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儿童的智慧阅读答案-《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记叙文阅读

一 :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阅读答案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阅读答案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7.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 、 和 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一)7.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互助合作,求得生存的一种形态(或生物共生是生物间为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提供它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的生存形态)。(3分)

8.动物与动物 动物与植物 高等植物与真菌(3分。每格1分)9.“或许”表述十分恰当,符合科学性。(2分。只答“使语言准确”之类得1分)10.D(3分)11.例如:①共生是自然界的法则和规律,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只有服从这一规律,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②人类的生存如同生物进化一样,不会只是单一的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求合作共生。③“合则双赢,争则俱败”,我们应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二 : 中国馆的智慧阅读答案

中国馆的智慧阅读答案

中国馆的智慧(15分)

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② 中国国家馆是世博园区内最重要的场馆项目之一,是本届世博会主办国设计建造并将永久保留的国家展馆。国家馆作为中国馆的一部分,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地段,处于南北、东西轴线的交汇处。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国国家馆的展示设计将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核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从中国城市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出发,展现出一幅伟大的城市文明图。

③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

④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世博会的主题,也考虑到环保问题。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中国馆在古典大气的外部造型下,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都是以“节能”二字为核心要求的。

⑤ 国家馆造型层叠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就可减少降温所需的能耗。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通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有效实现隔热。中国馆的制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将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

⑥中国馆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⑦中国馆除了展现先进的环保理念,还凝聚着中国匠人的智慧。在竣工落成的中国馆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恢宏的中国馆大台阶。作为中国馆的标志性景观,大台阶共有76级踏步,宽度达到72米,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呈现出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铺设在中国馆大台阶的石材规模也是空前的。这种石材总数达4700块,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其中单块最重的有800公斤,最轻的也有260公斤。 ⑧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切割整齐、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的大石阶采用的是濒临失传的“三斩斧”工艺,完全由手工,利用特制的斧头在石材上剁斧而成。平均每厘米的宽度,要斩上7刀,即便每个工人不间断地劳作,每天也只能完成1个多平方米的工作量。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总共超过了5400万刀,历时4个多月、108道工序,精工而成。这种由手工剁斧制造出来的纹理,比顶尖机器加工出来的纹理还要均匀和细致,令人瞠目结舌。

⑨据了解,“三斩斧”是一种流行于浙、闽一带的极其古老的石材手工,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得此名。

⑩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中国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主题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会议、展览、活动和住宿为(www.61k.com)主的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

19.第九段中为什么要提到“三斩斧”的工艺流程,其作用是什么?(3分)

2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种石材总数达4700块,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其中单块最重的有800公斤,最轻的也有260公斤。

②这种由手工剁斧制造出来的纹理,比顶尖机器加工出来的纹理还要均匀和细致,令人瞠目结舌。

21.根据原文,分条概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每条不超过15字。 (4分)

22. 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你如何理解,试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9.作诠释,详细介绍“三斩斧”流程突出石阶工艺的高超,表达对中国石匠技术和智慧的赞叹。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0.①华夏灰石材。②切割整齐、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 (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1.造型层叠出挑,减少降温所需的能耗。制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用电负荷。采用太阳能技术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循环自洁要素,采集雨水循环利用。场馆在世博会后持续利用。22.言之成理即可。如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物质变得丰富,改善人居环境等。(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中国馆的智慧阅读答案

三 : 儿童不宜过顺境阅读答案


儿童不宜过顺境
古人云:“儿童不家过顺境”;今人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这都是说,只有让孩子从小受点苦,过点逆境,在风风雨雨中磨练自己,增长才干,长大后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有所作为。因此,球王贝利把自己从小生活在贫民窟里,说成是一种“幸运”;世界著名作家海明威认为,不愉快的童年,是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
让孩子从小吃点苦,这话说起来容易,有些人却难以做到,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有不少做父母的,宁肯自己多吃苦多受累,处处做“爱的奉献”,也舍不得让孩子干一点活,吃半点苦,对孩子有求必应,极力使孩子生活在安乐窝里,生活在顺境之中,细想想,这样的父母心,诚然“可怜”,却不可取,因为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这话说得真好。自古以来,凡是日后有出息孩子,大多从小吃过苦。现在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小小年纪就大手大脚,花钱似流水,只知道吃喝玩乐;唯我独尊,骄娇二气十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岂能有出息?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要想使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社会上的栋梁,就应该牢记“育儿不费难,常带三分饥与寒”这句民谚,就应该有意为孩子制造点“逆境”,让他们吃点苦,在艰苦的生活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父母这样做,才是真正爱孩子。,http://www.61k.com
⒈本文提出的论点是:
⒉举贝利、海明威成功的例子作用是:
⒊民谚“育儿不费难,常带三分饥与寒”是什么意思?
答:
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述的“爱”与“溺爱”。
答:
⒌如何理解“凡是日后有出息的孩子,大多从小吃过苦”的含义?
答:
⒍贝利、海明威的“贫民窟”或“不愉快的童年”过去了,今天,还要人为制造“不愉快”吗?
答:

儿童不宜过顺境 ⒈儿童不宜过顺境;⒉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⒊比喻之意,主要说该让孩子吃点苦;⒋“爱”是有意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练提高;“溺爱”是缺少必要的教育,一味娇惯宠爱;⒌自古雄才多磨难,能从逆境中走出来的是强者;但没吃过苦的,只要能严格自率,也会有出息的;⒍不要人为制造,但小孩子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立能力;父母也不要承包一切,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

儿童不宜过顺境阅读答案

四 : 智慧之光阅读答案

智慧之光阅读答案

智慧之光

李国文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促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砺,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不知道这是否可称之为在历史中的永恒,读者心目中的不朽?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位于离莫斯科不很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竟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地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也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太多脚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见证。

托尔斯泰就这样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庄园里一条平平常常的土路旁边。

他的坟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个小丘,除了周围的参天高树外,别无任何明显的标志。那些照例有的,也应该有的碑石啊,祭坛啊,十字架啊的装饰,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无法再平凡了。要不是插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小的木板上,写着两行字,我们就会走过去了。

这两行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意是这样的: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多好!一片洁白,万籁无声,连时间也仿佛凝固了。这一块普通的木板上的两行字,倒体会出这位大文豪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我忘了查考这出自谁的手笔,但使我豁然贯通,眼下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这位文学巨人,最后走出亚斯纳亚,在风雪中追寻不知所终的辽阔苍茫的境界么? 虽然陪伴着这位文学巨人的,是那晶莹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气,但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

1、托尔斯泰墓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给人的感觉是————(从上文找出几个词语回答)

2、文中的智慧之光是指?

3、文中文学长者的伟大与它的墓地的平凡形成鲜明的( ),突出表现了?

4、篇末为什么说“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1.无任何明显的标志 平凡

2.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

3.对比 托尔斯泰墓地的平凡

4.他的一生的生活将留在我们心中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本文标题:儿童的智慧阅读答案-《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阅读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2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