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写给母校的感谢信-写给交通协警的感谢信

发布时间:2017-11-19 所属栏目:范文

一 : 写给交通协警的感谢信

尊敬的市交警二大队、市保安公司四中队的领导:
  你们好!
  我校地处市区繁华的xx西路中心,由于学校办学规模较大,每天上学、放学学生和家长聚集的人流,给本来就比较拥挤的交通带来更大压力。交警二大队的领导急我们所急,想我们所想,历来重视道路疏通、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工作。在我校学生放学的高峰时间,北门桥和水门桥均设了交通岗,有力地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和学生的交通安全。
  禹成铨、田树民、王齐淮等几位交警和协警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们指挥交通、保障道路畅通、护送我校学生过马路,几年如一日。特别是北门桥岗的协警田树民同志,XX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原交警另有任务的情况下,一个人既要管理来往车辆,还要护送大批学生过马路。因其责任心强,态度好,深受家长和过往行人的称赞。在他们的辖区,我校学生从无一例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为此,学校深表感谢!
  尊敬的交警二大队、保安四中队的领导,是你们,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了学校强大的支持和有力的帮助!有你们这样全心为民的警察、保安队伍,有你们这样一心为群众的领导,我们放心、安心!
  再次感谢你们,并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 : 给母校的感谢信

给母校的感谢信

亲爱的母校,您好:

首先,请接受我们—— 一群即将踏上人生创业征程的热血青年,发自心灵深处最真诚的感谢!

感谢母校,让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肤浅到深邃,从徘徊迷茫到豪情万丈!

感谢母校,让我们破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寂寞等待到执着扑火,一路上我们壮志高歌!

几年前,怀揣着期待与梦想,向往与崇拜,我们如愿地跨入了重大的校门。

在这里,为青春呐喊,为理想奋斗,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而释放全部的激情;

在这里,有思维与智慧的碰撞,有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有友谊与爱情的编织,有欢笑与泪水的交融;

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丰富与凝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如何超越自己、突破极限;

在这里,有慈祥的老师,让我们忘记了离家的惆怅,让我们不再是茫茫江面上一只无法靠岸的小船;

在这里(www.61k.com),有敬爱的党,让我们实现了生命的又一次锻造和考验。那年那月那天,在鲜红的党旗下,我们感受到了荣誉责任,沉甸甸的使命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分量与价值!

再回首,我们是欣慰的,无悔的,更是自豪的。

有那么多的故事值得记忆;

有那么多的瞬间值得回味;

有那么多的感动值得捕捉。

当我们漫步在知识的殿堂,拼搏于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的灵魂接受着来自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洗礼;

当我们接过老师的深情留言,我们体会到了期望和嘱托,无言的叮咛却是我们一辈子永远不敢忘却的纪念;

当我们签约成功答辩完毕,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自豪和喜悦,几年的辛勤浇灌终于开花结果,但同时我们期待的,却又是下一个奋斗的季节!

然而——

从下一刻起,一切都只能在回忆中重演!

今天,现在,此刻:我们必须离开老师、离开母校甚至离开灯火阑珊的重庆!我们必须去工作,去奋斗,去打拼,去面对崭新的世界,去实现新的理想与价值。

但是,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谨记母校的教诲,永远挺起胸膛做人!

母校啊,请拥我入怀,请接受孩子最真最纯的爱!

今夜,我不会哭泣,更不会喝得烂醉如泥;今夜,我要把所有的记忆装进行李,哪怕是飘渺的点点滴滴!

您即将远行的孩子

给母校的感谢信范文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

你们好!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你们三年来的辛勤耕耘,换来的是我们的大学梦。而我现在已漫步于中南大学校园,享受着岳麓山脚下的鸟语花香和高等学府浓浓的学术氛围。但让我唯一感到惭愧的是我没能为我们学校争得一个清华名额。

经过今年高考的备考,你们辛苦了,现在一切都好吗?每当我想起高三时候你们与我们风雨同舟的日子,眼中总含着感激与喜悦的泪花。想起当初老师的谆谆教导,就会心生留恋之情。在我眼中,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学习上的教导,而是思想上的教导。特别是班主任讴心沥血所建立的0607班班魂——不抛弃不放弃。在刚开始建立班魂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用,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后来迫于班主任的压力,我才开始融入班魂,想不到在高考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作用更大的是对我的人生。这思想不仅仅对考试有利,还对我的日常生活解决问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还有班主任在上语文课所叫我们积累的素材,粗看它只是考场上为完成作文的工具,但如果认真揣摩,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素材,还是人生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从中学会了很多很多。

经过了近两个月的大学学习,我发现大学并不是原来想像中的轻松。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奋斗。因为忙于社团、学院里的事,我有一个星期都是早上5:30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2:00。虽然很辛苦,但收获是令人愉快的。这也是班主任教我的凡事都要认真。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请不要给学生说大学很轻松,等到他们真正进入到大学的时候,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习,甚至会导致心理的崩溃而走向极端。因为在大学里我听到轻松的结果最多的是糜烂和堕落,我可不希望县中出来的学生在大学里糜烂、堕落。比如说不分昼夜的打游戏、谈恋爱什么的。我们应该给学生竖立终生奋斗的观念。我个人的感受是,原来大学才是真正的奋斗,高三只是奋斗的序曲。

现在大学已经在进行教学改革,大学教育不再是以前套公式的培养模式,而是自主学习、自主选课,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现在“史记”和“贝多芬”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中南大学有很多的牛人,他们都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成为红人的,他们是靠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所以现在怎样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希望县中的学生对高考的思考不仅局限于高考,而要看到大学,乃至未来的人生。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的教育与培养,正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我今天的大学生活。我预祝我们学校长江后浪推前浪,明年的高考一定能出一个清华生!

此致

敬礼

0607班学生:林涛

尊敬的吕校长和恩师:

你们好!

伴随着2012年高考成绩的揭晓,我以理科700分的优异成绩结束了三年的高中生活。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离开了相伴三年的母校,已由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有独立想法的青年,由一个追求梦想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

是母校陪伴我走过这人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是母校陪伴我逐渐成长成熟。还记得,新生报到那天我在心中默念的豪言壮语;还记得,开学那天新同学初次相见时的腼腆好奇;还记得,考试失利时同学们的惊慌失落。可是,在母校的陪伴下,我们变得坚强勇敢,乐观淡定,渐渐走过了这些懵懂幼稚的时期。知道了豪言壮语抵不过脚踏实地,知道了腼腆好奇抵不过热情宽容,知道了惊慌失落抵不过淡定积极。

感谢母校,感谢三年的点点滴滴。实高是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有着处处为同学老师着想的领导团队,有着时刻关注同学的几百老师,更有着互相帮助的几千同学。感谢你们,感谢我们一起成长的时光,感谢那些我们一起度过的包含酸甜苦辣的日子。

忘不了清晨老师们牺牲晨睡来到教室监督早读的情景,忘不了深夜老师们撇开家人坚守在教室辅导同学们上自习的情景,忘不了周末老师们放弃休息坚守在办公室为同学们批改作业的情景,忘不了班空老师们利用点滴时间为同学梳理开导的情景。忘不了同学们成绩进步时老师的兴奋激动,忘不了同学们成绩下降时老师的心急如焚,忘不了同学们骄傲自满时老师的善意提醒,忘不了同学们失意低落时老师的耐心劝慰。谢谢您——老师,正是因为您的教导我们才能快速成长,成为一名知识完备、心态良好的合格高中生。

感谢母校,感谢你那良好的学习氛围,感谢你那先进的教学设施,感谢你那严谨的治学习惯。怀念那些为梦想奋斗的日子,怀念那些你追我赶的日子,怀念那些偶尔也在操场上玩闹的日子,怀念那些有哭也有笑的日子。虽然这些将离我而去,可它们却会永远鲜活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我会记住我们相伴的时光,我希望能带着你们走向远方。

最后,我祝愿母校能够越来越成功,祝愿母校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子,祝愿母校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陈璐

2012年7月14日

写给初中母校的感谢信

值此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的同学们以书信的形式给母校的老师们送上自己的真挚祝福。以下是来自我校初三毕业的同学写给母校的三封感谢信,并由同学们签名,集体送上他们的祝福。

感谢信

尊敬的李埠中学校的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是来刚毕业的初三学生。首先,让我代表刚毕业的李中学子,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回想在李中的三年,我们不仅接受到正规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的良好风气和老师们谆谆教诲的耳濡目染下塑造了健全的人格,形成了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在李埠中学学到的知识将使我一生受益无穷。初中三年,老师像父母一样照顾关心着还不太懂事的我们,帮我们在学习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三复习阶段,老师适时调整了角色,不仅是师长,还担任了朋友的角色,当我们考试失利时,会不停地鼓励我们;当我们出现自满情绪时,又不失时机地给我们一个“打击”。这所有的一切,至今仍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为当初选择锁金分校而骄傲!

初三总复习阶段忙碌的身影还历历在目,我们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与全体初三老师精心辅导是分不开的。老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我们学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现如今,我们开始了高一的学习。这,又会是新一个追梦的三年。在此,我们向老师们保证,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不会停息奋斗的脚步,努力学习,有所作为,这也是对你们三年师恩的最好报答!

最后,让我再一次对老师的教导和培养说一声感谢。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愿母校能越办越好!

此致

敬礼

给母校的感谢信

感谢没有插销的宿舍,

让我们一群文科出身的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高中物理知识,

个个成为六级电工、四级木匠……

感谢回民食堂,

在不知不觉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力增强了我们的胃动力,

使得我们在谈笑中将饭盆中的小石子、细麻绳、手指甲、绿苍蝇……吞下去,

然后抹抹嘴道:“小样儿,不就一个XX么,我当初还吃过XXX呢!”

(为不使大家呕吐,XXX的内容就不显示了)

感谢期末考试前的自习室(背景音乐:大学自习室曲)

使我在心里愈发坚定的支持祖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感谢学校门前卖方便面的大姐,卖肉加馍的大哥,

你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啊!!

让我们日复一日的吃着毫无营养的方便面和夹杂着汽车尾气的双加。

感谢卖豆浆的大叔,

总是在我们的要求下,多放糖or少放糖or不放糖。

感谢回民食堂的肉烧饼

你们将如此普通的食品卖的如此火热,

不能不说是一个商业奇迹。

感谢四海超市,

无偿为我们提供火柴

在通宵的夜里能买到面包和纯净水。

感谢中国农业银行学院街支行,

你为整个农行的扭亏为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感谢930汽车,

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市区公交系统的沉重压力,

并训练了我们抗挤压能力和挤压别人的能力,

承受着价格上涨的负担!

感谢华康药房,

为我们提供“便宜”的药品,

使得无数同居青年的XX生活免除后顾之忧。

特别感谢新华中医诊所,

让我在输液的三天中花掉了半月的生活费,

也让我深刻的理解了“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含义。

感谢博文复印,

每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是你业务最繁忙的时候,

关键时刻你为我们提供了成捆的答案,

你是我们与应试教育相对抗的最有力最坚定支持者,

在此谨让我代表学院街的广大同学向你说声:谢谢了,缘分啊!

感谢樊村,

作为学院街最大的SOHU区,承载了无数少女变少妇,少妇变主妇的梦想,

记载了无数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

同时成为学院街房租上涨最快,房东态度最为恶劣的问题社区

三 :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出版于1961年,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第二部作品,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作家对其外祖父等待千日战争抚恤的回忆。该作与马尔克斯其他作品相比显得过于“简单”,但是简单之下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学味道。

【故事简介】

第一章

一天早上,上校起床发现家中的咖啡已不够早餐之用,经过精致打扮后去参加了一次葬礼。这次葬礼对上校来说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因为这是这个城市这么多年来第一个自然死亡的人。他妻子患有哮喘病多年,所以不能离家半步。上校来到广场上,在十月的大雨中等待着送葬队伍的经过,不过在雨中上校也吃尽了苦头。

第二章

上校的儿子奥古斯丁留给家中的遗物是一只斗鸡。奥古斯丁由于秘密分发传单,一月份被暗杀在斗鸡场上。镇上的人都认为这只斗鸡最具战斗力。于是上校好生照顾着它,期待它能在下一届斗鸡大赛中争金夺银,但是他妻子却反对这个无底的计划。每到星期四,上校总会去码头等着邮轮送来他的抚恤金信件,可是十五年过去了,依旧什么都没有。有个医生,也在同一天去码头提他的报纸,撰写他的专栏,医生在镇上有个秘密的圈子。上校借了医生的报纸,可以在当天晚上躺在吊床上阅读,不过第二天医生会来他家取回报纸。晚上七点,安赫尔神父敲了钟,根据自己的电影分级制度,用钟声告诉镇上的人新来的电影适合哪些人看。(报纸上有埃及人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新闻。)

第三章

上校的生活真的很窘迫。由于妻子的唠唠叨叨,上校立刻就去了次邮局,不过空跑一趟。奥古斯丁的同伴们高兴地评论着他的斗鸡的胜利。所以上校又去了趟邮局等信,还是白走一趟,而且邮局局长告诉他,没人会写信给他。上校按照妻子的建议上校换了个律师。

第四章

第四章开头是上校写了一封替换律师的信。小镇继续下着雨,上校和他妻子却没有吃的,饿着肚子。上校的妻子去他们的儿子坟上献花,尽管她的哮喘还是很严重。上校和他妻子都省下自己的食物,把这些“洒了血”的食物喂斗鸡。不过到了最后,奥古斯丁的同伴们担负起了喂养斗鸡的任务。

第五章

堂·萨瓦斯建议上校卖了那只斗鸡,可以套现900比索,而且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上校在邮局询问他的信件,但是没有任何答复。而后,上校回到家中,决定和妻子一起去那户治丧人家凭吊哀悼。他妻子用结婚戒指做抵押,向安赫尔神父借钱,不过得到的答复却是借钱不能用神圣的物品作抵押,因为那是种罪过。在极端困难面前,上校不得不把斗鸡卖给堂·萨瓦斯。

第六章

上校来到唐·萨瓦斯的办公室,决定卖掉那只斗鸡。上校苦等几个小时候,萨瓦斯出现了,但他不把上校当回事。上校只得带着坏消息回家,告诉了他妻子,他妻子却建议比萨瓦斯的请求更具决定性。这样上校又去了趟萨瓦斯处,可是萨瓦斯杀价到400比索,而且在他转卖斗鸡的账单整理好之前,只支付60比索。

第七章

某天早上,上校和他妻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起床,感觉非常好。由于收了萨瓦斯的定金,他们终于有吃的了,上校还添置了一双新鞋。一天,当上校正要去了邮局去等信时,记起了训练斗鸡的那段时间,就进了斗鸡场。上校认出了自己的斗鸡,观察到它不仅代表着节俭,还代表了这个城镇的孤独和自由。上校训练它已有好长时间,对斗鸡已生感情,但是它没有

在他手中那么有活力了。尽管如此,上校还是把赌注压在这只斗鸡身上,决定继续畜养斗鸡,然后继续等待信件的到来,与此同时,他的妻子用经济状况恶化来抗议。妻子问上校:“(养了鸡),咱们吃什么?”上校用了一个戏剧性词回答道:“大便”,小说就此结束。这个词可以看出上校和他妻子有多么的绝望。

【文学评论】

马尔克斯自认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之一,最精炼,结构最简单的一部作品。 小说从深层次上来讲,是对当时时局政治、军事独裁、封建愚昧的抨击。它是一部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的着重心理分析的意识流小说,把现实和幻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交错,是现实主义的精品。

作品写一位50多岁的老人盼望养老金而不得的复杂心情及因此而生的窘迫生活。这位上校年轻时(19岁)即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新政府许诺要给他们养老金安度晚年,他妻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儿子也在一次斗鸡中死去,老两口孤苦伶仃,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诺,寄来养老金。但是,上校的这种等待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成了绝望的等待。

上校的悲剧命运令人难以忘记,这悲剧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追究下去还要包括到主人公生活的那一片特殊的大陆——拉丁美洲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征。

小说忠实地再现了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这块土地因古老的印第安土著文化和哥伦布发现这块新大陆而导致印欧两种文化的并存与混合,在这方土地上,现代和远古,科学和迷信,电子和神话,摩天大楼和史前状态交织在一起。这是个神奇的、疯狂的、不可思议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面前,一切虚夸和矫情的辞藻堆砌都显得那么苍白,作家只需用语言最本质的内核部分去表现就可以收到令人震撼的效果。

在小说中,拉丁美洲那漫长的雨季是令人厌恶的,他和上校的痛苦感受以及邻人的出殡联系在一起,这一雨季的描写小说开头就有,它似乎是上校悲剧命运的一个预言。上校曾去找过律师,申诉自己的不公遭遇。然而律师这样向上校解释:“人类的忘恩负义是无止境的。”在上校所处的那样一个专制制度肆虐的非理性时代,不仅统治阶级背信弃义,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是穷极无聊。老百姓们每年在1月二十日进行斗鸡、下赌注,追求刺激。在礼拜的夜晚,人们聚在台球房玩转盘赌,一片沸腾的景象。上校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因为他的那种严肃、纯洁、执着的精神世界与整个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无聊麻木的生存状态格格不入!

小说中的世界,除了上校、医生这极少数的几个人还保留着人类宝贵的理性外,其余种种人以及周围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反理性现象,粉碎了读者的理性期待,上校那一相情愿的理性主义信仰显得可笑、可怜。上校所参与的那场战争,耗尽了他的生命中的精华。在人类生活舞台上,从古至今,到处都层出不穷这种反理性的活动,有以信仰的名义进行的野蛮愚昧的宗教战争,有血腥的种族清洗和党同伐异??康德认为,人尽管作为万物之灵,个体充满了智慧,但就人类的全体在世界大舞台上的所作所为来看,一切归根结底是由愚蠢、幼稚的虚荣,甚至还往往由幼稚的罪恶和毁灭欲所交织成的。上校不正是这场罪恶中的牺牲品吗?

小说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它所塑造的上校的悲剧命运的美学意义。首先表现在对于绝境中生命韧性的渲染与开掘。上校与他的妻子在贫病交加中苦苦地支撑着,这两把老骨头在严酷的生活重压下已将生命的忍耐力发挥到了极致。尽管自己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如此不堪,上校还是保持了他的正直、倔强,对共和国一片赤诚和对法律怀有牢固的信念。上校在读报纸时发出叹息“没有选举的希望。”他对拖欠医生诊费感到不安,在分手时咬着牙问“我们欠您多少?大夫。”他相信法律,作出更换律师以求快点得到养老金的决定,并且亲自写申诉信??腰板挺的笔直,以利于呼吸??上校写了满满一张纸??后来,他又写了半页,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无论是肉体上对于贫穷和疾病作的苦苦抗争,还是精神上对于某种信念

的苦苦支撑,马尔克斯都没有忘记加以渲染和表现,然而,上校并没有迎来生命中的春天。他的青春和热情早已伴随战争岁月消逝了,陪伴他的只有令人厌恶的潮湿的雨季。他身上保留的人类理性的闪光在黑暗的绝境中显得如此的可贵,这是值得读者记住的。

小说中上校这一悲剧人物的美学意义还在于:小说末尾对于痛苦的自我救赎使得上校的灵魂得以站立起来,可以与读者对话。

叔本华对“痛苦”的定义是“把意志因横亘于它与它当前目标之间的一个障碍而遭到的阻挫称为痛苦。”那么,上校等待养老金而不得是符合这一定义的。因为贫病,上校遭受的肉体苦痛不必多说了,在漫长的等待和窘迫的生活中,上校所受的精神苦痛也被多次提及,文中描写上校的心理时用了“焦虑不安”,“羞愧”,“不快”,“心乱如麻”,“提心吊胆”等词语。上校还产生了好几次幻觉,一次是出殡时,一次是卧病在床时。这几次幻觉都有令人惊悚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上校的精神也被折磨得千疮百孔。

痛苦本身固然也有它的美,但马尔克斯所做的并不仅仅是强调人生的悲剧感,在小说的末尾,马尔克斯冷静的叙述道,“妻子逼问上校‘告诉我,我们吃什么?’上校经历了七十五年——一生中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七十五年——才到达了这个时刻。他感到自己是个纯洁、直率而又不可战胜的人,回答说:‘屎’。”在那样一个时刻,上校完成了某种仪式。以往全部的痛苦已成为上校感受范围之外的另一世界。上校完成了他艰难的灵魂之旅。上校达成了这样的理念:要解脱于苦海,就不是无济于事地挣扎着解除加诸自己的一重重的,实际的痛苦,而是从根本上否定制造出一切纷争和苦难的生命意志,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的救赎。使得他可以超脱,对他而言,痛苦就是解脱于痛苦的途径。小说到了这里,上校的灵魂变得丰满而有生气,不再是徒有痛苦的容器。

这篇小说对于苦难的叙述有着自己从容的节奏。作者始终保持必要的含蓄、克制。但是惟其如此,才得以源源不断地透出作者真诚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大敬畏。正是由于马尔克斯细致入微的阐述,形成涓涓细流般的小说内在的时间节奏感,才调动、激发了我们全部的情感和经验的介入与参与。

这部小说的悲剧性无论从民族、社会的角度还是人的角度看都是显而易见的。在马尔克斯的创作生涯中,他最初的创作主题也是与死亡有关,可以想见马尔克斯的哲学观念里早就有了生命的意识。我们通过这部小说,窥探到人类生活之一角,思想得以沉潜到悲剧人物的生命深处,看到了既伟大又渺小的人类生命的闪光,小说既不乏精细的微观视角,又负荷着思想的深度,负载着社会的内涵,有着深邃的历史穿透力,因而它具有一种强烈的美而撞击着人们的心扉。

有人曾问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不可超越,你怎么看?马尔克斯回答:其实在它问世之前就已经被超越了,我最好的作品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他曾这样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部作品我写了九遍,在我的作品中它是最牢不可破的。它可以面对任何对手。”

◎格非:《上校》是通过简单写出了复杂,《上校》的境界要高一些,它非常简单,非常平常。我们要判断一流的伟大作品,首先的一个依据就是它一定要简单。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某种重要价值的守护者,他要提出价值,要保护这个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你得比网络上的那些批判更往前走。

格非:《上校》对我震撼最大的地方,是它所受到的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作品里有很多夸张的描述,比如一个人的肚子里长出百合花,长出毒蘑菇等等,因而,从文体上说,《上校》基本上是非常完美的。

从作品的纯粹性、作品的力量来讲,我觉得马尔克斯所有作品里面没有哪一部能超越《上校》,有几个理由,第一,《上校》的语言棒极了,势大力沉,至今仍然可以作为写作的教科

书。他的句子非常简洁,读起来普通,比如他要说这个人一直在等待,他这样写:十月是他可以等待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之一。比如他写的句子:哮喘病害得他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子一般作家写不出来,力量非常大,像大力丸,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和情感因素特别多,话里有话,话后边还有话。第二,语言的节制之外,《上校》是塑造人物的。《上校》里所有的人物都了不得,比如老夫妻俩,比如得糖尿病的那个人,比如孩子和孩子的那些伙伴。马尔克斯有时候一两笔就能把一个人物写得深入人心,这得自于他的最好的判断力、最好的分寸感,才会使他的手不抖,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上校》发表时意见就已经分为两派,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人认为马尔克斯是在反对资本,反对专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西方的经济对南美的侵略;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认为马尔克斯是在反抗暴政。实际上,《上校》中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有,一方面是反对资本主义,一方面是反对专制和暴政,主题表达得非常隐蔽。马尔克斯是一个大作家,不会像一般作家一样把主题全部呈现出来给大家看。比如老人唯一的儿子因为发传单被屠杀了,有一次老人遇到杀他儿子的凶手,他跟凶手说:借光,让我过去。凶手也彬彬有礼,说:您请便。马尔克斯只用这简单的两句话描述,里边就已经表达了无数复杂的东西。在他的这部作品里,马尔克斯谈到了资本,谈到了整个拉丁美洲由于欧洲的文化文明直接切入导致的孤独,对反抗暴政、反抗专制都有很深的体会,也隐藏得很深。

刘震云:《上校》是马尔克斯早期的作品。《上校》故事表面的核非常简单,就是一个退休的上校,一直在等着国家发给他的军人退休金,一直在等,一直在等,最后永远没有等到。但是马尔克斯在《上校》中有两点开始做得与众不同,一是他开始多角度叙事,比如一瓶水,我先说完这瓶水,然后格非又怎么认为这瓶水,接着麦家认为这瓶水是怎么回事,接着他又写二十年后格非又认为这瓶水怎样。

在《上校》中,那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呈现了马尔克斯对哥伦比亚民族、对整个南美、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因而,《上校》确实是一部世界顶级的作品。

孤独的余味:解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这本小说出版于六十年代初期,也是他正式发布的小说,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做记者出身。他在此之前写的是新闻报道性的东西,作为小说,这应该是他比较早的第二部或者第三部小说。哥伦比亚在六十年代,我们当时在整个六十年代,在中国听到这个国家的名字经常是和游击战争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内战以后,国内各种矛盾并没有消除,国内矛盾很大,虽然有两个党派并存,一个自由党,一个保守党,听上去有一点点西方民主的味道。但是拉丁美洲的特定情况是,它的这个民主非常有特色,它也可以做到高福利,有很多的福利,但是它不像北欧那些国家,而是有点像社会主义的福利。前年我跟凤凰卫视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到墨西哥、古巴那边,我给它起名叫右派的社会主义,它不像左翼思想的社会主义,他们的民主也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民主中间,甚至包括很多暴力的东西,哥伦比亚的暴力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如果大家提到哥伦比亚知道的不光是咖啡,也不光是他们现代石油的生产国,也不光是他们闻名于世界的黄金博物馆等等,可能过去名声更大的是因为它的毒品可卡因,在整个山区和丛林区,可卡因的产量应该是世界第一位的。美国人消费的可卡因90%以上是生产于哥伦比亚,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

我们知道这些可卡因的生产不是纯经济活动,而是军事活动,他们是完全军事组织,甚至完全是军事化的组织来种植的。比如说在很多乡村里面,在他们中南部的几个城市中,都有非常强有力的集团,这些集团强大到什么程度呢?不但可以影响当地的政治,它还拥有自己的军队,拥有自己的监狱,甚至于控制很多地方的法庭。我接触过一位哥伦比亚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说最近十多年来的时间里,在哥伦比亚被暗杀的法官有200多人,如果不顺从的话就会有麻烦。这个势力非常强大,所以他们经常和暴力联系在一起。大家看到小说里面

也提到上校的儿子被乱枪打死。这种暴力有时候我们在其他地方不太容易想象得到,但是在拉丁美洲国家里,大家一定要把这种暴力纳入到他们正常的民主概念里面,这是他们现实的一个部分。

这部小说里的并没有很多的谈到暴力,只是在个别的场景提到了有宵禁令、戒严,甚至有一些审查,包括电影,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但是从他们的整个社会背景来看,是长期的暴力行为的延续。他们在过去历史上发生的那次比较重要的战争,大概的背景就是这样的背景,虽然有两个党,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那种民主,而是带有很强烈的暴力色彩的民主。

这本书发表于1961年,他的写作是在1957年,当时是马尔克斯在巴黎完成的小说,但是当时哥伦比亚国内处在所谓的十年暴力时期,从1948年到58年,当时两个党,自由党和保守党彼此暴力,有数据说十年中死了20万人。在这样一个非常严酷的背景下,马尔克斯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并没有直接讲这些悲剧现实,比如说他儿子的死,是以背景的方式提到的,他没有讲儿子当时怎么死的,他后来可能提到了,但是作家最巧妙的一点是,他把跟他儿子的这种感情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小说一开始就是葬礼,这个葬礼好象跟别的内容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从那个葬礼里面好象可以看到上校对儿子的死这个事情隐忍在句子里,一直没有很正式的宣泄出来,但是在这个葬礼上他宣泄出来,他看到那个死去的孩子,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时候,那种慌张的感觉,你就可以看到这个事情对他内心触动非常大。他的儿子在这种严酷的现实中丢掉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当年也参加了非常严酷的战争,哥伦比亚历史中非常有名的千日战争,打了三年,差不多一千天。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开始说起,这本书出现一个事,“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56年”,再往后翻,他要出去,外面下雨了,他们家有把破伞,他说这个伞是他妻子在他那个党某次筹集经费的政治摸彩中出现的奖品。这里出现“他那个党”,那是什么党?往后翻,小说里讲了好多类似这样的地方,比如堂·萨瓦斯说“我总是忘了现在还是戒严时期”,再比如“没有提到你们这些老兵吗?”再往后“有人对他说话,而他躺在革命军的行军床上答着话”,类似这样的话,这些是怎么回事。其实不知道也可以,但是知道以后会更好理解。这也就是与千日战争有关,当年他们打过一场仗叫千日战争,是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仗。千日战争的结果是自由党投降了,之后国家进入到另外一个新的时期,这个上校是自由党人。这个投降跟我们这种投降不一样,这个投降是有一个约定的,不是咱们这种,比如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跟这个情况不一样。他们这两个党是很和平的方式,签了一个停战协议,自由党投降之后,大家共同成为国家公民,来好好建设国家。所以这个约定的事情,就是原来自由党的这些军人,政府要好好的对待他们,有所安置。因为他们不是战俘,他们是约定我把武器交给你之后,你得给我一个待遇,而这个上校等了这么多年就是等的这个待遇。

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挺重要的,这牵扯到小说最主要的东西,这个上校等这个东西,他等的是什么?他不是等自己那方,比如咱们现在一个下岗职工等着国家给的待遇,比如等着医保或者什么,他跟这个情况不太一样,他们现在执政的人是敌对那方,你们当年约好了,说好了要给我退休金,但是你没给我。这就等于多了一重意义,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背景的话,那他就是等给他的退休金。可是凭什么给你退休金?是因为当时签了协议的。所以这个小说是关于等待的小说,如果说这个小说有若干个主题的话,等待应该是最主要的那个母题,从头到尾就是讲一个人等待一个东西,这个等待里面包含了对于56年前那个协定执行不执行的一种要求,一个立场。我作为这一方,而且我还不是一般的人,我是一个上校。当然这个上校,他20岁当上校,但是他们是游击队,我这一拨人中我就是小,但是你得承认我这个身份。这个等待里面就包含了一种反抗的意思,我要求我多年的权利,对于整个历史,都可以搁在这个等待里面。这个说里面,等待的过程中,一方面为生活所迫,连吃的粮食都没有了,连玉米都没有,还要维持他儿子留下来的那只斗鸡。同时他还要维持他作为过去革命军

上校的尊严,他不愿意放下身段承认日子穷了。每次去等信的时候,人家问起来,他还要掩饰说没等,实际上全镇子人都知道,游船来的时候他定期都去等信。他和他的太太,他们夫妻两之间也是非常好的对比。我记得以前在一些讨论会上,我把他甚至可以和唐吉柯德相比,生活在梦境里面的人和非常现实的人进行对比,他的太太也是非常现实的人,每天要谋求生计。

其实这本小说里面涉及到两个背景,第一个背景就是56年前的这场战争,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事。第二个背景就是现在正处在戒严时期,从47年到57年,两党又闹翻了,有这么一件事,这十年处于戒严时期,所以才有他儿子的死,才有这个小说里面多次写到的传递传单,这些事情都跟现在这个背景有关系。

这个小说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或者说有几个关键的主题,一个就是等待。再有一个,他是一个上校,他的这个身份很重要,他如果是普通的兵,他用不着等,他可以干别的活。正因为他是自由党这边一个很高的人,管军区的,他在他们投降的时候还拿了一大笔钱。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贫困、贫穷、饥饿,这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儿子,虽然这个儿子已经死了,但是这个儿子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再有一个就是那只鸡,这只鸡在小说里面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东西共同构成这本小说,如果我们把这几个事情弄清了,我自己认为,这本小说就可以全了解了,每一个题目都可以说到很多的事情。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历史背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在里面并没有直接提到我是自由党,或者你是保守党,而他是说“那个党”,当然哥伦比亚本国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为什么在小说里面不这样直接写出来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它是直面政治现实的小说,但是他并不是为了写这样一件事情。其实马尔克斯本身,因为执政党一直是保守党,他如果反对独裁的话,他一直是反保守党这个政府的,但是他并不因为自由党是起义军或者所谓的革命军,他就天然有了一种正义性,他在书里并没有表现出我为了控诉这个政权支持那个党派。如果你不把目光投向他们的话,你根本都不知道,他们曾经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国家好象不承认他们,而且在这么多年中间还受过不少屈辱,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国家承认他们的话,对他们来说有特别不一样的意义,对上校来说也是这样。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很现实层面的书,但是他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肯定是有一些在文学上,或者说在比较普遍的意义上有一些主题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你可能不需要知道这个历史背景都可以理解的,是人类共通的对命运或者对生活的一种思索。如果谈论这些东西的话,离不开人物的塑造,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如果说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最具标杆性的文学人物的话,《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面这个无名上校,他根本没有名字,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上校是一个“磨盘间的小人物”,虽然也许有很辉煌的过去,而且他是一个很诚实的军人,他手上拿那么多钱,已经战败了,把钱辛辛苦苦的送到那,送到那以后正好赶上人家签投降协定,把钱整个交出去了。虽然有很辉煌的甚至值得吹一吹的过去,但是他在这么多年以后,时间已经把他消磨成一个小人物。有些人也许还尊敬他,但是可能更多的是对他儿子尊敬的一种延续,或者对他们家那只斗鸡的一种期望。我们从小说里面可以看出来,大多数人对他讲话,言谈之间是一种漫不经心的、开玩笑的一种口气。我为什么说在磨盘之间呢?因为他永远生活在尊严和生活的困苦这两扇磨盘之间。

人和人之间是无法沟通的,这是存在主义很重要的看法,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他人即地狱”,你和进地狱的人无法沟通,这个上校和所有人都无法沟通,他和所谓的朋友也好,他和年轻人、和他的妻子,和任何一个人,唯一一次觉得有点沟通的是和他的那只鸡,好象鸡能够听懂人话似的。人和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无奈,这是一个时代里面很多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多理解上校这个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很悲剧性的人物。也就是说,上校这样一个人,因为和他人有疏离感,所以他有一种非常孤独的感觉。我觉得上校这种孤独是有意

为之的结果,上校可以不孤独的,比如刚才说到这个上校的身份,他原先是革命军司库,等于是管钱的,当时要投降的时候,他不知道有这笔钱存在,本来可以自己留着,但是他却把它交出去了,然后再用50多年的时间等一笔数目小得太多的退伍金,他是有一个选择在里面,因为他要坚持心中的一种信念。其实人要有一种自由的意志,如果没有这种自由意志,你就不称其为人,你就没有办法去选择。

上校这个人物有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他的等待,这个人等待一个东西,等待这么长的时间,这个小说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时间。假如他等一回、两回,所有这些意义都不存在了。第二点,这个上校在等待里面,他到底是有希望,还是说没有希望,也就是希望和绝望的关系。第三点,在低的层面上面,可以说是关于他面对饥饿,以及他行将老去,面对他即将面对的死亡。在这三个层面上可以和我们很多很多人达到共鸣的。

刚才我讲了,上校这个等待,如果我们了解这个小说背景的话,我们知道这个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反抗,他的这个等待是他的一种反抗方式,他所要求的一个东西是56年前的那么一个公平。这个公平和这种反抗,和他的儿子被杀,在现在戒严下的其他人的反抗,这些融在一起。这个融在一起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体现在他的等待上,一个是体现在这只鸡上。因为大家把希望寄托在这只鸡,这只鸡如果能赢,就等于他们终于得到了一点他们的胜利,所以这只鸡非常重要。

我们把这个等待如果放在更长的事情上,允许我做一个不伦不类的比喻,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跟这个小说在某一点上有一点点相通,我说出来你们可能会笑。我们古代有个故事叫《尾生抱柱》,庄子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尾生跟一个女的约好在桥底下见面,这个女的没来,水涨上去了,之后把这个尾生淹死了。很多年前我跟别人讲这个故事,别人笑,说这个人是傻子。但是我们想想,如果置身于尾生这个境地来想这个人的话,他跟一个女的约,如果他等了十分钟不来,他走了,这个等待没有任何问题。假如他老在那等待的话,这个等待本身就成为等待的理由,时间使得这个等待越来越有意义,如果停止等待就完全没有意义。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一点上面,我们中国古代一个很好的故事,和哥伦比亚,在上世纪前五十几年里发生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生人类都有共同的相通之处,我既然已经等着,假如我在任何一个时间段上放弃这个等待,整个我就白等了,我前面的事全都白干了。所以必须等待致死,只有两种结果才有意义,第一种结果就是我终于等到你给我发退休金,我这个等待全都有意义,我等待一年和等待五十六年,越等待越有意义,你终于给了我退休金。但是他等了之后,多少年以后才给他一个什么证,最后律师不给好好办事,再把律师去掉,还在哪等,我们发现上校这个等待,真正的结局是他根本什么也得不到,他最终肯定等死的。

还有一种结果,是这本小说真正暗示的结果,就是上校因等待饥饿而死,要死。上校如果等死了,他同样具有意义,这就是当年尾生那个意义,我在这等着她,最后水涨上来,水把我淹死了,说明我等了。等了一晚上我回去了,谁知道我在那等啊。所以这个水帮了尾生的忙。这个故事我想了好多年,我当年研究庄子,我想好多年,终于明白了这个事,这个水来的太好了,终于把我这事解决了。所以《上校》结尾为什么这么说,这个小说的结尾非常精彩,这个斗鸡赢不赢得等45天,但是妻子绝望了,这期间吃什么呢。上校说,用他一生中积累起来的75岁,到这个关头他知道,什么事也难不倒他,他说吃屎。他为什么这么说?上校已经走投无路,但是如果上校因等待而死,上校等待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小说在这个层面上,跟人的心灵最深的东西是相通的,它确实跟我们所有的人对于未来的期待的最根本的东西有一个共鸣的。这本小说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是在这个地方,我觉得他确实把等待给写尽了。

这就谈到第二个层面,也就是饥饿。这个小说从一开始,上校就已经陷入极度的贫困。我跟陶老师说,这个小说只有一句话很像魔幻现实主义,就是他说“每天在锅里煮石头”,这个真跟魔幻小说有点像。上校跟他太太同时都处于饥饿中,不是说你饿我不饿,上校跟他太

太一样饥饿,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非常惊心动魄,就是他们养的鸡,他们根本没有粮食养鸡,这只鸡就养不住,可是这只鸡代表他们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只鸡身上,因为是他死去的儿子留下的,而且是他儿子这一帮人都寄托在这只鸡身上。这只鸡养不起了,他就跟别人说我真养不起,儿子的伙伴说我们给你粮食,你来养。他回家之后发现,怎么有玉米吃了,说是他们给鸡吃的玉米,可以分出一部分咱们吃。这种细节真是惊心动魄。

他跟他太太都处于饥饿,但是因为他在饥饿这个层面是处于等待,他是有希望,因为这个等待,他给自己升华到一个希望的层面。这本小说第二个跟大家共鸣的地方就是这一点,上校不断的安慰自己,主要是安慰他太太,不断的说这个信会来的,而且多少天之内来了。而且他许了好多愿,我欠谁钱,将来拿退休金给。这些事情实际都是他不断给自己的希望,这个上校始终处在绝望和希望之间。刚才陶老师说了,是磨盘之间的小说,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磨盘理解为,有一面是绝望,一边是希望,这两扇磨盘压着,这个状态就是我们所有人类的基本状态。上校这个人物确实跟我们很多不同经历、不同遭遇的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生存状态相通,这个状态就是等待与落空,希望与绝望,介乎这个之间,希望就是绝望,你的绝望就是你的希望。

整个拉丁美洲,应该说大男子主义比较盛行,一般妇女整个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校的太太和他之间,虽然有时候经常斗嘴,从一开始就斗嘴,他们两个好象不斗嘴就不说话,基本上说话都是在斗嘴。虽然中间有一些小型的冲突,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妻子是处于更无奈的状态,上校还有一点希望支撑着他,而他的妻子完全处在绝望的状态。如果上校更倾向于希望的话,他的妻子更倾向于绝望,因为她每天都要面临着生活,每天要想吃什么,要想拿什么来喂鸡,甚至怎么样掩饰他们的贫困,比如拿一些石头放在锅里煮,让邻居知道这家起码生着火没断炊,他们面临更多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这只鸡的意义非常多,可以说现实意义、象征意义非常多。在这里我先说一个刚才没有说完的话题,这个小说如果我们从现实角度来看的话,我在豆瓣上也看了一些人对这个小说的评价,大家可能有点奇怪,上校可以不这么活,你也可以等待,也可以干别的事,你为什么除了这只鸡之外什么事都不能做,比如你打算去卖钟,但是钟也没卖了,你打算卖鸡,说500块,然后又改成400块,包括他每个礼拜到码头上去他也不说。他是一个上校,他有他基本的生存底线,这本书虽然很少的文字,但是讲了很多次他怎么打的,我们看到上校这个人,我们可以想像这个人的样子,他是一个始终不脱离他的尊严的一个人。我们用“尊严”这个词可能有点高,严格说,在这个书里面,有一段话,他太太跟他说,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日子不想过了。这是怎么回事?这跟他整个的形象有关系。

上校所有的人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底线上,当年他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到小说结尾的时候他说吃屎,这是一个很粗的话,但是即使这样,我也要保持我这个状态,这个故事才成立,这也是这本书非常打动我的地方。56年来上校没有做任何有损于他生存底线的事情,就是因为他是他,他不是随便的一个人。书里写了好几个跟他对比的人,比如说来了一个大夫,说这个大夫如何如何,还有一个做买卖的人,这些人都跟他构成对比关系,其实他们都可以变成一样的人,但是上校不愿意变成那样,这一点被他太太所抱怨。上校跟他太太之间,即使这样,他太太还是敬仰这么一个人。

说到这只鸡,我们可以说这只鸡是上校除了等待以外,唯一对付这个世界的就是在这,因为他儿子就是在这个事上死的。他认为他一定能赢,跟他认为那个信一定会来的意义是一样的。它只要能赢,他就可以有钱了。曾经一度动摇把鸡卖了,曾经说500,后来改成400,拿了70的定金之后又把钱退回去,这些往返过程都看到这只鸡是他的现实,也可以说是他儿子的化身,也是他在现实世界里,等待我们可以说是很虚的东西,但是实的东西都在这里面。所以小说中如果没有这只鸡的话,这个小说真的没法写。

四 : 写给妈妈的感谢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走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每当我听见这首歌的时候,妈妈,您爱我的一件件事就浮现在我眼前。

您还记得吗?那是一个晚上,我突然肚子疼得无法来形容。您什么也没说开车就带我去医院。一路上,您一直在安慰我,可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到了医院,在抽血时,我吐了一地。您什么也没说,拿起拖把就拖地。我住院后,被禁食了,什么东西都不能吃,您说要和我一起不吃饭,当时我就感动得要哭了。在我住院的这几天里,您24小时陪伴着我,一刻不离,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对我的爱永远也报答不完。妈妈我长大一定让你开心。

妈妈,谢谢您对我的爱,我祝您永远美丽年轻,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妈妈我永远爱您。

五 : 写给我感谢的人

提起笔,在月朗星稀的夜里,让我静静的回想我和你——那零散的点点滴滴。打开尘封的日记,开始寻找你我的足迹。眼眸里,浮现的都是你。不想失去。。。。

如今的压力,使彼此的联系较少了,倾诉也少了,心里总是空空的,就算有无数的委屈也是深深地埋在心里。。。。。

在这静若止水的夜里,你却仍晃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潜意识里感觉到你,而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默契。

有时候,我会担心你会像曾经的往事一样渐渐远去,尽管我知道,有一天你我要分离,去寻找自己的天地,所以我开始珍惜你我的点点滴滴。

你让我不想、不能、不可失去你。面对你,我不需掩盖,不需伪装,只需展现最真的自我。快乐,幸福都无法形容,而百分之百的动力来源于你的鼓励。渐渐的,我不知不觉的依于你,最想依靠你。。。

烦恼,你解除;失意,你分析;孤独,你陪伴;伤心,你理解。你总是那么的知心、善解人意。眼睛渐渐的模糊,泪水落下回忆着。。。春秋冬夏……窗外,一缕星光擦在我脸庞。(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不知不觉,眼泪已打湿那翻开的日子。打开窗、抬头、仰望、星空。看着那浩瀚的苍穹,仿佛每颗星都是你我的过去言语。有时,我也会天真的久久的望着星空,盼望着流星的光临。也许那是你给我的心语。。。面对流星,我会许一大堆愿。但绝对不会忘记:我想永远和你保持这份友谊。

因为只有你才能像那冬日的暖阳化开我内心无限的阴霾……

月光倾泻在夜里,我在静静的回想我和你,我和你的点点滴滴。我会永远记住,我会永远做到,把“它”伏案于笔。

本文标题:写给母校的感谢信-写给交通协警的感谢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46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