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广东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大全

发布时间:2017-08-05 所属栏目:作文

一 : 广东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大全

广东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习俗?下面跟yjbys小编来看看!

广东:分祭祀肉等

分祭肉,聚众宴饮,奏乐欢娱。社祭作为民众欢聚节日的习俗,从春秋时期开始一直相沿,对于这种场景的描绘我们在很多史料及地方志中都可找到。如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清代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载:“二月二日为土神诞日,城中庙宇,各有专祠,牲乐以酬。”《广州府志》引《番禺志》载:“二月二日土地会,大小衙署及街巷无不召梨园奏乐娱神。”昔日那祭社的盛况及人们聚众宴饮的欢娱场面,在这些记载中可见一斑。

(www.61k.com。

阳春:传统“炮会”好热闹

二月二传说是土地神的诞辰。在广东阳春市石望镇交岗村,当地男女老少会用震天的鞭炮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头节”这一习俗被人们称作“炮会”,在当地已经沿袭了四百多年。

午饭后,在舞狮、祭祖之后,村民们来到村边空阔的田地里,“炮会”将准时在下午三点举行。“炮会”中由当地懂得制造鞭炮的人自制五个大炮竹,每个大炮竹被安置在一个炮座上。在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五个自制的大炮竹顺序燃放。这时候,炮会的重头戏就要开演了。大炮竹里有一个炮胆,村民们称为“彩头”,在每一个大炮竹燃放过后,“彩头”冲天而起,到会的村民目不转睛盯着“彩头”飞出的方向,争先恐后到彩头下落的地方抢“彩头”,抢到“彩头”者会得到一个大红包,并且还有绶带。抢到“彩头”者被人们称为“炮首”,他们将成为下一年“炮会“犇-嫑””的组织者。抢到的“彩头”还要敲锣打鼓送到“炮首”家里,其家人要出门迎接,并将“彩头”珍藏。

东莞:卖身节、“阿婆会”的狂欢

每年的二月初二,东莞东坑镇都会举行隆重的节日庆典。学校会放假,很多人都会上街去玩。“童子军”、“娘子军”、“锤头军”还有身穿战甲的“古代战士”手持水枪,见人就“开枪”,全镇上演一场疯狂的“大狙击”。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这就是卖身节的主要活动。

传说,“卖身节”是出自东坑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赶着明清之前开耕,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塘唇村前,贴出雇请农耕长工启事。自此之后,形成习惯,没有田地的青

壮年都在“二月初二”这天,坐在塘 唇村前的围篱上,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 “卖身”。

在东莞的麻涌,当地人则煎一种薄饼(俗称“煎薄餐”)来供奉婆娘嫲。薄饼做好之后,连同水果、茶水一起用来祭拜婆娘嫲。

麻涌的二月二“阿婆会”同样由来已久,而关于二月二拜婆娘嫲,民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婆娘嫲指的是专门保护小孩的十二奶娘,拜十二奶娘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小孩无灾无难,因此凡是家里有小孩的人家都会做很多薄饼来祭拜。也有人认为,阿婆是女娲娘娘,当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不小心遗漏了一个地方忘记补了,因而有时会发生天漏,导致暴雨、洪灾,后来人们就准备好“煎薄餐”用以补天,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云浮:民俗汇演风头劲

在云浮市郁南县大方镇一带,当地村民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举办民间艺术巡游汇演。大方“二月二”,相传起源于明末天启年间(1645年),是当地村民为纪念明末名将戚继光部下吴公父子驻军大方,在农历二月初二清剿贼寇大获全胜的功绩而形成的民间习俗,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二月二”当天,大方村民用三乘布满鲜花、彩带的木轿,将“丁、财、贵”三个炮屏放在轿上,走在队伍的前头。舞狮的、舞龙的、吹八音的、扮戏子的以及穿道袍的道士,沿途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

巡游以后,村民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个用红布系成的约五厘米大小的红圈,放在装有火药的座地炮的气孔上,炮声一响,这个红圈腾空而起,人们纷纷去抢红圈,取吉祥如意,好运连连的意头。

广东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大全

二 : 二月二龙抬头都有哪些习俗 为什么会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二月二 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都有哪些习俗 为什么会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明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www.61k.com)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小孩理发,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据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旧俗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如果剃头,就会死舅舅。因为有这样的禁忌,民间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现在北方也是如此。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由来

农历二月初二,是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据易经中的说法,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相传当年女皇武则天自立周朝,面南称帝。玉帝遂降旨龙王三年不许周界有雨。龙王心慈,不忍见生灵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场大雨,玉皇大怒,将其拿下治罪,压于山下。后因百姓日日为其祈祷,感动玉帝,将龙王释放。这一天刚好是二月二。于是,以后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

为什么会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什么时候开始的呢?1644年清军入关,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您尽管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为啥?这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留着之后怎么办呢?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所以您看宋朝的官员怎么样,戴着高高的帽子,为什么能戴高高的帽子?那是因为头发支着呢。所以男人也要插簪子,那簪子不是女人的专利。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咱正月谁都不理发,为什么啊?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思旧”,一理发我就想起来什么,明朝了,想起来以前了、过去了,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所以我们知道,正月剃头死不了舅舅。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三 :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就是龙抬头的日子,在这天,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来迎接龙抬头,主要就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www.61k.com]各地庆祝活动层出不穷,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由来:

与古代天文学有关

我国从唐代开始就有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这与古天文中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故称为“龙抬头”。

其实龙抬头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经过冬眠,百虫开苏醒,经过了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始进入雨季,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不过在古时,“龙”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也是风雨的主宰,所以人们都普遍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1、北京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龙抬头的日子里,没有庆祝活动可是说不过去的哦,北京人在这天吃春饼,春饼象征着龙鳞,还要在春饼里面加上各式各样鲜香爽口一定盒子菜,还有驴打滚也是北京人在龙抬头这天主要的美食。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2、山东

您听说过引钱龙吗?引钱龙就是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寓意农业丰收,祈求摆脱虫灾,让庄稼有一个好的收成。而且这天不能做针线活哦,做针线活会刺伤龙眼,不能洗衣服,否则会伤了龙皮。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3、东部沿海

“二月二,剃龙头”是一直流传的习俗,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选择在这天剪头,有鸿运当头之意,为的就是讨一个好彩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4、山西

二月二是山西的青龙节,这天最热闹的要数山西了,山西在这边庆祝活动很多,比如:踏青、挑龙尾、揭龙皮、啃龙骨、社火秧歌等等,热闹非凡,芮城合河则是纪念东岳大帝治水的功劳,耍狮子、高跷、跑旱船等等,热闹非凡。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5、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地区流行放龙灯,意味着为龙照亮路,还有围粮仓,即用草木灰在地上边走边摇,画出一个个圆圈,三五圈都可以,象征着新的一年大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6、其他地区

还有一些地区,流行吃猪头肉的习俗,“扒猪脸”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小吃,吃法也多种多样,可以蘸酱汁吃,还可以卷煎饼吃,不仅美味,还可以美容健脑,是不是有点垂涎欲滴呢?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是什么 全国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四 :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作文800字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五 : 贵州苗族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神秘二月二苗寨祭桥节

农历二月二,黔东南州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祭桥的习俗。[www.61k.com]祭桥分为架桥和敬桥二种。架桥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家无子。无子的人家架桥目的就是保佑上天送孩子来。二是主家有子。有子的人家就祈求上天保佑孩子除病消灾,健康成长。架桥方式也很多。有的人架石桥,有的人架木桥,还有的人兴架石凳(俗称坐桥)。架石桥或木桥的多为求子,一般在节前就请人备好石料,请巫师占卜择地,只等二月二动工。开工前,有的苗寨还要请巫师烧香烛纸钱,用麻线、背带、蜘蛛、鱼、蛋、酒和几尺红布,进行祭祀仪式,方能动工。桥架好后还要由巫师剪符念咒,贴于桥两侧,多数还兴桥头用石块垒一土地庙,意为土地神守桥。

架石凳桥多为孩子瘦弱多病的人家所为。这类架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架桥,而是在水井边、大树脚、山坳口休息处,用石块搭成桥(这类桥禁别人踩),供人休息。架桥者也把此石桥视为孩子们的桥,意为给孩子架个桥,保他平安成长,除病驱灾。

农历二月二这天,孩子们尤其高兴。因为小孩子们这一天都得到特别优待:不必打猪草、砍柴和放牛,也不干其它活儿,还能得到红蛋,吃上好饭菜。这天即使犯了过错,会得到大人的谅解,免遭打骂。

祭桥通常要在节前备好鸡、鸭蛋、泡糯米,准备敬桥。没有孩子的人家,则准备架桥求子。

节日清晨,各家起早蒸糯米饭、煮蛋。蛋煮熟后,染成红色、绿色或其它色,用精心编织的网套装上红蛋,给幼小的孩子们吊在胸前,其余的蛋同鱼肉酒放进竹篮。早饭前后,人们带上香烛纸钱,领着孩子们去敬桥。来到桥旁,在桥头燃香点烛烧纸,摆上鱼、肉、蛋、酒等贡品,口念敬桥词,求其保佑孩子。之后,敬桥者在桥旁共享祭品,此时若有人路过碰见,主人须邀其同享祭品,不能吝啬,怕桥神怪罪敬桥不虔诚。若是此人有事不能停留,主人家就要劝其饮两杯酒,并送糯米饭、肉或红蛋,让其带走,以示诚意。

然而,三穗县寨头的苗族村寨,则把祭桥作为了一种节日集会来举行。从初二至初六结束,这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吹笙跳舞、对歌、斗鸟、剪纸比赛、工艺品展示、赛篮球等活动。二月二这天,他们认为是好日子,通常还有好几对年轻人在这天举行婚礼。但他们还是把祭桥作为重头戏。初二清晨,全寨12房族的男女老少穿着盛装,抬着猪、拿着鸭或鸡来到位于寨头东北面的一座叫也雾山脚下的一座桥上宰杀,把鲜血淋在桥上,然后把糯米粑、鸡蛋、鸭蛋、米酒等贡品摆上,点燃香烛纸钱,燃放鞭炮。接着在桥下的大田中各自架起锅灶,把杀死的猪、鸡、鸭进行烹调。以此同时年青的男子就开始吹芦笙,姑娘们就合着芦笙的节奏跳起舞来。烹调好后,摆上酒菜,开始吃喝划拳、闹酒、唱酒歌。因为是12个房族,加上房族中的亲朋好友,人多的时候竟达万人。

架桥敬桥的兴起,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苗族中有对夫妇,男的叫垢包,女的叫务扁,夫妇俩勤劳忠厚,吃穿不愁,就是无儿无女。一天,一只喜鹊落在门前树上叫个不停。垢包和务扁就问喜鹊:“喜鹊,喜鹊,你这么高兴,知不知我夫妇的苦愁啊?”喜鹊回答说:“垢包、务扁啊,你们只要给我缝件白色短袖袄,让我穿上挡挡太阳光,我就告诉你们怎样才会有娃崽”。垢包和务扁说:“喜鹊啊,只要能有娃崽,莫说缝件短袖袄,就是一百件,我们也心甘情愿”。于是,务扁找出自己织的土布,给喜鹊缝了一件白短袖袄。喜鹊穿上非常高兴,再也不脱。为答谢垢包和务扁夫妇,喜鹊就说:“娃崽从天上来到凡间,路上常常遇到溪河,因腿短过不来。你们只要二月二到溪边小河边去搭桥,娃崽就会到你们家来”。

垢包和务扁照喜鹊讲的话去搭了桥,果然生了个儿子。为了纪念搭桥生崽,到了第二年搭桥的那天,就去桥边敬桥。别人很想仿效这夫妇搭桥得了儿子,也在二月初去搭桥。以后得了儿子又敬桥。人人仿效,成了习俗。

其实,农历二月二在我国古代很早就作为春社节。《礼记?月令》载:仲春之月“择元日,命人社”。元日,是一个吉利的天干日,《左传》襄公七年记:“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春秋时,鲁国用的是周历,周历的夏四月即是夏历(农历)的春二月。启蛰是指冬蛰之虫春季破土而出。《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启蛰而郊”,意思是在正月冬虫出土后举行郊天之礼.郊天之礼指祭祀上帝。由于周人的始祖是后稷,所以在郊天时要以后稷陪亨。《孝经》云:“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公羊传》宣公三年记:“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后稷被神化为神农后,“启蛰而郊”便以祀后稷、祈农事为主要内容、并与传统的二月祭土神活动复合在一起了。先秦时期的社神不止一个,且分等级,国、邑、乡各有各自的社神,王者所立的社为大社,诸侯立的社曰国社、侯社,大夫以下立的社曰置社。最基层的组织称为“里”,由二十五家组成,里亦称为“社”,是最小的祭祀单位。《古今图书集成》引云南《嵩明州志》云:“二月初旬,以鸡豕祭先农,鼓乐迎道。祭毕,则老幼男妇,群聚而饮福酒,此即古祈年之礼”。事实上,远古时期,春社之时是氏族内部或相邻氏族间的春季狂欢节,其间曾经盛行的杂交、纵欲行为,多同氏族统治者重视人口增殖,壮大氏族集团实力的愿望相关联。俗话说龙不抬头不下雨,龙抬头正是下雨的征兆,从下雨联想到天地交泰、致中和是合乎逻辑的。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育焉的必要条件,因而二月二便成为祈子的日子了。从二月二的祈子行为,似可看出远古狂欢节的变型样式延续下来的痕迹。

本文标题: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广东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62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