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移动互联网-百望携手中国电信,助力"互联网+移动开票"

发布时间:2017-10-05 所属栏目: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

一 : 百望携手中国电信,助力"互联网+移动开票"

  【61阅读IT新闻频道】近日,济南市历下区赛尔福电子产品营销中心办税人员张先生,使用手机开出全国首张移动终端增值税普通发票。张先生首先领取并开通了税控SIM卡,然后将税控SIM卡装到手机上,安装开票软件点击进入,输入购货方信息和销货物项目、单价、数量和金额,再通过扫描增值税普通发票自助开票终端屏幕上的二维码,启动发票打印程序完成发票开具。从领取税控SIM卡到拿到打印好的发票,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几天后,在北京市昌平区金五星服装百货批发市场,个体户陈先生也同样使用手机开出了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这也标志着落实国家税务总局“互联网+税务”行动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据了解,纳税人只需要由电信部门免费更换一张税控SIM卡,不需更换手机号码,就能通过手机开具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并且,可以选择在蓝牙打印机或自助办税终端上打印出发票,大大节省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移动终端(手机)开具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可不借助纸质载体,不仅降低了经营成本,节省了社会公共资源。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效能。移动开票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纳税人可全天候领用并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此次百望携手中国电信,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独家为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互联网+移动开票”的低成本高效开票解决方案,保障了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移动终端(手机)开具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以及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移动终端(手机)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的成功试点。与此同时,为了给广大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选择,百望正积极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进行技术对接调试,很快就能够与三大运营商一起为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低成本、便捷的移动开票解决方案。

二 : 从“C2C”到“2CC”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什么?

新一代创业者有完全不同的三观、消费理念和精神物质诉求

2cc是什么 从“C2C”到“2CC”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走了一条C2C(Copy to China)的路,几乎所有知名互联网应用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它的影子,在“微创新”这样的外衣下,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好。(www.61k.com)最近正在发生一些微妙变化,C2C很难奏效,同时海外产品开始向中国同行取经,to China Copy(到中国复制)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玩家们获得了逆袭的机会。

2CC现象的兴起

Facebook最近推出Hello功能对国内软件搜狗号码通进行了不少模仿,让我想到一个词“2CC”即to China Copy。Facebook是人人网在彼岸的影子,是腾讯的对标对象。最近它有些黔驴技穷:先是Messenger上线了类似于微信支付的好友间转账功能,这两天又开始测试名为Hello的“手机来电助手”。该应用仅限于Android系统,包括拨号、来电黑名单、来电者信息显示、搜索商家电话并一键拨号等功能,与搜狗号码通为代表的号码助手功能颇为相似。未来或许还会加入基于云端号码库的骚扰智能拦截功能,以及电话生活黄页。

更早之前,Facebook还推出了Home,基于Android的主题,这个理念的集大成者是Go桌面,Home项目虽然受到扎克伯格的重视,却依然逃不过失败的命运:支持机型少、用户评分低、下载量惨淡。

Google这一曾经引领全球科技的创新机器,开始跟随中国同行,Google上线了在搜索结果中买票的功能,可以通过内容搜索到App,在结果页直接安装,百度上线对应功能比它早了一年以上且做得更深。

在一年前人们听到硅谷大公司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说法,大都会不屑一顾,一年多前魅族指出iOS 7 在某些方面剽窃了其创意被众人嘲笑,但恐怕未来类似的事情会成为现实,并且越来越多。核心原因在于独具中国特色的原创功能、原创应用、原创模式越来越多,这给海外公司带来了学习的可能,2CC模式兴起已是必然,当然,还有更多的深层原因。

中国特色的互联网+

去过硅谷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o2o、到家服务概念并没有中国这么火爆,“互联网+”这个中国创造的概念在美国根本没有。这些概念说的都是一回事:“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交融,O2O更强调本地生活服务,到家服务属于更细的分支。因为Uber和AriBnb而在美国流行的分享经济概念,只是匹配模式算不上一个产业,它的目的还是为O2O服务。

总之,“互联网+”是只属于中国的市场红利,尤其是在政府将之当做一项战略进行推进之后。而“互联网+”在中国受热捧,很大程度是因为传统产业的不成熟,改进空间巨大。PC不成熟让没有电脑的人有机会通过廉价简单的智能手机上网,信用卡不成熟让手机支付更容易推行,餐饮服务营销不充足、服务不及格让它们视互联网如救世主。在美国PC、信用卡、生活服务这些行业发展已相当成熟,反而缺乏“互联网+”发展的土壤。

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力增强的本质原因:“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开展,吸引海量创业者涌入,大家绞尽脑汁Think Different并且执行出来,进而创造各种各样的模式、产品和功能,形成中国特色的移动互联网业态,其中一些,在海外市场有被复制的可能。

资本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Copy 2 China盛行几十年有一个关键原因是,互联网中心在美国,它的驱动力资本同样在美国。中国互联网稍微大规模的融资几乎都有海外VC参与或主导,互联网公司上市更是几乎等同于赴美上市。这带来两个影响:

1、资本驱动创业和创新,资本在美国,创业和创新更可能在硅谷发生,带来被Copy的可能;

2、中国创业者要想获得美国资本亲睐,不论是融资还是上市都要包装成“中国的XXX”,比如中国的Ebay、中国的Facebook、中国的Twitter,讲美国投资者能听懂的“人话”,这给Copy带来必要。

2014年-2015年,资本重心正在发生变化。融资阶段,中国有更多热钱参与到科技行业投资,不知道什么来头的人都揣着钱要做天使投TMT项目;而要上市,A股的火爆大家都看到了,暴风、乐视在A股红得一塌糊涂,与之同期或者更早看上去更风光的聚美优品、迅雷们在美股表现却很惨淡,这个趋势并无衰减迹象,有消息称百合网正在筹划A股上市,更多科技创业公司对新三板则是蠢蠢欲动。

资本重心的转移给中国创新带来基础资源,创业者有更多机会去创新,以及承担创新失败带来的后果,同时不用再煞费苦心包装成“中国的XXX”,而是要讲中国大妈和大叔能听懂的故事,Facebook、Twttier为何物,见都没见过他们又怎么会知道?

年轻一代站在舞台中央

去年一度被炒的很热的90后创业,出了几个明星创业者,他们做的事情,成人用品、超级课程表,都是地道的中国原创,对于90后创业的鼓吹被一些人认为是炒作,但一个客观事实是:年轻人正在崛起,作为消费者,80、90后成为中坚用户群;作为生产者,曾经的年轻人成为大企业的骨干员工以及主流创业群体。

2cc是什么 从“C2C”到“2CC”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什么?

三 : 俞永福:中国移动互联网面临一次集体下南洋机会

  在91被百度以19亿美元高价收购后,那场旷日持久的Web与App之争似乎又有了新的答案。作为手机浏览器的代表,俞永福显然是希望站在Web这一边,他认为App和Web的共同繁荣将会是移动互联网长期的格局,因此UC正在全力推动针对Web App和插件的UC+开放平台。在一些非高频需求和长尾需求方面,哪怕Html5还需要几年时间才会成熟,浏览器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

  曾航:许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全球市场,由于有了App Store、Google Play这样的全球性平台,市场开始变得扁平,你怎么看?

  俞永福:移动互联网和PC上有很大不同。PC是全球化市场,移动互联网是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全球市场。UC将全球移动互联网划分为4个区域:欧美、中国、日韩及发展中国家市场。

  日韩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早的地区,这个市场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但是我们将这个市场单独划分出来,因为这两个市场的内生性比较明显,基本上产业里面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商业模式,都是从本土内生的。

  这几个市场里面,美国市场是属于最开放的,而日韩是最不开放的。中国属于中间,一半特别开放,一半又很封闭。而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是特别开放的被主导市场。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很难有本地的领导者。

  曾航:UC当时是怎么想到进军印度市场的?

  俞永福:我们是在2009年底做出决定要开拓全球市场的,当时涉及到是向东打还是向西打的问题。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我们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最早我们发现百度向日本打,付出的代价很高,效果很不好。后来我们研究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最成功的是谁?是华为。我们就开始研究华为的国际化。

  开拓海外市场涉及到路线图问题、组织架构问题、人才梯队建设问题。华为有两次大规模的国际化,一次是突击美国市场,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是先打发展中国家,再打发达国家。你会发现这个策略和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很像。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中国公司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这个路线才会成功。要变成国际企业,先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走出去,然后才能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全球领导企业。想直接由中国企业变成全球领导企业,现在看这个路很难走通。我们研究华为得到的第一个结论就是这个。

  研究华为得到的第二个结论,就是开拓海外市场的组织架构,也就是组织的国际化,中国人如何管理外国人的问题。

  2010年的时候,我去印尼出差。印尼的华为有1700人,只有200多人是华人,也就是说200人领导了1500个外国人。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华为的国际化业务那么强。我们的国际团队,相当多的同事是从华为引进的。在国际化的团队方面,华为还是中国最强的,为数不多的做的比较好的企业。

  我们现在在印度有30多名员工,计划明年过百人。我们要求海外的公司,中国员工的比重不能超过30%。

  曾航:UC在印度市场进展这么快,你们主要通过哪些合作伙伴开拓的?

  俞永福:我们在印度市场经历了空军、海军、陆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作空军,也就是说在印度没有人,没有找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产品在当地落地。

  我们在印度的第一批用户,和中国是很类似的,就是印度那些喜欢玩机的用户。印度也有一些手机发烧友论坛,我们就把产品放到印度本地的玩机论坛里面,只有在用户中形成口碑,形成传播效益,产品才有迭代的价值。

  我们在印度市场的规模达到2000万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员工在印度。一开始针对印度市场,还是拿中国产品,进行下语言适配就拿过去了。在发展中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绝对领先的。中国领先印度至少2年半。

  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陆军,在当地建平台,扎根本地,和本地的合作伙伴合作。我们在印度市场,也找了许多印度本地企业合作,比如印度的搜狐,印度的淘宝。这大概是2011年的时候。

  曾航:印度用户和中国用户的习惯差别在什么地方?

  俞永福:举个例子,中国用户对于网盘的要求不高,而印度用户由于很多没有PC,对下载的需求又很旺盛,因此对于网盘的需求量很大。UC在网盘上做了许多优化,使得他们看到更好的内容,方便存储、转发。

  我们在印度本地化的过程中,加强了云端浏览器服务,加入了网址导航服务,这让印度本地用户更加喜欢。我们的云端浏览器更快,更省流量,比操作系统内置浏览器更好用。

  曾航:中国的华为、中兴、联想等企业,在印度市场做的也不错,UC在进军印度市场的时候,和这些企业有哪些合作吗?

  俞永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现在实际上在形成一次千载难逢的集体下南洋的机会。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这些中国企业的力量去开拓海外市场。这个我们称之为“海军”时代,是从今年年初才开始的。

  印度市场,生产来自中国的手机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印度手机市场现状主要分化为了两种,一种相当于印度的天宇朗通,原来是终端渠道,现在也增加了自主品牌,现在这部分的比重越来越高。

  第二部分就是自主手机品牌,国际品牌占到印度市场一半,印度本地品牌占到30%多一点,中国品牌占到一成半多一点。来自中国的联想、华为、中兴在印度市场的销量越来越大,我们和这些中国品牌之间有很多合作。

  曾航:UC的浏览器还是通过预装的方式进去?

  俞永福:我们还是通过预装的方式合作。不过不像国内那样,一个App装进手机多少钱的形式。我们采取了英特尔类似的“intel inside”广告补贴的方式,就是对方的手机包装盒上印上UC的Logo,我们会给补贴。如果对方的手机是强品牌,我们的广告费也会更高一些,如果对方品牌知名度较低,补贴就少一些。

  曾航:现在微信、UC这样的平台级移动互联网企业在海外已经有了规模不小的用户群,中小移动互联网公司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借助你们出海的机会?

  俞永福:现在有许多中国公司跟着UC走到海外去,以游戏为代表。微信在印度和UC也有合作。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个集体下南洋的机会,大家要把握好。毕竟中国公司是同一种语音,同一种文化,许多商业沟通更加便利。

  曾航:前几年困扰业界已久的Web和App之争,最近由于91卖给百度,又有了新一轮的讨论,现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俞永福:我们看看PC上发生的事情,PC上到今天剩下的软件只有两类,一类是通用基础软件,例如浏览器输入法之类的。第二个就是游戏软件。游戏市场的大头还是端游。游戏是有非常特殊的对于展现效果有要求的,端游的展现力比页游要好。

  除了这两个,许多服务都回归网页,最典型的就是视频。早几年视频都是客户端,后来美国起来了Youtube,中国起来了优酷,都是在网页上播放。

  未来几年,我认为整个移动互联网是Web和App共同繁荣发展。

  今年年初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另外一个特征,App已经走到了后App的时代了,过去几年,App创业这一波浪潮,很少有创业公司做大的。我们看看排名前20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巨头或者UC这样做了5年以上的老公司。

  后App时代,会出现两极分化,一个是超级App,比如UC、微信、微博这样的超级App。还有一类我们称之为长尾需求,需求的频次没有那么高的,被淘汰的几率越来越高。

  这些长尾应用因为不是强需求,我一个月只用一次就要装一个客户端吗。因此微信这样强需求的App会很旺盛,而长尾需求用Web的方式解决最好。

  曾航:那你觉得Html5还需要多久爆发?

  俞永福:Html5本身的完善还需要时间。但是页面的形式满足用户需求,没有html5的情况下也有许多解决方案。美国的大型网站都是Mini Site模式,日本用的是自己另外一种Web格式。

  Html5至少还需要2年时间。Html5本身是个技术问题。对于用户来说,你是Html4还是Html5不重要。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是用页面的方式去呈现服务。最主要的是保持互联互通。互联网的真谛是互联互通。

  网页和App,从技术呈现的角度,有最大的几个区别,第一个区别是本地运算,本地存储,网页的本地运算和本地存储是非常弱的,而App的本地运算和本地存储很好。

  第二个,有没有推送的能力。网页只能等着用户去访问。而客户端可以推送这是网页最大的两大瓶颈。要看你的解决方案,如何解决这些瓶颈。

  曾航:UC现在在html5上投入的精力有多少?

  俞永福:UC浏览器使用的U3内核的核心是对HTML5的支持比较好,是全球唯一可以做到云加速和本地解析的浏览器内核。现在的产品是两者不可兼得,我们是两个同时做到。这个对H5是很好的支持。

  还有如何搭建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最近UC浏览器可以直接调用快播的插件,你看到任何网站看到快播的插件,就可以直接播放,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曾航:微信起来后,我们看到微信公众账号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介于Web和App之间的一种新的形态,你认为微信公众账号会变成一个全新的大类吗?

  俞永福:我刚才说了,后App时代,会形成微信这样超级App的方式。刚才提到的快播插件,其实也是在UC浏览器上的介乎于Web和App之间的新形态,我们通过UC+开放平台来帮助他们推广,每周下载量能达到30万次左右。超级App里最终能走到头的,一定要考虑平台开放性问题。安卓和iOS的竞争中我们又看到这个话题得到印证。iOS的用户体验很好,但是开放的安卓后来居上。

  互联网第一定律,开放一定战胜封闭。如果微信是开放格式,则很有前途,要看它的格式标准。如果是私有格式标准,则又回到了封闭这条老路上去了。开放对于平台上的合作伙伴来说很重要,他们不用为了每一个平台都把内容重新做一下,最后会把内容服务商搞死的。

  比如你们做自媒体,你做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可以用微信接口直接对接使用,也可以用UC的接口的对接使用,就可以生产更多的有价值的内容。反过来如果你对内容只能为微信生产,只能二选一,这样就会形成长期割裂。

  曾航:移动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赚到钱的主要是渠道和游戏两种企业,你认为移动互联网下一波大规模货币化浪潮在哪里?

  俞永福:我2004年才明白一个词。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创业者第一天就要考虑的是业务模式,但是创业者最不用关心的是盈利模式问题。

  互联网其实只有三种商业模式,B2B的广告,B2C的增值服务,还有低买高卖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产业成熟度问题。你能挣游戏的钱的时候,别人都能挣,这就是产业成熟了。

  这三个盈利方式的成熟度是有规律的,最早是广告,中间是游戏,最后才是电子商务。现在移动互联网收入最大的还是广告。百度上个季度,在移动端的收入占10%,你可以去推算下,百度的移动搜索广告达到多少规模了。

  移动互联网广告未来的主要的产品形态还是搜索,就好像现在PC的广告还是在上升,但是这个钱不是被新浪搜狐赚走,而是被百度拿走了。移动互联网因为屏幕小,会以效果广告为主。

  中国市场,我觉得,盈利模式方面的创新已经走到全球领先。接下来爆发的将是移动电子商务。

四 : 中国移动互联网30强榜单 腾讯夺冠小米上榜

今日,福布斯中文网发布了《2015福布斯中国移动互联网30强》榜单。该榜单记录中国科技公司通过移动互联网所取得的收入排名。其中,腾讯公司以221.71亿元的移动收入荣登榜首。而小米则作为唯一的硬件厂商上榜。

中国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榜单 腾讯小米合作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各家互联网公司在最近两年谈论最多的就是“向移动转型”。福布斯的这个榜单统计了各家科技企业在2014年通过移动互联网所取得的收入状况。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三聚体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还是遥遥领先。在2014年,三家公司通过移动互联网所取得的收入分别为181.49亿元,137.55亿元和221.71亿元。排名第四的京东的移动收入仅有40.47亿元,和BAT相距甚远。

百度在2014年发力移动的效果明显,181.49亿元的移动收入相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排名前15的企业都获得了10亿元以上的移动收入,手机游戏的渠道和发行成为了移动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今年的榜单上,虽然仅排名29位,但是小米公司还是作为唯一的硬件厂商上榜。而小米真正开始移动互联网营收布局的,应该是开始于2014年下半年8月16日的MIUI6发布会。

今年2月13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美国宣布小米操作系统MIUI(音:米优爱)已经在全球联网激活超过1亿用户,而且,小米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内容的重要提供者。在这场刚刚开始的移动互联网鏖战中,链接用户和各种应用、服务的“终端”,手机终于凸显价值,也许将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变量。

中国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榜单 腾讯小米合作

本文标题:中国移动互联网-百望携手中国电信,助力"互联网+移动开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434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