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

发布时间:2017-08-25 所属栏目:溶液的酸碱性

一 :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  )
A.3a%B.6a%C.>3a%D.<3a%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设a%、5a%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
则可知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两种溶液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
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溶液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
提示:
(1)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的密度大于1 g·cm―3,则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它们和的一半;若溶液的密度小于1 g·cm―3,则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它们和的一半。
(2)无论溶液的密度大于1 g·cm―3,还是小于1 g·cm―3,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都等于它们和的一半。


考点:

考点名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
原则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同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钠、钾、磷)可用镊子取用。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往试管里装入同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如图 A)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如图B)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的底部。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慢地滑落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右手握瓶,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左手斜拿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如右图)将液体慢慢地倒入试管。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量简量出体积。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或者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滴管是用来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滴管上部是橡胶乳头,下部是细长尖嘴的玻璃管。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被吸入(如 A图)。取出滴管,把它悬空在容器(如烧杯、试管) 上方(不要接触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橡胶乳头,试剂便滴入容器中(如B图)。

2.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
①冲洗法:往容器里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反复几次,再使容器口朝下,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如果是试管,则应倒扣在试管架上。 ②刷洗法: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选择合适的毛刷配合去污粉、洗涤剂,往复转动,轻轻刷洗后用水冲洗几次即可。
③药剂洗涤法:对于用水洗小掉的污物,可根据不同污物的性质用药剂处理。

(2)洗净标准内壁上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试剂的溶解
通常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相混合而形成溶液的过程。
(1)固体:用烧杯、试管溶解,振荡、搅拌、粉碎、升温等可加速溶解.
(2)液体:一般将密度大的溶液注入密度小的溶液中,如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注入水中。
(3)气体:根据气体溶解度选择水下溶解或水面溶解。

4.物质的加热

5.仪器的装配和拆卸
装配时,首先要根据装置图选择仪器和零件,然后进行仪器和零件的连接和全套仪器的总装配。
(1)零件的连接
正确连接实验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在中学化学实验巾使用较多的是连接玻璃管、橡皮塞、橡胶管的操作。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
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它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
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

③在容器中塞橡皮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2)全套仪器的总装配
一般要遵循“由下而上、由左刮右”的原则。如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架台上铁阁的位置,由铁圈确定圆底烧瓶的位置。又如组装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先要把氯气发生装置安装好,然后再组装集气装置,最后组装尾气吸收装置。
(3)装置的拆卸
实验结束后要拆卸装置,一般先将连接各部分装置的橡胶管拆开,这样使整套装置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将各部分装置的仪器、零件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逐一拆卸。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七个操作顺序的原则:
①“从下往上”原则。
②“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③先“塞”后“定”原则。
④“固体先放”原则。
⑤“液体后加”原则。
⑥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⑦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实验操作中方法总结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考点名称: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安全原则: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渐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总结: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考点名称:化学实验现象化学中实验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二 : 同时溶解和ICP-AES同时测定铜基锡银焊料中的锡和银

同时溶解和ICP-AES同时测定铜基锡银焊料中的锡和银

摘要:提出了简单、快速地同时溶解及测定铜基锡银焊料中锡银的新方法。合金样品经2 g酒石酸和8mL稀硝酸溶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法(ICP-AES)同时测定溶液中的锡和银。回收率为98%~102%,RSD为0.9%~2.1%.
关键词:铜基锡银焊料;锡;银 ;同时溶解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Simultaneous Dissolution of Tin and Slive in Copper solder andTheir Determinations by ICP-AES
Zheng jianming
Abstract:A new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issolution anddetermination of Tin and Silver in copper solder was reported.Thesample was dissolved with 2 g tartaric acid and 8 mL nitricacid,Tin and Silve were simultancously determined by ICP-AES,Therecoveries of the elem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98%~102%,and theRSD 0.9%~2.1%.
Key words: Copper solder; Tin; Silver; Simultaneous Dissolution anddetermination;ICP-AES
近年来,锡银合金被广泛应用在焊料行业中,目前对它们的检测项目主要有滴定法和光谱法两种。在该合金分析中,样品中锡银的溶解是分析中最重要的步骤,目前常用的样品溶解方法有:浓硫酸浓硝酸溶解锡银①、王水溶解铜锡②(www.61k.com];③以及稀硝酸溶解锡。这三种方法无论是哪1种都不能同时溶解合金中的锡银。在铜基锡银焊料样品中,含银量都比较高,王水溶解法和浓硫酸浓硝酸法都无法全部能使样品中银溶解,故不能用王水和浓硫酸和浓硝酸处理;而稀硝酸不能溶解锡。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我们要检测焊料中的锡银时,样品分解要使用不同的溶解方法,分析过程繁琐。本文研究了使用酒石酸和浓硝酸同时溶解铜锡银合金中的锡和银,最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同时测定锡和银④⑤。结果表明:此方法快速,准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实验条件
单向观测顺序扫描型电感耦合等立体发射光谱仪(ICP-AES)ICP-2000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仪器工作条件:等离子体线圈功率:1.1KW,高压:4KV,冷却气流量:18L/min,辅助气流量0.5L/min,测定波长:银:328.0,锡235.4。采用径向观测。
1.2试剂
硝酸 优级纯 500 mL /瓶 昆山晶科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酒石酸 分析纯 500 g/瓶 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
超纯水 实验室一级用水 南京易普易达设备厂
1.3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0.050 g样品于烧杯中,依次加入2.000 g酒石酸,5 mL去离子水和8mL浓硝酸,于100℃加热板上溶解,完全后,冷却,将溶液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以水定容,再取10 mL到100mL容量瓶中,稀释10倍待测。
1.4标液配置
分别吸取1000 mg/L银,锡标液0.0、0.1、0.5、1.0 mL至100mL容量瓶中,加入2 g酒石酸以及5mL浓硝酸,去离子水定容.即得0.0、1.0、2.0、5.0、10.0 mg/L的银锡混合溶液。
2结果与讨论
2.1溶解样品试剂用量实验
若溶解锡银,须用硝酸;本研究在固定硝酸用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酒石酸的用量来考察样品溶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加入0.0g,0.5g,1.0g,1.5g 四个不同质量的酒石酸的锡银焊料,样品均不能完全溶解,酒石酸的最佳用量在2.0 g。
2.2 试剂加入顺序
实验表明,溶解样品时首先加入酒石酸,将会保证硝酸完全溶解锡而不形成偏锡酸,同时硝酸溶解银。
2.3样品溶解温度及溶解时间的影响
实验表明,溶解温度控制在150℃左右(见图一),同时控制溶解时间(图二),使溶液体积不要由于过多的蒸发引起晶体析出,本实验选用的最佳溶解时间为15min左右。

三 : 一杯酸性的液体

一杯酸性的液体

文/紫竹心

·

几粒果干,几朵腌制的魂灵。

于沸水中悲壮,红色,透过身体。

疼痛早已失忆,翻滚的,不外乎那些思绪。(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酸,只是味觉,掩视涩的心扉。

·

还有什么可以呈现?

文字吗?它们不在其位。

咀嚼剩余的,残渣还在膨胀。

杯中,思想继续。

2016.12.07

四 : 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

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
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右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_____(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_____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_____,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 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镇江

(1)根据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后来溶液的pH小于7,是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溶液,故填:碱,酸;
(2)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故填:红色刚好褪去;
(3)设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H2SO4 ═Na2SO4 +2H2O
80 98
25mL×1.0g/mL×x 24.5mL×1.0g/mL×4.5%
80
98
=
25mL×1.0g/mL×x
24.5mL×1.0g/mL×4.5%

x=3.6%
答: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考点:

考点名称:关于溶液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1. 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

3. 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份为多少。如100g10%的NaCl溶液中含有10gNaCl.。不要误认为是100g水中含有10gNaCl。
应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gNaCl放入50g 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8g。

②溶液的质量是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

③计算时质量单位应统一。

④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液中各成分在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在不超过其最大溶解范围时才有意义。
例如在2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6.5%,此时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也不会再溶解,浓度也不会再增大。因此离开实际去讨论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⑤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时,必须分清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a.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
溶质质量分数= ×100%
b.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若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
(1)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录,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改变,但归根结底,变温时必须考虑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因而,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因素还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例如:
①将饱和的NaNO3溶液降低温度,由于析出品体,溶液中溶质的质缺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②将饱和的NaNO3溶液升高温度,只是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因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不要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也不要认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类型
(1)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
①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直接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②已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溶剂的质量。
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一溶质的质量
③已知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
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质量、体积、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当溶液的量用体积表示时,计算时应首先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后再进行相关计算。因为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中各种量都是以质量来表示的,不能以体积的数据来代替。
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方法计算依据计算公式
溶液的稀释①加水稀释
②加稀溶液稀释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时。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m×ω%=(m+m)×ω%
溶液的浓缩①添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加入浓溶液①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②蒸发溶剂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没有溶质析出)
③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蒸发浓缩:浓缩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m-m)×ω%=m×ω%
注意:
a.几种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相加,即V≠VA+VB
b.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可以相加,即m=mA+mB
c. 要求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必须依据公式V=m/ρ,所以要知道混合溶液的密度才能求出总体积。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a. 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S)=×100g]可推导出:
b.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容积要求100g无要求
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一般与温度无关
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饱和
计算公式×100g
单位无单位
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特殊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
溶质质量分数= ×100%

(2)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没有溶解的不能做溶质计算
如20℃时,20gNaCl投入到50g中水中(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50g水最多只能溶解18gNaCl,如溶质的质量为18g,而不是20g,所以该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18g/(50g+18g)×100%=26.5%。

(3)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某混合物溶于水,要计算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包括混合物与水的质量
如5gNaCl和1gKNO3的混合物溶于100g水,计算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ω(NaCl)=5g/(5g+1g+100g)×100%=4.7%。

(5)利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联系。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变规律:
(1)从一瓶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取出溶液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一定温度时,向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4)一定温度时,对某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5)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将其饱和溶液(底部没有固体时)升高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熟石灰)来说,降低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考点名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
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2. 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
3. pH的范围:0—14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
溶液的pH值溶液的酸碱度
<7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7中性溶液
>7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
(1)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
(2)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pH的测定方法:
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改变溶液pH的方法:
溶液的pH实质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外在表现。改变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溶液的pH就会发生改变。

方法一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地接近于7。
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pH由小变大并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如下图所示)。

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pH由大变小并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如下图所示)。


方法二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原溶液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介于两种溶液之间:

方法三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与原来相反(如下图所示)。
pH值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身边一些物质的pH:

考点名称: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作用生成水的过程。

概念理解:
①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O不是中和反应
②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二者的关系是复分解反应包含了中和反应。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 Ba(OH)2==BaSO4↓+2H2O除外】。
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以HCl和NaOH反应为例):

1. 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 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 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人适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植物生长。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显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人们通常向土壤中撒适量熟石灰中和其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排出的废水有一些显酸性或碱性,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通常在排出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中和。如:废水中含有硫酸可向其中加人适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③用于医药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会产生胃病,通常服用呈碱性的物质来消除症状,如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 AlCl3+3H2O。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后,可在患处涂上显碱胜的物质,如:NH3·H2O。

五 : 已知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溶于水后形成硫酸铜溶液,现将25g胆矾溶于一定量的水(设其质

已知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溶于水后形成硫酸铜溶 液,现将25g胆矾溶于一定量的水(设其质量为m,单位为克)中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的不饱和溶液,则用来完全溶解25g胆矾的水的质量(m)为

[ ]

A.50g
B.75g
C.175g
D.200g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C


考点:

考点名称:关于溶液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1. 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

3. 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份为多少。如100g10%的NaCl溶液中含有10gNaCl.。不要误认为是100g水中含有10gNaCl。
应用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注意事项:
①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gNaCl放入50g 水中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只能是18g。

②溶液的质量是该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

③计算时质量单位应统一。

④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液中各成分在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有在不超过其最大溶解范围时才有意义。
例如在20℃时,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6.5%,此时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也不会再溶解,浓度也不会再增大。因此离开实际去讨论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⑤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时,必须分清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a.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
溶质质量分数= ×100%
b.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若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
(1)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录,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改变,但归根结底,变温时必须考虑溶质、溶剂的质量是否改变。因而,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因素还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例如:
①将饱和的NaNO3溶液降低温度,由于析出品体,溶液中溶质的质缺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②将饱和的NaNO3溶液升高温度,只是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因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不要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也不要认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类型
(1)利用公式的基本计算
①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直接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②已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溶剂的质量。
利用公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一溶质的质量
③已知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
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质量、体积、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当溶液的量用体积表示时,计算时应首先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后再进行相关计算。因为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中各种量都是以质量来表示的,不能以体积的数据来代替。
利用公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方法计算依据计算公式
溶液的稀释①加水稀释
②加稀溶液稀释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时。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m×ω%=(m+m)×ω%
溶液的浓缩①添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加入浓溶液①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②蒸发溶剂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没有溶质析出)
③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蒸发浓缩:浓缩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m-m)×ω%=m×ω%
注意:
a.几种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相加,即V≠VA+VB
b.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可以相加,即m=mA+mB
c. 要求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必须依据公式V=m/ρ,所以要知道混合溶液的密度才能求出总体积。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a. 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S)=×100g]可推导出:
b.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容积要求100g无要求
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一般与温度无关
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饱和
计算公式×100g
单位无单位
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特殊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
溶质质量分数= ×100%

(2)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没有溶解的不能做溶质计算
如20℃时,20gNaCl投入到50g中水中(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50g水最多只能溶解18gNaCl,如溶质的质量为18g,而不是20g,所以该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18g/(50g+18g)×100%=26.5%。

(3)当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Na2O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Na2O+H2O==2NaOH。反应后的溶质是NaOH,此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某混合物溶于水,要计算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包括混合物与水的质量
如5gNaCl和1gKNO3的混合物溶于100g水,计算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ω(NaCl)=5g/(5g+1g+100g)×100%=4.7%。

(5)利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联系。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变规律:
(1)从一瓶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取出溶液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溶质、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一定温度时,向某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4)一定温度时,对某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5)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将其饱和溶液(底部没有固体时)升高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熟石灰)来说,降低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本文标题: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4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A.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09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