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用互联网思维卖产品-微砍价用互联网思维将“砍价”产品化

发布时间:2018-05-08 所属栏目:卖房子

一 : 微砍价用互联网思维将“砍价”产品化

  “当人类有交易以来,讨价还价就随之发生了…”——深圳市埃帝尔新媒体有限公司认为,砍价不只是消费行为,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所以,在人类历史上,深圳市埃帝尔新媒体有限公司第一次重新挖掘“砍价”这一人类本能,用互联网思维将“砍价”产品化,进而打造了“微砍价”,旨为重塑移动互联时代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用户通过发起砍价并分享给朋友,在获得实在优惠与优质体验的同时,也为品牌及产品带来了病毒式的优质流量——朋友分享!配合进店导流及大数据等功能,更为品牌及产品互动营销创造了无限可能!

 

  以中兴星星2号手机上市发布为例:

  48小时内,独立PV破505万,独立UV破67万,发起人数达127,852人,获取200份真实试用体验,提交12页用户数据报告!帮助客户实现短时间内品牌引爆的传播奇迹。

  截至2015.9.31,微砍价独立PV4943万,独立UV 723 万,砍价总额1.47亿,砍价总次943万,页面平均访问时长2分46秒,与奥迪、奔驰、电信、移动、海尔、美的、腾讯房产、歌力思等 300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展开了深入合作。

  在过去及未来的运营中,微砍价对用户始终秉承“真•惠•砍”(真正品、真优惠、真能砍)的品牌理念,致力于为其打造最具成就感的品质优惠平台!而对企业则专注朋友分享的优质流量,为其实现“品牌互动·粉丝经营·店铺引流”的核心价值!

 

  企业介绍:

 

  深圳市iDea埃帝尔新媒体有限公司,专注研究及实现移动互联网如何重构传统产业,致力为传统产业提供移动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助推中国传统产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目前的业务以“微砍价”和“展会云平台”两大核心为主:

  “微砍价”诞生于2014年9月24日——用100台iPhone6开启中国砍价营销新纪元,经过一年多的运营,与奥迪、移动、海尔、歌力思等300多家知名品牌展开了深度合作!

  展会云平台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B2B展会平台,以信息资源全面、粉丝精准、互动性高备受展会主办方、参展方青睐,上线以来,为高交会、深圳房博会、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等十余个国内一级展会提供了高价值的深度服务!

  公司创始人张延军拥有10年中兴通讯产品运营及营销战略经验,思维活跃,为人稳重,人脉广泛;

  执行董事吕洁拥有11年ICT经验,曾任中兴通讯研究院项目经理,拥有跨界管理经验及资源,包括娱乐、消费投资、ICT等行业;

  核心技术团队由原珍爱网数据分析部技术骨干、拥有11年互联网开发经验的谭子良总监带领。

  运营团队由原亚美互动运营总监饶君负责,其拥有近10年的广告、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及互动营销的综合经验!

  目前团队70%以年轻的90后为主,拥有无限激情及创业梦想,为完善产品及用户体验而不断努力!

二 : 别扯淡了!卖肉夹馍的,就别用互联网思维来忽悠了

导读:继马佳佳的情趣用品店,雕爷牛腩,roseonly鲜花店等互联网思维伪案例被一一拆穿之后,互联网思维终于又有新案例了,听说最近用互联网思维卖肉夹馍又火了。[ www.61k.com )

4月初,一篇《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该文讲述了一个IT男从名校毕业后在北京著名互联网公司做“码农”,后因感觉工作枯燥,也因吃不上家乡正宗的肉夹馍,最终选择辞职创业开“西少爷肉夹馍店”的故事。

也许是故事中的细节引起了诸多“北漂”的共鸣,也许是因为好奇有着互联网公司经历的人怎么去做了低端餐饮,也许是单纯被文章中的肉夹馍所诱惑,很多人追问:西少爷是谁?

         “互联网的一些事”推荐的这篇文章为各位看官娓娓道来~

继马佳佳的情趣用品店,雕爷牛腩,roseonly鲜花店等互联网思维伪案例被一一拆穿之后,互联网思维终于又有新案例了,听说最近用互联网思维卖肉夹馍又火了。东楼特意去网上搜索下,感觉很失望。只能说,这个互联网思维的案例太不靠谱了。

用互联网思维开店,比不了一个靠谱的选址

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传统的一面。开这个餐饮店之前,他花费了半年时间拜师学艺,用掉了5000斤的面粉,2000斤的肉来做初期的配方研制。这些都是硬功夫。我没看到有一点互联网的思维的影子。至于提到什么试吃,你就说是互联网特有的内测,这就更扯了,请问哪家餐饮店开业之前不先尝尝自己的菜品可口与否,再不济也要来个试营业。

至于这个肉夹馍店开在五道口,我只能说他选对了地方。我身边有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他们告诉一个秘诀,开线下店的重中之重就是选址,客流量是销售额的保证。我有一个开服装店的朋友,她的店址选在木樨园,即使是在地下二层,仍然顾客络绎不绝,虽然卖的是中低档服装,但收入仍是不菲,并且过完年后她又扩大了规模。

五道口那块的行情我更熟,曾经在那里早出晚归过好一段时间。哪里互联网公司密集,客流量大,高峰期时,13号线五道口城铁站挤得水泄不通。在这里开餐饮店根本无须什么互联网思维,只要味道过得去,基本上不会亏钱,如果味道比较不错,人满为患是经常的。最典型的是位于五道口金融学院门口的一家枣糕店,我以前上下班经常路过,十有八九是排队的,高峰期时排个十几二十米是常见的。我也没有看见他们有什么互联网思维,没有二维码,没有开通微博,没有微信公众号,一个小小的卖货窗口,只在玻璃上贴了一个买一斤送半斤的告示,除此之外,再无更多的了,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甚至有几次我还专门排队买过。味道确实不错,口感酥软,香甜扑鼻,它卖的好,完全是靠自身的味道引发的口碑效应。

再举一例,就在枣糕店旁边还有一个是麦多馅饼。这也是我曾经早晨路过经常光顾的,但我很少有过去直接能买到的,经常需要排队,因为卖的很快,我通常去了都吃不到我最想吃的口味,经常不是我选择吃什么,而是我只能吃什么。我同样没见他们有过任何微博,二维码,公众号等互联网产品,如果说他们服务态度不错,对顾客总是笑脸相迎也算是互联网思维的话,那我只能是呵呵了。

经常看到一些文章的标题上写,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某某行业,难道互联网人转行做传统行业就是互联网思维改造某个行业了?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我当然不会否定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的积极作用。比如这些互联网人的思维在初期的宣传推广会有一些作用。那是因为互联网人比其他传统行业的人更强的传播力,互联网人对社交工具的使用更为频繁,掌握程度更高,社交人脉更广。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一天卖1000个肉夹馍没什么稀奇的,找几个大V或者意见领袖,利用微信朋友圈或微博做一次传播,足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难得是做成百年老店,几年如一日的畅销,这仅仅依靠互联网思维是不够的,更多的是产品的品质真正经得住考验。

互联网思维被吹捧,源自互联网人自我催眠

事实上,之所以互联网思维是会被一再提及,这主要是外界对互联网思维有两大误解,一个误解是互联网人改行做传统行业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二是传统行业运用互联网工具做营销就是互联网思维。

第一个误解很容易拆穿,互联网行业其实已经是传统行业了,今天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数已经数以百万。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动辄几万人的规模,像搜狗,UC等那些中公司也有上千人的规模,而一些创业型的公司,只要融到资,员工规模也会迅速扩展到上百人,说白了,互联网行业完全的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只不过互联网行业解决的是信息的流通,以及人与人,人与物的链接。

并且,跨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比如搞餐饮的转行做服装,开服装店的转行做了洗衣店。说白了,特别是服务行业,除了一些特别专业的知识需要格外学习外,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搞互联网的有一天搞了餐饮,有什么稀奇的呢。大惊小怪的都是互联网人,原因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以出于对同行转型的过度关注,一种是对于互联网人“降级”创业的好奇心理。

第二个误解,更容易拆穿,传统行业运用互联网工具做营销只是顺势而为而已,谈不上什么颠覆或改造。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点越来越多。互联网思维的先进性是在于拥有更先进跟用户沟通的工具和机制,传统企业的销售渠道在线下,而互联网企业却是线下和线上的结合。所以,现在的传统企业触网,更多的是将自身的短板补齐而已,而非是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之前所有的业务逻辑。

东楼看来,目前互联网思维的神奇之处不在于改造了某个行业,而是给一部分急需信仰的人成功洗了脑。我最近在招聘员工,有一个小伙子的简历名称就叫做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出于好奇,我约他面试,他说他是逻辑思维的死忠粉,拥护互联网思维。后来我问他,你觉得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是互联网思维重要,而是餐饮店的品质重要。他很肯定的说,当然是餐饮店的品质重要。

所以说,大伙还是散了吧,连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做餐饮店能够成功的保证是餐饮店的品质,而非什么互联网思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鼓吹什么互联网思维颠覆餐饮业呢。

三 : 房多多如何用互联网卖房子?

导语:凯文?凯利在中国俨然成了互联网思维的教父,而房多多的CEO段毅是他的推崇者之一。

三年前,拥有十余年地产行业经验的段毅感受到房产交易各个链条的痛点:地产销售方的推广成本太高、经纪人的收入却很低;大量房源集中在经纪人手中,购房者却经常被充斥的假房源信息困扰。线下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否通过互联网的优势让交易发生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段毅萌生了一个想法:创立一个能解决房地产交易买房、卖房痛点的平台。

今年(2014年)7月,在成立三年之后,房多多宣布完成8000万美金的 B 轮融资,成了房地产行业的一匹黑马。过去三年中,从帮开发商卖新房起步,房多多逐渐吸引了开发商、经纪公司、卖房者、买房者等各个环节交易方的入驻,通过将和开发商合作的500多个项目分发至各地签约的50万线下经纪人,到今年上半年,房多多已经实现了累积接近1000亿的平台交易额。

在接下来,段毅介绍,房多多在2014年的交易额目标是突破2000亿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下半年刚启动的二手房业务。这项今年11月刚开始正式铺开的新业务目前已经覆盖了深圳、上海、成都三个城市,“马上就会到十个”。

让信息对称提高交易效率 大家都有肉吃

找开发商拿项目,再把新房分发给能够直接接触到购房者的经纪人,用二手房的流量拓(www.61k.com)宽新房的销售渠道。房多多的这种模式并不新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被称为“一二手联动”的销售模式就曾出现在香港,后来在2008年受房地产行情低迷的影响被引入广东,之后陆续北上。

段毅回忆,当时作为创业公司的房多多选择这种模式作为切入点,是因为进入的门槛相对二手房交易较低:“新房可以按照开发商的项目批量拿到房源,而且还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营造了一种各方都能共赢的状态:开发商借助经纪人的客源获得了新房销量、经纪人可以基于房多多平台大量的新房房源,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而购房者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真实房源信息和真实优惠信息。

而对刚成立不久的房多多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巧妙地把开发商、经纪人和购房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因为房子是非标品,一套也可以做,只要找到想买房子的人,就能卖掉”,靠着一家家去找开发商和中介,房多多迈出了第一步。

在线下一二手联动的销售模式中,大中型中介公司会更有优势,凭借手中更多的经纪人和资源,这些公司相对更容易产生聚合效应。而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流动更加扁平:房多多可以把拿到的新房房源开放给线上所有的经纪人,让在线下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型中介公司能够快速参与到一二手联动这种销售模式中去,再逐步拉动大型中介的上线。

在另一方面,房源信息也不再被局限在经纪人手中,而是汇集到房多多平台。在线下,经纪人所掌握的新房信息有限、所面向的购房者数量也有限,房多多的平台模式则改变了这种“点对点”状态,让经纪人和购房者双方都能看到线上所有的房源信息,扩大了经纪人的服务范围。

这种对信息的解放也体现在房多多刚上线不久的二手房业务上,在面向有售房意愿的业主做线下推广时,房多多的工作人员会着重强调的一个因素就是:“在这里,你发布的房源能被全城所有的经纪人和购房者看到”。

“信息对称,交易的效率就提高了”,段毅认为:“商业的本质一定是哪里的交易效率最高,大家就去哪”。

“约束”中介

信息不对称通常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当房源信息和房产交易的专业知识都集中在经纪人手中时,便会有相当数量的经纪人靠信息的不对称来获取收入。

“比如到处都是假房源、经纪人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购房者还要靠运气买房,因为遇到的经纪人水平和能够提供的房源能够影响购房结果”,在段毅看来,这种不对称带来的结果是交易的效率变低。

在房多多的三大口号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真房源”。保障真房源的方式是平台自身变成房源信息的发布者,房多多有个庞大的地推团队,这个总数接近1500人的地推团队有块重要业务即是获取线下房源:在新房领域,房多多直接找开发商拿房源;而在假房源信息泛滥的二手房领域,房多多的方式则是直接找到有售房需求的业主。

通过在房源层面对经纪人的“约束”,一方面可以解决经纪人和购房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双方都能看到线上所有的房源信息;在另一方面,则能够促进经纪人身份向服务者的回归。

段毅很认同马云曾经表达过的一个观点:淘宝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意识到诚信就是财富。

互联网能够让参与者行为和数据的累积更加便利和透明,和淘宝类似,段毅也给房多多上的经纪人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经纪人在房多多上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套规则和计算方式,大到成交的业务量、小到每次服务时的响应速度、专业程度等,这些经纬度交叉,最终构成的则是每个经纪人的积分,这些积分所代表的,则是每个经纪人的信用。

段毅认为,信用是之前经纪人最缺失的东西,“越缺失的东西就越值钱”。信用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经纪人的约束力,从而用这种约束力进一步改善经纪人在线下的行为。

“打破信息不对称和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在段毅看来,这就是电商。

大家都有肉吃

和前三年相比,今年的房多多明显高调了许多。这和它的业务模式有关,之前的一二手联动其实是 B2B模式,对接的双方是开发商和经纪公司;而随着二手房业务的逐步推广,房多多也开始发力C端。

在互联网把“去中介化”的旗帜插到各个传统领域时,房多多则选择了服务于中介。在房多多的发展思路中,中介公司类似于一个枢纽,通过这个枢纽,房多多逐渐将触角延伸到了房地产交易的上下游:先是经纪人、再是开发商和业主处的房源、随后则是基数更大的购房者。

房多多还尝试吸引更多的玩家进来。今年8月下旬,房多多发布了一个“O2O 超级平台”,旨在通过开放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吸引更多的传统代理公司入驻。

而对坚持做平台的房多多来说,平台模式之所以成立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平台上的各方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定位:无论是能够更快更便捷卖房的业主、还是能获得更多客源的中介、以及能有更好体验完成交易的购房者,房多多相比较于其他平台的优势,才是吸引各方参与的动力。

在8月下旬的发布会上,房多多B 轮的投资方之一、嘉御基金的卫哲曾总结过,房多多在使闲置资源得到释放的同时,还能打造各方都能受益的生态圈。

段毅并不认为房多多“要灭掉谁”,在他看来,房多多最大的价值是在房地产这个复杂的交易过程中,让各个环节都能回到自己本身的角色和价值。

在采访最后,段毅引用了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共赢”的理解: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在彼此需要的情况下进化,“当谁和谁都能在这上面活得很好,自然就共赢了”。

来源:一财网

四 :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卖辣条?


央视315报道:“史上最牛零食”辣条生产环境肮脏:

对!说的就是这种香辣诱人、入口弹牙、甜咸平衡、让人吃到停不下来的“中华小卖部零食之王”,甚至无数人只要看到“辣条”2个字,就会自动加速唾液分泌过程。[ www.61k.com )

这足以说明辣条的味道有多么“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之中,甚至连我都怀疑:如果香奈儿开发一款以辣条味作为中间调的香水,势必会在中国大卖!

甚至连这款香水的文案我都想好了:

但就是这么一种诱人的零食,竟然长期质量低下、生产过程肮脏、产品迭代速度慢并且引发无数人对健康的吐槽!

这不得不让我想象:如果用互联网思维来做辣条,会是什么样?

我们都知道,传统煎饼果子的文案是这样的:

而互联网思维下的煎饼果子文案是这样的:

传统的米粉外卖包装是这样的:

互联网思维下的米粉外卖包装是这样的:

传统街头小吃的创始人是这样的:

互联网风格下的创始人是这样的:

那么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辣条呢?

一、遵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填补缺口

有人觉得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线上销售、期货卖手机、炒作、粉丝经济、华丽文案……

但是抛开这些华丽的外衣,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实际上都在遵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填补缺口。

什么是“填补缺口”?因为社会、技术等变化,之前很合理的东西现在变得不再合理了,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市场缺口。

比如过去手机销售商渠道众多,拥有一层一层的经销商代理商,甚至有将近一半的成本耗费在渠道上。这在过去是合理的,因为只有大量地组建经销渠道,才能把手机卖到消费者手中。

但是随着电商的发展,这样的方式已经变得不再合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缺口:市场上缺少人能够砍掉中间环节,直接低价销售手机。而首先识别并填补这个缺口的厂商,就容易取得胜利(比如小米)。

当一个市场“特别缺少某种东西”,而如果你去提供这种东西,你就容易取胜—我想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但是现在中国消费者明明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性价比手机选择,明明市场的缺口已经不再存在,仍然有人不断投资进入这个市场(比如格力)。

就好像改变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造手机一样。

而如果你一直在提供市场上已经过量的东西,而不是存在缺口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取胜呢?所以,如果想互联网思维创业,首先要找的是一个“缺口”!

那么现在哪里存在“缺口”呢?那些有钱的土豪公司除了盲目砸钱做手机,还能做什么呢?

当然是做!辣!条!

看看辣条行业的缺口:

1,很多人想吃辣条(因为独特的诱人口感,也因为童年的回忆)

2,其中很大比例的人可以为更高质量的辣条支付更高的价格(对很多人来说,辣条质量太低,不如卖得贵一点但是质量好的)

3,市场上没有人提供这种“足够好的”辣条(看看315新闻曝光就知道了)

所以缺口来了:辣条行业需要一个轻奢品!

所以连创业公司的使命也来了—《这一刻,我们要重新定义辣条!做辣条行业的轻奢品!》

二、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所有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存在的,既然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做“辣条行业的轻奢品”,怎么可能只满足单一的需求!?

过去的辣条满足的需求是这个:

看,需求满足的太单一了吧?但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就足以让大部分消费者对传统辣条嗤之以鼻了。

而我们互联网思维轻奢辣条,是这样的:

三、极致产品,消除消费者的一切顾虑

先解决安全需求!

过去消费者对辣条形成了“脏乱差”的刻板印象,觉得辣条不安全,甚至传出了“辣条是用避孕套做的”这种达开脑洞的谣言!

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发明辣条”!

传统辣条的原材料为:

避孕套,哦不,特制豆皮

重复使用的油

辣椒粉

香料(具体有什么未知)

香精

色素

防腐剂

而我们“互联网思维辣条”自然是不屑于用这么LOW而且不健康的原料的,我们用的都是世界顶级原料:

黑龙江出口专用的天然大豆,自制豆皮;

美国Louana椰子油,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零食用油;

台湾纯天然高山盐

只用冰糖(太古经典黄冰糖)

内蒙古开鲁天然辣椒,享受一整年的光照

韩城大红袍花椒,花椒中的珍品……

我们所有味道全靠同类中最好的天然食材调配而出,不加入任何色素、香精!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任何防腐剂,靠高成本的氮气填充技术,保证刚出炉的新鲜!

同行中敢于像我们一样不惜成本用天然原材料的,大都是价格高企的中高端零食,比如:

“这样的零食一般都是至少30元一小包。”

“而我们用同样的奢侈原料,制作出更加“让你停不下来的”轻奢辣条,只要15元一包!”

“然而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尽可能降低价格,因此在开业前3个月,我们的辣条只要12元!”

“更重要的,还有我们犹豫了很久才做的决定:一次性买6包的,不仅包邮,而且只要9元一包!”

好了,上面的装逼产品及价格策略结束,但是仍然觉得“少了点什么”,仍然不足以提高消费者的信心。

应该怎么办呢?

你还得迭代你的产品!而传统行业因为渠道复杂、消费者沟通不畅等原因,产品迭代速度很慢。

如果你发现微信有个BUG,往往一周后再来看就发现BUG修好了;

而如果你发现小时候放的鞭炮有个BUG(比如引信太短),那么等你10年后长大了再看,这个BUG仍然存在—好多公司从来都不进行产品迭代。

所以,既然要做互联网思维辣条,你还得长期养一个研发团队,不断根据用户的反应改进、迭代产品。

你还得每年开一次拥有剧场效果的互联网辣条新品发布会!别怕,今年发布会的主题和PPT我都给你设计好了:

极致产品也有了,产品迭代(附送发布会)也有了,但是怎么感觉还缺了点什么?

对!为了奠定你“中国互联网辣条领导者”的地位,你还得找中国知名的辣条评测人给你评测!

为此,中国还会出现“辣条发烧圈”,一群辣条发烧友在评测你最新发布的互联网辣条:

“如何选购最极致的辣条?”

“近期互联网辣条感觉有点干辣,估计制造辣条的电机用了北方的火电,不太喜欢干辣的妹子们可能不太喜欢。如果辣条电机用了南方三峡的水电,则辣中会带有柔和口感,适合搭配白葡萄酒。对了,对入门级辣条食客,千万不要选云南风电带动电机做的辣条,太烈而且太拉嗓子。当然,真正的发烧友,肯定不能错过辣条的最佳批次—辣条电机用的是雅鲁藏布江的水电,此时辣度3频均衡,高频辣,中频稳,低频带有绵软回甘口感……”

最后,你还可以全程透明直播自己的辣条生产过程,让全国辣友们彻底放心!

四、提高粉丝参与

生理和安全问题解决了,你还需要解决归属需求,形成专属的“辣条粉丝团”!

上面讲的“产品迭代”、“剧场式发布会”、“辣条发烧友评测”等都可以提高参与感,培养粉丝。但是你还缺少一个可以让粉丝朝圣的圣地—线下体验店。

于是,你在北京三里屯开了第一家体验店,名字就是“辣条伙伴们”,定位就是“让白领们回到童年”。

你不光在店里面展示辣条所有的生产过程,更是让慕名前来的粉丝亲自参与辣条的制作。

为了让辣条更有逼格,你还开发了辣条汉堡、辣条配牛排甚至辣条味马卡龙,屋子里也弥漫着CHANNEL定制版的辣条味香水气息,让这家店不只是体验店,更是有餐厅和咖啡厅的功能!

“乔布斯重新发明手机,我重新发明辣条!”你不禁内心暗暗自豪!

更重要的是,还要尽力塑造“童年的感觉”,于是,你的屋子里还安置了“小霸王学习机”,让长大的80后90后们重新体验“魂斗罗”。

甚至高档桌子的钱也省了,直接用小学课桌!

于是,每天早上8点,无数粉丝已经等在门口,迎接着当天第一锅出炉的辣条。

而你,为每个有幸尝到第一锅辣条的粉丝,都发了一件纪念体恤,上面印着“让岁月与辣条,一干而尽!”

五、提升逼格

好了,现在你有了辣条粉丝团,但是仍然有个问题没有解决:提升产品逼格,让购买的人有尊严。

毕竟人购买一个产品,经常要考虑的是“这个产品会给我个人形象带来什么影响”(PS.在“李叫兽”回复“帽子”查看象征性营销内容)。

当然,这一点你不用太担心,这个产品虽然只有12元定价,但是实际它上是“自带逼格”的产品。

为什么?

因为任何“逼格”的本质都只是“同类中高价”。

比如如果你给一个女生送礼物,下面两种选择你觉得那种有逼格?

A,1000元的手机

B,500元的当代艺术家限量版手机背贴

我想所有人都会觉得B更加有逼格,即使A选项你花了更多的钱。因为B是同类中的高价,而A是同类中的低价。

所以大家对逼格的感知实际上不是“花的钱多不多”,而是“是否买同类中的高价产品”。即使相同的价格,但是被用户归类到不同的类别后,感知也就显著不同了。

同样,你的辣条虽然只有12元,但是已经是同类中的最高价产品(其他辣条有的只有5毛),而这足以提升逼格了。

所以,同样是20几元,买黄太吉煎饼果子比买肯德基有逼格,因为前者是同类中的高价,后者是同类中的低价。

况且,你还在前面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做“评测”,开“产品发布会”,已经逼格满满了。

但是你仍然不满足,仍然觉得更有逼格一点,怎么办?

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跨界”—使用行业外的解决方案来提升产品。

比如可以用高档食品的包装,做成类似这样形状的:

再比如可以像高大上的金融或者科技公司那样,雇佣名校博士作为员工。(员工形象可以影响产品影响,比如曾经有研究证明,国产品牌雇佣外国员工后,会降低大众对该品牌“因为不是进口而劣质”的看法)

其实这一招早就被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用过了,比如有个莫代尔袜子,拿到后的包装是一个个精致的信封(属于行业外的方案),提升了逼格:

六、成为用户的代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论是想“挑战困难”还是想“完成逆袭”;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观点,不管是认为“人生就要挑战”还是“应该及时行乐”。

而如果你能够代替一部分人实现梦想或者表达观点,你就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关于创业故事营销,可以回复“创业故事”查看。)

所以每个创业团队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我为什么在22岁放弃150万年薪》;每个创业者也有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而你,作为“辣条行业”冉冉升起的红星,作为“中国互联网辣条领导者”,自然也需要“成为用户的代表”。

你可以说:“谁说辣条一定有害健康!”(成为粉丝心中反抗者的代表)

你可以发:《资深产品经理自述:我为什么宁愿卖辣条,也要离开阿里》

最重要的,你的粉丝有很多想说的话,而你,是他们的代表!

PS. 本文辣条项目仅为举例,李叫兽本人暂无辣条创业打算。

五 : 地产大亨冯仑:用互联网思维卖书

地产大亨冯仑:用互联网思维卖书 继《野蛮生长》、《理想丰满》之后,冯仑推出最新作品《行在宽处》。新书能否创造《野蛮生长》的百万销量还不可知,但首发期间的频频动作已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上市前,新书的众筹活动,筹足了资金,赚足了眼球;新书采用电子书与纸书同步上市,从电子版独家平台网易云阅读了解到,新书首周全额返现,10分钟收藏数破万。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众筹、纸电同步、免费体验??这些玩法都为新书发布打上了互联网的印记。

冯仑曾多次宣称自己对传统房地产已经不感兴趣了,退出万通之后,积极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房地产领域,从营销到智能家居,再到物业管理,冯仑用“拥抱”的姿态来迎接互联网,这种姿态在本次新书发布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套用冯仑的话,互联网这个小妖精已经全面占领了他。

众筹先行 打响新书预热

图书众筹并不新鲜,但是读者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社交红利》、《周鸿祎自述》这类互联网图书,《行在宽处》用远超预期的数据,证明了众筹同样适合于经管类图书。

众筹起源于互联网,勃兴于微博、微信、众筹平台的发展,图书众筹正在悄然改变内容形式和营销方式,《行在宽处》的众筹为新书正式发布做了有效的预热,增加了新书在粉丝群的影响。读者可以通过8个不同的额度进行支持,与冯仑展开互动,参与者根据支持额度的不同获得相应的丰厚回报,其中线下沙龙,私密晚宴、冯仑台湾行这类面对面的活动更受欢迎。由此可见,众筹不仅是一场营销的革命,也是一场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变革,读者主动权提高,读者和作者的互动方式更立体、沟通渠道更多样。

对于冯仑来说,众筹的资金不是他在乎的,他在乎的是,这种新型发行方式带来的全新体验,那就是,网聚人的力量:粉丝自发传播,人脉资源的释放(没看到任志强在微博上给力的吆喝),平台联合发声。这些都让整个新书发布成为一种资源整合的工具,强化了个人品牌的塑造。

纸电同步 销售叠加效应明显

电子书对于纸质书的发行是很敏感的,电子书发行一般来讲会晚于纸质几个月甚至几年,出版方会尽可能拉长纸书售卖周期,而《行在宽处》采用纸电同步的发售策略,作为首发新书,这种尝试极为大胆。

出版方中南博集天卷表示,在移动阅读盛行的今天,全媒体出版、纸电同步会成为出版业不可逆转的趋势,最终考验的是书籍内容本身,《行在宽处》除了

过硬的内容,加上冯仑个人影响力和前两部作品铺垫,完全可以试水纸电同步。事实上,电子书与纸书发行并不冲突,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互补和增益的关系,国外很多经验证明了电子书和纸书同步发行,对于市场启动具有良好的叠加效应。截至2012年美国前6个出版商已经实现了93%的同步出版率。

显然,出版方的心态很开放,但在平台选择上却非常谨慎,最终选择网易云阅读作为独家首发平台。电子书同步发行之后,迅速在移动互联网上打开了知名度,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自发评论,主动分享。出版方博集天卷告诉记者,很多纸书的购买者是因为在微博、微信上看到了朋友的推荐。

“免费”体验 吸引潜在读者

除了纸电同步之外,在电子书的发布初期,网易云阅读打出了“全额返现”的推广口号,这种相当于0成本的购买,正中中国网民下怀。新书发布不到10分钟,收藏数破万。

数据可喜,但是不免让人担心对销量的透支,但是网易云阅读方面却持乐观表态:免费的意义在于潜在用户的发掘,类似于体验式营销。而新用户的口碑扩散又会吸引更外围的读者群,形成滚雪球效应。另外,这种做法也将对盗书进行打击,培养读者版权保护意识。单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冯仑本人以及出版方对于新书品质的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行在宽处》电子版的真实价格并不便宜,遵循了美国的标准(实体书价格的40%左右),活动结束之后,价格上不会有任何妥协。一旦新书口碑完全树立,趋之若鹜的读者,会在乎价格吗?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从底部开始颠覆整个出版行业,传统出版也需要面对这个现实,不仅要接入电子书平台,还要学会互联网的玩法,网络文学等同台竞技,从而获取更多的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冯仑此次新书发布,无疑给传统出版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选自:中国经济网)

本文标题:用互联网思维卖产品-微砍价用互联网思维将“砍价”产品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00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