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寄故人

发布时间:2017-09-11 所属栏目:与逝去的武林共武

一 : 寄故人

我没敢想象这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结局,当最美好的友情像爱情蜕变时,以让他人捷足先登。

还记得最清晰的三个镜头。当你看见我指甲有点长,说自己最不喜欢长指甲的男生,那年我们邂逅。当毕业晚会那天你拉着我的手,你哭了。我知道你是伤心,是怕离别的痛苦,可我不曾有过那种感受。如今我知道你是将痛苦留在那是而我却将它带到现在。还有一次就是做操时拉着我手说好冷,那时多少双目光的注视着我们而你却坦然面对了。我知道你认为这是友情,可我却夹杂爱情了。

上高一了,我们同在二楼的教室,每天放学我都会等你,我们一起下楼直到看见楼下的那群伙伴,我们才停止了拉扯的动作。我们一行好几人,在大街上我们最活跃,我们是焦点。可这样的开心的日子并未持续,随着俩个女孩子的退出,我们所有的感情也淡了,故人也将成为过客。

现在我们是三男一女,大家回家时依然是有说有笑,却不胜往昔。我知道你也很想退出这个圈子,可你却没有下定决心,不好意思,是吗?

我真的很想把友情放在首位,因为它没有枷锁,没有束缚。我尽量召集大家回来,只为了我们能像曾经一样,一样的开开心心,一样的尽情玩乐。而我还没完成任务,你就别的男孩子拍拖了。呵呵,今日注定你退出了我们的圈子,我曾以为你会努力学习,也同我一样将友情放在最前面。我们的友情就这样淡了吗?今晚我还在想是否等你一起回家,可以却已然抛弃了我们,和你的男朋友走了。我还曾想过从今以后我便不方便等你了,因为你有你的男朋友,我还在一起不是当了电灯泡。我还在怕你会生气,可我错了,你跑到了友情的前面,你将它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我不知好气还是好笑,爱情就有这么伟大?

想爱你却已来不及了,想保持这份友情却已无力了。再见我的故人,再见我的情。(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二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作品内容,与

在这首诗里,诗人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作品内容

诗词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作品内容,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背景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 ▲仄韵

海畔尖山似剑芒,
●●○○●●○
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作身千亿,
●○●●○○●
散向峰头望故乡。
●●○○⊙●△

翻译

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万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注释

①选自《柳河东集》。“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的朋友。时

从临贺到柳州会见诗人

②剑铓:剑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有“

割愁还有剑铓山”。自注云:“柳子厚云:‘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皆岭南诗也”

③若为:怎能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背景


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堙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作品的格律

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仄起式;其韵脚是:下平七阳(平水韵)。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简评

读柳宗元这首诗,给我们的印象是: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1类。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他的诗,象悬崖峻谷中凛冽的潭水,经过冲沙激石、千回百折的过程,最后终于流入险阻的绝涧,渟滀到彻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鉴人毛发;岸旁兰芷,散发着幽郁的芬芳。但有时山洪陡发,瀑布奔流,会把它激起跳动飞溅的波澜,发出凄厉而激越的声响,使人产生1种魂悸魄动的感觉。此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作品鉴赏


柳宗元这首诗,给读者的印象是: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1类。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堙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他之所以“自放山泽间”,为的是借山水以消遣愁怀;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怀,如同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特别是那秋天季节,草木变衰,自然界一片荒凉,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诗人从肠断这一意念出发,于是耸峙在四周围的崇山峻岭,着眼点就在于它的巉削陡峭,在于它的“尖”,从而使群山的形象,转化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愁肠”仿佛就是被它们割断似的。说“海畔尖山”,正以见地处西南滨海,去故乡之远。身在贬所,“望故乡”而不能归,当然是痛苦的;然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乐府《悲歌行》),却又能从痛苦中得到某种满足。于是在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尽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够。这无数像“剑芒”一样的“尖山”,山山都可以望故乡,可是自己只有1个身子,一双眼睛,该是无可奈何。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佛经中是有“化身”的说法的。在1种微妙的启示下,于是他就想入非非,想到“化身千亿”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苏轼论唐人诗,以柳宗元和韦应物相提并论,指出他们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见《书黄子思诗集后》)王士祯也说:“风怀澄澹推韦柳。”“简古”、“澹泊”或“澄澹”,乃是柳诗意境风格的1个方面,虽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并不能概括柳诗的全貌。柳诗自有其别调。他的诗,像悬崖峻谷中凛冽的潭水,经过冲沙激石、千回百折的过程,最后终于流入险阻的绝涧,渟滀到彻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鉴人毛发;岸旁兰芷,散发着幽郁的芬芳。但有时山洪陡发,瀑布奔流,会把它激起跳动飞溅的波澜,发出凄厉而激越的声响,使人产生1种魂悸魄动的感觉。此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作者简单介绍

生平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8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五年后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今存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废,遂不振。"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生平成就

刘禹锡遵其遗嘱编其集为三十通。但到宋初,柳集已散失严重。穆修多年搜求,编成《唐柳先生集》,是为宋人编校的第1种柳集。今刘本、穆本早已失传。近人所编柳集有若干种,或称《河东先生集》,《柳河东集》等。
柳宗元是思想家,在以回答屈原《天问》的形式而写的《天对》中。否认天地是神所创造,明确提"元气"是自然的本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把远古所谓"尧舜之世"当作最高的理想社会,认为历史是进化的。他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这些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柳宗元又是卓越的散文家。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他的山水游记、寓言小品以及其它古体文章都很有名。
柳宗元在诗歌方面,也卓然成家。明胡应麟说:"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诗薮外编》卷四)。严羽《沧浪诗话》单"柳子厚体"。他的诗今存138题,164首,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感受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时时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他的一些诗篇采用了寓言的方式。
他的古诗大都描写自然山水,运思精密,着力于字句的选择和锤炼,创造出峻洁、澄澈的境界。古来论者多言其受谢灵运的影响。这是因为他和谢一样,在贬谪生活中借山水诗篇来遣兴寄意。比如谢诗有"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诗》);柳有"木落寒山净,江空秋月高"(《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他的近体诗也写得情致缠绵,色彩绚丽,音调和谐,与他的古体诗风格有异。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阅读答案

编辑

1.前两句以剑喻山峰,谓其割人愁肠,“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进1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2分,答出愁苦之深就可以得满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三 : 华山与武林人

提起华山,自然让人联想起金庸小说里的华山论剑,那种剑拔弩张的气势,那种登高望远的情怀,那种英雄豪杰的大无畏气概,便耀然眼前!

怀着对华山的无限向往与深深崇拜,我来到了华山之巅。

坐在索道上,华山雄浑粗犷、险峻陡峭的画面尽收眼底。四周群山环抱,天空万里无云,笔直的山峰直插天际。山上没有尘土,也没有绿荫,仅在石缝处稀疏的点缀零零星星的小草,一座座直戳戳、光秃秃、白花花、赤裸裸的山峰伫立面前。山似刀劈,壁如剑削,巍然伫立,刚直不阿。

此情此景,不禁惊叹金庸,把华山和武林高手融合一体,是何等的高明!那山的性格,山的体魄,山的情怀,不正是武林人的性格,武林人的气魄,武林人的情怀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它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情怀!

来到华山论剑处,仿佛看见当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奋力搏杀;听着山底松涛怒吼,仿佛听见武林人气壮山河的呐喊声;攀爬悬崖峭壁,仿佛看见武林人飞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遥望碧云蓝天,又仿佛感受到了武林人的壮志凌云与男儿情怀。华山因了武林人而倍显雄浑与亲切,武林人因了华山而彰显高大与伟岸。(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环境造就人”!不错的,自古华山一条道,一条道走到黑,是对武林人一生的最好表白。武林人,凭着对中华武术的执着追求,身处大山,与世隔绝,辛苦磨砺,吞噬独孤,云游四海,寻觅高手,以求达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最高境界。华山没有遮掩,就像武林人一样的坦荡与耿直;华山没有纷扰,就像武林人一样的执着与坚韧。华山有的,只有刚直不阿与坚韧不拔,只有默默无闻与雄浑博大。武林人在这里修炼,在这里成长。磨练着自己的意志,打磨着自己的性格,修炼着武林人的品德,练就一身高超的武艺与一付铮铮铁骨。经年累月,一个江湖硬汉,一个武林高手就会展现于众人眼前。

岁月如梭,大浪淘沙,多少英雄人物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英雄气概,像华山一样,伴日月长存,与山河同在!

体验新版博客

四 : (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②,

秋来处处割愁肠。[www.61k.com)

若为③化作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解】

①选自《柳河东集》。“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的朋友。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诗人

②剑铓:剑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有“割愁还有剑铓山”。自注云:“柳子厚云:‘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皆岭南诗也”。

③若为:怎能。

【翻译】

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万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是一首凄苦的思乡诗,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令人不忍卒读。同时这也是一首哀怨诗,诗中所表达的被贬谪的愤激不平让人肝肠寸断。

1

扩展:寄京华亲故 / 寄京华亲故散字赏析 / 京华合木亲子会馆

五 : 看山与看人

人人都有自恋情结,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有人色彩重一些,有人则淡一些罢了。凡事都不能过,过则反之。但是,一个人如果自恋情结完全缺失,就谈不上去关爱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了。

譬如学识、学养、胸襟雅量、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如果自视过高,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种人就缺乏深度和厚度,就需要开阔胸襟,放眼世界了,否则就流于浅薄;或者不愿意看别人的长处,这就有些孤高自傲,这种人做事就不可长久。

譬如看山。人们大都随众喜欢风光旖旎的山,但山如人,是各有性情和风格的。名山,如泰山、庐山;奇险之山,如黄山、华山;独绝天下之山,如喜马拉雅。其实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山,说不定你的家乡就有这样的山,也是很有个性和情调的山,或朴实无华如村姑;或唯我独有,地域特色浓郁的山,如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少女;或不显山漏水,四季有风景的山,如憨厚的男子。

秀美的山,可以是鸟语花香,可以是溪水淙淙,可以是林茂峰峻,可以是雾霭重重,特点大都如此,这是人们心向往之的;就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岭,看山的心情和视点不同,他会看出这山岭的险峻之美,突兀之美,曲折之美,幽深之美,千姿百态之美。有人如前者,有人如后者。有人看人独爱看前者之山,有人看人则独爱看后者之山。

喜看前者之山,喜看名山者,不应有“一览众山小”的心态,也不应有“山高我为峰”的心态,而应有见山皆风景的心态。喜看后者之山者,还应抬高眼界。

山之为山,它们中的每一座,不论大小高低,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都经历过自己的风雨,都经历过沧桑岁月的洗礼和淬火,都有一段自己所独有的阅历和无言的情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山之为山,气质各异而已。山还是那座山,只是看山的人不同而已,或者看山的人的心境和视界不同而已。

看人何尝不是如此。

本文标题: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寄故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23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