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辛维光:以大文化大旅游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07 所属栏目:文化建设

一 : 辛维光:以大文化大旅游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大发展

10月30日至31日,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辛维光在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就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建设进行调研时强调,要抓住桥头堡建设战略机遇,以文化带旅游,以文化兴城市,以文化促经济,高起点大手笔搞好科学规划,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通过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www.61k.com)

辛维光先后深入保山市永子文化园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现场、金齿永子文化传媒公司进行调研,并实地考察了腾冲和顺古镇、国殇墓园和固东镇江东银杏村,对保山市把文化注入旅游产业和城市建设,高品位、高档次整合和改造提升旅游文化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辛维光指出,云南正处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但还要在进一步改善硬件条件,提升服务水平,看齐国际标准上下功夫,特别是要认真做好挖掘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篇大文章,认真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到老城区保护与新城区开发“两个轮子”一起转,发展好综合性旅游文化产业。

辛维光强调,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城市的亮化、美化、绿化、文化、现代化进程进行科学规划;要统筹考虑旅游文化项目的商业性和公益性,力争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要以大文化、大旅游、大手笔的理念来搞好旅游文化产业建设,特别是要把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相关工作抓好抓实。辛维光要求,要搞好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把重大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发挥好;要准确定位,以重大旅游文化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党委、政府作用,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相关部门对重点规划项目的支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履职,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旅游文化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记者 张寅)

二 : 北京市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

(www.61k.com]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现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不仅是重要的内容、衡量的指标,更是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这座伟大的城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精髓,凝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文化资源的聚集,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要契机,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进一步解放了文化生产力,首都文化焕发出巨大生机与活力,文化繁荣发展成为首都科学发展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亮点。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华文化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化结合的巨大魅力,首都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前,北京已经进入了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阶段。

——首都经济服务业主导格局总体确立,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变,文化经济方兴未艾,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创新日益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首都社会转型加速,社会结构和形态深刻变化,社会利益诉求更趋多元,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引领日益成为促进首都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

——首都城市布局和形态走向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文化作用更加凸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成为社会各界的热切期望,文化塑造日益成为提升首都城市品质和形象的巨大力量。

——首都开放程度日益扩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关注北京,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面对新形势,首都文化发展的质量水平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求迫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党中央高度重视首都文化建设,对首都的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按照首善的标准,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

二、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改革发展,建设好国家文化中心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发挥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荟萃集聚作用。

——思想道德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市文明形象充分展示。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率先建成高水平、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文化体制活力迸发。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体制机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更加协调,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策源地,不断创造新鲜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8%,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城市文化魅力彰显。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逐步恢复古都壮丽景观,充分发挥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聚合浓郁京味文化,城市建设文化品位明显提升。

——文化名家精品荟萃。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原创中心、展示中心和国家优秀文化产品生产中心,“北京创意”、“中国创造”成为首都文化的鲜明标识。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竞争力,文化的信息化、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充分发育,文化科技融合机制不断成熟。

——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文化交往交流中心地位更加凸显,使首都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窗口,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基地、桥梁和纽带。

基本原则:

——坚持思想引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不断增强首都文化的创造力。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协调,处理好国际与国内、中央与北京市、北京市与兄弟省区市、国有与民营、体制内与体制外、文化与相关产业的关系,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首都文化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三、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推进首都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成立北京精神宣传践行工作指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组织实施重大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北京精神的理论研究、社会宣传和主题教育,挖掘、阐释北京精神的思想内涵,宣传普及北京精神。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使北京精神家喻户晓、人人践行,内化为全体市民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凝聚和团结全市人民为首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建设廉政文化阵地,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抓住重要节庆日及重大历史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

扎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落实首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工程,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评选、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注重从广大市民最关心的实事做起,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提升首都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整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弘扬雷锋精神,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健全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文明区县、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实现百姓宣讲活动常态化。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以全民阅读活动为抓手,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充分利用首都资源,积极培育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区。弘扬科学精神,鼓励科普创作,普及科学知识,健全服务网络,提升首都市民科学文化素养。

四、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机制。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遵循文化生产规律,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围绕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成立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办公室,创新精品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建立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和首都文化贡献奖,营造多出精品的氛围。建设高水平文艺理论和评论员队伍,倡导主流价值取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结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集中推出一批原创、当代、北京的精品力作。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基础理论、发展战略和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推出更多的优秀学术成果,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加强首都文化发展顶层设计,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都文化的研究。开展北京文化大系研究。建设首都智库,成立战略联盟,整合研究力量,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加强对社科类社会组织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引导、服务和管理。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巩固壮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舆论阵地,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努力构建首都舆论引导新格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用“身边的感动”引领社会风尚。抓好热点难点问题、重大突发事件的引导,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实效性,增加透明度。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做大做强精品报刊。

抓好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办好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北京中国广告节、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摄影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北京国际书画双年展、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寻找北京最美丽的乡村等活动。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突出时代特点,体现京味特色,丰富市民生活,营造首都节庆文化。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首都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北京博物馆中心区。发挥好国家级文化场馆的功能,支持国家音乐博物馆、中国出版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的国家级文化设施落户北京。在天桥和天坛地区集中规划建设首都核心演艺区,打造亚洲演艺中心,展示全国优秀剧目,汇聚世界艺术精品。推动完成奥运博物馆、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首都图书馆二期、北京儿童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歌舞剧院剧场、北京美术馆、首都交响音乐厅、北方昆曲艺术中心等一批市级和区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盘活现有文化设施资源,利用好新建文化设施,提升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重点新城、新建大型社区及农村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涉及基层和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以建设综合性、多功能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增强京郊农村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城乡结合部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城乡公园、文化广场和各类公共场所的投入。提高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益民书屋等服务水平。加快街道级文化休闲中心、郊区城镇数字影院、“八网合一”、数字文化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建设,实现建管并重、资源共享。在北京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立博物馆、民俗馆、文化中心等社区文化设施。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组织群众文化汇演,健全基层文化组织员队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社区群众文化组织建设,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建立一支乡土化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支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性的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文化工作机制,切实保障来京务工人员、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由“一街一品”向“一村一品”延伸,形成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品牌。支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评估机制。

(三)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彰显古都文化魅力

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重点抓好南北中轴线、朝阜大街“一轴一线”建设。严格控制名城地区新建重大项目。恢复永定门瓮城和外城东、西角楼及内城西南角楼等名城建筑,整治钟鼓楼周边环境、再现晨钟暮鼓的历史景观。加强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复建。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和重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充分展示古都文化价值和内涵。在保护“物”的同时,强化对“文”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挖掘园林文化内涵,打造风格协调的园林景区、魅力建筑群和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发挥孔庙、国子监等在国学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北京传统地名。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挖掘城乡传统文化遗产,发展特色乡村(街区)民俗文化。

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旧城保护和老字号、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会馆、历史宗教建筑等的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创新旧城街区整体保护利用机制。推进皇城文化、宣南文化、运河文化等的挖掘利用,对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店铺进行有机更新,提升琉璃厂、大栅栏等传统商业文化街区功能,推动形成国家级老字号聚集区。恢复一批北京老字号演出场所的功能。支持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曲剧等传统民族戏曲艺术的发展。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加强对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四)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要求,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实施文化改革发展相关工作,负责文化投资、资本运作、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工程的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建立首都文化资源创新中心平台。成立全市重大文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健全区县文化建设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法规,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坚持“扫黄打非”,营造安全的文化市场秩序和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严格执行《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加强知识产权依法登记、保护和利用,完善版权、专利、商标、设计的管理,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设立北京版权保护基金,完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等,大力推进“正版工程”、“远航工程”、“护航工程”、“科技维权工程”。鼓励引导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加强文化领域的服务,鼓励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发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教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的国际交流。

健全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每年统筹资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启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基金等,支持内容生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渠道拓展。推进文化金融创新,促进文化和资本市场全面对接,构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文化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采取项目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实施项目式投资,形成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投融资格局。

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紧紧抓住转企改制中心环节,积极稳妥推进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鼓励名家领办文艺院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探索通过转换内部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途径,不断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劳动保障制度改革。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支持文化艺术发展的赞助机制,拓展文化艺术的投入渠道。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发展图书报刊、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北京国际电影季、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春秋两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等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平台功能,使北京成为版权之都、设计之都。推动设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平台、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交易体系。建立艺术品评估机构,健全艺术品产业链。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健全中介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予以行业保护。

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强化服务保障,为中央在京文化单位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向重点领域集中,推进市属文化资源和中央文化资源合作、兼并重组。促进国有文化资源和非公经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落实华北五省区市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强化文化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首都剧院联盟、博物馆联盟、出版发行联盟、影院联盟、影视产业联盟等创新型社会组织的协调服务职能。

(五)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以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以加大研发投入、健全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协作为重点,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设计创意、艺术品交易等新兴文化产业。支持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提升设计产业国际化水平。支持文化企业开发原创性文化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推动文化与教育、体育、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培育形成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健全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对区域文化发展的统筹,引导区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村落、创意工厂、主题楼宇、文化街区。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朝阳区、海淀区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好海淀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朝阳CBD-定福庄传媒走廊、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通州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加快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园、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国动漫游戏城、798和宋庄艺术区、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推动首钢旧厂区、北京焦化厂转型利用。

打造骨干企业和文化航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体现文化企业特点,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骨干文化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战略重组,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特大型国有企业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构建上市公司的北京文化板块。抓好有发展潜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加大对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京剧院、都市传媒集团、出版发行集团、广告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新媒体集团等的扶持力度,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首都文化航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着力培育500家骨干文化企业、100家文化上市公司、50家百亿级文化企业集团、3至5家千亿级文化企业集团。

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国家许可的文化领域,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实施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从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持非公有制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企业群体。

培育提升文化消费业态。加强对市民文化需求和文化市场消费的调查研究,积极开拓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创造和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健全文化产品营销服务渠道,满足市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书店、剧场、影院等文化设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培育文化消费。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积极引导文化与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等结合的服务性消费。引导文化设施和重要交通节点周边配置便民商业设施,推动文化产品销售和服务向大型购物中心、售卖场及大型社区延伸,构建首都文化地理标识系统,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六)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工程,让科技助力文化的大发展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模式,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供政策支撑。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认定工作。支持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市级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数字北京”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无线城市,方便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构建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重点支持一批战略性文化项目和工程。支持对文化制造、展示、传播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为文化内容创新和运用提供新动力、新载体、新空间。

(七)实施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科学建设和利用互联网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和确保安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整合现有新闻网站、理论网站资源,加大主流网站建设,做强骨干网络文化企业,发挥网络功能和作用,服务人民、促进发展。支持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人文北京数据库。开展文明网站创建评选,大力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办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

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推行互联网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制度,科学利用管理微博客,发挥“北京微博发布厅”等平台引导舆论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网络发言制度。建立完善新兴媒体行业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索网络虚拟社会的法制建设,构建网络诚信体系,把依法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打造可管可控、双向交互、绿色安全的播控平台,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八)实施文化名家领军工程,建设首都文化人才高地

加强文化名家培育。制定完善首都高端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首都高端文化人才数据库和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实施“百人工程”,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对突出贡献者授予首都人民艺术家称号。推动中央和地方、不同所有制单位间文化高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围绕名家大师,从编剧、策划、评论、宣传、营销、投融资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人才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拓展领域,提高质量,努力构建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首都文化人才队伍。统筹组织实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外向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及宣传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训和素质提升计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艺术院校、高职学校中高级文化人才和专业特需型人才培养,加强文化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

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多渠道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人才来京创业,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采取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激励文化创新人才。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骨干参与主持重大课题、承担重点项目、领衔重要演出,充分调动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积极性。鼓励艺术院校与社区结对建立艺术实践基地,支持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拓宽人才培养途径。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

(九)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扩大文化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参与国际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构建多元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营销网络,培育奥林匹克公园等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着力打造具有北京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文化交流品牌。健全北京与友好城市的合作机制,重视对海外在京留学生、外籍务工人员、游客等的引导,推动文化交流向深度拓展。鼓励体现国家水准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利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等平台推介北京文化。建设好“奥运之家”网络平台。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发挥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优势,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支持拓展民间交流合作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外文化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为首都发展营造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发挥境外驻京媒体的积极作用,展示北京城市良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在境外落地内容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海外营销力、传播力、影响力。

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依托国际友好城市、驻外机构、海外华人等资源,积极协助文化创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国际化的营销渠道。积极扶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支持文化产品出口基地和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优秀剧目、文化艺术品海外巡演巡展,支持图书出版、影视作品、动漫网游等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加快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五、加强和改进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

(一)加强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首都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央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在首都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全面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绿色通道建设,改善文化投资环境,统筹协调重大文化项目的落地。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从财政支持、土地供应、税收优惠、金融创新、企业认证、股权激励、市场准入、项目落户、人才保障等方面探索实行先行先试政策。建立重点文化创意企业认证机制。支持以净资产、知识产权或股权、债权方式出资设立文化企业或集团。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三)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合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统筹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自觉落实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宗教界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推动文联、作协、记协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履行好服务职能,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切实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奋力开创首都文化建设新局面,不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重托,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测试题(

4.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基础演练
1.奉行全盘西化的观点之所以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是因为(  )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D.颠倒了中西文化的关系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提倡文化多样化
C.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江苏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江苏之所以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基于(  )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推 动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培育“四有”公 民
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能力提升
6.广州市的人民公园、青年公园、东风公园,不设围墙,不 售门票,均免费开放,集游览、观赏、休闲、游玩、健身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广州市政府的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
B.有利于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C.有利于保证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D.强化 了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 功能
7.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全面来临的时代,“红色经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启示我们(   )
A.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8.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进、在拼搏 中崛起的伟大历程,深深打动了广大观众,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民族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这说明(  )
A.我国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B.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D.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9.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单位(  )
①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崇拜对象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对象科学家时代[
英雄娱乐
明星体育
明星自己反面
人物无偶像其他
人数3018794434913
针对 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D.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11.“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城市为体、文化为魂”,成为许 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知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上述情况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呼唤着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③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闯关东》说,《闯关东》是对民生品德的发现,正是对民生百态的描摹,对肥沃黑土地生活的挖掘,才使《闯关东》谱写了一曲民族悲壮而奋进的史诗。这说明(  )
A.先进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大众文化风格多样、类型多种
C.大众文化具有导向、示范功能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
13.“草根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区别于雅文化、上流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段子”(指手机短信)就是典型的草根文化,其通俗性、娱乐性广 为手机用户接受,但草根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沉渣泛起。
有人说:“草根文化”植根于群众,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其发展。
有人认为:“草根文化”长于 民间,缺乏高雅,应控制其发展。
针对这两种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选做习题
14.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同步推出淮北 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报道,生动展示了淮北这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下实现的华丽转身。淮北市经过50多年的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资源与环境和谐、生态与产业融合、农村与城市协调、经济与社会共进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之路。
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表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看又中用”:文明创建工作不仅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靓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也为淮北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文明创建工作被淮北市作为谋发展、促转型的“龙头工程”,汇民生、聚民力的“民本工程”,提素质、树形象的“品牌工程”。淮北市十余年的文明创建工作,乐了百姓,靓了市容,美了山水,扬了美名。“争做文明市民、为城市增添光彩”,“全民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标语,布满了淮北市的大街小巷。
创建文明城市,推进城市转型,提高幸福指数,一直是淮北市的不懈坚持。试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课时作业(二十九)
1.B [解析] 考查对全盘西化的理解。“全盘西化”的实质是搞“民族虚无主义”,也就是否定了本民族的文化,B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2.A 
3.C [ 解析] 考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因。①表述错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④观点错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A [解析]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5.B [解析] 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是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6.B 
7.D [解析 ] “启示”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A错误。B是对作者的评判,不符合题意。C没有反映题意主旨。
8.D [解析] 《复兴之路》之所以深受人民喜爱,关键在于它弘扬了主旋律,坚持了文化发展方向,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等,故D入选。
9.D [解析]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故排除①。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单位,属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不是文化产业,故排除④。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0.C [解析] 图表数据显示青少年的文化选择是多元的,同时青少年过多地崇拜娱乐、体育明星,需要引领,C符合题意。A、B不合题意。D说法错误。
11.D [解析]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12.D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先进 文化及建设和谐文化等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内容。材料中的“ 对民生品德的发现,对民生百态的描摹,对肥沃黑土地生活的挖掘”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故D符合题意。
13.[答案]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公 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改革开放以来,“草根文化”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健康积极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先进文化的有益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则会给先进文化带来冲击。④我们应该剔除“草根文化”中的糟粕,倡导和发展那些群众所喜闻乐见又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的“草根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文化、先进文化及其关系等知识。首先应判断出题中所说的“草根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清它与先进文化的关系;然后针对两种不同观点,指出“草根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精华部分要倡导发展,对其中的糟粕要坚决剔除,不能一概而论。
14.[答案]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整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淮北市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集中宣传工作,文明创建工作不仅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靓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也为淮北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市民素质,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四有”公民。④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能力,增强淮北文明创建工作 的影响力。
[解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抓住材料中的信息,如文明创建工作被淮北市作为谋发展、促转型的“龙头工程”,汇民生、聚民力的“民本工程”,提素质、树形象的“品牌工程”,以及“全民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标语,布满了淮北市的大街小巷,然后调动文化的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即可。

四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

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5月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背景和意义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是一般 意义上的发展繁荣,而是在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下,在大时代大背景下,推动文 化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万紫千红的繁 荣,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繁荣。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形势 下执政兴国的迫切需要
文化具有多重功能: ? “文化悦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能 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自我实现) ? “文化育民”:文化教化、培育人,全面提高人 的素质; (维护政权) ? “文化富民”:文化既“富脑袋”,同时通过 办产业又能“富口袋”;(文化产业) ? “文化聚民”: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成为 维系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纽带。(维护政权)

当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 根本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具

有根本性的意义。 ? 多样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多 样化和现代化。 ? 增长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 长。

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

从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看,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看,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看,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 高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

?

(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自我 实现的需要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 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 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 亚伯拉罕· 马斯洛于1943年 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 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 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 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 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何为幸福指数?
?

?

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 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 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 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幸福 指数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一个 重要指标,不仅体现了人民群 众对社会发展的满意度,而且 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重 要依据 。 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 森提出的。他认为,幸福=效 用/欲望,即幸福与效用成正比、 与欲望成反比。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与财富无关,与内心相连”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生产目的不同。文化事业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 需要为转移。文

化产业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其次,资本来源不同。生产文化产品必须有资本。文化事 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而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 则因社会制度而异。 第三,机构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 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 进行经营活动。 第四,运营机制不同。事业机构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维 持其生产与服务活动,以寻求最高社会效益为原则。企业的本 质是以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 第五,调控方式不同。对事业单位,国家可以采取行政命 令的方式直接调控。对企业单位,一般地说,是以间接调控为 主。一是法律。二是税收政策引导。三是价格杠杆。 事业是统治的需要,产业是人民的需要

二、文化的概念

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我们生活在这
个世界上,就会

发现文化现象无
处不在,而且每

一种文化都有他
们特别的表达方
这是美国联合航空所做的看板,一位从洛杉矶来 的女性秀出她的舌环,而一位南太平洋的岛民则 展示出他们传统文化中必备的脸部刺青。

式。

文化现象之追星文化
?

28岁的兰州女子杨丽娟 苦追偶像刘德华13年, 不仅致使倾家荡产,父 亲为圆女儿心愿竟然卖 肾筹款。该消息一经报 道,立刻引起强烈反响。 然而,一周以后,这位 见了偶像刘德华的女粉 丝仍不满意,其父被逼 无奈,已经于27日跳河 身亡。

文化现象之超女文化
?

《超级女声》掀起全民娱乐 狂潮,而抵制电视节目庸俗 化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有识之士”已经对《超级 女声》盲目追求收视率表示 担忧。记者昨日获悉,《超 级女声》首当其冲,受国家 广电总局和央视密切关注, 并对其提出一些整改要求, 广电总局相关人士称会根据 整改成效决定其来年的命运。

文化现象之山寨文化

1、何为文化?
? ? ? ? ? ? ? ? ? ?

文化:复合概念。 从字源上分析: “文”:本义原指纵横交错的花纹或纹理。 《左转》隐公元年载:“仲子生儿有文在其手”; 《周易》:“物相杂,故曰文”。 用的都是这种本义,以后则引申为文字、文章、文采、文身、 条文等并进一步引申为伦理修养美善和德行的意义。 《尚书大禹谟》称:“文命敷于四海。”注云:“文 命,……文德教命也。”即是赞颂夏禹有美德布于四海之功。 “化”的本义,指的是变化、化生、造化等 《庄子》:“化而为鸟,其名曰鹏,腐朽复化为神奇” 成语: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等均可以证明,在此基础上, 引申其所谓“教化”的意义。

今天所说的文化

? 广义文化(大文化):主张把文化分成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别,并主张“凡是超越 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河社会 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 自然地人化即是文化”。 ? 狭义文化 :认为文化不过是“一定社会的政 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实际也就 是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精神生活领域。

中华文化的内涵
? 传统文化:

时间:五千年世界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空间:不同地域文化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 内容: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佛家文化为辅涵 盖法家、墨家等多种思想体系; ? 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精华,社会主义文化,国外先进文化 精华

2、西方学者的观点
?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 D. Tylor):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
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 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 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个概念包含着及 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 的一部分,实是无法理解。

?

3、文化与文明
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也非常明显:
?

首先,文化比文明的出现要早得多,摩尔根(L. H. Morgan) 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 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总共约十万年,而文明阶段仅仅只有 五六千年,文化则在人类的蒙昧时期就已产生。
其次,文明是进步的、有积极意义的人类创造的成果。 再次,只有当文化使人类脱离生物体本能和野蛮行动而产生 理智行为,并建立起先进的物质或精神生活方式的时候,才 能成为社会文明的表现。

? ?

4、文化的一般特性
?
?

文化是由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文化的内容不能通过生

殖系统遗传。
?

文化是人类所共有的。

?
?

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文化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多样性、包容性。

文化的包容性
何为包容性? ? 尊重其它文化和承认其它文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 方面这就是文化包容性。 ? 一、中华民族形成的多元性与混合性奠定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包容性。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 迁影响深远。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保证了中华文化体系的 连续性。
?

?

成语“厚德载物”蕴含着中 华民族的包容精神。在世界 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 文化被认为是惟一没有中断 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 之所以没有中断,其中最

重 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 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正 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 传统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 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 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

5、文化的作用
一、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在不同的文化中,图画符号
具有不同的涵义。中国人 认为鱼代表着“富余”、 “盈余”。在西方很多国 家,十字架代表着他们的

个人信仰。这些意义如果
离开他们的文化环境,就 会变得什么也不是。

二、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可以整合、 引导社会群体

三、中美文化产业现状对比

当今世界文化市场四分天下:
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42.6% ? 欧洲占有市场总额的33.9% ? 亚洲及南太平洋国家占有19% ? 其他国家占有剩余份额 在亚洲及南太平洋国家占有的19% 中,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3.5%, 中国及其他国家占5.5% 。2006年 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 占GDP的比重为2.45%。
?

美国:文化巨无霸
美国文化以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高达5000多亿美元, 在GDP中的比重已到达到18%-25%。目前全美从 事文化艺术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员有1700多万人。美 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 ? 据统计 , 在每年美国商品的出口项目中 ,视听产品的 出口额紧随航空业和食品业之后位居第三 ,已占全 球市场的 57. 6% ,其中音乐唱片占全球消费量的 60% .美国电影产量虽然仅占全球的 6% , 但市场占 有率却高达 80%。
?

美国国家品牌:电影
?

2010年3月12日美国电影协 会(MPAA)发布了 《2009年电影市场统计报 告》,2009年美国电影全 球票房收入再创纪录,达 到299亿美元,其中北美 (美国和加拿大)票房首 次冲破百亿大关,达到106 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 36%。除有7亿多美元来自 加拿大市场,其余98.7亿美 元均来自美国本土市场。 海外票房收入193亿美元, 占全球票房的64%。

世界上票房最高的十大电影
?

一、泰坦尼克号
二、魔戒III 王者回来 三、哈利· 波特与邪术石 四、魔戒二部曲:双城奇谋 五、星战前传之魅影危机 六、怪物史莱克2 七、侏罗系公园 八、哈利波特与火苗杯 九、哈利· 波特与密屋 十、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

中国与美国文化产业的差距
?

1、产业规模差距
国GDP 5.2万亿美元,美国GDP达14.5万亿美元,差距显而易 见。 2009年美国电影全球票房收入再创纪录,达到299亿美元。 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接近6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以2009年为例,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20%,中国约占2.5%, 2009年我

2009年的中国电影还实现了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共87.7亿
元(12.5亿美元)。 美国是中国24倍。

2、企业实力差距
?

华特迪士尼公司成立于1923年10月16日,

2004年度年营业额:307.52 亿美元,名列 2005年财富全球500强第159位。市场总值: 509.6 亿美元(2005年)
? 我国最大的出版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的总资产是50亿元,现有员工7600人,其中 在职员工5300人。企业规模与世界级传媒巨 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3、科技水平差距
? 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

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美 轮美奂,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 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市场运作水平差距
?

? ?

一是重视市场调研。发达国家的文化企业非常重视市场调研, 产品研发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环球公司为了促销艾迪· 墨 菲主演的新片《变身教授》第2集,向网友发出10多万个e— mail,而这些网友曾是《美国馅饼》、《古墓幻影》的发烧 友。 二是重视营销渠道。 三是重视产品的促销。以美国大片为例,它们投入巨大、制 作精美、影响广泛,但是片商仍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 巨资进行市场宣传。有数字表明,美国大片的生产和推销成 本一般为7800万美元,其中专门用于市场促销的资金则高达 2500万美元。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归根到底是市场 营销的成功。

5、国际竞争力差距
位 1 2 3 4 5 6 7 8 9 次
10 11 12 13 14 15

国 美 英 法 德 加 澳 意 日 新 韩 巴 俄 南 印 中 家 国 国 国 国 拿 大 大 本 加 国 西 国 非 度 国 大 利 利 坡 亚
0.87
0.7 0.69 0.64 0.60 0.59 0.56 0.55 0.52

0.49

0.32

0.3

0.24

0.23

0.22

竞 争 力 指 数

什么是“软实力”
?

?

?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 夫· 奈首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soft power)是指一 个国家依靠文化、政治价值观、 外交政策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力量。 文化软实力包括了诸如文化影响 力、竞争力、凝聚力、感召力和 创造力等等实力因素。 十七大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首 次写进党代会的报告。

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 在韩国汉城建立

日本长崎的孔子庙

聪明实力:结合软实力与硬实力之所长
继“软实力”之后,约瑟夫· 奈又 提出超越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聪 明实力”(smart power)战略, 以重振美国国威和美国的世界领 导地位。 ? 所谓“软实力”指的是通过自身 吸引力而不是威慑来达到目的的 能力。而“聪明实力”则是结合 软实力与硬实力之所长,超越胡 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和有 效载体,“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精 神和制度支柱,是“硬实力”的延伸。 ? 一方面,有强大

的“硬实力”做后盾,才 有可能迅速提升“软实力” ;另一方面, 长期积累的“软实力” 可以弥补“硬实力” 的不足,放大“硬实力”,并为“硬实力” 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

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结论
?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相当弱
从各个行业看,除了个别(杂技)行业有比较强的 国际竞争力外,其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都不高。

?

?

以电影业为例,专家认为,“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而 言,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在整体文化产业中还属于弱 势产业,在国际上亦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中国只有成为文化产业强国 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三、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当其时
?
?

?
?

?
?

从物质基础来看: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市场需求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从技术条件来看: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从政策基础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为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从体制保障来看: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为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障。 从国际影响来看:中华文化在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为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空间。


五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件5.66666

本文标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辛维光:以大文化大旅游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大发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68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