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林海雪原小说-《林海雪原》[小说]:《林海雪原》[小说]-作品概述,《林海雪原》[小说

发布时间:2017-09-11 所属栏目:小说林海雪原

一 : 《林海雪原》[小说]:《林海雪原》[小说]-作品概述,《林海雪原》[小说

这是一个由一部出名的同名电影而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讲述的是小说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书里所写的是有关于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作品概述

《林海雪原》[小说]:《林海雪原》[小说]-作品概述,《林海雪原》[小说]-主要内容_林海雪原作者
林海雪原封面

《林海雪原》是根据曲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同时也搬上京剧舞台,其中“智取威虎山”这段唱词,很多人都会唱。

[www.61k.com)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主要内容

《林海雪原》反映了作家的这段生活经历,即描写一支由36位侦察兵组成的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长白山林区和绥芬草原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的故事,在叙事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传奇性。故事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大战四方台等剿匪战斗为主要线索,穿插各种出人意料、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产生了曲里有曲,险中有险的效果。

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书摘

《林海雪原》[小说]:《林海雪原》[小说]-作品概述,《林海雪原》[小说]-主要内容_林海雪原作者
《林海雪原》[小说]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匪窠开进途中,白鸽救了1个被杀伤的女人,并跟踪敌人发现了神河庙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的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缴获了敌匪的地下先遣军联络图。
经反复提审一撮毛和小炉匠,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1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少剑波召集会议反复推敲了杨子荣的设想,迅速据此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杨子荣化装成已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在威虎山上,巧妙地应答了座山雕及手下“8大金刚”的多方盘问,并利用座山雕急于扩大实力、扩展地盘的心理,献上了缴获的敌匪地下先遣军联络图。初步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并被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团副。
座山雕精心布置了一场“与来袭共军激战”的假战斗,暗中考察这个“老九”是真是假。杨子荣提着枪也冲了上去,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只大喊大叫,枪都打到天上去了。他知道座山雕是在考验他,于是大打出手,连着打死几个匪徒,座山雕一看打死了弟兄,便对杨子荣大喊:“行了,老九!这是在演习。”消除了座山雕的疑心,并将计就计乘机送出了所摸索清的情报。

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背景

1950年代,小说《林海雪原》一发行,便在群众中引起了轰动,说洛阳纸贵也不过分。据当时的人回忆说,在图书馆里借书,这本书就没在架子上停留过,都是从这个读者的手很快交给下1个读者。有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然也就有不少议论和评论。
当时在《北京日报》等报纸上就开辟了专栏,讨论《林海雪原》。评论分两层:普通群众的读后感,还有就是专家写的文艺评论。总的来说,专家的意见趋于相同,基本上肯定,但有一些小毛病可以改进;而群众意见就对立了,说不好的很多:主要是认为少剑波这个党员形象不成熟,只见小分队活动不见党小组开会,护士白茹太小资太浪漫,爱情化的描写太多,是故事的装饰品。当然也有相反的意见,不同的声音。
过了两年,这本小说拍成了电影,原来的小说是由抓许大马棒、座山雕、谢文东等组成。电影的篇幅有限,只拍了最精彩的智取威虎山。原来的小说是少剑波、杨子荣并重的,电影主要突出了杨子荣。这些改动都是完全正常的。但顾及到原小说的“缺点”,在小说中,少剑波那种风华正茂雄姿英发的小周郎形象,到了电影里就稳重多了,到了样板戏就更稳重了,沈金波简直是个老生的扮相。

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台前幕后

小说《林海雪原》自面世以来,甚获赞誉。殊不知,该书的原著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
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国内的出版社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件堆积如山,限于编辑人手少,总是难以及时审阅每一部来稿。有一天,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领走厚厚1大摞原稿,打算在编辑手头书稿之余,尽早处理这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当他打开稿件一看,稿名为《林海雪原荡匪记》,稿纸有大有小,每一叠用各种不同的碎布条拴着,字儿老长老长1个,伸胳膊踢腿的,很不好认。说实话,当时龙世辉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来读这部长篇稿件。但是,当他耐心地一页页地翻下去后,却完全沉浸在小说故事之中。书中奶头山和威虎山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杨子荣和少剑波的英雄业绩激荡着这位年轻编辑的心。读罢全部原稿,龙世辉马上向出版社副社长楼适夷作了汇报,也同作者曲波取得了最初的联系。
曲波,1923年出生在山东的1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八路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他从胶东抗大毕业,次年随部队开赴东北。1946年冬天,他带领小股部队参加北满林海雪原剿匪斗争,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1950年,他转业到铁道部,任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党委书记。1955年2月,他正式动笔创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荡匪记》,于次年8月完稿。
龙世辉在向楼适夷的汇报中,既为发现一部优秀的长篇新稿而兴奋,同时也谈到这部稿子在艺术上和文字上还需进1步提炼。在楼适夷的肯定和鼓励下,《林海雪原》的编辑发稿任务就落在了龙世辉的肩膀上。稿件的修改一般由作者负责。曲波修改过一次后自谦地表示,还需要出版社进1步加工。他委托编辑部对稿件全权处理。出于对文学工作的热忱和工作责任心,龙世辉编辑毅然接受了作者的委托。经过三个多月废寝忘食的修改,《林海雪原》终于定稿。
1957年9月《林海雪原》正式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广大读者为书中所展示的惊险曲折的传奇性的英雄故事所倾倒。这部小说也很快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连环画,并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尤其在改编为京剧《智取威虎山》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英雄人物杨子荣形象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搬上荧屏

2003年,从东北亚布力拍摄现场传来消息:由总政话剧团组织改编的20集电视剧《林海雪原》,可望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后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
将经典小说《林海雪原》搬上荧屏,其间堪称一波三折。四五年前,曾由两家影视制作机构请人操刀改编,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未成功。前年,总政话剧团果断地买断了这部著作的电视剧改编权,并经过两年多的准备,终于在今年春节期间开机。
《林海雪原》剧组可谓是群英荟萃。剧中头号男主角杨子荣的扮演者王洛勇是第1个成功闯入西方戏剧殿堂的中国人,曾有过在纽约百老汇演出2700多场的辉煌纪录,被美国众多媒体称为“百老汇的百年奇迹”、“他填补了百老汇历史上没有中国人当主角的空白”。王洛勇是1个不折不扣的全能型艺术家,1975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吹了8年圆号,此间还潜心学习了京剧表演艺术。1986年赴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戏剧院求学并获艺术硕士学位,写过3部电影剧本,主演了4部好莱坞的电影,还执导过包括名著《哈姆雷特》等10余部戏剧,并将英文版人艺话剧《狗儿爷涅槃》搬上百老汇的舞台。在《林海雪原》的拍摄中,王洛勇的表演可圈可点。导演李文歧曾因执导电视剧《赵尚志》而成为飞天奖最佳导演,他在《林海雪原》剧本多个版本中选择了不只是突出剿匪情节的剧本,并在整体上创造大氛围、大场景、大镜头,营造厚重的历史氛围。演员的服装都是清一色的大棉袄、大狗皮帽子、大鞋板,以突出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他还突破以往战争题材的作品以血腥屠杀表现悲剧的模式,而是追求美感,将血腥的场面模糊掉,借助音乐效果从侧面来营造这种震撼力。
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其好坏往往是电视剧成败的关键。《林海雪原》的编剧王德忱是东北人,有生活基础,语言生动。以前的本子里,正面人物写得不及反面人物生动,而且原著中一些出彩的情节没有保留。王德忱经过反复修改,在原著的基础上将人物和线索做了重新扩充、发展。制片人宫晓东、郑凯南在王德忱的剧本基础上,又聘请了周七月先生在总体结构和人物关系上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除了“敌我矛盾”之外,也增加了丰富的“人民内部矛盾”和正面人物之间的心灵碰撞。
摄影师王晓明是刚刚获得金鸡奖的电影《美丽的大脚》和电视剧《空镜子》的摄影。美术师那树枫是电影《风月》、《晚钟》、《邓小平》和电视剧《空镜子》的美术设计,是1个出了名的细心人。他带领搭景组精心设计搭建了1个围绕着小火车站的夹皮沟村落和小分队的宿营地。为了表现小分队帮助当地群众开动小火车,又在铁道中间搭建了两幢可以开出火车的机车库和1个过街天桥。为了实现艺术的真实,匪首座山雕盘踞的威虎厅无法在当地解决,选择了到长春电影厂的最大摄影棚搭建。在演员的选择上,除了知名演员杜雨露、高强外,一批新秀担纲主角。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同志没有等到电视剧走上荧屏的那一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曲波对改编电视剧提出了建议,他说:“我的小说是1957年写的,已经是上1个世纪了,当年的读者和今天的电视观众不同,改编电视剧,要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从现代人的视角和审美观念出发进行再创作,不必拘泥于原小说的内容。”曲波希望电视剧《林海雪原》不要拍成一出“打打杀杀的武打戏”,失去原小说的精神。“应该让观众记住的,是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先烈们无私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评价

在电影中,虽然也是有美少女师伟饰演‘小白鸽’,但她和少剑波的爱情是看不到了。在样板戏里,就完全是1个卫生员了,连‘小白鸽’这样聪明伶俐的形象也改了,成了一位职业女军医。这2个方面的改动,是受当时批评最多的,看来,当时的电影工作者不但有“群众意识”,还很有“政策眼光”。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老电影《林海雪原》。王润身同志刻画的杨子荣形象,也成为红色记忆中有代表性的‘那1个’。杨子荣深入匪穴,属于电影中的‘打入题材’,这种故事在当时已经讲滥了,绝大多数都乏善可陈,只有于洋同志扮演的《英雄虎胆》比较有吸引力。虽然说打入者都要接受考验,但对杨子荣的考验,拍摄的更惊险,也很好地利用了电影剪辑对戏剧化冲突的烘托作用。加上一连串的土匪黑话,就更容易给观众留住记忆。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本小说,虽然人民文学出版社都还在再版‘红色经典’系列,当然包括《林海雪原》,但我估计它的命运,除了引起一些人的怀旧,偶然翻看一下外,主要还是趟在书架上乘凉了,再也引不起当年的火热。不过,与之有关的影视作品却在不但地翻新,改革开放后又出了电视剧《林海雪原》,好像还有《杨子荣》,但只是借用原来故事的外壳,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塑造完全发生了变化。比如,像杨子荣、少剑波的‘高大全’形象已经被颠覆,开始越来越坏,有了那么一些大大咧咧的匪气,除了说土匪的黑话,也开始在土匪中间讲黄段子了。当然,新拍的红色经典电视剧,我几乎没看,不敢妄语。

林海雪原作者_《林海雪原》[小说] -作者简单介绍

曲波(1923-2002),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19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山呼海啸》和《桥隆飙》。

二 : 《林海雪原》与传统小说

《林海雪原》与传统小说

班级:汉语言文学1003班

小组成员

苏亚楠,李畅,程小芩,祁芝媛,郭阳,高艳艳,闫仁杰,苏越

小组分工

高艳艳、闫仁杰主讲,程小芩课堂记录和整理教案并上传,祁芝媛课后总结,郭阳李畅资料共同寻找。

教学准备

1、阅读小说《林海雪原》,重点把握其主题和具体情节,并且了解其主要特点。

2、结合书本上的对传统小说的概说、书本上的评论摘要,并且根据“教学建议”对课堂主要内容和课堂的大致流程有一定的构思。

3、根据对课堂设计的基本构思去找了很多有关的资料,如从《林海雪原》的影视改编入手,探讨红色经典该如何让改编,在新时期该如何让正确认识红色经典。

教学浅说:

1、《林海雪原》作为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革命与传奇的融合与冲突是十分明显的,我们以融合与冲突为主线,来认识这部作品。首先,我们以作品中的人物为切入点,全方位地考察作品的民族性与传统性。经过讨论总结之后,大家对这个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2、在2003年的影视剧改编中,杨子荣变成了1个油滑的伙夫,对原著有了较大的改编,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掌握知识点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探究以《林海雪原》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传奇小说的创作特点以及这类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对英雄传奇小说加以定位。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使同学更好地了解《林海雪原》这部小说,以这部小说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从而更好地深入革命英雄传奇小说。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互动与课堂讨论等3个方法。

教学时限: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的复习回顾来导入新课﹙1分钟﹚。

二、明确目标﹙2分钟﹚。

1、清晰明确地讲述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1)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概念的初步认识;

(2)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特点的了解;

(3)怎样定位革命英雄传奇小说。

教学过程

首先来介绍下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概念的初步认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是指以《林海雪原》《烈火金刚》为代表的1类小说,这类小说以战争生活作为自己的写作背景,以通俗的写法作为自己的叙事手段,以传奇作为自己的创作特色。

(2)这类小说的主要特点:第一,将革命中的阶级斗争、民族解放、同志友谊的内容与偿还血债、快意恩仇、伸张正义、解除苦难、义气至上等武侠风范文化中的要素作有机的结合。第二,将革命英雄的精神风姿与仗剑行侠的武侠风范有机的结合。第三,将革命英雄的超长品格、能力与武侠文化中大侠的超常品格、能力融为一体。第四,将革命过程中的异常环境融为一体。

所谓民主性与传统型,也就是作品继承传统小说的地方,大家可以联系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以及《西游记》来讨论。

板书: ﹙5分钟﹚

1、人物形象:正——杨子荣智勇双全少剑波指挥若定

刘勋苍勇猛有余,智慧不足

反——座山雕阴险狡诈

定河道人面慈心恶

2、民族性与传统性的体现:

形式: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方式

类型化的人物塑造

章回小说的痕迹

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第三人称)

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

故事情节夸张、传奇。

3、对比:

对比

小说

电视剧

英雄人物

高大全、理想化

平民化、人性化

反面人物

扁平化、脸谱化

人性化、复杂化

创作风格

庄重严肃

游戏诙谐

故事结局

英雄的全面胜利

英雄遗憾死去

人物中心

少剑波

杨子荣

课堂讨论

一、民族性传统型的表现: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作者曲波的人生简单介绍:曲波是1923年出生于山东1个贫农的家庭,他只上过五年半的私塾,然后辍学家中,少年时代的曲波读过大量的民间古典小说,如:《说岳传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丰富的民间小说的阅历为其小说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这部小说中是如何继承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的。这种文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与中国通俗小说的3大类型——神魔小说、英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的内在联系。这也可以说是在叙事手法和结构上的继承。

一组:神魔小说——在《林海雪原》中2种现代政治力量的斗争被转述为纯粹的道德冲突,变成了发生在被神话的解放军战士与被妖魔化的国民党土匪之间的神魔较量。

王婧:将反面人物妖魔化——野兽化的方式常常是神魔小说的表达显示诉求的方式,如:西游记中的妖魔几乎都是动物变成的精怪。现在以《林海雪原》中对蝴蝶迷的外表描写为例:“要论起她的长相真令人发呕,脸长得有些过分宽大与长度可大不相称,活像一穗苞米大头朝下安在脖子上。”对这些土匪的描写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妖魔化的方式。虽然这些土匪不可能都长得像妖怪,这种描写无疑带有传奇性的色彩,但是正因为人们对土匪有着无尽地不满与仇恨才使得我们觉得这种妖魔化了的土匪才是土匪应有的外貌。这种妖魔化的手法很好的继承了神魔小说的特点又使小说更加地成功。

郝晓敏:把传统神魔小说特有的邪不胜正的伦理原则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小分队几乎每一次的战斗都是胜利的,它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战斗过程中都让人感觉到是不可战胜

的,是一定会成功的。就如《西游记》中,不管师徒几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相

信那些妖魔是可以战胜的。

三组:英雄武侠小说《林海雪原》对英雄武侠小说的继承可以由以下2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是对武侠“血债——报恩复仇”模式的继承,第二是对英雄“五虎将”结构的继承。

刘淑华:“血债——报恩复仇”模式的继承。《林海雪原》以血债作为首篇拉开了叙事的帷幕,当青年军官少剑波奉命驰援被土匪袭击的村庄是,万恶的土匪凶残的杀害了少剑波的唯一的亲人——将自己抚养成人的姐姐鞠县长。这样“剿匪”这一凶险的人生之旅就不再只是党的任务,而同时是作为个体的少剑波对自身的伦理道德的要求,剿匪变成了复仇。其次,小说中所有的主要正面人物——无论是杨子荣这样小分队的战士还是普通的百姓都有亲人被杀害的痛苦经历,为亲人报仇成为他们最为内在的动力。这样1种为亲人复仇的情节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这也是《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借鉴传统小说的重要内容。

陈蓉:“五虎将”结构的继承。五虎将的模式是指由5种性格构成的主要英雄人物常常是古典武侠小说的基本人物模式,《林海雪原》也自觉地套用了这“五虎将”的结构。五虎是忠诚的少剑波,勇敢的刘勋苍,善谋的杨子荣,怀才的栾家超以及刻苦耐劳有德行的孙达得。少剑波的忠诚主要表现在当他遇到困难或者是取得胜利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团长和政委的话,使得他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刘勋苍的勇敢在擒获刁占一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杨子荣的智谋在智识小炉匠和袭击威虎山时表现的淋漓尽致。栾家超的技术是为大多数读者所津津乐道的,它在夜袭奶头山时的勇敢和胆识可以说是建立在他强硬的技术上的。孙达得的忠厚老实和刻苦耐劳是我们都需要学习的好品德,在袭击威虎山是他独自担任来回六百余里路程的联络工作,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都不敢休息,终于出色地完成任务可是也因此脚被冻伤他都不说一句难受的话,这足以让人感受得到他良好的德行。《林海雪原》中五虎将的运用既使故事情节更好地引人入胜,又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成功,同时在五虎将的塑造上不无传奇手法,很多情节都带有传奇性,一般人不可能完成的事可是在五虎将身上却发生了。这写描写都明显地借鉴了民间小说的传奇手法。

四组:对言情小说的继承发展

张田:对言情小说的继承。小说是主要描写小分队的剿匪,这是故事的主线,可是在这中间又穿插了美妙的爱情故事,就是少剑波与白茹的爱情。通俗小说最基本的要素是“英雄”和“儿女”,往往是英雄和美女在一起构成了才子佳人的佳话。《林海雪原》中的情感故事,就主要体现这2种元素的结合。小说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相互虚构(鞠县长的假设,假设白茹能一辈子照顾剑波)、相互排斥(少剑波不要女同志加入小分队,白茹认为他太严肃)、相互吸引、相互渴求的细腻描述,极尽小儿女的情致,凸现处才子佳人小说的趣味,少剑波打破威虎山后,雪夜萌发情心,诗兴大发,赋诗赞美心上人白茹,并称其为小丫。在小说中爱情方面的描写也不少,这说明《林海雪原》对传统小说在言情方面有比较好的继承。

五组:语言的通俗易懂。

李跃乾:语言的通俗化。在整部《林海雪原》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语言是非常通俗的。很显然,语言通俗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大读者的需求。这类小说的读者很大一部分是工农兵或工农群众,这部分人很多是文化素养不是太高,语言的通俗化也就会使其可读性更强,所获得的读者当然也会更多。

二、电视剧的改编应该继续小说中的高大全形象还是应该将英雄人物从神拉回人间?

老师:阿Q的“采取种种,揉成1个”就是“经典”,为什么英雄人物的“杂糅”会带来不同的声音?

1、人性俱全

2、以原著为主

3、改动达到教育的意义

4、总结:经典可以改编,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经典,然而经典中那些感动着几代人的东西不能丢,不能为了娱乐而失去了民族最宝贵的东西。

自评:课堂整体气氛不错,大家讨论得比较有深度

生评:问题设置有深度,文本细读做得不太到位

师评:课堂比较流畅,善于引导。骨架立了起来,但是不够丰满。

课后总结:应该养成文本细读的习惯,结论的得出要有理有据。同时还应该看到,线索清晰之后会让课堂流畅,大家也能获得更加清楚的认识。

三 : 土葬师海林(闪小说)

土葬师海林(闪小说)

作者 施泽会

海林怎么当上土葬师的呢?

村里人不理解,好好的裁缝不当,要去土葬师。

村里人说,你不知道,这个年头,什么最赚钱?那就是死人的钱最好赚。

村里人说,就是就是,死人的钱最好赚。前不久,邻居大妈的老伴去世,花去了五六万。土葬师几个,在家里弄了一个星期。(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海林学徒弟那年,土地刚下放到户。他就跟着师傅走村串户,哪家死人,海林去打头阵。海林为了学到技术,什么都不怕,也不跟主家争吵,按照师傅交代的办。

死人停在堂屋中间,木板下面的油灯熊熊燃烧。主家给死人穿上了寿衣,展现一幅悲哀的图画。

海林开始扎灵房子。死人必须修建楼房,至少要十层以上。活人能住几十层的高楼,难道死人不能居住楼房吗?当然可以居住哟。村里人问,为啥楼顶成了蓝色呢?海林说,你看看天空,是不是蓝色?这是广厦,自然,清新,和谐。

村里人问邻居大妈的老伴怎么死了的?嘿,你还不知道呀,是累死了的。你们没有听说过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海林说,你们想到哪里去了哟?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一个人都要走那一条路,一个都跑不脱。

村里人说,海林,你还当裁缝吗?海林说,当呀,现在给死人做衣服,纸衣、纸帽、纸鞋等,你别说,我学了裁缝手艺,能够派上用场,就是最大的收获。

村里人叽叽咕咕的,赚死人的钱,晦气。

海林不听,制作很多死人的产品,活灵活现。到了死人上山埋葬的时候,一把大火把产品燃烧成灰烬。

海林说,死人上山了,我该休息几天了,很累。

本文标题:林海雪原小说-《林海雪原》[小说]:《林海雪原》[小说]-作品概述,《林海雪原》[小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25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