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为什么老实人惹人讨厌-抱怨为什么让人讨厌

发布时间:2017-08-14 所属栏目:李光耀

一 : 抱怨为什么让人讨厌

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摘自威尔.鲍温的著作《不抱怨的世界》
常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美国牧师威尔.鲍温,“不抱怨”运动的发起人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如是说。他的这个说法,预言了习惯抱怨的人的命运——被周围的人放逐。
我自己也看到,无论是生活中认识的人,还是我的来访者,假若总是多少年如一日地对周围的人抱怨,他们势必会陷入孤独中。一般的孤独尚可以忍受,因为抱怨者的人际关系普遍比较少,他们习惯了这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但他们最后会发现,最重要的人,如挚友、配偶和孩子也要远离他们,那时他们才会极其恐慌,他们惧怕“被放逐”。

最烦之处:抱怨者并不想改变
抱怨为什么招人烦?
前两天,我的一个20多岁的朋友F对我说,她很痛苦,因她发现,最亲密的人也不能包容她的脆弱。
原来,F向男友“袒露”痛苦,而他一点都不理解,反而指责她,这让她非常痛苦,并想这样的爱情有什么意义,很想说分手,强忍住才没有说。
我问她男友说了什么话让她印象深刻,她想了想说,男友说,他受不了她总是抱怨,总是看到消极的一面,而对积极的一面视而不见。因为对F很了解,知道她有一个总是在抱怨的妈妈,所以我对F说,男友对你的抱怨的看法,像不像你对妈妈的抱怨的看法。噢,是啊,那是一模一样的。F惊叹到,她饱受妈妈抱怨的折磨,但却没想到,自己这一点上也像足了妈妈,也总是在亲密关系中抱怨。
再多说说你对妈妈的抱怨的理解和感受吧,我对她说。她说,第一感觉就是烦,然后就想逃跑。
我再问,这种烦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或者说,烦什么呢?她仔细体会了一会儿后说,她有一个下意识的想法,其实妈妈根本不想改变什么,她就是要抱怨,小时候,她一听到妈妈抱怨就想努力去改变,消除妈妈抱怨的根源,改变事情的格局。但是,每当事情可以奏效时,她发现妈妈自己会搞点事让格局又回到以前。
F的妈妈向F抱怨的主要内容是,你的爸爸不顾家,你的爸爸是一个自私的人……
一直以来,F也会这样看,但大学毕业后一天她突然明白,爸爸的不顾家和自私好像是妈妈惯出来的,譬如妈妈总抱怨爸爸不给钱,但是妈妈却从来不主动找爸爸要钱,而且在她很小的时候她记得,爸爸如果给家里钱,妈妈也总是往少里要。
想到这些时,F觉得很可怕,她实在难以理解,妈妈到底在追求什么,妈妈好像只是在追求抱怨似的,为了能玩抱怨的游戏,她什么都能忍受。并且,事情最后也真如妈妈所抱怨的发展,妈妈身边的人都变得有些“忘恩负义”,包括F自己也想逃离妈妈,变成一个妈妈口中的“狼心狗肺的孩子”。
F说“实在难以理解”,她的准确意思是感到震惊,她其实是知道妈妈在要什么。她说,妈妈只是在要别人可怜她,为了要这种可怜,她得将自己置于可怜的境地,所以她需要被爸爸辜负,被别人欺负,甚至连妈妈请的钟点工都会对妈妈粗鲁无礼。
这样就可以看出F的妈妈这位抱怨者的内心逻辑
首先,她希望被可怜。其次,她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可怜的境地,她真的是弱小的被欺负的,而有一个人或多个人真的是“坏的”“忘恩负的”。接着,她再找另一个人去抱怨,抱怨那个人或那多个人对她不好。
听抱怨者抱怨时,我们也会有一个心理发展历程:
首先,同情抱怨者。其次,希望帮助他们,要么出主意,要么身体力行为他们做些事情。最后,发现抱怨者好像根本不想改变局面,甚至好像还乐在其中,于是感觉到烦,想逃离抱怨者。

恐惧如何化为了仰慕
可以说,F的妈妈这位抱怨者想建立一个三角关系模式:她是值得可怜的受害者,有一个伤害她的“坏人”,还有一个包容她的“好人”。
这样一个模式的前两部分,是她童年生活的准确再现。她是家里最被忽视的孩子,她得到的主要是忽视、冷漠甚至虐待,后来她痛苦勤劳、节俭和超级付出才得到父母的一些关注。所以说,那时她真的是一个可怜人,而她的父母真的是伤害她的“坏人”。
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她的口中,她的父母仿佛是圣人,尤其是她自己的妈妈极度重男轻女,是对她最不好的,但她对妈妈非常敬畏,用毕恭毕敬来形容都不够,得用“崇拜”这样的词汇才能描绘。
这也是我们文化下的超级孝子们的表现,看《二十四孝》的话,你一定会发现,总是那个最被忽视最被虐待的孩子,成为最孝顺的,而且他们对虐待他们最厉害的——这常常是后母——反而最好。
这也是各种文化下对超级屠夫们的态度,大多数人,对那些杀人如麻的超级屠夫们的态度,反而是崇拜。

二 : 转:为什么台湾人普遍讨厌马英九

www.61k.com

1、从宏观角度来看

既然题主问的是为什么讨厌马英九,我想我们还是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好了,一起来看台湾民主的另一面。[www.61k.com)

马英九的政绩很差,这是大家公认的。就台湾民众的切身感受而言,马政府做的最好的是两岸,做的最差的是经济。

两岸做得好未必是马的功劳。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并不在马英九手里,马在两岸方面的所谓“政绩”,基本上是靠大陆方面的施舍。2013年大陆对台贸易逆差达到1160亿美元,占台湾GDP的四分之一。这一逆差是大陆方面有意造成的(延续自胡温政府的对台政策)。大陆这边预判,如果让台湾经济陷入危机,社会就有可能出现极端化倾向,搞不好会走向台独。换言之,如果不是中国大陆的输血,台湾人想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生活水平是根本不现实的(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其实也没有多高)。

中国大陆给台湾输血是外因,经济好不好关键要看内因。经济上,台湾自外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民进党为主力的极端地方保护主义势力抗拒本土市场开放,抵制外资。作为“国会”多数党的国民党,对此居然无所作为。

台湾地区产业发展也遇到瓶颈,遭到来自韩国、大陆、东南亚的冲击。这种冲击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台湾本土势力却将它描述成是来自韩国和大陆的“敌意”。马政府在产业转型上基本上是喊喊口号,没有见到实实在在的成绩。

马英九及其团队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执政能力,台湾人民称之曰“无能”。这是导致台湾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倒退的重要原因。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大问题。我个人并不认为,在台湾这样的民粹社会中,人民对政府不满是因为人民看清了这些大问题。台湾人不满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其实基本上是因为一些小问题,如政客的言行举止、行事作风、对民态度等等。

大陆人看问题喜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喜欢找主要矛盾。但台湾人民并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习惯抓主要矛盾,而更看重一些看得见、摸的着的缺陷。

2、微观的角度

在学费调涨问题上,马英九说:[涨久了!就习惯了!]

在勘灾时,马英九说:「灾民的表情很cynical(愤世嫉俗之意)」

谈到经济指标时,马说:「633让我当两任就可以达成」

面对三聚氰胺造成国人不敢食用进口乳制品,马说:「我们本地的酪农,好像也发了一笔小财,这倒是我感到很高兴的]

探视[立即上工方案]的人员,询问对方失业多久,对方回答一个月,马说:「才一个月,那你很幸运」

八八风灾,灾民父亲失踪,心痛呼喊为什么要见总统变得那么难?马回应:「我这不是来看你了吗?」、「我父亲也死了,我能感同身受」

探视险遭土石流活埋的小女孩,马说:「你可以闭气两分钟,真不简单!」「这次台风的灾害,让很多人都『得到教训』」

接受外媒采访用英文回答:「就是因为灾民没有了解这次风灾的严重性,才会没有撤离。」(短暂的采访,竟然使用多达六次的they,来强调是灾民的疏忽)

赴阿里山堪灾,面对灾民陈情打断讲话,马说:「等我说完再救」

赴校园座谈学生问:「泡面涨价怎么办?」马说,泡面原料是面粉,财政部已透过降低关税让涨价趋缓,但无法冻涨,他鼓励年轻人少吃汉堡多吃米,让全台5600公顷农地复耕。

香蕉价格惨跌,有屏东的蕉农反映香蕉盛产价格低迷,日子快过不下去,马英九响应表示,这种事怎么不早一点讲,早点讲的话,可以外销到中国,一年外销二、三百公吨,连屏东香蕉都不够卖。

八八风灾满两周年,重建速度缓慢。马英九夜宿屏东县玛家乡灾区礼纳里部落永久屋,和居民一起晨跑时,指永久屋住起来很凉爽舒适,「感觉像在普罗旺斯」。此语一出,有些灾民听了不舒服,更引发网友及绿营挞伐:与「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有何两样?

赴宜兰三星葱田勘灾,马英九拔起枯黄的青葱闻一闻说:「香啊!」一旁葱农则满脸疑惑说,即将腐败的葱,应该有臭味才是。

以上是马英九的一些荒腔走板的言论。其实,不仅他个人,其率领的执政团队!也是常常说话荒腔走板。比如:

其内阁前行政院长刘兆玄:「马上就好,应该改成:马上渐渐好」、「有绿卡才有国际观」、「放弃绿卡来当官,是一种牺牲」

其内阁前卫生署长林芳郁:万一肠病毒疫情没获控制,「我们就要祈祷了」

其内阁前行政院副院长邱正雄:中南部豪雨成灾,「水灾不严重。」救灾不力,响应记者问题:「讲一句不好意思的话,我上午到现在都还没有吃过东西,早餐也还没有吃耶。」

其前经济部长尹启铭:「马上好是一句竞选口号。」对于媒体询问茂德是否会停工?「明天是情人节,是蛮好的时光。]事前接获中油员工呛声「有人需要舞台就给他们舞台」、「股票上两万点,只是一句玩笑话。」

其财政部长李述德:「股民自杀是个人问题」、「钱是你的,你自己要做一个比较睿智的抉择」、「股票跌110点是小跌」

其前国防部长陈肇敏:面对立委质询国军吃不玩的剩菜如何处理?「厨余,能够给贫困的同胞来享用。」外界质疑救灾怠乎职守,其说:「本人是台湾人,台湾是我的故乡,我的乡亲有难,我能够不全力来救灾吗?」

其人事行政局长陈清秀:绿卡风波,「如果能延揽各国人才来台湾协助治理国家也是好事。」举办活动遭批,却回应「在此神鬼交战的时刻,要扮演神的角色,降伏走向黑暗的魔鬼。」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就像是「衣服被脱光光一样」

其前卫生署长叶金川:「即使是「毒」油条,起码要一次吃175根才会有事。」和信医院副院长谢炎尧(叶金川的老师)投书《苹果日报》,批评卫生署新流感防疫过程草率。叶金川说:「要批评的人多的是,还不只他(谢炎尧)一人,还轮不到他。」新流感侵袭台湾,却坚持跟马英九出访,还说:「我出卖台湾?那陈菊也是出卖台湾,她还是跑到大陆,我是去日内瓦推销台湾。」

其前行政院秘书长薛香川:「神仙来做不会比较好。」八八风灾时去福华饭店用餐,CALL OUT至TVBS《2100》说:「父亲节耶~父亲节耶~我们吃完马上走耶,拜~托!」、「父亲节去外面吃个饭,过分吗?」、「我8月8号当天,自己开车去行政院办公!」

其前经建会主委陈添枝:「未来经济要成长,似乎不太可能」

其总统府发言人王郁琦:「马总统过去在钓鱼台事情上是热血青年,现在仍是热血中年」

其农委会副主委黄有才:无风也无雨菜价却高涨,「狂涨的包心白菜并非一般常吃的菜种。」响应农民抱怨收入太低时,说出:「农民一天工作才一个多小时,怎么跟劳工一天工作八小时比?」

其交通部长毛治国:「无薪假族可以好好玩台湾。」后丰断桥事件「我只接手四个月,桥梁要垮不会在四个月垮掉」

其环保署长沈世宏:猫缆没有环评,「事后看来是不对」「但在当时是合法。」潮寮毒气事件爆发月余,毒气原因竟说:「是因为潮寮国中新任校长嗅觉敏感度很好」

其前法务部长王清峰:表示台中监狱春节活动办得相当好,应该到外面办,让所有监所收容人参加,「就算受刑人都因此跑掉都没关系」、「跟检查总长抱抱就可以假释」

其劳委会主委王如玄: 立委质询失业问题,「现阶段我们失业周期只有26.1周。」大专生月领2万2,王如玄:嫌两万太少,不少了,要是没有22k方案,「这些人一毛都没有。」

其前行政院长吴敦义关于国光石化开发,对影响国宝白海豚生存环境,与出惊人表示:「既然(白海豚)在台中港都可以转弯了,白海豚自然有牠生存、游水的路径,牠也会转弯的。」春节塞车拿不出解决对策,竟回答媒体:「大家都赶在尖峰时段上路,要不塞车根本办不到,反正过年嘛,堵车的时候,不妨摇下车窗跟隔壁人拜年。」出席「创造就业贡献奖」表扬活动,表示:「无薪假这个创新理念应该得诺贝尔奖!」立法院施政总执询中,询问行政院长吴敦义糖和面粉涨价的问题,吴敦义表示,民众可以自己选择,减少糖用量,或多吃米饭,改变饮食习惯。

最后,再重点说一说文化部长龙应台。龙应台在大陆得到相当的推崇,我身边的青年学子们,常捧有一本《大江大海1949》,且以此为荣。殊不知,历史学家、作家李敖曾就此书写有《大江大海骗了你》,对龙应台的带有主观色彩且刻意忽略历史事实的写作手法提出严厉批评(龙应台是国民党军官的后代)。

龙应台在台湾享有“龙太后、龙仙女”等讽刺意味的外号,起因于龙部长喜欢端架子、讲排场、好空谈、爱享受。为了文化部迁移新北市,她坚持在台北市另租办公室。但消息传出后,在江宜桦大表不然下,遂改口所租的只是一个“联络点”。针对甘比亚断交事件的失言,笑称外交部失火了,其它部门可以喘口气。

业内人士批龙为“论坛部长”。易言之,龙应台其实是个只会“坐而言”,喜欢开会的部长,独独不是一个能够“起而行”的部长。

3、结论

马英九本人是秘书出身,没有待过基层,对平民生活缺乏认知,所以屡发惊人之语。马团队基本上是一些教授学者,好对时事发表言论,但执行能力极差。有道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选了一个人,就是选了一群人;选了一个马英九,就是选了一堆马英九。

马英九的执政满意度低,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民众的素质决定了民主的素质。人民讨厌自己高票选出来的领导人,又能怪谁呢?

(文中部分内容引自网络)

三 : 为老实人正名

为老实人正名

崔玉龙

“老实人”原本是一个褒语,只有那些忠诚厚道、实事求是、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才能得到这一赞誉。“老实人常在”、“老实人终究不吃亏”,就反映了人们的良好祝愿和人心向善的历史趋势。毛泽东同志对老实人就有精到的见解,他说:“什么人是老实人?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是老实人,科学家是老实人。”他还说过,邓小平和他一样,都“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这就深刻地揭示出老实人的基本内涵,说明凡成大器者非老实人莫属。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实”不仅成了无用的别名,“老实人”也成了无能的代语。在一些人的眼里,老实人的身价一落千丈。因此,有必要为老实人正名,刷洗掉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污垢,还其令人尊敬的本来面目。

“不善领会领导意图”,这是派在老实人头上的头一个“不是”。老实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实事求是,讲求实际效果,他们不会也不屑搞花架子糊弄人。尤其是在贯彻上级工作部署时,必然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出自己合乎实际的安排。这同照搬照套“不走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对上级指示领会不深刻、执行不坚决,甚至为一些人的攻击造成口实。相反,倒是一些口口声声喊叫不折不扣执行领导意图的人,除了对上级领导曲意奉承,一味迎合外,就是不惜劳民伤财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所谓“紧跟”,无疑夹杂着极大的个人主义功利思想。这些人也可能得到某些领导的赏识而大受重用,但是掂量他们的分量,充其量是个小小的本本主义者和弄虚作假者罢了。而老实人之所以老实,就是他们看不惯也学不会那个“拍”字和“假”字。

“不懂感情投资”,这是派在老实人头上的又一个“不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同志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毫无疑问是要讲感情的,是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而与人为善,知恩图报,见贤思齐,帮困解难,宽厚待人,等等,正是老实人的本色与品格。至于那些把正常的工作关系、同志关系变为扭曲的金钱利益关系,见你有用就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就一脚踢开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压根就为老实人所不齿。君不见那些为达个人目的而给“有用的人”送钱送物甚至送美色进行“感情投资”的人,到头来往往袖手旁观“投资对象”落难而无愧怍。因为这种建立在“送”的基础上的“感情”是极其脆弱而经不起考验的,从心理角度讲,他搞得是“等价交换”,“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觉得并不亏欠对方什么。这样的事例,人们难道见得还少么?

“不会耍权”,这是派在老实人头上的第三个“不是”。这句话倒是说对了一半。老实人恪守“慎权”的古训,在权力面前,经常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步不慎,造成千古遗恨,愧对国家和人民,同时也玷污了自己的清名。因此,他们活动,绝不超出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他们决策,从不离开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他们看来,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任何背离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对权力的亵渎。而那些所谓会“耍权”的人,无非是会搞权钱交易,为自己也为亲友及小团体谋取私利,信奉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光宗耀祖、惠及邻里那一套爱耍威风,官气十足,以势压人,盛气凌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好图排场,摆阔气,花公家钱不心疼,撸老百姓钱不心软,大有一掷千金的大少爷派头。如此看来,同这些“耍权”的人相比,老实人不是高尚得多,会用权得多吗?(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四 :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李光耀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壹读微信[壹读百科]栏目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去世。(www.61k.com]对于这位领导人,中国人的评价毁誉参半。赞他治国有方,把一个小国打理得又有钱又廉政,如果要挑瑕疵就是,这个华人,怎么跟中国这么不亲呢?

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不仅推行了在国民语言教育上的“去中国化”,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发展上也相对谨慎。

泛滥又天真的华人情结可以理解,但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跟你同根生,才不能放肆这份亲近。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来聊聊严肃的话题,李光耀为什么要让新加坡“去中国化”?

中国人一直一厢情愿把新加坡人当华人

李光耀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上世纪50年代的新加坡街头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新加坡和“外国”这两个字是相去甚远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放眼望去,这个国家的人几乎和我们长着一样的面孔。

事实确实如此,在新加坡的人口中,华人的比例占到四分之三左右,连李光耀自己也是华人。

虽然华人比例如此之重,但“多元化”是一直存在于这个国家的基因里的。1824年,新加坡的第一次人口调查中,华人是3317人,占总人口的31%。马来人和印度裔等非华裔,在新加坡人口中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

虽然后来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新加坡依然是一个多元民族构成的社会,而非是简单的、中国大陆想象的华人社会。

官方语言要中立,要便于做生意,所以华语pass

在一个多族裔国家里,语言沟通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著名移民国家的新加坡住着各个民族的小伙伴,包括南方华人,形成华语(包括广东话、粤语等)、英语、泰米尔语等多种语言共存,当时各个民族之间交流是很困难的,不过由于他们本来没打算在这个小国落地生根,大家似乎也不太在乎这件事。这个时候华文教育在新加坡还是很兴盛的,毕竟这里华人占据了大多数人口。

李光耀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近代新加坡的传统华人家庭

忙碌的英国殖民者虽然也想独尊英文学校,但语文问题,在这个多族裔地区十分敏感,且在历史上引发多次抗争,因此当局“独尊英文”并没办到,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政策,各家语文教育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作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马来语依然是官方语言。

1965年,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带领下和马来西亚联邦分手,成为独立的国家,加入英联邦。

既然跟马来西亚分家过了,那马来语做官方语言自然不合适了。华语做为官方语言,也有族群问题存在。

李光耀认为,是时候该为各族人民寻觅一个新的共同语言了。这种语言要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和文化差异,形成有共同文化特质的新加坡民族。

于是,中立语言英语的作用凸显。

在2013年出版《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中,李光耀谈到,独立之初,新加坡面对的是200万人如何谋生存活的生死攸关问题。单靠母语,无论是华语还是马来语都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依靠国际贸易的国家,新加坡只有加强学习英语,加强与国际尤其是国际先进国家交流,才有好日子过。

同时,他认为,在这个周围都是马来人的多元种族新兴国家,绝不能选择华语作为共同语,否则,国家一定会乱,在国际上也无法生存。因此,为了生存,也为了各种族的和睦相处,新加坡选择了中立语种英语为工作语和共同语。

李光耀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新加坡的马来人家庭

华文教材中“我们都是中国人”是新加坡不能忍的

共同语言确定了以后,虽然母语(华语)教育依然保留,但明摆着英语好的人好找工作啊,于是家长们都赶紧顺应潮流送孩子去上英语学校,华语教育受到重大打击。这之后双语制又有所改变,华语教育的不流行最终使得整个国家都变成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文的教育体制。

不过,在新加坡政府看来,华文学校的教材里居然出现“咱们都是中国人”,意味着教导学生效忠中国而不是新加坡,这是不可容忍的。

华人情结归华人情结,我们是不同的国家啊。李光耀在一次广播讲话中重申: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是新加坡资产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件事我们承担不起,即多样性的效忠精神。如果我们的公民不是效忠新加坡,而是效忠他们祖先的国家,那么我们的国家将陷入困境。

于是,李光耀一度推行了打压华文学校的政策。这其中以改造和关闭南洋大学最为困难和最受争议。

南洋大学是中国之外的唯一一所华文大学,在新马华人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华人中不少人将其视为华文教育的旗帜。但别的族裔可不这么看,马来族中不少人将其当作“种族主义”、“沙文主义”的靶标。自创办以来,新加坡政府不断向南大施压,要求南大加大对英语的学习,去除其“种族大学”的特征,而因政见分歧和支持反对党活动,政府剥夺了南大创办人陈六使的公民权。

李光耀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之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南大于70年代中期开始把教学媒介语改为英语,并最终在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今天的国立新加坡大学。

为了新加坡的国民认同,必须去中国化

除了语言,让李光耀处心积虑的国民身份认同问题也影响到了外交层面。

到了1970年的时候这个问题仍然存在。那时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新加坡,在比赛场上,一些新加坡华人观众嘲笑主队,并高呼赞美毛泽东的口号。

面对这种情况,李光耀也曾告诫国人:“无论是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或政府,都绝对不会单单因为我们刚巧是华人,就挺身而出保护我们和我们的利益。”

新加坡政府为了使华人华侨放弃旧的国家认同,还限制中心人员往来,曾一度规定,凡去中国大陆升学的青年一律取消在新加坡的居留权。在一系列努力下,80年代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基本解决。

文化的归文化,政治的归政治

不与中国肆意交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新加坡特有的地缘背景。

在地缘上,新加坡可没有中国那么优越。它夹在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用印尼前总统的话说,就像绿色海洋中心的一个小红点。狭小的国土与稀缺的资源令其受到邻国不可忽视的影响,连用水都要仰仗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其外交政策自然会被邻国和大国的政策所左右。

虽然新加坡有很多华人,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严肃的外交问题上,人家可真没拿我们当“自己人”。

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30多年间,新加坡的对华政策一直比较暧昧。上世纪60到70年代中期,新加坡虽然一直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积极发展对华贸易,但一直不与中国进行任何政治接触,甚至对两国人员的交流采取限制措施。70年代中期后,新加坡才与中国发展实质性政治关系,双方高层开始频繁接触,经贸关系也得到全面发展。

这两个阶段的背后,都是实打实的国际形势变化与国家利益考量。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短缺,自然不会放过与地大物博的中国发展贸易的机会。但新中国成立后与美国的关系一直不好,新加坡又在外交上倾向于美国,因此对华政策不免要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而且处在文革阶段的中国,一度将李光耀列为谴责对象,更难以获得新加坡的接近。

70年代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都与中国建交,减少了对两国政治交往的限制。从越南撤军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而且美国自己与中国的关系也趋于缓和。再加上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产生了威胁,令新加坡自动做出了外交策略上的调整。这些才是推动新中两国政治关系密切乃至建立外交关系的真实原因。

李光耀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李光耀出席新加坡独立47周年活动

2009年10月,李光耀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崛起,造成了亚太地区的不平衡,美国应该利用自己的实力来制衡中国的发展。

这番言论经由媒体传播,在中国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华人聚居的国家,怎么能提出“制约中国”的建议,让美帝国主义来来制约自己人的发展呢?

在壹读君(yiduiread)看来,这种“受伤感”其实源自中国人对国际政治和秩序的一种天真想象。民族归民族、传统归传统,至于国家和政权,那又是另一回事。

-----

本文由壹读提供,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文章,请关注壹读微信(yiduiread)和壹读微博(@壹读)

李光耀出言提醒东盟:中国要让东南亚国家做附庸

文章摘自:凤凰网,作者:罗万·卡里克,原标题:李光耀:中国须避免犯下德日曾经的错误

《澳大利亚人报》2月19日文章,原题:警惕崛起中的中国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在一本新作中表达了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在格拉汉姆阿莉森等人所著新书《李光耀:大师论中美和世界》中,李说中国是“中央王国”的意思,让人回想起其主导东亚的年代,“对东南亚,工业化的强大的中国会不会像美国自1945年以来那样善意呢?新加坡对这个问题不确定。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或越南都不确定。亚洲很多中小国家很担忧中国可能想恢复昔日的帝国地位,他们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庸国。”

李光耀说:“中国告诉我们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但当我们做的事惹其不高兴时,他们就会说你让13亿人民不高兴了,请搞清自己的位置。”他认为,中国须避免犯下德日曾经的错误,“我相信中国领导人明白,若与美国展开军备竞争就会失败”。

李预测中国GDP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美国,但创造力永远无法与美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中国也不会成为自由民主国家,“若成了那样的国家,中国会崩溃。如果你相信中国将发生某种民主革命,你就错了。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共领导人将尝试各种方法,除了多党制一人一票的民主体系。”

李光耀:即使中国经济超美国也无法恢复汉朝时的地位

文章摘自:凤凰网,作者:李光耀,原标题:李光耀:即使中国经济超美国也无法恢复汉朝时的地位

中国经济已经以9%至12%的年增速持续发展了20多年。中国的繁荣也促进了军队的发展,军队的装备更加精良,而且大部分尖端武器是中国自己研发的成果。

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斯科特·范布斯柯克中将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发挥“负责任、有建设性的”大国作用。他还承认,由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美国已经将60%的攻击潜艇部署到该地区,还将海上舰船的数量从10年前的50至60艘增加到了70艘。

看看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经济增长,并据此来推断,中国的GDP似乎定会在今后10到20年的时间内超过美国。中国打算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所有国家的对华政策,特别是中国的邻国,都已经考虑到这一点。这些国家正在调整政策,因为它们知道,如果在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阻挠中国,将会面临严重后果。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中国人的收入和购买力不断增加。中国只要不开放这个庞大的市场,就能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

中国会成为友好、和平、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规定的国家,还是会利用其影响一意孤行?我认为中国必须在今后几十年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对美国的出口以及从美国的技术进口。大批中国学生渴望到美国的大学学习,在美国研究机构工作,从而为把中国发展到美国的水平积累知识和专业技能。

即使当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时,中国也无法恢复汉朝时的支配地位。那时,汉朝和罗马是世界上两个大国,但它们天各一方。它们之间的交流和商业往来稀少而且困难,双方都无法把影响扩展到对方的周边地区。如今,人员和货物通过飞机和高速船往来,信息在互联网上以光速传播。此外,世界上存在数个权力中心,每个都拥有核武器。

在19和20世纪,中国经历了政治动乱。那时的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因此经济脆弱。如今,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世界希望美国依然能够制衡中国。没有其他国家或国家组织、如欧盟,能担当这个角色。印度洋、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尽管中国表示决不会谋求对这些国家的霸权,但美国在该地区的强有力存在最符合它们的利益。但是,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预算赤字庞大、背负巨额债务,而且失业水平严重(目前为9%),这些国家担心美国长期发挥这种作用的能力。

美国和欧洲正在经济上帮助印度,希望印度成为在地区上能与中国抗衡的国家。对东南亚国家而言,在近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大国主导该地区,这令人感到安慰。这是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交汇的地区——印度支那的名字由此而来。印尼的婆罗浮屠佛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等许多古迹证明了印度过去的影响和实力。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该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希望中印两个大国在赢得邻国的支持方面,继续开展友好的竞争。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国家之一,位于亚洲的东南端。19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定期派新加坡的贸易船将印度的茶叶运往中国。此后,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投资逐步发展。

如果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变得敌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该地区将受到影响。紧张局势和不稳定的环境将妨碍贸易和投资,减缓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印两国保持稳定友善的关系,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生前操碎心:李光耀忧中国崛起望美国执掌亚太

新加坡第一任总理和前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新作《李光耀:大师论中美和世界》中对中国崛起感到担忧,他称中国有意回到王朝时代从而能够依靠强大的实力驾驭周边国家。李光耀的言语之间透漏出希望美国继续主导亚洲事务的想法,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可能会破坏亚太地区的现有平衡。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头号政治家,他的话实际上反映出新加坡政客对于未来中美亚太博弈的看法。他在书中提到,美国二战之后在东南亚问题上是善意的,并且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中国作为曾经的“中央王国”,文化和意识决定了中国可能想恢复昔日的帝国地位,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会威胁到周边小国。

这种思维在东南亚应该很盛行,他们都是寄希望于游走在大国利益的博弈之间而不受牵连。正由于新加坡是亚太经济格局的既得利益者,李光耀才更要表达自己对该地区可能出现的巨大变化的担忧,他曾经还主张美国被纳入东亚体系来制衡中国不断扩张的影响力。作为美国的盟友,新加坡享受到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好处。

李光耀深受西方教育和思维的熏陶,或许他对于美国的看法是正确的,但他对中国的判断则存在偏见。他认为中国希望恢复昔日帝国的荣耀明显是一种旧思维,新的亚太格局需要本地区所有国家去塑造,中国和美国在该地区相互竞争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好事。李光耀对于美国的赞誉不遗余力,他认为即便是中国GDP远远超过美国,也无法在创造力等很多领域同美国竞争。中国如果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那么赢家必然是美国。

李光耀:中美绝不会开战两岸必走向统一

李光耀 李光耀为什么讨厌“中国人”

中新网8月9日电据台湾《旺报》报道,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其新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指出,两岸经济整合将让两岸走在一起,大陆与台湾未来终将统一。

下月将满90岁的李光耀,8月6日在新加坡总统府发布新著作《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新加坡译为《李光耀观天下》)。李光耀在书中阐述了他对世界主要大国和区域未来的看法。

李光耀书中有大篇幅关注中美关系,其中涉及台湾问题。他认为,台湾与大陆未来终将统一。其中原因之一为,台湾的命运早在1943年《开罗宣言》时就已经决定。

断言中美不会开战

李光耀认为,渐进的经济整合可以让两岸走在一起。他说,目前两岸经济关系逐渐成长,未来4年将持续发展。在国民党在台“执政”8年后,即使民进党拿下下届台湾“政权”并扭转政策方向,台湾的农民和企业家将承受苦果,民进党依然会输掉下次“大选”。

李光耀认为,台湾的命运仍将由两岸的现实力量以及美国是否介入而决定。但美国无须将中国视为敌人,他判断中美不会开战,更不致因台湾问题而发生战争。李光耀在新书中写道,中美两国都不愿兵戎相见,“两国各自都有核武库,所以它们清楚知道潜在的(战争)有可能造成极其灾难性的后果。”

在李光耀看来,中国需要与美国发展友好关系,以确保继续进入美国市场、吸引美国的投资、得到美国的技术、与美国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而美国也没有必要将中国塑造成一个长期敌人。

李光耀表示,中美之间最大的危机仍将是台湾问题。“但我不认为美国会为了让台湾‘独立’,同中国爆发战争,这不值得……大陆与台湾之间重新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他并指出,由于美国有能力迫近中国海岸线12海里范围内刺探中国情报,中国正努力确保其东部沿海地区免于被美国监视。“设想如果中国的航母接近美国的海岸,想必美国也会无法忍受的。所以你就可以了解中国人的感受了。”

新作里无太多回忆

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他不仅是新加坡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李光耀此最新著作与以往李光耀的书籍相似,也是由他口述,新加坡英文媒体《海峡时报》的记者予以记录整理,但与过去书籍不同,李光耀在书中没有太多回忆,也没有太多涉及新加坡发展的论述。

本文标题:为什么老实人惹人讨厌-抱怨为什么让人讨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780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