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古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字词解释 要全面一点的

发布时间:2018-05-14 所属栏目:慨然有志于天下

一 : 古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字词解释 要全面一点的

古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字词解释 要全面一点的

古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字词解释 要全面一点的的参考答案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孤:幼年丧父之孤.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3、世家:家世.

4、之:到,往.

5、南都:指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6、适:嫁.

7、既:副词,不久,后来.

8、去:离开.

9、尝:曾经.

10、给:供应

11、日昃(zè):太阳偏西.

12、或:有时.

13、昏怠:昏沉困倦.

14、辄:往往,每每.

15、沃:浇,引申为“洗”.

16、啖:吃.

17、谗:说人坏话.

18、六经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19、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21、既(仕):考取功名后

22、或:有时

(参考百度)

二 : 文天祥,与范仲淹为表达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名言

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名言

文天祥,与范仲淹为表达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 : 求~~“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译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

求~~“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译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释词
范仲淹二岁而孤( ) 知其( )世家
去之( )南都入学舍 或( )夜昏怠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释词

范仲淹二岁而孤(死了父亲) 知其(自己的 )世家

去之(离开去)南都入学舍 或(有时)夜昏怠

四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中人物,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不同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dàn)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范仲淹在两岁的时候因为夫亲去世,他的母亲改嫁,他不得不跟他的母亲远离家乡。在他长大之后,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就离开母亲到应天府学习。他学习很刻苦。五年读书的日子里,他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候晚上学习学得很累了,他就用冷水来洗脸。他的生活很困难,经常是填不饱肚子的。但是他精通诗书,并且树立了要为治理国家而奋斗的理想。他觉得自己应该在天下人都忧愁之前就忧愁,而在天下人都得到生活的享受之后他才享受。从范仲淹的学习态度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果要把学习搞好,就需要非常勤奋。如果要想成为一名好官员,就必须要替老百姓着想,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为劳动人民服务。

慨然有志于天下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文中人物

[www.61k.com]人物简单介绍


范仲淹画像与作品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原名朱说。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李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人物赏析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1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慨然有志于天下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不同版本

版本1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之际就失去爸爸,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版本2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之际死了爸爸,妈妈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妈妈,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要意,慷慨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对自己说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注释

1、孤: 幼年丧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嫁。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4、之:到,往,去。

7、既:已经。

8、去:离开。

9、尝:曾经。

10、给:供应

11、日昃(zè):太阳偏西。

12、或:有时,或者。

13、昏怠:昏沉困倦。

14、辄:往往,每每。

15、沃:浇,这里指“洗”。

16、啖:吃。

17、谗:说别人坏话。

19、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

21、既(仕):考取功名后

22、或:有时(候)

23﹑依:依靠

24、以:这里指,喝

慨然有志于天下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作品出处

《宋名臣言行录》

《宋名臣言行录》的前集、后集,为李衡校勘、删节《八朝名臣言行录》后的版本,虽然体例变动不大,但正文、注文却大幅度缩减,甚至误校,亦有注文混入正文的情形。

今印行的前集,其原书名为《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为《三朝名臣言行录》,二书并称为《八朝名臣言行录》。若不包含附传的人物,收入的北宋人物共97人,前集收入55人,后集收入42人。

争议

后世对编撰宗旨的解读不一:该书所收录的人物为多数为当时的名臣,但有若干人物在后世较具争议性,被认为不该收入进去,如王安石、赵普、吕惠卿等人行事风格接近小人,则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质疑。然而,有些学者认为朱熹编此书着重的是严谨的史学态度,而“有补于世教”乃其次,况且这些人物对国家社稷并非毫无建树,且对当时的政坛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亦符合名臣的条件,故被收入书中并没有不合理。

慨然有志于天下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相关习题

习题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答案

1. 啖粥而读 音 :dàn 义:吃,食用

辄以水沃面 音:wò 义 :浇洗

食不给音 :J ǐ 义 :接济

乃至被谗受贬 音 :chán 义:诋毁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晚昏昏欲睡时,就用水浇洗面孔。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老婆、孩子吃的穿的只是够用罢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一层:写其少有大志,发奋苦读。

二层:做官关心国事,勇于但当。三层:写其刻苦自励,天下为先的崇高境界。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答:交代了范仲淹高风亮节的思想基础,是画龙点睛之笔。

慨然有志于天下_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相关人物

本文作者: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8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着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文中人物: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本文标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古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字词解释 要全面一点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746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