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1000元如何创业-[创业狠问答]如何不花钱搞定1000个铁杆用户?

发布时间:2018-01-08 所属栏目:创业动态

一 : [创业狠问答]如何不花钱搞定1000个铁杆用户?

 

0

 

文/金错刀

2015年,金错刀频道会启动一个创业公益项目——《创业狠问答》。第一季就是“不花钱”系列。我被很多创业者问的最多的也是一个问题:如何搞定1000个种子用户?这1000个种子用户很关键,是创业产品的1000个梦想赞助商,也是1000个测试者,找对这1000个人至关重要。

狠问题

@文胜:我是传统服装行业创始人,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使我逐渐意识到用户的重要性,我开始通过社交平台与用户互动,希望找到铁杆粉丝用于改进产品。无论是企业微博还是服务号,除了定向推送企业信息,尽管每次抽奖活动都吸引众多用户参与,但事后证明用户只是冲奖品而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天使用户。我反思光靠砸钱获取用户并非长久之计,用户对产品真正认可才是上策。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不花钱搞定1000个铁杆用户?

狠回答

1梁宁:首先要找到最饥饿的重度用户

梁宁(极客帮创业基金合伙人)说:

无论在交易、打单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中,人分为五度,中间状态是中立,用户可以选你,也可以选别人;从中间开始各开两度,一边是喜欢与不喜欢,另一边是铁杆和敌人。

铁杆和喜欢是两个不同概念。比如你做生意擅于曲意奉承、投其所好,对方会喜欢你,但只能跟你做小生意;铁杆用户未必喜欢你,但他一定相信你。我把铁杆定义为重度用户。反过来说,不喜欢是指你不喜欢某些特性,有人喜欢吃辣,有人不喜欢吃辣。敌人是指你竞争对手的铁杆。所以当我们面对用户时,不是简单地面对粉丝和铁杆两维用户,而是面对喜欢、不喜欢、无所谓、敌人和铁杆五维用户。

为实现不花钱找到1000个铁杆用户,我认为做产品定义时必须首先服务重度用户。何为重度用户?比如快餐店一份盖浇饭卖15元,主要面向年轻人,它的优势是米饭两倍于其他快餐店,保证年轻男生吃饱,他们觉得这家快餐店不错。但女生不觉得饭量充足是件好事,除非和男生一起吃饭,快餐店用这样简单一招赢得重度用户。

我发现大量创业者不成功在于产品仅服务一般用户,他们无法卡死用户痛点,只有得到重度用户的认可才有意义,重度用户对产品有较高需求,他们会尝试各种产品,如果遇到满足需求的好产品,很容易产生强口碑,而中间派用户不会为产品带来口碑传播。

在产品场景设计中,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并不饥饿,他们属于中间派,因为有无数替代产品供他们选择,无数小零嘴总会喂饱他们,即使用户没吃过瘾也不至于饥饿,而只有重度用户才会饥饿。但重度用户的需求与挑剔值很高,普通创业者没有自信去满足他们。比如饭店老板不敢开给美食家,他们往往在街头随便开一家快餐店,简单认为总会有人来吃饭,但结局一定是死,因为他根本没想过谁是饭店的重度用户。

2柴可:倾听用户声音要远比闭门造车式的数据分析重要

柴可(大姨吗创始人)说:

一是倾听用户声音要远比闭门造车式的数据分析重要,仔细留意用户给我们的每一句反馈,微博、微信、产品内部等,及时与用户进行互动。比如我们会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用户对产品进行选择,我们在下一次的版本更新中会不断地完善用户给我们提出的各种建议。

二是做好企业自媒体,找到用户的共鸣点。内容营销为首选,需要转换成用户听得懂的语言。比如我们的@大姨吗小助手不会冷冰冰地说“请您不要喝凉水”,而是会瞪大眼睛说“你想痛经痛死吗”,这种闺蜜的感觉拉近了“大姨吗”和用户的距离。再比如我们会画无节操的漫画,对比蛋疼和月经哪个更疼。在我们微博只有5000粉丝的情况下,这个漫画被转发12万次。

3金错刀:小米是如何不花钱搞定1000个铁杆粉丝的?

金错刀(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说:

其实小米团队做的第一个产品叫小米司机,完全是锻炼团队用的。但是小米第一个真正有粉丝的产品是MIUI。

MIUI是不花钱做到了100万用户。但是,MIUI是如何不花钱做到1000个用户呢?

这个问题,我曾经跟黎万强做过深入探讨。其中的最关键点就是找到口碑节点。

MIUI早期的口碑节点不是靠调研,纯粹就是我们自己用。最早提出这个需求的是小米的工程师孙鹏,他自己喜欢刷机,当时,小米的创始人基本上都是发烧友,基本都喜欢刷机。话句话说,小米做手机的原动力和小米做MIUI的原动力都是来自于内部团队的,团队是第一批的天使用户。

小米的做法是先搞定100个铁杆粉丝,MIUI早期是挖空心思搞来了100个粉丝,但问题是,如何让他们留下来,并持续放大?

MIUI在一开始的切入很精准,就是刷机。但在刷机上,MIUI解决了两个核心需求:第一我们是强调个性化。第二个强调的是快。

黎万强说:“我们因为是真正的正规军的团队,那时候很多都是个人做的,包括一些小团队做的,其实他们都没有很强,真正做底层的优化,然后我们真正一上来就是抓住核心,怎么样来优化整个桌面的增速,然后怎么样来优化打电话速度更快,就是我们真的做的是真功夫。我觉得这两点MIUI在迈出第一步来讲是很精准的抓住这两个需求很关键,一下子来就有口碑了。”

‹‹‹‹‹‹‹‹‹‹‹‹‹‹‹‹‹‹‹‹‹‹‹‹‹‹‹‹‹‹‹‹‹‹‹‹‹‹‹‹‹‹‹‹‹‹‹‹‹‹

本文版权归“金错刀”微信账号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二 : 休学创业 彪悍与精明的张旭豪如何炼成45亿美元的独角兽饿了么

  摘要:2011年,站在租金5000元的别墅里,26岁的张旭豪对着十几个和他年龄相近的年轻人,画了一张巨大的饼——「餐饮业的淘宝」。5年后,饿了么铺设700多个城市,日峰值订单突破500万单,估值45亿美元。

  

 

  休学创业,深耕外卖市场多年,正面对抗巨头,外在彪悍内里精明的张旭豪如何炼成45亿美元的独角兽饿了么?

  做外卖最难熬的时候,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想过去陕西榆林挖煤。

  他的联合创始人康嘉是榆林本地人,那里很多人挖煤矿赚了钱,问他:「每天为着几毛钱算来算去,值得吗?要不我们挖煤吧。」2011年春节,他孤身一人住在榆林一家招待所里,北风从没法关闭的窗户钻进来,热水烫得没法洗澡。

  这是张旭豪最难忘的一个春节。

  5年后,张旭豪的外卖平台饿了么,铺设700多个城市,日峰值订单突破500万单,接受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12.5亿美元投资,估值45亿美元。

  1

  解决外卖痛点即时响应

  2011年,站在租金5000元的别墅里,26岁的张旭豪对着十几个和他年龄相近的年轻人,画了一张巨大的饼——「餐饮业的淘宝」。

  2007年,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兼COO康嘉和张旭豪同读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节能专业硕士,两人兴趣爱好相近,很快成了好友。《硅谷海盗》激发了他们对互联网创业的兴趣,两人一块讨论如何用互联网改造建筑节能行业,跑遍上海节能服务公司,发现是「新瓶装旧酒」,本质还是靠人脉运作资源,一无所有的新创业者发挥空间不大,创业还是要在消费领域。

  他俩窝在宿舍打游戏,废寝忘食,常叫外卖填肚子,外卖用户体验不好,通常要拿着传单上的电话拨过去,需要的时候往往找不到传单。他们半夜讨论如何用互联网改造外卖,越聊越嗨,一直聊到凌晨四点。

  想法逐渐成型,张旭豪和康嘉拉上宿舍的另外两人,写上合伙协议,就开始折腾了。张旭豪的父亲前后给了12.8万元,康嘉和其他两人每人凑了几千元。当时有一些大学生创业比赛,冲着奖金张旭豪他们参加了几个比赛,前后拿了45万元,其中10万元是奖金,10万元是无息贷款,25万元是股权投资。

  一边做导师的项目,一边创业,两手不能兼顾,张旭豪他们决定休学,只有他和康嘉申请休学成功,就继续做下去。其他两人退出,「因为规矩制定好了,休学不了就必须退出。」

  创业几个月,张旭豪和康嘉的关系确定下来,张旭豪是CEO。张旭豪眼界开阔,给康嘉讲苹果的产品设计、房地产的租售比,这是康嘉不知道的。「北京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创业做外卖,为什么饿了么可以冲出来,是早期张旭豪对商业规则的一些理解,以及执行力。」。

  饿了么最早是电话订餐,为了把这些餐厅串起来,他们就印册子,把餐厅列出来,配备统一电话。用户拨打这个号码点餐,再通过短信或者电话告诉餐厅。张旭豪偏执,找平面设计公司设计册子,结果嫌丑,拉着康嘉两人现学PS、AI。

  订单陆续来了,配送又成难题。张旭豪买了一些电动车,招来兼职做配送。电话订餐没有在线支付,都是送货上门结算。张旭豪他们每晚结账,一二十家餐厅挨个对账到半夜。

  2009年初,这家公司就面临着抉择:到底是轻模式还是重模式。他们去北京、上海做调查,发现外卖需求是巨大的存量市场,难点是如何聚集信息,让用户找到餐厅,下订单时让餐厅及时反馈。饿了么选择了平台模式,停止了自营配送。

  上海129T、深圳便利中国、北京豆丁网,是2009年抢眼的外卖网站。便利中国砸了上亿资金进来,结果却被没钱没资源的饿了么拔得头筹,率先规模化。

  即时响应的反馈机制是饿了么找到的爆破点,炸开了外卖市场的厚厚壁垒。

  市面上的外卖网站,要么通过呼叫中心传送订单,要么用传真机,很难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如果用户点的菜没了,需要餐厅联系呼叫中心,再由呼叫中心联系用户。

  饿了么开发了餐厅客户端Napos系统,餐厅通过Napos可以接单、修改菜单,设置某个菜品售罄。用户所见页面,由餐厅控制。技术实现并不难,但没人做。

  2010年,Napos上线,饿了么对线上餐厅进行大规模系统替换。上海有家小叶子外卖,根据公开数据,2010年初注册用户超过10万,每天处理订单超过1万。但是,Napos出来之后,小叶子逐渐销声匿迹,饿了么在上海校园也基本没有对手了。

  2010年底,饿了么团队从4个人到20多个人,又只剩下4个人。这是饿了么最冷的冬天,收入只够维持基本运营。张旭豪一直在推动网络订餐,但餐厅入网成本高,要安装电脑、拉网线,三年都在教育市场,团队都疲惫了,公司也没拿到融资。有人告诉他:「如果你拿到融资的话,我还继续跟你干。」

  2011年初,饿了么拿到金沙江创投A轮100万美元投资。当时平台在学校发广告传单、贴海报,每天一两千单,获客成本低。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问张旭豪能否根据交易收提成,张旭豪回答,如果收提成的话,商家会绕过饿了么,让用户直接打电话给商家了。

  收费模式上,竞争对手都是按佣金来抽成,站在餐厅的对立面。饿了么提出包年收费制度,一年4820元,半年2750元,让餐厅觉得饿了么是和自己紧紧连在一起的,订单越多自己赚得越多。

  拿到融资后,饿了么开始进行扩张,覆盖全上海高校后,又进入杭州、北京的高校市场。

  张旭豪硕士未毕业就创业,大学是他最熟悉的环境,饿了么选择高校作为市场突破口,既有路径依赖的原因,也因为张旭豪受《硅谷海盗》影响,又看到Facebook也是采取高校策略。「我们觉得高校用户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会变成白领用户。」张旭豪说。

  外卖行业本地属性强,对外扩张时,饿了么遭受的最大阻力是北京的创业公司,数量多,基本每个学校都有一个。但是,只拥有小块资源的创业公司,没法和已经拥有一块整体市场的饿了么相竞争。「我们一个个给灭掉了。」康嘉说。也有特殊的,华北电力大学的开吃吧是老师开的,给门卫打过招呼,饿了么一计算,要拿下这个大学成本太高了,就放弃了。

  2013年初,饿了么拿到经纬中国和金沙江创投的B轮投资,600万美元;年底又拿到红杉中国的C轮投资,2500万美元。关键是,这一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点点、美团相继进入外卖行业。之后还有百度外卖。

  资本来了,巨头来了。外卖行业的风口到了。

  此时,饿了么已经坚持了5年。

  「专注很重要,转型之后死掉的更多。如果你觉得这个行业有深层次价值,就要跟时间做朋友。」康嘉说。

  2

  外在彪悍内里精明

  「我喜欢运动,运动要耐得住寂寞,一个投篮动作练100次,很乏味。你要在无趣、平淡的过程中坚持住,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张旭豪如此解释自己的坚持。

  这位31岁、第一次创业就是45亿美元独角兽的CEO,个性张扬,骨子里刻着三个字:「我要赢。」

  后来,张旭豪创办饿了么,收取年费。有些餐馆赖账,张旭豪坚持不付款就下线。下线后餐馆又受不了每天流水减少,找上门来。一家餐馆背景复杂,直接来人要冲进张旭豪租的房子。张旭豪事先接到消息,派了一名员工到派出所门口等着,接到电话就赶紧报案,有人私闯民宅。

  餐馆来人堵在楼下,要张旭豪跟他们走,谈一谈。张旭豪死活不干,要谈就在家里谈。进了屋后,张旭豪和他们硬碰硬。对方砸手机,他也砸手机,对方砸杯子,他也砸杯子。

  没谈妥,对方走人了。第二天,又找上门来说,昨晚冲动了,说话有点激烈。算了,不跟你们学生计较,还是把钱付了。「我们那时候能收上钱,主要靠张旭豪。」饿了么资深副总裁闵婕说。

  张旭豪外表是北方人的彪悍,内里还是上海人的精明。他向张加乐借过10万元作为周转,特意写了借款协议。他告诉张加乐,你这10万元本来可以买股票的,赚得更多。我帮你看一只股票,在这段时间肯定是上涨的,就当你这10万元买了这只股。我还钱的那天,股票涨了多少,我就按照涨幅算利息,亏了不算。后来,张旭豪践行了协议。

  饿了么初创时,把所有外卖商家印在小册子上,要印几万册,需要几万元,张旭豪觉得这个钱不值,干脆拉广告赞助,把册子的封面、封底作为广告位置卖出去。起先没人搭理,后来想到上海交大附近最有钱的企业是4S店,这个册子可以发给交大老师、职员,他们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这样的说辞打动了4S店,张旭豪凑齐了印刷册子的钱。

  装修的时候,张旭豪看重性价比,一点点地抠预算,不满意的地方要求重新装修。结果,饿了么再次搬家,需要新装修办公室时,闵婕再找上次的师傅装修,师傅先不愿意来,因为上次生意亏了本。

  饿了么找王祖蓝拍摄广告片,片场搭建场景。这时候,饿了么已经是一家刚完成3.5亿美元融资、可以在分众传媒投放近亿元广告费的公司。张旭豪挨个核对预算报表,看灯光、建材费用是否合理。

  饿了么早期员工工资千元上下。这些人,跟着他从上海南洋博仕欣居三室一厅的房子,搬到上海闵行区颛桥地铁站附近的别墅,无怨无悔,坚持下来。

  1990年出生的闵婕,是饿了么第5号员工。闵婕在饿了么做市场推广。他们尝试了一切能用的推广办法:例如拉横幅、赞助校园比赛、在开水房墙上贴「小心热水」告示、贴海报、送笔、送巧克力、发传单。只要想到一个主意就马上去做,如果有效果,就反馈回来总结形成系统的经验。最终,他们发现还是发传单最管用。

  2014年补贴大战之前,饿了么的推广方式就是标准化的发传单:A5大小、157克铜版纸、1000张13.3厘米厚。地推说自己今天发了3000张,闵婕就直接问3000张多厚,地推比划一下厚度,马上就能知道是不是胡扯。

  一栋宿舍至少每月全覆盖两次,根据后台所见订单量,调整覆盖频次。很长时间里,饿了么市场部使用的财务科目是:兼职工资、物料。

  3

  不惧巨头疯狂烧钱扩张

  饿了么追求极致,所谓极致就是「这栋楼发传单没20遍以上,不要说这栋楼做好了。」

  饿了么上海地推月收入7000到10000元,一周工作6天,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饿了么对地推KPI考核是每天拜访8家店,经验丰富的地推一天能拜访15家。

  黄谦入职一年,已经是上海西南战团团长,负责6个战营,共49名地推。2015年7月,他加入饿了么,是上海普陀区二战营的普通地推,当时普陀区分为两个战营,每个战营八九名地推。黄谦每天早晨7点从家里骑自行车出门,带上兼职员工,每人负责一条路的传单发放,他本人负责丰庄地铁站附近区域,有创业园叫3131,园区用美团外卖的比较多,黄谦在那里驻扎一个月,天天发传单。现在,黄谦父母问他「饿了吗?」他脱口而出「叫外卖」,就是那时候发传单太多的后遗症。

  除了发传单,他还拼命开拓商家。当时普陀区还有很多商家没有上线,黄谦先说服商场里、街道上比较显眼的优质店铺上线,让用户对饿了么平台产生好感。一方面是提升餐厅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是不断宣传提升渗透率,黄谦所负责区域从日交易额8万元增长到20万元,2016年1月,他晋升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战营营长。漕河泾有30万白领,黄谦的管理半径是10个地推,最初日交易额60万元,5月冲到峰值120万元,平均98万元,从原本排名中等的战营冲到全国第二大战营,黄谦再次升职。

  饿了么全国分为9大战区,90个战团,近400个战营,每个战区差不多有地推1000多人。

  战区、战团、战营,这家公司连名字都透着浓浓的好斗意愿。

  美团外卖2013年筹备动作比较大,那时候饿了么也盯着美团外卖,研究他们的规划。年底,当时美团外卖负责人王慧文和张旭豪见了一面,王慧文随口问,你们要不要投资?张旭豪回答:「我们刚拿完融资,干嘛要你的投资?」

  2014年初,饿了么已在12个城市开站,每日订单10万单。这时候,美团外卖发力了。美团外卖启动会叫做「抢滩」,决定在一年内开设200多个城市,冲击日均订单40万单。美团外卖认为饿了么的短板是管理,如果快速扩张的话,很有可能管理失控。

  2014年美团外卖平均1.5天开拓一个城市。

  这是美团外卖扔出来的筹码:你跟不跟?饿了么如果不跟,就会被边缘化;如果跟,管理很有可能出大问题。

  跟。

  「你开30个,我们就开30个。」张旭豪说,「如果我们最终竞争不过别人,被淘汰,也是活该。」

  「轻量级选手站到重量级赛场上去打,很多人会恐惧,感觉自己矮了一头。但张旭豪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就是一定要打。美团能做的,饿了么为什么不能做?在我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如果让我来操盘的话,我是不敢的。他就敢。」饿了么联合创始人、资深副总裁汪渊说。

  饿了么原本计划上半年开拓20个城市,按照原有节奏,一家两万人高校市场,周边具备外卖配送能力的餐馆大概是20到30家。饿了么先派人调研市场,开站后和餐厅谈判、上线、推广,标准流程是8个月打下一个城市的高校市场。

  康嘉他们开车在江浙一带跑了一圈,看存量不够的市场能不能快速催熟,跑了几周之后,决定加快节奏。饿了么组织架构单一,总部甚至没有运营架构,张旭豪赶紧成立发改委,抓城市扩张的事。

  62个城市,这是饿了么2014年上半年实际开站数量。但还不够。

  7月,饿了么发改委讨论是否下半年开到150个城市?张旭豪直接拍板200个。这个数据遭到所有人反对。闵婕说:「但是跟历史上的转折点一样,核心决策反而是少数人的声音是对的。」

  2014年初饿了么才200多个地推,「只要智商没大问题」,全都撒出去做城市经理,仅仅在总部培训3天,培训资料是康嘉花了一晚上写出来的市场管理经验。饿了么也听闻过美团地推的狼性作风,培训的最后一堂课是拳击。饿了么想告诉这些地推,别怕事。「你是小团队,面对大军压阵,首先气势不能输。方法论都是其次的。」

  扩张到200多个城市,康嘉他们发现人的私心就冒出来了,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腐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又在发改委成立一个部门:政委。政委的成员是原先业务做得好的老员工,到各地宣讲饿了么的历史、价值观、方法论。也带着查处腐败的任务,直接向康嘉汇报。

  政委仍然是业务体系里的单元,发改委又另外成立监察部,直接通过法律途径处理腐败问题,「法律更有威慑力,我们也抓了好几个大案。」这些案子又由政委在公司内部全面宣讲。

  快速扩张中,除了腐败问题,还有管理问题,管理职能不清晰、晋升制度混乱、薪酬制度不公平等。「到处都是坑,到处都是需要弥补的漏洞,急速扩张带来的问题太多了,那时候先管活下来。」闵婕说。

  2014年9月,饿了么扩张城市力度增大。「美团觉得扩张没把你弄死,就一下子把补贴提起来,用钱把你砸死。毕竟你就融那么多钱,看你跟不跟。张旭豪坚决要跟。」康嘉说。晚上开视频会议进行动员,张旭豪挨个和大区经理、城市经理视频,话不多,全靠吼。

  对着视频上的员工,张旭豪是三板斧:先是套近乎,兄弟咱们好久没见了;再是抓住城市经理工作上的问题穷追猛打;最后,话锋一转,鼓励对方好好干,「我明天就要看到你的市场份额提高!」

  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一边每单补贴2元,另一边就补3元。等到这边3元补贴活动结束,那边马上加码到3.5元,迅速收割用户。3元、4元、5元,节节升高,这种胶着状态玩下去没有尽头。张旭豪决定玩把大的。和他打德州扑克一样,小筹码不看,专玩大的,抓住一局一下子吃进来,就全部拿回来了。「我直接扔8块,满10减8你跟不跟?」

  饿了么在中午11点做一轮「波峰战略」:满10减7。最激进的时候,全免单也做过。

  「饿了么的关键时刻,进入北京市场算一个,在移动端发力算一个,这两个加起来的重要性都比不上美团加入战局。」经纬中国合伙人丛真说。美团进入外卖,没让投资人惊讶,但投资人也没想到它这么拼命地干。很快,丛真就意识到这对张旭豪来说是一件好事。

  美团的加入,一来提升了战争的级别,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利于卷入更多的资源;二来也让饿了么有了更高远的目标。

  原先张旭豪的想法只是,按照正常节奏做就好了。那些对手就算还没有被搞死,也迟早会被搞死。如果说,之前张旭豪只是确信饿了么会是一家十亿美元级别的公司,那么美团的加入,激发了他内心的斗志,让他看到了把饿了么做成一家百亿美元公司的机会。

  补贴大战最厉害的时候,饿了么一天烧掉一千多万元,「当时觉得很恐怖,烧到500万元的时候就感觉,好像太残酷了。」张旭豪死命撑着,「谁先说不打了,谁就败了,撑也要撑到最后。」

  他觉得补贴可能被妖魔化了,「在早期开疆拓土阶段,补贴是最有效的、教育市场最快的方式。」

  2014年上半年,饿了么敲定了来自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D轮融资。凌晨三点,闵婕接到张旭豪的电话:「子弹充足了,可以跟美团好好打一仗。」8000万美元对饿了么来说是一支强心剂,稳定军心。大家觉得8000万美元摆在那里,足够打。

  同期,美团完成C轮融资,3亿美元。2014年下半年,饿了么启动E轮融资,有投资人一拍即合,一星期内把2000万美元定金打到饿了么账上,到11、12月竞争最激烈的时候,饿了么每天烧钱从500万元冲上800万元,甚至更高。投资人后悔了,这时饿了么账上再过一两个星期就没钱了。

  命悬一线。

  正好中信产业基金看好饿了么,接手了这一棒。

  中信产业基金领投了饿了么E轮、F轮,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吴敬阳的逻辑清晰、简单:饿了么和滴滴出行(中信产业基金C轮投资)一样,是广谱用户、高频、刚需的平台,能给买卖双方带来明确价值,是高回报、高确定性的机会。

  吴敬阳投资时也很担心,这支学生军,能对抗阿里巴巴、美团这样的正规军吗?

  他第一次见张旭豪,感觉像草莽英雄、敢冲敢打,并没有发现他能成为百亿美元、千亿美元公司的领袖。打了多次交道之后,他发现,张旭豪面对困难特别淡定,E轮原本领投基金反悔,也没让张旭豪慌乱。

  张旭豪说:「你只有真正和巨头玩过,才能证明自己是巨头。」

  4

  做数据驱动的公司

  2014年10月,饿了么订单从10万单飙升到100万单。

  汪渊是饿了么最早的CTO,2014年饿了么服务器频频崩溃,汪渊简直是在水深火热中,国庆节带着团队到北京扩建机房,从20台扩到200台。他咬牙扛下来了,又主动告诉张旭豪,应该让更优秀的人才进来做CTO。

  饿了么CTO张雪峰对张旭豪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他觉得张旭豪和王兴相似,倾向于对技术进行大投入。虽然有补贴大战,仍维系了对技术的投资。2013年,饿了么就给技术部门配备8000元太空椅、12000元电脑。2015年3月,张雪峰加入饿了么,当时技术团队70人,一年多后技术产品团队1000人左右。

  早期做饿了么,张旭豪留了个心眼,饿了么传单上有标记,用户通过哪张传单下单能够在后台显示出来,转化率能落实到每个地推身上。张旭豪在做上海交大附近的市场时,初步有了量化思维。

  2011年为了收集餐厅,饿了么开发系统,地推扫完一条街,就在系统上划一下,记录下这是自己跑过的范围。当时十几名地推花了一个月跑了上海6000家餐厅。

  Napos移动端版本的开发也是饿了么的关键节点。此前,Napos只能安装在PC上,餐厅使用门槛高,必须有电脑、网线。档次高一点的餐厅有电脑,用Napos,小餐厅就用短信通知,但是短信通知功能有限。2012年,张旭豪他们觉得智能手机量起来了,花了一两个星期开放移动版Napos,赶紧让商家替换。很快,饿了么看到80%商家上线移动版。

  张旭豪坚持自己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他不断学习美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的优点,「啥公司好,我们就学习。但我们坚持一点,我们是数据驱动的公司,尽可能量化管理动作。」

  他说:「我不认为千团大战如何,一千个傻子跟他(美团)打,也就这样了。他确实地面部队经历过千团大战,有一定经验,但并不代表无懈可击。我研究过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本质和我们很像,他凭什么在千团大战赢下来,就是内部在数据化、量化和以结果为导向做得好。我不觉得饿了么有多大的劣势。」

  被鞭子抽着狂奔的张旭豪,也在死命抽他的团队。张雪峰刚加入饿了么时,张旭豪希望短时间内搞定系统(稳定性),追上美团和百度。张旭豪说,服务器能不能不出事故啊?张雪峰告诉他,这不可能。你找比我厉害百倍的人也办不到。张旭豪后来接受了,允许服务器有故障,但要把故障恢复时间缩短,或者控制在小范围内。

  张旭豪觉得技术部门目标不够激进,要求赶进度。技术部门目标简单,一是按时交付,二是系统稳定。这两点实际有点矛盾,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进度,容易有故障。业务团队又说,上线怎么这么多问题?赶进度,功能倒是有了,但会出故障,一秒钟峰值损失可达15000笔订单,客户流失。这是什么代价?张雪峰说:「做大之后我觉得口碑比快更重要。」

  后来,张旭豪和业务团队也意识到,写代码是需要思考的,有客观节奏的,一味赶进度会出问题。

  若有大促或者临时性的重要项目,技术部门也会拼命。做物流系统时,一个月住在酒店里,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在写代码,冲刺项目。

  张雪峰评价张旭豪「有气场,讲逻辑,细节缜密」。讲逻辑是最投张雪峰脾气的。张旭豪对数字敏感,财务部门数据、业务部门数据,还有技术部门数据团队数据,有时候会对不上,张旭豪就要求解释,可能是数据源和规则不一样,张旭豪会指出来,这个计算公式有问题。

  张旭豪气场强,张雪峰带着手下的总监去见张旭豪,总监紧张得像炸毛的猫。一出办公室,就给张雪峰说,我是不是要写辞职报告?张雪峰告诉他,没必要。CEO为什么吼你?因为你逻辑还不够周全。

  张旭豪有一句话:「我支持大家一起讨论,但逻辑要清晰。你的逻辑不能支撑你的观点,你就别说话,滚一边去。」

  张雪峰原来在外企,老板当面沟通很温和,回头用邮件指出问题或者解雇员工。张旭豪觉得这样很无聊,要解雇就当面说。张旭豪是能用语音就不用文字,能用视频就不用语音,最好是当面来。给张旭豪写邮件,如果吃不准他的想法,就干脆别写,直接微信沟通。

  在别墅居住期间,张旭豪的管理方式比较温柔委婉。他会在打德州扑克的时候,对某个员工说,你做的那个东西是不是可以往别的方向调整一下?他考虑到,如果是正式场合说起,员工可能觉得憋屈,我好不容易给你做了一个,你还指出问题。

  但是,也许是因为战场搏杀的高压,将他骨子里的蛮狠、好斗、急躁、尖锐淋漓尽致地逼了出来。服务器崩溃,他会冲着汪渊大吼大叫,拍桌子、扔杯子。

  他在高层会议上嘲讽:我们干脆叫一盘散沙好了,怎么天天开会,我们的效率呢?

  打篮球时张旭豪接到员工电话,说话又快又急:「你现在不要说你困难是什么说这些没用你告诉我现在怎么解决。」旁观的张加乐说,「张旭豪绝对不多说两句屁话。」

  张旭豪对所谓学生军、正规军不以为然:「有些人有十年工作经验,实际都是屁,十年啥都没学会。我们没有工作经验,但我们每天学习。不要把你的工作经历当做工作经验,经验要体现出价值来。」

  2014年,张旭豪没有预料到自己需要面对的管理挑战。他认为饿了么只有200人的团队,没有必要做ERP系统,在当时看起来是合情合理的决定。但是,一年时间人员数十倍的扩张,让这家公司吃足了苦头。

  2015年,饿了么在还管理债。2012年饿了么联合创始人邓烨开始负责客服,到2015年河南新乡建起客服中心之后,饿了么客服的接起率才从60%提升到90%以上。现在,饿了么每天四五百万订单,投诉比例万分之三,主要是催单。

  张旭豪很难服软。在篮球场上,拿球跨一步算不算走步,起了争执。之后,张旭豪会搜集资料、视频给大家看,到底规则是怎样的。如果他错了,也不会当场承认错误。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这杯咖啡好喝」;要么笑一笑,过几天聊天时顺口提起:上次是我判断错了。

  张加乐评价张旭豪:「他的信仰就是他自己。谁也不信,有问题我自己刨根究底找出来,自己解决。如果你牛逼他就服你,服你就学习你,学完了就打败你。」

  5

  想做即时配送老大

  2016年5月17日,饿了么和阿里巴巴合作做大促,口碑外卖、淘宝、支付宝的流量被导进饿了么,一度系统瞬间挤爆,张雪峰他们只能临时限流,当天饿了么突破500万单。

  尽管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竞争激烈,但两边技术团队保持交流。大致4:4:2(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和其他外卖)的市场份额,让双方系统像跷跷板一样:如果美团外卖系统出故障,饿了么订单飙升,反之亦然。饿了么这边系统出故障,美团外卖技术人员会问,到底是美团被攻击了,还是你们挂了?

  饿了么平均每天UV600万,PV2亿,用户平均浏览页面30到35次下1次订单。数十亿资金砸进这个市场,继打车软件之后,外卖市场被竞争、资本快速催熟。

  2015年6月,张旭豪告诉分众传媒董事长兼CEO江南春,要进入白领市场,在分众传媒投放将近亿元广告,投放之前日交易额700多万元,6周后,日交易额3500万元。

  7年前,他还是一个在上海交大送餐的小创业者,大雨滂沱时站在宿舍雨棚下等着用户下楼,浑身淋成落汤鸡。这段经历,成了他今日和江南春交流的素材。

  2014年,饿了么又开始自建配送团队。当时判断,有配送能力的商家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需要把很多没有配送能力的商家拉到饿了么来。现在,饿了么自营配送近7000人,代理商配送员工8万人,众包注册用户刚刚突破100万人。

  这家公司对自己的定位已经不再是外卖平台,而是即时性电商平台。从餐厅外卖,扩张到超市生鲜食物饮料等等。经营范围的延伸、公司团队看似没有上限的增长,让张旭豪体悟到:

  ● 未来的管理形态,可能把系统做得足够好,管理几百万人也游刃有余。

  ● 尽可能量化一切能量化的管理动作,尽可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未来公司会越来越大,行动的小组会越来越小,这要求公司的整体架构和系统更加敏捷,可以迅速形成小组,匹配特定的资源,解决特定的问题。

  几万亿的即时配送市场,电商化率也就2%-3%,这里有很大的空间。2016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成饿了么第一大股东。饿了么还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吗?张旭豪说:「我们在董事会上占多数席位,很多事项上都有一票否决权,我们还是独立的」。

  这家创始团队是85后的公司,年少生猛,舞台中央的搏杀,享受大于痛苦。「大家既然都重视这块战场,认为未来的主战场在这块,谁会放手呢?百度都甩开胳膊亲自来干了。阿里会放手吗?」

  问张旭豪饿了么在即时性配送领域将处于什么位置,张旭豪毫没犹豫,脱口而出:「老大。」

  他信誓旦旦,再过12个月,将会与对手拉开距离。

三 : Google的创业元老今何在?

  北京时间1月29日,《财富》网站日前搜集整理出13位Google创业元老的基本资料,可以看出他们离开Google后大多走上创业之路或成为风险投资人或跳槽至初创公司以打造下一个引人注目的明星公司。以下是这13位Google人的今昔工作情况:

  1、Paul Buchheit和Sanjeev Singh

  Google时期:Gmail的开发者

  现在:FriendFeed的联合创始人

  2001年十几位Google创始人围坐在一起讨论公司的价值观。最后年仅24岁的Paul Buchheit将众多人的观点汇总为一句话即:不作恶(Don't Be Evil)。 如今它已成为Google的座右铭。众所周知,Buchheit是Gmail的首席工程师、Web 2.0 创造性程序的缔造者。为Google效力7年后,他于2006年5月离职,并与Gmail的工程师Singh及Google地图的开发者Bret Taylor、Jim Norris共同创建了FriendFeed。

  Buchheit表示,自己时刻关注Google的人事变动,并认为从Google受益最大的是其团队的融洽气氛。

  2、Gideon Yu

  Google时期:YouTube首席财务官

  现在:Facebook首席财务官

  Gideon Yu于2006年9月加入YouTube任首席财务官。一个月以后,他与Google谈判成功,同意以16.5亿美元的价格被Google收购,并继续担任YouTube的首席财务官。十个月后,Gideon Yu跳槽至Facebook任首席财务官。现年36岁的Yu坦言:不想迷失在巨型公司中,当初的硅谷聚集着很多微型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很灵活也很有激情,YouTube便是其中一家。如今加入Facebook也与当初进YouTube的原因一样,它们都了给我激情与新生命。

  3、Gokul Rajaram

  Google时期:AdSense创始人、产品经营主管

  现在:Chai Labs首席执行官

  Gokul Rajaram被公认为AdSense教父。当初开发AdSense时,Google要求他的团队在半年内完成它。在发布AdSense的当天晚上,Rajaram和Google联合创始人布林却用5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调试。上线后,AdSense即成为公司最大的摇钱树。仅2007年的第三季度,就为Google创造14.5亿美元的收入。去年11月,Rajaram离开Google并创建了Chai Labs。对于该公司的具体事务,他三缄其口,只是说Chai Labs是一家面向消费者的初创公司。

  如今,33岁的Rajaram还恋恋不忘早期与小团队一起在Google工作的那段日子,并说那是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他坦承,AdSense的开发经验使自己有了创业的冲动。

  4、Aydin Senkut

  Google时期:业务开发经理

  现在:Felicis Ventures公司创始人、天使投资人

  Senkut在Google做了近6年的项目经理及业务开发经理。2005年10月离开Google。现年38岁的Senkut已是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并拥有硅谷及中国大约35个互联网初创公司的股份。

  5、David Friedberg

  Google时期:AdWords商务产品经理

  现在:WeatherBill首席执行官

  Friedberg是第一批离开Google投入创业大军的一员。在Google工作三年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WeatherBill。该公司主要提供天气风险管理服务。自2006年创建以来已经筹集到1700万美元的资金。总部设在旧金山的WeatherBill,已经与加拿大旅游网站itravel2000.com及很多农业网站有了业务往来。

  6、Benjamin Ling

  Google时期:Google Checkout开发者

  现在:Facebook软件平台主管

  本杰明·林被誉为与Google联合创始人相媲美的技术天才。2004年斯坦福计算机科学博士毕业后就进入Google,主管电子商务。成功开发Google手机短信搜索程序-Google SMS后,本杰明·林又开发出在线支付系统Google Checkout。去年10月他跳槽至Facebook。现年31岁的本杰明·林说:“我确实很喜欢Google。但是就前景而言,我觉得Facebook独一无二。Facebook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走向,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7、 Anna Patterson

  Google时期:TeraGoogle搜索索引首席架构师

  现在:Cuill主席、创始人

  Patterson曾成功领导Google顶级的网站排名团队。去年,她离开公司与丈夫及前Google同事Russell Power共同创建了Cuill公司。该公司已经被业内人士描述成“Google杀手”,很多人预计其索引网页的速度将比Google快,但价格只是Google的1/10。Cuill秘密启动的方案将给搜索领域带来新的惊喜。有传言称,在Cuill今年正式上线前,Google可能收购该公司。

  8、 Bret Taylor和Jim Norris

  Google时期:Google地图之父

  现在:FriendFeed联合创始人

  现年27岁的Taylor和26岁的Norris及Gmail的两大开发者一起创建了FriendFeed。他们是斯坦福大学科技班的同学,当年一起进入Google工作,又一同开发出Google地图。去年6月,Norris离职后,就在同一天Taylor也递交辞职信,并组建了存储技术公司,但二人很快厌倦了该项目。后来,他们一起参与前Google同事Paul Buchheit及Sanjeev Singh的创业计划,组建了FriendFeed。

  9、Salman Ullah和Sean Dempsey

  Google时期:Google开发部副总裁

  现在:Merus资本创始人

  在Google任开发部副总裁的三年里,两人策划了一系列激进的收购活动。离开Google后,Ullah和Dempsey组建自己的Merus资本公司。该公司主要投资科技初创公司。

  10、Olana Khan

  Google时期:Google全球销售业务主管

  现在:Kiva首席运营官

  在Google销售部工作6年后,Olana Khan于2006年离职,加入Kiva.org任首席运营官。Kiva.org是一个小额创业公司,其主要向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例如,铁匠店或者二手服装店想要做大时,可以寻求Kiva公司的资助。Olana Khan说:“向Kiva.org借钱的用户中,70%是女性。这是吸引我加盟该公司的主要原因。”她表示,如果有机会成为一名成功的女商人,她会尽力帮助其他女性利用贷款拓展业务。

四 : 1000元如何创业?9个千元创业点子参考

1000元如何创业?1000元创业点子有哪些?现如今1000元在大家看来都是小钱,但是所谓“四两拨千斤”,好好利用1000元找个创业点子,照样也能赚大钱,1000元如何创业?1000元可以选择的创业点子可是不少呢,下面就让小编给你推荐若干个好生意吧!

1:自动高压喷雾器

该产品是对原有手柄抬压式喷雾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价格相当,工作效率却有较大的提高。[www.61k.com)现有可广泛用于平原、丘陵、山区的粮、棉、油、茶林、果园、蔬菜等水、旱地作物的病虫草害防治,也适合于家庭的庭院消毒、仓储灭虫、卫生防疫等,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蒸发式降温节能环保空调

目前市场中的节能空调,能够在开敞式及半开敞式的环境中使用的并不多。本产品不但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并且降温效果很好。本产品同时兼顾换气、降温及人群密集的场所。本产品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新疆等地区销售,效果良好。使用者反映、制冷降温速度快、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LED电子时尚饰品。

3:开一家农村用品租赁店

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工具很多,但一家一户不可能购全。有条件者,可投资一万元左右,购一些农民必用物品出租,收取租金。一千块在农村能做什么生意?可出租的商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婚丧之事用品,如婚纱、相机、厨具、摆酒席用的桌、凳及酒具等;二是建筑用具、如模板、手推车、储水罐等;三是小型农机,如播种机、脱粒机、铡草机等。可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逐步添置。

4:开家农资专场店

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约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需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一千块在农村能做什么生意?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5:开一家特色小吃部

一千块在农村能做什么生意?如果你有吃苦耐劳的好品格,手中拥有一万元资金,可以考虑在城里闹市或乡镇政府所在地开一家特色小吃部,经营的花色品种要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例如开个粥店、糊辣汤店、馄饨店、羊汤店、饼丝店、烧烤店、杂粮店,以早餐、晚餐、便餐为主,以特色、快捷、实惠、风味取胜,让食客花上两三元钱就能吃饱吃好。店铺租金、流动资金、购置桌椅及餐具厨具各项投资加在一起,有一万元足够。

6:开一家缝纫店

时下,农村新娘的嫁妆里已没了缝纫机,新生代的农家妇女对缝缝补补的活儿已生疏,许多农民为衣服坏了拉链、裂开小口等毛病无处缝补而发愁。一千块在农村能做什么生意?此外,目前服装市场上适合老年人穿的服装很缺。在农村开家能为农民量体裁衣或干些缝缝补补活儿的缝纫店,生意肯定不错。

7:花卉护理中心

有1000块钱,而且有护理花卉技能的人,可以为家庭或单位提供治理花卉病虫害、嫁接剪枝、除虫施肥、种花养花方案等服务。可以根据花卉的售价,每次收取10%~20%的服务费。投资分析:主要提供上服务,无需租门面店。前期投资1000元,购置工具如剪刀、喷药器、铲子等500元。安装一部电话200元,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200元,其余用作流动资金。毛利率300%~500%。

8:香昧植物盆景店

香昧植物盆景店近几年被投资者看好,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香草盆景如香兰草、薰衣草、蚊净香草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可在菜市场或花卉市场、居民密集区租一个3~5平米的小摊位。前期投资1000元,摊位租金500元/月,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200元,其余用作进货。一年生中低档品种成本0。88元~l元左右,零售6~20元;多年生高档品成本为5~7元,售价为100元以上,毛利率可达几倍到几十倍。

9:老年用品店

纵观当今市场,老年人日常生活所用商品品种较单一,有的甚至短缺,比如适合老年人吃的风味点心、穿的轻便布鞋、粗线袜、对襟褂儿,用的平板床、小马扎、躺椅等,市场上极少看到。市面上很需要一些专门的老年人购物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器材与用品,这些用品需用一些特殊材料设计与制作,以适应老年人身心之需要。

www.61k.com

五 : 当你只有1000元时候该如何去创业?

张小明同学问:现在开个早餐小店,要2-3万,开个卤菜店要3-5万,开个象样的小店要10万,开个中型稍有规模的店要30-50万。(www.61k.com]许多有创业家底的人,他们的创业都不一定成功。我是想创业的菜鸟,手上只1000元,2000元,怎么创业?

这个问题对平民创业者来说,非常具有普遍性。面对这个问题,通常会有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是: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出来创业是很危险的,2000元钱,连选一个项目的钱都不够,你想创业,太天真盲目了!不要这么矫情好不好!你没有资金,没有练好创业内功,你没有人脉,你没有渠道资源等,你怎么创业?拜托先练好内功,积累好资金,等待最佳时机,再正式创业。

一种声音是:有想法,就要行动。如果等到你一切条件都成熟了,时间已去,时机已去。别跟我说你还年轻,年轻也是经不起岁月蹉跎的。难道你拖儿带崽感到生活困窘时,才去创业吗?创业内功也是要在实践中才能练成的,你一介平民本就没有高级的人脉,只能靠自己。别跟我说十万元开个店,几十万元开个公司组个团队才叫创业,这样的创业,咱平民高攀不起呀。所以,即便是手中只有1000元,2000元,就想办法从小生意滚雪球把它滚大吧,而且这也是练创业内功的好办法。

怎么说好像都有道理,来看看行动中的创业者怎么说。

邵养鹏:我在上海打工的时候,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当时用2000多元兼职摆摊烤面筋,坚持一年赚了点钱,很少。以后回到西安专职摆摊,又重新花钱去提升了技术,改进口味,坚持了三年多。虽然赚钱只比打工略强一点,但是我还是认为很值。我以前不懂得怎么创业,在行动中我学会了创业的一些本领,改变了自己内向的性格,扔掉了自卑,有了自信。要说练创业内功,我觉得这些也是。现在我准备学习卤菜技术摆摊,预计投资2万元。如果不是这几年出来摆摊并坚持下来,也许我现在还是在日复一日地打工,毫无目标,功力也不会见长。

任笑笑:我摆摊卖耳钉几百元就开始了,进价几毛钱,卖三到五元,利润很高,很快就翻本了。后来我又进货卖包包,卖吊坠,进货1000元就可以开始。我有份推销化妆品的工作,都是业余时间卖的,我没有把创业想得那么复杂,想到了我就去做。后来我看见梦想服饰招网络代理,我交600元做了代理,进行简单培训后,我又开始在网络上卖衣服,我曾经一个月卖衣服利润达到了一万元,由此我也对网商有些了解,现在准备做自己的网店或者服装店。打工也是学习,创业也是学习,都是为了提升自己能力。我觉得随便一个小生意,你用心去做了,也不比打工差呀!关键看行不行动。我们90后没有这么多犹豫,自己行不行,找个小生意试下就知道了。成熟的时机,不太容易等到。

刘山龙:我准备创业时,我的钱如果要开一个小店还是差不多的。但我没有选择开店,因为我自己觉得功力还不够,开店没把握。于是我500元进一箱刷子开始摆摊,一直摆了很长时间。后来我选择学习灭四害技术正式创业。因为这个小本创业项目不需要找门面,我学会技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干。学技术一个月加上学费和开始做的一些工具,一万元就开干了。干了一年多,现在我准备筹划注册一个小公司。我我觉得,项目对于创业重要,资金也少不了,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具备一定能力。许多人打工积攒了一笔钱,也够开个店什么的,但许多人开了店就血本无归。你不能说项目不好,因为同样的项目,同样的技术,别人就能大把大把赚钱呀,为什么你不能?自己有多大本事要清楚,本事不够的时候,钱再多,项目再诱人,都得先稳着来,把内功练好再说。

李海:我摆摊做手机贴膜以及手机小配件,也是个投资几千元的小本生意,也一直靠这个小生意养活一家人。去年,我爱人也加入摆摊,我们进了发夹、吊坠,销售不错。后来春节期间又自学习气球简单造型街卖气球。我的体会是,创业不分大小,只要有心用心,都能做好。

……

其实,关于创业的问题,如果要讨论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因为包涵的内容太多了。但有一点,行动的人才最有发言权。做多大的生意才算创业,创业要怎么定义,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资金去实现了赚钱,这就够了。钱少有钱少的办法,况且厉害的人多的去了,甚至有人空手套白狼都能创业成功。何况,许多平庸的人都敢去尝试,如果将标准降低,不是非要搞个大公司组个团队什么的,创业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许多平民创业的英雄,他们也是从小本创业开始的。

张松从几元钱开始利用家乡的野花野草步入创业,12年过去,他现在的张家娃餐饮事业集团公司资产已上千万元。廖相晖从300元学习卤菜摆摊开始,八年多时间,现在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有直营店,发展加盟店上百家。谢国鹏从一个小小的黄石香饼开始,10年创业,历经人生一次次灾难,现在也有了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开始延伸到食品配送……这些,都是曾经与我们同一起跑线上的平民创业者,能有今天的成绩,少不了行动、努力和坚持。

所以,我觉得,项目可大可小,贵在你坚持做的事情是不是值得你坚持。只要有这种信念,成功也会离你不远。即使我们到不了海拨8848最高峰,攀上2000米,3000米,5000米还是可能的。

1000元,进货摆摊足够了。2块钱的发夹可以买500个;5块钱的拖鞋可以买200双,500元一箱的刷子可以卖二箱……

2000元,弄个三轮卖肉夹馍够了,夏天卖个凉粉凉面也够了,推个车早上卖稀饭馒头也够了。

有的时候梦想无关大小和形式。重要的在于你想怎么实现罢了。

也许你将来的目标是餐饮连锁,那你可以先从摆摊卖小吃开始,了解卖菜和配料,学习与人交流沟通;也许你将来想成为大的网商,那你可以先几百元从QQ微信卖服装开始,学习了解网络营销知识……创业不分大小,不拘泥形式、规模。关键的是要走出第一步,你才有机会迈出第二步,才会明白第三步该怎么走。

我们是平民,一无资金二无人脉,拼的是自己,不要嫌弃,哪怕你做的是再小再卑微的小项目,都要很认真的满怀信心地去做。

创业需要全面分析精细考虑,但如果顾虑太多,要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再开始创业,那可能赚钱的机会已等不及你漫长的准备就独自先走了。几千元的事,有40%把握就干,不逼一下自己,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褚时健85岁人生过大半都可以重振创业,你这么年轻,又有何惧呢?!

不要坐等机会,不要坐而论创业。行动吧,朋友们!

本文标题:1000元如何创业-[创业狠问答]如何不花钱搞定1000个铁杆用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5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