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及出处

发布时间:2018-05-11 所属栏目:潺潺流淌的意思

一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及出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及出处

释义: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www.61k.com)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二 : 潺潺流水心独醉,宁静淡泊遣闲情!这是什么意思

潺潺流水心独醉,宁静淡泊遣闲情!这是什么意思


听潺潺流水让心陶醉,用宁静淡泊来消遣闲情,表达一种物我两忘,超然世外,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闲适高雅的情怀。

三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

谢谢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老子的弟子文子曾有言:“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应从此变化而来。

淡,古亦写作“澹”,是安静貌。《老子》中有句,“淡兮其若海。”泊,也是恬静之意。《双书·司马相如传》有句:“泊乎无为。”何为“淡泊”呢?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还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抑或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古往今来,概无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凡真正“淡泊”之人,皆能置个人得失于度外,视名利如粪土,心态平和,操守清廉。有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无心奋起,于是自我标榜“淡泊”,这是误解,淡泊不是消极,有人在感情游戏中颇受挫折,心灰意冷,于是声言心如古井,再不掀波,从此“淡泊”,这同样是误解,冷漠不等于淡泊。雄心万丈而壮志难酬,于是标榜“淡泊”,这是颓唐者的自暴自弃;无才无能而碌碌无为,却号称“淡泊”,这是低能儿的自我安慰。淡泊是1种境界。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人是无法“淡泊”的,他们眼中的淡泊不过是1种“平淡”和“玩世不恭”。淡泊也是1种胸怀,锱铢必较、气量狭窄的人是无法“淡泊”的———利己思想太重的人又怎能奢谈淡泊?淡泊更是1种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于淡泊,敬业奉献的人懂得淡泊,节操高洁的人向往淡泊。 淡泊是1种品格,也是1种心态。有所求而亦无所求,淡泊的是最庸俗的功利目的,而追求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四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答案补充淡泊是傲岸,淡泊也蕴涵着平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无欲无求,也无所羁勒。正因为心中无尘杂,志向才能明晰和坚定,不会被贪念侵蚀,也不会被虚荣蒙蔽。宁静则是心灵的洁净,宁静是一种禅意。心中宁静,就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心中宁静,意味着能静下心来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灵魂的自由和永恒。淡泊与宁静,这是同一种境界。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执着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静默中恒久地伫立。自然早已将这种境界展现给我们,如同日夜更迭,季节流转,如同清泉流淌,松涛起伏,一切在淡然之中,一切在平静之中。没有欲望和杂念,一切都是和谐美好而且生生不息。这就是智慧,一种大智慧。如果人能悟到淡泊宁静的真谛,就不会再被生活逼迫,不会再因人事而精疲力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淡泊宁静之中,是和谐和积极的心态,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当放开生命的那些细枝末节,所向往的、所追求的那一种生命的形式,才真正地在我们前方,而不再是糊涂和慌乱中的一时梦幻。

五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诗中的淡泊_MySecret

世上太多的人为名利所牵绊,日常的烦恼得失总萦绕心头,自然快乐就很少。我很欣赏古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思想,当自己亦不能免俗、为名利所累时,我会在诗中寻找古人所追求的境界——淡泊。

“淡泊”是1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它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唐代诗僧寒山把多年修行的感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中有一首诗中写道:“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其字面意思是登上寒山的山道,寒山上的道路不绝,其实,是暗指学佛的道路无法穷尽,佛德智慧奥妙无穷。接下来四句“溪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则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山中的风景,初读,以为是吟风弄月,再读,则发现并非这么简单,这四句诗分明道出了学佛后产生的淡泊宁静的世界。这是1种非常幽远的境界,如同空谷足音一样难闻难见。最后两句“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是全诗的诗眼。谁能摆脱世俗的牵累,与我共同坐在白云中呢?白云并非实指,而是代表了佛学的1种至高意境。看来,淡泊是1种恬淡、心无杂念的意境,就像是山间道士在打坐,寺中大师在诵经的情景与心情。

前些日子我看到了一首诗: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行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这诗很容易理解:在世忙忙碌碌,死后两手空空。但是寥寥14句诗,却蕴藏了一定的人生哲理,也许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想到的是,与天地日月的宏大而永恒相比,人生微弱而短暂,当我们逝去的时候,有谁能带走自己的富贵或贫穷呢?在浩浩的历史长河里,1个人几十年的生命最多只能充当一滴水。在这短暂一辈子中,能够与自己的父母、妻儿、亲朋好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相遇,不是非常难得的缘分吗?打个比方,假如你晚生或早生几十年,你所相逢的就不是这些人了。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善待自己身边所有的人,包括珍惜与善待你自己。如何做到这样的珍惜与善待,淡泊人生是你唯一的选择!

于是,我在体会了淡泊心境的含义后,又寻找到了对待人生最明智的做法——淡泊人生。淡泊人生就是要淡泊名利。有很多历代大家都以“淡泊”为一生的追求,而得到后人的仰慕。如:曹植的《蝉赋》说:“实淡泊而寡欲兮”;诸葛亮的《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换句话,就要提倡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生于公元365年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官场退隐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悠然自得。从此,历史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他写下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等优美的诗句,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1个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的社会。虽然,这个社会被后来的学者称为“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淡泊名利、与人为善,而不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去处心积虑地争权夺利,这样的空想社会也许就会成为现实社会。

但是,淡泊人生并不等于在人生路上无所追求。李白虽然在梦游天姥时抒发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慨称,但他也有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追求。这样看来,古人也并不是不曾有过对仕途名利的追求,而是在他们追求过后幡然悟到了这种淡泊的心境,这种淡泊是他们在追求时不曾拥有的。所以,我们要有追求,但更要学会淡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富贵自是福来投,利名还有利名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的,我们要学会不去过分追求名利,凡事应该顺其自然发展,不可强求,始终让自己在1个淡泊的环境之中。

现在,我终于能体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真正含义。我们需要“明志”与“致远”,更需要“淡泊”与“宁静”。我忽然了解到了古人为什么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什么要“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更为什么会产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飘然洒脱的心境与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这正是因为他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淡泊。

学会淡泊,学会心无杂念,凝神安适;学会淡泊,学会摆脱世俗的牵累;学会淡泊,学会珍视真情,学会淡泊人生……我在诗的海洋里徜徉,寻找到了诗中的淡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淡泊人生。

本文标题: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及出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9891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