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慷慨大方小故事-感慨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慷慨大方

一 : 感慨的故事

  人生如淡蓝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人生如滑稽中鲜艳而灿烂的鲜花。人生是绚丽的,生活是多彩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那么你拥有的就不仅仅是春天。

  但是,在生活中,对于某些人而言,人生是残酷的。

  曾经,再弄黑的牢房里,一个年轻的囚徒沮丧的跪在墙根,呜呜的痛泣着,企图用雪亮的忏悔的泪水,洗出一个崭新的童年来。不远的地方,刑场穿着法律编织的素装,在黎明中静候他。

  他何尝不想过人生的美好?在他的生命中,却未遇到。他见到的,只是人生的残酷。

  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死有许多种,就看你的价值取向了。文天祥不也说过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亡,那只是肉体上的痛苦,却不是精神上的死亡,死不仅仅是人生的正面对,有时候也是生的延续。

  人生如点燃的蜡烛,总有一天会熄灭;人生如一朵灿烂的鲜花,总有一天会凋零。人生又像一场暴风雨,轰轰烈烈,但总有停止的一刻。

  人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人活着,就应加倍惜爱,掌握美好的时光。人死了,就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吧!数一数,那才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有一句谚语:

  回首明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

  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完美人生的写照吧!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的更为光照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五年级:轻飘淡写

二 : 慷慨之道-意林故事,哲理小故事

慷慨 慷慨之道-意林故事,哲理小故事

冬日的黄昏,我和朋友围坐在熊熊的炉火边,气氛恬适,最宜促膝谈心。这位朋友平素沉默寡言,现在却娓娓细述自己的心事。

(www.61k.com)

“我常常感到痛苦,”她说,“我没有力量对别人慷慨一点。要想送人一点儿东西也办不到。”

我知道她的情形。她丈夫接连生了几场病,家里债台高筑,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所以她的手头非常拮据。可是她似乎并不知道,她自己实在是小镇上最肯帮助别人的人。 “我觉得,你是最慷慨的人了,”我说,“让我把其中的道理说给你听。”

我们首先谈到钱,因为钱所代表的慷慨,是大家所最熟悉的。可是我认为,真正的慷慨,是另外一种表现。 

某年,纽约闹流行性感冒,医生和护士应接不暇。纽约市某俱乐部的若干会员决定助一臂之力。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富人,如果捐出一大笔钱来,实在易如反掌。但是他们没有那样做,却穿上白制服,为医院洗地,替病人洗澡,侍候病人,安慰垂死的病人和死者的遗属。疲劳和传染都不能挫折他们的热心。这才称得上真正的慷慨,因为他们不是出钱,而是献出自己。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太太送他一株木兰作为生日礼物的故事。那一天,他回家比较早,看见邻家的孩子在他的前院挖坑,他觉得很奇怪。

“那孩子告诉我,他知道我的太太要送我一株木兰。他接着说:‘我很穷,但我也想送你一件礼物。就是这个坑。'我心里感动极了!”

一方慷慨地给,另一方应该欣然接受。受礼而不领情,反而伤感情。有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一位朋友的丈夫,他提着一个漂亮盒子,满面春风地告诉我:“我的太太一直想有一件皮大衣。这两年我省吃俭用,现在终于买来了——我要送给她,庆祝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来,你到我家来,看看她高兴的样子。”到家后,他的太太打开盒子一看,却说:“哎,你怎么搞的?你晓得,我们现在多需要一块新地毯……”

我记得另外一种受礼的态度。一位有钱的太太,她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有一天,她无意中谈到需要一样小东西,可是没有空上街。我觉得可以替她效劳。想不到她竟眼泪汪汪地说:“你真好,肯为我跑那么远的路!”我不过花点儿时间,她那样感激涕零,使我觉得反而倒欠了她的情似的。我发现,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自己的时间。礼物没有送礼者自己的成分,便没有意义;任何礼物都不如时间所包含的自我成分多。可是许多人宁愿花钱,而吝啬时间。

许多做父母的,表面看起来非常慷慨,为孩子花许多钱,买这买那。有时自己省吃俭用,却往往宠坏了子女。明智的父母就知道,在子女身上花钱,不如花时间。

一位企业家问他的邻居:“你想不想知道,我送给儿子的圣诞礼物是什么?”

他的邻居以为一定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事实大出他的意料,原来只是一张纸,上面写道:“儿子:我每天空一小时给你,星期天两小时,你高兴怎样我们就怎样。爸爸。”

送礼物不必花太多钱,送时间也不必太多。如果匀不出一个下午去探望朋友,可以打电话向他致意;如果写信太费事,可以寄一张名信片。

多数人都有慷慨之心,所幸表达慷慨的方式也很多。

在一切慷慨行为中,最难能可贵的也许是以君子之心度人——不传播恶意的谣言;凡事往好处想,不往坏处想。不久前,这位和我围炉谈心的好友发现某人被造谣中伤,地方上的人都看不起他。她不辞辛劳,追究出谣言的来源,使造谣者不得不公开道歉。

“刚才我们所谈的这些慷慨,你都可以媲美,”我告诉她,“你对别人再慷慨不过了。”

炉火辉映下,我看见她面露笑容,虽然不能完全相信我的话,却也抑制不住喜悦,好像是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安慰。

三 : 治愈系故事:世上最慷慨的愿望

心理导读:人们在得到命运的眷顾时,所许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人们总是享用得如此理所当然。而耗费自己难得的运气去成全别人的圆满,这或许是世间最大的慷慨、最真心的回馈了吧。 ——www.61k.com

 治愈系故事:世上最慷慨的愿望

传说世间的一切生灵皆可修炼成仙,而猫自然在其中。每修炼二十年,猫就会多长出一条尾巴,等到有九条尾巴的时候,就算功德圆满了,连天上的神仙都要敬让三分。

可是,这第九条尾巴却是极难修到的,当猫修炼到第八条尾巴时,会得到一个提示,帮助它的主人实现一个愿望,心愿完成后,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但是从前的尾巴也会脱落一条,仍是八尾。这看起来是个奇怪的死循环,无论怎样都不可能修炼到九条尾巴。

有一只很虔诚的猫,已经修炼了不知道几百年,也不知道帮多少人实现了愿望,但仍然是八条尾巴,它向佛祖抱怨,这样下去如何才能修炼得道?佛祖只是笑而不答,它只得继续修炼。

有一天当它在暴风雨中回到它藏身的村庄,遇到一个少年被狼群围攻,以它的造化,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地赶走了狼群,救下了这个少年,之后发现这个少年是它第一位主人的后代。按照规矩,它需要帮少年实现一个愿望,然后脱落一条尾巴再长出一条新的尾巴,继续它的死循环。

少年当然是欣喜若狂,九尾猫的传说在当地不知流传了多少年,而自己何其有幸,竟然成为了八尾猫的主人,还有一个不论多奢侈都能够实现的愿望!八尾猫问少年的心愿是什么,他一时之间竟回答不出来,于是八尾猫变化成一只普通的猫咪,暂且跟少年回到了他家。在之后的几天里,少年小心翼翼地与八尾相处,发现它的眼神里除了看透世事的淡然以外,竟然还有些许悲哀。当他得知了死循环的秘密之后,竟然对这只神通广大的猫产生了怜悯。

终于有一天,八尾猫待得不耐烦了,便问少年到底有什么愿望。少年想了想,问,“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吗?”八尾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少年接着一字一顿地说,“那么,我的愿望就是,你能有九条尾巴。”

八尾猫愣住了,眼睛里充满了疑惑,随后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恩眼神。它俯下身,舔了下少年的手,很温暖。

于是,八尾猫长出了华丽的第九条尾巴,变成了真正的九尾猫。而少年的一生,也过得十分幸福美满。

故事到这里结束。原来得道的天机是如此,只有遇到一个肯让它圆满的人,八尾猫才能有九条尾巴。以前的人都自私地为自己考虑,觉得八尾猫为他们实现任何愿望都是应该的,从不会考虑八尾猫的感受,可是每一条尾巴都要付出八尾猫几十年的修炼。

当我读到少年的愿望时,着实吃了一惊,一直以来,不管是阿拉丁神灯还是雅各布斯的猴爪,人们在得到命运的眷顾时,所许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人们总是享用得如此理所当然。

而耗费自己难得的运气去成全别人的圆满,这或许是世间最大的慷慨、最真心的回馈了吧。

谨以此故事,为你取暖。

文/黎叔

心理延伸:

心理FM:我不后悔认识你

会员测试:测测你的气场有多强

心理短片:你比你想象中美丽

四 : 赵燕多慷慨之士,相关的故事

赵燕多慷慨之士,相关的故事

赵燕多慷慨之士,相关的故事的参考答案

1、春秋义士--豫让

【姓名】豫让

【时代】春秋战国

【故事发生地】邢台豫让桥

【慷慨言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邢台县翟村西南角,地势下洼,泉水潺潺,在那芦苇和垂柳的深处,有一座石板桥,名叫豫让桥.据传这里是战国时期义士豫让刺赵襄子的地方.

豫让是晋国人,晋国大臣智伯非常尊宠他,称他为国士.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豫让说:"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他就改名换姓,躲在赵襄子分封的邢邑(即今邢台市)以待时机.

一次他携带匕首,藏在襄子的茅厕中,意欲行刺,被赵襄子发现了.襄子念他忠于故主,是忠义之士,就把他释放了.豫让决心再次行刺,就遍体涂漆,引起满身疮疖,口中吞炭,破坏了自己的嗓音,灭须去眉,改变了自己的容貌,只身潜伏在邢邑之北的芦荡中.有一天,襄子骑马到这里巡游,豫让便藏在板桥下.马到桥头,蓦地惊叫起来,襄子惊呼:"必是豫让行刺!"手下卫士搜索桥下,果然是他.襄子说:"过去你也曾投奔过范氏,后来又投奔智伯,为何单单忠于智伯,给他卖命?"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他们以平常人待我,我所以用平常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至于智伯,他以国士待我,我所以用国士的壮举回报他."襄子叹息了一声,流着泪说:"念你是忠义之士,第一次杀我,我不忌恨,把你放了.这次你又来杀我,我怎好再放你呢?"豫让知道赵襄子是一位宽宏大量的贤明君主,便对襄子说:"我听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过去你宽赦我,天下没有不称赞的.今天我罪当处死,只请求把你的衣服用剑砍几下,以满足我为智伯报仇的愿望,我便死而无憾了."襄子即脱下衣传给豫让,豫让奋起举剑,跳起来连砍几下,大呼一声:"我可以到九泉之下向智伯回报!"说完就伏剑自杀了.

豫让身死的那一天,整个赵国的侠士,都为他痛哭流涕.

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邢台县志》详细记裁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的名胜而闻名四方.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把豫让作为乡贤,四时祭祀,文人墨客经常吟诵豫让的故事.清代诗人陈维崧路经邢州时写了一首《南乡子》道

"秋色冷并刀,

一派朔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

粗豪,

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

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

今朝,

慷慨还过豫让桥."

可惜的是,"豫让桥"在抗日战争其间被破坏,桥边记载豫让事迹的石碑,也在重修京广公路时做了桥洞基石.

2、燕国勇士—田光

【籍贯】邢台新河

【年代】战国

【言语】“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田光(?—前227年),战国时期“邑之东鄙人也”(即邢台新河县西千家庄人),燕之处士.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素称燕国勇士,亦称节第二十编侠.时人誉为智深而勇沈的“节侠”.

由于对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现实不满,田光不肯做官,一直行侠仗义,广交朋友.晚年留居燕都附近(今徐水)与荆轲交往极为投机.

燕王喜二十七年(公元前228),秦灭赵,兵屯燕界,燕国形势危急,燕太子丹便寻求侠客刺杀秦王.太子丹的师傅鞠武便推荐田光,说田光“智深勇沉”,可当此任.太子丹效仿魏国信陵君访候赢的做法拜访田光,他见过田光后说明了自己意图,田光对他说“...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田光年轻的时候是豪侠刺客,以侠客永不磨灭的本色,田光自当挺身而出.但他知事关重大,非他当下老朽年龄的能力和意气可以完成,于是推荐挚友荆轲(卫国人,时寓居今徐水赤鲁村),太子允,告诫道:“所言国之大事,愿先生勿泄也!”

荆轲同许多志在四方的游侠儿一样,为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身的价值,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寻找着自己的知己,等待着一个机会.他找大人物谈剑术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流落到燕国,和田光结成知己.

田光急见荆轲,言举荐之事,荆轲答应了,他们又密谋良久,基本敲定和完善了最终绝杀计划---图穷匕见.最后田光叹道:“吾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愿足下急见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毅然拔剑自刎,太子丹闻之跪拜哀泣.

信念和道义是田光这类游侠刺客的根,他们不爱利,就图个以草根的身份在历史中落个好名声,只有守信用讲义气才可能做到这一点.在不惜以自杀来保证信用(不说出太子丹的秘密)的田光身上充分体现的侠义风范.伟哉,壮士!

翌年,荆轲受遣赴秦,行刺不中被杀.田光悲壮之举,为后人传颂.荆轲刺秦王虽不成功,但先生之气已作“长虹贯日”流芳千秋.

唐代诗人李远赞叹田光说:

《读田光传 》

唐代· 李远

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

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

3、救赵义士---程婴

程婴,春秋时期晋国卿赵朔的友人;公孙杵臼,赵朔的门客.生卒年俱不详,主要活动在晋景公时期(前599-前581年).

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加在赵朔之父赵盾身上,把赵氏全族诛灭.当时只有赵朔的妻子幸免于难,因为她是晋成公之姊,在宫中避祸.赵朔妻身怀六甲,如果生男,则是赵氏不灭.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的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

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这时程婴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

不久,赵朔妻产下一个男孩.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赵朔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查.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选择的是先去赴死.

计划已完,他俩谋取别人的婴儿(一说是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的遗孤.然后大呼:“天乎! 天平! 赵氏孤儿何罪?”请求把他一个人杀了,让婴儿活下来.自然,公孙杵臼的要求未被答允,他和那个婴儿都被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巳被斩断,那些附和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向东带到了太行山东麓一带(今邢台赵孤庄),隐姓埋名,历经十几年辛苦,抚养他成人.

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元代时期根据邢台一带的民间传说编成戏剧《赵氏孤儿》,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程婴忠实于友谊,公孙杵臼不忘旧主的品格,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今邢台西部传有程婴墓,赵孤庄附近古有三贤祠纪念这几位义士.赵孤庄更是由于这次伟大的义举而得名.

4、西汉第一勇士--贯高

【时间】西汉

【地点】襄国(邢台)、柏人(邢台柏乡)

【言语】“吾等义不辱”,“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贯高,被封到邢台的赵王张敖的相国.赵国的国王张敖是常山王张耳的儿子,是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大女儿鲁元公主的丈夫,是驸马.当年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定都襄国(邢台),张耳去世后,刘邦封张敖为赵王,建立赵国,仍定都襄国(邢台).

公元200年,刘邦过赵时,张敖亲自给刘邦端茶捧饭,谦恭异常.然而一向不拘行止的刘邦却“箕坐”于张敖的面前,非常倨傲、不礼貌.张敖的相国贯高看不过去,就起了杀死刘邦的心思.他找了十几个人,设计了刺杀计划,告诉了赵王张敖,被赵王坚决地拒绝了.

后来刘邦次年路经赵国柏人(今邢台柏乡)时,欲留宿,其时,贯高已经安排杀手藏于厕所,刘邦忽然“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史记 列传29》).刘邦因为柏人名称不吉利,莫名其妙躲过一场刺杀,可谓命大.所以这个谋逆案其实是未遂的.

后来此案被人举报,同案的其他人便争相自尽谢罪,却被贯高阻止了.贯高说:咱们去死容易,看似很仁义,其实是大大的不对.我们死了,将来谁来证明赵王的清白呢?

这个案子使得刘邦极为愤怒,因为他怀疑是自己的赵王女婿张敖想杀死自己,所以他把张敖和贯高等一起从襄国(邢台)押解进京,主审贯高,以期从贯高的口中证实这一猜测.贯高受到了超级严刑的拷问,到后来身上连能用针扎的一块好皮都找不到,司马迁用"身无可击"4个字描述,其惨痛之状可想而知.然而,就是这样,贯高死不改口,坚持赵王不知此事,替赵王澄清.后来刘邦又找来贯高的好友泄公来问他,贯高说:“我这案子把我父族、母族、妻族三家的几十口子人都牵连进来了,我哪里会爱赵王超过我们一大家子人哦?他确实是不知情啊!”至此,刘邦信了他,把赵王放了,并派人去放出贯高,许他官职,准备重用他.

听到赵王被放的消息,贯高大笑,说:“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肮(双手扼自己咽喉使窒息),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高祖闻听贯高自杀,叹息不止.

贯高,真是壮士、义士、智士、勇士啊!主辱臣死,他刺杀刘邦是为了替自己的主上出一口气,此谓忠;安排妙计,设计准确,此谓智;受刑而不改口,坚决不胡咬乱攀,此谓义;最关键是明知道后面这些磨难而选择活下来承受这一切,此谓勇!古代邢台人一直是有侠义情结的,那些义薄云天的肝胆义士几千年来被人们口口相传.他们以一刺惊天下,一死炳千秋.这样视死如归的气势,千百年来,令人赞叹敬佩!

此后《史记 张耳 陈余列传》没有赵王张敖的其他文字了,想必贵为一国之王,帝之女婿,总得“善终”,但贯高在对泄公说出那番话后,“乃仰绝亢而死”——那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利器的死法,是自己摒住呼吸窒息而死!贯高之死法,几乎非人力所能为,这是义士所有的一种英气、豪气或霸气.

5、大贤良师--张角

【时间】东汉末年

【籍贯】巨鹿(今邢台平乡)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184),钜鹿(今邢台平乡)人,黄巾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

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建宁年间开始传教活动.灵帝熹平年间(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学生 、培养弟子 、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在民间广泛宣传《太平经》 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民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每方设渠帅负责.

张角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张角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大约在预定日期的前十天,事情泄密,被迫提前起事.起事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 ( 黄天的象征 ),时人称之 “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或送粮,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

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 好.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震撼了东汉王朝的根基,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进而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也奠定了道教今后主要在社会下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

6、大宋义士--武松

【姓名】武松

【时代】北宋

【籍贯】邢台清河

【慷慨言语】“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河北邢台清河县(今邢台市清河县)人,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后来武松的侠义行为被施耐庵和兰陵笑笑生加工,成为《水浒传》的一个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

《水浒传》第22回中交待得很清楚:宋江杀了阎婆惜,和兄弟宋清两人逃到柴进的庄上,遇见了武松……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著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间一年了.” (柴进为邢台隆尧人柴荣后代. )

现在的邢台清河县,县城最中心的那条街道名叫“武松街”.进入清河最大的公园武松公园后,迎面的影壁墙上写着“雄风长啸”四个大字.影壁墙后,武松打虎的雕像高高耸立:武松骑在虎背上,面孔线条分明.他蚕眉倒树,怒目圆瞪.左手按着虎头,右手高举斗大的拳头,正欲打下.那老虎后腿直立,前腿屈于武松的压力而下蹲.它微昂虎头,张着血盆大口,仿佛正在发出最后的哀嚎.

武松,是邢台的骄傲,是慷慨燕赵、侠义邢襄精神的象征.

本文标题:慷慨大方小故事-感慨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43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