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微风往事- 往事成风

发布时间:2017-09-19 所属栏目:微风往事

一 :  往事成风

往事成风

——潇湘竹雨

很多的时候不是说不喜欢进朋友的空间,不喜欢看过往那些带着记忆的画面,只是每次看着那些叫做往事的画面,心都会像千百把刀刺着一样的疼,思绪集中在往事的漩涡当中,无法自拔的无奈纠缠着,远离不了,像是缠住了脚的海草,一步步拖着往更深的水里沉溺。

我们喜欢怀旧,喜欢把美好的事放在心的深处,而把伤害和眼泪当做吹过耳际的一阵风,不知不觉的淡忘掉,想着也许不去触碰,也许不去撩开那块伤疤,也许。。。。。太多的也许之后,我们就不再会心痛,即使在下一个路口相遇,也只当是遇到一个谁也不认识谁的陌生人,往事只是不相识的一个资本。谁也怨不得谁,只是相遇的太美,美到哀伤,只是熬白了青春也不能完满的结局。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很烦闷的时候想一个人走走,当夜晚的风徐徐的吹来,耳机里的音乐隔出了外界的一切纷扰,走在夜色里,静静的感受着那些远逝的时光,在生命里渐行渐远的人,隐隐绰绰的黑夜里仿佛浸透了生命的苦水,一点一滴的把夜的美好收进了对于过往的伤痛之中。想要沉静的心情,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变得复杂,是心不能静吗?还是凡尘的牵挂太多,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因为不能免俗,而在世俗的凡尘里自我折磨着?

我不敢去解释我心头的太多感受,我害怕着生命中带给我的疼痛,就像早晨的露珠害怕太阳一样,一种是消逝的痛,一种是无言的伤,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会让我在现实的世界里伤得体无完肤。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都那么那么的努力着去生活,去把未来的世界想像得很美好,即使曾经伤过,即使在过去的过去,我们没有受伤之前,我们总是怀着感恩的心,把往事当做别人的故事从里面找到生活下去的依据。(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可是毕竟在生活的世界里,我们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依靠着信念,依靠着彼此给的爱,依靠着梦想的期望,一步步的往生活的尽头努力。只是当我们一直一直的把心情调到最好,把生活奔着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们的心却在颤抖着。在那么一刻或者是几刻,我们忘记了奋斗的目标是什么,过去、未来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迷茫得情绪一股一股的涌上心头。

是坚持的东西变了吗?是脚下的土壤松弛了吗?是现实击碎了梦想吗?不,不是,是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忘记了寻找的是什么。每天都在很忙、很累的做着认为对的事情,想着只要像这样走下去,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当静下来思考的时候才发现,我们不知道了喜欢做的事是什么,也许只是这样静静的,静静的什么也不做就是我们喜欢做的事。

在矛盾的世界里,我们也只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无所谓的喜与悲,无所谓的哭与笑,只是在这样的世界里行走,我们生活着,把现实的生活和梦想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把往事当做故事里的情节,别人的心痛和快乐自己背着罢了。

喜欢着那个叫做“回忆”的字眼,却不喜欢把所有的眼泪都洒在那个充满着回忆的地方,往事的世界里就像是成长在山崖的美丽花朵,曾经让站在山下的自己那么的迷恋过,可是当无法摘取的时候就知道那像一个实现不了的梦,在下一个路口就该止住不靠近的心,忘记也放弃。

往事成风,在风的吹拂下放下那些放不下的人,放下那些属于往事里的记忆。岁月的磨折里,我们只是那一粒无奈的石子,迟早要汩没在风尘里,没有了留恋,也无需留恋,只要把生命的时间放在生活的天平里,一点一点的渗透着活着的岁月。我没有要求我的生命会不朽,我也没有要求生命的哪一部分要占据着生活的几分之几,只是要求在生命的重要时光里,没有虚度着岁月,没有伤害着善良的人。

风,还是那样的柔情,圆圆的月儿已经像是一个圆盘那样的散发着玉一样的光洁,站在这里,月光抚摸了我的每一寸肌肤,我慢慢的伸开了双臂,即使我知道当我拥抱的时候得到的依然只是一片浅浅的光,可是我还是情愿在这一个夜晚里拥抱,然后放开,放开往事里的是是非非,随着即将消逝的光,随着正在吹的风,一起带走,到那些连回忆也找不到的地方去,这样往事就是风的依存之地,有风的地方,有我的往事,有往事的地方不在是风的角落。

闭上我的双眼,无论是矛盾的我还是挣扎的双眼都会过去,成了那些不被提起的往事。

风,带走。

二 : 微风往事八十八:越来越大的书

微风往事八十八:越来越大的书


大概是一九七九年,我在学校附近的邮局报亭第一次看到彩色印刷的报纸,《深圳特区报》。以前每逢七一、国庆或者党代会召开,《人民日报》会出一期头版套红印刷的报纸,真正彩色印刷,连照片都是彩色的,在我是头一次见到。那时候绝大多数的人不认得“圳”字,硬着头皮读作“川”。那一年我读初中二年级,我知道这个字念“镇”的原因,是国产“反特”电影常常把“深圳”设为潜伏特务向境外逃窜的最后一道关卡。
不仅彩色报纸,就连彩色的书刊也很少见到。我说的彩色书刊,指的是除了封面、封底以外的正文部分彩印。画报很少,常见的只《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这几种,其中的彩色照(www.61k.com)片常常颜色错位,单眼皮全成了双眼皮。不过那时候我手头有一本印刷精良的彩色铜版纸图书,《ゃさしぃ日本語》(初级日语),由日本NHK放送出版,赠送给中国政府,书店里的售价很便宜,五毛或者一块钱吧。我的同学们迄今对那本书的印象都很强烈,那书有一股浓重的油墨香味,经久不散,久到过了二十年、三十年还没散尽。现在想想,这种油墨一定有严重的污染,于读者大不利。现在的日本图书早就没有这种味道了。这本书还有特别之处,它的开本比我们的教科书要大一圈儿。那时候我们从小学到中学,所有的教科书、书店里绝大部分的出版物、甚至伟大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标准三十二开本。
三十二开指的是正度纸张减掉修边尺寸对折五次的尺幅,那时的正度全开为787x1092,三十二的尺寸就是184x130。那册初级日语也是三十二开,但它的正度全开为880x1230,我们叫它“大三十二开”。进大学以后,有一部分教科书是大三十二开的,另有一些则是小十六开的。总之,书的尺码加大了,这让我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感觉。但是我读大学那几年,总体而言,一般图书还是以小三十二开为主流。现在我书架上那些好像营养不良发育不全的“小书”们,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购置的。
书小,又不宜太厚,排版必然密,字体也大不了,天地当然也都窄巴巴的。还有一点,那时还没有激光照排,铅印,所以版面自然也不太美观,字迹不够清晰。
也不知道从哪一年起,大三十二开的书一下子就占据了主流位置。书店里一般都只庋置新书,所以看起来不太明显,而在我的书架上,这差别就一目了然。因为个头参差,导致我在架上陈设图书时不能以内容分类,必须兼顾书籍立置的高度。有一天,我站在架前恨恨地想,这是无可奈何的形式决定内容。无疑,这也是出版商们的想法,他们不仅要在书店的书架上抢占最好的位置,也要在读者家中的书架上争夺。
当图书越来越大时,色彩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全彩的图书越来越多,虽然它们也占据我书架的一角,但更多情况下,它们很快就被挤到角落里,甚至被填到书箱的深处。依我的一点鄙见,印刷过于精美的图书往往徒具其表,往往都不够列宁垫脚的资格。说到列宁用来垫脚、枕头的书籍,稍有些年纪的人都知道,我就不再罗皂。
不过,小三十二开的图书,也不再为我喜欢。开本太小,装订过劣,天地不阔,写眉批困难。我喜欢的是大三十二开本,少插图,尤其不能见到用胡乱拼凑的图片充数的插图,见到这类图书,有时我会有莫名的火涌上来,这火发作时,有撕烂此书为快的冲动。
二三十年前,期刊几乎都是小十六开的,后来渐渐变成了大十六开。现在则有大量超大尺寸的期刊充斥在街头报亭,像阿姆斯特丹或巴黎红灯区的那些搔首弄姿、待价而沽的橱窗女郎。我常年阅读的期刊越来越小,现在只有一种三联出的《读书》。这册《读书》总是在所有报亭最不显眼处默默地待着。三十年来,它一直是大三十二开,但在2009年,它也长了几毫米的身高。不过如果不存心比较,还看不出来。
北京的地铁上,也多有读书人,但几乎没有读日本那种六十四开袖珍本的,都是大书。北京人比东京人气派。我却偏喜欢一些不气派的小书。小时候读六十四开的小人书,自不待言,去年还为自己买了一套贺友直画的《山乡巨变》,并不为了怀旧,而专为欣赏贺先生的艺术。八十年代大学生围棋协会曾编了一套围棋小书《下一手》,体积与当年小人书相当,每页一图,旁有注解,很好。还有一套小书,也是围棋内容的,每册讲一局棋,也很好,颇令我喜欢。还有一些书比小三十二开还要小,但也是三十二开,它们的正度全开是787x960,也许我可以称它们为“迷你”三十二开本。这种小书中最有名的三种丛书,其一是三联的新知文库,其一是上海文化版的“五角丛书”,第三种要比前两种厚一些,封面上套一点儿金,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走向未来”丛书。我平生头一次企图完整收集一套图书,就从这“未来丛书”开始。二十多年以后,这套丛书对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许许多多的人都靠了这套书自我启蒙。但在我的书架上,这三种图书因为身高先天不足,永远也占据不了好位置。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刚开张的“风入松”书店买过一本三联版西姆拉著的《神祇•坟墓•学者》,小三十二开,时常放在枕边。前些年,逛书店时又发现一本讲考古的书,很厚,很大,图片很多,翻一翻,似曾相识,再看作者名字,原来是老朋友换穿了马甲,差点儿被蒙住。
大约也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出版社专门出一些巨册图书,精装或伪精装,缀属成套,动辙上千元、数千元一套。翻翻内容就知道纯属外行的胡编。一直不知道这些书将卖给谁,后来去一些朋友的办公室,发现大班台(当年对阔面写字桌的俗称、恶称)后面都新添了书橱,书橱里赫然摆着那些印刷品垃圾。见此状,不禁抚掌大笑,有一次恶作剧地在人家的书橱上贴一张纸条,曰“可回收”(案,垃圾分类专有名称)。在那以前出版商们就曾预谋了一个市场:“家庭藏书系列”,也都是大部头。原因也很明显,房地产兴起,人们迁进大宅子,甭管认识几个字,都要把一间房子(往往是背光一面的小室)设为“书房”。书房有了,如何装潢呢?总不能像电影布景或电视台演播室一样摆些纸糊的封皮,所以这类图书就应运面生。既然以居家室内装潢为唯一目的,那就尤其需要讲究书脊的效果,越大、越厚、越新(品相好)越好。这些大、厚、新的东西一册册立正在那儿,颇像新买来的、袖口上还缝着商标的成衣西装,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主人的诚实、憨直、新贵、虚荣。
还有些书是莫名其妙地扩大化,比如古籍精装。这类竖排繁体印刷的图书,不会有多少外行读者,而中国古籍竖行,根本不适合源于西方的直行硬皮精装,读起来不舒服。中华点校本二十四史,采用平装,大三十二开,每册都不厚,握在手中犹存“一卷在握”的感觉,多好。我记得从前黄季刚先生就特别讨厌这种精装古籍,可如今他老人家的一些书,也被精装了。
书籍不会无限止地大下去,总有尽头,依我看目前这个尺码,足够目前地球人的需要了。书籍扩大,也未尝没有好处。插图多了,提高惯于读图人的读字兴趣;开本大了(还有些书用轻型纸印刷,厚而不重),让读者有成就感,至少减少挫折感——读了一个月,一本小册子还没有读完!

后面的话:
一、前几天,我的同学郑军准备返回枫叶之国夜雨之都,送我几种书,其中一册是昭和五十六年印的事典便览类的工具书,翻开后,还能闻到三十年前的油墨味儿。这也算是日本印刷事业的里程碑吧。此书大三十二开本。
二、还有一种书油墨味儿也浓重,那是当年刻钢板油印的讲义,小十六开,可惜我存的不多。
三、我喜欢在身上揣一本书,打发出门的无聊时光。从前的小三十二开,随便就可以放进口袋里,如今呢,大书道高一尺,俺的衣服魔高一丈(我的身高一毫米也没长),我的户外冲锋衣里面有一个超级大口袋,任尔东西大小书,统统收进,噫吁嚱!

2010年3月28日

于京郊四事斋

- 作者: 西江月 2010年03月30日, 星期二 01:06  回复(0) |  引用(0) 加 入博采

三 : 微风往事

彼时的微风流逝,幻化成雨,淋湿了十七岁的天空。

那年的风,轻轻荡漾的往事……

1

他叫微往,16岁时毕业转到这所中学。冰冷的眼睛,阳光下无邪的双眸,他静静地躺在碧茵的草坪上,阳光氤氲开来,轻叩心扉,一切都在那如花的季节里流转,美妙极了!

初来乍到的新学期,谁也没注意谁,更无生留恋,一切顺势而来,寒假过后进入下一学期。

而她,风纯,也是自此,转入他的眼里,心中。(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班主任变动了位置,风纯从不起眼的四排的角落飞落到他前桌。

然而她的降临丝毫没打破他的一如既往,他依旧是冷漠,沉默。转机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话开始的。

那天,同桌不知由于什么骂了风纯两句,也并非那么难听,微往扔了一句:“别这样说,人家是女孩子。”

话音刚落,一阵锋芒横扫而来,促不及防,他看到她犀利的目光,像黑暗中的极光。深邃的眼神里,暗藏着与她年龄不符的忧伤,那么深远,那么无奈。

风纯没有说什么,从容的转过身去。微往站在那里,无端地冥想。

风吹了过来——

2

那是的微往,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懂。

出乎意料,风纯总是笑着转过身问他问题,微往也很乐意帮助。只是他始终读不懂风纯眼中的忧伤。

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开始默默地注意风纯。

在微往的座位,他可以看到风纯的所有,乌青的发垂到他的桌沿,白皙的肌肤,沉静的轮廓中掩藏着怎样一颗难以捉摸的心。她静静地伸过手,等待那晚来的风——

那天考试,他早早地就做完了。

忽然,身后伸出一个熟悉的本子(由于考试是反过来坐的),没错,是前几天风纯托他买的,他微微侧身,看了风纯一眼,在老师没发觉的瞬间拿过去。他有倒着翻本子的习惯,方翻几页,看到微软雅黑式的干净手写字,干净、利落。他看完,神情复杂的沉默在那里,内容的简单概括大致是——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轻风吻皱春水,泛开涟漪,轻轻触动心里某个柔软的角落,微往未曾想到,天衣无缝的伪装被天衣无缝地拆穿。微往没在意,迷糊的敷衍着,自己也忘了自己写了些什么。猛然伸手,触碰到自己冰冷的脸庞。

那天,他似乎跟风纯说了许多,可似乎有什么都没说。

在此后的日子里,微往每天中午到校都能看到风纯和朋友在愉悦地说些什么,至于什么,他不知道。看到微往,风纯会愉快地逗她笑,或“挑逗”他。

微往发现,风纯每天都是快乐的。

3

微往静静地接受着一切,像南方冬晨美丽的霜花坦然地接受初阳的蒸融。

一天,他刚到校,一个女生欢快地蹦过来:“你喜欢我吗?”

微往大吃一惊,当代的女生也忒开放了吧!他脸红的像傍晚的云霞。他不语,只是看见风纯的笔在纸上颤抖地转动。同桌怂恿:当然喜欢,我们喜欢所有的女生,我们是同学嘛!

“去死!”那个女生冲他翻白眼。

我结巴地说:“我,我,我……”

我看到那个女生睁大双眼,期待着我的答案,她的心跳的厉害。

“我不知道。”

她调皮地拉下脸来:“哼,微往是坏蛋。你说啦。”

我始终没有说,但从我的举止中,她知道,我的拒绝大于赞同。

“好吧。”她甩下一声,无奈地走了。

微往知道,自己又做错了什么,可是,他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应对。

举目,风纯的笔掉在了地上,心悸洒了一地。

4

微往从不否认,是的,他喜欢她,风纯。是的。恩。

只是,在这个“荒烟漫草”的年头,沉默掩埋了所有。他也不是那种叛逆的青春分子,爱了就大声说,毫不保留地行动。

习惯了把所有的一切,用无所谓掩饰,若无其事地徜徉在自己的生活,留下心中的痕迹。

那年暑假,风纯要了他的电话号码。

他也知道她去打临时工了。

风纯喜欢发短信、打电话向他倾诉工作的疲倦,微往往往那个不知道说什么,千篇一律的“哦”。

他无奈,高傲的冷漠为他面对了所有。

5

暑假那段日子,往往喜欢上了伍佰的《挪威的森林》,总觉得那是最好听的了。

那天,他正在听歌,忽然电话响了,是风纯的专属铃声。

”你好,哪位?“

”我是风纯,我,我迷路了……”

“什么?你给我讲下!”

“”我只能抬头看到学校高楼上的标志,但走不出这里,我不认识路。“

他感觉自己在飞。

”还有呢?“

”这里离公路不远,我能听见汽车的轰鸣声。“

”你等着,别动啊,我来找你。“

说罢,甩下手机骑单车飞了出去,顾不上母亲叫吃饭的声音。

他像一匹马,在公路上飞奔,路边的行道树像奔跑的野兽,飞一样地向后面跑去。风卷进耳蜗,乌啦啦地响着,隐约听见那首《挪威的森林》的曲。

随着尖锐的刹车声,他滑到绿灯下,看见路那边的风纯捂着嘴咯咯地笑。

他们彳亍在学校外清净的大路上,黄晕的灯光下,映照着她可爱的脸庞。

”你骗我。“微往打破沉寂。

”嘻嘻,不然你怎么会出来嘛。“

他不语。

就这样走着,走着。

万物尘埃落定,风在耳边编奏和谐的曲子。

风纯抬头大声自言自语:”微往,微往,微往——”

他仍旧沉默。

最后,他们在路边的草坪上坐下来。

“你为什么那么忧伤?”

“没什么,环境而已。”

他不敢相信,多么牵强的借口,环境。

风纯没再多问,托着腮。

他们看着路上稀疏的行人,人有月光洒在身上,惨白所有。

月亮越升越高。微往吧风纯送到方才的路口,目送她在绿灯下走过,身影渐渐变成一个小黑点,最后融在黑暗中。

6

开学的前一天,风纯来电话:你明天到想买不给我买糖好不好,阿尔卑斯的。

他说的很郑重,泛着调皮。

他想了会,自己似乎除了学习用品外,貌似没有光顾过小卖部吧?店里的阿姨还说他是好孩子呢。而今,要去买糖,不太光彩吧。

“算了吧,不就糖嘛,你自己去吧。”

“你去吧。”

“不去。”莫名的冷漠驱使着他。

“好,那我告诉你,我们从此之后只是同学!哼!”

电话那头“砰”地一声。

他拿起电话,回拨——

“对不起,您的电话已欠费,请续交话费……”

想了一会,似乎他大动干戈了吧?便又心安理得地睡了。

7

新的一学期,真美!

出乎意料,风纯没有再找他说话,只是兀自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做什么。

他也没有打破僵局。

几周下来,依旧如此,他知道不妙了。

但是,心中总有一个魔鬼在他欲开口时把他拉回来。

老师说,这学期的期末考很重要。

于是,他打算考完之后再去问明缘由。

那天刚考完,他回教室,没看见风纯,拐弯抹角地知道了她提前一节课请假回去了。

8

他回家,几经犹豫,拨了风纯的电话:“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sorry……”

第二天,偶尔在网上看到一条关于阿尔卑斯棒棒糖含义的连接,他好奇地点击了:

“阿尔卑斯奶糖,见证幸福每一刻。”

“浓浓糖果情,甜蜜如拥抱”

阿尔卑斯棒棒糖代表,唯美的爱情,阿尔卑斯代表的是爱你一辈子,阿是拼音字母的开头第一的意思;尔是你字的一半意思是你是我的一半;卑通贝,宝贝的意思;斯古语是我的意思。所以阿尔卑斯的含义是宝贝你是我的唯一。

他迷茫了。

于是他打算去给他每一大包棒棒糖。

闭学式那天,他欢快地去学校,进教室,没看见她。

微往时不时地望着窗外,始终不见踪影。

他低下头叹了口气,他知道为什么,她不会来的。

是的,她没来。微往垂头丧气地在回家的路上徘徊。

寒假,在与同学的聊天中听说风纯和父母去了浙江。他默默地下了线。

微往走到镜子前,看到镜中冷漠的脸,谁呀?

忽然,他扬起袖子,一拳打碎了镜子。

9

微往没有去寻找风纯,也没有任何关于她的联系方式。就算找到又如何?

他猛地明白,当初她眼中的伤早也照应了离别,完美的开端为支离破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一切那么自然,却权当作巧合。

他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让她快乐,幸福。

到头来,谁的错?青春?自己?抑或是冷漠?

走到窗前,扬开窗帘,阳光哗地一声泻了进来,漫在脸上,这就够了。

青春是美的,因为遗憾,因为阳光。

那年的雨携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漫湿了今日的天空。

那年微风吹着的,是十七岁的阳光下的往事。

四 : 风事

站在最高的地方,迎着最烈的风。

深秋,干枯的落叶在干巴巴的水泥路面上径直刮着跑着,仿佛这一去再也不回来了。

有些朋友是一闪而逝的,像路上的行人一样,你不知道怎样结识也不知怎样分别,像九月的南风过境。人们必须随时准备好说再见,与风挥手道别。

生命像一座空城,装满了妖言惑众的感情,就像睹物思人后永远是物是人非。

年轻人有梦想,而老人只有回忆。

站在山顶,迎着风。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很远很远的一座小城,一个颓废的青年蹲在天台的角落,对着天空失声咆哮着他触不可及的梦;老人搀着老伴在床边喃喃细语,不时轻笑,思绪仿佛回到了少年。故事随风飘,本无交集的两人,故事却在风中交汇。多少年后,人儿都随云飘,他们都早已忘记风中许下的话,但风仍在游走。(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一别两宽,也许你已离开了你最初的城市,有了新的圈子,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你会不会在深夜翻转难眠时,想起那段荒唐岁月里微风下藏起的心事。

街道两旁,流浪汉迎着十二月的冷风,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想着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家,而后背上行囊,继续流浪;深山中,老人伏着腰,嗅着带着花香的清风,想起温暖的被褥和爱笑的孙子,满布风霜的脸上扬起自豪的弧度。

总有一天我们要说再见,但迟早有一天会相见,微风正好,你我带着笑,几张青竹椅,说一说多年来你我的故事,嘲笑一下彼此,在阳光下不羁的笑着,最后不说再见,再与孤独为友,就像每次我想一样。

没有永远自由的灵魂,只有永远不羁的风

本文标题:微风往事- 往事成风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584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