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桂林象鼻山-游桂林象鼻山

发布时间:2017-08-25 所属栏目:六年级

一 : 游桂林象鼻山

  桂林,一个着名的旅游城市,因为象鼻山和漓江而闻名全球,这次国庆黄金周,我慕名而来,来到了山水如画的桂林,专程去观赏了桂林的市徽——象鼻山。

  10月2日,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我们来到了象鼻山公园。首先,我们慢条斯理地爬山,刚到半山腰,爸爸妈妈都已经气喘吁吁了,而我却活力十足,迫不及待的想爬上山顶,一睹桂林市区的风光和缠绕在城市中漓江美丽的倩影。突然,我们山坡转弯处,天空中下起了“大雨”,身边的游客匆匆忙忙撑起了伞,顽皮的孩子跳进雨里,欢呼雀跃。我抬头一看,雨源源不断的洒下来,我仔细一看,原来水是从路旁茂密花丛射出来的,其实,那是一种自动淋花的设备,水被喷上了天,飘洒下来,所以就像雨。我们撑起了雨伞,走了过去,发现这雨中散步也挺有意境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攀爬,我们终于站在了山顶上,站在了顶峰。观景台上,桂林市区的全貌便在我们的眼前一览无遗,远处桂林那秀丽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这也让我相信,要在四天之内游完桂林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从这里看下去,也大致看到了桂林美丽的身影。

  下山后,我们继续前行,突然闻到了浓郁的酒香味,熟悉桂林的爸爸马上反应过来,是三花酒的味道,但是,我不习惯闻这个味道,觉得太浓郁。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这也合了妈妈的心意,她想早点一睹象鼻山的芳颜,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急切,激动了。

  我们走过了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象鼻山便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惊呼起来,也引起了妈妈的共鸣,在走过一条路旁栽有垂柳的小径后,象鼻山离我们越来越近,旁边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我走得更加大步了。

  突然,一头大象映入了我的眼帘,“哇!那就是象鼻山”我欢呼。象鼻山,它像一头憨厚的大象在清澈见底的漓江边上慢慢的吸允着漓江的水,它俯下身去,那憨厚可掬的样子,着实讨人喜欢。我不由的惊叹:大自然像一位神功巧匠,雕刻出了这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成就了桂林的美!我立刻抓住选好了位置,将这美丽的倩影镶嵌在我的照片里,只听见照相机不停的“咔嚓”声,不一会儿,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就出炉了,“多美啊!”我直呼爸爸的照相技术不赖。

  拍过照片以后,我们就来到了象鼻山的纪念品商店,准备在这里淘一些自己心仪的宝贝。一进到店里,我就被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有一个商品柜台,我立马跑过去看,就吵着要买一件精美的小商品。你猜到是什么了吗?它们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猫咪,每个猫咪的身上刻有不同的字,你可以寻找刻有你名字的那几个猫咪,然后把它们用个种精美的珠子拿红绳串起来,做成一条手机挂链,给你心爱的手机添色不少,我马上找了起来,我高兴地叫着妈妈,妈妈同样也十分喜欢,加入到了找猫咪的人群里。我发挥出了超常的细心,不一会,我的名字就找齐了,我就开始帮妈妈找,很快,妈妈的也找齐了,热情的老板娘吆喝着帮我们穿了起来,而我,却变得几乎有些疯狂了,帮好几位亲朋好友都找好了猫咪,等着老板娘串成一条条手机链,看着那千奇百怪的可爱小猫咪,爸爸赶紧带着我们离开,我都有点依依不舍了。

  快乐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带着淘回来的宝贝一路往回走,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旅程。

 

    六年级:廖雨薇

二 : 桂林象鼻山:桂林象鼻山-简介,桂林象鼻山-外貌

桂林象鼻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 “象汲长波,洞生明月” ,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月明之夜,它的倒映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 奇观, 而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简单介绍

象鼻山又叫象山,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0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占地1.3万平方米。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构成,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临江汲水,因而得名。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说:“粤西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山,则又其奇之甚焉者。”象山的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素以粤西奇山著称,山水岩洞而外,题刻多且珍贵,还是古来兵家战略要塞。桂林象鼻山:桂林象鼻山-简介,桂林象鼻山-外貌_桂林象鼻山
桂林象鼻山

中文名称:象鼻山
别名:仪山、沉水山
行政区类别:广西省桂林市
地理位置:广西区桂林市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
面积:11.88万平方米
著名景点: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外貌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洞名曰“水月洞”。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1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干象鼻与象眼之间东西通透的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宋代蓟北处士《水月洞》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笼,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8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人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象山的水月与隔江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历史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象山山腰有一岩洞名曰“象眼岩”,是1个南北两侧互相贯通的山洞,高约2米,宽5米~10米,长52.8米,原是一段古地下河道,因位置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象眼岩南北两洞,是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巨象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对象服而显得更加神采奕奕。出象眼岩曲折而上,至象山之巅。山势孤拔陡峭,山岩鳞峋,崖间藤蔓缠绕,山榕依依,山顶树木成荫,小道迂回;绿树丛中,一座喇嘛式实心传塔耸立平岩石之上,即为普贤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在象山西南麓有一寺名曰“云峰寺”,相传此处原为唐代温灵庙旧址。为了祀奉方信儒和范成大,明代建成“范方祠”。这两位宋代的诗人学者曾先后在桂林做官。范成大于1173年出任静江(桂林)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史,任职两年,其间他游遍桂林的山、水、洞,写下了广西第一部风物志《桂梅虞衡志》,并感叹:“余尝评往山之奇,当为天下第一。”方信德于宋嘉定七年(121年)曾在此定居,并建一书斋“云崖轩”,成为当时桂林文人重要聚会场所。如今的寺宇为1979年改建的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门,弧形山墙,朱红包住梁和窗棂,碧绿色琉璃瓦。“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汲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景,白日相看不厌多”。象山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被视为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令世人叹为观止。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交通路线

公交:
起始地点——名称/位置——距景区公里数——如何到达景区
机场——两江机场——35——在机场乘坐机场大巴至桂林民航大厦转16路公交车
火车站——桂林站——1——在火车站对面公交车站乘坐16路公交车
市中心——中心广场——小于1000米——从中心广场走至正阳步行街南端,再向东走200米
自驾:
①下机场高速后沿翠竹路行至上海路口,左转(下立交桥),行至民主路的象山广场(景区停车场)
②(自驾车)近“滨江路”与“民主路”交叉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主要景点

[www.61k.com)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1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1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水月洞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中现存石刻50多件,其中一幅高257厘米,宽752厘米由清代广西巡抚倪文魏撰题的<;皇清中兴圣德颂碑>;是桂林2000多件石刻中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幅对太平天国进行强烈抨击的文章,这块碑刻在象山是因为1852年洪秀全带兵攻打桂林时象山的云峰寺曾是他的战地指挥部,他们在山顶的菩贤塔四周架设大炮轰击桂林城长大40多天,这场战役使太平军第一次学会挖城墙,第一次启用女兵打破了封建传统。

朝阳亭

在象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刻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云崖轩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普贤塔

耸立于山顶的菩贤宝塔建于明朝,用以供奉菩贤菩萨。在中国供奉菩贤的佛塔只有两处,1个在四川蛾媚山,1个就是在桂林的象鼻山。菩贤塔沿袭了藏族文化的喇嘛式实心塔砖,塔高13.6米,为双层八角形虚弥座。之所以采用八角形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四面有八方,菩贤菩萨曾有一宿愿:希望他能普度众生,使得佛光普照四面八方。
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
在佛经中说菩贤专管智慧、道德,他的坐骑是六牙白象,象征着1步1个脚印,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普贤塔建于象山之巅,极其形象的反映了佛教有关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在中国及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习俗中,是吉祥的象征,大象驮宝瓶象征和平、美好和幸福。

云峰寺

云峰寺不光是太平天国的指挥所,也曾是日本佛教的始祖鉴真和尚的僧舍,唐代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从福建绕广东到桂林,就在象鼻山下的云峰寺住了一年多,岭南14州的南选使节,都督以下所有的州治官员与选举试学者数百人集中桂林,当时都得到鉴真大师的授戒。一年后,鉴真和尚在象鼻山登船南下,第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鉴真和尚在桂林这一年,成为桂林佛教史上1大盛事。太平军的象山阵地具史料记载,1852年太平天国从永安突围之后,向桂林进发,并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桂林,抢占象鼻山,以明代普贤塔为标志的象鼻山顶,成了太平军的前沿阵地,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攻坚战。他们在山上架起了大炮,猛烈轰击城内的清军,扶台衙门堂檐被打塌,旗杆被炸断,吓得巡抚周鸣鹤四处躲藏。后来,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太平军决定全面撤围,挥师北上。在象鼻山上,扎了好多草人,同时用长长的药线连接很多鞭炮燃放,掩护太平军转移。象鼻上山头阵地的光荣斗争历史史实,都陈列在山下云峰寺“太平天国在桂林”的陈列馆中,使创建于唐朝的云峰寺更添光采。云峰寺成为了太平天国陈列馆,完好的保留了当时使用过的战旗、武器和炮弹。古老的普贤塔成了太平天国英雄们有勇有谋的见证。

舍利塔

舍利塔在开元寺遗址内,开元寺建于隋代,唐时称善兴寺,宋改为宁寿寺,其殿宇恢弘幽深,是桂林最古老的一座佛寺。塔高13.2米,始建于唐朝,于明朝重建。位于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宝瓶式塔身,伞盖般塔顶,有相轮五圈,冠以葫芦形铜质宝顶。据记载,唐天宝七年,鉴真和尚5次东渡日本受阻,转辗来到桂林,曾与数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双象伴月

关于象鼻山的传说,版本很多,象是1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人们常把它与吉祥、太平等美好的寓意联系起来。——传说,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不久后被玉帝知道,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天庭,而把天象化为石山,并用宝剑将其镇住,令天象永不得返回天界。一日,普贤菩萨云游此地,见一头天象被宝剑镇于此处,普贤菩萨被天象的行为所感动,心生慈悲,便用法力拔去了象身上的宝剑,但天象毕竟触犯天规私下凡间,菩萨只好用自己的宝瓶置于象背将其镇在原地;后来,宝瓶变成了象鼻山上的普贤宝塔。不知过了过久,普贤菩萨骑白象重游故地,再次见到天象,便想度化天象,但见天象已经化身上为山,即使度化也已不能飞天;正在菩萨欲返天界之时,却发现江边不见一人一畜,得知是因天象疏通了河道扰动了江水,使得江水污浊人畜无法饮用;菩萨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江底无石,致使江水中的泥土不能沉淀下来,菩萨便将自己的坐骑白象化身为一枚金光闪闪的“石足”落入漓江之中,江底顿时幻化出无数的闪闪江石,漓江的水也瞬时变得清澈见底,从此人们便沿江安居繁衍下来;后又传说,此石为普贤菩萨的右足,脚踩金莲来造福人间。人们后来感动天象为人间所做得一切,便将其命名为“象山”,即象鼻山;人们也时时感恩菩萨的慈悲,为纪念白象的自我牺牲精神故称漓江中的石头为“清水石”;桂林人对象鼻山和漓江石都有着天生的热爱,及真挚的情感寄托,赏石藏石文化、山水文化都早已经融入了桂林人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不管是在家中、庭院、案堂、以及身上,你都能见到人们收藏的各式宝石;人们之间盛传着一句话:“山中有石则奇,水中有石则清,家中有石则安,园中有石则幽,堂中有石则雅,身上有石则贵”;人们都相信“清水石”的灵性能辟邪、镇宅、助财、转运。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诗人名作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
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象山传奇

《象山·传奇》以象山景区实景为载体,运用超媒体、幻影成像、激光、灯光等技术,通过《远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剧场》和《神象传说》等4个主题篇章,将长135米、宽65米的象鼻山山体作为投影屏幕,立体展示了桂林的山水及文化。让游客互动体验,如入奇幻梦境的同时,将桂林山水之魂——象鼻山。讲述桂林“象山水月”的梦幻传说,将桂林山水之魂———象鼻山,变成1个集画之妙、人之美、光之焕、影之奇于一体的实景魔幻剧场。美轮美奂的场景让现场所有中外游客如痴如醉。《象山·传奇》历时3年打造,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是桂林近10年来投资金额最大的旅游项目,也是桂林首个将高科技引入景区的全新旅游概念。演出融合了当前世界顶尖的数码声光电技术,令夜间的象山景区仿佛变身为奇妙的“阿凡达”世界,将1个全新的象山水月呈现在众人面前。从“远古桂林”一直到最后的“神象传说”,景区内1步一景,一草一木仿佛都变成了有生命的精灵,不时给游人带来1个个惊喜。《象山·传奇》是由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桂林恒祥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桂林浩淼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耗资1.6亿元念。项目由承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知名数码创意团队设计制作,集合了国内外一批专家的创意和策划,运用了世界最前沿的数码科技,颠覆性打造出象山视觉奇观,集山水、文化、科技体验为一体,创意及综合表现形式为世界首创,是文化与旅游结合、科技与文化结合、科技与旅游结合的最新典范。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象山酒窖

酒窖简单介绍

桂林三花象山酒窖位于桂林著名的4A级风景区——象山公园的岩洞内,象山酒窖中常年保持在二十摄氏度,湿度适宜,桂林三花酒存放于此,香醇宜人,成为酒中上品。此外,象山酒窖——象山车间——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三位一体,既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三花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唯一传承地,同时也是广西桂林工业旅游示范点。
桂林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为酒之王,古时,被称作“瑞露”,南宋“中兴4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饮后称赞“乃尽酒之妙”。“桂林三花酒”源于盛唐,有上千年酿造历史。“漓水花,禾稻花,芳草花,三花香天下。”作为广西第一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在新春之前都开启象山酒窖,向桂林民众供应象山岩洞窖藏散装桂林三花酒。而“打一壶洞藏的三花酒,过1个欢乐的吉祥年”也已成为桂林人的年俗。2012年是桂林三花成立60周年。开窖活动除了传统的祭天地、酒神表演仪式外,还增设了陈年桂林三花酒封坛仪式、新酒入库表演等项目。

历史传说

象山,古称漓山。东涉漓水,西傍宁远,北依桃花江,南眺穿塔二山。皓月碧水潺潺,青山古刹峨峨,领尽桂林山水之精华。被世人誉之为市徽。盖举世无双矣。
传说,天上象神为三花姑娘从瑶池盗回神曲,用漓江水酿出三花酒。象山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明代应天府通判张鸣凤称此处为“醉乡”,在象山脚下结庐而居,自号“漓山人”。自古以来,桂林酒坊将酒藏于岩洞。象山岩洞酒窖为大小二洞。面积近3000m。小洞位于云峰寺后山腰,洞上刻有“云峰岩”。大洞位于登山石阶旁。东达桃花江,南通水月洞。洞中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20℃,由于临江,洞内还保持了一定的湿度。三花酒经洞内贮藏,老熟后,醇净绵甜,乃酒中珍品。象山酒窖贮藏了从五十年代以来不同年代的特酿桂林三花酒逾千吨。

桂林象鼻山_桂林象鼻山 -桂林老八景

现存的桂林老八景刻石于叠彩山风洞口的文字纪录。桂林象鼻山:桂林象鼻山-简介,桂林象鼻山-外貌_桂林象鼻山
象与象山图
象山水月洞——訾洲烟雨
象山水月洞——訾洲烟雨
一景一文的刻石桂林古八景是:
1.花景洞——桂岭晴岚
2.象山水月洞——訾洲烟雨
3.伏波山——东渡春澜
4.夕阳洞——(无付题,但按诗文内容即在桂林西山)
5.尧山——尧山冬雪
6.虞山——舜洞薰风
7.开元寺——(无付题)
8.七星岩——栖霞真境
桂林老八景文字是:
一是桂岭晴岚.从宝积山上北望,有铁封山,鹦鹉山,观音山一带,常有集结,雨后初晴,岚光紫雾飘渺其间,景色迷人.
二是訾洲烟雨.象鼻山对面的訾家洲,林木茂密,唐代就在洲上辟苑庄,栽花木,建亭台,景致最美是在细雨濛濛,烟波渺渺之时,轻纱薄雾之中.
三是东渡春澜.现放桥旧时是用木船架起的浮桥,每年春水来临之时,浮桥在滚滚波澜中荡漾,行人在桥上行走,犹如踩波踏浪,故有"东渡春澜"的美称.
四是西峰夕照.指桂林西山,每当夕阳西下,泛起万朵红霞,把西山映托得格外壮丽.
五是尧山冬雪.尧山为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冬季常有积雪,银装素裹,很显娇娆.
六是舜洞薰风.虞山的韶音洞,薰风阵阵,潭水淙淙,就像薰弦弹秦出悦耳的韶乐一样.
七是清碧上方.指的是民主路万寿巷内的开元寺古迹,现仅存唐代鉴真和尚礼拜过的舍利塔.
八是栖霞真境.七星岩原名栖霞洞,岩洞深幽,景物非凡,俨然神仙洞府.

三 : 桂林山水印象

最早对桂林的印象来自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后来读书的时候读到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对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明朗一些的印象。“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这是桂林山水的印象。“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这也是桂林山水的印象。“水迎山接入画屏”便是桂林山水的写照。这些诗词写出来的桂林山水在脑海里勾勒出来的印象,有些如同在梦中若现的情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我魂牵梦萦般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论闻名还是见面,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过她。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桂林》有一名句: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更有《桂林路中作》写桂林“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有的是“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的景象,是一个世外桃源。杜甫也有写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韩愈、王昌龄、陈淑达等等都有描写桂林的诗词。然而真正去过桂林的只有李商隐,他在桂林为官有一年的时间;但是没有去过桂林并不妨碍诗人们对其的赞美和向往。而我也正是带着这种赞美和向往,去寻找欣赏那些诗句中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有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这四绝也是桂林山水集大成。在阳朔游漓江,见证了山青、水秀之美;游银子岩的溶洞,见证了洞奇之美;石美,则是处处可见。一路上的山是峰回路转,千姿百态,像笔架,像老人,像雄鸡,数不胜数。桂林的标志性风景象鼻山更是惟妙惟肖。从阳朔到桂林城,一路上即便是不高的小山,也有的是悬崖峭壁,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不已。印象深刻的银子岩中的溶洞风光,更是让人见识了大自然的伟大艺术才华,集奇异、张扬、细腻、奢华、飘逸于一身。游览之余不由感叹也只有造化的力量方能够成此景象,巧夺天工之说都难以比拟。站在独秀峰顶,远眺桂林城,感受到的是那种“城窄山降压”景象,整个桂林城水绕山环,尽收眼底。

当然,桂林山水的绝妙,不是这匆匆的两天便能看得近的,所闻所见也远非我笨拙的文字所能描写。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更是对自然的向往。我最初对桂林山水游玩的憧憬,便是能够和三两好友,坐在竹筏上,喝着桂花酒,品着漓江的鱼,在漓江上缓缓地飘着,两岸青山相对而来。江山几处闲舟,舟上渔翁吸着旱烟,戴斗笠披蓑衣,慢慢撑船,船头船尾站着几只鹭鸶。雨后的青山披着几朵闲云,有着山抹微云的妙境。天地如洗,清静亮丽,如同天地之新生。然而,随团旅游是难得有这样的情致,大部分是走马观花般的游走。不过在象鼻山的时候,我正好有一个同乡的好友出差在桂林做买卖,相约一起进到象鼻山的景区游玩。那时候天下雨了,我俩一起去到象鼻山对面的爱情岛边,就在石象戏水的上游一点找了家小吃,坐了下来。渔民将竹筏靠在岛边,撑起雨篷,弄个小灶,煎烤鱼虾,弄点瓜果,便是一个小吃店。我们叫了几串鱼,要了啤酒,便边吃边聊,抛开了团队走马观花的游看。坐在竹筏上可以看到象鼻山,以及象鼻山下的水月洞。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远处的青山像少女轻拢薄纱。漓江清澈的水就在身旁流着,让人不禁想起那首诗,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因为和好友自2003年到现在差不多五年没有见了,此时此景是相聊甚欢,打电话给在长沙的好友从文,更是让他羡慕不已。

桂林的山水美妙,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游历之处还能看到有些地方是土砖矮房,是比较贫穷落后的。虽然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居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可以看得到,旅游的发展,村民拿着系在棍子上的鱼鹰到处叫卖,供游客照相,在江边洗衣服的村妇守着岸边的筏,收取站在上面照相游人的钱。这里已经不再是与世无争了,而是走向世界了。阳朔西街的人们都会说简单的外语,在象鼻山漓江江边卖烤鱼的渔民也能够向路过的外国游客叫卖。

我不由的想起在桂林居住过的诗人李商隐,虽在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桂林居住,但是仍旧不能逃离朝野的政治斗争。比起淘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杜牧合称小李杜的李商隐,还是少了几分飘逸。公元874年,李商隐因为朝野“牛李党争”而郁郁不得志,被桂管观察使郑亚招为幕僚,到了桂林为官。桂林优美的山水陶冶情操,他在桂林这一年当中,创作了不少诗词。然而政治上的不得志使得他不能释怀,渴望能够回京任职,“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李商隐的诗我非常喜欢,他将内心的丰富层次变化,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写情是情致意真,深厚缠绵。可惜他政治上始终是“城窄山将压”,虽才华横溢而不得志,最后46岁时便死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游过了桂林,虽然是有些匆匆,但也是了却了一番心愿。桂林山水甲天下,去了之后有什么感触?有的只是印象。张艺谋在漓江拍的《刘三姐印象》是桂林山水印象的诠释,李商隐写的诗是桂林山水印象的诠释。印象是什么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不是文字所能传达的。

2008-05-27

本文标题:桂林象鼻山-游桂林象鼻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745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