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策略-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

发布时间:2017-09-19 所属栏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一 : 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

发布时间:2017-04-09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及几种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乐于猜想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油、一次性透明杯、吸管、记录纸、笔、几种食物(花生、黄豆、芝麻)分装在盘中。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两杯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2.那除了喝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猜出杯子里的东西?
3.(闻一闻)那请小朋友来闻一闻,周老师的杯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闻出来像什么呀?
4.那周老师来宣布答案吧,杯子里装的黄色液体是油,白色液体是水!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今天,油宝宝和水宝宝想要一起玩游戏,那周老师要把他们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观察、讨论。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呀?(油在水的上面。)
(2)那我来请一个小朋友用吸管搅拌几下再来观察,看看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3)油宝宝和水宝宝有变化吗?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原来,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这是因为我们的油宝宝要比水宝宝轻。
(三)实验并记录三种粮食放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1.今天呀,周老师还请来了许多食物宝宝,一起来看看都有谁?(芝麻、花生、黄豆)
2.这些食物宝宝呀都想在油水中游泳,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们,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放到油水中来?
3.在它们游泳的时候呀,周老师有任务要交给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观察记录表)
4.认识记录纸
(1)看看记录表上都有些什么?
(2)三个杯子里,“黄色”代表什么?“白色”代表什么?杯子里的小黑点又代表什么?
(2)“?”代表什么意思?“眼睛”又代表什么意思?
3.猜测实验结果
(1)认识了记录表,那我先请你们猜一猜,把你觉得食物宝宝会在哪一层游泳记录下来,猜测好了可以与同组的小朋友讨论下,说一说为什么你这么猜测。
(2)请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猜测结果,并说说看你的原因。
4.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
5.交流实验结果
(1)先完成的小组可以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请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把你的实验结果告诉大家,看看大家做的是不是都一样?
(3)那周老师也做了一次实验,来一起看看我的结果:芝麻宝宝浮在油的上面游泳,花生宝宝夹在油、水之间游泳,黄豆宝宝沉在水的底面游泳。
(四)实验结束
周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别的食物宝宝,它们都被我藏在了教室里,那我们回去把它们找出来,也拿它们做一下实验,好不好?
 

二 :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有效记录的策略

科学活动中的有效记录对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幼儿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所见、所闻、所想用独特的形式或语言,结合丰富的想象对科学活动的一种探究、推理、实验、发现的过程。有效的科学活动记录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在多次记录与操作的对比中积累经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大班幼儿相较于小中班幼儿来说,更加具备记录和观察的能力,幼儿对瞬息万变的科学现象有观察的兴趣,也乐于发现和探究。在缺乏教师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大班幼儿的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薄弱;教师在指导幼儿作科学记录时也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记录。这些问题折射出在大班科学观察活动中有效记录能力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从有效的记录内容、有效的记录表、有效的记录形式、有效的记录目的、有效的评价等五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选择有效的记录内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记录效率至关重要。教师要依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让大班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并确定具体的科学活动目标:①能察觉植物、动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②能发现常见物体间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③能探究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④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⑤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问题。还要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富有趣味性和操作性的记录内容,以促进幼儿观察和记录。如,“郁金香的生长条件”“斜坡实验”“有趣的溶解”“神奇的碘酒”“乌龟来宾”“不一样的我”“磁铁”等等观察活动中记录的内容,就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需求,能激发起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科学设计记录表,抓住活动记录的关键环节
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不仅可以记录儿童的猜想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发现,揭示猜想与实际之间的不同,帮助幼儿梳理认知与经验,培养儿童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并促进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而且是教师了解幼儿思维过程的有效手段。因此,设计一张合理的、适合孩子的记录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本着形象、简明、易懂的原则,规划适宜的内容、格式和符号,科学地设计使用难度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记录表。
1.记录表要具备完整性
教师设计的记录单,不仅仅呈现记录的内容,还要标明活动的名称、记录日期以及记录者的姓名,利于教师作课后的统计、分析、反思与调整。尤其不能忽略幼儿姓名,及时标注,以便后续的个别化指导。
2.记录表要具备针对性
发挥记录的效用必须考虑记录表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活动目标,记录的方式和内容也要有差别。教师要分析科学活动的重难点,找到记录切入的时机,帮助幼儿运用记录有效学习。
“记录”是为了帮助幼儿记录自己在某次科学活动中的猜想和实验后的发现,起到帮助幼儿梳理思维和认知的作用,所以记录只是一种方式,它必须服从于内容,为达成该活动目标而服务。以《不一样的我》为例,大班幼儿的记录表(见表1)不仅有两人合用的记录表,还可以添加“观察记录汇总表”(表2),这是因为大班幼儿有更深入层次的探索要求,且大班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也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这张汇总表。
表1:幼儿两人用的观察记录表
注:眼睛、鼻子有大有小,头上漩涡有多有少,等等。
表2:观察记录汇总表
3.记录表要注重形象性
记录表的设计要简洁,避免多余的干扰,便于幼儿理清思路、发现特点、找寻关系。尽量运用符号代替文字,注重形象化。这是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记录表的设计常采用表格式,有两维表格甚至多维表格。建议教师采用形象的小标记,如猜想记录用小问号,观察记录用小眼睛,实验记录用小手做标题加以区分。又如贴实物标记或简笔画作标记,使幼儿一看就明白,配合简洁清晰的讲解,幼儿就知道该如何记录了。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再由全面讲解记录方法,过渡到根据标记猜测行列的内容,独立明确地进行记录。
4.记录表要有针对性
科学活动中的记录对于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力、多维的创新力以及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尊重科学的正确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幼儿之间,由于能力、个性、发展水平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他们对于“记录”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使记录表多样性、个性化是相当重要的。它既能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想象的空间,又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
三、利用各种记录形式,展示幼儿的观察发现
通过科学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形成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充满了表达的愿望和倾向。形象生动的“记录语言”不仅能再现幼儿观察探究的过程,还能让幼儿领略观察探究的乐趣,获得更多经验。《3~6(www.61k.com)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科学活动中,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大班幼儿还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所想、所闻、所感等科技探究结果,因此,丰富幼儿的记录形式尤为重要,教师要从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样记录方法、适时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及生动形象地表现记录内容入手,让记录更加完整地展示幼儿的观察发现。   1.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记录方法
数字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说明数量、时间、速度、先后等可以量化的内容。例如,记录时间、记录不同时期植物生长的高度、记录不同物体的重量、记录水的温度等等。
标记式:用简单通识的标记来做记录,表明特征、进行判断或选择,记录方向,如用色块表示颜色,用锯齿线表示尖锐,用“↑”“↓”表示方向,用“√”“×”作判断或是用几何图形作选择,还可以用笑脸、哭脸表示喜好等等。
图像表征式:给予较大记录空间,适当留白,供随机记录,使记录更加个性化,更灵活多变。但要注意时间与难度,慎防花大量的时间解决绘画的困难而不是科学探究的问题。
电子式:采用新型的电子产品加以记录,相机、摄像机即时拍摄,这样的记录更直观,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片段,可以不断重复,帮助幼儿回忆和倒叙,有时会发现和延伸出更多的生长点。
这些记录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激起幼儿学习记录的兴趣,并使幼儿的观察记录更趋于客观、准确。
2.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究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是经过许多例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这三种方法,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观察类型及观察目标,适时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发挥记录的真正作用,从而促进观察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如,“斜坡实验”中,幼儿要探索不同材质的斜坡表面小车下滑速度。因为单靠一个人无法完成三辆小车的操作、比较、记录,因此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四、明确记录目的,让记录成为科学观察活动的必需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到:“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就有观察的中心和范围,这样才能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在科学观察活动中,特别是持续性的科学观察活动中,大班幼儿常常会出现“随心所欲”的现象,即常常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主观兴趣来观察事物,随意性太强、观察重点不突出、流于形式忽视本质等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提出:要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如在“郁金香的生长历程”种植实验中,幼儿不明确“郁金香的生长条件”这个观察目标,导致在他们的观察记录中只体现了郁金香的生长形态,而忽视了影响郁金香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种球质量”等内、外部条件,这样的记录就使得观察目标没有落实,观察记录忽视本质。
那么,怎样来明确观察记录的目的呢?
第一,教师要抓住幼儿好问好动这个特点,引导幼儿围绕既定的观察目标发问,使幼儿沿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方向正确前行。如,在幼儿种郁金香种球的时候,围绕“郁金香的生长条件”,会问很多问题,笔者一边引导他们过滤掉无关紧要的问题,保留“我的郁金香种球有疤,会不会影响它发芽开花?”“我的土里浇了太多水,郁金香会不会烂掉?”“天气这么冷,郁金香发得了芽吗?要不要搬到教室里?”等。同时建议孩子们作个对比实验。
其次,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事物发展及其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不已,教师要善于抓住此间的教育契机,激发幼儿观察的内驱力。如,我们在冬天种下的郁金香,经过一个寒假突然长高了很多,孩子们一开学就围在郁金香周围久久不肯离开。一边观察一边叽叽喳喳,“哇,你的郁金香长得好高啊,为什么啊?”“为什么我的郁金香长这么高,你的郁金香就在我隔壁,就发不了芽呢?”这时候提供给孩子们直尺量量土壤的深度、郁金香的长度,比比光照条件,甚至拿出铁锹撬开郁金香种球,通过仔细的测量、与前期观察记录的比较、猜想,郁金香的生长条件呼之而出,他们做观察记录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瑞丰幼儿园 310009)

三 : 托班科学领域活动:越来越大的皮球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中感知皮球变大的过程。    2、乐意和同伴一起玩球,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号吹塑皮球2个,打气筒,中号彩色图案吹塑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皮球,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瘪的皮球,吸引孩子的注意。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猜猜这个扁扁的东西是什么?    2、重点提问:扁扁的皮球不能玩,大大的皮球才好玩,怎样让它变大?    3、观察要点:    瘪的皮球和教师的提问能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否激起孩子看看、摸摸、说说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孩子主动感知:“摸摸看,这个到底是什么?”“哦,原来这是只皮球呀。”)    孩子是否有关于瘪皮球能够变大的认知经验。(教师可追问:“这个皮球怎么扁扁的呢?”“扁扁的皮球能玩吗?”“怎样让皮球变大呢?”)    (二)做游戏“皮球变大了”,感知皮球变大的过程    1、教师演示为皮球打气的过程,提醒孩子观察比较打气前后的皮球有什么不同。    2、重点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给皮球打气?打完气的皮球变成了什么样?    3、使用不同的方法再次给皮球打气,进一步感知皮球变大的特性。(鼓励孩子一起做吹气或打气的动作,或模仿打气的声音。)    4、孩子扮演小皮球,和教师一起做游戏“皮球变大了”。    引导语:宝宝来做大皮球,老师来做大皮球的好朋友打气筒,我们玩皮球打气的游戏。    5、观察要点:孩子能否用语言和动作模仿皮球从小变大的过程。(教师可反复念儿歌“皮球打打气,皮球皮球变大了”,鼓励孩子跟念儿歌。此外,教师还可启发孩子蹲下团身模仿瘪皮球的样子,然后慢慢站立起身,双手抱圆做变大的动作。)    (三)玩皮球,感受和教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1、孩子人手一个中号吹塑皮球,尝试玩球。    2、教师鼓励孩子互相模仿,用多种方法玩皮球(滚、踢、扔等)。    3、观察要点:    孩子能否拿着皮球自己玩起来,在玩球过程中情绪是否愉悦。    孩子玩球时的动作是否协调。    【活动建议】    第一,本次活动可分多次进行,初次活动可在室内进行,减少周边环境对孩子的干扰,最后玩皮球的环节时间不宜太长。随后该活动可安排在室外开展,增加玩皮球的时间。    第二,在引导孩子观察皮球变大的过程中,要吸引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利用一些动作、象声词帮助孩子加深体验,如鼓励孩子模仿打气的动作,模拟吹气的声音等,并从动作表达逐步转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 :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我的小脸

可爱的小脸

 

活动总目标

1、关注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

2、感受和体验五官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主要功能,发展感知能力。

3、能积极运用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懂得保护自己的五官。

 

我的耳朵灵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可以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发展幼儿认真倾听的能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2、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

指导要点

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

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



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来源的方向。

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
    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

5、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1)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

 



(2)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3)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各种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图片、实物,将它们展示在科学区中,说说或演示它们发出的声音。

我的眼睛亮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

 



1、教室中幼儿常见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笔、积木、剪刀等。

2、大块的布一块,桌子。

3、镜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篮若干等。

指导要点

1、教师出示幼儿熟悉的物品,让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

2、游戏:变魔术。

(1)请幼儿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后教师用布将桌上的物品盖住。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布覆盖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请

 



幼儿睁开眼睛,并将布缓缓打开。

(3)请幼儿说说桌上少了什么物品。

(4)待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可以增加或减少布内物品的数量再请幼儿猜;也可以请有兴趣的幼儿轮流上台担任“魔术师”。

(5)请幼儿说说是怎么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让幼儿拿镜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说说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4、游戏:运水果。

   (1)请两位幼儿,其中一位幼儿用手帕(或眼罩)蒙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见,然后再请这两位幼儿到“果园”将两篮水果运回来。

 



注意:教师必须密切注意蒙眼幼儿的安全。

(2)待游戏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没有蒙上眼睛的幼儿可以又快又好地把水果运回来?

5、讨论:说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有用的鼻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分辨不同气味的物品,使幼儿知道鼻子可以闻各种不同的味道。
  2、学习将同种气味的物品归类。
活动准备
  1、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风油精、醋、酒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

2、自制神秘箱一个(见小小资料库)。※

>> 



3、小塑料瓶(药瓶、胶卷底片盒等)若干,并在瓶盖上挖一个小孔。

4、流“鼻血”的娃娃一个,手帕等。

指导要点

1、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

2、游戏:神秘箱。

教师事先将前面展示的有气味的物品逐一放进神秘箱,让幼儿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处闻一闻,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教师打开神秘箱,与幼儿共同验证。

3、与幼儿一起讨论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并引导幼儿回忆: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还有爷爷、奶奶的……

 



4、游戏:找相同。

教师出示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拿起来闻一闻,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说说是什么物品的气味。游戏几次后,教师可适当增加装相同气味物品瓶子的组数,再按上述方式分组进行游戏。

5、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1)教师出示一个流着“鼻血”的娃娃,教师提问: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的?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来时,要用手帕来擦。

(2)请幼儿当“小老师”,教娃娃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

 

小嘴尝一尝

活动目标

 



1、通过味觉体验,使幼儿知道舌头可以感觉各种不同的味道。

2、品尝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活动准备

1、装有5种不用味道的水(如:柠檬水或醋、糖水、苦瓜汁、盐水、姜茶等)若干组,筷子或吸管(超过幼儿数)。

2、《教育挂图》(画有不同表情人物的脸谱

指导要点

1、教师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见小小资料库)。

2、邀请幼儿当“大厨师”,试着找一找桌上酸、甜、苦、辣、咸5个小朋友躲在哪里

五 : 中班科学活动:大熊猫

活动目标
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萌发保护它的情感。
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大熊猫的图片和资料。
寻找生活中包含大熊猫图案或形象的物品。
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晶晶”。
挂图,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教室周围挂满了有大熊猫图案的物品,引出课题。
提问:这些物品上都有哪一个动物?(大熊猫)
出示图片,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讨论:谁见过大熊猫?在哪见过?它长得什么样?
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提问: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了有什么不同?
小结。
观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哪里?它平时最爱吃些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并个别讲述。
小结。
进一步了解国宝大熊猫,产生保护大熊猫的情感。
提问: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大熊猫浑圆的体形、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方面说一说)。
小结。
幼儿讨论怎样保护大熊猫。
提问:人类乱砍伐、破坏水源以及未来得到大熊猫的皮毛,伤害它们,使它们频临灭绝。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

科学:和数字朋友做游戏
活动目标
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理解数字能表示相应数量的动作与物品。
能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并注意与同伴动作节奏一致。
愿意边操作边讲述。
活动准备
教具:5个大篓子,并分别贴上教学挂图(一)中的1—5数卡。
学具:点子印章、实物印章个12个,印泥4组,小纸片皱纹纸若干,糨抹布2组,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复习数字1—5,正确认识每个数字的字形。
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
教师:数字朋友睡觉还没有起来,我们来叫醒它们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认读数字1—5.每认读一个数字,就请一名幼儿将倒着的数字放正,集体检查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物品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数字朋友起来了,我们来做看数字拍手的游戏,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拍完后说说“数字ⅹ,我拍了ⅹ下”。
以同样规则进行看数拍腿、学动物叫的游戏。
操作活动:“给数字朋友送礼物”。
教师出示篓子。
教师:篓子上有什么?这些数字是我们 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要给数字朋友送礼物,我们可以给它们送什么礼物呢?
教师引导幼儿先观察所提供的材料,让幼儿说说这些材料可以制作成什么礼物,然后让幼儿运用已经准备的材料,给数字朋友制作点卡、实物卡和贴纸球卡。
师幼共同讨论游戏规则:每个数字都不一样,送给它们的点子数小动物的数纸球的数目能不能一样?每个数字各送几个呢?
教师提出讲述要求:做好后,就将礼物卡片送给数字朋友,边送边说“数字ⅹ送你ⅹ个点子、ⅹ个小动物、ⅹ个纸球。”
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声讲述。
活动评价。
本文标题:大班科学活动教学策略-大班科学活动:油和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80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