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 如何展现中间件

发布时间:2017-10-26 所属栏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 : 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 如何展现中间件

Analyst Meet
August 27, 2002

如何展现中间件
王怀民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5年10月28日 2005年10月28日

实践-问题 实践-


1992年,开始面向互联网的分布计算软件的研究 年
■ ■

个人:博士毕业, 到站下车” 个人:博士毕业,“到站下车” 国家: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国家:“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个人: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个人: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中创:提出“ 中创:提出“产、学、研”结合 团队:决定开发CORBA中间件 团队:决定开发 中间件 应用: 应用:在电信管理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转化: 转化:与中创软件合作开始成果转化



1996年,开始对象中间件平台研发和成果转化 年
■ ■ ■



1998年,StarBus成果鉴定 年 成果鉴定
■ ■

2

实践-问题 实践-
■ 2001年,863成就展上的困惑 年 成就展上的困惑
■ 问题:“软件在哪里” 问题: 软件在哪里” ■ 调侃:“软件在墙上” 调侃: 软件在墙上”

■ 2002年,为“计算机大百科”撰写“软件 计算机大百科”撰写“ 年

中间件条目” 中间件条目”

■ 问题:什么是软件中间件 问题:

■ 回答:“具有基本网络通信服务的操作系统与网 回答:

■ 2005年,策划“十五”科技展 年 策划“十五”
■ 问题:中间件如何展现 问题:

络应用软件之间的一层支撑软件” 络应用软件之间的一层支撑软件” ???

3

问题的特点
■ 信息技术的双重关注
■ 学术界关心“概念”——内涵? 学术界关心“概念” 内涵? 内涵 ■ 社会大众关心

外延? “东西”——外延? 东西” 外延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高技术

如何展现

4

历史的回顾


什么是(可 计算 计算? 什么是 可)计算?
■ ■

20世纪 年代以前,学术界没有一致的答案 世纪30年代以前 世纪 年代以前, 图灵机模型+ 论题, 图灵机模型+Church-Turing论题,形成一致答案 论题
■ ■

严密定义的抽象机 严格证明的能力等价



什么是操作系统? 什么是操作系统?
■ ■

20世纪 年代以前,计算机技术领域没有一致的答案 世纪80年代以前 世纪 年代以前, UNIX和Windows的主流产品出现,问题似乎不再存在 的主流产品出现, 和 的主流产品出现 20世纪 年代以前,很难给老百姓一个答案 世纪90年代以前 世纪 年代以前, www应用以后,老百姓认为 应用以后, 应用以后 老百姓认为WWW就是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



什么互联网? 什么互联网?
■ ■

5

历史的启迪
展现的方法:找到“代表元” 展现的方法:找到“代表元”
严格的抽象模型

实体性概念

6

中间件为什么难以展现
■ 原因之一
■ 还没有形成主流的中间件

形态

7

机制和模型不断变化
计算视图

面向过程的中间件: 面向过程的中间件: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范 型的自然扩展。 型的自然扩展。
90’s

面向对象的中间件: 面向对象的中间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范 型的自然扩展。 型的自然扩展。

消息中间件: 消息中间件: 基于包交换的 底层通信模式 的自然扩展。 的自然扩展。
通信视图

80’s

90’s

Socket API,一种IPC

8

不断发展的多样性
多种标准 多种文化
“英联邦”模式 英联邦” CORBA/COSS/MDA

“联合国”模式 联合国” “单极”模式 单极” Java/RMI/J2EE

COM/DCOM/.NET

9

远没有实现的理想


把网络变成一个虚拟计算环境 把网络变成一个虚拟计算环境
■ ■

在网络基础设施上部署相当于操作系统功能的一体化服 务环境 支持用户在开放的网络上有效共享资源, 支持用户在开放的网络上有效共享资源,便捷合作工作

Processing

Data

Applications

10

中间件为什么难以展现
■ 原因之一
■ 还没有形成主流的中间件形态

■ 原因之二
■ 还没有形成中间件的关键应用形态

11

资源受限、范围受限 资源受限、
■ 互联网应用:WWW!! 互联网应用: !! ■ 企业级应用:ERP、CRM!! 企业级应用: 、 !! ■ Grid应用!? 应用!? 应用 ■ P2P应用!? 应用!? 应用 ■ ……

12

中间件为什么难以展现
■ 原因之一
■ 还没有形成主流的中间件形态

■ 原因之二
■ 还没有形成中间件的关键应用形态

■ 原因之三
■ 人们对网络计算的认识还十分有限

13

传统资源管理模型的挑战
互联网的自然特征导致传统资源管理模式难 以适用, 以适用,合适的模型还没有找到
成长性
资源规模及其关联关系 不断变化

资源的范围难以确定

自治性

资源局部自治

资源难以集中控制

多样性

存在广泛差异

资源特征难以统一描述

14

魅力和诱惑
■ 触摸到了中间件的现实存在,认识到了中间 触摸到了中间件的现实存在,

件的重要价值 ■ 中间件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还没有一个 中间件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清晰的理解

15

如何展现中间件
■ 扎实做好当前的中间件技术和产品在国家信

息化中的应用工作,通过应用展现中间件 息化中的应用工作,

16

中创软件开发的应用
■ ■ ■ ■ ■ ■ ■ ■

上海海事局数据交换平台 广州物流信息平台海事系统接入项目 中铁集装箱票据处理与资金清算系统 广州区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平台系统 广州新国际机场高速及东南西北环等高速联网收费 系统 山东省交通政务二期 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港航政务系统 ……

17

中创软件开发的应用
■ ■ ■ ■ ■ ■ ■

交通银

行总行大集中信贷管理系统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监控分析系统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民生银行总行大集中信贷管理系统 广东发展银行客户信用管理系统 河北建行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系统 ……

18

如何展现中间件
■ 扎实做好当前的中间件技术和产品在国家信

息化中的应用工作, 息化中的应用工作,通过应用展现中间件 ■ 不断推进中间件技术的发展,推进中间件产 不断推进中间件技术的发展, 业的发展, 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和产业展现中间件

19

产业化努力


中间件公司
■ ■ ■ ■ ■

中创软件 东软 东方通科技 中和威 ... InforBus/InforWeb/InforEAI/… NeuSoftWeb/ NeuSoftmwail… TongLink/TongWeb… InterBus/Interpipe/... …



产品
■ ■ ■ ■ ■

20

开发四方国件
System Integration View
Service-oriented Integration Platform UDDI Registry Web Services Workflow Engine

Visual Monitoring & Management Tool Visual Monitoring & Management Tool

User Application View User Application View

Web Services Container

Management View Management View

CCM

EJB

TX

Portal

Common Services IIOP / RMI / SOAP Component Development Tools Application Server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View
21

如何展现中间件
■ 扎实做好当前的中间件技术和产品在国家信

息化中的应用工作, 息化中的应用工作,通过应用展现中间件 ■ 不断推进中间件技术的发展,推进中间件产 不断推进中间件技术的发展, 业的发展, 业的发展,通过技术和产业展现中间件 ■ 深化网络计算理论研究,力求从本质上把握 深化网络计算理论研究, 中间件的发展趋势, 中间件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展现中间件

22

973基础研究 973基础研究

“虚拟计算环境聚合与协同机理研究” 虚拟计算环境聚合与协同机理研究”

23

突破口
■ 研究适应互联网自然特征的虚拟计算环境新

机理

掌握系统全部资源状况

根据需求动态聚合资源

集中控制全部系统资源

资源主体间的自主协同

24

焦点
■ 聚合
■ 有效获取、汇聚、组织网上资源特征信息,并综 有效获取、汇聚、组织网上资源特征信息,

合利用相关信息的过程
■ 协同
■ 多个资源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交互、同步和 多个资源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交互、

计算的过程

25

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3.聚合与协同的 3.聚合与协同的 计算性质问题 1.开放环境 1.开放环境 下的按需 聚合问题 如何根据任务需求,运 如何根据任务需求, 2.分布自治 2.分布自治 用局部信息, 用局部信息,实现资源特征 资源的自主 信息的汇聚、 信息的汇聚、组织和综合利 协同问题 用,形成满足任务需求的相 对稳定的资源视图, 对稳定的资源视图,支持任

务完成

26

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3.聚合与协同的 3.聚合与协同的 计算性质问题 1.开放环境 1.开放环境 如何支持并实现自治资 下的按需 源的协同,建立可预测、 源的协同,建立可预测、可 聚合问题 评估、 评估、可调节的协同工作机 制和运行环境, 制和运行环境,达到资源的 有效共享和综合利用,完成 有效共享和综合利用, 共同任务
27

2.分布自治 2.分布自治 资源的自主 协同问题

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3.聚合与协同的 3.聚合与协同的 计算性质问题 1.开放环境 2.分布自治 1.开放环境 2.分布自治 下的按需 资源的自主 如何建立聚合与协同计 协同问题 聚合问题 算性质的数学描述, 算性质的数学描述,以及相 关的度量、分析、 关的度量、分析、评价和优 化方法
28

结束语
■ 希望有一天: 希望有一天:
■ 主流产品出现了 ■ 关键应用产生了 ■ 理论模型形成了

■ 希望到那时: 希望到那时:
■ 人们可以切切实实的地看到中国科学家、工程师 人们可以切切实实的地看到中国科学家、

和企业家们在中间件领域的贡献和成就

29

谢谢!敬请指正 谢谢!

30


二 : 河南省退伍转业军人强烈要求中央军委开除国防大学辛子陵(宋科)的党籍

三 :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四、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直属的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全军重点院校,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和对外开放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正军级编制。
学校的源头可追溯到1931年2月在江西瑞金创建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1999年,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三、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PKU),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 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 育。北大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大气科学专业(高考大气科学类2大专业介绍及就业分析)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下面的文章将盘点中国内地大气科学类专业8强高校: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原名南京气象学院(中国气象人才摇篮),2004年更为现名。位于素有“六朝古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全国74所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大学,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校、人才强校首批试点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二、南京大学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一所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追溯学脉古为源自三国吴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 堂,历经多次变迁,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径称“南京大学”,沿用至今。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高校。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五、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始于1909年创建的甘肃法政学堂,学校名列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32所副部级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建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是国家研究生自主划线的34所名牌大学之一,是北约高校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重要成员之一,也是国家“111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名校。是国家863 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校,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建博士后流动站,设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均在首批。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六、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初名国立广东大学,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
中山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千人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中管副部级大学,设有研究生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坐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第一所为二炮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小“211”工程)、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更为现名。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内地大气科学专业8强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八、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坐落在沈阳市东郊的天柱山南麓,东与名胜古迹东陵毗邻,是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小211工程”院校)之一。
学校组建于1952年,由当时的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除外)和沈阳农学院部分专业合并而成;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四 :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军委直属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百科名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徽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简称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培养国防科学技术人才副大军区级综合类最高学府。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并获中央特殊专项资金的全国顶尖名校。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学校按照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文、管、军、经、哲多学科相互渗透,口径宽、适应性强、军队和国防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思路,长期不懈地致力于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总体层次高、紧跟高科技最新发展、适应未来要求的一流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主页:http://www.nudt.edu.cn/

学校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

称: 术大学 所属地区:

主要院

系:

国家重点

学科: 湖南长沙 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9 个 外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of 称: Defense Technology 简称: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

创办时

间:

类别: 1953年 解放军军事院校、普通高等

学校 硕士点: 112 个 博士点: 69 个 院士: 5 人

学校类

型:

主管部

门:

学校属

性:

现任校

长:

知名校

友: 军事 实验室: 3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 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央军委 目标定位: 中国军队特色、国际一流大学 211工程,985工程 杨学军 张育林、杨学军 目录

学校简介 教学层次 师资力量 学校医院

历史沿革 哈军工时期

军事工程学院时期 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 长沙工学院时期 国防科技大学时期 学院设置 科研成果 科研机构 科研方向 学校地址

近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学校简介

教学层次

师资力量

学校医院

历史沿革

哈军工时期

军事工程学院时期

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

长沙工学院时期

国防科技大学时期

学院设置

科研成果

科研机构

科研方向

学校地址

近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防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下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列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建设[1]。该学校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1959年3月22日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军事工程学院的主体迁至湖南省长沙市,改名为长沙工学院,隶属于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船舶专业留至当地,成立哈尔滨船舶学院。1984年,学校经国务院、中

央军委和教育部批准首批成立研究生院,1978年,长沙工学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回归军队序列。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该学校坐落在古城长沙,占地总面积6200余亩,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该学校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大学[1]。该学校现有10个学院,下设40多个系、所、实验室,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1]。以10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代表的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在2007-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6个学科进入前5名[1]。该校有3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新建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中外期刊4000多种,并建立了全套“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检索系统。该校计算机网络分别与国家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和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互联。全军军事训练信息中南中心设在国防科技大学,由学校承建和管理。全校教职员工均可方便地使用网络。

该学校有教学科研人员近2000人,其中教授300余人。现有在读学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400余人,研究生5600余人。该学校设有25个本科专业、112个硕士点、69个博士点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学术往来,与20余所知名高校签有合作协议。每年来该校讲学、学术交流的外国学者达数百人次,每年因公派出参加国际会议、访问进修、学术交流和出国留学的人员700余人次。[1]

教学层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景观(26张)

该学校按照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文、管、军、经、哲多学科相互渗透,口径宽、适应性强、军队和国防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思路,长期不懈地致力于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总体层次高、紧跟高科技最新发展、适应未来要求的一流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设有31个本科专业、112个硕士点、69个博士点、11个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军队“2110”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1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和5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可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生。[2]

师资力量

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在岗博士生导师200余人,硕士生导师800余人,1000余名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40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9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经常派出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考察、学习和参加国际性学术活动,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学者有良好的学术交往,还聘有外籍教师长期在校任教。

学校按照“面向军队,面向国防、立足前沿、突出重点、加速转化”的科研方针,在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亿万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450多项。科研经费总额和人均科研经费均居全国高校前列。[2]

学校医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大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大医院是省、市、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军队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基地。

该医院创建于1953年,建院50多年,现已建设成为一所学科设置较为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诊疗环境舒适,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军队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国防科大医院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建成了门急诊自助挂号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通信系统等,建立了高速、高效、安全的医疗信息中心。[3]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哈军工时期

1952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8张)

1952年6月3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函苏联政府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请按5个系的规模为军事工程学院派遣专家、顾问。

1952年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52年8月22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

1952年9月16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临时党委。

1952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请调教授的报告。中央军委向全军下达“为军事工程学院抽调300名助教及1000名学员的指示”。

1952年11月26日,该学院向中央军委呈报校舍建筑初步计划。

1952年12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成立建筑委员会。[4]

1953年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

1953年2月21日,中央军委命令:军事工程学院隶属中央军委各总部直接领导。学院下设6个部,5个系,22个专科,24个本科生专业。

1953年2月28日,该学院党委作出《关于执行教育任务中几个主要问题的决定》。 1953年5月13日,苏联顾问团到达学院。

1953年5月15日,毛泽东批示,该学院每年毕业学员以800人为限度。 1953年8月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视察学院。

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为该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为学院题写《工学》报名。[4]

军事工程学院时期

(1953.9.1~1966.3.31)

1953年9月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景观

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代表中央军委参加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

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中央军委首长为学院题词。 1953年9月5日,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

1953年10月5日,该学院在新生大队基础上成立预科。

1953年10月31日,“军事工程学院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4]

1954年1月28日,该学院召开首届教学方法研究会,于30日结束。

1954年2月28日,中央军委任命刘居英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

1954年2月该学院制定《成绩优良的专科、学员班及优等生的标准及奖励办法》。 1954年10月30日,贺龙副总理召集军委各总部及各特种兵领导开会,研究支援军事工程学院师资问题。

1954年11月4日,该学院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

1954年11月19日,该学院成立教学方法指导委员会。

1954年11月20日,第一座1.5米开口单回路式风洞建成,试车成功。

1954年12月2日,该学院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

1954年12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刘有光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4] 1955年1月31日,该学院召开第二届教学方法研究会。

1955年4月该学院颁布《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基本条例》。

1955年6月10日,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工作条例》。

1955年7月21日,全院开始历时15个月的“肃反”运动。

1955年7月学院颁布《专业教授会实验室条例》。

1955年9月1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学制改为五年。

1955年9月27日,周恩来签署命令,授予刘居英、刘有光、唐铎、贺振新、唐凯少将军衔。

1955年9月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科学教育部制定《研究生班暂行条例(草案)》。

1955年11月越南人民军武元甲大将来院参观。

1955年12月2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院长咨询机构——院务委员会。[4] 1956年2月29日至3月1日,该学院召开第一届科学研究会议。

1956年3月26日至4月3日,该学院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动员向科学进军。 1956年3月该学院颁布《部队见习的组织和实施条例(草案)》。

1956年4月1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保卫副相金雄大将来院参观。

1956年4月21日,该学院颁布《科学研究奖励暂行办法》《科研工作对外联系暂行办法》《稿酬暂行办法》。

1956年5月10日,该学院召开中共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于25日结束。 1956年5月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学员军事科学技术协会条例》。

1956年11月16日,该学院成立国家考试委员会,颁布《国家考试组织与实施条例》。

1956年12月3日,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张宗逊、彭绍辉率领国防部检查团来院检查工作。

1957年2月6日,该学院召开第二届科学技术研究会。

195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元帅视察学院。

1957年5月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来院视察。 1957年6月4日,军事工程学院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1957年6月29日,该学院召开“反击右派分子猖狂进攻”动员大会。

1957年6月周恩来批准,刘居英率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参观团访问苏联、波兰、捷克三国军事工程院校。

1957年8月1日,学院召开颁发勋章、奖章、纪念章大会。

1957年8月24日,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和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来院检查工作。

1957年8月26日至9月17日,全院人员参加松花江江堤防洪抢险。

1957年9月粟裕大将来院视察。

1957年12月28日,该学院召开干部大会,动员军官家属还乡生产和干部“上山下乡”。

1958年3月26日,该学院举行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国防部副部长李达上将代表中央军委、各总部领导机关参加大会。

1958年5月1日周恩来任命谢有法为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1958年5月学院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到苏联攻读副博士学位。

1958年7月军械部军械科学研究所迁来学院,辖属于炮兵工程系。

1958年8月1日该学院第一批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伯渠、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毅、林彪、粟裕、黄克诚及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前往参观。

1958年8月13日至11月28日,该学院党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1958年8月31日,贺孝先教员研制成功“无机粘接陶瓷车刀”,荣立二等功。 1958年8月该学院接收第一批越南留学生。

1958年9月1日,彭德怀第二次视察该学院。

1958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视察该学院。 1958年9月29日,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来该院检查工作。

1958年9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东风113”方案审定会。随后,成立“东风113”试制领导小组。

1958年10月1日,电子数字计算机(901)研制成功。

1958年11月5日,许光达大将来该院检查工作。

1958年12月12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教学改革方案(草案)》。

1958年12月周恩来、贺龙、陈毅、罗荣桓参观海军工程系在北京举办的科研成果展览。

1959年1月23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来该院参观。

1959年2月15日,该学院成立导弹工程系。

1959年4月在全军第一届运动会上,空军工程系三名学员获两项航空模型冠军,打破一项世界纪录。

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上空军工程系学员打破一项航空模型世界纪录,海军工程系学员打破一项航海模型全国纪录。

1959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该学院的学制延长为五年半,少数专业延长至六年。取消一年的预科教育。

195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建国十周年观礼代表团400余人参观该学院。

1959年11月19日,陈赓向中央军委提出该学院分建、改建的建议。

1959年12月23日,周恩来视察该学院。

1959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别组建各兵种的工程学院。[4]

1960年5月4日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

1960年6月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并成立原子化学防护系。

1960年7月15日,动员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1960年8月3日,总政治部批准成立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1960年8月15日,苏联政府毁约,撤走全部在该学院工作的苏联专家。

1960年11月1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元帅,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刘亚楼、杨成武、杨勇、王平上将,萧向荣中将等视察该学院。[4]

1961年5月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

1961年6月工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

1961年7月5日,中央军委第94次办公会议作出将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学业务工作归国防科委领导等决定。

1961年7月24日,周恩来签署命令,任命刘居英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61年11月2日,党委召开党的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代表会议,学习贯彻《科学十四条》和《高教六十条》,会议于16日结束。

1961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任命李懋之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子明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4]

1962年1月10日,刘居英、谢有法命令,公布《关于保证学员学习时间的规定》和《关于保证教师业务时间的规定》。

1962年1月20日,总政治部同意将教师不含政治、军事教员职务名称改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不再称主任教员、教员。

1962年2月19日,颁布《军事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条例(草案)》。

1962年5月18日,召开招生工作会议,根据周恩来批示,该学院招生不再实行组织保送,一律参加全国统考,择优录取。会议于23日结束。

1962年5月26日,中央军委任命李开湘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1962年6月18日,周恩来第二次视察该学院。

1962年6月学院专业由64个调整为45个,同时修订教学大纲,学制分五年、六年两种。

1962年7月8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钟赤兵来院检查工作。

1962年12月15日,学院举行第三届学术报告会。

1962年12月罗瑞卿大将在军委办公会议上向刘居英传达叶剑英、陈毅、罗荣桓、刘伯承四位元帅对该学院的指示。[4]

1963年1月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来该院检查工作。

1963年6月18日,陈毅元帅视察该学院。

1963年9月1日,庆祝建院十周年。三总部首长张爱萍、李聚奎、徐立清来该院参加庆祝活动。

1963年9月2日,举行第四届学术报告会。

1963年10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视察该学院。

开展学习59—111班,树立良好班风活动。

1963年12月25日,成立院党委的教学咨询机构——教学委员会。

1964年2月21日,学院党委下达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指示,并树立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先进典型——张金槐。

1964年4月9日教学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毛泽东1964年春节指示和国防科委第三次院校工作会议精神,会议于29日结束。

1964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来校视察。

1964年7月24日,罗瑞卿大将来校视察。

1964年7月25日,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检查工作。

1964年7月3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视察该学院。

1964年8月4日,召开第三次党代表大会。

1964年8月叶剑英元帅来校视察。

1964年9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刘伯承元帅来校视察。

1964年10月8日根据毛泽东同60级学员毛远新谈话和总政治部的指示,学院党委决定分批分期组织师生员工到农村参加“社教”运动。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65年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1965年5月15日,撤销保证教师业务工作时间和学员学习时间的“两道命令”。 1965年8月17日,毛泽东批转《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批参加农村社教运动的报告》。

1965年9月21日,学院党委制定“三段教学,四至五年”的教改方案。专业由45个调整为33个。

196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等三所院校改变管理体制的报告》。从1966年1月1日起三所院校改为地方体制,仍归国防科委领导。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

1965年12月19日中央军委通知,经周恩来同意,学院改制可推迟到1966年4月1日起执行。

1966年2月11日,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下达指示:学院的教改设想方案,可以进行试验,不论阶段如何划分,但要保证有3年时间学习基础课,1年时间学习专业课,绝不能因此降低学院的教学质量。

1966年3月29日,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下达哈尔滨工程学院戈果等52名干部的任职命令。

1966年3月国防科委通知,刘居英留任哈尔滨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张文峰、曹鹤荪任副院长,卓明、贺达任党委副书记,由他们主持学院工作,等待国务院的正式任命。[4]

哈尔滨工程学院时期

1966年4月11日学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部署改制后的工作,会议于22日结束。 1966年4月电子计算机系成立。

1966年5月11日,根据黑龙江省委的部署,召开“文化大革命”誓师动员大会,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1966年7月22日,任允中率黑龙江省省委工作队进驻学院。

1967年1月31日,“军工红色造反者联合接管委员会”夺取院、系两级党政大权。 1967年2月18日,“军工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7年6月1日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军工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革命委员会”。

1967年6月该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

1968年3月开始“清理阶级队伍”。

1968年8月29日,黑龙江省革委会派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该学院。

1968年11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规定,对毕业生进行分配。

1968年12月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1969年8月根据黑龙江省革委会的通知,该学院736名干部参加“赴边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1969年12月4日,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传达中央军委指示:决定该学院内迁到三线去办学校。偏重军工到长沙。

1969年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

1970年1月29日,国防科委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

1970年3月1日,国防科委派出调研组进入该学院,主持分建和搬迁工作。 1970年5月2日,中央军委批复,长沙工程兵学院营房移交给国防科委。

1970年5月4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复国防科委的报告,同意哈尔滨工程学院营房移交给沈阳军区。[4]

长沙工学院时期

1970年6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内迁长沙,改名长沙工学院,归广州军区领导。[5]

1970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学院由湖南省革委会、省军区和国务院七机部实行双重领导。

1970年10月教职工开始分4批内迁长沙。

1970年11月8日,广州军区批复,舟桥84团的营房移交长沙工学院使用。[5]

1970年11月14日,广州军区派工作组全面领导该学院工作,工作组组长韩凯亚,副组长丁原昌。

1970年12月3日,经广州军区批准,启用“长沙工学院”公章。

1970年12月根据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指示,哈尔滨工程学院64万多平方米校舍、近10万件营具全部移交黑龙江省军区。

1971年9月26日至11月22日,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记要》。 1971年12月3日,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公会议批准,长沙工学院的任务,主要为七机部培养技术人员,同时兼顾国防科委直属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区的需要。学院设3个大队(系)、8个专业、一个研究所、5个研究室、2个工厂。[4] 1972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中该学院招收的第一期短学制大学生开学。

1972年4月11日,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成立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

1972年11月13日,临时党委向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呈送关于请求恢复或重建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4]

1973年5月21日至8月7日,学院临时党委召开批林整风扩大会。

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重庆工业大学,原哈工大的有关专业迁回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军工二系调归长沙工学院建制。

1973年8月9日,广州军区工作组奉命撤走,学院工作由临时党委副书记张文峰主持。

1973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在北京观看该学院研制的七四式火箭布雷车。

1973年11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学院成立人防战备领导小组,计划在7年内修建地下工程15000平方米。[4]

1974年1月27日,学院临时党委决定在全院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1974年2月该学院7个专业、17个学员班、447名学员、124名教师到北京、上海、天津、江西、湖南等地研究所、工厂开门办学。

1974年4月25日,湖南省革委会派工宣队进驻该学院。

1974年4月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井壁声波测井仪”受到燃化部重视,被选到北京工业学大庆展览会展览。

1974年9月一机部、七机部和长沙工学院联合召开的“真空技术经验交流会”在该学院举行。

1974年10月该学院制定十年科学研究发展规划。[4]

1975年4月“151—1型计算机图形显示器”研制成功,并参加广交会展览。

1975年7月15日至8月5日,根据湖南省委批示,该学院派出师生员工1567人参加长沙市郊区农村“双抢”。

1975年8月25日,根据国防科委、七机部指示,该学院对专业进行调整,设5个系、1个研究所、2个工厂、25个专业,2个研究室。

1975年11月25日该学院第一期短学制大学生先后毕业。[4]

1976年3月该学院5个专业、138名学生到北京、上海研究所、工厂进行毕业实践。 1976年11月7日,该学院开始揭批“四人帮”。[4]

1977年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该学院专业、体制再次进行调整。院机关设四部一办,下设4个系(不含核武器系)、22个专业,1个研究所、1个工厂。 1977年7月23日,邓小平接见该学院代表张文峰、高勇,同意上报筹建国防科技大学方案。

1977年8月25日,该学院临时党委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委呈送《关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的意见的报告》。

1977年9月1日,该学院在全国统一高考中择优录取的582名本科生开学。

1977年9月26日,国防科委在北京召开国防科技大学筹备工作会议,会议于30日结束。

1977年10月28日,第七机械工业部通知:为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我部将逐步有限制地对外开放一些单位,包括长沙工学院非武器系统的科研、教学、生产项目和设备。

1978年3月中央决定研制巨型计算机,军委主席邓小平把研制任务交给国防科委,具体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承担。

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该学院有19个项目获大会奖,电子计算机研究所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1978年5月巨型机方案论证和协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巨型机名称为“785”工程。

研制的“导弹称重、测重心设备”获得成功,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4]

国防科技大学时期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发《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

1978年6月23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陈彬、钱学森来该校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

1978年7月成立国防科技大学落实政策办公室。

1978年9月11日,国防科委在长沙召开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交接会议,会议于15日结束。

1978年9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张衍为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1978年10月1日,国防科技大学正式归属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1978年10月在湖南省科学大会上该学校有59项科研成果获奖,709火箭布雷车任务组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4]

1979年1月3日,该学校召开平反昭雪大会,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昭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79年1月20日,中央军委任命董启强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政治委员。

1979年1月22日,中央军委任命张文峰、曹鹤荪、周明鸂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1979年1月25日,中共国防科技大学临时委员会成立。

1979年2月1日,学校临时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把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979年2月10日,中央军委任命李东野为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

1979年4月21日,国防科委颁发国防科技大学体制编制表。下设3个部、9个系、23个专业、39个教研室、13个研究室。

1979年4月29日,中央军委任命姚书梅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政治委员。

1979年7月3日,该学校召开第一次教学代表会议,提出把国防科技大学办成第一流大学的任务。通过了《教学工作暂行条例》《教学工作量试行办法》《学生学籍管理暂行条例》,会议于10日结束。

1979年7月16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该学校临时党委扩大会议上,对办好国防科技大学讲了10个问题。

1979年7月24日,中央军委任命孙本旺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主任,慈云桂为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

1979年9月2日,该学校提出《国防科技大学1979年~1985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基本设想(草案)》。

1979年9月3日,该学校成立首届学术委员会。

1979年10月15日,该学校临时党委发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补课的通知》。 1979年11月该学校召开教学方法经验交流会。

1979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教学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正式公布试行。[4] 1980年3月24日,国防科委副主任张震寰来校检查工作。

1980年5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张志勇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1980年6月3日,该学校召开第二次教学代表会议,着重研究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问题,会议于30日结束。

1980年8月29日,该校政治部召开会议,研究学员人生观教育实施方案。

1980年9月25日,中共国防科技大学首次党代表大会召开,重申贯彻执行“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方针,会议于28日结束。

1980年11月12日,该学校训练部召开会议,布置修定《1981年~1985年教材编审规划》。

1980年11月21日,该学校召开干部、教师会议,传达贯彻全军第十一次院校会议精神。

1980年12月8日,该学校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教学、科研中的政治工作经验。[4]

1981年2月该学校研制的151-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1年3月26日,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1年4月25日,该学校召开“军人宣誓”大会。

1981年10月6日,该学校举行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

1981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学校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学科、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力学、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液体火箭发动机、军用光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通信与电子系统、信号电路与系统、应用化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学科、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年11月30日,该学校党委作出《关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决定》。

1981年12月该学校公布《研究生工作细则》《学位工作细则》《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简表》,将27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3个。[4]

1982年1月15日,该学校举行8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1982年2月10日,该学校召开研究生工作经验交流会。

1982年3月18日,该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

1982年3月23日,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首次给本科生、研究生授予学士、硕士学位。

1982年5月6日,国防科委政治委员刘有光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2年5月29日至6月30日,该学校召开第三次教学代表会议。

1982年6月12日,经国防科委批准,该学校132名教师晋升高级技术职务,其中晋升教授的17名。

1982年8月24日,该学校学员杨如意、易凯荣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乒乓球双打冠军。

1982年11月2日,该学校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

198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方毅视察该学校。

1982年11月20日,加强正规化建设,该学校首次举行阅兵。

1982年12月17日,该学校召开首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会议。

1982年12月27日,该学校召开首届科学研究工作会议。[4]

1983年1月31日,国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耿飚视察该学校。

198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视察该学校。

1983年3月18日,该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军第十二次院校会议精神。 1983年4月1日,该学校召开第三次青年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和共青团十一大会议精神。

1983年4月8日,该学校支援各军区陆军学校大学班50名教师离校。

1983年5月6日,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视察该学校。 1983年5月25日,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视察该学校。

1983年6月15日,该学校召开自编教材授奖大会。

1983年8月25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命令,授予该学校兵团级军旗一面。

1983年9月1日,该学校举行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

1983年10月25日,该学校航天技术系81级硕士研究生张育林的论文在国际宇航联合会34届年会上评为杰出论文,获银质奖章。

1983年11月14日,该学校召开专科生教学工作会议。

1983年12月6日,该学校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方毅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到会讲话祝贺,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杨尚昆、副秘书长张爱萍发来贺信、贺词。

198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视察该学校。

1983年12月21日,中央军委任命张良起为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汪浩为政治委员,陈启智为副校长,张文峰为副兵团职顾问。[4]

1984年1月13日,该学校召开新老领导班子交接工作大会。

1984年1月16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学校计算机软件、军用光学2个专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原子与分子物理、机械制造、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系统工程、复合材料、飞行力学、导弹设计、爆炸理论及应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9个学科、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该学校。

1984年4月17日,该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国防科工委17所院校校长、党委书记会议精神。

1984年4月20日,该学校颁发《国防科技大学学生会组织与工作细则》。 1984年5月该学校颁发《本科生和专科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1984年6月7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命令,给计算机研究所记集体一等功。 1984年6月15日,国务院首次批准22所重点大学试办研究生院。国防科技大学是其中之一。

1984年6月28日,“银河亿次计算机”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8月28日该学校领导接见首批来校任教的外籍教师。[1]

1984年9月11日,该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把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重点大学应该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的思想作为办校的指导方针,提出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学校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的第一流大学。

1984年9月15日该学校为湖南省举办的第一期领导干部研究班开学。

1984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14所大学为重点建设院校。国防科技大学是其中之一。 1984年10月15日该学校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1984年10月22日该学校召开首届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首届学生委员会。 1984年10月23日该学校成立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

1984年10月25日全国首届军事运筹学座谈会在该学校召开,并成立全国军事运筹学研究会。

1984年11月9日该学校召开首届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

1984年11月19日中央军委顾问李志民来该校参观。

1984年11月23日国防科工委授予该学校“科技支援四化建设”先进单位锦旗。[4] 1985年1月23日全校开始分三批整党。第一批,校、部党委及机关;第二批,系党委及机关;第三批,基层党组织,1986年底结束。

1985年1月30日该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1985年2月5日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成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5年2月7日该学校召开优良装备评比总结授奖大会。

1985年5月全军C々3I(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学术会议在该学校召开。 1985年5月30日该学校召开科技成果授奖大会。

1985年6月1日国防科技大学成立专利办公室。

1985年6月该学校成立“星球大战、尤里卡计划”研究组。

1985年9月9日该学校召开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1985年9月20日周明鸂教授指导的中国军队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工学博士生沈怀荣通过答辩。

1985年9月该学校先后颁发《国防科技大学学分制试行教学方案》《本科生学分制教学管理暂行规定》《课程考核规定》。

1985年10月16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5年10月在国际宇航联合会36届年会上,曹鹤荪教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85年11月7日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副主任张彦宁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5年11月8日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5年11月25日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5年12月国防科工委政治委员伍绍祖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5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该学校本科生专业调整为25个;应用力学系改称航天技术系。经国家科委批准,学校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

1986年3月20日该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全军第十三次院校会议和国防科工委党委工作会议、财经纪律大检查会议精神。

1986年4月7日该学校成立“2000年国防科技人才研究组”。

1986年6月12日该学校举行首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会议于13日结束。

1986年7月2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学校液体火箭发动机、爆炸理论及应用、通信与电子系统、系统工程4个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验力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器件与设备、军事技术运筹学6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9月2日中央军委任命夏铭智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1986年9月该学校科研成果: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侦察引导接收机、汉字字元编码法、高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测量系统,聚碳硅烷、碳化硅纤维、331工程D/V数字视频转换设备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10月23日该学校召开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

1986年12月4日该学校召开“外协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

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该学校材料燃料系改称材料科学与应用化学系、精密机械系改称精密机械与仪器系,航天技术系兼研究所,应用物理系兼研究所,电子技术系兼研究所。[4]

1987年1月16日该学校公布《国防科技大学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维护学校安定团结的暂行规定》。

1987年2月27日该学校成立“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和“航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

1987年3月6日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韩怀智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7年3月8日该学校发布研制“银河-Ⅱ”计算机动员令。

1987年3月27日该学校成立校史领导小组(后改称校史编审委员会).

1987年3月该学校成立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1987年4月5日该学校召开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校共青团委员会。 1987年4月17日该学校成立“柔性制造系统研究中心”和“新材料研究中心”。

1987年5月5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7年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181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500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4]

1987年7月8日学校成立“光子对抗研究中心”。

1987年8月1日周明鸂教授和夫人叶惠兰教授捐献10万元人民币,作为研究生奖学基金,学校成立周明鸂奖学基金会。

1987年9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再道视察该学校。

1987年10月在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9届大会上,陈启智教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1992年被选为院士).

1987年11月30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检查团来该校检查研究生工作。

1987年12月28日中共国防科技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于31日结束。 1987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学校可在应用数学、固体力学、通信与电子系统、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复合材料、应用化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8个二级学科、专业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4]

1988年1月该学校决定理论力学等12门课程为校首批重点建设课程。

1988年3月24日3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首次获得周明鸂学金。

该学校“酒类红外催陈方法及其设备”科研成果,首次获得国家专利权。

1988年3月31日余秋里来该校参观。

1988年6月9日该学校召开首届后勤改革研讨会。

1988年6月25日该学校成立“人体科学研究中心”。

1988年6月30日广州军区司令员张万年等7人来该校参观。

1988年7月25日该学校电子技术系408教研室被评为全军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1988年8月16日该学校举行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授章仪式。

1988年8月23日该学校召开文职干部大会,1757名现役军官改任文职干部。

1988年9月1日该学校举行建校35周年纪念大会,李鹏、徐向前、宋任穷、刘华清等为该学校题词。该校史陈列馆正式开放。

1988年9月9日法国综合技术学校学员代表团19人来该校访问。

1988年9月21日该学校举行授衔仪式,463名军官被授予军衔,其中少将8人。 1988年10月7日国防科工委给周明鸂教授记一等功。

该学校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1988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派专家小组对该学校计算机专业进行检查、评估。 1988年11月11日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刘安元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8年11月25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等视察该学校。

1988年11月28日周光召、于光远来该校参观。

1988年11月30日该学校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议。

1988年12月4日该学校成立“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心”。

1988年12月该学校设立研究生教学优秀奖、研究生优秀导师组奖、研究生优秀导师奖

制定本科生“拓宽专业,按系(大专业)招生,分段教学,按需培养”的方针。[4] 1989年1月18日中央军委纪委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上将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9年3月22日彭真来该校参观。

1989年3月28日国防科工委政治委员邢永宁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9年5月22日该学院召开党员干部大会,要求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制止动乱。 1989年6月9日该学校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维护安定团结的通知和讲话材料,要求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

1989年6月30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国防科技大学列入军队院校编制序列,该学校的任务由主要为国防工业部门培训人才改为为全军培养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1989年6月该学校的科研成果:蜂王-1型微型遥控飞行器系统、VM-60单兵多管布烟火箭系统、含非球面的光学系统多功能设计软件、圆度测量与确定性补偿技术、

直度测量与补偿技术、军队干部队伍结构动态分析系统、微孔径激光检测装置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8月19日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张仲先来该校参观。

1989年8月29日该学校党委发出《关于校、部、系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廉政建设的若干决定》。

该学校举行首届夜大学开学典礼。

1989年9月14日沈荣骏、聂力等来该校检查工作。

1989年12月28日吕正操来该校参观。[4]

1990年1月18日该学校计算机系“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计算机学科建设”荣获国家优秀教学特别奖和军队级一等奖。

1990年2月18日邢永宁来该校检查工作。

1990年3月30日国防科工委党委发出《关于做好当前几项工作给国防科大党委的指示》。

1990年5月10日该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国防科工委指示,端正办学方向,加强政治建设的决议》。

1990年5月16日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委托该学校举办的第一期航天技术高研班开学。

1990年5月24日海军司令员张序三来该校参观。[4]

1990年6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陈启智为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刘中山为政治委员,郭桂蓉为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1990年7月11日该学校组织89级450名学员到长沙市乡镇农村进行社会实践。 1990年10月11日由学校承办的《全军研究生工作条例》修订会议在长沙召开。 1990年11月2日经中央军委和三总部批准,由国防科工委主持的“国防科技大学培养人才问题座谈会”在学校召开,总政治部副主任李继耐、国防科工委政委邢永宁等各总部、军兵种代表参加会议。

1990年11月12日该学校召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会议于14日结束。

1990年11月29日在北京军转民高技术出口产品展览交易会上,该学校4项产品获金奖,11项产品获银奖。

1990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学校的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辐射技术及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机电控制及自动化5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11月该学校科研成果,火炮随动系统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小型磁悬浮实验样车系统、KD85-466舰船雷达目标自动/智能识别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12月20日该学校举行“国防科技大学纪录片”首映式。

1990年12月21日在全国高校科技会议上,该学校计算机研究所获“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4位教授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2位教授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4]

1991年1月25日该学校6位教师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1年2月4日广州军区司令员朱敦法来该校参观。

1991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该学校。[6] 1991年4月8日该学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班开学。

1991年4月19日该学校召开第四次管理教育工作会议。

1991年5月7日该学校召开首批重点课程建设总结暨表彰大会。

1991年5月22日由该学校计算机系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在学校举行。

1991年6月20日萧克来该校参观。

1991年6月在国家召开的“863”高技术计划工作会议上,学校有10位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1年9月10日该学校6位教师获“全军优秀教师”称号。

1991年10月12日学校22位团员和青年荣获国防科工委“为国防科技事业献青春贡献章”。

1991年11月9日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来该校检查工作。

1991年11月该学校的科研成果:YC-2000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12月6日该学校26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12月26日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视察该学校。

1991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学校的应用数学等22个学科、专业获接受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0个博士学科、专业可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博士学位试点工作,学校为在职人员申硕士学校的免检单位。[4]

1992年3月17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宗德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1992年5月7日国防科工委继续工程教育研讨会在该校召开,国防科工委系统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1992年6月该学校90级学员首次参加全国英语统考通过率达98.5%,优秀率达43.2%,名列全国前茅。

1992年8月28日根据《全军军官院校任务规划表》《全军院校编制系统表》,国防科技大学执行正军级职权,校机设师级部、处、办8个,下设9个系、1个基础部,学校再次调整领导班子。中央军委任命陈启智为校长,刘中山为政委,郭桂蓉为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朱宗德为副校长,王永德为副政治委员。

1992年11月3日在北京“中国大学生实用科学技术发明大奖赛暨技术交易会”上,该学校5名学员的7项成果获奖。

1992年11月19日该学院“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刘华清等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分别题词、写信表示祝贺。

1992年11月该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1000-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8912任务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12月该学校29个学科、专业招收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

自动控制系90级团总支荣获国防科工委“为国防科技事业献青春贡献杯”,13名团员和青年荣获贡献章。

1993年1月4日该学校成立申请列入“211工程”计划领导小组。

1993年2月9日该学校庆祝建校40周年筹委会正式成立。

1993年2月6日中央军委任命赵吉祥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政治委员。

1993年2月18日国防科工委召开庆功表彰奖励大会,计算机研究所9人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重大科研试验一等奖8人。

1993年2月25日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首台“银河智能工具机”。

1993年2月2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国防科技大学校史》题写书名。

1993年3月12日在国家赋予首批100所科研院所对外经营权大会上,该学校获得科技产品对外经营权。学校“新技术开发中心”更名为“银河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 1993年3月26日廖汉生来该校参观。

1993年3月“银河-Ⅱ巨型计算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100多所重点院校的高科技成果的唯一代表。

1993年4月20日该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

1993年5月8日在为期10天的首届军队技术院校科技开发成果展览会上,该学校获金、银奖各15项,居参展单位之首。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及军委委员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参观了该学校的展品。

1993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研究所“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

1993年6月22日该学校研制的“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仿真机研制能力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4]

2009年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最高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这是中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7] 编辑本段学院设置

学校现设有: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军队学位委员会在学校设立了军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8]

编辑本段科研成果

因国防特殊性,仅为部分资料:

1999年6月重新组建以来,学校紧贴军事斗争准备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求,以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和军队建设为己任,始终坚持“立足前沿、自主创新、加强基础、重点突破、科学发展、强军兴国”的科研方针,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深入凝练学科方向,不断优化科研创新体制,在科研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把出人才、出成果作为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形成了以装备科研为主线,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型号研制、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军事科学与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科研格局。1999年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组建以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5项,二等奖111项,始终处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前沿。

为纪念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慈云桂教授,弘扬“银河”精神,激励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发展中国计算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特设立慈云桂计算机科技奖。

以及83年研制的中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一号?。

2009年研制?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计算机,是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可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雄居世界第一,其实测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2570万亿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6×1011(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9]

编辑本段科研机构

该学校科研始终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综合实力,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国防关键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努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该学校的科研方针是立足前沿、自主创新、加强基础、重点突破、科学发展、强军兴国。[10] 编辑本段科研方向

1、计算流体力学与应用

开展飞行器气动布局及分析、非流动及动态特性研究、高精度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面向多体分离和物体变形引起流固耦合非定常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气动弹性等问题研究。

2、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设计、高超声速气动力(热)预示方法、吸气式飞行器布局优化设计、再入飞行器气动光学效应、等离子体数值模拟方法、非平衡流动模拟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3、实验空气动力学与应用

研究低跨超/高超声速空气动力气实验模拟技术与设备,包括超声速风洞和高超声速风洞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飞行器的气动力/气动热实验技术、飞行器流场结构先进的接触精细测试技术及其在工业军事上的应用。

4、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

开展材料本构理论、断裂与损伤力学理论和界面力学理论,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与贮存寿命预估,线弹性、粘弹性、塑性材料和复合材料结构的动、静态响应与稳定性分析、优化与试验,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研究。

5、束能与电磁推进

研究吸气式脉冲激光爆震推力器数值模拟、太阳光热推力器高温陶瓷加热室制备、激光与放电烧蚀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等。

6、推进系统动态学与状态监控

研究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监控、液体火箭发动机瞬变过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卫星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自主管理等。

7、火箭发动机燃烧与流动

研究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冲压流动与燃烧机理、合成射流与推力矢量控制、凝胶推进剂雾化与燃烧技术等。

8、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

开展导弹、运载等飞行器的总体方案论证和多学科协同设计、精度分析与评估、航天器回收与航空救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9、飞行器总体技术

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一体化设计、飞行器布局优化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0、高超声速推进技术

主要开展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动机地面试验与飞行试验技术、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超声速燃烧与流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11]

编辑本段学校地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上大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邮政编码: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10073[12]

近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录取分数线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 军事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本文标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王怀民 如何展现中间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100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