后,同学们争先恐后,情绪激昂:“我来!我来!”“让我来!”学生们展示自己动作的愿望都非常强烈。我看见同学们心也动了,手也动了,就请同学们分开自由组成小组练习。
  学生迅速散开,自由组成小组进行各种变向运球的练习:体前变向运球、胯下运球、设障碍运球、背后运球……我情不自禁地操纵摄像机拍下学生们各种运球动作。然后,与学生一起观看录像,学生们看到电视机反馈出来的运球场面,都兴致勃勃地互相点评。“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设障碍运球接力游戏,好吗?”“好!”好多学生热烈响应。我让学生自主设置障碍,自定游戏规则,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最后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学们,我们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加入世贸组织,这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以快乐体育的形式,欢庆我国人世取得的胜利。”一声令下,学生马上行动,我不失时机激励学生:“玩健身球的同学请你们跳起来;玩滑板车的同学注意保持车距,文明行驶,注意安全!”
我和学生玩滑板车,一会儿称赞他们的花样多,一会儿又赞叹他们的图形美,学生们高兴极了,活动也更积极了,越滑花样越多,越滑动作越美。
  
本文标题: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发展芯片业已成国家意志,产业环境亦是制胜关键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53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