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童年的回忆-童年的回忆

发布时间:2017-09-11 所属栏目:叙事作文

一 : 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心灵是水晶做的,只要-点点的光照耀,就可以折射出万道瑰丽的炫彩世界。所有的喜悦和悲伤,经过脑海中的时光隧道,再次一幕幕重视在眼前……

  记得那个时候的天空总是很蓝,那个时候的风总是很甜,那个时候的夏天总是很美。我总喜欢让妈妈帮我扎个美美的小辫子,再系上个漂亮的蝴蝶结,然后穿上妈妈买的长长的碎花裙,像个小公主一样和小伙伴玩过家家的游戏,把所有能玩的东西拿来当游戏的道具:凳子、绳子、纸片、粉笔、野花、塑料瓶等在大人看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却成为我们玩乐的“魔法道具”。这使我们玩得很开心。那个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满足。

  有时候自己也会像一个男孩子一样,拿着自己偷偷制作的木手枪玩打仗的游戏。我每次总是像在沙场战斗似的“拿着兵器冲锋陷阵”。但却又是躲到队伍后面的一个。每次回到家的时候,总是满脸满身的泥巴,像个小泥人似的。妈妈见了总是又好气又好笑地拍掉我身上的泥土,然后唠叨地说,“这孩子怎么那么淘气,一点儿也不像个闺女的模样,总是一副假小子相,以后再这样,妈妈可不管你了。”而我待妈妈拍完土后,朝她弄个鬼脸,把刚才的“教训”抛在脑后,又轰轰烈烈地出征去了。

  童年总是喜欢坐在窗前望着远远的路美美地想。我幻想自己住在一个开满玫瑰的古堡里,高大的树稍被沉甸甸、黄镫镫的果实压得喘息不止,还有满园的花精灵跳着飞杨的舞。虽然常常为现实的平淡感到失落,却时常又被卷入下一个故事情节。以前和外婆在院子里赏月,她一边讲故事,我一边看月亮,觉得天上的月亮像一颗硕大的遗落在海里的珍珠,被皇母娘娘发现后,于是就将它永远安置在天上,每到夜晚就可以清楚地欣赏它的柔情和精致了。

  长大以后,现在的我忘记了快乐,纯真的笑容不去哪里去了。曾经以为世界很美,没人流泪,在懵懂的岁月中收藏着简单的快乐。现在我发现一切都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美。看!拥起的大街上走着忙碌的人群,谁也不晓得去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只是干着自己厌烦的事情。

  快乐的时光总是简单而又无忧无虑,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自己也早已不再是那个乖巧而又淘气的小女孩了。我早已厌倦了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但又无法回到童年的那个属于我玩乐的天堂。我愿把童年的一切如星星一样珍藏在我的心中,让它闪闪发光,照亮我的人生……

  童年就是让人怀念啊!

 

    初一:绿逸夕阳

二 : 童年的回忆

人说:喜欢怀旧意味着老了。可我小学一毕业就喜欢怀旧了,童年的回忆不论是曾经就读的学校,还是过去常去的店铺街区,我都喜欢站在那里,闭上眼睛,想象着她过去的样子…初中时第一次看到“物是人非”这个词,童年的回忆竟然鼻子发酸,掉下泪来。

以前的我是比较伤感的,容易沉浸在失去的哀伤中,现在更多了一份坦然——就像小时候特别害怕死亡,现在明白这不过是自然规律,万事万物,聚散皆缘。于是,我更多带着感恩与欣喜去寻觅过往。外出旅游,我更喜欢去原汁原味的古迹,亲身去面对、聆听、触摸、感应她们…

童年的回忆总是最美妙的,童年的回忆弥散着梦幻色彩…清算起来,发现大多是吃和玩,哈哈,孩子的天性!

徐家桥的臭干

前段时间,泰州网友评出了当地最好吃的油炸臭干,一看竟是我小时候常吃的那家,真有幸啊!于是,我逢人便推荐,每次推荐,脑子里都会情景再现:端着搪瓷盆,揣着几块钱,步行七八分钟便到了,路上会看着桥下的河水一天天变黄变臭。

卖臭干的是一位姓张的老太,带着女儿女婿。最开始,摊子摆在徐家桥北头的大梧桐树下,后来因没伺候好城管,被赶进自家院子,生意依旧红火。那时大家都围着摊,看着一块块乳白的干子在油锅里变黄、变脆…忙时偶尔会为先后争执几句,灵巧的女儿总能在百忙之中化解。

等待的时候,我会抬头看那棵大梧桐树,绿绿的叶子被阳光照的看见经脉,树叶上有一种大青虫,长得(www.61k.com]像蚕却不吐丝,时不时会掉下来,让人惊诧一下。我却无数次幻想它掉进油锅里,成为《正大综艺》里介绍的外国人爱吃的油炸昆虫,童年的回忆可惜这种情景一直没有出现。

刚炸出来的臭干现吃,口感是最好的,我一般都先坐小桌边吃个五块,再带十块回家,回家时是双手捧着搪瓷盆,虽辛苦些,也不愿图方便用有盖的器皿——闷软了就不好吃了。他家的干子根据顾客的要求,可老可嫩,佐料味道独特,张老太骄傲地说:是我们自己熬的水辣椒调制的!

后来我出去上学,再搬家,再折腾…吃臭干的机会越来越少,偶尔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太家人,都叮嘱:老太让乖乖肉去吃我家的干子啊!我便在心里说:一定去!

等再去时,已是前年。朋友的车停在大路边,步行进了小巷,拐进院子,一切恍如昨!老太更老了,却依旧矍铄,一家人看到我,可开心了,说了很多想念的话,夸我小时候多么好,还说我在央视的比赛他们都看了,多么为我高兴…让我很是温暖、很是汗颜!知道么,茫茫人海,有人与你非亲非故,却一直惦念你,是一种幸福!

熟悉的香味早让我口水直流,童年的回忆终于等到干子炸出来了,外酥内香,有老有嫩,蘸着特制辣椒——多么熟悉的味道,我一口气吃了个紧饱,吃得额头冒汗。朋友本打算尝几块后吃正餐,没想到也一直吃到饱,临走还各买了十块带回家,搞得朋友的车里全是香臭味!离开时老太一家人反复说:常来啊!最后还为了给钱打了一通仗,满头大汗地走了…

校门口的零食摊

小学老师是不允许我们吃零食的,但是我们谁也扛不住那些美味:叉叉糖、糖人、麦芽糖、棉花糖、草米糖、鸡蛋片、小油炸臭干…是我们放学后最向往的地方,哪怕不买,在旁边看着也是享受!童年的回忆

现在传统开始回归:

叉叉糖、糖人和棉花糖,在新建的“老街”依然热卖。记得小时候,买叉叉糖加上五分钱,摊主会帮你叉到变色;现在没有了,直接挖一坨给你,少了些许情趣。糖人吃的不是糖,是百般人物中的情趣,还有从糖烟斗里吮吸糖水的甘甜…至于棉花糖,个人觉得看起来的感觉比吃起来好多了。

小油炸臭干和麦芽糖,在没拆掉的老城区的小巷里,偶尔能碰到,那“卖油炸臭干”的吆喝和挑担师傅的背影始终萦绕。

草米糖,每到过年前,老城区的小区里会有人做,带上自家的米、油、糖,亲眼看着师傅炸、熬、切,比超市里买的香酥多了!

现在这些传统零食,价格已涨了十多倍,但回味依旧。唯独鸡蛋片,多年不见踪迹。

今年过年,想买个手工扎制的老虎灯,到杨桥口找了一圈,大都是通电的;到老街,几乎没有;最后到泰山公园,还是没有。失望之余,在一位老太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摊子上,居然看到了鸡蛋片,虽然装在塑料袋里,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它来!不过只是成品,看不到制作过程了——小时候,也是一副担子,一边是调好的鸡蛋面糊,一边是炉子。炉子上两副黑乎乎铁夹饼,张开铁夹,舀一小勺糊,倒在铁饼上,再合上铁饼,只听得细微的一声“嘶——”,香味便飘散开来,只几秒钟,鸡蛋片就熟了。二分钱一片,拿到手上还有微热,轻咬一口是脆的,入口即绵软,吃多少都不腻!那天我们吃的很开心,因为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第二天还去买,吃完后决定:下次再买多些!童年的回忆

三 :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朝外大街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这是一张北京解放初期朝阳门外靠南侧的地图,看见这张地图回想起我童年的记忆,我的童年就是在神路街度过的。北京解放那年我才十岁,对外界事物有所了解,朝阳门城门楼子和现在的永定门城楼相似,城门内两边各有七间门房是供守城的士兵休息的地方,城门洞的路面全是用大长石条砌成,由于时间太久已经凹凸不平了,城门外的左边是关帝庙,城门外的右边是朝阳门火车站,火车的起点是前门,经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南口直通张家口。朝阳门站前有三条火车道,过了火车道是瓮城箭楼(与德胜门箭楼相似)路面换成油渣路,箭楼前面是护城河桥,桥是木制的桥面很窄两台汽车将将能错过,两边有不到一米的人行道,日伪时期在桥东头用沙包修筑了工事,中间只留能过一辆车的豁口,两边架有机枪,断绝了城内外的交通,凡是要进城和出城的人都要经过日本人的检查。直到鬼子投降了才打开这条通道。朝外大街的马路很窄中间有条只能错过两台车的油渣路,两边是走马车的土路,一直到东大桥全长二里半地,再往东走到通州就是土路和石条路了。土路外侧有高台,上面是做买卖的铺面房。北侧有名的胡同有北河沿、吉市口、筛子胡同、元老胡同、西草园胡同。南侧胡同比较多有南河沿、南中街、观音寺胡同、喇嘛寺胡同、景升西街、景升街、景升东街、荣盛夹道、神路街、芳草地等。到了东大桥往东北方向去的土路通往东坝,在路的左侧有一座土地庙,右侧有一遍日本坟地内有炼人炉(解放后炼人炉迁到平房),外面有一座不知是哪位王爷的坟;往东偏南方向是去通州的石条路,在早是一条运粮的路,进京的粮食用船走运河运到通州,再用马车进朝阳门运到北京城内,这条道又叫粮道,朝阳门又叫粮门。朝阳门在元朝时称齐化门,到明朝朱棣建都北京时改为朝阳门,但是很多老百姓仍然称齐化门,说快了就是齐或门。早在北京的雨水大元大都时期,从南方运来的粮食及商品,可从水路直接运到积水潭。当时积水潭是货物的集散地,据《大都赋》记载:自漕船和其他商船从大运河在积水潭码头停泊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因此,鼓楼成为最繁华的街区。到明朝在北京建都时,由于天气的变化雨水逐渐减少,从运河南来的船只不能进入城内,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从积水潭移至东便门外大通桥下,京杭大运河在通州以南,称为“外河”,河道较宽,通州以西的通惠河,称为“内河”,河道窄,而且落差较大,从通州至北京,要通过五道闸口,行船速度很慢,甚至塞船。故多“舍舟登陆”。朝阳门到通州四十华里的道路,是条土路,哪经得起长年累月众多车马“轮蹄络织”,雨雪过后,路上泥泞难行,往往一车陷入泥沼,要几10个人力才能抬出。有鉴于此,到了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拨出“币金三十四万三千四百八十四两有奇”,历时近一年,“起洼为高,修建石路,计长五千五百八十八丈有奇,宽二丈,两旁土路宽一丈五尺”。在二百多年以前,这也算是一条高等级公路,当时成了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此朝阳门成了从南方各省运来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同时从水路进京的南方客人以及从海上来的“洋人”,也是从这里进京。朝阳门在其城楼北侧,当年还镶嵌有一方石刻,上面刻了1个谷穗。这表明朝阳门就是运粮门。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朝阳门城楼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民国时期从空中拍摄的朝阳门城楼,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朝阳门城楼和箭楼不是平行的

 

  朝外大街是1个比较热闹的大街,从护城河桥到东大桥,大街的两边全是买卖家,卖什么的都有,布庄、药店、茶叶铺、饭庄、大车店、澡堂子、肉铺、杂货铺、茶馆、书社、酒馆、酱菜源子等等应有尽有,比其它城门要外热闹得多,朝外大街为什么比其它城外热闹呢?这和地理位置有关,一是古代朝阳门是进粮的门,进京的马车朝外大街是必经之路,马车需在城外停留等待检查和休息;二是清朝时期朝阳门外驻扎有保护京城的军队,朝外大街的北侧是北营房,就是现在的吉市口头条到八条是东西的街道,朝外大街的南侧是南营房,就是现在的头甲到八甲是南北的街道,战时是军队,平时是平民,人口比较多;三是朝外大街寺庙多,在“北京寺庙历史资料”中记载有最著名的东岳庙、还有关帝庙、真武庙、北海会寺、弥勒院、慈尊十八狱庙、广济庵、九天宫、普济寺、天仙宫等十多座庙宇,周边还有不少庙宇,如东大桥的土地庙、关厢的铁塔院、吉市口二条的水月庵、五条的天仙庵、神路街的海会寺、喇嘛寺胡同内的三宝寺、观音寺胡同内的净住寺、三佛寺。南中街一带居住回民较多,那里有南上坡清真寺和南下坡清真寺、杜家楼清真寺和观音寺胡同内的清真女寺。还有神路后街的西方庵、南营房的关帝庙和地藏庵、南菜园的吉香庵等等。到解放初期在朝外大街街面上还有东岳庙、九天宫、天仙宫、慈尊十八狱庙,其他庙宇在民国时期已变成商业用房了,解放后东岳庙被公安学校占用。天仙宫改成朝外大街文化馆,九天宫被某工厂占用。慈尊寺(十八狱庙)毁于朝外大街49年的一次大爆炸,后来被拆除改建朝阳区工人俱乐部,现在是百脑汇所在地。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朝外大街中午位于吉市口向西拍照

 

  朝外大街是一条东西的街道,从朝阳门城楼到东大桥,号称三里长街,两侧有商号三百多家,以东岳庙为中点,东岳庙以西各种商号比较多,永兴斋点心铺、裕顺斋糕点铺、祥和斋点心铺、大有酱园、和顺酱园、大发日用品、吴德利茶庄、宝记茶庄、梧村楼绸缎庄、肉脯徐、荣盛轩饭店、金银首饰店、纸张文具店、澡堂子等还有三家中药铺;东岳庙以东是以旅馆、大车店、私人作坊为主,有修车的、打马掌的、铁匠铺、豆腐坊、修笼屉的、煤铺、棺材铺、土特产、五金器具等。过去的买卖家讲究专卖1种货物,例如卖纸的专卖纸,什么样的纸都有,灯笼纸、宣纸、彩色纸、窗户纸、光板纸、道林纸、马粪纸、金锭纸、银锭纸、草纸、白粉纸等等,只要能叫上名的纸全有,但不卖文具,要买文具到专卖文具店去买。不像现在1个大超市什么都卖,几万个品种,但东西还是不全,就是卫生纸好买。在吉市口西侧有一家茶庄一间门脸两层小楼老板姓邵,小公子名邵贵,在东郊一中心小学上学,是我上五六年级时的同班同学。在芳草地的东面有一家煤铺姓蔡,其公子蔡成龙也是我五六年级的同班同学,不知现在这两位在何处。小时候我爸爸常给我两毛钱带1个瓶子,到神路街北口东路南一家羊肉铺买两毛钱的烧羊肉,再灌一瓶烧羊肉汤,回到家里爸爸已经煮好了一锅抻面,每人捞上一碗面条放上一点烧羊肉,再放上一点黄瓜丝,倒上点羊汤,加上点醋吃起来真香,回味无穷到现在仍忘不了。提起小吃到想起元老胡同口有1个卖切糕的,这切糕黄腾腾的里面有小豆、芸豆和小枣,甭吃看着就够香的,卖切糕的更绝,买多少一刀切,保证够分量。还有1种小吃使我念念不忘,在坛口有1个小摊专卖羊霜,有一口大锅下面有炉火,锅边上围着一圈羊血肠,锅内煮着羊血块,五分钱一碗,乘上点血块在切上点血肠,放上点作料,再放上点香菜,再买2个烧饼,一顿美(www.61k.com]餐齐了,现在吃不着啦。坛口的小吃赶上隆福寺的小吃了,豆汁、面茶、豆泡丸子汤、小豆粥、豆腐脑、驴打滚、鸵鸟蛋、开口笑、糖耳朵样样都有,还有一样现在见不着了,叫卤丸子,完全是豆面炸的丸子,丸子比较小,先打一锅卤,再把炸好的丸子倒进去,吃之际连丸子带卤乘上一碗,再加上点蒜泥或辣椒,在冬天早晨上学时热热乎乎的吃上一碗心里真舒服。另外还有1种北京小吃也见不到了,叫炸回回,外形像1个大馄饨,里面的陷是凉粉切成小的方块,再加上点香菜拌成,用擀好的麺皮包成大馄饨后下油锅炸,吃起来甭提多香了。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33-1946年莫里逊在朝阳门箭楼上拍照朝外大街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33-1946年莫里逊位于朝外大街荣盛夹道西向西北方向拍照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33-1946年莫里逊位于朝外大街吉市口东向西南拍照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33-1946年莫里逊位于朝外大街元老胡同附近由南向北拍照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马掌铺在给骡马钉马掌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位于神路街北口东专做马车轮的

 

东岳庙

  东岳庙座落于朝阳门外大街141号,东岳庙在北京来讲也是一座大庙,俗称“天齐庙”,初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至治三年(1323)竣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原占地六万平方米,由东汉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第三十八代后裔张留孙筹资兴建,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东岳庙坐北朝南的山门前两侧各有一座木制四柱三门七楼的牌楼,对面是神路街,在街口有一座有四柱七楼琉璃瓦牌坊,是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后经明、清两朝的不断扩建,形成由中路、东路、西路组成的规制宏丽的古建筑。各种房屋376余间。由中路正院及东、西跨院组成,共有七进院落,融集廓院式、四合院式布局为一体,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庙内主要供奉东岳大帝和七十六司,进入东岳庙第三道门殿就有两尊五六米高站立的哼哈二将把门,院内中间是神道,正面是主殿供奉东岳大帝,院的四周有七十六间格子房,内供主管七十六司的七十六位神仙,人间的娶妻生子、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前生今世、善恶报应他们都管,院中还有很多石碑,记载着东岳庙的历史,后院是三面联脊两层的楼房都有神仙居住,东西院和后院是道士打坐和休息的地方,每到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庙会,庙会非常热闹,卖东西的特别多,有一样商品是东岳庙特有的商品,那就是兔爷,兔爷有大有小,很招人们的喜爱,另外还有1种商品现在绝迹了,那就是玻璃制品玩具噗噗噔,这种玩具像1个封底的喇叭,又像是1个长嘴的瓶子,用嘴轻轻的一吹一吸,瓶底发出清脆悦耳的喷儿喷儿声音,这种玩具非常危险,瓶底薄的像纸,很容易破碎,碎玻璃碴很容易进入嗓子里,这种玩具很快被取缔了。还有1种玻璃玩具,是一米来长的玻璃管喇叭,吹出来的声音像牛叫,但还不好吹,没有几日的功夫,还吹不响呢,这种玩具也容易扎嘴,也被取缔了。尤其是过年时人流如潮,城外郊区各村都组织秧歌、高跷、地蹦、小车会、旱船、耍叉、狮子、武术等表演队到朝外大街来拜年,比较大的商户门前都摆设有茶水和点心,有的还撒红包,用来招引表演队到自己门前来表演,表演队也进入比较大的街道去表演,从初一一直闹到到十五。十五的晚上都还在朝外大街放花灯,那时的花灯和现在的不一样,形状像1个纸糊的大菜炖,直径有八九十公分高三四十公分,挂在高高的木架上,下面有火捻,点然后各种颜色的火花从上边落下来,十分壮观,这样的花炮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的,所以看的人特别多挤得人山人海。东岳庙毁于解放前夕,1948年5月份不知从哪来了一批大学生,住进了东岳庙,这帮学生向土匪一样,把庙内的塑像全都拆除了,据说为能使塑像保持长久,在泥像内放有金银珠宝,这些学生是为财拆毁了佛像。解放后主院被公安学校占用,西院被朝阳区公安局占用,东后院改为东郊一中心小学,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了原貌,但原来的神像都没有了。山门是因为70年代朝外大街扩宽马路而拆除,现在的大门是原来的第二道门。山门前两侧的两座木制四柱三门七楼牌楼毁于大爆炸,1949年8月份拆除。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33-1946年莫里逊上午拍摄的东岳庙山门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东岳庙会也卖过噗噗噔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卖兔爷是东岳庙会的特色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卖鞭炮的带长杆儿的是起火,纸包的是小鞭儿,又短又细成把的是二踢脚,又大又圆的是花盒子,短粗圆的是小花炮,这些东西都是手工制造的现在见不到了。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02年美国出版的《写真日记》中的照片,这是下午由西向东拍照的,石板路经过一百多年的碾压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豪华。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33-1946年莫里逊上午由东向西拍摄的东岳庙两侧牌楼,石板路变成油渣路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1933-1946年莫里逊拍摄的东岳庙对面的琉璃牌楼

 

  东岳庙对面的四柱三门七楼琉璃牌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高13米、长20米砖石结构。此牌楼位于神路街北口但并非是神路街的标志牌楼,它是属于东岳庙的附属建筑,据传说原来这里是木质牌楼,琉璃牌楼是到明代由太监出资建造的,在那个年代太监是皇室中最低级的一等人,没有资格建造牌楼,在明代皇上不理朝政,皇宫太监专横跋扈,大肆搜刮民财,为讨好皇帝这座牌楼是由太监马谦(知名太监魏忠贤的老师)牵头,由三名太监出资,就以万历皇上之名建造,五十年后上面的匾额由大书法家、大奸臣严嵩题的字,“轶祀岱宗”“永延帝祚”意思是让东岳大帝永保大明江山,岂知没多久大明就垮台了。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回忆童年时期的朝外大街(一)

摄于2009年12月6日

 待续 

四 : 童年的回忆

优秀 T om . 作文

童年的回忆  
在我记忆的宝匣中,装着许多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张张图画记录了我童年中的点点滴滴。有成功时灿烂的笑脸,有失败时伤心的泪水。在众多的图画中,那张印有一排排泥脚印的图画显得那般特别,令人难忘。  
茂密的草丛中,蝴蝶与蜜蜂蜜蜂相互嬉戏,为炎热的夏天增添了一份生机。草丛旁,小溪愉快地歌唱,带来了一丝凉爽。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这儿无疑成为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当睦,年仅七岁的我在哥哥的带领下,与伙伴们来到了溪边玩耍。正是这次玩耍,为我的童年记忆添上了美丽的一笔。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哥哥一起与伙伴们相约来到小溪旁,碧绿的草地立刻吸引了贪玩的我们,我们在草地上相互嬉戏,追逐技术打闹,不一会就玩得满头大汗。于是,哥哥提议,大家一起去小溪捉鱼。捉鱼?真新鲜,我以前从未尝试过,一向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我立刻赞同了哥哥的建议,伙伴们也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在哥哥的的带领下,我们拿着小鱼网,提着小桶来到了小溪边。小溪并不算清澈,隐隐约约能看见有小鱼在水中游动,伙伴纷纷拿着鱼网,迫不及待地跑到小溪中间。刚到小溪中间,面对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鱼网,伙伴们却傻了眼,过了好一会儿,才决定模仿大人们的动作去捉鱼,矮小的身影,为了挥动鱼网使出了吃奶的劲儿,脸上满是汗珠。动作笨拙而又滑稽,有时挥网捕鱼,鱼没捕着,反而洒了同们一头的浑水,有时用力过大,在挥出网的同时自己也摔了个“倒栽葱”,溅起一阵水花。没过多久,我们就变成了一只只“小花猫”,你看着我的鼻子,我瞧着你的脸庞,发出了响亮的的笑声,回荡在整个田野。  
时光在笑声中消消流逝,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我们上了岸,用沾满泥土的双脚在岸边印下一排排泥脚,在夕阳的映衬下,泥脚印闪闪发光。也正是这排排泥脚印,成为了我记忆宝匣中珍贵的一页。  

优秀 T om . 作文

五 : 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

我童年的回忆,和我童年的趣事,多得数也数不清.有一件事在我心理像大海一样深深的印在我的记忆里.想起来真是好笑极了.

记得那是我4岁的时候,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我在屋里看电视,这时,小小的我开始有了奇想,电视里的人是怎么进去的呢?对,一定是把电视砸个大洞进去的,想着想着我就抬起小手抡了一圈,向电视砸去,电视没有砸坏,却把我的小手弄疼了,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听见了我的哭声,急忙跑过来,问怎么了?我边哭边说:"妈妈,电视不听话,电视里的人不都是把电视砸个洞才进去的吗?我就想,如果我进去唱一首歌那多好啊.我就是砸不动啊,妈妈你拿个大锤子来帮我一起砸吧,"妈妈听后,楞了一会,才笑咪咪的对我说,傻孩子,你可真会想 啊,妈妈告诉你,那些人都是在电视台里录好了节目才能播出来的啊,妈妈给我讲了好多,我听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啊.童年的回忆,给我带来了好多快乐.

本文标题:童年的回忆-童年的回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814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