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打败焦虑的最好方法-有可能打败百度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7-11-23 所属栏目:卢思浩

一 : 有可能打败百度的方法

    不管谷歌这个名字多难听,不管Google Fans们对其多么嗤之以鼻,谷歌毕竟是Google中国。

    按市场占有率看,百度毫无疑问的超过谷歌,占有中文搜索网站第一的老大位置。而李彦宏本人,更是排进了全球最有影响力50人的名单。

    打败百度,或许谷歌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如果我是Google总裁,G-F-W这种东西都搞的地区,还能发展什么互联网,开玩笑。

    但是考虑到Google的确在中国开了公司,而且在清华科技园有自己的中国总部,而李开复又马不停蹄的为Google招人,那么就让我们想想,谷歌要怎么打败百度吧。

    对比谷歌和百度的产品页面,不难发现,其实谷歌的产品线更全。但是,我认为,谷歌最大的劣势,就是对中文互联网用户的理解不够,即百度所谓的“我们更懂中文”。谷歌大部分的产品,除了文字界面和一些小环节与英文产品不同,其他则如出一辙。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很多时候用户更偏向于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具体用途,而不太关心产品究竟能为自己提供什么。举个例子,用户到百度搜个关键字,顺便就去贴吧逛逛,发个帖子,过两天还想回去看看。很自然的用户粘性就出来了。百度在这里很聪明的一点就是,把用户的搜索注意力转移为社区注意力,进而产生社区所最富有的用户粘性,并随着不断积累的搜索请求,把这种社区注意力不断扩大。而谷歌显然没有作到这一点,因为虽然你也可以加入类似Google Group的社区,但是相比百度贴吧,用户还要多操作两个环节,进入Google Group查找,以及加入并发帖。而且这种搜索与社区的互动,谷歌几乎不存在。

    其实单就搜索技术说,我难评价究竟是谷歌好还是百度强。因为大多时候两个搜索引擎都能满足我的需要。我想要说的是,百度的王牌,或许不是中文搜索,而是像百度贴吧、百度知道这样的社区。如果你浏览了一些,就会很容易发现百度贴吧的文章大部分质量不高,而百度知道的内容,则更多是拷贝/粘贴,有的甚至成为围绕某问题的论坛形式的聊天。

    所以我想说,百度市场份额高于谷歌,其实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用户。如果谷歌想要打败百度,大概有如下几个方法:

    1,大量复制百度的产品。对于谷歌来说,这几乎没有技术难度。但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引起大量的Google Fans的反对。其实即便有这种情况,只要稍加公关就可以解决。因为毕竟Google Fans不会去用百度,到头来还是要用谷歌。

    2,教育中国互联网用户,重新培育市场。其实Google在进入中国之前的几年就应该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尽快施行,中文互联网用户的习惯是很容易通过市场调查总结出来的。而且在当时Google在中国一大批网民意见领袖中有非常好的口碑,可以说是有“人和”这一优势条件的。现在这部分人在逐渐减少,很多对于谷歌在中国的表现很失望。这个时候,谷歌或许更应该重新认识这个市场,把营销和公关作到位。技术水平这种东西稍微玩过今年电脑的人大概都能分得清楚,像当初百度说谷歌抄袭所谓“弹出窗口”以及“Google Earth没用,百度不做”这种发生在百度大会上的新闻都一度被传为笑谈。怎样在中文互联网用户中重新树立形象,李开复可能不光只是要经常去大学演讲了。

    3,买下百度。截至我写下“买下百度”四个字,百度在Nasdaq的市值为7.81B,即78.1亿美金。理论上Google是可以收购的,但是现实中我们都知道不可能。利用这种收购策略来干扰对手进而达到目的,或许因违背Google的Do No Evil而被Sergey Brin所不齿吧。(责编admin01)

二 : 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世界太吵,听听

文/卢思浩

一、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之前我在《你唯一能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里说:“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别人”。社交网络是让人无比焦虑的原因之一,因为大部分人都会把精挑细选的照片放在网上,人们也只会把到处旅行各种美景的照片放在网上,所以总有人比你工作好,比你漂亮,比你丰富多彩。总会有一种错觉让你觉得好像别人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过得很好,而你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于是你开始着急,开始焦虑。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每个人都不是你看的那个样子,实际上,那些你看起来觉得毫不费劲的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你被他们的光芒所吸引的时候,你没能看到他们付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代价。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如同神祇一样的牛人,也会有看书看不进去写论文写到要抓狂的时候,只是他们都不会表现出来,也不会抱怨。那些闪闪发光的牛人跟你的不同其实只是,他们已经学会了不去抱怨,把用来抱怨的时间做该做的事。

而你因为怕来不及,你开始拼命地买书,买单词书,有人说考研有前途,你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考研;过了几天你看到别人上传的旅行照片,你又开始幻想去旅行。

只是一本书买了不看也不过是印着字的纸而已,单词书买了不背充其量就是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下载的演讲公开课不去听也只是一堆无用的影像,可能你只是随手下载了,就再也没有去看过。于是有一天你发现,堆积的东西已经看不完了。

你看着一个个公开课,你看着一本本单词书,无从下手从而越发的焦虑。拖延和等待,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

你想要一个人去旅行,却又想要跟朋友好好聚聚;你想要考研,却又想先工作几年;你想要好好背上几天单词,却又想要去参加社团活动。有时候,你会不会问自己,你想要的是不是太多了?你的生活是不是太忙碌了?你是不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想要让自己忙碌起来,好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好让自己看起来不被别人落后太多?

多少人过着这样看似忙碌,实则焦虑的人生?

二、旅行能解决所有问题?

前两天有人给我邮件说,旅行了一圈回来发现自己还是很焦虑,好像旅行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的确,旅行无法为你要面对的现实带来多大改变,你要做的论题还是那么多,你的上司还是哪一个。如果你没能清楚地认识到,到最后你都是要回来的,那么旅行对于你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功效。去旅行就能一定能够发现自己?别信这句话。如果你只去最热门的景点,只看最美丽的景色,同时又在不停地上网,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没能有所成长。

什么叫在旅行中有所成长?我认为,旅行最重要的是学会独处,旅行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够让你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但这前提是你要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你身处喧嚣中太久了,你才会想要去别的地方,然而如果你在旅行的同时又在不停地害怕孤单害怕寂寞,那这样的旅行不过只是从一个你呆腻的地方去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而已。你终究是要回来的,你回来之后要面对因为旅行而落下的工作,你迟早要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如果你没能培养出一个平和的心境,那么回来之后你只会觉得生活更加的不如意。

苦逼了就想去旅行?难过了就想要离开?那你只会觉得越来越糟。旅行不是你逃离的借口,它应该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所以我希望所有旅行的人,都能够来一场自己一个人的旅行,学会怎么面对孤单,怎么面对寂寞,以及怎么面对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妨就带着几本书,几首歌上路吧,去一个你不熟悉的地方,不要去追逐那些景点,我想你一定会更有收获的。

三、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

我知道你会说自己过得不如意,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你过得并没有那么的不如意,或者可以说,其实大家都一样。

你觉得自己爱错了人,可是谁没爱错过几个人渣呢;你说自己做的事情总有人不喜欢,可是又有谁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呢。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一步登天一蹴而就,哪怕是那些你无比羡慕的人,他们背后也付出了百般的努力。请不要太在意了生活里的那些苦逼,牛逼跟苦逼其实只是一墙之隔。

其实在你羡慕着别人的同时,不妨看看你自己。是不是也会有别人说你的生活真好啊,看你的照片过的很滋润。然而没有人知道你忙到半夜三点才睡觉,第二天一早又得爬起来。有人看到你满是浮肿的眼睛问你怎么了,你以为找到了救星想要好好倾诉一番,可几句话之后就又变得无话可说。

不管昨夜你是多么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城市依旧车水马龙。

你我都一样,别抱怨,也别难过,在这个世界上能有那么几个人懂你,就是无比幸运的事情了,而那个跟你无比契合的人,别着急,还在未来等着你呢。不要因为今天的一点点不顺心,就随便把今天输掉。

你跟别人的差距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大,每个人都会焦虑,每个人都会不如意,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

四、世界太吵,听听自己。

不要总想着和别人比较,想着要过的比他好,你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明白,个中滋味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未来是你自己的,又不是他们的,何必为了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牵到那个女生的手,但是你付出了就不会有遗憾;也许最后你也只是默默无闻,但你曾经为了将来努力奋斗了一把;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可是你却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那是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的自己,不去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能很好的处理寂寞,沉默却又努力的你自己。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

所以别人眼里的成功是什么样子,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书堆了很多不知道看哪本?就安静下来挑一本静下心来看;公开课太多不知道从而开始?那么就进行分类,筛选,行动起来;单词老是背不完?那么你只有静下心来背,不停地背,不要想着去旅行,不要玩手机。

不要问,不要等,不要犹豫,不要回头,既然你认准了这条路,就不要去打听要走多久。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就静下心来,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吧。我希望你能经受住所有的物是人非,然后依旧故我,从而找到那些真正珍贵的东西。那些东西,是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寻找的。我也希望你能经受住所有的不顺心不如意,不再觉得苦逼是那么难熬的事情,从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如果让我说这样的一种意义是什么,我会说是一种自由平和。

这样的一种自由平和,是一种安全感,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无需害怕它的流失,也无需害怕世界的改变。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内在的丰富,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一路奋战的原因,我们一路奋战,为的不是变成别人,为的不是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不让这个世界改变,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平稳地站在大地上,并且尽可能地保护身边的人。

要记得,所有的牛逼后面都是一道道苦逼的高墙,所有的苦逼背后都是一次次别人看不见的坚持。再强大的焦虑,也会败在行动力和坚持面前的。如果你问我时光和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那么变成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便是时光和努力的全部意义。

就像我常说的:“孤独无助的时候,永远不要逃避,也不要立马找别人倾诉。最好的办法是静下来,对着镜子问问自己想要什么,你一定能找回你自己。”

世界太吵,听听自己。

三 : 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背后的机会、泡沫与焦虑

  内容创业已进入到一个比此前更好的时代,目前大量资本正在进入,自媒体融资估值在不断飙升,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宣布获得过单轮超1000万融资的“自媒体”项目有37家,早期投资单轮额度超过1000万的项目,估值多半在1亿以上。罗辑思维估值13.2亿、同道大叔卖掉同道大叔套现1.78亿、12缸汽车1.5亿、一条视频1.5亿美金等。与此同时,大批优秀作者、媒体人加入到内容创业的行列。

  在资本投入之外,各内容平台加力扶持,今日头条、企鹅号、UC头条、百家号等纷纷投下重金,启动孵化扶持计划,目前不仅有微信公众号、网易、凤凰、搜狐、新浪、UC订阅号、一点资讯与百家号、今日头条、企鹅自媒体等主流媒体平台,还有迅雷号、天涯号、淘宝头条号、Wi-Fi万能钥匙号等扎堆涌现等许多工具类内容平台,争抢优质内容创业者。

  内容形态多元化 垂直化、IP化、团队化会成为趋势

  另一个趋势是,目前各种垂直社区、音频、短视频、直播先后崛起,各大内容平台也开始不断丰富内容形态于玩法规则,许多内容平台接入了资讯、视频、直播、问答等多元化内容形态,助推内容创业行业的繁荣,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内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而且,新的一年自媒体或网红的商业变现能力将更强。

  从资本市场的关注点来看,IP化、人格化、让用户有更多参与感、互动性的账号将成为未来内容创业领域的一个趋势。笔者之前指出,罗辑思维的IP就是罗振宇,吴晓波频道的IP就是吴晓波,咪蒙、Papi酱、六神磊磊们之所以都能成为IP都是他(她)们通过自身内容特质对其个体形象与符号的一种成功塑造。

  从自媒体融资来看,吴晓波频道不久前融资了1.6亿,估值20亿。而同道大叔卖掉同道大叔套现1.78亿。1条与二更这种IP化的账号也分别完成 1 亿与1.5亿元的融资。

  可以看到内容资本暗潮涌动对应的都是这类人格化IP化的内容模式,在2017年这种趋势或将更加明显。内容创业者需要思考如何打造有深刻的个人标签化的内容,并打造成一种有辨识度的品牌。在这里,它依然需要优质内容来支撑并包装个人IP的孵化,包括通过优质内容彰显独立人格,驱动粉丝社群,带动参与感,形成稳定的商业变现转化模式。这是资本所青睐的。

  说到底,优质内容持续产出是带动背后的人形成品牌符号的基础,让内容成为一个IP,应该是当下内容创业者魅力化生存的硬通货与目标。而在IP化之后,内容变现途径就会更多,比如广告、电商、社群、书、电影、讲座、商业活动等一系列方式。

  2017年,越来越多内容创业者会形成公司团队化操作,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源助推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与个人IP的打造,但也需要承担过度商业化风险与投资方监督的约束。罗振宇、Papi酱、吴晓波、同道大叔们都在这条路上,而团队化与公司化也使得内容对接交易与商业化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内容创业目前呈现出二八定律,即20%的头部内容生产者或创业者坐享着风口下的红利,大致应该吃下了行业80%的利润。从笔者的观察来看,自媒体、公众号领域的内容创业,新入场者的机会已经不多,市场蛋糕与格局正在逐步走向稳定,但垂直领域的专业性更好,可读可看性更强的内容创业团队依然有脱颖而出的希望,而短视频与直播领域的内容创业,还有众多机会涌现新的弄潮儿。

  内容创业领域的泡沫会如何出现?

  2017年,内容创业是爆发的一年,也是洗牌的一年,这里面也会产生大量泡沫,泡沫就源于许多投机者闯入这个领域,一旦它成为许多人想投机取巧进入这个市场骗投资者的游戏,泡沫就会大量浮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内容创业者不要从一开始就将内容当成一门生意来做,或者说它更多是依赖兴趣与特长以及专业能力与知识来驱动而不是商业模式来驱动的,它的核心能力在于内容的优质度,这个能力决定了它是一个有门槛的市场。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你吸引人们关注的不是你的生意。

  内容创业者需要明白的是,内容创业不是O2O或者任何其他领域的创业,它不是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生意与市场,它的门槛高度在于内容创业者是否有能力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因为从根本上是你的思想、文笔与才华或者说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个性化特质与特长能够对其产生黏性,粉丝愿意追随,它才会有持久性,而生意是顺带着内容生产能力水到渠成的。用一句简单的俗语来说,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所以说,把内容创业理解成内容营销的创业者将会是倒在沙滩上的第一批裸泳者。

  所以它的洗牌风险可能就更多存在于,一是大量无内容、资金、流量与团队优势的跟风者进入而瞬间被拍死在沙滩上;其次是部分创业者优质内容输出能力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面临枯竭的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以致于粉丝、流量用户数活跃度与商业价值下降,投资人开始质疑其商业前景,随之开始捂住钱包。

  另一种,投资人对其未来的长期维持微信公众号单一平台运营并获得了高额融资的创业者,因为他们的变现路径短,广告服务的利润率的瓶颈实现几何增长难,粉丝流量也很难从单一平台扩展到其他渠道。而资本的耐心非常有限,内容创业者基于变现的需求往往导致商业化过重,优质内容产出受阻,泡沫就会因此而浮现。

  另一方面,内容付费已经起风了,内容是链接交易的桥梁没错,它是内容创业者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没错,但需要看是否有付费的基础。笔者曾经指出,普通自媒体与内容创业者不要轻易尝试付费模式。罗辑思维、徐泸生、李翔、和菜头、吴晓波等这样的内容付费“成功者”事实上已经完成海量粉丝的圈占,并打造了一个以自身品牌与内容输出为核心的粉丝圈子,从中进行分层构建稀缺性的内容属性就变成了可能。

  付费内容对应的是用户的“心理阈值”,用户希望用合理价格买来的用来提高效率的内容和服务,对付费内容的心理预期非常高,如果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没法做到高强度刺激性的洗脑并圈占他们的心智,他们停止付费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即便在当前许多内容付费成功者身上,面对的是大量喜新厌旧的粉丝,对于套路化的商业内容也容易产生疲态,粉丝在不断成长,粉丝付费是一时兴起还是能够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也是一个疑问,想必这些大V也是焦虑的。

  创业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如何让用户花同样量级增长的钱来消费内容,以及被多创造出来的内容如何形成交易闭环,它的商业化的基础与延伸点在哪儿,如何跟上粉丝成长的脚步以及心理与心智的不断成熟与变化,抓住流行风向,这一切意味着未来。

  内容创业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看不到远方终点的荆棘之路

  总的来说,随着更多平台推出真金白银的内容生产者扶持计划,可能将推动新的玩法与游戏规则,而内容的价值将更为突出,各内容生产者能获得流量、补贴、广告与品牌影响力都将超过以往。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从内容承载到内容分发,再到用户管理以及商业化的闭环,比此前有了一个更好的基础。

  但从整体上来看,内容过载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大量内容创业者涌入,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商业化气息与功利气息过重导致行业变得浮躁与短视。

  而内容创业者彼此之间,无论所处的领域是否重叠事实上都在竞争,包括竞争用户的时间,竞争平台的流量,竞争资本的关注,竞争广告商的资源,而获得融资内容创业者某种程度上在资本与团队的驱动下,压缩了缺乏资本扶持的内容创业团队的生存空间,这部分的内容创业领域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容易被埋没或者说在二八定律下难以获得更好的流量与关注。

  与此同时,创业者之间其实也在彼此守望相助,少数人的成功也意味着这个行业有着更高远的山川大海与想象空间,彼此之间也在催熟了这个市场的繁荣,并带动了更多元化的未来。

  从未来几年或者更长远的未来去看,内容创业的持续性与未来性让人焦虑。时代变化的不确定性让内容创业者选择的这条路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看不到远方终点的荆棘之路。只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尽管机会、泡沫、焦虑与风险并存,但它是一个更好的时代,内容创业的启动键一旦开启,创业者就应该忘记这是一条风雨兼程与荆棘满布的艰辛之路,而应该沉浸其中享受并参与时代赋予的美好征程。

四 : 内容创业最好的时代: 背后的机会、泡沫与焦虑

blob.png

内容创业已进入到一个比此前更好的时代,目前大量资本正在进入,自媒体融资估值在不断飙升,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宣布获得过单轮超1000万融资的“自媒体”项目有37家,早期投资单轮额度超过1000万的项目,估值多半在1亿以上。罗辑思维估值13.2亿、同道大叔卖掉同道大叔套现1.78亿、12缸汽车1.5亿、一条视频1.5亿美金等。与此同时,大批优秀作者、媒体人加入到内容创业的行列。

在资本投入之外,各内容平台加力扶持,今日头条、企鹅号、UC头条、百家号等纷纷投下重金,启动孵化扶持计划,目前不仅有微信公众号、网易、凤凰、搜狐、新浪、UC订阅号、一点资讯与百家号、今日头条、企鹅自媒体等主流媒体平台,还有迅雷号、天涯号、淘宝头条号、Wi-Fi万能钥匙号等扎堆涌现等许多工具类内容平台,争抢优质内容创业者。

内容形态多元化 垂直化、IP化、团队化会成为趋势

另外一个趋势是,目前各种垂直社区、音频、短视频、直播先后崛起,各大内容平台也开始不断丰富内容形态于玩法规则,许多内容平台接入了资讯、视频、直播、问答等多元化内容形态,助推内容创业行业的繁荣,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内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而且,新的一年自媒体或网红的商业变现能力将更强。 

从资本市场的关注点来看,IP化、人格化、让用户有更多参与感、互动性的账号将成为未来内容创业领域的一个趋势。笔者之前指出,罗辑思维的IP就是罗振宇,吴晓波频道的IP就是吴晓波,咪蒙、Papi酱、六神磊磊们之所以都能成为IP都是他(她)们通过自身内容特质对其个体形象与符号的一种成功塑造。

从自媒体融资来看,吴晓波频道不久前融资了1.6亿,估值20亿。而同道大叔卖掉同道大叔套现1.78亿。一条与二更这种IP化的账号也分别完成 1 亿与1.5亿元的融资。 

可以看到内容资本暗潮涌动对应的都是这类人格化IP化的内容模式,在2017年这种趋势或将更加明显。内容创业者需要思考如何打造有深刻的个人标签化的内容,并打造成一种有辨识度的品牌。在这里,它依然需要优质内容来支撑并包装个人IP的孵化,包括通过优质内容彰显独立人格,驱动粉丝社群,带动参与感,形成稳定的商业变现转化模式。这是资本所青睐的。 

说到底,优质内容持续产出是带动背后的人形成品牌符号的基础,让内容成为一个IP,应该是当下内容创业者魅力化生存的硬通货与目标。而在IP化之后,内容变现途径就会更多,比如广告、电商、社群、书、电影、讲座、商业活动等一系列方式。 

2017年,越来越多内容创业者会形成公司团队化操作,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源助推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与个人IP的打造,但也需要承担过度商业化风险与投资方监督的约束。罗振宇、Papi酱、吴晓波、同道大叔们都在这条路上,而团队化与公司化也使得内容对接交易与商业化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内容创业目前呈现出二八定律,即20%的头部内容生产者或创业者坐享着风口下的红利,大致应该吃下了行业80%的利润。从笔者的观察来看,自媒体、公众号领域的内容创业,新入场者的机会已经不多,市场蛋糕与格局正在逐步走向稳定,但垂直领域的专业性更好,可读可看性更强的内容创业团队依然有脱颖而出的希望,而短视频与直播领域的内容创业,还有众多机会涌现新的弄潮儿。 

内容创业领域的泡沫会如何出现? 

2017年,内容创业是爆发的一年,也是洗牌的一年,这里面也会产生大量泡沫,泡沫就源于许多投机者闯入这个领域,一旦它成为许多人想投机取巧进入这个市场骗投资者的游戏,泡沫就会大量浮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内容创业者不要从一开始就将内容当成一门生意来做,或者说它更多是依赖兴趣与特长以及专业能力与知识来驱动而不是商业模式来驱动的,它的核心能力在于内容的优质度,这个能力决定了它是一个有门槛的市场。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你吸引人们关注的不是你的生意。 

内容创业者需要明白的是,内容创业不是O2O或者任何其他领域的创业,它不是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生意与市场,它的门槛高度在于内容创业者是否有能力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因为从根本上是你的思想、文笔与才华或者说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个性化特质与特长能够对其产生黏性,粉丝愿意追随,它才会有持久性,而生意是顺带着内容生产能力水到渠成的。用一句简单的俗语来说,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所以说,把内容创业理解成内容营销的创业者将会是倒在沙滩上的第一批裸泳者。 

所以它的洗牌风险可能就更多存在于,一是大量无内容、资金、流量与团队优势的跟风者进入而瞬间被拍死在沙滩上;其次是部分创业者优质内容输出能力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面临枯竭的风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以致于粉丝、流量用户数活跃度与商业价值下降,投资人开始质疑其商业前景,随之开始捂住钱包。 

另一种,投资人对其未来的长期维持微信公众号单一平台运营并获得了高额融资的创业者,因为他们的变现路径短,广告服务的利润率的瓶颈实现几何增长难,粉丝流量也很难从单一平台扩展到其他渠道。而资本的耐心非常有限,内容创业者基于变现的需求往往导致商业化过重,优质内容产出受阻,泡沫就会因此而浮现。 

另一方面,内容付费已经起风了,内容是链接交易的桥梁没错,它是内容创业者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没错,但需要看是否有付费的基础。笔者曾经指出,普通自媒体与内容创业者不要轻易尝试付费模式。罗辑思维、徐泸生、李翔、和菜头、吴晓波等这样的内容付费“成功者”事实上已经完成海量粉丝的圈占,并打造了一个以自身品牌与内容输出为核心的粉丝圈子,从中进行分层构建稀缺性的内容属性就变成了可能。 

付费内容对应的是用户的“心理阈值”,用户希望用合理价格买来的用来提高效率的内容和服务,对付费内容的心理预期非常高,如果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没法做到高强度刺激性的洗脑并圈占他们的心智,他们停止付费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即便在当前许多内容付费成功者身上,面对的是大量喜新厌旧的粉丝,对于套路化的商业内容也容易产生疲态,粉丝在不断成长,粉丝付费是一时兴起还是能够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也是一个疑问,想必这些大V也是焦虑的。

创业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如何让用户花同样量级增长的钱来消费内容,以及被多创造出来的内容如何形成交易闭环,它的商业化的基础与延伸点在哪儿,如何跟上粉丝成长的脚步以及心理与心智的不断成熟与变化,抓住流行风向,这一切意味着未来。 

内容创业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看不到远方终点的荆棘之路

总的来说,随着更多平台推出真金白银的内容生产者扶持计划,可能将推动新的玩法与游戏规则,而内容的价值将更为突出,各内容生产者能获得流量、补贴、广告与品牌影响力都将超过以往。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从内容承载到内容分发,再到用户管理以及商业化的闭环,比此前有了一个更好的基础。 

但从整体上来看,内容过载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大量内容创业者涌入,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商业化气息与功利气息过重导致行业变得浮躁与短视。

而内容创业者彼此之间,无论所处的领域是否重叠事实上都在竞争,包括竞争用户的时间,竞争平台的流量,竞争资本的关注,竞争广告商的资源,而获得融资内容创业者某种程度上在资本与团队的驱动下,压缩了缺乏资本扶持的内容创业团队的生存空间,这部分的内容创业领域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容易被埋没或者说在二八定律下难以获得更好的流量与关注。

与此同时,创业者之间其实也在彼此守望相助,少数人的成功也意味着这个行业有着更高远的山川大海与想象空间,彼此之间也在催熟了这个市场的繁荣,并带动了更多元化的未来。 

从未来几年或者更长远的未来去看,内容创业的持续性与未来性让人焦虑。时代变化的不确定性让内容创业者选择的这条路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看不到远方终点的荆棘之路。只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尽管机会、泡沫、焦虑与风险并存,但它是一个更好的时代,内容创业的启动键一旦开启,创业者就应该忘记这是一条风雨兼程与荆棘满布的艰辛之路,而应该沉浸其中享受并参与时代赋予的美好征程。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redianweiping

本文标题:打败焦虑的最好方法-有可能打败百度的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151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