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我如何不想她-【留香】教我如何不想她

发布时间:2017-09-29 所属栏目:教我如何不想她简谱

一 : 【留香】教我如何不想她

北风呼呼地吹,

白雪静静地飘。

啊!

北风吹动了我的蓑衣,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亲吻着寒窗,(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寒窗亲吻着空榻。

啊!

这般清冷的冬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窗前雪花落下,

窗里清烛徜徉。

啊!

雪儿你亲吻谁的长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露珠在草叶上划,

雾霭在晨光中摇。

啊!

东边又生出一抹朝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二 : 教我如何不想她

就本人水平而言,我一直认为,我们专业创作的所谓美声歌曲,一直没有超过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那批创作歌曲。词人姑且不说,仅就那样一批作曲家们而言,本身都是国学基础非常雄厚,且又出国深造,学习了西洋的音乐精髓并结合中国的文化,写出的一批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美声歌曲,至今都难以企及。因此《词海钩沉》的这一期,就说一下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刘半农作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我们先看歌词: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半农,号曲庵。江苏省江阴人。笔名寒星,化名范奴冬女士。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他由此而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创始人,把自南北朝以来历史悠久的中国音韵学推进成现代学科。

抛开歌曲的旋律不谈,仅看这四段工整的文字,就完全可以当做一首优秀的诗歌来品读。无论是从意境和意象,以及文辞的精美度上来说,都是非常讲究的。就我自己喜欢而言,我一直偏好歌词具有诗的品质。好诗入乐,这应该是一个经典范例了。

歌曲的形成是这样的:一九二零年九月,在英国伦敦求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随后,语言学家赵元任将这首诗谱成了歌曲,至今还激励着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情怀。一首歌曲的诞生说起来似乎就是这样简单,但是就在这简单当中也有着非常不简单的故事。

刘半农于一八九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城里西横街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宝珊是个穷秀才,做过塾师,后来从事新式教育工作,开办翰墨林小学。刘半农四岁时父亲教以识字,六岁入塾,童年已能作对咏诗。十二岁入翰墨林小学,十五岁入常州中学,成绩常居于前列。辛亥革命爆发,刘半农不顾家人反对,跑到清江参加了革命军,担任文牍,也就是现在的秘书工作。他跟着部队辗转黄淮一带,由于军队的内部混乱让他一个书生无法忍受,不到半年就回到了老家。

战乱使得日子窘困,生计难为。于是,他带着后来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创始者的二弟刘天华,前往上海碰运气闯天下。经人介绍加入了新剧团体开明社,除了担任编剧,而且参加演出,并在自己创作的一部新喜剧《好事多磨》中还饰演了一个丑角。

但挑剔的上海人对新剧不太感兴趣,剧社陷入困境,发不出工资,兄弟俩吃(www.61k.com]了上顿找不到下顿,合盖一条薄被,合穿一件棉袍,一人外出,另一人只能躲进被窝取暖。偶然,《时事新报》编辑,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徐半梅来剧院采访,俩人谈得投机,就这样与鸳鸯蝴蝶派搭上了关系。

有关资料介绍,徐半梅是个非常热心的人,他启动和促成了刘半农“卖文为生”的想法。一个月后,刘半农寄给徐两篇翻译小说,一篇刊登在《时事新报》上,另一篇推荐到中华书局的《小说界》发表。从此,他将全部精力放到翻译和创作上,生活也大为改善。后来开明剧社解散,徐半梅又把刘半农引荐到中华书局担任编辑、《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就此正式开启了刘半农的文学人生。

上海几年刘半农以卖文为生,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月报》、《中华小说界》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创作了一批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社会小说,以及与人合译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等翻译小说,文字总数在百万字以上。后来,陈独秀等创办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青年》杂志,刘半农站到了《新青年》的麾下,逐渐割断了与鸳鸯蝴蝶派报刊的联系,走上了文学革命的道路。

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二十世纪初叶上海的一个文学流派,十里洋场云集一批文人才子,罔视国势舛变,游闲旖旎之思,沉溺温柔之乡,偷香窃玉,恋爱言情,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曾一度轰动文坛。直到四十年代末中国政治发生大变革才中止。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媚俗文学包括媚俗文化是了。

虽然刘半农与该派主要作家包天笑、张恨水、周瘦鹃、严独鹤,以及徐半梅和程小青等过从甚密,但刘半农却有着自己的主张与个性。一九一九年刘半农留学英国启程之前,昔日上海滩的文友们在北京设宴为他壮行,推杯把盏之间行酒令,都是念诵些卿卿我我的绮辞丽句。刘半农实忍不住起身而斥,文友们反唇相讥,不欢而散。这次壮行酒会竟然名副其实地变成了刘半农与鸳鸯蝴蝶派的告别酒会。

说到刘半农先生进入北大任教,还有一点儿传奇的经历。几年奋斗,刘半农在上海滩声名鹊起,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已经可以靠稿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约他写稿的杂志越来越多,就连赫赫有名的报人和小说家严独鹤也都来向他组稿,刘半农终于用一支笔闯出了一片人生天地。

一九一七年夏,刘半农从上海返回江阴在家中赋闲。由于没有了依靠卖文为生的收入,只好靠变卖家中物品度日,妻子不得不经常到娘家去借贷。就在一家人贫困潦倒的时候,忽然,意外地接到了一封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寄来的聘书,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如此一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突然接到全国最高学府的聘书,一时使他感到难以相信。

就在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中,刘半农忽然想到不久前在上海曾经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一次难忘的会面。由于曾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和《诗与小说精神之革新》的文章,其出色才华被陈独秀看中,向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蔡元培作了大力推荐。就这样,同时执教的还有钱玄同、周作人、胡适等人的北京大学,尽人皆知来了一个中学肄业的国文教授。最初刘半农教授诗歌、小说、文法概论和文典编纂法等,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除此之外,刘半农首倡征集歌谣。根据刘半农生前回忆,一九一八年元月大雪过后的一天,他与国文系主任沈尹默在北河沿散步中,忽然想到,古代民歌像《诗经》中有许多好诗,于是对沈尹默说:“歌谣中也有很好的文章,我们何妨征集一下呢?”尹默说:“你这个意思很好,你去拟个办法,我们请蔡先生用北大的名义征集就是了。”

第二天,刘半农就拟好了《北京大学征集歌谣简章》,蔡元培校长看后感到很好,立即批交文牍处印刷5000份,分寄各省官厅学校。并且又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了蔡元培署名的“校长启事”并附简章。于是中国近代史上征集歌谣、研究民俗文学的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北京大学就成了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发源地。

校长启事与简章发表以后,很快收到许多歌谣,李大钊、胡适等许多著名教授和学生们都记录了应征歌谣。于是由刘半农主持,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歌谣选”专栏,每天发表一首,并加上注解。内有许多精彩之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归国后的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不仅征集歌谣,据说,他还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的各种骂人的话。对此奇行,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分别操着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半农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不已。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是新文化思想的中心。进入北大后,刘半农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因为他在上海时曾经做过编剧,于是想到了双簧戏。他把自己的一个想法告诉了在教授圈子里一向过从甚密无话不谈的好友钱玄同,提议一个扮演封建文化守旧者,一个扮演新文化革命者,两人合演一曲双簧,用这种形式把正反两个阵营观点都亮出来,以记者身份进行一番交锋驳斥。开始钱玄同觉得主意虽然不错,但手法有些不入流,不愿参加。经刘半农反复进行动员,最后终于同意。

于是,在一九一八年三月十五日《新青年》杂志第四卷三月号上,忽然发表了一篇写给《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公开信,署名就是化名为“王敬轩”的钱玄同。信是文言的,全信4000多字,不用新式标点,以一个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卫道者的形象,列数《新青年》和新运动所有罪状。而就在同期,还发表了另一篇以本社记者“半农”之名写的与之针锋的文章《复王敬轩书》,对王敬轩的观点逐一批驳,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此双簧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富有戏剧性的插曲。

但是,一个中学肄业的国文教授刘半农堂而皇之地站在了北京大学这最高学府的讲台上,还是遭到英美派绅士的冷眼与嘲笑。蔡元培设法为刘半农争取到保送赴英国留学的名额。此时的刘半农已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由于刘半农起着连接校园内外的重要枢纽作用,北大特向教育部请求让刘半农延期出国被拒绝。于是,一九二零年二月七日,刘半农携其家小自上海启程,乘坐日本货轮“贸茂丸”赴英留学,开始了苦修生涯。

有关刘半农中学肄业的事情是这样的: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于对学校保守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刘半农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放弃即将到手的前程,毅然从学校退学。此举在家乡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刘半农决定离开家乡去闯世界,人生辗转,后来到了上海。由于国文功底好,悟性高,加上勤奋和才情,很快成为上海滩文坛上一个十分活跃的小说新秀。

把话题拉回到《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词上来。刘半农本有一女,到伦敦后又生下一对龙凤胎。当时伦敦的生活费昂贵,一个人的奖学金要养活五口之家,日子进入了非常艰难的地步。发奋读博士的刘半农,经济压力大到穷得连摇篮都买不起,只好把从国内带去的柳条箱子拆成两截,当做龙凤胎两个孩子的简易的摇篮。

一九二一年夏天,听朋友说,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丰富,生活费用也比英国便宜。于是全家迁居法国,刘半农离开伦敦,转入巴黎大学。而正值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日子难熬,所以,生活困境没有丝毫改变。一次好友赵元任夫妇前来看望,刘半农戏称自己家是“叫化子窝”。临别时拍照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大家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留影,以此记录当时的窘困。但也正是与好友赵元任相交甚笃,才有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创作与流传。

据刘半农儿子回忆,这首诗倾诉的是家国之思。谱曲流传开来以后,虽然没有像李叔同《送别》那样有多种版本,但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为被人们关注的就是这首歌词中的那个“她”字。应该说,这首诗歌诞生之前,在汉语文字中是从来没有这个“她”字的。是刘半农首次创造了这个“她”字,并且第一次将这个“她”字入诗。所以,有人说刘半农是“她”的父亲,还有人称二十世纪为“她世纪”。

具体说到这个“她”字,尽管中国三千年汉字史博大精深。但在第三人称代词上,原来只有一个“他”字通用于男性、女性和一切事物。这在我们今天来看,感觉上真是有点儿不可思议的事情。当年新文化运动一些先驱者,针对这个问题,有人从《诗经》中选出一个“伊”字来指代女性,但“伊”本来就是一个文言字,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意旨,而且在口语中不易表达。这也是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刘半农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九二零年七月的一个晚上,求学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和夫人朱惠站在寓所的阳台上休息。他面对弯弯的上弦月凝望,蓦然间灵感觉得,这个窈窕的上弦月就像是一个“女”字的偏旁。他赶紧回到房里挥毫运笔。一个月后,在上海的《时事新报》上刊出了刘半农的文章,提出汉语应当添加“她”字。彷佛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赞扬,有人批驳,一时间争论不休。

面对争论,刘半农坚持己见地想,如果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使用起来。刘半农决定,首先要用到诗文中来让大家感觉到其美,自然就会被认可。于是《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名篇就此问世。诗以歌传,后来终于得到社会认可,从此这个“她”字不仅到处通行,而且最终被载入了汉语字典。有人甚至还如此评价说,没有“她”的汉语始终是残缺的。

刘半农在国外潜心苦修成效显著。他选择的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语音实验学。一九二五年,通过长达七个小时紧张的答辩,近乎虚脱的刘半农由朋友搀扶着走出了答辩现场,随即戴上了法兰西国家文学博士的桂冠。一九二五年秋刘半农学成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同时,刘半农还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讲师、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女子学院院长,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艺组主任、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特约编纂员等。一九三二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成立,任文史部主任。

刘半农从法国学成归国,受到北大热烈欢迎。在蔡元培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室。他雄心勃勃地制订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决定完成一部《四声新谱》、一部《中国大字典》和一部《中国方言地图》。

有人这样评价刘半农,他天生就是属于汉语的。历经三千年的中华母语流淌在他的血液中,他知道如何来继承,如何去变革,让自己的母语在新的时代中焕发新的活力。他曾用一根直线型的音尺,记录声音的波动和轨迹。这架刘半农亲手制作的汉语声调测试仪器,至今还陈列于他江阴故居的纪念馆中。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最重视民歌、最先创作地道民歌体新诗的诗人,也是第一个对民歌进行学术调查的先驱者。他除了不遗余力地对江阴民歌、南方各地民歌、黄河纤歌、北京地区民歌以及西北少数地区民歌进行调查和记录。他曾回乡三次调查江阴民歌,把西门外一位民间说唱艺人请到家,酒饭相待,奉若上宾,被传为佳话。

刘半农对民歌的重视赢得很多知名作家的赞赏,沈从文、周作人都给他编辑的民诗集写过序言。甚至有人把他誉为“中国的罗伯特•彭斯”。徐志摩也曾答应为他的《扬鞭集》写序。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刘半农、徐志摩等朋友们在古玩家郑颖孙家聚会,席间徐志摩说,第二天清早六点将坐飞机前往上海。刘半农嘱徐志摩注意安全,徐志摩还开玩笑答:“危险在所不免,我自甘之。我苟飞死,君当为我作挽联。”谁知第二天,徐志摩真的因飞机失事死于济南开山。没有想到,徐志摩答应的序言没有来得及完成,而刘半农却遵他所嘱留下了“一夕清谈成永诀,万山云雾葬诗魂”的挽联。

不妨简单说一点刘半农的婚姻。一九一零年六月,中学还没有毕业,刘半农就与未婚妻朱惠结婚了。刘半农与朱惠的结合,很有些传奇色彩。

刘半农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常到离家不远的小庵堂烧香拜佛,时间一久,就与拜佛的朱家女人成了好朋友。刘半农十一岁那年,母亲带他到庵堂里烧香,碰巧朱家女人也带着两个女儿前来。说来也真是缘分,见面让双方感到意外惊喜。朱家女人看到聪敏的刘半农满心欢喜,便萌生了将自家长女朱惠许配半农为妻的念头。


更巧不过的是,半农的母亲也相中了朱家长女。谁知丈夫认为两家不门当户对,便以朱惠年长儿子三岁为由拒绝了。但朱家却认准了这门亲事,诚恳地表示,如嫌大女儿年长,可把二女儿许配刘家。既然说到这个地步,刘家便答应了这门亲事。但没想到,不久朱家二女儿竟患病去世;本来这门亲事就算彻底黄了,但朱家又再次提出把大女儿朱惠许配给刘家,面对如此诚意,刘半农的父亲最终也只有同意了这门亲事。

订婚后的刘半农,不管当年那个时代即使订婚也不可见面的习俗,经常往朱家跑。一次无意中看到在井台上打水的朱惠露出长裙下一双用红布裹着的三寸金莲,以及走路很不方便的样子,回家后坚决反对缠足,后来终于使得两家达成一个折中的协议,白天朱惠继续裹脚,晚上悄悄放开。

随后朱惠被接到刘家做了童养媳。由于母亲突然犯病,为了冲喜,家人让两人匆忙结婚。婚后的朱惠由于过度劳累,先后两次流产。一直心中不太满意的父亲为了延续刘家香火执意让儿子纳妾。接受新思潮影响的刘半农对此十分反感,他把妻子朱惠带到上海。一九一六年,第一个女儿刘小惠出生了,考虑到家乡重男轻女的观念,女儿一直女扮男装,直到一九二零年出国前才恢复了女儿身份。

还有资料记载,在朋友圈子里刘半农是个磁场,友人们常以他的住所为聚会活动的地点。女儿刘小蕙回忆,有一次,徐悲鸿和徐志摩相约到她家,临时又来了张大千和齐白石,忽然兴致倍增,便决定由张大千主笔动手作画,其余人再作补充;画到一半,刘半农提议在风景中再加几个古装人物,于是刘小蕙与妹妹便充当了模特。

有人说,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就是采访名妓赛金花为妓女写传。当时身为北大的名教授,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半农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曾一袭黑衣前往追悼,被一时传为奇谈。

赛金花是晚清民初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名妓女。十五岁时嫁给前科状元洪钧为妾,跟着洪钧远走俄、德、奥、荷等欧洲诸国。八国联军侵华,赛金华因通西语而与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打得火热。据传,她以此大吹枕头风,让联军少侵扰和虐待百姓,并促成辛丑议和,京城百姓对之颇有感激之情。有人把她说成民族英雄,有人认为她就是一个出卖肉体和灵魂的妓女。因此,当时的文人作家们一哄而上,在《孽海花》和《九尾龟》一些文学作品中,对她都有出神入化的描写。

经过三次婚姻的赛金花,晚年住在北平前门外居仁里,花容失色,贫困不堪,跟随者只有唯一叫顾妈的仆人。一九三二年,赛金花被《实报》娱记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狗仔队的队长管翼贤发现。这个曾留学日本的管翼贤,办报纸很有一套,他创办的《实报》虽然只是一张四开小报,但由于以迎合读者口味为宗旨,吸引了大批市民,后堕落为汉奸,被处死。

管翼贤得到了赛金花如此大价值的一个线索,出于职业的敏感,为了造成更大的价值效应,约来北京以及天津各报记者一同到居仁里访问。形成京城一时纸贵,赛金花再度春风。而管翼贤一下子成为赛金花的总管和经纪人,每当宴请宾客,那些应酬多,架子大不愿意来的名流,只要听说赛金花在座,无不赶来,即使大文人如胡适、傅斯年亦不能免俗。

刘半农就是在这种邀约下见到赛金花的。刘半农觉得,赛金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传奇人物,由于众说纷纭,蒙在她身上的迷雾让人不辨真假,小说和传闻与赛金花本人距离很大,应该趁她活着调查清楚,清晰事情真相。同时还听说到,有人要给她写法文的传记。于是,刘半农便和弟子商鸿逵商议,先下手为强,写一个国文的传记出来再说。

风烛残年的赛金花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刘半农会来采访她这样的人,非常激动,决定接受采访,公开讲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经对赛金花访谈,并由商鸿逵笔录,写成了《赛金花本事》一书,基本拂去了蒙在她身上的历史迷雾。对于刘半农采访赛金花为其写传,很多名流对此不可思议,胡适就说,大学教授为妓女写传,史无前例。

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本事》由他的学生商鸿逵整理出版。成为采访晚年赛金花的一部最具史料价值的传记。刘半农说,二十世纪初,中国出了两个活宝,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前者是西太后慈禧,后者就是名妓赛金花。以赛金花之口,道出一种世间况味:十七年的色笑生涯,只是一片过眼烟花而已;昔日豪华今已风流云散,世情如纸,淡薄空清,人生原不可以留恋在繁华里。

一九三四年六月,刘半农利用假期率助手远足塞外赴西北调查,此一行他要用最新的科学方法记录当地歌谣土风。行前,三弟刘北茂因他心脏不好对其劝阻,但刘半农执意前行。六月十九日,前往内蒙古包头市进行方言调查。夜宿百灵庙的一间乡村草房中,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刘半农自备行军床支架独卧,还故作僵硬形状自我调侃:我这是停柩中堂啊!大家当时听了,均为之而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

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刘半农经包头、五原、临河、固阳、萨县和托县等地,收录民歌七筒;随后又走了归绥(呼和海特)、武川、丰镇、集宁、清水河、凉城等地,收录歌谣五筒;七月五日,抵达山西大同,停留二日,调查了雁北十三县的方言,收录歌谣五筒。

由于路途颠簸劳累,又受到毒虱叮咬,到达张家口已开始发烧,仍抱病给第一师范师生做了一小时演讲,会后仍坚持调查记录,直到实在支持不住才回旅馆休息,体温上升至39.5度。当夜回京被误诊为感冒,直到十四日才确诊为回归热,但已难以挽救,于当日下午二时,一代文化斗士英年早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仅四十三岁。

说到刘半农之死,还有另外一个插曲:瑞典籍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是第一位同意与中国学术界合作的西方探险家,并且双方在合作中由开始的相互敌视后来转化为相互尊敬。而刘半农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因于他对这位在瑞典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的斯文•赫定的尊敬。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九日是斯文•赫定七十大寿,瑞典皇家地理学会计划出版纪念文集,向刘半农约稿。出于对斯文•赫定的尊敬,刘半农从一九三四年五月起就开始着手写祝寿文章。先请辅仁大学甘肃籍学生十数人,拟研究其声调备作为论文。后来,刘半农决定再写一篇有关北平至绥远沿线一带方言声调的论文为斯文•赫定祝寿。

为了撰写这篇文章,刘半农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十九日携白涤洲等助手离开北平,前往内蒙古等地实地调查方言音调和声调。就在这次考察途中不幸染病以致长辞。刘半农去世之后,斯文•赫定曾专程前往刘半农家吊唁,并将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纪念邮票赠送给遗属,以示纪念。

刘半农的追悼会由北大校长蒋梦麟主持。主要发言的有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其中的一些人,对刘半农在《新青年》和北大时期推进新文化运动、建立实验语音学等业绩一闪而过,而对刘半农诗集中那些打油诗句却见诸于口中笔端。一些挽联在悲哀中流透出相轻的面目来,如林语堂的“著作等身、死了倒也呒啥”,吴稚晖的“还赖人偏要早死,倒霉国实在伤心”,胡适的“拼命精神,打油风趣,老朋友当中无人不念半农”等,怀念是怀念,但骨子里的轻看亦是显然。

一些人看来,刘半农算不上大师级人物。在北大英美派绅士们心目中总是以“浅”而视之。浅的证据有三,学历低,性天真,重民谣。即便拿了法国国家文学博士,人家看他还是初中差一年毕业。而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说了半天,鲁迅说的也还是一个半农之浅。但鲁迅所说的半农之浅,是一个清字。由此也可以看出,鲁迅看问题的不同与独到之处。

除此之外,蔡元培为其撰写了墓志铭评价亦很中肯,周作人为其撰写的墓志铭写得比较全面。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还是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的撰写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赵元任了。赵元任,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精通多门西方语种,掌握多种汉语方言,是公认的语言奇才。一九一零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攻读数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一九一八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赵元任先生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一起,当年可是被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年仅三十三岁的他就已成为中国学术的重镇。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他除了担任语言学、语音学课程之外,还兼授物理、逻辑学等课。

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赵元任先生的代表作《音位标准法的多能性》是音位分析理论的奠基之作,乃为现在世界各国语言学工作者必读的文献,足见他在国际语言学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地位。令人赞叹,除了语言方面的“奇才”之外,又因系统地学习过数学、哲学和音乐,教授过物理和逻辑。横跨文理、兼通艺术,被称为“通才”。而《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传世歌曲的作曲,却是出自这样一位语言、数学、物理、逻辑学家的笔下。

赵元任在语言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资,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中国各大方言区方言几乎都能讲。根据赵元任女儿介绍,父亲学习语言很快,在广州住一个月,就能用流利的广东话作报告。一九二零年,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担任翻译。他在船上向湖南人学长沙话,到长沙就能用当地方言作翻译了。

说到赵元任对于音乐的投入,他是以非专业的身份接受了非常正规的音乐理论、音乐创作等专业的训练,成为中国写钢琴曲的第一人。还有些不可思议的是,赵元任有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写独唱歌曲,有了两个女儿的时候写重唱作品,到了第三个的时候就写了三声部的作品。

这首当年广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最早由百代唱片公司制作成唱片,斯义桂演唱。围绕这首歌曲,也不乏一些趣闻。其中之一就是:一天刘半农到赵元任家小坐饮茶,适逢来了一群青年学生,他们难以置信,眼前这个矮个子、方头颅、朴素到近乎土气的老头儿,就是这首鼎鼎大名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歌词作者!

由此所感,后来这帮青年学生凑写了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请来共饮一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传遍校园。此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看到学生们的惊讶之态,刘半农当场作了一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她,请进门来吃杯茶。原来如此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不管怎样,都成为关于这首名篇佳作最有名的一个花絮话题了。

说到“半农”这个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从一九一八年起,刘半农开始向《新青年》杂志投稿,对于自己的落款署名斟酌再三,觉得自己以前所用的笔名“半侬”香艳媚俗,以示与过去决裂,毅然去掉了偏旁,从此“半农”成为他正式的名字,这就是刘半农名字的由来。

谈起刘半农自然会想到他的同胞兄弟刘天华和刘北茂。三位都是北大教授,被称为江阴“刘氏三杰”。其中刘天华是刘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和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

一九二八年元月二十二日(农历除夕),刘天华与音乐界的朋友及学生在他的家中过年。室内温暖如春,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刘天华兴致高昂地对学生们说:“好久没有做谱了,想在今天做一个小小的二胡曲,来纪念除夕守岁的欢叙的快乐。”于是,拿起二胡边拉边记,顷刻而成。这首一气呵成的即兴之作原名叫《除夕小唱》,就是后来著名的二胡曲《良宵》。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刘半农与他胞弟刘天华的木棺,一起安葬在北京香山玉皇顶南岗的木兰坨。而在他的家乡江阴澄江镇西横街故居,现在已经成为刘氏兄弟纪念馆。一座典型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末建筑掩映在市井中。馆内有两株刘半农父亲手植的天竺葵,百余年过去,依然葱郁如昔,花期如旧。

说到刘半农和鲁迅,一九一八年之前,鲁迅还没有在《新青年》发表过作品,正是刘半农的盛情相邀,为《新青年》请来了一位最大的名角鲁迅,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一些误会也影响了他们的感情,阻碍了进一步交往。虽然曾有过几次误会和波折,但在总体上却是美好的。在鲁迅的藏书中,刘半农著、译、编的作品有九种,这在鲁迅的藏书中是少有的。

刘半农病逝后,编辑出版家李小峰请鲁迅写一篇悼文。鲁迅立即写了《忆刘半农君》的文章: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与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字里行间,不溢美,不掩瑜,既有赞誉,也有痛惜,富有战斗精神的褒贬爱憎,无不闪射着鲁迅独到的风骨。

话题还是回到本文的开始,为什么我一直认为,我们专业创作的所谓美声歌曲,一直没有超过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那批创作歌曲?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至今仍然矗立着的是一个优秀的学者群。这些人来写词,这些人来度曲,那是一种怎样的风采?我真的感到,说到这样的优秀的大师,让我们今天的词曲界感到荣耀;同样说到这样的大师,也让我们今天的词曲界感到汗颜。

在这篇文章最后结束的时候,让我们还是引用一下刘半农逝世之后,在北京大学二院大礼堂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上,由音乐家李抱忱创作并亲自指挥,育英中学歌咏团演唱的《悼刘半农先生哀歌》的歌词吧:

苦雨悲风,秋色凄凉,
皇天不吊,哲人其亡;
先生学问,冠绝雅伦,
先生著作,千古长存。

2010-2-9凌晨于北京朝阳园

三 : 教我如何不想你

月光冷冷的洒落一地

攀上树冠

钻进草丛

独剩我形如夜魅的身影

沁一口晚风

才感到夜凉如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好疲惫

空空如洗的背囊

却怎的也盛不下对你的思念

是太沉重

还是如长藤般蔓延

曾经的一切

怕只怕化成毒药

穿肠糜烂

天籁般的离歌低吟

点点光亮

故做不经心

你说难过了

转身揩去泪水

然后回头

微笑

有风吹起发梢像月光的照射像水露的浸润

所有的虚伪刹那间崩溃

依如今晚空荡的心灵

月圆似镜映着你遥远却又咫尺的容颜

教我如何不想你

在这迷蒙的夜晚

四 : 我不想她

与她,相逢,相识,相知,

来不及相爱,就要分开.

争气,我要争气!

哭泣,我不哭泣!

-

“即使她是一朵花,(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也要把她放下。”

亲爱的,别怕,

说这话的是爸爸!

-

再过一夏,

当梦想开了花.

我想,爱她,

把她娶回家.

-

每天,如果有空,为她,

梳一次飘柔的秀发,

描一次弯月的峨眉,

上一次轻淡的口红.

-

一生,相伴,相随,

她笑,我笑;

我闹,她叫;

仙侣一般的美妙!

-

天亮,梦醒,

瞧!又是一次幻想.

仍悄悄的告诉自己:

我不想她!

本文标题:教我如何不想她-【留香】教我如何不想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022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