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是我闻-如是所闻

发布时间:2017-09-27 所属栏目:短篇小说

一 : 如是所闻

一青年,常来本店购物。

两周前上午,在店外等其女友下班。与其闲聊,其曰一事:

春节前,其村近邻,有一屠夫,收购肥猪数十条囤栏,待节前宰杀而售。是夜二、三点,令其子驱猪二条岀笼待宰。其子二十年岁,持灯进笼照看,忽大声急呼逃遁,栗栗告其父曰:“猪笼内有一老年妇人,怎之?”

其父叱曰:“什么年老妇人?都是猪,驱之,杀!。

其子愕曰:“否、否、否、确真!”

子怯,拒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二》

十多年前,本地一岀租车夫。

某夜出车路遇三男两女青年。拦其车求往某村,车载之前往,行至村口一亮灯农户门前,付车资百元,五人皆入农家。

次日晨。车夫见口袋有百元形冥币一张,大惊,甚疑。寻至昨夜送人之农家。

问曰:“昨夜是否有数人来你家?”

农户曰:“否,昨夜家中烦杂,母猪产崽,三公两母。”

车夫回。将所遇奇异之事告之同行。某人曰:“是日不远之地,发生一车祸,车坠河,车内五人皆亡。”

异史氏曰:“生死轮回,投胎转世。”

明·异史记:“有猪屠之,肉中显字:赵高第三十七世身,其肉味异,不可食。”

二 : 如是我闻

《金刚经》的译本很多,流传比较广的是鸠摩罗什、菩提罗致和玄奘的译本,遣词造句简单明了,内容却广大精要,是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精华本。

般若思想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呢,“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故名一合相。”三千大千世界,是古印度人的宇宙观,世指时间,界指空间,世间万物无论从时间上看,还是从空间上看,都不可能是完整的一体,时间上,它是刹那相继的,空间上,它是众多微尘合集的,因此,世界只能是假合为一,这样合一的整体并非实有,其本质是不可言说的。

仔细地观察世界,世界是广袤无垠的,无限多的事物在无限的循环生灭,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有千亿颗和太阳类似的恒星,而银行系之外的宇宙空间,有无数这样的星系在运行,有无数颗恒星抑或其他的星在燃烧、旋转、奔驰,遵循着其内在的规律,秩序井然,恒动不息,宇宙从何而来,星球从何而来,要往何处而去?

在这样的宇宙里,人仿佛是一点微尘,或是恒河的一颗沙粒,仅仅在这一时间的点落在所在的这一空间,如此微不足道。面对宇宙无垠的力量,面对大自然无限的智慧,人们在敬畏、讶异、震撼之外,各种流派的哲学家在不断地进行着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宗教和哲学一脉相承,有人说,哲学是从宗教思维方式中诞生出来的一种思维形态,意义在于以概念和命题的方式来说明世界。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了时间、空间、运动的概念,观点的矛盾在于运动永恒,同时又存在第一推动因,而第一推动因必须是永恒不动的。从佛教经文的角度解释,第一推动因即是宗教领袖的力量和智慧,它是广阔的、虚空的、不可知的、超出人类理解的,因此解决的途径便是信仰,信仰便是宗教解答世界的答案,是一切因果的答案。

“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经文通篇回答这一问题,经文中体现的世界观有一种高屋建瓴的博大胸襟和“自利利他,自觉觉人”的素养情怀,心灵的自由需要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面对这样虚空的“一合相”,脱离对道德功利、对世俗得失的斤斤计较和患得患失,达到平衡、平静、平和的心境,修炼“心无所住”的生活态度,“应如是往,如是降伏其心。”

佛经里回荡着一种博大温和的美,对千千万万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出深沉的呼唤,它是庄严肃穆、磅礴精深的,源于对这天地万物的解释,源于对奇妙宇宙的思考,它所散发的安详气息感染着凡夫俗子的我们,让我们以开阔的心灵看世界,以平和的心智看人生。(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三 :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照破黑暗的明灯

愚痴的生命

放出了光辉

飘摇的生命之舟

划向安乐的那边(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

如是我闻

春雨无声

泥淖中长出了青莲

荒漠上菩提树青葱摇曳

鱼儿在莲盖下乐游

鸟儿在慧枝上闲鸣

\

如是我闻

驱散了雾霾

皎洁的明月挂在了天上

轻柔的月光洒遍了心野

就像母亲温暖的双手

慈爱的轻轻抚摸

\

如是我闻

拈花微笑

是花非花费思猜

有我无我细细参

蓦然轻回首

佛陀却在灵台坐

本文标题:如是我闻-如是所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43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