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琥珀课后资源网-琥珀(人教版)的课文后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17 所属栏目:课文琥珀

一 : 琥珀(人教版)的课文后的问题

琥珀(人教版)的课文后的问题

是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和下面的问题

琥珀(人教版)的课文后的问题的参考答案

1、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还有几圈黑色的圆环.“

2、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的?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落,形成了松脂球,一直挂在老树上,海水淹没了森林,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3、(1)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在由松脂球变成化石,据科学家推断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2)只有在夏天,切天气很热,老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3)这块琥珀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在海滩上发现的,这是想象海水渐渐逼近森林,最后淹没了森林的依据,

(4)如果没有高大的松树,也就不会有松脂了.

(5)如果不是那么巧,那两个小东西就不会“仍然好好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了.

二 : 琥珀之源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人们似乎已对远古时代的东西了解只剩下皮毛了吧!考古学家在近几年也是寥寥无几,没有人会去那些深山老林中探寻上古秘密。琥珀在你眼中是否很陌生?简而言之,它就由树脂形成的透明物体,它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远古时代的一些信息,就相当于现代的gps。

  琥珀中也许会有一只蚂蚁,那它为何会沉封在里面呢?想到这,我顿时浮想联翩,或许是因为它在搬运食物时,碰巧经过这棵大树,树上的树脂便滴落了下来,将它包围起来,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啊!由此,你是否又能巧妙地联想到当时自然环境呢?透过这块琥珀,我们来进行剖析,让时光倒回到10亿年前,呈现属于它的景象。

  10亿年前的今天,这里还不见人的足迹,是动物主宰的世界,在这里随处可见动物的身影。有梅花鹿正在汩汩清泉边俯下身饮水时的美丽背影,有“庞然大物”——大象在浓郁绿萌里悠闲漫步的身影,也有马儿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奔驰的影子。

  动物在这里过得悠然自得,依托的无疑是优美宜人的环境,此时的蓝天是如此的蔚蓝,再加上朵朵纯洁云彩的点缀就形成了一幅秀丽的蓝图。

  云儿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一会儿变成纯洁的百合花,朵朵集合在一起羡是美丽,又一会儿飘散到天边的个个角落,宛如一位位超凡脱俗的仙子在那玉立着。

  太阳出来了,光芒万丈,有的射到绿林里,又有的射到溪中,鱼儿在清流中戏水,时沉时浮,像一位在游泳的体育健儿,灵动自如,又时而你追我赶像极了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

  各种美图交织在一起,有鱼儿戏水图;碧海蓝天图;飞鸟图等等,组成了一幅如此美妙的画卷。在这里,世上万物生活得十分和谐,堪比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琥珀既能折射过去,也能反射现在。琥珀折射的过去,是美妙绝伦的,10亿年后的今日,与之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此时此景是否会让你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呢?现如今的地球拖着一个千疮百孔的身体,在那里苟延残喘。原因在于地球内部发生的“飞来横祸”。

  到处都是高楼拔地而起,耸入云霄,没错,这就是10亿年后的今日,处处车水马龙,繁华的城市里灯火阑珊,是们智慧的结晶。可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浮云,外表光鲜艳丽,内里却乌烟瘴气。

  你看到这样的景象是否会触目惊心?美丽的花朵被漫天黄沙埋没,狂风肆虐着大树,将它的“骨肉”——枝叶扼杀,鱼儿没了往日的活泼,在水中见不到流动的身影,只有水上飘浮的一具具腐烂的鱼尸。这一幕幕实在惨不忍睹,这悲剧的制造者是谁呢?是贪婪无知的人类,是被名利荣誉蒙蔽了双眸的人类。

  为一已之私不惜牺牲环境,不择手段以此来达到目的,他们惹怒了环境,最终引发的就只剩下惨绝人寰的局面,一切都毁于一旦,天地之间空空荡荡,到处充满了呻吟的叫声。

  惟今之计只有拯救,拯救被人类用酷刑鞭策的大自然,用毒液浇灌的河水,用泪滴成的最后一股清泉。人类,用你们那罪恶的双手去弥补七分八裂的大自然吧!

    初二:马榕

三 : 种质资源课后 35

1、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包括哪些内容?请举例说明。 (一)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监测

观赏植物资源学的工作基础,制订某地区观赏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划和保护措施的基本依据 (二)观赏植物资源搜集与保存

搜集与保存内容:种子、苗木、枝条、花粉或组织和细胞。

保存的方式:就地保存、种质圃保存、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等。 (三)观赏植物资源引种与驯化

简单引种、驯化引种 (四)观赏植物资源鉴定与评价

品种鉴定:利用直观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方法到微观领域的生化指纹图谱。

资源评价: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资源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区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评判。 (五)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

手段:基因聚合法、大群类型优选法、分子或同工酶标记等。

目的:育成遗传组成清楚、含有独特优异种质新基因的种质资源材料。 (六)观赏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深入研究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群增长规律和更新能力,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保护性采挖利用制度和宏观调控政策。

2、 从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1) 我国作为园林之母,说明我国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过去我国种植资源发展起步较晚,而我国资源大量的被其他国家所利用,应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

(2) 我们应当吸取国外经验,来加强我国种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3) 应当对野外的种质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发利用。

(4) 政府应当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一)继续加强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

(二)深入了解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

(三)大力推进海南特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引种栽培和驯化研究

1. 观赏植物起源中心:

2.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及特点:

3. 观赏植物的遗传学起源途径有哪些?

杂交起源、基因突变、倍性变化、嫁接杂种、综合性起源

4. 观赏植物演化的途径和方向有哪些? 演化途径:

(一) 野生观赏植物到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垃圾场野生、管理野生

(二) 栽培观赏植物的演化:花瓣瓣性演化、花色演化、花径演化 演化方向:花色、花型、花径、花期、株形、枝姿、叶色

5. 观赏植物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6. 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特点:

7. 花瓣瓣性演化:

A.积累起源的重瓣花 B.营养器官突变起源 C.花萼瓣化 D.雄蕊、雌蕊起源的重瓣花 E.台阁 F.重复起源的重瓣花 G.花序起源

1. 哪类形态特征对观赏植物的分类非常有用? 宏观的形态学特征:根、茎、叶、花、果。 微观的形态学特征:表皮细胞特征、子房形态、花粉形态、染色体特征。

2. 什么是观赏植物的二元分类法?特点如何? 基本原理:将同一种或同一变种起源的品种,不论是一个种的变种或一个种的染色体加倍所成的多倍体,均列为一个品种系统。再按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依次分列各级分类标准。 主要特点:

(1)品种演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以品种演化为主。

(2)品种分类的前提性标准是种源组成。

(3)花形、花色常为主要分类标准,叶色、枝姿等常作为分类条件。随着对观赏植物微观结构研究的

逐步深入,辅助分类条件也可逐步增加。

(4)分类中使用的性状大多是便于观察的定性型性状(如花色)和便于测量的定量型性状(如花瓣数)。

3. 什么是品种?观赏植物品种名称的书写规范如何? 品种:为某一或某些专门目的而选择的,具有一致、稳定和明显区别的性状,而且经采用适当的方式繁

殖后,这些性状仍能保持下来的一些植物的集合体,是栽培植物的主要分类类级。 品种名称的构成和书写规范:

(1)栽培植物品种的名称是由它所隶属的属或更低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加上品种加词共同构成;

(2)品种加词中每一个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品种的地位由一个单引号(‘?’)将品种加词括起来表示,而双引号(“?”)和缩写“cv.”、“var.”不能用于品种名称中表示加词;

(3)为了区分种名(属名和种加词)、品种群名称和品种加词,种名按照惯例采用斜体,品种加词则采用正体。因此,品种加词至少应该与属的名称相伴随。

4. 依据生活型、观赏特点、生态习性分别可将观赏植物分为几类?

1. 观赏植物资源调查有何意义?

掌握区域观赏植物资源基本情况,是制定区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的第一手资料,促进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观赏植物资源、选育新品种和发展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种植,从而提高花农的经济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种质资源课后 35_琥珀课后资源网

2. 观赏植物调查研究的主要有哪些内容?

3. 观赏植物野外调查应注意哪些事项?确定方位的方法有哪些?

注意事项:

1)人身安全

2)资源与环境保护

3)方位确定方法

(1)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永远指向正北方。

(2)月亮:圆月时,晚7时位于东方,午夜后在南方;上弦月,晚7时位于南方,午夜1时在西方;下弦月,晚1时位于东方。

(3)太阳:在东北地区,夏天上午10时在东偏南,下午1时左右在正南,下午3时以后在西南。

(4)地衣:在树干上,南面较少,北面较多。

(5)孤立木:一般多枝的一方为南,少枝的一方为北。

(6)蚂蚁窝:向南的一面坡较缓,北面较陡。

(7)桦树皮:南面比较光洁;北面比较粗糙,有疙瘩或裂纹。

(8)年轮:木质部生长快的(年轮稀疏的)为南,木质部生长缓慢的(年轮紧密的)为北。

4. 如何撰写观赏植物的调查报告?

对调查工作的全面总结,内容包括:

①工作任务、调查组织与调查过程的简述;

②调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概述;

③调查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概述和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的各种数据、标本、样品及各种成果图件; ④分析评价调查地区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或建议。

5. 野外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6. 如何做好观赏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采集和压制标本应注意的问题

(1)总原则: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

(2)一份完整的标本应包括:观赏部分和地下部分(草本);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所有);雌株和雄株。

(3)特征应尽量齐全:基部叶和上部叶(若两者形状不同);新叶和老叶(两者毛被情况不同) 。

(4)保留草本植物丛生的特征:压制标本时不要把它们分得太散。

(5)每种植物至少采集3份以上标本;每张标本应详细记录易改变或消失的特征(花色、气味、毛茸等)。

1. 种质资源搜集的对象和原则各是什么?

对象:植物的苗木、枝条、芽体、种子、花粉,甚至组织和细胞。

原则:(1)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搜集任务,充分调研,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2)想方设法搜集,范围由近及远,先当地,后向外引种,优先珍稀濒危。

(3)全面细致周到,认真登记核对,不重复不遗漏,分门别类存放样本。

(4)按规定检疫,保证样本生活力正常。

2. 种质资源引种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何种情况?各有何特点? 引种的方法:

简单引种—不需驯化,但需创造一定的条件,且植物本身会发生一定变异。植物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之

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限制,是植物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

范。

驯化引种—除了那些植物在原产地已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遗传性外,不能用移植、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

来驯化植物;只有播种的实生苗在新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才能成功地驯化,

用地理上和生态上远缘杂交的种子引种更容易驯化成功。

(1)逐步驯化法(将所要引种的植物,依据一定的路线分阶段地逐步移到所要引种的地区。因驯化时

间较长,故一般较少采用。)

(2

)进行实生苗多世代选择(在引种地区连续播种,选出抗性强的植株进行扩大繁殖。当引种地与原

产地间的气候条件差别不大,多采用此法。)

3. 在引种时如何处理综合环境的气候相似性与主导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在世界广大范围内,不可能有气候条件完全相似的两个地区,引种时既要承认气候对引种植物的重要影响,又要考虑植物本身可以改造的一面。不能认为,凡与原产地气候有差别的地方就不能引种。

引种的生态学研究,既要注意各种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综合作用,也要看到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在综合生态因子中总是有某一生态因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物因子等。

4. 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

(1)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1 )试引观察

含义:将初引进的材料先在小面积进行试种观察,初步鉴定其对本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常规方法:多年生、个体大的观赏树木,每种种植3~5株。

快速方法:采用高接法,将引入品种高接在当地代表性种类品种的成年树树冠上,促进其提前开花结果。2 )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将试引观察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再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优品种。

区域试验:以确定引种植物的适宜栽培地区和范围。

3 )栽培性试验

含义: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后,将其中表现适应性好而经济性状优异的品种,进入较大面积的栽培性试验,进一步了解其生长习性,从而划定其最适宜、适宜和不适宜的发展区域,并制订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组织推广。

(2)引种成功的标准:

生物学观点:从种子开始到获得种子,或以营养器官繁殖获得后代。

经济学观点:植物引入新地区后,通过栽培技木的改进,能获得经济效益,满足人们需要,虽然由于其在引种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不能产生可育的种子。

5. 植物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是什么?

范围:

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范围主要是:①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②装载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③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④进境供拆船用的废旧船舶。

我国国内植物检疫范围主要是:①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②列入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该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③可能受疫情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

对象: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不得传播的病、虫、杂草,以及在贸易合同及检疫协定中规定的病、虫、杂草。

1. 常见植物观赏性评价方法有哪些?

百分制法、层次分析法、美观度评价法、比较评判法、模糊数学法、灰色关联度分析

2. 植物抗逆性包括哪些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A. 避逆性:指观赏植物通过调整自身的生育周期,使整个生育过程不与逆境相遇,避开逆境的干扰与危害,而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

B. 御逆性:指观赏植物处在逆境中时,其生理过程不受或少受逆境的影响。即在逆境中植物体仍保

持原有的生理活动。

C. 耐逆性:指逆境中观赏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发生相应变化(御胁变性、胁变可逆性和胁变修复)。

3.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鉴定方法?

4. 植物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评价的方法有哪些?一般有哪些调查指标?

(1) 植物抗逆性:自然逆境评价、人工模拟逆境评价、间接评价

指标:避逆性、御逆性、耐逆性

(2) 抗病虫能力:抗病性【直接评价(包括田间评价、室内评价)、间接评价】

抗虫性【田间自然评价法、增加危害压法、网室评价法】

指标:病(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虫(虫口密度调查、被害程度调查)

5.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来源有哪些? 含义:通常指狭义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来源:形态学水平上的变异、细胞水平上的变异(如染色体形态与结构变异、数目变异)、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如基因突变、新基因的产生、DNA序列重复)等。

6. 如何评价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1)取样方法:以个体为单位的居群取样方法。在实施取样方案时,取样居群要尽可能跨越该种的整个分布区、各种生境和不同海拔。

(2)检测手段:遗传标记(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

7.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创新的方法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

8. 如何理解观赏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观赏植物的鉴定为后期的评价和种质创新提供基础资料;对观赏植物的抗逆性、观赏性、抗病虫害能力等的评价为种质创新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园林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种质创新是观赏植物研究的核心。企业种质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 原生境保护的含义

在自然条件下保留野生植物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其不至因环境恶化或人为破坏而随自然栖息地的消失而灭绝。

2. 物种濒危、灭绝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 物种适应性下降和进化局限

物种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域限制或本身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发生近交衰退,造成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进化潜能的降低,最终导致种群数量减少。

B. 特化种的存在

已经适应特化生境下的物种,在适应了局限性生活方式后,很难再获得其它栖息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因此一般分布范围狭小,易成为濒危种。

A. 生境斑块化、片断化和破坏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活动使得连续生境变成许多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间的物种不易扩散和迁移。

B. 次生灭绝

群落中重要的生态学联系受到破坏,诸如寄生物种—寄主、植物—传粉者、植株—根菌等关系被破坏而导致物种灭绝。

C. 过度采挖

人类的过度采掘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

D. 引种

主要指因有目的或无意识地引进外来物种,造成爆发性蔓延发生,破坏了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使得原生境中其他物种受威胁物种濒危或灭绝。

3. 生境破碎化的含义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1) 含义:指大片的连续分布的生境不仅面积减小而且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的片段。

(2) 影响:

种质资源课后 35_琥珀课后资源网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 丧失生境效应B.大小斑块效应C. 隔离斑块效应

4.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对应实例

A. 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热带原始林生态系统)

B. 主要生物物种保护区: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保护区

C. 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D. 自然遗产保护区: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E. 山地水源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F. 自然资源保护区:单项自然资源:江西省水杉松林禁伐区、伊犁黑蜂自然资源保护区;综合自然资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5. 自然保护区3个分区的主要功能

核心区:保护种源为主,严禁一切干扰

缓冲区:试验性和生产性的科研基地

实验区:开展与缓冲区类似的工作,可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及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6. 原生境保护区(点)的选择方法

7. 再引入的含义、分类及方法

含义:有意地将某些已经在野外消失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的物种及稀有物种重新引入到它们原来的

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中,以使其最终成为或强化为可长期成活的、自行维持下去的种群

分类:A. 增强型再引入:通过再引入增大生境中的现有种群。

B. 重建性再引入:再引入的手段扩大原生境中已经消失的种类的分布范围。

C. 引种型再引入:把物种再引入到合适的生境中,不需清楚该生境以前是否有再引入物种分布。 方法:A. 在自然生境直接播种;

B. 先经苗圃繁殖苗木,再移植苗木;

C. 在原生境创造条件(以促进土壤中残存种子的萌发、生长或有利于外来物种的传入等)。

8. 再引入评价的标准

最基本标准:在植株达到繁殖年龄时可实现从种子到种子的过渡,对生境无害且能自我维持,还有利于

增加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最终标准:在再引入后较长时间中具有维持其遗传多样性的足够大种群且种群结构合理,而且能够正常

参与群落的生态系统过程。

1. 我国热带地区主要包括哪些区域?

含义:有学者认为各月平均温度在20 ℃以上者称为热带核心区,全年月均温20 ℃以上达8-11 个月者称为热带边缘区。

区域:热带地区陆地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3,主要包括:(1)亚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我国的海南、两广、云南、台湾等地、印度尼西亚、印度等),阿拉伯半岛南部;(2)非洲:除

南非和北部非洲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布隆迪、卢旺达、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几内亚、埃塞俄

比亚等地);(3)大洋洲:澳大利亚北半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一些太平洋岛国如斐济等;(4)北美洲:墨西哥南部和中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5)南美洲:本洲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如巴西、哥伦比亚等地

2. 例举我国5种野生的热带观赏植物,简述它们在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1、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指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观赏植物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包括具有各种遗传差异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和人工栽培类型。

2、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以观赏植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起源与演化、种质

资源鉴定与评价方法、种质搜集与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学科。

3、起源中心(基因中心):物种变异最丰富的集中地区。又可称为遗传多样化中心。

4、原生中心: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

5、次生中心: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

制的多样性新区)。

6、盖度: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以百分数表示,如该样地内植物覆盖地面

1/3 (另三分之二裸露),则其盖度为33.33%;

7、郁闭度:单位面积上林冠覆盖林地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以小数表示,如该样地树冠盖度为60%,

其郁闭度则为0.6。

8、多度(或密度):是指资源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密度。

9、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频率,体现该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性。

频度(%)=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目÷全部样方数目×100%

10、植物名录内容:每种植物应包括名称、俗名、拉丁学名、生境、分布、花果期等几部分。

11、蕴藏量: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观赏植物资源的总蓄积量

蕴藏量 = 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12、物种濒危:指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处于危险灭绝的境地。

13、物种灭绝:指某一特定物种已经消亡。

14、生活型:指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的生物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生态型是物种对特殊生境发生遗传型反应而形成的产物。

两者关系:生态型强调的是趋异过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分布在不同生境中,趋异适应而产生形态上、生理上的差异;而生活型则更强调的是一种趋同过程,不同物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进化,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相似结构。

15、最小存活种群:在种群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和遗传随机性影响下,在给定时间内有

较高存活概率的最小隔离种群大小。

本文标题:琥珀课后资源网-琥珀(人教版)的课文后的问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2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