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调查显示:社交网站用户以年轻人为主

发布时间:2017-08-21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调查显示:社交网站用户以年轻人为主

  皮尤互联网和美国生活项目在周三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MySpace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用户越来越多,但仍然以年轻人为主。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在去年末对2250人进行的调查中,皮尤发现,35%的成年网民使用MySpace、Facebook或LinkedIn等社交网络,4年前这一比例只有8%。

  在12-17岁年龄段网民中,65%的人使用社交网络;在18-24岁年龄段,75%的人在社交网络中建立了档案。相比之下,在65岁及以上年龄段,这一比例只有7%。

  更有趣的是,17%的成年网民在一个社交网站上建立了多个档案。在社交网络用户中,男性、女性各占一半。MySpace和Facebook用户的中值年龄分别为26和27岁,LinkedIn用户的中值年龄为40岁。

  尽管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社交网络上建立了档案,但与朋友沟通仍然是用户登录社交网络的主要原因。89%的成年网民称,他们使用社交网络与朋友保持联系,只有28%的人称使用社交网络是出于工作需要。

  Facebook有1.5亿名活跃用户,其中大多数在海外;MySpace活跃用户数量为1.25亿,其中美国为7600万。

二 : 网络社区用户成长的5个思考模式

  互联网的部落化是未来的主趋势,互联网社会学也将蓬勃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已经不能驾驭像Facebook这样拥有10亿人的互联网王国。

  笔者唐兴通近来一直关注互联网社会学,互联网社会的构建、演化、衰落,国内外有多种思考路径。如果我们从网络社群成员身份及部落人员组成的角度下手分析“网络居民”,可以将规律用在社区运营,产品推广中。笔者为多个集团企业制定企业2.0,品牌社区战略及执行,有眼光的企业已经着手这个领域的战略。全球在这个领域的咨询,也正在兴起,国内外鲜有专业的咨询公司,期待和大家一起探讨。

  

 

  网络社群已经成为线下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补充和支撑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引发了网络社群的热度,传统意义上的QQ群、聊天室、BBS等互联网产品属于1.0时代的网络社群。网络社群越来越像互联网上的家,部落,有稳定的居住人群、沟通的机制、社交的场景、商业的交易。正如笔者2年前给奔驰等众多品牌做演讲时提到”每一个有梦想的企业,在互联网都得建立好一个家”。其实新浪微博的官方账户、微信的公共账户实质上就是企业的网络社群的一种形式,将用户聚落在一起,参与讨论,维护稳定。

  

 

  一个典型的社群成员成长轨迹是:发现注册成为一个网络社群成员,潜水一段时间学习;学会社群江湖的风格,习惯开始积极参与社群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和奉献,网络社群生活变成常态化;如果极度专注,有可能成为网络社群的领导,获得网络上的地位;时间、兴趣或其他原因逐渐远离某个社群,“迁徙”到其他社群部落。

  Lave 和Wenger依据网络社群中居民的参与度及变化,将社群分为以下5种人:

  外围的(潜水的)( Lurker) – 外围的,松散的参与;

  入门(新手)(Novice) – 应邀新来的用户,向着积极参与分享努力;

  熟悉内情的(常客)(Regular) – 非常坚定的社群从业者;

  成长(领导) (Leader) – 领导,支撑用户参与,互动管理;

  出走(资格老人)Outbound (Elder) – 因为新的关系、定位或其他原因而逐步离开网络社群;

  其实每一个互联网产品,品牌的社群成员身份的成长都有类似的轨迹,你可以回忆下,你是如何开始BBS论坛、博客的社群变迁的。我们也可以用他来分析微信、微博的部落成长及变化趋势。

  如果一个社群的中坚力量、领导、意见领袖群体出现崩塌,迁徙,那么这个社群也就意味着走向衰落。没有社群会永远昌盛的,其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笔者唐兴通认为:在社群出现迁徙的初期,也许我们可以遏制,做些努力可让生态得以休养生息,而不是迅速瓦解。

  思考:当年的开心网、人人网,在面对微博的崛起,社群部落规模迁徙时,生态的变化;那么当下微信的冲击,新浪微博的疲软,这个平台上的社群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海外咨询公司Forrester从网络社群行为下手来分类,将社群分为:创造者,评论者,收集者,参与者,观看者,不活跃分子。

  创造者:指的是经常写微博,博客,上传视频等网民。在美国创造者人数占所有网民的18%,韩国比例最高达38%。

  评论者:指的是在网络上对其他内容做出回应的人,如博客或论坛留言,或发表评论;编辑百度百科,回复微博的。

  收集者:指的是使用RSS,社会化书签等工具来收集信息,他们负责收集整理相关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编辑。

  参与者:那些参与社会化媒体维护个人主页,维护个人信息更新的。

  观看者:指的是信息的消费人,他们一般观看博客文章,在线视频,论坛,论坛的留言回复。做个观看者门槛很低,不像创造者或者评论者那样要奉献许多内容,所以这个队伍更庞大。

  不活跃分子:指那些参与度特别低的。

  思考:针对这个角度,我们在做互联网营销、产品推广的时候,针对不同的网民需要区别对待。1. 我们是否为收集狂准备了一些干货知识?2.我们是否为评论者准备够多的话题?3.我们是否为看热闹的人,给予热闹?4.我们是否为创造者,提供资源和思考刺激?很有趣的话题,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开展.

  Nancy White和 Elliot Volkman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拆解网络社群中不同类型的用户,其分为以下7种类型:

  社区建构师—– 为网络社群设置目标,他们规划网络社群的未来和影响力方向。

  社群管理者—– 他们监督管理整个部落,和商店的总经理有点像。

  付费用户—– 为社群提供资金的贡献,他们会为社群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样也是社区建设的晴雨表。

  核心参与者—–他们经常访问社群,参与社区活动,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为社群奉献的网民。他们是网络社群最重要的人群之一。

  潜水者—–这个群体是比较安静,并不积极将他们的观点分享出来,只看不评论,不表态的。其实他们被激活也是近在咫尺。

  统治者—–也被我们经常称着超级用户的,他们在社群中很有影响力,社区议事中拥有大的话语权和追随者。

  联结者—–他们会跨界参与多个群组的讨论,积极沟通。他们是社群的链接中心,将不同的群组串联在一起。

  社群的分类可借鉴传统社会学的人群分类,如何将不同类型的居民进行归类,其核心不在乎起一个称谓,重要的是将这群人的习性掌握,在实际的营销,运营中可以应用。笔者唐兴通结合传统社会学上的社群分类梳理如下:

  1. 地理位置上的群体(Geographic communities):从本地的近邻、郊区、村庄、城镇、城市到区域、国家

  2. 文化上的社群(Communities of culture):从本地的圈子、派系、亚文化、人种、宗教、跨文化、甚至全球社群。他们含有社群的需要和标识。例如伊斯兰教的标志。

  3. 社群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s):从常见的家庭、亲属关系、公司组织、政治团体、职业机构或者全球的团体。

  互联网上的社群发展趋势,越来越向着兴趣图谱在靠拢

  社交网络中兴趣图谱(Interest Graph)对社交图谱(Social Graph)的补充会变得越来越重要。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等已开始进行 “相关性”(Relevance)内容推送。未来这个领域会更加热门。下图展示了在线信息获取的发展过程(搜索主导–个性化推送–个性化的意外收获)

  

 

  从年龄结构可以分为:老人社区、孩子社区、年轻人社区、中年人社区;

  从性别结构可以分为:男人社区、女人社区;

  从兴趣结构可以分为:篮球社区、汽车社区、购物社区、化妆品社区等;

  从生活方式可以分为:小清新板块、艾滋病社区、军人社区等;

  从地理位置可以分为:江苏版块、北京版块、上海版块等;

  还有那些维度可用来构建社区的分类?

  小结

  未来的互联网将更加“部落化”,企业的营销传播,如何精准找到关键用户,找到网络社群中的目标客户,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分享你对互联网社会的观点和看法吧!

  本文作者@唐兴通

  本文链接:

三 : 另类社交网络Pheed:用优质内容赚用户的钱

另类社交网络Pheed:用优质内容赚用户的钱

另类社交网络Pheed:用优质内容赚用户的钱

导语:雅虎科技本周撰文称,在社交网络领域,Facebook的“广告+增值服务”模式似乎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但新兴社交网络Pheed以独特的订阅模式证明,社交网络的赚钱途径并非只有一条。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在社交网络领域,Facebook是当之无愧的王者,Twitter、LinkedIn等网站则是主要竞争对手。不过,一款名为“Pheed”的社交网络服务正在悄然崛起,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从表面上看,Pheed基于与Facebook类似的好友系统,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这与其他社交网络并无不同。但它的创新之处在于赚钱的方法:Facebook和Twitter等网站主要依赖广告和增值服务获利,Pheed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向用户收费。

它的做法是:如果用户觉得某人发布的内容质量很高,那么就可以关注对方,并按月或按次数支付少量费用,以查看对方发布的内容。换句话说,Facebook是一个内容分享平台,Pheed则更进一步,成了一个优质内容分销平台。

在今年2月的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排行榜上,Pheed曾连续一周超越Twitter和Facebook排名第一。这一突飞猛进式的增长得益于青少年的下载,他们的年龄多在15至24岁间,对Facebook失去兴趣,而转投Pheed这一新型社交网络。

Pheed的iOS客户端于去年底推出,并吸引了一些明星用户,如美国艺人帕丽斯·希尔顿(Paris Hilton)和麦莉·赛勒斯(Miley Cyrus)等。据美国ABC新闻报道,Pheed联合创始人兼CEO科博(O.D. Kobo)表示,Pheed吸引到一些明星,也得到了一些音乐经纪人的支持,但并没有向他们付费。

版权特性

Pheed能够吸引明星用户,得益于它的商业模式能够很好地保护艺术作品的版权。它允许用户在自己上传的视频和照片上打上水印,以标明版权归属。如果其他用户想要下载或者获得版权,就需要付费。

去年12月,Pheed吸引了大量摄影师注册使用。随着用户注册激增,Pheed决定在今年1月临时关闭注册,并暂停iOS客户端下载。今年2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时,Pheed注册用户增长了450%。

科博认为,Pheed的推出时间、产品的友好以及社交网络的大环境促成了早期成功。他称,Pheed就像“社交网络中的一个坏小子”,很现代很前卫。

新功能:音频滤镜

目前,Pheed仍需要开发更多功能,才能和Facebook等老牌社交网竞争。科博表示,Pheed接下来几周会推出照片、视频和音频滤镜服务,包括消除背景噪音以及给录音添加轻爵士乐等。

同时,Pheed还计划推出链接预览,美化搜索界面,增加隐私设置。该团队也开发Android客户端。

科博称,尽管市场上已有很多图片和视频滤镜服务,但是都很分散,Pheed计划推出一款将这些服务整合在一起的应用。(绪舟)

四 : eMarketer:2012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超14亿

【搜狐IT消息】来自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球超过14亿人使用社交网络,比2011年增加了19%,而亚太地区的Facebook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本土。

2011~2014全球社交网络用户(单位为“10亿”,红色为变化百分比,本图中的“社交网络用户”指每月至少使用一次社交网络的互联网用户)

在某些地区,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但是在另一些地区,情况则变化莫测。虽然Facebook用户众多,但并非所有社交网络用户都对它“感冒”——在若干重大市场中,本土社交网络依然大行其道。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国家的社交网络用户数量在2012年分别增加了50%以上,它们正在成为发展迅猛的社交网络新兴使用中心,而用手机登录社交网络也成了一大潮流。与此同时,Facebook在亚太地区增长速度惊人,因此这一地区的Facebook用户数量在2012年首次超过了美国本土。

在一些更加成熟的市场,营销人员正在设法利用社交媒体向粉丝传达与他们切身相关的内容。借助社交网络提供的便利,企业能够向更广泛的用户网络实时宣传促销活动和推荐产品,并增强对地理位置和移动用户的针对性。(悠拉)

五 : 开复老师自述在微博八大成绩 认为社交网络开放度很高

开复老师微博被关进小黑屋后,在 LinkedIn 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社交网络即便是在“小秘书在看着你”的情况下,也能够看到其开放程度和空间要比其它任何媒体都要大得多。此先有美国“极少数有别有用心”的人士表示中国大陆的社交网站控制严格,所以不会蓬勃发展。而且新浪微博已经建立了不错的综合图片、视频、结构退化和长微博体系,因此,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寻找和共享信息、发表和倾听观点的最佳媒体之一。

开复老师认为,他自己不是社会活动人士,而是一名观点温和的微博人士,网友之所以粉他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他的内容,如如何为人服务,个人成长、时事、投资及海外新闻;

2、开复Style,用有限的字数最大程度地表示喜欢的事情;

3、他的刻苦,他每天都会发布 10~20 条微博。

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在微博上的八大功绩:

1、强烈反对封锁 GitHub.com,该网站在18小时后被解禁,但他不能肯定此事是否与他有直接关系;

2、强烈反对官方封杀 12306 抢票插件,后来有关部门进行了辟谣;

3、领导网民抵制一档电视节目,该节目的主持人不断为难参加节目的海归,甚至对参与者进行公开的错误指责,后来该节目向那些海归道歉,并改变了节目风格;

4、领导 60 名商人反对无良做空机构,帮助这些中国公司在美国重新建立信心;

5、直播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同时进行评论和讲解,让中国公众感受什么是民主选举;

6、分享不为人知的有用生活信息, 比如那台转发到失控的冰激凌机。

7、协助许多有价值的公共事业,如慈善事业及呼吁改善空气污染的;

8、协助曝光腐败官员和社会实践,转发和支持看起来真实的网友诉求,其中一些已经达到目的;

开复老师最后说,这些只是他在微博上参与的小部分活动,也只是中国大陆社交媒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他说,无论经历了多少挫折和障碍,他仍然充分相信,中国正在建立一个有大量对社会负责的网民加入的社交媒体,这将改变中国的未来。

本文标题:社交网络用户行为-调查显示:社交网站用户以年轻人为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767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