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江南大学-江南大学

发布时间:2017-11-20 所属栏目:学术论文

一 : 江南大学

百科名片

江南大学校徽

江南大学(英文简称:JU,中文简称:江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原为中国轻工业部唯一的直属大学,1998年国务院部委改革后,划归教育部直属。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和工业设计等学科领域享誉业界。2001年1月,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985平台高校”。

中文名: 江南大学

外文名: Jiangnan University

简称: 江大

校训: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创办时间: 1902年

类别: 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 陈坚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

主要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

学校层次: 国家211工程重点学校之一

目录[隐藏]

学校名称学校现状学校层次学科设置学院设置师资力量合作交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独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园文化校史沿革办学理念现任领导荣氏与江南大学公益图书馆学生社团中国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

学校名称

学校现状

学校层次

学科设置

学院设置

师资力量

合作交流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独立学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校园文化

校史沿革

办学理念

现任领导

荣氏与江南大学

公益图书馆

学生社团

中国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

[编辑本段]

学校名称

中文:江南大学

英文:Jiangnan University 简称JNU

[编辑本段]

学校现状

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

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创建,后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 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编辑本段]

学校层次

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111计划”成员高校,实力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编辑本段]

学科设置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设有18个学院,共有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94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600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5500余人,学校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省二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纺织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二。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1项;江苏省教学名师4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建成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5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江苏省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省级精品教材9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获得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另外,还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编辑本段]

学院设置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软件学院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江南大学理学院

江南大学文学院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医药学院

江南大学体育学院

江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江南大学至善学院

[编辑本段]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12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人,高级职称教师788名。建有教育部“工业发酵及生物催化”等团队2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个。由5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学校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建有国内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建有3个国家、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1000多项,年科研经费总量超亿元。共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0余万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从2002年的43篇增至2005年的464篇。2001-2005年共申请专利1616项,授权专利540余项。2005年专利申请与授权数居全国高校第四位,江苏高校第一位。2007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4亿元。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8篇,其中SCI345篇,EI369篇,ISTP294篇。2007年,申请专利 538项,其中发明专利297 项;授权专利220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申请和授权专利数在全国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编辑本段]

合作交流

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宝洁公司、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东海粮油、青岛啤酒、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希捷电子等大型企业等一批著名企业和荣智权等一批社会名流都在学校设立奖学、奖教金。学校每年发放的奖学金、奖教金总额达700多万元。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留学生390余人。学校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或机构开展教学科研合作,80余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多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86万余册、电子图书128万余册。学校编辑出版包括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内的4种学术期刊及2种技术类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地处太湖之畔的蠡湖新校区已初具规模。校区占地3125亩,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江南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为一体,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新校区已建成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并将于2007年全面建成。



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的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编辑本段]

重点学科

国家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覆盖四个二级重点学科

083201 食品科学

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83203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083204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发酵工程(二级学科)

省部级: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纺织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产品系统设计及理论

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

[编辑本段]

重点实验室

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过程控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表面化学及工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轻工业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南大学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

独立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是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综合性、多学科的本科普通高校,荣获“全国十佳”、“‘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校园”、“无锡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荣誉称号。院领导在全国独立学院网络视频大会上,作为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的代表作大会典型发言,当选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民办高教协会副会长。江南大学是进入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百年名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办学条件。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充分依托其优势,今年面向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湖南、福建、上海、北京、重庆等12个省市招生。该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校园”、“无锡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荣誉称号,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独立学院协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工商联民办高教协会副会长单位。

[编辑本段]

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1 年,以江南大学重点优势学科为支撑,以在无锡的省部属重点科研院所为依托,无锡市大学科技园在无锡国家高新区内正式启动建设。2001 年10 月,经江苏省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江苏省无锡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2006 年10月,被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正式认定为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江苏省第3家,国内第53家,非省会重点城市第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技园成立至今,经过多次重组、调整,已基本建设成为融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技术创新示范、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信息集散等功能于一身的无锡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型孵化器,成为体系完备、活力涌动、激励充分的无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综合性孵化器,成为多功能、现代化,孵化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和市场竞争力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区域性孵化器。目前在园企业100 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

随着科技园对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的增强和园区内创业氛围的日趋浓厚,园区内集聚了一批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科学、新药制造、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项目,并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编辑本段]

校园文化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校园吉祥物:太湖神鼋

校园吉祥物:太湖神鼋

发展方略: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

校歌:《江南大学之歌》

太湖之滨,蠡湖畔。

我们的校园,曲水流觞,无限风光。

三江初肇始,兴教图国强;

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

啊!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

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编辑本段]

校史沿革

江南大学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主体)、江南学院(沿袭原荣氏私立江南大学校祚)、无锡教育学院三校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

原无锡轻工大学可溯源到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历经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1952年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原江南大学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食品、农化及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合并前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

原江南学院建于1981年,沿袭私立江南大学校祚,曾名江南大学,1997年正式升格普通本科高校,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学校名誉董事长。私立江南大学(1947-1952年)由荣德生先生于1947年创建,是解放前我国著名的私立大学,钱穆、顾毓绣等著名学者和科学家曾在此校任院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并入相关院校,建制撤销。

原无锡教育学院是1955年建立的具有教师培训和普通高等师范本、专科教育功能的高等院校。

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由教育部决定于2003年8月1日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编辑本段]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学校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江泽民同志在给江大百年校庆的贺信中勉励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创新能力,攀登科学高峰,在回答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有更大的作为。”李岚清副总理多次来校视察并题词:“造就优秀人才,促进轻工业进一步发展”。荣毅仁副主席生前长期担任学校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他曾为江大题词:“培育人才,为国为民”。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为把江南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党 委 书 记 : 张大良

党委副书记兼校长 : 陈 坚

该校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9中国大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68位,工学排名第48位。

[编辑本段]

荣氏与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与荣氏家族有着不解之缘。

江南大学虽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并继承无锡轻工大学校祚,但承继无锡轻工大学的同时,兼祧原私立江南大学(江南学院前身),私立江南大学与江南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江南大学现建有公益图书馆(荣毅仁副主席捐建),江南大学信息中心(荣毅仁副主席独子荣智健名誉董事长捐建),并设立“公益奖学金”,江南大学设有荣氏研究中心,荣毅仁与江南大学纪念馆等部门。

江南大学荣氏研究中心

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代表,荣氏家族在兴办举世闻名的面粉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同时,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在江南地区乃至全中国有着良好的声望。1947年由荣氏家族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曾有钱穆、金善宝等著名学者执教席。建国初期,以荣毅仁为代表的新一代荣氏企业为国家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荣毅仁先生重新创办“中信公司”,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再创辉煌。此后,荣毅仁先生及其爱子“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不朽业绩的同时,继续关心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荣毅仁先生曾长期担任江南大学的名誉董事长,曾捐资建设江南大学“公益图书馆”,并设立“公益奖学金”。2007年,“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又捐助善款6000万元支持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点专业已具备“985”建设平台的江南大学。

荣氏家族和荣氏企业是江南文化和中国实业界的典范,其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进步一直同呼吸、共命运。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荣氏家族和荣氏企业发展史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对于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事业,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校的一个文化学术品牌。

江南大学荣氏研究中心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本世纪初,中心已出版了《乐农史料选编》系列丛书,收集了散在民间的诸多有价值的相关史料。中心还参与了梅园、荣巷旧址的保护工作。经过陈文源教授等专家多年的辛勤工作,中心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文化保护成果。2005年4月,纪念荣德生先生一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江南大学和上海大学共同举办。会后,《纪念荣德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今后,我中心将继续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加强校地合作,努力整合全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为进一步扩大我校这一文化学术品牌的影响力做出贡献,为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目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的基本研究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基本的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广泛向社会征集有关文献、文物。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团结广大同仁,潜心钻研,从严治学,倡导大家从地方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不同角度予以深入研究,努力推出研究精品。热烈欢迎我校有志于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加盟。

[编辑本段]

公益图书馆

江南大学图书馆暨公益图书馆由原无锡轻工大学图书馆、江南学院公益图书馆、无锡教育学院图书馆和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图书馆座落于江南大学新建校区中轴上, 2007 年 10 月 27 日落成启用。图书馆建筑面积 52217 平方米 , 可容纳图书 270 万册,阅览座位4000 个 ,是目前江苏省内单体建筑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现化代、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仅次于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居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前列。我馆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全国化工信息检索与教学研究会副理事单位,《图书情报工作》常务理事单位。

截止2006年,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达186.35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28.6万册,中外文印本、电子期刊15000余种,工作人员119人,注册读者达30000余人。2004年动工兴建5万3千平方米的新图书馆,2006年9月裙楼部分已经启用。图书馆曾评为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优质服务先进集体。已形成以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工业设计等重点学科为馆藏特色,纺织服装、日用化工、轻工机械等学科方面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科及经贸、法学和基础学科馆藏文献资源也已满足教学需求。

江南大学图书馆主体来自无锡轻工大学图书馆,但图书馆精神,馆名等承继原荣氏私立江南大学(江南学院)图书馆,并由我校名誉董事长,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亲笔题写了馆名。图书馆内设有信息中心,校史馆,荣氏研究中心,荣毅仁与江南大学等设施或机构。

[编辑本段]

学生社团

江南大学的学生社团长期活跃度位居全国前列,素有北有北大,南有江大。我校目前拥有学生社团170个。通过坚持“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扶持科技服务型社团,鼓励监督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工作原则,不断地繁荣和发展学生社团,引导和满足青年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自2001年以来,我校组织社团活动近1000余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近10万余人次,已成功举办五届学生社团巡礼,25个社团被评为江南大学五星级社团,近百名同学被评为江南大学优秀学生社团干部;8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我校学生社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被评为无锡市十佳学生社团,法律协会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团,“骑迹”自行车俱乐部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学生社团,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的文体爱好类社团,如舞蹈协会,武术协会,轮滑协会等。

[编辑本段]

中国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

世界微生物资料中心的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58个国家共建立了484个菌种保藏中心,已保存菌种有80多万株,很多是典型菌株,可以作为工业菌种的重要来源。遗憾的是,这部分数据基本未对我国开放。

江南大学从1965年起,开始建设校内的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的工业微生物菌株分属514个种共3851株。从1986年起,每2-3年在全国范围内采样、菌种培养分离一次。较大规模的采样和菌种培养分离共进行了三次。曾保藏了分离菌种近50000株,其中,细菌33000多株;放线菌5500多株;酵母7870多株;丝状真菌3200余株。围绕研究课题自建专项微生物库有:纤维素水解菌种库(13000余株),淀粉水解菌种库(21000余株),脂肪酶菌种库(8000余株),其他产酶(包括蛋白酶,植酸酶,果胶酶,几丁质酶,葡聚糖内切酶,甘露聚糖酶,转谷氨酰胺酶,)菌种库(12000余株),耐高渗酵母(5000余株),木糖利用菌(8200余株),嗜热菌(3200余株)。自建并保藏有微生物细胞形态和菌落照片3000余张。保藏克隆载体53种,自建克隆和表达载体22种;保藏宿主细胞83种,自建41种。

2002年起,我们开始逐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对已有菌株进行整理,初步建成在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经不完全统计,我们保藏有的微生物菌株约9500株,其中丝状真菌约3790株,酵母约960株、细菌约4750株。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4年底得到了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支持,初步建立了《工业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并以边建设、边完善、边共享为原则,及时对外开放服务。在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由生工学院、食品学院和信控学院有关老师组成的课题组的认真工作,2006年初,平台建设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2005年度中期考核,得到了各位评议专家的认可。由于我们的突出表现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对微生物资源重视度的提升,经教育部统一协调和整合,我校与其他6所高校一起成功完成国家科技平台建设任务的申报,国家于2005年12月正式批复并批准实施为期三年(2006-2008)的《国家科技平台—教学实验用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和共享试点》的建设,我校主持其中的《发酵与食品工程教学实验用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和共享试点》的建设任务。

经过前期工作,完成了共计133个种属(株)典型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详细和完整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标准化整理和信息数据库化。并全部实现保藏物资源的免费共享。完成了共计11200余株非代表性和具潜在应用价值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登记,已对其中的2454株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完成了共计98种工业微生物育种常用生物材料的标准化整理和信息数据库化。已将此部分的保藏物资源实现共享。

预计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按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制定的统一标准,整理、整合微生物2.8万株,向国家自然资源E-平台上传2.2万株微生物的数字化信息,其中包括有知识产权的图片4,000 幅,同时提供超过1.3万株的可共享实物。任务完成后,江南大学的微生物保藏物总数预计超过2万株。

江南大学国家级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在收集、整理现有工业微生物资源的基础上,围绕运用于工业应用领域的微生物资源,采用当前最适用于海量存储的DB2制作数据库,利用高性能的UNIX服务器,实现SAN的存储技术,建立起一个数据结构统一的、公益性的、开放性的和互交式的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数据库的发展将按照国家自然科技E-平台的模式不断完善,并尽快与国家E-平台接轨。

目前,江南大学国家级微生物资源平台资源主要有信息资源和实物资源两部分组成。信息资源构成资源信息库,分成七大板块,分别是:发酵微生物资源库、食品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极端微生物资源数据库、不能培养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其他应用和研究领域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微生物克隆载体和表达数据库以及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数据库。菌株实物资源构成保藏物库,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物数据库、典型工业微生物数据库、克隆与表达载体保藏物数据库。



参考资料: 江大校庆网 张大良书记校庆讲话(原出处江大新闻网,因服务器出问题,目前打不开)。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官方网站

扩展阅读:1.http://www.61k.com.edu.cn/2.http://www.sytu.edu.cn/

开放分类:大学,无锡,211工程,江南,教育机构

二 : 江南大学

百科名片

江南大学校徽

江南大学(英文简称:JU,中文简称:江大),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原为中国轻工业部唯一的直属大学,1998年国务院部委改革后,划归教育部直属。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和工业设计等学科领域享誉业界。2001年1月,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985平台高校”。

中文名: 江南大学

外文名: Jiangnan University

简称: 江大

校训: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创办时间: 1902年

类别: 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 陈坚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

主要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

学校层次: 国家211工程重点学校之一

目录[隐藏]

学校名称学校现状学校层次学科设置学院设置师资力量合作交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独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园文化校史沿革办学理念现任领导荣氏与江南大学公益图书馆学生社团中国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

学校名称

学校现状

学校层次

学科设置

学院设置

师资力量

合作交流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独立学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校园文化

校史沿革

办学理念

现任领导

荣氏与江南大学

公益图书馆

学生社团

中国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

[编辑本段]

学校名称

中文:江南大学

英文:Jiangnan University 简称JNU

[编辑本段]

学校现状

江南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

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创建,后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 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编辑本段]

学校层次

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111计划”成员高校,实力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编辑本段]

学科设置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设有18个学院,共有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94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600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5500余人,学校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省二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纺织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二。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1项;江苏省教学名师4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得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建成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5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江苏省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省级精品教材9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获得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另外,还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编辑本段]

学院设置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软件学院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江南大学理学院

江南大学文学院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医药学院

江南大学体育学院

江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江南大学至善学院

[编辑本段]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12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人,高级职称教师788名。建有教育部“工业发酵及生物催化”等团队2个、江苏省创新团队2个。由5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学校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建有国内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建有3个国家、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1000多项,年科研经费总量超亿元。共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0余万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从2002年的43篇增至2005年的464篇。2001-2005年共申请专利1616项,授权专利540余项。2005年专利申请与授权数居全国高校第四位,江苏高校第一位。2007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4亿元。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8篇,其中SCI345篇,EI369篇,ISTP294篇。2007年,申请专利 538项,其中发明专利297 项;授权专利220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申请和授权专利数在全国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编辑本段]

合作交流

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宝洁公司、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东海粮油、青岛啤酒、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希捷电子等大型企业等一批著名企业和荣智权等一批社会名流都在学校设立奖学、奖教金。学校每年发放的奖学金、奖教金总额达700多万元。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留学生390余人。学校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或机构开展教学科研合作,80余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多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86万余册、电子图书128万余册。学校编辑出版包括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内的4种学术期刊及2种技术类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地处太湖之畔的蠡湖新校区已初具规模。校区占地3125亩,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江南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为一体,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新校区已建成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并将于2007年全面建成。



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的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编辑本段]

重点学科

国家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覆盖四个二级重点学科

083201 食品科学

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83203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083204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发酵工程(二级学科)

省部级: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纺织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产品系统设计及理论

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

[编辑本段]

重点实验室

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过程控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表面化学及工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轻工业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南大学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

独立学院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是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综合性、多学科的本科普通高校,荣获“全国十佳”、“‘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校园”、“无锡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荣誉称号。院领导在全国独立学院网络视频大会上,作为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的代表作大会典型发言,当选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全国工商联民办高教协会副会长。江南大学是进入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百年名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办学条件。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充分依托其优势,今年面向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湖南、福建、上海、北京、重庆等12个省市招生。该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校园”、“无锡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荣誉称号,是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独立学院协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工商联民办高教协会副会长单位。

[编辑本段]

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1 年,以江南大学重点优势学科为支撑,以在无锡的省部属重点科研院所为依托,无锡市大学科技园在无锡国家高新区内正式启动建设。2001 年10 月,经江苏省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江苏省无锡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2006 年10月,被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正式认定为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江苏省第3家,国内第53家,非省会重点城市第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技园成立至今,经过多次重组、调整,已基本建设成为融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技术创新示范、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信息集散等功能于一身的无锡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型孵化器,成为体系完备、活力涌动、激励充分的无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综合性孵化器,成为多功能、现代化,孵化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和市场竞争力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区域性孵化器。目前在园企业100 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

随着科技园对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的增强和园区内创业氛围的日趋浓厚,园区内集聚了一批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科学、新药制造、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项目,并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编辑本段]

校园文化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校园吉祥物:太湖神鼋

校园吉祥物:太湖神鼋

发展方略: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

校歌:《江南大学之歌》

太湖之滨,蠡湖畔。

我们的校园,曲水流觞,无限风光。

三江初肇始,兴教图国强;

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

啊!

笃学尚行,担当社会重任;

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辉煌。

[编辑本段]

校史沿革

江南大学由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主体)、江南学院(沿袭原荣氏私立江南大学校祚)、无锡教育学院三校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

原无锡轻工大学可溯源到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历经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1952年由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原江南大学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食品、农化及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合并前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

原江南学院建于1981年,沿袭私立江南大学校祚,曾名江南大学,1997年正式升格普通本科高校,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学校名誉董事长。私立江南大学(1947-1952年)由荣德生先生于1947年创建,是解放前我国著名的私立大学,钱穆、顾毓绣等著名学者和科学家曾在此校任院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并入相关院校,建制撤销。

原无锡教育学院是1955年建立的具有教师培训和普通高等师范本、专科教育功能的高等院校。

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由教育部决定于2003年8月1日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编辑本段]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学校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江泽民同志在给江大百年校庆的贺信中勉励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创新能力,攀登科学高峰,在回答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有更大的作为。”李岚清副总理多次来校视察并题词:“造就优秀人才,促进轻工业进一步发展”。荣毅仁副主席生前长期担任学校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他曾为江大题词:“培育人才,为国为民”。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为把江南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党 委 书 记 : 张大良

党委副书记兼校长 : 陈 坚

该校在《2008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9中国大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68位,工学排名第48位。

[编辑本段]

荣氏与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与荣氏家族有着不解之缘。

江南大学虽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并继承无锡轻工大学校祚,但承继无锡轻工大学的同时,兼祧原私立江南大学(江南学院前身),私立江南大学与江南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江南大学现建有公益图书馆(荣毅仁副主席捐建),江南大学信息中心(荣毅仁副主席独子荣智健名誉董事长捐建),并设立“公益奖学金”,江南大学设有荣氏研究中心,荣毅仁与江南大学纪念馆等部门。

江南大学荣氏研究中心

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代表,荣氏家族在兴办举世闻名的面粉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同时,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在江南地区乃至全中国有着良好的声望。1947年由荣氏家族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曾有钱穆、金善宝等著名学者执教席。建国初期,以荣毅仁为代表的新一代荣氏企业为国家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荣毅仁先生重新创办“中信公司”,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再创辉煌。此后,荣毅仁先生及其爱子“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不朽业绩的同时,继续关心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荣毅仁先生曾长期担任江南大学的名誉董事长,曾捐资建设江南大学“公益图书馆”,并设立“公益奖学金”。2007年,“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又捐助善款6000万元支持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点专业已具备“985”建设平台的江南大学。

荣氏家族和荣氏企业是江南文化和中国实业界的典范,其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进步一直同呼吸、共命运。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荣氏家族和荣氏企业发展史的方方面面,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对于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事业,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校的一个文化学术品牌。

江南大学荣氏研究中心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本世纪初,中心已出版了《乐农史料选编》系列丛书,收集了散在民间的诸多有价值的相关史料。中心还参与了梅园、荣巷旧址的保护工作。经过陈文源教授等专家多年的辛勤工作,中心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文化保护成果。2005年4月,纪念荣德生先生一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江南大学和上海大学共同举办。会后,《纪念荣德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今后,我中心将继续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加强校地合作,努力整合全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为进一步扩大我校这一文化学术品牌的影响力做出贡献,为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目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的基本研究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基本的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广泛向社会征集有关文献、文物。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团结广大同仁,潜心钻研,从严治学,倡导大家从地方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不同角度予以深入研究,努力推出研究精品。热烈欢迎我校有志于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加盟。

[编辑本段]

公益图书馆

江南大学图书馆暨公益图书馆由原无锡轻工大学图书馆、江南学院公益图书馆、无锡教育学院图书馆和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图书馆座落于江南大学新建校区中轴上, 2007 年 10 月 27 日落成启用。图书馆建筑面积 52217 平方米 , 可容纳图书 270 万册,阅览座位4000 个 ,是目前江苏省内单体建筑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现化代、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仅次于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居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前列。我馆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全国化工信息检索与教学研究会副理事单位,《图书情报工作》常务理事单位。

截止2006年,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达186.35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28.6万册,中外文印本、电子期刊15000余种,工作人员119人,注册读者达30000余人。2004年动工兴建5万3千平方米的新图书馆,2006年9月裙楼部分已经启用。图书馆曾评为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优质服务先进集体。已形成以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工业设计等重点学科为馆藏特色,纺织服装、日用化工、轻工机械等学科方面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科及经贸、法学和基础学科馆藏文献资源也已满足教学需求。

江南大学图书馆主体来自无锡轻工大学图书馆,但图书馆精神,馆名等承继原荣氏私立江南大学(江南学院)图书馆,并由我校名誉董事长,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亲笔题写了馆名。图书馆内设有信息中心,校史馆,荣氏研究中心,荣毅仁与江南大学等设施或机构。

[编辑本段]

学生社团

江南大学的学生社团长期活跃度位居全国前列,素有北有北大,南有江大。我校目前拥有学生社团170个。通过坚持“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扶持科技服务型社团,鼓励监督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工作原则,不断地繁荣和发展学生社团,引导和满足青年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自2001年以来,我校组织社团活动近1000余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近10万余人次,已成功举办五届学生社团巡礼,25个社团被评为江南大学五星级社团,近百名同学被评为江南大学优秀学生社团干部;8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我校学生社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被评为无锡市十佳学生社团,法律协会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团,“骑迹”自行车俱乐部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学生社团,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涌现出一大批有特色的文体爱好类社团,如舞蹈协会,武术协会,轮滑协会等。

[编辑本段]

中国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

世界微生物资料中心的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58个国家共建立了484个菌种保藏中心,已保存菌种有80多万株,很多是典型菌株,可以作为工业菌种的重要来源。遗憾的是,这部分数据基本未对我国开放。

江南大学从1965年起,开始建设校内的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的工业微生物菌株分属514个种共3851株。从1986年起,每2-3年在全国范围内采样、菌种培养分离一次。较大规模的采样和菌种培养分离共进行了三次。曾保藏了分离菌种近50000株,其中,细菌33000多株;放线菌5500多株;酵母7870多株;丝状真菌3200余株。围绕研究课题自建专项微生物库有:纤维素水解菌种库(13000余株),淀粉水解菌种库(21000余株),脂肪酶菌种库(8000余株),其他产酶(包括蛋白酶,植酸酶,果胶酶,几丁质酶,葡聚糖内切酶,甘露聚糖酶,转谷氨酰胺酶,)菌种库(12000余株),耐高渗酵母(5000余株),木糖利用菌(8200余株),嗜热菌(3200余株)。自建并保藏有微生物细胞形态和菌落照片3000余张。保藏克隆载体53种,自建克隆和表达载体22种;保藏宿主细胞83种,自建41种。

2002年起,我们开始逐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对已有菌株进行整理,初步建成在业内有一定影响的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经不完全统计,我们保藏有的微生物菌株约9500株,其中丝状真菌约3790株,酵母约960株、细菌约4750株。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4年底得到了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支持,初步建立了《工业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并以边建设、边完善、边共享为原则,及时对外开放服务。在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由生工学院、食品学院和信控学院有关老师组成的课题组的认真工作,2006年初,平台建设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2005年度中期考核,得到了各位评议专家的认可。由于我们的突出表现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对微生物资源重视度的提升,经教育部统一协调和整合,我校与其他6所高校一起成功完成国家科技平台建设任务的申报,国家于2005年12月正式批复并批准实施为期三年(2006-2008)的《国家科技平台—教学实验用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和共享试点》的建设,我校主持其中的《发酵与食品工程教学实验用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和共享试点》的建设任务。

经过前期工作,完成了共计133个种属(株)典型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详细和完整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标准化整理和信息数据库化。并全部实现保藏物资源的免费共享。完成了共计11200余株非代表性和具潜在应用价值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登记,已对其中的2454株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完成了共计98种工业微生物育种常用生物材料的标准化整理和信息数据库化。已将此部分的保藏物资源实现共享。

预计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按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制定的统一标准,整理、整合微生物2.8万株,向国家自然资源E-平台上传2.2万株微生物的数字化信息,其中包括有知识产权的图片4,000 幅,同时提供超过1.3万株的可共享实物。任务完成后,江南大学的微生物保藏物总数预计超过2万株。

江南大学国家级微生物资源平台数据库在收集、整理现有工业微生物资源的基础上,围绕运用于工业应用领域的微生物资源,采用当前最适用于海量存储的DB2制作数据库,利用高性能的UNIX服务器,实现SAN的存储技术,建立起一个数据结构统一的、公益性的、开放性的和互交式的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数据库的发展将按照国家自然科技E-平台的模式不断完善,并尽快与国家E-平台接轨。

目前,江南大学国家级微生物资源平台资源主要有信息资源和实物资源两部分组成。信息资源构成资源信息库,分成七大板块,分别是:发酵微生物资源库、食品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极端微生物资源数据库、不能培养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其他应用和研究领域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微生物克隆载体和表达数据库以及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数据库。菌株实物资源构成保藏物库,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物数据库、典型工业微生物数据库、克隆与表达载体保藏物数据库。



参考资料: 江大校庆网 张大良书记校庆讲话(原出处江大新闻网,因服务器出问题,目前打不开)。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官方网站

扩展阅读:1.http://www.61k.com.edu.cn/2.http://www.sytu.edu.cn/

开放分类:大学,无锡,211工程,江南,教育机构

三 :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简介

     江南大学座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享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美誉的江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1902 年三江师范学堂创建,后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组 建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 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 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江南大学已成为一所规模结 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 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设有18个学院(系),共有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94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5600 余人。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莱姆顿学院。学校是省文明学校、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博士点、52个硕士点。全校18个学院(系)中有15个学院(系)具备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学校拥有6个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食品科学、发酵工程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分别列同类学科第2位、纺织科学与工程位居第4位。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4项,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特色专业2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课程及优秀课程群16门。建立了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12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2名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9人,高级职称教师近700名。建有教育部“工业发酵及生物催化”创新团队。由44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学校是我国轻工、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建有国家、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以及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工业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整合及共享信息平台。“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560多项,年科研经费总量超亿元。共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出版学术专著615部,发表学术论文上万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从2002年的43篇增至2005年的464篇。2001-2005年共申请专利1616项,授权专利540余项。2005年专利申请与授权数居全国高校第四位,江苏高校第一位。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酒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绍兴黄酒集团、江苏小天鹅集团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注重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和为社会各方面的服务。各院(系)也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宝洁公司、中国电信、丹尼克斯(中国)有限公司、东海粮油、青岛啤酒、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希捷电子等大型企业等一批著名企业和荣智权等一批社会名流都在学校设立奖学、奖教金。学校每年发放的奖学金、奖教金总额达700多万元。

     学校与国内外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高校。自六十年代开始,就接受和培养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留学生390余人。学校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或机构开展教学科研合作,80余名国外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举办多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会,已逐步成为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86万余册、电子图书128万余册。学校编辑出版包括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内的4种学术期刊及2种技术类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地处太湖之畔的蠡湖新校区已初具规模。校区占地3125亩,以“生态校园?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融江南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为一体,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新校区已建成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并将于2007年全面建成。
 
     迈入新世纪,学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211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的工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和安全、工业设计创新系统、纤维制品现代加工技术、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轻工过程信息化科学与工程等6个优势和特色明显的学科群,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轻纺、食品、艺术设计、管理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学校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江泽民同志在给江大百年校庆的贺信中勉励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创新能力,攀登科学高峰,在回答和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有更大的作为。”李岚清副总理多次来校视察并题词:“造就优秀人才,促进轻工业进一步发展”。荣毅仁副主席生前长期担任学校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他曾为江大题词:“培育人才,为国为民”。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为把江南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江南大学
高校代码:10295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
联系电话:0510-6703990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sytu.edu.cn

本文标题:江南大学-江南大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274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