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品土豪与屌丝台词-博雅张伟:死磕腾讯之后变身大土豪的穷屌丝

发布时间:2017-11-03 所属栏目:小品土豪与屌丝台词

一 : 博雅张伟:死磕腾讯之后变身大土豪的穷屌丝

导语:博雅互动先拒绝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收购,再于上市当日获得800多亿港币的认购意向,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博雅互动CEO张伟

博雅互动CEO 张伟

5年前,张伟还把腾讯作为竞争对手。彼时的张伟还是一个绝对的“屌丝创业者”,正面临公司战略转型的抉择:是继续坚持做了8年的视频群聊产品方向,还是彻底放弃做别的?

用现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当时张伟的状态“很Low”:原有方向看不到“钱”途,还不断被天使投资人周鸿祎、戴志康打击;新方向在不断试错,但团队成员的大部分努力成了“小白鼠”。

但再烂的牌,也至少能有一张可以派上用场。张伟最终放弃了当时风头正劲的社交产品概念,选择了棋牌游戏里貌似距离中国市场最远的一款——德州扑克。

正是凭借这款游戏,张伟和他的博雅互动一路高歌猛进,真正完成了从屌丝到土豪的逆袭。在2013年11月初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日,获近7.7万人认购,冻资868亿港币,成为香港新股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冻资王”。

这个故事的主角集成了所有的小说情节:屌丝出身、找错对手、在错误的方向上坚持8年,然后继续试错,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投资人、员工不断斗争、妥协、融合,最终成就了一家赚爆了的上市公司!

天使投资200万元变100万元:要还是不要?

1999年大学毕业后,张伟用一个商业计划书向雷军毛遂自荐,加入了当时中国著名的IT公司金山。他去金山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互联网,但当时这还不在金山的战略计划当中。几个月后,张伟奔向了号称要进军互联网的三九健康网,在那里研发网页聊天室。后来他发现,这个聊天系统只是被作为网站的附属功能,他觉得这个价值太低了。2001年,张伟辞职创业,成立博雅互动工作室。

彼时,马化腾还没想到要做QQ,他也正在网页聊天室里找方向,大家都在摸索当中。不同的是,张伟的模式是把软件卖给各大小网站,马化腾是要把软件直接提供给用户。博雅在前面两三年的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每年能有不错的收入。但2004年以后团队人数增长了,收入却在减少,公司很快面临不盈利的局面了。

那时,马化腾已经转向做QQ。眼看着QQ越做越大,博雅的团队却已经只剩5个人。但张伟立志要打败QQ,他把博雅工作室注册成了公司,办公室搬到一个民居里,5个人的小团队在那里一干三四年。这期间,张伟不拿工资,他去炒股挣钱,可积蓄都赔进去了。“我那时是有点绝望的。”张伟说。

但他不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尽管很多人劝他别再做聊天室了,可他下不了决心。

“第一,自己确实渴望能把这个产品做成功;第二,当时项目也还在赚钱,即使关闭聊天室业务的那段时间,每个月还可以赚到5万元。”张伟开始找融资,“当时主要是缺想法,我想让有经验的投资人指点一下”。

他把国内的VC都找了一遍,还尝试自降身价,试图说服对方投资,但都没成功。2007年,张伟在站长大会上堵住了周鸿祎。“你们的这个生意不行”,周鸿祎一番话似乎在后面推了他一把。

“那一下子有点儿醒悟了,我举得是得考虑考虑做点儿别的了,如果能成功的话,按理说8年也该成了啊!”张伟那时这么想。

虽然不看好他当时在做的事,但周鸿祎答应做博雅的天使投资人,他对张伟说:“你的项目没什么意思,但你这个人还不错,这份坚持的精神,值得佩服。”这时,还在做Discuz!的戴志康被周鸿祎拉了进来,周鸿祎让他一起投博雅。那时的戴志康26岁,张伟看着这个一脸笑嘻嘻的年轻人,心里犯嘀咕,“这不就是一个小孩儿吗?比我还小好几岁呢,还来指导我,能行吗?”

张伟、戴志康

张伟(左),戴志康(右)

戴志康也提不起兴趣。“这就是一个屌丝啊,做了这么多年也没做成什么,挺失败的。”但周鸿祎积极撮合这两个互相看不上的人。他告诉张伟;“别以年龄看人,他虽然年纪小,但经验丰富。”

戴志康看在周鸿祎的面子上和张伟聊了一次。张伟还是很执着于他的聊天室产品,他给戴志康来回演示,可对方没提起什么兴趣。后来张伟又主动找戴志康,给他讲这个产品的设计。在创业公司的早期,老板大多就是产品经理,戴志康和张伟都属于这一类型,所以在这方面两人很有共同语言。

“他给我讲这个产品怎么设计、怎么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弄得很High。我发现,抛开产品方向不谈,它里面的东西做得还是挺到位的。”这个时候,戴志康才开始对张伟有了一些好感。

但让戴志康从心底对张伟刮目相看的,是张伟拿天使投资时的一个决定。本来周鸿祎最初和张伟谈的是要投给他200万元,但后来觉得投100万元就够了——后来张伟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当时的戴志康手里的资金有限,按原先的价格只够投给博雅的,但戴志康想分出一部分钱投给另外一个项目,所以让周鸿祎和张伟砍砍价。因此,原先谈好的200万元投资就变成了100万元,周鸿祎和戴志康各投50万元。钱突然少了一半,张伟犹豫了。

“钱打了对折,股份还一点没少,我开始觉得自己挺吃亏的。”拿还是不拿?张伟纠结了一阵子,最终决定:拿!

“看起来是少了100万元,但我还是赚了。周总比我大5岁,我比戴总大5岁,我们3个人的年龄差距10年,这个组合很有价值。对我来说,这和钱多少没关系,我融一回资得到了两个牛×的人和横贯10年的经验。”

张伟这个决心一下,让戴志康心有戚戚。他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抉择。康盛创想在天使融资时,红杉给出200万美金的投资邀请,周鸿祎想8万美金投资他。两个投资方要占的股份差不多,但开出的价格相差20多倍。可另一方面,从协同效应上看,周鸿祎的投资价值一点也不小。戴志康翻来覆去,最终选择了周鸿祎。“我知道那个过程,当它真正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选择是很艰难的。”

戴志康没想到张伟短短几天就做了选择,自己当年可是足足纠结了2个月,他觉得张伟这个人有格局,人对了!“你要是成功了,事后当然说什么都是对的。但是成功之前,甚至是当你在低谷的时候,能有这种价值理念,想清楚这个事情,是很不容易。”价值理念让两个人擦出火花。

周鸿祎和戴志康在博雅这个项目上有个分工:周鸿祎更多是从战略方向上给建议,实际参与公司的时间很少。戴志康基本上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和张伟聊,参与经营上的重大决策。

“这个人的创业精神、技术、专业、韧劲都没问题,但是为什么做了8年还没成功,我们就觉得一定是方向错了。好,那只要拧一下方向,不就对了吗?”张伟和戴志康开始一起找方向。

专吃第三世界的“屌丝市场”

很长一段时间,张伟还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聊天室的产品做起来。他们先做了一个基于Discuz! 的聊天室,做了一大半,从用户量和收入上看,都不太有感觉。2007年,正是Facebook势如破竹的时候,它被认为是社交网络的里程碑。周鸿祎建议张伟看看Facebook。张伟就把聊天室搬到Facebook上,效果仍然不佳。

张伟后来反思,如果要写一个“博雅失败的1001个故事”,那他当时还固执地抱着聊天室产品不放应该算是一个。“我那时就是觉得这个事儿符合我的理想,就是要把它做成功。而我忽略了赚钱得有足够多的用户,能产生价值才算是成功了啊!”

在戴志康看来,赚钱是在企业某个阶段促使团队务实的一个手段,“它能把一个有理想的团队拉到一个中间状态,那个中间状态就是创造价值”。张伟后来意识到,“戴总和周总,还有红杉的投资人,以及上市之后新的投资者股民进来,他们其实都在不断地挑战你赚钱没有,这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把理想和价值结合。一个企业要成功,就是要不断地在理想和现实中间交替地验证,企业调整到这两者之间一个中立的位置上,才会持续地创造价值。”

脑筋转过来了,博雅又接连试了其他好几个项目,还是没有成功。但张伟这时已经放下了包袱,放松不少。“我和志康当时的心态就是很愿意去试,快速去做,发现不行总结总结,打不明白再换。”直到2008年6月,戴志康看到Zynga的融资新闻。“这个公司没有网站,只是把它的App放在Facebook上,这在中国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我就上去玩了一下Zynga当时唯一的产品德州扑克。”戴志康玩儿了几天,还往里充了100美金。他有了让博雅转型做游戏的想法,就对张伟说:“你也玩玩这玩意,看你充不充钱。”过了几天,张伟也充钱了。于是,博雅开始开发游戏。

后来验证出这个转型方向是对的那是后话,但当时在几个月之内有五六个项目,不断尝试、放弃、再尝试、再放弃,这个过程对于团队而言,其实是个充满考验的过程。那时,博雅的团队就是那铁杆儿的5个人。

戴志康后来都觉得神奇,“虽然只有5个人,但是技术、产品、美工等都还是全的”。不过,再铁杆儿也经不起反复换方向地折腾,张伟也担心会耗尽大家的信心。之前虽然做了很久也没成功,但目标是明确的,大家还有一个期望,就是坚持做下去,也许在哪一天就成功了。但后来的频繁调整,却很容易让人感到恐慌。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5个人分而治之。

“一个产品做着做着觉得不行,我就拉出两三个人悄悄开始做下一个,让另外两个人继续做前面一个产品。直到这两个人自己发现不行了,缓过神来一看,这边很可能已经成功了,也就开开心心地转过来了。”张伟说。

虽然那时并不完全理解Zynga和Facebook平台的关系,但他们发现Zynga德州扑克游戏的核心技术和他们做的聊天室有相通之处——聊天室是要实时显示发言人的发言,牌类游戏是实时显示发牌和出牌,这正是他们擅长的。而且,Facebook上的数据显示,Zynga的德州扑克游戏用户数量不大,却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决定也开发一款类似的游戏,用一个月就做出了《博雅—德州扑克》的雏形,又用了一个月改善用户体验。

那是2008年,开心网、人人、51们即将陆续发展起来,博雅先带着德州扑克去了国内第一拨开放的社交平台试水。很快,有玩家提出,“你们弄个账号,我给你打点钱,你给我充点币”。于是,《博雅—德州扑克》开始收费。在改为收费模式的第一分钟,程序员们还在调试游戏,账户突然多了100元。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出错了,赶紧排查,后来通过后台对账,才意识到真的有用户付费了。截至当晚12点,赚了2700元。2008年,创业七八年,博雅的年收入终于达到了百万元级。朦胧中感受到的价值终于兑现了,张伟和戴志康都觉得,博雅应该是蒙对了。

但张伟后来有些后悔博雅在当时没有直接登上Facebook。博雅应该是国内社交游戏领域第一批出海淘金者,但并不是第一个。当时公司里有人建议先做国外市场试试,因为那里不仅有海量用户,而且那时的Facebook还不参与分成。可当时的张伟认为博雅实力太弱,还是先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做吧。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向海外市场迈出第一步。

进入Facebook以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平台,触角通向全球,在Facebook上要想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几乎是零成本的。起初,他们想通过代理商来开拓海外市场,代理商却认为改良版的德州扑克在Facebook上不可能再有太大机会。于是他们便开始自己买海外服务器,从繁体中文市场开始,逐步向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渗透,继而进入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法国等国家,就这样开始了国际化。

目前,博雅游戏的大部分玩家并非来自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而是遍布在像泰国、越南、巴西、俄罗斯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俗来说,就是“屌丝市场”。

张伟说:“英语系市场我们进不去,但小语种国家和地区遍地黄金,太容易做了。”凭借《德州扑克》《开心宝贝》等十几款游戏,博雅互动曾创下一个月600万美金的收入,而其2011年7月份的国内收入是每个月100万元人民币。

可张伟始终觉得还是错过了一些时机。“回头来看,Zynga70%的用户在美国之外,其实在非英语市场,大家的实力是差不多的。但我们晚了一步,所以在某些地区还是落后了别人一点。其实以我们当时的技术,完全是直接可以杀到美国的,所以国际化我们还是慢了一步。”张伟说。

但回过头来看,戴志康对张伟那时的决定完全赞同。“博雅前面已经踉踉跄跄很多年了,这时候它最需要的是信心。一定要找到一个点,不管市场有多大,先做个验证。所以就先选择从看得见、看似最容易的地方切进来。 ”

游戏赚钱了,张伟还是感到迷茫。“不知道这个行业未来会怎么发展,不知道公司会走向何方。”这种迷茫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看不到企业核心价值时的一种不安全感和恐惧,这个曾经多年追求成功而不得的人,担心没有什么能长久地支撑住现在的成绩。当时博雅一口气做了13个游戏项目,有成功、有失败,有的非常赚钱,但看着有些游戏上线几个月之后,就昙花一现消失了。“这不是我的理想啊!”张伟自忖。尤其是看到许多员工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开发中走掉了,他觉得很痛苦。

张伟那时常常半夜两三点给戴志康打电话,戴志康给了他一个后来被证明非常重要的建议。“其实有时候我也迷茫,这不要紧,既然想不明白,就干脆不想那么多了,先把身边能干的事尽可能地做到最好。”戴志康的感同身受让张伟觉得踏实,他听从了建议,开始定下心来做事儿。做着做着竟然就做明白了,把公司未来的战略越想越清楚。

“那时我们已经做了3年的棋牌游戏,发现这类游戏其实生命周期是很长的,很难过时。这时,我们确定下来了,这类游戏是我们可以坚守和专注去做的,这是真正长期的价值。”张伟决定,专注做棋牌游戏,把其他的非棋牌类游戏全砍掉。

砍掉的游戏里就包括当时用户增长最快、最赚钱的《开心宝贝》。 2009年上半年,全民“偷菜”,当时开心农场的用户翻番增长,相形之下,棋牌游戏的增长就缓慢得多。于是,博雅开发了它的第二款游戏《开心宝贝》,2010年时一天狂赚4万美金,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了。张伟有些摇摆想继续开发其他游戏,但周鸿祎的一句话刺痛他:“你是不是世界第一?”他们开始根本听不进去,但后来发现,这个游戏并不能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德州扑克因为被分走了一些人手和精力,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升级。那时,Zynga的月营收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

于是,张伟的思路清晰起来——专注做棋牌游戏,将它做到最好。他后来对负责博雅项目的红杉副总裁曹毅说:“棋牌游戏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创业已经快10年了,这是我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一个机会。它虽然看似非常狭窄,但我也要拼命地钻进去。”

戴志康后来总结:“都在说要专注,但能做好选择,真正学会这一点谈何容易。博雅如今的专注,正是前期反复尝试的体验造就的。”

如果说当时Facebook是蒙上的,专注做棋牌游戏是反复尝试取舍下来的,那么2010年时,博雅开始做手机端的独立App,就是完全自主的。现在说起这一个决定,张伟还颇为自得。他已经不是最初懵懵懂懂的迷茫状态,而是开始前瞻性地为企业把脉未来。“最初接触到iphone,我判断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未来的方向。能产生这个判断,不是因为我们懂技术,而是当你的决策者不再只看价格、只为赚快钱时,那你的思维习惯会使得你总会看向未来。一旦未来的转折契机出现,自然就能感知到。”张伟说。

榨取董事会价值

2011年7月,博雅宣布获得红杉资本600万美金融资。在这之前,张伟经历了时间最长的一次纠结——要不要融资?他矛盾了8个月。2010年前后,博雅已经非常赚钱了,张伟也不那么迷茫了。不需要钱的时候还要不要融资?融资就意味着要把到手的利润拱手送出去,值得吗?作为天使投资人,周鸿祎和戴志康在这一点上很坚持,力图说服张伟“你必须要”。

而促使张伟接受这笔投资的关键一环,是早在拿天使投资时就埋下的一个伏笔——当时双方商议,博雅多拿出15%的股份押在那里。若在3年之内,博雅拿到风险投资,这笔钱就退还回来。这在当时是变相地给了张伟一个必须要融资的动力。

张伟对这一点也表示理解,风险投资进来以后,能促使公司更快上一个台阶。和他当初接受打折的天使投资的思路一样——为公司增加外脑,张伟最终接受投资,并选择了红杉。“它与我们的企业价值理念更契合。”张伟说。

红杉投资博雅之后,周逵进入博雅董事会。“博雅的董事会非常互补高效”,周逵评价。第一次开董事会时,大家还都很客气。可第二次会议开始,就让张伟有点接受不了了。

“博雅的团队构成太偏技术了,管理团队还不够强大,这样容易失衡。”红杉的投资人最先指出这个问题。

张伟一听,心里感觉很不舒服。博雅的技术能力强,一直是他很骄傲的事情。刚开始做棋牌游戏时,博雅的竞争对手不在少数。大家陆续都遇到了技术问题,比如Load的速度、支持的同时在线人数以及被黑,很多同类游戏公司都倒在了这些看似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问题上,但博雅扛住了这些考验才一步步走到现在。

“如果不认可我们的团队为什么还要投资我们?”张伟想。但董事会很坚持要博雅做出改变,张伟用了一段时间才慢慢转过这个弯儿来,很快找猎头、朋友推荐招了一批新人,包括博雅现在几个重要高管,就是那时进来的。

张伟以为没问题了,没想到,董事会又盯上了他的手机。那时,安卓手机的发展势头很迅猛,每个董事会成员都人手一部安卓手机去研究。但张伟是苹果的铁粉,一直不用安卓产品,这一点被董事会批评了很多次。“博雅太过于重视iOS市场了,要加强针对安卓市场的开发。你作为CEO都不去体验,怎么会重视起来?”那次在杭州开董事会,所有人一致要求他“必须马上换手机”!张伟这才换了人生中第一部安卓手机。

但引起张伟最大反弹的是在2012年年底的一次会议上,董事会指出博雅的游戏不够移动化,批评他:“你还是PC时代的思维,不懂移动互联网。”张伟当时极其不服,心想,“我从2010年就开始做移动产品。我不懂!你们懂?你们什么产品都没做过。”

博雅虽然从2010年开始就开发独立的手机App,但到2012年时,移动端产品占总收入的比例仍然很低。红杉那时几乎是推着张伟加大对手机产品的投入。张伟说,红杉的投资人回去就给他列了《好的移动游戏的5点特征》,他一看,恍然大悟,“服了!”

博雅虽然早早开始尝试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但做法主要是把公司现有游戏移植到移动端,并不是专门开发手机游戏。“一定要针对移动终端的特性设计你的产品,其实他们就是想传达这么一个理念给我”,张伟马上调整移动战略。今年,博雅的移动游戏占总收入的比重上升到30%。

尽管很多时候,张伟都属于被挑战的对象,但事后他都乐此不疲,用周逵的话说,“张伟学习能力强,个性鲜明但心态open;对认定道理之事,公司的执行力非常强,速度往往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张伟后来说;“从现金流来看,红杉投的那600万美金投资到现在还趴在账上没动过。但是从管理上、公司的发展角度上,红杉的投资人一进来,就是在拿上市公司的标准要求我。”

拿到红杉的投资之后,张伟主动要求增加开董事会的频率。用戴志康的话说,张伟在“榨取董事会价值”。

最开始,大家商量是三个月开一次董事会。张伟强烈要求缩短到两个月一次。博雅上市之后,又改成了一个半月开一次。就在博雅IPO的第二天,他们就召开了一次内部闭门董事会,讨论博雅接下来的业务战略方向。而这个会议,就是在从香港直达深圳机场的商务车上进行的。

关于张伟积极榨取外脑这件事,戴志康有同感:“我投了几个项目,本来在心里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但为什么在博雅身上我确实花了更多的时间?”张伟说是因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戴志康不同意,说:“光哭我也不一定愿意理啊,关键还是这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从投资人的角度,其实很愿意被榨取,因为它不光是把公司的哪个问题解决了,其实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体验。”

就是在这个阶段,张伟学会了CEO要怎样花钱。

2010年前后,张伟发现,公司的员工流失率挺大的。他很纳闷,“不应该啊,公司的收入好了,方向也定了,难道不应该是前方一片光明吗?队伍应该更忠诚才对啊。”

团队许多微妙的变化,往往先起于感受。2010年的时候,博雅换了一个800平方米大办公室。可能是之前穷怕了,张伟总担心哪天突然又没钱了,因而在装修上不太敢花钱,于是,连装修材料都派员工亲自去砍价,整个办公室的装修只花了3万元。

这种以节省为准绳的原则也体现在了招聘上。2010年,在面试时工资要求在5000元以上的人张伟是不看的。他并没给人力资源部提过这个要求,但可能早已体察到老板的省钱态度,人力资源部自动就把5000元以上的应聘者筛下去了。

后来张伟反省自己,觉得这些现象的根源都在自己的心态上。“装修时让员工放下手里的活儿去砍价,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说,关键是让大家在这个老板身上看不到希望。理想是一回事,但同时公司发展了、人多了,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诉求。大家看不到你的分享精神,兄弟们能看到发财的机会才会跟着你干啊!”博雅也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节俭到了一个极端,其实是为公司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基本上高水平的人才在那种情况下是进不来的。“我那时真不应该只花3万,我应该花300万。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而且要花足。”张伟自我检讨。

要花好钱靠的是思想的支撑,在红杉2011年投资博雅之后,张伟的心态才逐渐调整过来。“以前的问题是但凡哪个人跟老板提要加工资,心里都感觉很讨厌,这其实是因为没有一个客观认知的标尺。”张伟总结,“比如一个人要年薪100万,答应还是不答应,靠什么决策?当你看懂这个人的价值,你很可能不但会答应他100万的条件,还会再加50万给他,因为他值这个钱。同样,一个没有水平的人,跟你讲100万,你也有理由拒绝他。所以,不能光看价格,这个人要得高我就不录用,那个人要得低我就捡便宜。这是不对的。”

心态扭转过来了,做起很多决定来就都有个长远的价值判断了,虽然仍然会纠结。这一点在后来选择让博雅上市还是被收购时体现得尤为明显。2012年,许多A股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游戏公司进军游戏行业,有公司开出了15亿元现金的天价。

“这有多可怕,你知道吗?”张伟又陷入了痛苦的抉择。

围绕着钱,张伟细数了自己创业这些年财富增长的情况——创业前8年,博雅的年营业额平均100多万元人民币;做了游戏之后,2009年公司的月营业额是1000多万元,2010年月营业额已经过亿了。也就是说,后两年的月收入都分别是前一年收入的总和。

而到2011年的时候,博雅一个月的收入几乎是前面所有年份收入的总和了。张伟总结了两点来说服自己:第一,财富不是光靠时间累积的,首先必须是在做正确的事,这是前提;第二,财富累积的速度是由能力决定的,而不在时间的长短。想到这里,他有了足够的自信支撑——博雅不卖,上市!

“上市虽然有很多挑战,但是意味着可能有更大的成就,对员工来说也是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我觉得如果真拿了15个亿,天天坐在家里数钱的话,我一定会郁闷死的。”

准备上市时,张伟吃了一惊,“红杉在国际市场上的背书太强了。到英国的时候,投资人一听说我们是红杉投资的,一直都OK。”

上市过程中,再一次印证了张伟最初选择红杉时的契合感觉。张伟注意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帮博雅跟资本市场谈判的时候,都是在探讨一个合理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似乎不是要把公司卖得越贵越好。

“我们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实际上有800多倍的认购,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得很高,但是红杉建议我们给投资者留下盈利空间。于是,最后博雅董事会决定,把价格定在中等偏上的位置,而不是顶位。”

要在价值和价格之间做衡量的不光是张伟,还有戴志康。虽然这件事在当时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无奈,但很多事后看来价值巨大的事情,恰恰就是当时的机缘促成。2011年,红杉以600万美元成为博雅互动的A轮投资方,周鸿祎退出,套现2000万元。而戴志康留了下来,事后被问起,他不忘当时的纠结,“我觉得能上市就真的是运气很好而已,我当时也没因为这是我第一个投资项目就一定要坚持下来把它做成什么样,其实我当时挺穷的。”

戴志康当时还在做康盛创想,公司的现金总额还不到2000万元,他那时每月工资2万元。“我的想法其实很多,一会儿想退出来立马就拿2000万干点啥不好。然后再想,不对!这个公司还是挺有价值的。过一会儿再想想,要不然先弄500万花一花?”

张伟说,戴志康当时确实有想法要退一点,但他对戴志康交了底,“支付给周总2000万之后,如果你再退的话,公司现金就不多了。”戴志康只好“再等一等吧”,他也努力说服自己:“有理想的公司会走得更远一些。”

二 : 土豪VS屌丝 你看到的是宝马的广告还是可乐的广告?

昨晚,首批微信朋友圈官方广告上线。被网友们激烈讨论了接近一个星期的官方广告现在终于来了,而且针对不同用户有不用的展示内容。

软件名称:
微信 V6.3.1.8 for Android 官方中文免费 正式版
软件大小:
34.3MB
更新时间:
2016-06-02

软件名称:
微信 手机通信软件 V6.3.10 for iPhone 苹果版
软件大小:
57MB
更新时间:
2016-06-13

据了解,首批上线广告为: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和可口可乐。于昨日晚间21点前后上线,被网友们疯狂围观。

网友推测称,微信通过大数据将所有的用户分为几大部分,其中青少年/学生党看到的一般都是可口可乐的内容;都市白领一族的朋友圈则集中投放vivo的内容;至于科技新贵和高富帅朋友圈投放宝马品牌广告。

此外,还有消息称并非所有的用户都能看到广告。每个品牌广告据说只推送给了1000万人,如果你没有看到广告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

那么,你看到BWM的广告了吗?

首个朋友圈广告是它!看到的都是土豪

首个朋友圈广告是它!看到的都是土豪

首个朋友圈广告是它!看到的都是土豪

三 : 和童士豪聊屌丝创业与屌丝模式海外化

童士豪 屌丝创业 屌丝创业者

Hans(童士豪)是纪源资本(GGV)的管理合伙人,是中美VC界最重要的合伙人之一,他成功投资过的公司有小米、阿里巴巴、凡客、美丽说、一嗨租车、多盟、蚂蜂窝等。

去年,Hans离开供职多年的启明投资加入GGV,在投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年来,Hans做了5个项目,其中美国3个,中国2个。与之前不同,Hans现在更关注在一个鲜有同行关注的领域——中美跨境投资。对中国、美国创投的差异,他有着比同行更深入的理解,其中以对“屌丝”的理解最为精彩。

简单说有三点:1、做给美国屌丝服务的公司 2、把中国的屌丝经济模式复制到美国 3、美国是精英创业,中国是屌丝创业。

Hans说,中美是两个全世界最极端的市场,在过去,中美创业是平行发展的两条线,而未来十年,随着彼此的交叉、渗透,将诞生新一代的创业公司和巨头。

———以下是我认为有价值的部分——

对于创业者,三种中国模式在海外是有成功机会的:

1.做工具。典型如3G门户、猎豹、UCWEB等,这三家都是从海外逆袭取得成功。他们共同的做法是从工具变成平台,工具可以获得流量,之后再引导消费者做其他消费,比如用浏览器、娱乐、电商等。这种从工具切入,单点突破的思维方式是美国、欧洲公司所不具备的。

美国公司会把做简单的应用当做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中国会找一个突破点。你问傅盛也好,张向东也好,他们的打法不是全球的思维,只是中国独有的思维,在中国很难成功,但是到其他市场是有机会的。

2.做跨境的电子商务。上市的兰亭集势做得不错,但是中国团队对海外市场还需要更多的理解,还需要找更多当地的人才。跨境电商是我看到的第二个机会。

3.做虚拟产品。道具、娱乐方面的货币模式在海外很少,只有韩国、日本、中国有,而Zynga已证明这模式在美国市场也有机会,我觉得这未来会是大机会。但这种机会比前面两种难,你要懂得如何打动当地用户,要理解他们的心态从而让他们愿意掏钱消费,这对本地化的挑战是非常高的。

中国互联网主要是屌丝经济和粉丝经济,看你对这两块怎么应用。全球的屌丝用户市场大概就是中国的三四倍,如果懂国际化的话,其实中国的模式在海外是有市场的。我最近在GGV这6个月来投了Wish和Curse等3个项目,有两个项目都是跟刚刚讲这三个模式相关的。

对于投资人,我总结了三种跨国际的投资机会:

1.Linkedin或者Flipboard或Evernote来中国,但这种不会太多。

2.国内公司出海,像3G门户,或者猎豹,或者360等等。

3.像Curse、Wish这些公司,在美国的国际团队能借用中国资源和模式,快速发展全球市场。例如Curse是受到YY的影响,两家公司都是05年创立的,都是我们投资的,现在YY是上市公司,市值非常高。而Curse是法国人在美国开的公司,看着YY一下子做起来,他想如果我们还是只干多玩的业务,不划算,也该考虑如何开发新业务,所以基于这样的原因他们想做尝试,而我们才决定要投他的。

Wish是我第一个,把中国模式输出美国的实验

Wish的创始人张晟Danny性格直接、聪明,反应很快,在国内出生,到国外念大学、工作,是我喜欢的创业者的背景。

Wish你可以简单看作是美国的淘宝,当时我问他们第一个问题是产品从哪儿来?他回答是,很多Eaby上的国内卖家在他的平台上卖,而且大部分目前都来自中国。

我第二个问题是卖的产品是否主要是名牌,甚至假货?后来发现几乎没有名牌商品,都是厂商自己的产品。

我第三个问题是谁买呢?我一问,都是美国的屌丝用户在买,我在美国十六年,我清楚美国各地用户的消费习惯,买的都是在二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而不是像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些大城市的用户。像奥斯汀那里没几家沃尔玛,沃尔玛一家线下的店大概就18万的SKU商品,己经很多了,但淘宝上有八百多万的商家,有多少SKU可以让你选择的,绝对是更长尾的。

我第四个问题是他们现在的用户多少在美国?多少在海外?发现美国市场占60%,剩下40%来自海外,所以它全球化的过程很快,才花了不到六个月就达到了,表示他能卖出的中国产品是适合全球市场的。

我在国内住了8,9年,很清楚中国有8百多万淘宝上的卖家,现在卖到海外市场的大概不到1%。国外用户付费程度高,他们不那么爱比较价格,竞争没有像中国的环境这么激烈,但是人家付的钱可以更多,同样的产品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所以我看好未来十年内,很多淘宝卖家会利用各种渠道开始外销,未来这块可能是他们近半的收入。

但是如果淘宝自己做外销是否可以成功呢?我觉得不一定,团队要做外销的话必须要懂怎么跟外国用户打交道,交流,做服务,必须了解海外的用户。Wish吸引我的是它另一个共同创始人是来自东欧的犹太人Peter Szulczewski,在美国待了20年,对美国的市场很了解,同时对欧洲的市场也不陌生。这两人的组合是在美国第一代的移民,在美国都住了10年,20年以上,了解美国市场,同时又够国际化。

所以,为什么投资Wish?首先风口抓对了,海外市场没有太多竞争对手,如果动作快的话,可以很快带着中国的商家,占领世界很多屌丝用户市场,这就是先发优势。

屌丝用户是更好的用户

为什么我说屌丝用户是很好的用户,因为他的时间多,他没事的时候就在看看、翻翻,所以你有很多碎片时间的时候,只要你的产品做得好,应该有冲动型消费,在PC端想了又想,比了又比,比来比去最后选择这个产品。用手机不可能,所以只要价格不用太高,比较低价的,像150块、200块钱这种比较容易消费的,尤其是女性用户。因为已经有PC时代800万家淘宝的卖家了,所以选择产品不难,主要是你展现的本事是不是够吸引人,够精准,算法特别的重要,我觉得移动电商未来的机会比PC大。

中国是屌丝创业,美国是高富帅创业

不管是东欧也好,还是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没有一个土壤让当地的公司成为区域性的大公司,有这个机会的只有美国公司、中国公司。美国公司的盲点在于,美国创业者都是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毕业的,多少美国创业者是屌丝?几乎没有。中国有多少互联网创业者不是屌丝,几乎都是。究竟是屌丝多?还是精英多?一定是屌丝多。所以中国缺的只是国际化,不缺的是模式,不缺的是想法,不缺执行力。

各自的盲点和误区

我为什么喜欢做全球投资,因为老外根本不知道中国在哪里,你要他应对800万的商家,他的顾虑比你们都还多,到时候他的担忧比你多10倍。太多国家都有他自己的盲点,他根本看不到别人在干嘛,也不敢尝试别人在做的事情,这就是投资的机会,也是创业的机会。

国内的很多用户或者创业者没有到国外看过,你到国外走一圈下来,全球的屌丝用户也有中国的三四倍,美国有2亿7百万人口,城市化的程度是60%,要是拿二三四五线城市加在一起,至少是美国人口的一半。

那中国创业者的盲点在哪里?到底国外的屌丝用户有多少,这些用户有多在乎品牌,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中国的团队是不是在全球有竞争优势,这都是中国团队的盲点。 

我投资了小米,但是雷军的盲点在哪里?

小米未来最大的看点我认为是小米的国际化市场机会,国外的用户比中国的用户好伺候多了,他们的选择又比较少。Hugo Barra就是我参与帮忙拉进小米的,雷军讲过在未来一两年之内进入10个国家,我觉得他们是能做得到。 

海外市场可以再造3-4个小米。小米如果要做的更好,恐怕要不断地招国际化的人才,迟早会发生的,但现在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改变。

在中国创业做企业服务短期看不到机会,美国正相反。

美国能做的东西更多,投资的领域更广,很多项目,今年我在美国投了3项目,在中国也签了两个项目的投资意向书,如果5个项目都做的话,应该是我做VC这一生来投的项目最多的一年。

我从旧金山到圣何赛这边开车就一个小时,这里面有两大创业圈子,在比较南湾的部分做硬件的,做企业软件服务得比较多,在旧金山做移动互联网面对消费者2C的模式比较多,在中国互联网能投的就是2C,要做2B很难,因为很多企业不付费,或者付的钱不够多,在美国除了2C以外,2B的市场非常大,所以更多人投2B不是投2C,所以这也是中美最大的差别。

纪源和经纬、红杉投资思路相比有什么特点

纪源一直都是精品政策,不用A轮进,但B,C瞄得准,未来你会看到的是更有狼性一点的GGV纪源资本,可能ABC轮都能够参与,打法越来越多元化。

我们投资特点是在投资后管理花的功夫多一点。比如目前中国团队想要去海外市场,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帮他找人,帮他找资源,帮他找合作伙伴,讨论不同的合作模式。

今年我投了5个项目,已经是我从事投资以来项目最多的一年。如果一家VC团队有40个人,但你要管两三百个项目的时候,你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够完全了解的,这是我与他们(其他基金)的不同。

我自己比较喜欢先从行业分析着手,做行业分析以后,再找跟我们思路相类似、但是想得比我们更深的创业团队,这样的团队不管是A轮、B轮进都是可以的。只有时间点对,并且创业者做的事情完全吻合我们的想法,我们立刻就会进了,20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决定投还是不投,速度很快。所以我并不觉得狼性就是什么都要做,看得准的话,赚的钱比什么都做的人赚的钱还要多。

你也许会说我们稳健,说我们不够激进,但只要一两个项目抓对了,你没有投另外的200个项目有什么要紧的呢?因为我们赌对一个项目所赚的钱估计比很多基金全部所投资的项目加起来都多很多。

在中国,VC都很聪明,那些行业观察和分析,99%写的都一样。但投资能不能成功,看的就是那1%,1% 是什么呢?是感觉。我现在还是亲自到一线去看项目,有的时候听别人讲项目不准的,你还得看那个团队,跟他聊他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你的团队是不是有成功的机会,不去自己聊只听别人讲是不行的。所以任何基金老大无论中美,如果老大没有在一线看项目,只听下面汇报,是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你自己要看足够的量才会保持敏锐度,这是无法被代替的。

四 : 土豪VS.屌丝:手机深深出卖了你们

有时候用户所想的跟实际行动并非一致,比如购买手机。近日,国内大数据机构集奥聚合GEO发布《用户手机购买行为洞察》报告指出,在手机价格方面,大多人在电商网站预览时跟实际购买的产品相差甚远。

该报告针对2月底至3月底最近一个月在电商平台关注与购买手机的华北用户,以5000万人为样本。

土豪VS.屌丝:手机深深出卖了你们

报告指出,消费者最喜欢购买的品牌为iPhone、华为、三星。凭借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两款机型的出色表现,苹果当仁不让地摘下第一名桂冠。

以华为为首的国产品牌也表现出色,小米、联想等品牌均闯进前八。

土豪VS.屌丝:手机深深出卖了你们

在价格方面,大多人在预览时跟实际购买的不一致,用户针对5000元以上和1000元以下的手机看的少买的多:大约有27.8%的人会浏览1001至2000元的手机,但29.9%的人会选择买1000元以下的手机。

同样,17.1%的人会去看5000元以上的手机,而实际购买5000元以上手机的人更多,达18.8%——土豪们都是直接下手啊。

土豪VS.屌丝:手机深深出卖了你们

在屏幕尺寸上,更多的人倾向于大屏手机,5.1至5.5英寸的屏幕消费者购买的最多,达39.3%。

与此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选择越来越高端:购买的手机中,四核占比最高,达47.2%,且FHD(全高清,分辨率为1920*1080)手机占比也达到36.1%。

土豪VS.屌丝:手机深深出卖了你们

在颜色方面,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选择白色手机,其次为金色,然后是黑色;在操作系统方面,凭借机型众多,使用Android手机的用户最多,达到63.1%。

土豪VS.屌丝:手机深深出卖了你们

随着4G手机的推广,关注度也明显提高,并且高于3G:每10个购买手机的用户中7个购买4G。

五 : 谈谈互联网里的各种圈子:屌丝与土豪共舞,草根与贵族齐飞

流量圈、电商圈、微商圈、SEO圈、域名圈、微信大号圈、O2O圈子、淘宝客圈.........你是哪个圈?

互联网圈子 电商网站 网络推广 域名 网赚

最近两年出去开站长会,对于圈子这个感觉就特别明显,不同的会议汇集不同圈子的人,虽然大家都是做互联网行业,但更多私下的交流,更多还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因为毕竟互联网太泛,想要更有效率的交流,学习,合作,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圈子。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下,在我眼中所看到的各种互联网圈子。

1、流量圈-地方互联网大会的主力军

所谓流量圈,就是倒卖流量的一群人,主要就是一些广告联盟的人。最近两年我出去参加一些地方互联网大会,主办方都会提前拉一个参会嘉宾的微信群。每次我大概看了下,群里几百人,最少有一半都是广告联盟的人。因为看这些人的微信签名,都是各种收量,卖量。

如果你想快速推广自己的产品,不管是推广电商网站,还是PC客户端,还是手机APP。只要你有足够资金,找这群人就对了,参加任意地方的互联网大会,都能找到流量圈的人。

比如我们重庆的话语科技,百度联盟,360联盟,搜狗联盟,金山联盟这些都是玩流量。

2、电商圈-什么会都能看到他们

现在国内最主流的网站类型,可能就是电商网站了。做电商的人不少,拿融资的不少,但能做成功的却很少。电商圈的人可以说跨界交流最多的一群人。

因为做电商的压力很大,电商圈的朋友大部分都特别爱学,因此经常在各种互联网大会或者各种互联网沙龙活动,都能看到电商圈的人。

3、微商圈-女性多,很多不是做互联网的

微商火了后,发现以前身边很多非互联网,生活中的朋友,也突然转型或兼职做了微商。加入微商也算是进入了互联网这个行业。而这些在线下,主要出没在各种微商培训会,微商产品发布会,微商经验交流会。不像互联网大部分圈子,多是男生占多数,而微商圈的女生比较多,而且大部分以前都不是做互联网的工作。但组织微商各种会议的,清一色以前都是做互联网出生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男的。

现在微商的会议,比互联网大会更火。特别是在广州,上海这些地方,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几场。而地方互联网大会,一般在一个城市一年最多1-2场。

4、网络推广,SEO圈-大部分开始转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的兴起,现在做网络推广的人感觉越来越少。因为我自己就算是网络推广圈出身,但发现当初身边做网络推广的小伙伴,大部分都已经转型。

比如我们28推创始团队成员,才开始两年大家基本上都是做网络推广相关工作的。而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转型,有人转型做了微商,有人转型做了电商,还有很大部分人现在主要是玩新媒体,运营微信账号。

当然每年还有不少网络推广新人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网上的各种网络推广培训,SEO培训还是非常多。但是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没以前那么火了。其实在网络推广这个圈子里,还分一些小圈。比如虽然我以前也是做网络推广,但并不是SEO为主,所以跟纯SEO圈的人交流其实并不多。SEO在网络推广里,也有个独立交流的小圈子。

5、域名圈-土豪的游戏

这两年互联网创业环境可以说非常好,就像别人说的在中关村低头沉思喝杯咖啡都能拿到融资。因为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创业初期就拿到风投,因此在域名购买上更舍得花钱。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很重视品牌保护,因为不差钱,也更愿意在域名上投资。一开始就花高价购买自己产品相关的双拼.com域名。因此导致这几年域名交易市场特别火爆,而且都是单价比较高的,几万,几十万的域名交易非常普遍,几百万的也不新鲜。所以我觉得域名圈现在都是土豪在玩的,因为现在不可能注册到好域名,想要玩域名,都需要再同行之间高价收购,如果没有一点资本,现在无法进入域名这圈子。

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投资域名狠赚了一把,比如我重庆老乡杜均,在几年时间投入2000元玩域名,到现在赚了2000万。我还有个北京的朋友,之前做自己的分类信息网站,一年顶破天就几十万收入。介入域名交易后,现在也能轻松赚个200万左右。还有我们长青会的域名大佬航叔,每年域名交易的流水都是上亿。

玩域名的人自然也是一个小圈子,只是有的是专业玩,有的是兴趣兼着玩。记得前段时间域名圈子的人,就还在塞班岛组织了个域名会议。

6、微信大号圈-90后的时代

自从2012年8月份微信公众号推出,慢慢就出现了一大批微信从业者,从而形成了微信这个圈子。而微信有做得好,做得一般的,而做得好的一批人,私下交流聚会更加频繁,所以我取名叫微信大号圈。

记得是牛微组织了第一次微信大号的聚会吧,当时才是2013年,只邀请单个账号粉丝10万以上的运营者参加聚会。后面牛微又组织了第二次,邀请是微信总粉丝100万以上的。当时参加牛微聚会的那批人,现在基本上粉丝都是几百万上千万了。

因为我玩微信早,虽然粉丝不算多,一共就200多万,因此也加入了很多微信大号的QQ群,微信群。和大部分微信大咖都互相加了微信好友,经常能在群里和朋友圈看到,这些微信大号运营者们时不时的线下聚会交流。

因为粉丝少,比较自卑,所以我现在都很少出去参加这些微信大号的聚会活动。参加聚会的,基本上80%以上粉丝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而且大部分都是90后,并且不少粉丝规模都在千万以上了。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这些90后的微信大咖,一会新搬了公司,一会又买了辆豪车。

7、O2O圈子

都说互联网+是趋势,因此这两年O2O类的产品异常火爆,但做O2O的传统商家比做互联网出生人可能更多。比如那些在微信,各种O2O平台做美食外卖的,就是目前最常见的O2O产品。

现在各种O2O圈子的线下交流聚会很多,我在重庆都参加过几次这种O2O的交流聚会,会请一些做O2O比较成功的嘉宾来分享。我发现参会的就不少是传统行业的人,都是想做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其中做餐饮行业的偏多。在我们重庆,加班狗就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外卖的O2O产品。

8、网赚圈(淘宝客圈)

以前我觉得网赚都是骗人的,主要是很多做网赚培训在外面打广告,动不动就是什么参加培训就可以日赚1000,月赚10万。

了解网赚,是去年受韩都衣舍的邀请参加了他们在济南组织的淘宝客大会,认识了嗨推网的坏坏,从而才对淘宝客,对网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做淘宝客的人跟我们做微信大号很像,都是会养自己的资源。比如很多做网赚的都是养了上千万的QQ资源,也有人会通过微博,论坛,seo等渠道去做淘宝客。只是做网赚的人,大部分都是做CPS产品,而我们做微信大号的,都是按发布一次就多少钱。

做网赚的人也是一个小圈子,比如坏坏每年在广州组织的淘宝客大会,就是这群做淘宝客网赚人的圈子聚会。

今天分享的这些互联网圈子,都是比较综合的圈子,这些圈子的人可能都会同时跨多个圈子。至于按行业来细分的,游戏圈,小说圈,金融圈这些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这属于互联网细分类型的交流圈子了。就像互联网是一个大行业,做互联网的人,其实都是在一个大圈子里。

欢迎大家评论交流,说说你眼中的圈子。

作者牟长青 (ID:mcq28tui),28推创始人,有10年的网络推广经验,现在专注新媒体营销。

本文标题:小品土豪与屌丝台词-博雅张伟:死磕腾讯之后变身大土豪的穷屌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8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