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陈晓旭简介-陈晓亮老师简介

发布时间:2017-10-09 所属栏目:邵旭峰个人简介

一 : 陈晓亮老师简介

陈晓亮老师简介

陈晓亮 陈晓亮老师简介

国家注册高级企业培训师

陈晓亮 陈晓亮老师简介

精益生产实战咨询师

陈晓亮 陈晓亮老师简介

生产现场管理实战高级顾问

陈晓亮 陈晓亮老师简介

高级工程师

陈晓亮 陈晓亮老师简介

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特聘生产运作管理高级

顾问

? 陈老师资历

陈老师具有20年以上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十几年日资跨国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实践经历,历任品质保证、生产技术、制造管理主管及精益生产经理等职务,曾多次赴日本并接受日本TPS(丰田生产系统)专家的直接指导,曾担任集团内华南区制造工厂精益生产系统经理,成功地推动数个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上的精益生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成效卓著。系统掌握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念、实战工具与方法,对日式制造管理有着深刻独到的见地。擅长5S生产现场管理、精益生产方式、工厂物流管理、品质保证零缺陷管理、产销量交期管理及TPM设备管理等。 ? 陈老师课程背景

陈老师既专注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更注重现场实践的应用和创新,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自主研发系列生产管理培训课程适合企业生产各级管理人员,课程以日本制造管理模式为主体,吸纳先进的世界制造管理经验,力创国内制造管理模式的前沿。在培训方面能结合现场的实际需要编写大量行之有效的教材对现场管理者进行咨询式培训,效果特别显著;在咨询方面能通过对不同企业的诊断,针对其现状和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低成本的咨询辅导方案并监督实施,可在不影响现有生产的前提下,短时间内使企业得到彻底的改变,如腾出大量作业空间、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大幅减少产品在库、大幅提升合格率、大幅提升设备效率等,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源,并创造非常可观的价值。

陈晓亮 陈晓亮老师简介

第 1 页 共 2 页

? 授课风格

深入浅出 ,演绎充满活力、激情、特具感染力,丰富的经验为他的课程垫入了大量的事实与案例。通俗、实用、有效是陈老师课程的最大特色。 ? 核心课程

《精益生产实战技法》

《精益6S与持续改善》

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系列课程:《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5S》、《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目视化》、《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标准化》、《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改善(Kaizen)》、《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源流管理》、《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整流化》、《高效低成本现场管理--TPM(全员生产保全)》

《班组长现场综合管理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做好一线主管》

《中层干部管理技巧》

咨询项目:精益生产咨询

? 主要咨询辅导及培训的企业

建滔(番禺南沙)石化有限公司、依利安达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江门荣信电路板有限公司、建滔(连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始兴建滔(韶关)积层板有限公司、广东欧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幸电子(广州南沙)有限公司、深圳泰科电子有限公司、鹤山安柏电路板厂有限公司、广州千如电子有限公司、杰联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冷机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亿强电子有限公司、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广州新展有机硅有限公司、爱德克斯(广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广州洋溢制衣有限公司、珠海金兴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广汽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喜德盛碳纤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明合发纸品有限公司、广州鸿盛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红山芋家纺有限公司、深圳福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株洲长江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西省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等。 第 2 页 共 2 页

二 :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

陈晓旭(1965.10.29—2007.5.13),演员,商人。是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中林黛玉一角的扮演者,其对黛玉这个人物的诠释,深受众多中国观众的喜爱。结束《红楼梦》的拍摄之后,她开始走上经商之路,多年的奋斗换来了过亿资产。自1999年皈依佛法后,曾经学佛7年,其间对佛教事业献出了几千万元的捐赠。2007年初正式出家。2007年5月13日晚,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享年41岁。

陈晓旭_陈晓旭 -人物经历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幼年

1965年10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由于受文革的影响,从小孤独的陈晓旭渐渐迷上了读书。

(www.61k.com]1970年,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陈晓旭父母均在鞍山京剧团任职,爸爸任导演,妈妈任学员班教师,父母希望晓旭能女承父业,可她不喜欢京剧,却醉心于芭蕾。

1976年,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第15中学。中学时,陈晓旭学习芭蕾非常用功,12岁时就已经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但在通过了所有的芭蕾考核后,却最终因政审鉴定未通过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1979起,进入鞍山市话剧团,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长达5年。期间陈晓旭每天艰苦练功,并任报幕员,进入鞍山话剧团,但每天只能打打下手,演一些小配角。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红楼梦》剧照

1984年,主演根据中国古典4大名着之一《红楼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并在剧中饰演了金陵十二钗之冠的林黛玉。而三年的剧组生活让陈晓旭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也对她的个人气质和此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1988年,进入上海电视台《家春秋》剧组,饰演梅表姐,但在观众眼中梅表姐还是有林黛玉的影子。

1989年,成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演员、主持人,陈晓旭在这里工作3年,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是中国创立最早的军队文艺团体之一。

1991年,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创建制作总部并任制作总部经理。

1996年,创建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1998年,担任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任任董事长、总经理。

2001年,投资拍摄4集电视剧《了凡四训》,该片弘扬了中华道德经典,是她投资拍摄的首部电视剧。

2003年,参与艺术人生专题节目《红楼梦再聚首》,畅谈《红楼梦》拍摄过程及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

2006年,任央视《红衣坊》制片人,这是她首次担任制片人。

陈晓旭_陈晓旭 -人物简单介绍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全名:陈晓旭

地区:中国大陆

职业:演员 广告人

生日:1965-10-29

民族:汉

籍贯:辽宁省鞍山市

性格:内敛诚恳、个性鲜明

最大的心愿:和父母一起生活

陈晓旭_陈晓旭 -人物生平

陈晓旭1965年10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和鞍山市铁东区第十五中学。

父母均在鞍山京剧团任职,爸爸任导演,妈妈任学员班教师,父母希望晓旭能女承父业,可她不喜欢京剧,却醉心于芭蕾。10岁之际,她拥有了一双红舞鞋,开始学习芭蕾。那时,她常常在全校乃至全市的舞台上演出著名舞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晓旭的学校到家里有一条很长的马路。“在许多寂静的早上,我一路跳着舞步去上学。那时我梦想跳进省里最出色的芭蕾学校。经过两年学习,我开始了试演。”

70年代中期,中国大多数人基本保持相同的发式和着装。但她一直想与众不同,喜欢漂亮的东西,即使同样的辫子,也要辫得别出心裁。

当时,学生要经常到工厂、农场体验劳动。由于妈妈的宠爱,常常随顺她的小诡计,使她可以逃避劳动去学心爱的舞蹈,以至学校的人都认为她娇气。“这一点也成为我终生需要克服的习气。”但是她学习芭蕾非常用功,十二岁时就已经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但在晓旭通过了所有的芭蕾考核后,一纸政审鉴定击碎了她的芭蕾梦。她落选了,因为芭蕾舞团对她的评语上写着:“这是资本主义的苗子”,老师最终选择了其他女孩。晓旭后来回忆时说:“现在回头看,我非常感恩这位写评语的老师。她是第1个教我审视自己的人,如果没有那一次的挫折,我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陈晓旭1978年进入鞍山杂技团,开始了每天艰苦练功的生活,并任报幕员,半年后转入鞍山话剧团,但每天只能打打下手,演一些小配角,算个学员。

晓旭自幼喜爱读书,三岁时,父母便开始教她读古诗。12岁时,她放弃了舞蹈,却迷上了书本,开始在日记中写诗,尽管她只有十几岁,却满纸悲天悯人的惆怅。妈妈见她当时的情况,给她办了1个图书证,从图书馆借了很多书阅读。当时最喜欢的书是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雨果的《悲惨世界》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此后便开始在杂志《青年诗人》上发表自己的诗,14岁时发表的第一首诗作是《我是一朵柳絮》,那时的她从未谈过恋爱,却写了许多爱情诗。诗人气质也是后来王扶林导演选择她出演林黛玉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从商公司名: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

陈晓旭_陈晓旭 -从业历程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1980年进入鞍山市话剧团;

1985-198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红楼梦》剧组,饰演林黛玉;

1988年 进入上海电视台《家春秋》剧组,饰演梅表姐;

1989-1991年成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演员;

1991-1993年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创建制作总部并任制作总部经理;

1993-1996年任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兼制作总部经理;

1996年至今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1998年至今创建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

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2005年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

1983年,筹备多时的《红楼梦》剧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演员。从小喜爱读书的陈晓旭从《夜幕下的哈尔滨》的作者陈屿处拿到一本杂志,上面有一则消息是“如何选择宝黛钗?”,中央电视台筹拍《红楼梦》,宝、黛、钗、凤的扮演者要从普通的男孩女孩里挑选。晓旭当时都还在鞍山市话剧团当学员,别人觉得她跟林黛玉比较接近,鼓励她去试试,但她当时特别没有自信,以为这么大1个巨着肯定会选名演员,唯一的信心就是小之际就特别喜欢读《红楼梦》,而且喜欢把林黛玉的诗都记在笔记本上,自己也会写诗。后来在男友毕彦君(后来成为陈晓旭的第一任丈夫)的鼓励下,给导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自荐信,把对林黛玉的理解写了好长好长几页纸,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是她14岁时写的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希望能饰演林黛玉这个重要角色。

寄信时并没抱太大希望,但一星期之后,导演王扶林亲自给她回信,希望她去北京面试,晓旭感到非常意外。她请了三天假,偷偷跑到北京面试,那天下着大雨,挺狼狈的样子去见了王导,回答几百个问题,虽然回答得很肤浅,但走之际她心里还是比较有底,因为王导叫她把票根留好,说不定还可以报销。这让晓旭有了很大的信心。

但在等待了一年之后,第二年的春天,晓旭才接到通知她参加《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开设的演员培训班。她当时就是想演林黛玉,而其它的角色没有那么让她觉得向往。她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1个女孩的角色。”《红楼梦》剧组为期3个月的第一期演员培训班结束之后,导演王扶林认为林黛玉这个角色应该有诗人的气质,而陈晓旭在这点上比较贴近,综合素质也是最好的,所以最终获得了肯定,出演林黛玉。

对能够出演林黛玉,陈晓旭认为“我不觉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为我长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气质与她很像”。2001年陈晓旭和王扶林导演在北大的讲座中说:“也许我在长相、在表演,或其他单方面不如别人(黛玉候选人),但是在综合素质上,我觉得我是最适合的,演黛玉是为了人生追求,完成1种使命似的宿愿,不是仅仅1个角色追求,除黛玉外无二人选”。

电视剧《红楼梦》自1984年开机,经过三年的艰苦拍摄,到1987年结束。三年的红楼生活,是晓旭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很多事情给她烙印很深,进去之际是十八岁,整整三四年的时间是1个人人生中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等于上了1个红楼大学,听到很多红学家的讲课,学棋书画的陶冶,对她的个人气质和今后的人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红楼姐妹的情谊如同大学的室友,若干年后那依旧是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陈晓旭1987年的回忆长文《梦里三年》中说:“我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最美的1个是从这里开始的……”,“女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凑在一起,谈论着过去和将来。她们已不是当年的丑小鸭了,三年的磨练使她们成熟而自信。她们正满怀壮激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但愿沧桑的人世不要磨灭了她们从前的一份纯真。我多么留恋那四月的圆明园呵!留恋那盛开的桃花,那条蜿蜒的小路,那些为选择1个理想角色而苦恼的女孩子。那里洒满了我芬芳的回忆,那里珍藏着我最美丽的梦想,那是1个多么难忘的春天呵!一梦醒来已经三年了。别了,同舟共济的朋友!别了,相恋三年的《红楼梦》!别了,这段终生难忘的时光!不要强咽那杯惜别的苦酒,不要把离愁写在你紧蹙的眉头,不要开口,让我把你最后的微笑印在心上,然后,在心里道一声珍重。这就够了,这就足够了。”2003年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时,陈晓旭说:“我还是喜欢他们说我是林黛玉,因为我觉得给我最美好的印象和最美好的回忆的,就是《红楼梦》的林黛玉,《红楼梦》的那段经历。”

电视剧《红楼梦》于1987年拍摄完成,在中央电视台开始热播,这也使得才21岁的陈晓旭一夜成名。当时对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形象褒贬不一,学术界的评价似乎不高,批评的声音大于肯定的意见。直到电影《红楼梦》放映之后,两相比较见出高下,学术界和舆论界对电视剧《红楼梦》才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陈晓旭在1990年《当代电视》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坦率地说,我不能够对我所扮演的林黛玉做出1个完整的结论,因为观众在收看我的表演的同时也是1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于这样1个具有相当高意境的与相当高审美价值的人物的理解,不能不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欣赏品味而有所差异。记得当时有几种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先生说:‘从梅兰芳到现在,我看过十几个黛玉,以这个为最好。’一位专家说:‘林黛玉是江南女子,为什么要到鞍山去找演员,这不是南辕北辙吗?’1个女学生说:‘我就是喜欢林黛玉,因为她有个性,从不溜须拍马。’一位工人观众说:‘我不喜欢林黛玉,小肚鸡肠,酸溜溜的。’你看,这不是修养、品味上的差异吗?”,评价电影《红楼梦》时说“至于哪1个《红楼梦》更象《红楼梦》,哪1个林黛玉更象林黛玉,我们似乎无须争论,相信时间和观众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红楼梦》播出之后,她出演了电视剧《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一角,但这个角色给观众的印象始终是林黛玉的感觉,林黛玉的影子深深的印在了陈晓旭身上。她在2004年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说“事实证明,‘林黛玉’已成为我演艺途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在此之后,是我生命中的苍茫时刻。虽然我是众人眼中的明星,但没有导演敢请我演其他角色。陈晓旭的名字被林黛玉取代了。”

2003年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时,陈晓旭说:“《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又关上了一扇窗,我无法进入,只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红楼梦》让我看到了1个非常精彩的大千世界,让后又向我把这个门关上了,我不能在演艺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但我还不想放弃这个精彩的世界,所以我只好自己重新走另外一条路。但当我选择这条路之际,需要勇气,就是并不知道它会,远方的风景是什么样的,是险恶还是美丽。”

随后三年的时间,她一直在北京漂泊,多次面临搬家的窘境,直到1991年开始了新的创业,开始投身商界。2006年在北大演讲中,在谈及为何弃演从商时说,她是个理性的人,不合适做演员,没有演员的激情。

陈晓旭_陈晓旭 -婚姻生活

陈晓旭有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演员毕彦君。陈晓旭和同属鞍山话剧团的毕彦君自少年时就相识,1983年正是在男友毕彦君的鼓励下,她才鼓起勇气向《红楼梦》剧组投递了自荐信。1987年拍摄完《红楼梦》不久,二人就结婚了。但如此快速的结婚的反映了他们在感情上的“仓皇心态”,结婚毕竟不是恋爱,很快他们就离婚了。2003年陈晓旭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的离异经历时说“婚姻应该是非常严肃的。我自己呢,是因为拍摄完《红楼梦》之后,真的有了家庭的生活,才发现很多的东西,是大家互相以前没有发现而不能适应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性格,我自己那个时候的性格,棱角太多吧,不能包容别人,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然后很难相处,实际上我演林黛玉之际,我的性格很像林黛玉。”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1991年,陈晓旭认识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郝彤,后者邀请她参加拍摄他的毕业作品《黑葡萄》。陈晓旭在郝彤三顾茅庐之下答应拍摄,二人在拍摄过程前后互相了解,拍完戏后,剧组东拼西凑几千元钱给陈晓旭作报酬,可她觉得学生不容易,只留下了1000元,这个举动打动了郝彤,郝彤开始追求晓旭,于是2个人就此结缘。郝彤毕业后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了一年,随后他辞职和陈晓旭一同投身于商界。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剃度出家,3月8日郝彤也正式出家,陈晓旭去世后,有传言说其已还俗,晓旭爸爸说”他和我们一直没怎么接触,他也是挺悲痛的,怕见这个事,就不怎么接触,不好回答。“

陈晓旭_陈晓旭 -人物评价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陈晓旭应该是个很低调的人,所以,她没有顺着惯性红下去,而是选择了悄无声息

地退出娱乐圈,淡出人们的视线。陈晓旭不是为情所困,也非逃避压力,这个奇女子完全是出于1种对信仰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看破。

(搜狐网)

她并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谈话时经常会有瞬间沉默,但是当提起拍《红楼梦》的过往,谈起她所醉心的 佛文化,她也会滔滔不绝。

(新浪网)

陈晓旭_陈晓旭 -社会活动

商界生涯

拍摄完《红楼梦》和《家春秋》两部电视剧之后,陈晓旭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成为一名演员,不过此时的她一直在北京过着并不稳定的生活,当时流行出国热,陈晓旭也想去美国,但被认为有移民倾向而拒签。后来想去德国转签到美国,但是在德国呆了3个月,陈晓旭发现自己并不宜在国外生活,于是最终还是毅然回到了北京。1991年,在朋友的介绍下,长城广告公司在征集承包经营,陈晓旭拿出买股票积攒出来的钱组建制作总部,自负盈亏,开始了从商。一年后,男友郝彤(陈晓旭第二任丈夫)也加入到公司中。

陈晓旭说闯入广告界只是个偶然,说白了是为了生存。陈晓旭的创业资金是买股票赚来的。那时中国的股市也是刚刚起步,她拿演出积攒的两三万块钱跟着别人买原始股,没想到股票翻了好几倍,她成了“先富起来的人”。

公司创始之初,陈晓旭可以说一无所有。既无广告从业经验,手下除了几个大学生,也没有得力助手,没有办公地点,就在一家酒店租了间客房,业务举步维艰,房租和人员工资压得她透不过气来。经过努力,1个月后,终于迎来了转机,一家药厂慕名而来,“我知道林黛玉是不会骗我的。”厂方代表说。

当时中国只有几百家广告公司,从1991年到1993年,在陈晓旭的带领下长城广告公司制作总部发展很快,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起初“林黛玉”的名气为她到带来了不少好处,当时的市场环境,客户不知道该信任谁,于是名人效应产生了作用,从来拉来了一些客户资源。但真正合作之后,她发现不能简单吃老本,靠以前的知名度,那是非常幼稚的1种想法。“有理性的人绝不会因为你是‘林黛玉’就多给你一单生意,如果真有人为了这个找上门来要做生意,我还信不过他呢。但我还是喜欢被唤作‘林黛玉’的,这能勾起我青春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可是我不会陶醉于此,我是1个理智的人,我不认为有人因此喜欢跟我交往或者追捧我有任何意义。我希望做更实在的,有价值的事情。”后来在客户和企业前面,靠的是诚信、敬业精神。但公司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94年,他们为一家北方医药企业代理央视投标垫款数百万。同年,公司选择了多元化投资,代理德国洁具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当时正逢国家经济调整,公司业务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客户解体,投资失败,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生死存亡关头,陈晓旭决定贷款经营。贷款的压力,迫使陈晓旭从国外买来一批经营管理书籍,埋头苦读。她尝试放弃多元化投资,改革公司内部结构,完善了17项客服程序与合同漏洞。这些在当时的广告环境下的作为,已成为广告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1995年,长城广告公司制作总部业绩达到4000多万元,旗下有十多个签约品牌,银行贷款全部还清。

1996年,陈晓旭在原公司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时年31岁。

1998年,世邦广告代理了五粮液、五粮春、报喜鸟、罗蒙等一系列中国著名品牌,在业界建立了自己的优良的口碑。当时国际4A广告公司正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扩张速度,进军内地市场。具有一定实力的本土客户也对4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陈晓旭凭直觉感到,未来的本土市场竞争,将在4A公司与本土大型广告公司之间展开。

陈晓旭对世邦进行了第二次改革。三个月内,调整了公司组织结构,引入了一批来自国际4A公司的港台员工,这些“外来和尚”带着半生不熟的大陆话和一套成熟的运作理念,让世邦的客户和员工感受到全新的服务方式和广告流程。

4A式改革,为世邦迅速带来了更多的广告片制作。然而,1个月后,这些广告片都陆续遭到否决。客户反映,创意不本土,效果不理想。有些经销商和消费者甚至看不懂。陈晓旭带领公司一班人逐一拜访客户,客户的经销商以及终端消费者并与他们真诚沟通。他们意识到,国外企业先进成熟的管理模式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但中西方强烈的文化差异也是造成中国企业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导致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的大多数公众仍然很难理解个人主义和个性创造力。因此,美国和欧洲那种推销能从产品中满足个性和个人享受的广告创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我们更多的立足于慷慨大方和宽宏大量。即使是年轻人也不想显得自己自私自利。所以我们在设计广告时,就淡化产品这方面的价值趋向。”

在经过冷静思考后,陈晓旭思路逐渐清晰,“我们不会比企业更懂得本土市场,但是,我们一定要比4A更懂得本土企业。”她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学习国际广告的先进手段和手法,但一定不能脱离中国本土的文化构建与深层消费洞察。这一年,世邦开始了内部员工的4A教学培训与中国儒家文化学习,并开始建立针对中国酒水行业的专业调研数据库。此次整改后,世邦营业额开始冲入亿元大关,一些移情4A的本土客户又回到了世邦的怀抱,业务步入正轨,公司迅速发展成包括广告、文化和商贸三家公司的1个品牌企业。用陈晓旭的话说,即是“儒家思想确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源头,它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客户。”

1998年,陈晓旭创建了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开始涉及传媒和影视业。2000年投拍的电影《爱上新世纪》获“百合奖”提名,2002年投拍的《冬日细语》获第九届上海电视节国际评委会特别奖,2005年投拍的电影《租期》或第13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数字电影奖、东京SKIPCITY国际数字电影节最佳数字电影奖。

到2004年,世邦广告已发展成包括广告、文化和商贸三家公司的1个品牌企业。此时的陈晓旭也名利双丰收,还获得了“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2005~2006年度中国10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等荣誉称号,在商界享有盛名。

2006年,陈晓旭首次担任制作人投资拍摄了电视剧《红衣坊》,作为2006年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开年戏,取得了不错的收视与口碑。

2006年,自1991年进入广告业界,经过15年的发展,世邦广告公司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4A广告公司。1999年~2003年,世邦广告连续4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广告代理公司称号,2004年获得中国生产力学会颁布的“中国十佳诚信广告机构”和“中国10大策划专家”称号,中国广告协会“广告人中国案例”品牌策划金奖。

陈晓旭2006年3月6日在北大演讲中谈到自己商业上的成功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时说:“大家知道我现在是个企业家,很多人依然说我和林黛玉的性格有很多契合之处。有的记者问我是如何处理林黛玉的柔弱和企业家的果敢之间的矛盾。我没有觉得林黛玉是柔弱的,她很坚强。如果说林黛玉这个人和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有什么联系的话,那么就是‘创意’。广告是很有创意的,而林黛玉是个很有创意的人,比如‘葬花’的行为显出她非常有灵性。她看到落花,把花当作生命一样的尊重,把花埋起来,葬了,像悼念1个人。还有跟贾宝玉吵架的方式也特别有原创性。所以说,如果林黛玉到现在也是1个很好的广告人。”她是1个喜欢冥思的人。传统的头脑风暴法很有效果,但对于她,大多数真正好的想法是在独处之际产生。“这印证在我为‘五粮液’——中国著名的酒业集团做广告之际。作为中国‘酒业之王’,他们想推出1种新产品:‘五粮春’。并希望在前期以‘五粮液’的品牌来带动新品牌。我采用了中国古诗中的经典词汇‘系出名门’来做推广。以‘秀其外绝无奢华,慧其中内蕴悠远’的诗句赋予物化产品以鲜活的形象感。 现在,这个品牌连同广告语:‘名门之秀五粮春’已经几乎和五粮液老品牌一样知名。”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皈依佛门

虽然在商界上不断取得成功,晓旭说“我曾经很专注于财富的积累,身为家中长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我不断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一次次搬到更大更美的房子里。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但 “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我变得越发忙碌和烦躁,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爸爸妈妈不知何时开始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我开始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去世了,他们会去那里,我们还能见面吗?”

陈晓旭学佛由来已久,1999年,1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朋友的车上听到了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录音带,颇受触动,“突然我的心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神秘天际的无尽遐想。我对经中所描述的一切没有丝毫怀疑,就像有人将你心中多年描绘的蓝图突然呈现在你面前那样惊喜、感激。” 2个月后,晓旭直飞至新加坡拜访净空法师,并与妹妹一起接受了皈依,从此踏上了学佛的道路。

2004年晓旭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1999年,我的经济状况已经相当好,但不知为什么,仍然觉得不快乐。后来有人介绍我去学释迦牟尼的教义——佛。这改变了我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现在,我以阅读佛经《无量寿经》开始一天的生活。在晚上我读另一部佛经。平时工作,我在午餐休息的时间做30分钟冥想。”“如果我们为自己和家人积攒物质财产或者赚取个人财富,我们可能并得不到满足感。但我们可以用这些东西来为别人创造更多的利益,这就是佛对我的意义。”

2006年3月6日陈晓旭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3个人:曹雪芹、庄子、释迦牟尼,“3个重要的人引导我的人生走向1个正确的方向”。曹雪芹让她认识了《红楼梦》并出演了林黛玉,获得了盛名;庄子让她知道“1个人的眼界是有限的,不知道无限里的许多事情,这就像小年不知大年的悲哀。这个想法一致困扰着我。在困惑的驱动下,我就一直想学到更广阔的知识。我有1种渴求,希望我能了解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是做什么的?死了以后会去哪?我觉得生命之外,还有生命。”从而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收获了财富。释迦牟尼让“我的心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清净仁爱世界的无限向往,就像有人将你心中多年描绘的蓝图突然呈现在你面前那样惊喜、感激。很多东西,财富、名利也好,亲情、爱情也好其实你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那人来这世界是做什么的呢?其实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和觉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富贵时是不是能够体会他人的疾苦,贫穷时是不是能够心里安稳,体会挫折带给你的感悟。”

陈晓旭自从皈依佛法之后,性格改变了很多,她说“以前,我是严厉的人,对事物的要求很苛刻。有时我会把员工训哭。学佛以后,我变得平静温和,在我的眼里,没有善人或恶人,只有觉悟的人和迷茫的人。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镜子,让我反观自心,精进修行。在公司的前台,摆放着有关佛教的书籍,来往的客人可以随意领取。公司的员工大部分都了解佛教的意义并十分尊重,有少部分员工已经正式皈依成为佛教徒,而我的司机和秘书同我的家人一样,已在我的鼓励下素食多年。最使我欣慰的是,有些客户也开始对佛法产生兴趣,并阅读佛教书籍,能将最圆满的佛法介绍给自己的客户及朋友,这是最有意义的感恩。”

“佛要让我们创造1个永不失去的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从纯净纯善的爱心中产生的。佛教导我们怎样以正确的方法获得快乐的生活。所以,我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但我的财富不是为了满足1个人、1个家庭对物质的欲望,而是用于更广大、更有益于社会的事业。这就是佛的愿望。我乐于辛勤而快乐的工作;我乐于用所得的财富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乐于在别人需要我帮助之际给他们温暖的手。但我和我的家人保持过正常但不奢侈的生活,包括对能源的爱护和珍惜。在没有学习佛法前,我曾是个喜爱精致生活的人。现在我自己正渐渐地降低对昂贵物品的依赖。这也是我修行的一部分。目前,我能做的是拿出自己资金的一部分,持续用于拍摄一些佛教故事和印制经书等,赠送社会,利益大众。以后,我希望用自己大部分的资金去做更大、更多的有关佛教传播的公益事业。”她说“我的人生目标是:在我寿终正寝之前,能够把人生真正地想清楚,觉悟,并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全都赎罪,然后做一些好事。”(晓旭所说的“错误”,是指行为、语言、思想上有意无意中的过失。)她说,她的心理年龄“已经不止100岁了”,“我希望生活尽快过去,像流水一样,然后进入1种特别平静的状态,看书写作,亲近自然。我希望现在就过老年人的生活,希望过我父亲母亲(那样)的生活。”

陈晓旭学佛7年间,为宣传佛教和中华传统文化做了很多贡献。包括跟随净空法师讲经,主持一些佛陀活动,捐助善款用于佛教与慈善事业,更是制作了一些公益性的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影视作品,如电影《了凡四训》、电视剧《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等等。电影《了凡四训》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等地影响很大。

事实上陈晓旭2005年就有出家的想法,只是没有机缘。直到2006年5月她得知自己罹患绝症,于是她毅然选择这条远离尘世之路。

2007年2月23日(正月初六),陈晓旭在位于长春宽城区奋进乡新月村的百国兴隆寺举行了剃度仪式,落发出家,法号妙真。这一举动让世人感到震惊,许多人无法理解,舆论媒体一片哗然。2007年2月27日,中国科技财富报刊登了妙真法师(俗名陈晓旭)出家声明,她说“不惑之年终于走出了我人生最重要、最正确的道路”,“出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更积极的人生选择。通过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使我认识到,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智慧教育。通过多年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佛法的广大利益。我愿向净空法师学习,为佛教育奉献我的终生。在家修学总有兼职之感,出家修学更能专精一门深入,这也是古大德求学之道。”对于病症一事她说“实无大碍,不过是近日身体稍有不适而已。正如佛法所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相信只要能以清静心正确修法方能转变境界。就像纪录片《山西小院》里所纪录的那些人们一样,还有钟茂森博士的同学,他们都曾身染重病,通过佛法的清静修行,用自己的愿力、意念,转变了境界。”她的第二任丈夫郝彤,也于3月8日在深圳1个佛教道场剃度出家。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周岭说:“晓旭这个决定其实酝酿已久,1999年她已跟随净空法师皈依佛门,潜心研习佛经。陈晓旭的全家人,包括父母和丈夫都是佛教徒,因此她这次剃发出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仪式前我反复询问她想清楚了没有,她告诉我这次出家的主要目的,是致力于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成为佛家经典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

陈晓旭_陈晓旭 -作品介绍

参演电视剧

首播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1987家春秋梅表姐李莉林达信 , 孙启新1987红楼梦林黛玉王扶林欧阳奋强 , 邓婕 , 张莉1982家风刘大妹--------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1990黑葡萄细妹--------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红楼梦》剧照

文学作品

散文

《梦里三年》是陈晓旭1987年与欧阳奋强(饰贾宝玉)、邓婕(饰王熙凤)、王贵娥(饰尤氏)合着的书《宝黛话红楼》中的一篇长文,回忆自己拍摄《红楼梦》三年的点滴生活,文笔优美、感情朴实,让人们一下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梦里三年(节选)

我拥有无数个美丽的梦,最美的1个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月,粉红色的圆明园,桃花、杏花开满了山坡,杨树、柳树泛着一片新绿,芬芳的和风吹遏了这古老的园林中每1个寂寞的角落,就进残破的西洋楼,也带着灼肩的记忆从漫长的恶梦中苏醒了。

春来了,春真的来了,古朴的圆明园敞开它深透的胸怀,热情地拥抱了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春天的使者。

女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洒满了弯弯的小径。车速减慢了,我凝望着仁立在阳光下的断壁残垣,心中有一份说不清的情怀,历史的巨手抹掉了多少恩恩怨怨,时间的潮水冲淡了多少疼痛的记忆。人生如梦,荣华如烟,往事早已烟消云散。今天,我们却带着一份天真,一份好奇,一份强烈的渴望来到这里,寻觅1个失落了二百多年的绚丽而哀伤的梦……

车停了,女孩子们一阵忙乱,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皮包从我跟前闪过。我找到自己的皮包,跟着她们下了车,透过1个红衣少女的肩膀,我看见一排掩映在花木中的房备好1个幽静所在。楼花的白色围墙,几株淡淡的夹竹桃,这一切令我倍感亲切,仿佛似曾相识。是什么时候我来过这里?我惊异地自问:在梦里?在思想里?还是在一万年以前?1种属于前世的相思使我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依恋之情?

“来了,她们来了。”随着一阵欣喜的喊声,从红色的圆门里快步走出几个人来,他们热情地帮我们拿东西。1个年轻、秀丽的女同志微笑着问我:“你是陈晓旭吧?”

我眨眨眼睛“你怎么认识我?”

她不正面回答我而是朗诵了我的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读完以后,她嫣然一笑。我全明白了,我这首小诗曾发在一家杂志上,上面配有我的生活小照。

我静静地定在她身边,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推送着迈进了红色的大门,带着梦想和渴望,走进了1个新奇的世界……

诗歌

1983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演员时,18岁的陈晓旭拿着一张背面抄着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的照片打动了导演王扶林,出演林黛玉。读着陈晓旭写的诗作,朴素无华,让人真切感受到了陈晓旭宁静的心灵。她的一举一动很像林黛玉,瘦弱的她手抚着胸前的辫梢,恬静、秀美间有种淡淡的忧郁。

《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父亲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母亲是无垠的大地。

(本诗为陈晓旭14岁时作品,也是她发表的第一首诗作)

《梦里三年已是秋》

因为怕你在鲜艳的人群中把我迷失

所以我变得如此苍白柔弱

因为想对你低诉的话语太多太多

所以我只能静默

因为每一条苦涩的泉

正在我的胸中婉转流成爱河

所以我的泪水也日渐干涸

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依然执着

一如我十五岁时的日记

把夏夜留给梦

把心留给爱情

我等待着你

当窗外淡色的晨曦

穿过我白色的窗帘

镜子里的我

早已编好了

那条粗大的辫子

还系上了你喜欢的那条红丝带

我们同样被爱情的网

深深缠住

我终于这样近

这样近地看到

你那双噙满泪水的双眼

(本诗为陈晓旭15岁时作品,据说全诗较长,为1个系列,曾在《青年诗人》连载)

《给17岁》

我忽然想起

1个淡忘已久的角落

滚滚红尘淹没的足迹

尘封在书架上的17岁和错过的花季

阳光里晒着被雨淋湿的记忆

也许不该拿出来晒

让它永远沉浸在心里

树梢上挂着结冰的月亮

仿佛要在某个黄昏凋零

而她始终不肯弃枝而去

17岁啊可怜的17岁

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冷酷

把17支蜡烛一口吹熄

也许我应该在大脑里

另缝一只口袋

把17岁的梦全装进去

那样即使在无人的世界独旅

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孤寂

而现在我只能在清明时节

燃17只檀香

奠祭我的17岁

祈告所有的梦到天堂相聚

(此诗约为23岁所作)

《无题》

我梦见我去了

乘着一缕灰色的云

过那片阴暗低吼着的海

那荒凉的,悄无声息的彼岸停下

这里是忘川

没有金色的海滩

没有海鸟的哀鸣

没有阳光没有月亮没有星星

没有绿色的椰子林

没有湖水拍打礁石的声音

没有风掠过海面留下的踪影

没有呼吸没有眼泪没有歌唱

没有恋人温柔的目光

我在思维里哭了

忘川这死的世界里没有声音

没有泪水没有心的痛疼

只有记忆的精灵在长夜里游动

暝暝之中我忆起了人间

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倚云

正午的骄阳和雨打在窗棂上的声响

接着,又忆起了爱情

月下的誓盟眼睛的默许

离别的泪珠和浸满相思的红豆

然后,我又忆起了车站

缓缓启动的车轮强作的欢颜

颤抖的再见和玻璃窗上渐渐消失的苍白的脸

红围巾依依飘落在黑色的铁轨上

汽笛声竭烟雾散尽

车轮碾过之后

你只拾到几块红色的碎片

这是1个可怕的漫长的梦

天亮了我还没有醒

在梦中我决定醒来后去南方霸王祠旅行

南方有竹林有瀑布有开不完的桂花

还有缠绵哀婉的洞萧声

在那幽静的峡谷有明亮的星星

象一双真诚的眼睛在天边闪动

(此诗为陈晓旭1994年所作)

《石竹》

虚怀亮节生石隙,

春露秋霜染青衣。

风骨不朽作书简,

留与人间写传奇。

(时间大概是1991年秋天)

《幽兰》

敛身幽谷远尘埃,

天光云影任徘徊。

不须天风来相催,

自在花儿静静开。

(此诗为陈晓旭一亲友提供,约为2006年前后所作)

《无题》

如果我死了

你是否失掉一些欢乐

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

在心头上停留片刻

在灯火辉煌的舞会上

你是否会感到孤独

在朋友们热烈交谈中

你是否会在角落里沉默

在甜梦萦萦的仲夏之夜

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凉意

在冬日雪花纷飞的清晨

你是否会感到寂寞

当世人已将我名字淡忘之际

你是否会在心底

悄悄地为我唱一首

忧伤的歌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小麻雀》

停一停吧小雨,

难道你不见母亲为我觅食去?

假如你打湿了母亲的翅膀,

她就会掉在冰冷的雨水里。

呵,母亲她回来了,

羽毛还带着点点雨滴。

我问母亲冷不冷?

她却笑着把小虫喂到了我的嘴里。

《人淡如菊》

我从广寒来,孤芳何人赏。

居傲不媚春,偏爱秋色凉。

纤纤淡鹅黄,倩倩素心长。

犹慰深闺寂,且伴一缕香。

(转载于纪念陈晓旭的释香魂画册)

陈晓旭_陈晓旭 -病逝离开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病逝

病因

陈晓旭大概是在2006年4、5月去医院检查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晓旭的姑母2006年五一之际给晓旭打电话,当时她要姑母多保重,姑母感觉这话跟平时不太对劲,后来晓旭的丈夫郝彤直接告诉了姑母,晓旭是乳腺癌二期。而且晓旭要姑母保密,一定不能告诉父母。晓旭父母知道之际,她已经有一条腿不能动了,已经很晚了,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腿上了。

虽然从晓旭被确诊为乳腺癌的第一天起,家人就不停劝她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凭当时晓旭的身体状况,她的病是可以医治的,但她却拒绝了治疗,拒绝了生的可能,选择了出家。爸爸劝她去治疗,劝她动手术,但她说:“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或者是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选择死亡。”她太爱美了,她不想破坏自己,他追求1个最完美的自我,即便是死也是个完美形象。动完手术,做化疗,人的身体就不全了。父妈妈人没人能劝动她。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满了浪漫,充满了1种美好,而且她的个性里有着1种非常坚定的东西。

最后的日子

在去世前的日子里,晓旭一方面为了学习佛经,另一方面也为了见到已在深圳出家的丈夫郝彤,所以在姑母和妹妹的陪伴下,到了深圳的念佛堂,但深圳潮湿闷热的气候使得本就极度虚弱的晓旭病情极度恶化。即使在姑母的精心照料下,也没能好转。那时候姑母每天伴着泪水,纪录了晓旭最后的日子。那些让人心痛的点点滴滴。

“4月27号之际,她的身体就是比较弱了,两边的太阳穴比较塌陷。已经开始发烧,经常在37.2℃、37.4℃和38℃这种温度,医生说患者的后期可能就是从低烧开始,然后高烧,这是1个癌症的过程”,“5月2号她不是特别好,当时不排尿”,“5月8号,给她用酒精擦了擦身上,给她物理降温,这一天都是喝了点米汤,到她最后,几乎已经不太进食了,那个米粒她已经咽不下去了”,“5月12号高烧39.6℃,当时用冰袋,敷上她的手脚和头,她就头直摇,说太凉”,“13号早晨六点,我给她喝了一点米汤,都吐了,我在她房间。然后有1个一直在她身边照顾她的1个叫妙音师说,妙真师不对。我急忙跑过去一看,她的那个心脏特别弱特别弱,她是6点57分就离开了。”弥留的时候,晓旭都还在断断续续喊着,“母亲、母亲”,而此时的父亲母亲还远在北京,没人敢告诉他们,女儿病危的消息,直到晓旭去世后的三天,爸爸才赶到深圳,知道女儿已经走了。

2007年5月13日6时57分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

2007年5月16日其亲属遵照陈晓旭遗愿,成立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始创基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医疗及其它慈善事业。

哀悼

2007年5月17日中午12点,在深圳殡仪馆举行了陈晓旭的遗体告别仪式,13时15分左右被送去火化,无数人喜爱的“林妹妹”陈晓旭就这样香消玉殒。周岭说:“再也选不出像她这样的林黛玉了。”

2007年6月1日,陈晓旭追思会在北京大观园举行,其家人、朋友,原公司职工及1987版《红楼梦》的主创人员共计400多人到会。欧阳奋强、周岭、邓婕、张莉、郭宵珍、吴晓东等《红楼梦》剧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上台表示了深切的怀念和哀悼,周岭写了长达百字的挽联,红学家冯其庸、周汝昌亦送来悼词。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也派代表表达哀悼之情。

安葬

2008年5月13日,陈晓旭的骨函安葬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陵园,墓地约10多平方米。墓碑为两块大石头,其中一块篆“陈晓旭(1965.10.29-2007.05.13)”,另一块题篆冯其庸先生的悼词“碧海沉沉一彗星,长天划过半空明。为君留得形音在,多谢绛珠一片情。”墓碑旁立着一尊“黛玉”汉白玉雕塑,墓前香炉上方镶有一张林黛玉经典剧照,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给世人留下的美好形象。墓后方是一池碧水、一株柳树,正应了墓主人生前所作诗句“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是一朵柳絮,生来无忧又无虑,我的父亲是广阔的天空,我的母亲是无垠的大地。”

“林妹妹”陈晓旭从此长眠于此。

陈晓旭_陈晓旭 -悼念诗文

花落人亡一怆神,

荧屏幻影也成真。

朱楼十二群芳首,

葬了残红葬自身。

豆蔻年华十四初,

燕都芳境聚仙姝。

回眸廿载红楼在,

曾为片名讲梦书。

书中黛玉

影上黛玉

人间黛玉

三玉相遇

乃有晓旭

三玉既逝

红楼悲剧

小诗悼之

红颜如絮

解味周汝昌

2、冯其庸先生悼陈晓旭诗

之一

碧海沉沉一彗星, 长天划过半空明。

为君留得形音在, 多谢绛珠一片情。

之二

草草繁华过眼身,梦中影里尽非真。

如今觅得真香土,永入仙乡出凡尘。

之三

也曾为说石头经,也到星洲播逸馨。

万般那知今日事,开屏掩泪不忍听。

3、周岭先生挽陈晓旭联

上联:

一抔净土,万种柔肠,怎伤心桥下,伊人影乱。绿烟锁处,敲棋声歇。

忽梦里依稀,香冢泣了残红。更芙蓉水远,似谶成真,倩谁收取胭脂泪。

下联:

廿载芳姿,千秋遗韵,才谑笑语中,姐妹情深。雁字回时,菱花镜寒。

算石旁错落,绛珠偿却夙愿。岂离恨天高,如风化雨,听我长歌柳絮诗。

4、网友悼晓旭诗作

作者:琴岫兮

落絮应怜素怨生,东风独悔瘗倾城。

前身定是潇湘谪,最忆红楼复咽声。

4、绛珠晓旭诔

作者:圣玉

呜呼!时维春尽,序属夏初,无可奈何之日,春残花落之时。俗世无缘,晓旭魂飘永逝;幻虚有幸,绛珠泪尽来仪!泣不完清清泪,剪不断郁郁忧!人间圣玉,撰诔以悼仙妹;仙境妙真,回眸来慰伤愁!

几字方成,此心已碎!情寄梵音,悲尽哀歌!卿如有知,情与心和;天若有痛,泪携梦过!

忆卿往昔,情凝红楼之梦;感卿彼时,魂附红楼之颦。辽宁玉女,绝代佳人!仙姿绰约,瑶池仙子怀妒;玉魄清纯,吴宫西子含嗔。雪芹妙笔留影,王导慧眼识人;飘飘而至,一朝入主红楼;喁喁而泣,千古留芳红尘!手把花锄,悄葬人间春色;情抒笔底,怅写世事迷津。清风有梦,难忘潇湘之竹;冷雨无情,犹思孤馆之芳。便把心怀,悄托晓旭:怡红多情,为卿再慕凡尘;沁芳有义,落花百转留香。仙风飒飒,玉影飘飘,貌如黛玉无异,才与潇湘同强。红楼有卿,曹公无憾;银屏有卿,影视留香!冰姿玉影,锦心华章。白云悠悠止步,为赏红妆;绿水绵绵抚弦,邀与流觞。

人岂无叹,谁能讲明:红楼为旭而写?旭为红梦而生?孤标傲世,滚滚红尘无二;遗世独立,芸芸众生难并!谁料纤柔弱质,却不心恋银屏;岂知玉女红颜,竟是商战精英!红楼蕴梦,情异俗世凡夫;商海兴波,财胜陶朱石崇。品貌双全,奇女无双;才智兼备,巾帼英雄!此番豪情,男儿几个与竟?如斯伟业,举世谁能争锋?

呜呼!世事最难预料,旭心最难揣摩:人间绝色,情异红尘世俗;商海奇才,心慕青灯古佛。玉宇琼楼,弃如泥室;兰心慧质,皈依佛陀。一任飞短流长,卿自无争笑傲!手抚七弦,伴那晨钟暮鼓;意无杂念,披这翠竹女萝;浊世远俗,清心如歌!

岂知噩耗无情,怎奈无常冷酷!芳魂荡荡,人间少一绝色;衣袂飘飘,西方多此晓旭!清心如玉,玉碎情谁来沃;芳华如烛,烛尽光谁来续?悲愁难诉,吁嗟相告:

呜呼!卿今去矣,苍天有恨!云尽披缟,风尽抒愁,雨尽化泪,星尽掩眸!黄莺泣血,燕子悲旋,倩影如雾,形神若烟!

呜呼!卿今去矣,大地含悲!英蓉如面,柳叶似眉,流波饮泣,高树垂帷!花影憔悴,草色衰迷,青山苍茫,牧野哀凄!

呜呼!无计留卿,红尘自当有悔;有谁解意,浮世徒自多愁!此去迢迢,离恨天中续梦;此恨幽幽,潇湘馆里寻舟。溯流直向银河,寻芳漫上琼楼。仙影幢幢,拈花笑着晓旭;烟波缈缈,凝眉蹙者潇湘。俗眼岂能与共,仙子不敢同芳!蓦然渺渺,转瞬茫茫!

别无所望,惟有一哭!羡那白衣胜雪,叹其仙影如风!雪瞬息化,风转眼空!呜呼!人生何趣?红尘泪蒙!纵是笑始,奈何恨终!

卿别人间的时候,新版选秀之期。恰似宝玉成婚之日,黛玉离魂之时!禅意无边,晓旭衣钵谁继?亲缘无觅,绛珠玉影谁袭?问天尽头,可有香丘?叹泪尽处,又多情囚!雪芹善谶,为卿写书;有缘如此,今生何求?郝彤真痴,为卿出家;有爱如此,来世聚首!

呜呼!卿于天上,红尘可顾?魂在佛家,苦海早渡!纷扰凡间,本非卿土,圣洁仙境,方是卿处!可叹今后,浊世谁能独步?伤怜凡俗,清心何以寄托?!

悲哉!晓旭,薄文无华,难述卿之雅量;祭礼无它,聊忆卿之芬芳!魂如有知,仙乡一笑;心如有意,琴曲来商!呜呼哀哉!尚飨!

陈晓旭_陈晓旭 -人生花絮

名字的暗示

据陈晓旭讲,当年她的妈妈在十月怀胎时,曾梦到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你会得1个女儿,你要给她起名“棻”。因为“棻”字在字典里查不到,妈妈便给清晨出生的她起了“晓旭”这个名字。陈晓旭长大后听妈妈说起此事,便找来各种版本的字典查这个字,最后终于在《辞海》里查到了,是香木的名字。

感情波折

陈晓旭的第一段姻缘开始于她在鞍山话剧团工作期间,丈夫就是后来在《大宅门》中饰演白家二爷的毕彦君,正是他把她送进了“红楼”。红楼一梦醒来,2个漂泊在北京的年轻人摩擦越来越多,最终只好心平气和地结束婚姻。其实在陈晓旭与毕彦君出现婚姻危机时,导演王小帅就出现在陈晓旭的视野中了。后来,陈晓旭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郝彤。

商海奇迹

1990年底,陈晓旭的男友郝彤得知长城广告公司要对外承包,就拉着她一起承包。陈晓旭懵懂地跟着郝彤去与长城公司洽谈,结果对方一眼认准了她:“委托法人只能是1个,我们不了解别人,但是了解林黛玉。”陈晓旭就这样签字画押了。经过多年打拼,“北京世邦”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4A广告公司。

皈依佛门

1999年,她偶然在朋友的车上听到净空法师讲解的《无量寿经》录音带,感觉心忽然明亮了。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终于剃度出家。

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

2007年1月 陈晓旭居士与云南沾益大觉寺演志法师有一次精彩对话其中有一段最能体现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

演志法师:能分享你学佛最深刻的心得和感悟吗?

陈晓旭:初学时认为,学佛是要让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后来发现一沙一滴,一草一木,原本皆不平凡。阳光、空气、宇宙万物之所以长久广大,在于它们始终的给予,而不索取。人类需要重新学习:爱自然、爱众生、爱一切。互相关爱、共存共荣是自然的法则,是无上的正道。

最后旅程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在吉林省长春市的百国兴隆寺剃度,皈依佛门,法号妙真,立志弘扬佛法,表示要“做一名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

2月26日,隐遁空门不久的陈晓旭被媒体爆出其是因身患重症才出家。而据陈晓旭公司财务人员透露,陈晓旭出家前已把财产分为三份,一部分交给家人,一部分用于佛教,另有一部分将用于慈善事业。

3月1日下午,陈晓旭通过网络就其出家之事发表声明称自己在“不惑之年终于走出了人生最重要、最正确的1步”。在声明中,陈晓旭否认自己出家的原因是患乳腺癌。同日,陈晓旭从长春飞往深圳,首次被目击病重,出门行动靠轮椅。

3月8日,陈晓旭的丈夫郝彤也在深圳秘密完成了剃度仪式。郝彤的法号叫开诚,和陈晓旭的法号妙真组成“妙开真诚”之意。郝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二人的关系不再是夫妻,而是同修。

3月15日,网友爆出陈晓旭和王小帅曾经有过一段情缘,后来王小帅去了福建电影厂,陈晓旭坚持要留京,这段恋情于是就此断掉。

3月20日,“大嘴”宋祖德在长沙说陈晓旭夫妻出家是为逃税,称其夫妇的广告公司偷税漏税数千万元,税务局已经开始调查。

5月16日凌晨3时左右,网友“棉被人”称陈晓旭因乳腺癌已去世。16日晚10时,陈晓旭鞍山老家亲人证实陈晓旭离开人世。

陈晓旭生前写的仅存9首诗

1985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演员时,18岁的陈晓旭拿着一张背面抄着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的照片打动了导演王扶林,出演林黛玉。读着陈晓旭写的诗作,朴素无华,让人真切感受到了陈晓旭宁静的心灵。她的一举一动很像林黛玉,瘦弱的她手抚着胸前的辫梢,恬静、秀美间有种淡淡的忧郁。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红楼梦》剧照

《梦里三年已是秋》

因为怕你在鲜艳的人群中把我迷失

所以我变得如此苍白柔弱

因为想对你低诉的话语太多太多

所以我只能静默

因为每一条苦涩的泉

正在我的胸中婉转流成爱河

所以我的泪水也日渐干涸

(本诗为陈晓旭15岁时作品,据说全诗较长,为1个系列,曾在《青年诗人》连载)

《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父亲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母亲是无垠的大地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给十七岁》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我忽然想起

1个淡忘已久的角落

滚滚红尘淹没的足迹

尘封在书架上的十七岁和错过的花季

阳光里晒着被雨淋湿的记忆

也许不该拿出来晒

让它永远沉浸在心里

树梢上挂着结冰的月亮

仿佛要在某个黄昏凋零

而她始终不肯弃枝而去

十七岁啊可怜的十七岁

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冷酷

把十七支蜡烛一口吹熄

也许我应该在大脑里

另缝一只口袋

把十七岁的梦全装进去

那样即使在无人的世界独旅

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孤寂

而现在我只能在清明时节

燃十七只檀香

奠祭我的十七岁

祈告所有的梦到天堂相聚

(此诗约为23岁所作)

《无题》

我梦见我去了

乘着一缕灰色的云

过那片阴暗低吼着的海

那荒凉的,悄无声息的彼岸停下

这里是忘川

没有金色的海滩

没有海鸟的哀鸣

没有阳光没有月亮没有星星

没有绿色的椰子林

没有湖水拍打礁石的声音

没有风掠过海面留下的踪影

没有呼吸没有眼泪没有歌唱

没有恋人温柔的目光

我在思维里哭了

忘川这死的世界里没有声音

没有泪水没有心的痛疼

只有记忆的精灵在长夜里游动

暝暝之中我忆起了人间

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倚云

正午的骄阳和雨打在窗棂上的声响

接着,又忆起了爱情

月下的誓盟眼睛的默许

离别的泪珠和浸满相思的红豆

然后,我又忆起了车站

缓缓启动的车轮强作的欢颜

颤抖的再见和玻璃窗上渐渐消失的苍白的脸

红围巾依依飘落在黑色的铁轨上

汽笛声竭烟雾散尽

车轮碾过之后

你只拾到几块红色的碎片

这是1个可怕的漫长的梦

天亮了我还没有醒

在梦中我决定醒来后去南方霸王祠旅行

南方有竹林有瀑布有开不完的桂花

还有缠绵哀婉的洞萧声

在那幽静的峡谷有明亮的星星

象一双真诚的眼睛在天边闪动

(此诗为陈晓旭1994年所作)

《石竹》

虚怀亮节生石隙,

春露秋霜染青衣。

风骨不朽作书简,

留与人间写传奇。

(时间大概是1991年秋天)

《幽兰》

敛身幽谷远尘埃,

天光云影任徘徊。

不须天风来相催,

自在花儿静静开。

(此诗为陈晓旭一亲友提供,约为2006年前后所作)

《无题》

如果我死了

你是否失掉一些欢乐

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

在心头上停留片刻

在灯火辉煌的舞会上

你是否会感到孤独

在朋友们热烈交谈中

你是否会在角落里沉默

在甜梦萦萦的仲夏之夜

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凉意

在冬日雪花纷飞的清晨

你是否会感到寂寞

当世人已将我名字淡忘之际

你是否会在心底

悄悄地为我唱一首

忧伤的歌

《小麻雀》

停一停吧小雨,

难道你不见母亲为我觅食去?

假如你打湿了母亲的翅膀,

她就会掉在冰冷的雨水里。

呵,母亲她回来了,

羽毛还带着点点雨滴。

我问母亲冷不冷?

她却笑着把小虫喂到了我的嘴里。

(转载于释香魂画册)

《人淡如菊》

我从广寒来,孤芳何人赏。

居傲不媚春,偏爱秋色凉。

纤纤淡鹅黄,倩倩素心长。

犹慰深闺寂,且伴一缕香。

(转载于释香魂画册)

周汝昌先生悼陈晓旭诗

花落人亡一怆神,

荧屏幻影也成真。

朱楼十二群芳首,

葬了残红葬自身。

豆蔻年华十四初,

燕都芳境聚仙姝。

回眸廿载红楼在,

曾为片名讲梦书。

书中黛玉

影上黛玉

人间黛玉

三玉相遇

乃有晓旭

三玉既逝

红楼悲剧

小诗悼之

红颜如絮

解味周汝昌

2007年5月13日晚7时,“林黛玉”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5月18日中午深圳殡仪馆举行了她的遗体告别和火化仪式。“绛珠仙子”终归羽化西去,引得世人唏嘘不已。

by 陈筠

一语成谶

伤心一曲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为君起死续红丝?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宝黛斗嘴,有这么一段:黛玉道,“我死了呢?”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扮演林妹妹的陈晓旭,似乎也承接了《红楼梦》的宿命,在春残花落前,便先1步抛下了红尘,一人完结宝黛两人的命运。

5月13日晚上,红楼梦中人林妹妹陈晓旭因病辞世,享年42岁。在此之前的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抛下亿万身家,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

她的林黛玉

1985到1987年,陈晓旭在大观园中做了3年的林妹妹。“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1个女孩的角色”,在竞争角色时,陈晓旭只选择做黛玉,绝不肯迁就尝试其它角色。

“我能够在上万名竞争者中得到林黛玉的角色,也是因果缘分。十几岁时,我就开始理解她、感受她,还把她的诗抄写在日记上。如果追溯到前世,也许会更奇妙,说不定我们就是1个人呢。”陈晓旭在日记中写道。

在封闭环境的训练里,在刻意接近和潜移默化中,演员陈晓旭身上的林黛玉性格被逐步强化。20年后,不复当年“弱柳扶风”的陈晓旭,仍然最怀念青春岁月中的“本我”实现:“从头到尾她保持了自己的真情,没有被污染,从来没有因为任何1种世间的贪欲或者想得到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真心本性”。

红尘中的爱恋

“放弃演戏,一是我觉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别人有天赋;二是由于起点太高,我之后就没有再遇上什么合适的戏了。”作别《红楼梦》一年后,陈晓旭接拍了上海电视台《家春秋》,但梅表姐的角色没有脱离林黛玉的窠臼。陈晓旭随后独自漂泊北京,她成了最早的北漂族。

漂泊的几年,情感也一样飘忽。

在《红楼梦》拍摄结束前,陈晓旭和多年的男友,也是在鞍山话剧团工作期间的同事毕彦君,领取了结婚证书。但领证似乎是为了给这段感情的1个交代,婚姻并没有挽救陈晓旭的初恋,生活小事摩擦和漂泊异地的艰辛,终于打破了曾经的美好。

婚姻危机中,陈晓旭在《家春秋》剧组里和到剧组帮忙的王小帅互生好感。离婚后,陈晓旭和王小帅同居在北京蓟门饭店后面的大院里。“院子里2个房间,一间是工作室,一间就是小帅和陈晓旭住。陈晓旭是很不喜欢说话的人,内向,不合群,他们那间小屋总拉着帘子。春天了,大家都出来玩,在院子里一起聊天做饭什么的。天气很暖和,但是她一直不怎么出来。”

1991年,王小帅即将分配福建电影制片厂,在分歧前,陈晓旭决绝提出“要爱情,还是电影”。这成为两人分手的导火索。

此时,同样也是北影学生的郝彤也已出现。身高1.8米三,帅气阳光的郝彤因拍摄毕业作品相识陈晓旭,随后一路追求和跟随着“姐姐”陈晓旭,直到结婚,直至双双抛下亿万家产,遁入空门。

成功的世俗人生

“《红楼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使我不能继续演艺事业。为此,我只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

1992年陈晓旭和男友郝彤误打误撞进了广告圈,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不料就此成就了一番事业。凭借名人效应以及进入广告圈的时间优势,陈在1996年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据悉,在过去十年,业绩每年以20%~30%递增,也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优秀广告公司之一。陈晓旭本人也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同时还被评为中国10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等。其资产达到了两亿多人民币。

“1个人一辈子,性格都不肯改变,固守这种性格,实际上也是1种愚蠢。”真正走出林黛玉后,陈晓旭的事业达到了巅峰,获得了世俗人生的成功。

但人生却又在高潮中遽然急转而下。

小性子误了病情

“生活中的晓旭是1个很固执很有个性的人,很多事如果她不认可,别人的意见她很难接受。”据其亲属表示,早在2006年3月,陈晓旭就感觉身体不适,不经意间总是托着右胸,家人劝她看医生,可她总不当回事。实在逼急了,才抓些中药回来吃。病情不见好转,她以为是中医效果慢,病情一路拖延。

当病毒侵入骨髓,陈晓旭进医院检查才知道得的是乳腺癌。虽然知道病情严重,但她对西医疗法还是很排斥,坚持回家吃中药。

病重剃度出家

绝症面前,或许是因为完美主义的个性,陈晓旭不能容忍身体的不完整,拒绝了手术,转而念佛求生。从10月开始在长春的百国兴隆寺闭关修行到2月的正式剃度出家,再到生命的尽头转到深圳某封闭的道场继续修行。即使已经起不了床,即使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只剩下70来斤,即使北京的医生已经赶到,固执的陈晓旭屡次坚决拒绝就医。是相信佛学的力量,还是尊重自然命运的法则,抑或是对生命的自我放逐?都已经不得而知。

5月13日,香消玉陨,陈晓旭走完了42年的人生。

圣玉悼怀陈晓旭的诔文

◎《绛珠晓旭诔》

作者:圣玉

呜呼!时维春尽,序属夏初,无可奈何之日,春残花落之时。俗世无缘,晓旭魂飘永逝;幻虚有幸,绛珠泪尽来仪!泣不完清清泪,剪不断郁郁忧!人间圣玉,撰诔以悼仙妹;仙境妙真,回眸来慰伤愁!

几字方成,此心已碎!情寄梵音,悲尽哀歌!卿如有知,情与心和;天若有痛,泪携梦过!

忆卿往昔,情凝红楼之梦;感卿彼时,魂附红楼之颦。辽宁玉女,绝代佳人!仙姿绰约,瑶池仙子怀妒;玉魄清纯,吴宫西子含嗔。雪芹妙笔留影,王导慧眼识人;飘飘而至,一朝入主红楼;喁喁而泣,千古留芳红尘!手把花锄,悄葬人间春色;情抒笔底,怅写世事迷津。清风有梦,难忘潇湘之竹;冷雨无情,犹思孤馆之芳。便把心怀,悄托晓旭:怡红多情,为卿再慕凡尘;沁芳有义,落花百转留香。仙风飒飒,玉影飘飘,貌如黛玉无异,才与潇湘同强。红楼有卿,曹公无憾;银屏有卿,影视留香!冰姿玉影,锦心华章。白云悠悠止步,为赏红妆;绿水绵绵抚弦,邀与流觞。

人岂无叹,谁能讲明:红楼为旭而写?旭为红梦而生?孤标傲世,滚滚红尘无二;遗世独立,芸芸众生难并!谁料纤柔弱质,却不心恋银屏;岂知玉女红颜,竟是商战精英!红楼蕴梦,情异俗世凡夫;商海兴波,财胜陶朱石崇。品貌双全,奇女无双;才智兼备,巾帼英雄!此番豪情,男儿几个与竟?如斯伟业,举世谁能争锋?

呜呼!世事最难预料,旭心最难揣摩:人间绝色,情异红尘世俗;商海奇才,心慕青灯古佛。玉宇琼楼,弃如泥室;兰心慧质,皈依佛陀。一任飞短流长,卿自无争笑傲!手抚七弦,伴那晨钟暮鼓;意无杂念,披这翠竹女萝;浊世远俗,清心如歌!

岂知噩耗无情,怎奈无常冷酷!芳魂荡荡,人间少一绝色;衣袂飘飘,西方多此晓旭!清心如玉,玉碎情谁来沃;芳华如烛,烛尽光谁来续?悲愁难诉,吁嗟相告:

呜呼!卿今去矣,苍天有恨!云尽披缟,风尽抒愁,雨尽化泪,星尽掩眸!黄莺泣血,燕子悲旋,倩影如雾,形神若烟!

呜呼!卿今去矣,大地含悲!英蓉如面,柳叶似眉,流波饮泣,高树垂帷!花影憔悴,草色衰迷,青山苍茫,牧野哀凄!

呜呼!无计留卿,红尘自当有悔;有谁解意,浮世徒自多愁!此去迢迢,离恨天中续梦;此恨幽幽,潇湘馆里寻舟。溯流直向银河,寻芳漫上琼楼。仙影幢幢,拈花笑着晓旭;烟波缈缈,凝眉蹙者潇湘。俗眼岂能与共,仙子不敢同芳!蓦然渺渺,转瞬茫茫!

别无所望,惟有一哭!羡那白衣胜雪,叹其仙影如风!雪瞬息化,风转眼空!呜呼!人生何趣?红尘泪蒙!纵是笑始,奈何恨终!

卿别人间的时候,新版选秀之期。恰似宝玉成婚之日,黛玉离魂之时!禅意无边,晓旭衣钵谁继?亲缘无觅,绛珠玉影谁袭?问天尽头,可有香丘?叹泪尽处,又多情囚!雪芹善谶,为卿写书;有缘如此,今生何求?郝彤真痴,为卿出家;有爱如此,来世聚首!

呜呼!卿于天上,红尘可顾?魂在佛家,苦海早渡!纷扰凡间,本非卿土,圣洁仙境,方是卿处!可叹今后,浊世谁能独步?伤怜凡俗,清心何以寄托?!

悲哉!晓旭,薄文无华,难述卿之雅量;祭礼无它,聊忆卿之芬芳!魂如有知,仙乡一笑;心如有意,琴曲来商!呜呼哀哉!尚飨!

【相关注释】

·妙真——陈晓旭出家后所用的法号。

·王导——电视剧《红楼梦》导演王扶林。

·怡红——即怡红公子贾宝玉。

·沁芳——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的曲折而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潇湘——潇湘馆的简称,因林黛玉在潇湘馆中居住,潇湘或潇湘妃子亦代指林黛玉。潇湘原意是楚地的两条河流,潇水和湘水,历史上有湘妃竹和湘夫人等传说,潇湘即指潇水湘水流域。

·流觞——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已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陶朱石崇——陶朱,即陶朱公范蠡。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他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圣祖,人称陶朱公。石崇(249年~300年),西晋文学家。字季伦。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生于青州,小名齐奴。范蠡和石崇都是当时的富豪。

·皈依佛陀——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佛陀,亦译作“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此处指佛教、佛门。皈依佛陀即指出家信奉佛教、走入佛门。

·溯流——逆着水流方向。

·红尘——指俗世,或人世间。对于皈依佛门的人来说,红尘指世俗人世间。对于死去的人来说,红尘指世间。

·新版选秀——红楼梦电视剧准备重新编排,所以称新排的红楼梦为新版,选秀指遴选红楼梦电视剧的演员。

·香丘——出自《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的最后几句,是指花的坟墓。“香”,此处指香花,也就是黛玉要埋葬的。

·郝彤——郝彤,陈晓旭的丈夫。郝彤身高1.8米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后任公司总经理,陈晓旭出家后,郝彤也剃度出家。

·飨——音xiǎng,指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会。~宴。~客。

陈晓旭_陈晓旭 -其他信息

在陈晓旭病逝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陈晓旭基金被曝是空壳”、“陈父催促陈晓旭师父还钱”等风波一直没有停歇。而1月24日记者从陈家一位亲属的口中获悉:曾希望与陈晓旭“携手同修”而出家的郝彤已于近日秘密还俗。

林妹妹”陈晓旭病逝之后,有关其丈夫郝彤还俗的说法不胫而走。身体健康、家资巨富,很多人从常理推断,郝彤随当时已经身患重病的妻子陈晓旭出家,想必是体恤之心多过自身意愿。由此,大多数人猜测,郝彤将在不久之后还俗。

时隔一年不到,记者从陈家一位亲人的口中获悉:郝彤已经秘密还俗,并回到夫妻俩之前共同创建的世邦广告公司任职。至于更多的细节,陈家人不愿过多透露。

此前,陈晓旭的亲人在其患病、出家时曾质疑过郝彤的种种做法,陈晓旭的姨父认为他在陈晓旭患病期间,应该主动告诉家里人,并帮助亲人说服陈晓旭去医院接受治疗。2007年5月18日,陈晓旭的姨父陈忠武在深圳的追悼会上接受采访时,公开对郝彤未尽力劝说陈晓旭去治疗的做法不理解,当时陈忠武还猜测:“晓旭过世后,郝彤会还俗,他岁数也不大……”

对于陈晓旭家人关于“郝彤还俗并回公司任职”的说法,世邦广告公司上下都予以否认。一位女员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对此事非常警惕,当记者问“郝彤总经理是否回来”时,对方立刻回答“他早就离开公司了”,同时告诉记者“公司领导都不在,不能接受采访”。

相关链接

1991年,陈晓旭在为朋友客串演出时结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郝彤,当时的郝彤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应届毕业生,这次合作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陈晓旭曾经这样描述郝彤:身高1米83,是北京电影学院那届最帅的男生。婚后,郝彤与陈晓旭一起投身广告界,共同创建了世邦广告公司。

2007年2月23日,陈晓旭在吉林省长春市的百国兴隆寺剃度,皈依佛门,法号妙真,立志弘扬佛法,表示要“做一名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同年3月8日,陈晓旭的丈夫郝彤在深圳剃度出家,法号开诚。

陈晓旭_陈晓旭 -人生历程

1965年10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

1970-1976年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

1976-1979年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第15中学

1979年进入鞍山市话剧团;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红楼梦》剧照

1985-198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红楼梦》剧组,饰演林黛玉;

1988提电视台《家春秋》剧组,饰演梅表姐;

1989-1991年成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演员;

1991-1993年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创建制作总部并任制作总部经理;

1993-1996年任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兼制作总部经理;

1996年至今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1998年至今创建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

2001年投资拍摄4集电视剧《了凡四训》,以弘扬中华道德经典

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2005年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

2005-2006年度中国10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

2005-2006年度中国5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剃度出家

2007年2月23日剃度出家,佛名“妙真法师”

2006年央视开年大戏《红衣坊》制片人

2007年2月23日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出家,法号释妙真

2007年5月13日晚患乳腺癌不治去世,5月17日遗体在深圳火化

陈晓旭_陈晓旭 -相关新闻

昨日15时许,一位网络写手在博客中爆料——陈晓旭因乳腺癌在云南鸡足山去世,截至记者发稿时,只有某著名网站称其家人已证实陈晓旭去世,但并未提供细节。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长春百国兴隆寺是陈晓旭出家之所,当记者联系到该寺时,咨客僧表示,陈晓旭剃度之后就不在寺里面修行了,之后她也没再来,“我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她去哪里了也不告知我们,我们都不知道她在哪里。”

于是,记者又拨通了吉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张海忠的电话,听到记者带来的消息,张海忠表示他没有接到这个消息,同时他也表示,如果有同修去世,寺里在几天之后会有仪式。几个小时后,记者再联系张海忠,张海忠告诉记者,他正在和百国兴隆寺的师傅们在一起诵经,陈晓旭去世的事完全是虚假传言,没有的事。

由于爆料此事的网络写手提到陈晓旭的过世地是云南鸡足山,记者先后采访了鸡足山的祝圣寺和佛塔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他们均表示,“阿弥陀佛,不太可能吧,我们没有听说。这几天鸡足山一直在下雨,人员没什么往来走动,消息相对闭塞些。”

云南鸡足山管委会的电话从早上开始就一直响个不停,一名当地的工作人员透露,近三天以来,鸡足山都没有谁圆寂。管委会一名姓杨的先生告诉记者:“这绝对是个假消息,我们作为管理部门,如果陈晓旭真是在这里过世我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她来没来过我们无法查证,因为这里有20多个寺院,净空法师有没有在这里帮她超度现在也暂时不知道,但她没在这里过世是肯定的。”

记者昨天下午赶到位于大北窑陈晓旭一手创办的世邦广告公司,当记者表明来意后,工作人员语气坚定地说不清楚情况,而且陈晓旭夫妇出家后,再也没有跟公司联系过,他们二人和公司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记者表示希望见到陈晓旭的妹妹、现任公司负责人陈晓阳。对方表示陈晓阳三点离开公司,当天不会回来了,而公司其他负责人开会的开会、不在的不在。对话过程中,该工作人员接到1个电话,她表示是公司副总打来的,对方说已经听说网上出现此传言,但目前没有确切消息,不会给出回应。

在记者待在世邦公司等待负责人开会的近三个小时里,先后有不少媒体或者来到现场或者打电话向公司求证此事,但得到的都是“不知道”3个字,不过关于陈晓阳的去向却说法不一,公司中层田先生说陈晓阳几天前就出差了,而且她的办公室也不止这一处,另一位工作人员说陈晓阳并不经常来公司。

记者表示希望公司负责人能给陈晓阳打1个电话,说明此事原委,看她是否愿意接受记者采访。而工作人员坚决拒绝给她打电话,并说即使是给陈晓阳打了她也不会接受采访。最终公司人员纷纷下班,和记者一起最后离开公司的田先生最终表态,目前公司对于此事不方便说。

陈晓旭:陈晓旭-人物经历,陈晓旭-人物简介_陈晓旭
陈晓旭

周岭(87版《红楼梦》编剧):

接通电话时,周岭正在开“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的讨论会。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并不吃惊但仍否认说,“已经有几家媒体打电话询问此事了,我认为不可能,至少我没有得到这个消息。晓旭出家后我们就没联系过,我对她的近况不太了解。不过,我稍后会去与陈晓旭及其家人联系询问近情,并给广大关心爱护林妹妹的观众朋友1个交代。”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表示,“估计周岭核实后会发1个消息或声明。他就是87版《红楼梦》演员的大哥哥,包括晓旭在内的很多演员都跟他私交很好。无论该消息是否属实,周岭应该会给大家1个明确的答复。”但记者通过多方打探了解到,周岭私下说道,“暂时无法确定该消息是否属实。第一,陈晓旭的确是乳腺癌晚期,身体状况不太好,但一时半会儿并无大碍;第二,陈晓旭不太可能去云南,前几天跟她联系时她都还在深圳。”

袁玫(袭人扮演者):

袁玫表示,“你们是第6个打电话询问这个消息的媒体,我刚听说时吓一跳,但87版剧组没有任何1个人告诉我这件事情,由于我一直在广州工作,跟晓旭很久没有联络了,所以不清楚是否属实。”

李志新(贾珍扮演者):

贾珍的反映并不惊讶,“我跟晓旭的私交一般,不太清楚近况,倒是听说她前段时间病重,但的确没有听说去世的消息。”

这位叫棉被人的网络写手在一篇题为《凡是我们不珍惜的,都会失去》的博文中写道:“家婆刚刚从鸡足山回来,净空老法师在诵经超度,因为,陈晓旭,过世了。乳腺癌。林妹妹最终还是舍下万贯家财和滚滚红尘,回到天上做她的绛竹(珠)仙子去了。”该写手的博客昨天下午突然被关闭无法打开。对此,有网友对事情的真实性表示了质疑,称这位消息发布者此前也曾有过诸多类似行为,如在社区发表自杀实录等,其博客恢复正常后,《凡是我们不珍惜的,都会失去》一文已被删除,但有几篇文章显示她曾卷入多起名誉权官司。

另据报道,云南一位周姓演员告诉记者,1个星期前,《红楼梦》剧组曾经聚会一次,但陈晓旭因已经隐遁空门,并且身体状况不好,没有参加。

三 : 张旭简介


诗意的桃花溪——张旭《桃花溪》赏析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文宗时,传说有三绝:谓李白歌诗、裴 舞剑、张旭草书。张旭是苏州吴人,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颇有遗世之风,世号张颠。

张旭的书法早已有定论,而他的诗作似乎鲜有人知。其实,他的诗也是极耐人寻味的,其中《桃花溪》,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唐诗中的上品了。

桃花溪位于湖南桃源县西南桃花洞的北面,溪水的两岸,满目桃林,暮春时节,那桃花的粉色如云似雾,就连清清的溪水也悠悠地飘动着片片的粉红。据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此作为背景的。而张旭描写的桃花溪,无疑也是暗用其意境,借一溪一桥,一矶一船,描绘出诗人心中的桃花溪,尽管它较之陶渊明的桃花源更显得虚无飘渺,可诗人心中的绵绵诗意却满溢纸背。

“隐隐飞桥隔野烟”,诗人一起笔,就将读者引入一个梦幻般空灵的境地:“飞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野烟”袅袅娜娜,缠缠绵绵。静止的桥,在飘逸的烟中,如虹般临空而飞;浮动的烟,在静默的桥上,似幔样悬空而挂。荒山野谷,动态的物与静态的景交织一体,相映成趣。而一个“隔”字,极为巧妙地点出人与物、景的距离。这种距离又给物、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一种朦胧的美。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的笔触,自然地由远山转及近水。远山的朦胧,近水的清澈,一下子使诗人恍若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世界实实在在是陶渊明的。于是,诗人便觉得自己也站在了那晋代的古老的石矶旁,那在溪水中轻摇着渔船的渔父,也仿佛就是那“缘溪行”的武陵渔人。于是,那“问”便由衷地脱口而出,这种情不自禁,最为逼真地折射出诗人心驰神往的情态,而这种情态,无疑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最为归真的情感的流泻。

这种“问”,显出的是诗人的天真,现出的却是诗人向往,“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那“林尽水源”,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就是这一问,透露出的是诗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激起的是读者种种美妙的遐想。这种怅惘,这种遐想,全然是属于精神的,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美伦美奂,它充满的是一种诗意化的境界。

诗人以虚实相间的笔墨,勾画的是远近交错的景观,虽淡淡几笔,却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诗意,绕梁不绝。“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清人的这一评说,实在是极为中肯的。

本文标题:陈晓旭简介-陈晓亮老师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759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