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诺基亚回归手机市场-诺基亚CEO暗示将回归手机市场 但不急于求成

发布时间:2018-04-28 所属栏目:北京市重点中学

一 : 诺基亚CEO暗示将回归手机市场 但不急于求成

  A5创业项目春季招商 好项目招代理无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2日早间消息,2013年,诺基亚以72亿美元的价格将手机业务出售给了微软。而近期诺基亚暗示,将通过不同方式回归手机业务。根据与微软之间的协议,从今年开始,诺基亚可以重新推出诺基亚品牌的手机。

  

 

  在过往历史上,诺基亚有过多次大幅转型。诺基亚CEO拉吉夫·苏立(Rajeev Suri)周日晚在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NWC)前的媒体和分析师会议上表示,考虑到诺基亚及其手机的品牌认知度,回归手机市场将是一个“机会”。

  去年夏季,苏立对德国杂志表示,诺基亚正尝试寻找授权合作伙伴,于今年设计及制造手机。不过他周日表示,诺基亚目前不急于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机。他表示:“这可能会于2016年推出,也可能会于2017年。”

  苏立认为,通过向“适当的合作伙伴”提供品牌授权,诺基亚将获得机会。关于诺基亚如何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及我们将于何时重新看到诺基亚品牌的手机,苏立表示:“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我们不需要急于求成。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将与一家或多家适当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这一问题。”

  他同时表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因为诺基亚品牌有着良好的留存率。在所有主要市场,品牌认知度仍然很高。我们也认为,如果在某一产品中采用诺基亚品牌,那么这将是推出高端产品的机会,包括在价格上的高端。”他的这一说法表明,诺基亚未来的手机产品将是苹果iPhone和Android旗舰机的对手。

  苏立表示:“对我们而言,这一商业模式中不包括传统的制造和渠道,我们只是提供品牌授权,合作伙伴需要付费使用我们的IP和品牌。我们希望做的是设备的设计,而如果合作伙伴没有符合我们的标准,那么我们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诺基亚是否可能考虑与富士康合作,共同推出手机?此前,富士康是诺基亚N1平板电脑的授权合作伙伴。这款平板电脑于2014年11月推出,采用Android系统及诺基亚Z启动器。对于这一问题,苏立表示,他目前尚不确定。

  他同时表示,合适的合作伙伴需要适当的“设计能力、渠道,以及资金,从而走向全球”。“我们尚未确定时间表,同时也并不着急。这可能会于2016年到来,也可能会更晚。但我认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因为最终基于授权的业务与基于软件的业务类似,都会对盈利带来帮助。”(维金)

二 : 股市、房市、汇市短期回归市场将引发危机?

汇市 股市、房市、汇市短期回归市场将引发危机?

本周一人民日报刊出了《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万字长文,相比去年权威人士发表的《五问中国经济》,关注程度真有着天壤之别。[www.61k.com]下面为大家再解读一下。

权威人士为何要连发三文

这三篇文章,一篇比一篇语气强烈、观点鲜明,而且逻辑一致。值得深思。

或许是因为去年的问答发表在第二版,而且是首次以权威人士名义在党报发表,故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重视。但是,今年1月4日权威人士又第二次发表了《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于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以推进改革为主线的问答发表后均出现了中国股市大幅下跌,说明股市上涨的动因不是改革牛,而是水牛(资金推动)。


为何如此迫切地要以权威人士名义发文章呢?


不妨引用一段权威人士的原话:2013年,中央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又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点。

按此逻辑,2016年就只能说一个字:干!


但如今又过去了4个月,但改革推进不是特别顺畅,经济政策的运用方式依然还是老套路,即不断通过扩大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但投资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杠杆率提升问题在加重。尤其是第一季度信贷规模猛增,赶上2009年推出的两年四万亿的刺激水平,这或许就是权威人士焦虑之下连发三文的原因。

政策效应的三大约束条件

见到不少政策解读报告,逻辑都很简单,即出什么样的政策,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发展京津冀,则京津冀的投资机会就会大增;出台国企改革方案,则国企改革就能顺利推进;设立自贸区,则自贸区内企业的利润就会大增。这些逻辑都是建立在政策目标的实现率非常高的假设之上,但从过去的案例看,事实远非如此。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其实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提什么改革蓝图都不重要,关键看政策和规划能否执行和落实到位。

权威人士之所以对第一季度的经济感到担忧,是因为第一季度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有企业,都在投资上做加法,银行也拼命放贷,如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5.7%,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2%。此外,在处置僵死企业方面却没有做多少减法,反而期望经济回暖来做大分母(资产),从而降低杠杆率。

经济转型不是说转就转


我有一个经验,凡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口号,一定是喊了很多年便成为口头禅,实现的难度总是非常大。原因在于,若真能实现的话,就不用一直喊下去了。

其实转型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一大系统工程。如果中国经济真能实现转型,成为像美国、日本、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强国和科技领先的大国,那真的就改写了中国的千年历史。


比如200年前中国的外贸就已经很发达,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而且几乎对所有的国家都是贸易顺差。如今中国还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国,但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高的占比不大,同时加工贸易出口的占比达45%左右。说明过去200年来,中国的盈利模式并无多大改观。过去是砍伐森林种桑树,大量出口丝绸,如今则是污染环境发展出口,赚取外汇。

是否存在政策有效性递减现象

从数据上看,过去10多年来,存在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新增贷款额占GDP比重也越来越大的现象。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信贷)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增速必然下降,要维持经济增速稳定,必然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故这实际上符合简单算术原理。二是中国GDP中,国有的份额在不断减少,大约20%多一点,民间的份额在不断增加;从固定资产投资看,民间投资要占三分之二,国有只占三分之一;从就业人口看,国企大约只占15%的城镇就业人口。

因此,网上经常有人调侃说,本届人民不行。实际上从经济学上可以解释为,政府的逆周期政策,肯定与市场行为相反,但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成分在不断提高,故政策的响应度递减。其实,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响应度更差,这才会出现QE1至QE3的不断延续现象,因为美国的商业银行不听美联储的话。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也遇到了类似的窘境。

稳增长政策会否出现大调整

从权威人士的观点看,经济会走L型,即便不刺激,经济增速也不会跌到哪里去,同时,随着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就业也不会成为问题,还是应该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目前稳增长政策会出现一些微调,但大调整的条件并不具备。

首先,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这三大目标之间还是相互关联的。中国经济今后如果能维持L型,就必须得保持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性。这与政治局会议的判断也是一致的,即认为中国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既然有下行压力,要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则还是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否则的话,出口负增长,消费难提升的情况下,若投资增速再度下行,必然导致GDP增速下滑。

其次,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是所有政策出台的大前提,因为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所有的改革举措就会前功尽弃。换言之,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转向。

第三,在稳增长的前提下,政策的微调仍有可能,而且是必须的。按照过去的做法,比较注重均衡发展,如对落后地区、产能过剩行业和僵死企业给予特殊的照顾政策。如今,是否可以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再如,中国房地产出现一二线城市供不应求、三四线城市供过于求并存的状况。过去的做法是一线城市实行人口限制流入,三四线城市鼓励农民买房的政策。这种与市场配置资源相反的做法,能否改过来呢?如是否考虑一二线城市增加住房土地供给,三四线城市限制房地产土地供给。

至于权威人士说提及的股市、房市、汇市要回归市场本原的观点,我认为大方向是对的,但应该是长期目标,短期内若回归本原,则可能因泡沫破灭而导致发生系统性风险。

权威人士的讲话对楼市、股市、汇市有何影响?

1、给楼市,汇市,股市指明了方向

对于股市来说,指数的涨跌不应在金融监管之列,主要是强调制度的建设,打击非法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行为。对于汇率来说,要形成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更多的反应市场供求,在防止剧烈波动的同时允许更多地有双向波动。对于房地产来说,权威人士称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应该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去库存而非加杠杆去库存。由于中国地区分化严重,不应进行一刀切的政策,更加需要因地制宜。

2、对经济反弹的客观认识,不是v型或u型反转而是L型走势

从短期来看,二季度是经济反弹的高点,持续性不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经验来看,这种均衡状态没有那么容易被打破。这同时又反映了当前国内产业集中度不够,协同度不高的问题。

3、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仍是供给侧,接下来要强化供给侧改革

在未来经济运行中,应当既强调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时也要认识到通过刺激来解决经济问题是不现实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改革依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提高供给侧改革的地位,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场化手段发挥基础的、主要的作用,而行政化手段也是必要的。而在本身没有过多行政干预的市场中,通过市场手段可以完成库存出清的,则行政不应该加以干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4、通胀并未明确表态,但已经受到关注

当前通胀问题并非特别严重,但是依然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脱虚就实的倾向。

最后可以参考下韩国的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改革过程中释放金融风险,韩国当时去产能阶段,股市、汇市下跌达50%,债券收益率急速上升。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很难绕过。

来源:李迅雷(lixunlei0722)、价值线(作者:管清友)

汇市 股市、房市、汇市短期回归市场将引发危机?

三 : 归来仍是焦点 VAIO品牌携手京东重回中国市场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七月活动立减500-1000元

  2017年8月8日,阔别中国3年后的VAIO 带着两款笔记本电脑重归中国市场,而为其渠道站台的,正是在笔记本品类享有大量成功操盘经验的京东。这让翘首以盼的中国用户对它的前景抱有了充分的信心。

  在仍是SONY旗下子品牌的时代,凭借时尚的外观、卓越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表现,VAIO笔记本产品有过灿烂的历史,备受中国用户青睐,也积累起良好的用户口碑。但三年前,断臂求生的索尼剥离了 VAIO 品牌电脑业务,VAIO 以独立品牌形式存在,也无奈暂时退出中国市场。当时国内媒体叹惋、用户不舍,因为这样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承载了太多人的美好记忆。在惋惜之余,大家也开始期待:VAIO品牌究竟何时才能重回中国?

  就在今日,念念不忘的中国用户终于等来了回响。京东携手VAIO举行战略合作发布会,VAIO带来重回中国市场后的两款重磅新品——VAIO Z与 VAIO S13笔记本电脑,正式宣告VAIO品牌的历史性回归。

  

 

  VAIO携手京东 正式回归中国

  “高山流水觅知音” 蛰伏三年从京东出发

  作为VAIO回归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京东对VAIO的回归之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VAIO品牌在中国的负责人黄新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早在2014年VAIO退出中国市场之际,VAIO和京东就曾探讨过中国市场继续合作的可能,因为VAIO产品在京东很受欢迎。2016年双方再次接洽沟通,并且觉得合作时机逐渐成熟。”随后,京东和VAIO双方就VAIO品牌回归中国市场一事保持了密切沟通,并最终促成了VAIO的回归。

  尽管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但VAIO将延续过去的高端路线,将在中国销售的是在日本商务人士中颇具人气的 VAIO Z与 VAIO S13 两款笔记本电脑。以 VAIO Z 为例,使用者能够把屏幕翻至背面,方便商务人士进行演讲陈述;而价格稍低的 VAIO S13 则强调轻薄易携带却耐外力冲撞。

  这两款新品均是轻薄系列的代表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实现了轻薄和性能的完美融合。当前,中国市场用户对轻薄本的热度持续攀升, VAIO此次带来的新品很好地满足国内用户在移动办公时代的新需求。Z系列产品将全部在日本本土生产,S13系列虽然在中国生产,但出厂前还会运回日本进行最后的检测与完工。据悉,为了切身感受VAIO的品控力度,京东方面还曾亲自到VAIO的日本生产基地进行过考察。

  谈到双方的战略合作,京东集团副总裁、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在战略发布会上表示:“京东3C已经成为中国3C行业线上的全渠道最大零售平台,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构建起一体化渠道优势。京东可以为VAIO品牌提供从线上到线下、从物流到信息流的一体化品牌重塑服务,助力VAIO进行市场培育和新用户开拓,共同促进VAIO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成长。”VAIO方面也非常看重京东的品质电商实力和京东电脑业务的领先地位,看到了京东和VAIO在品质用户群上的高度契合,并认为这是一次基于品质共识的深度携手。

  第四次零售革命在即 联手未来无限可能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无论是新品牌的崛起,还是老品牌的回归,渠道选择至关重要。正是基于对京东平台的充分信赖,VAIO最终选择跟京东开展独家包销合作,将京东作为其产品在华销售的唯一渠道。随着此次战略发布会的开启,京东和VAIO的深度合作也有望迈入新的阶段。

  对于京东而言,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前夕,引入VAIO品牌可以释放3C和电脑品类的优势,加快零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渠道、全品类的零售服务能力,持续为平台用户提供品质办公设备;对于VAIO来说,则可以借助京东的平台渠道,最大化地实现品牌重塑,重新开拓市场份额。而对于广大用户特别是VAIO粉丝而言,未来可以通过京东的渠道重新获得卓越的VAIO产品体验。

  目前京东平台汇聚了大量的高品质活跃用户群,京东在技术、销售、营销、物流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能力,也将助力VAIO的品牌重塑。基于大数据分析,京东平台还可以洞悉用户画像,精准把握消费趋势,为VAIO提供来自用户端的建议,正如黄新初的畅想,或许不久的将来VAIO针对中国用户的深度定制产品将会问世,再或许VAIO和京东的合作会走向更多产品领域。这让VAIO的未来变得前所未有的光明。

  目前,率先在京东平台开启预约的VAIO Z已经开启销售,而VAIO S13也已经开放预约。(活动页面:)

四 : VIPKID发展虽猛,但市场终会回归理性

  企业怎么做品牌推广 好推宝助力品牌提升知名度

  

 

  8月23日,VIPKID宣布获得总额达2亿美金投资,这是迄今为止全球K12在线教育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D轮融资),此事在整个在线英语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

  如今近两周时间过去,此次巨额融资的新闻热度正逐渐消退。但在市场冷静下来之后,教育工作者需思考一个问题:VIPKID模式,是K12英语教育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吗?

  如今,在线少儿英语赛道中的玩家有很多。但这些玩家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看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51talk2016年经营现金流实现净流入2870万元,相比净营收4.18亿而言微不足道;被业内认为是营销型教育公司(详情请见蓝鲸教育《51Talk 黄佳佳:不要只盯着亏损,要用互联网公司成长逻辑看我们》)。

  Abc360虽然于今年4月19日获得沪江领投的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但据内部人士透露,其成人英语与沪江的“深度整合”,实际上就是忍痛放弃该板块业务、打包交给沪江,借此全力发展K12业务。

  如今,K12在线英语教育领域中,终于出现了一个一路走来高歌猛进、浑身上下光芒万丈的玩家——VIPKID。但我们静下心来思考,VIPKID的发展路径,真的会是K12英语教培的正确出路么?对K12在线英语教育市场而言,到底什么才是最为合适的发展路径呢?

  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加入了正确的赛道

  VIPKID仅以三年多的时间即追上了例如vipabc、51talk等当年头部企业的脚步,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通信技术的提高。在线英语教育,对网络的稳定性及带宽是有严格要求的。网络设备如果传输速度达不到,那么在线业务就很难做好。早在2004年3月,TutorGroup教育集团(vipabc)就推出了在线学习平台,而直到2013年12月4日政府才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可以说vipabc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因网络技术滞后,彼时在线英语教育赛道的玩家大多只能从网络条件最好的外企入手。因此如今在线少儿英语赛道的众多玩家,大多都是企业培训出身。但企培市场本身是一个难以聚合的关系性市场,因此vipabc的业务始终难以获得爆发。

  如今vipabc为了满足主流消费者的需求,于2017年推出了vipjr的业务。但其自身的企培、成人培训基因十分浓厚,想要完全扭转到K12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51talk、ABC360等2011、2012年成立的公司,他们大多借鉴了部分vipabc的发展经验。例如51talk在2016年上市时,即使已不断削减其成人业务,该业务还有近50%的占比。因此想要做好K12,怕是要“忍痛割爱”。

  

 

  资料来源:ABC360官网

  (点击ABC360首页的“成人英语口语”,将直接跳转至沪江Hitalk注册界面)

  第二点则是VIPKID战略规划的专注性很高。VIPKID成立于2013年,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直接切入K12业务。“轻装上阵”,比其他竞品跑得快很正常。而且不仅其没有成人业务的包袱,它还专注于“一点打透”。比如VIPKID只用欧美外教、只做一对一、只打高端市场。做到了资源集中、爆发力强。而且VIPKID在获得一系列融资后,在几个“老前辈”以高价格把持市场时,使用资金的补贴强行抢占市场份额。

  反观哒哒英语,其坚持做专属教师,运营压力大且行业差异化程度较低;据业内人士透露,当VIPKID进入华东市场后,对哒哒英语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51talk却是全面撒网——既有欧美教员也有菲律宾教员,既做班课也做一对一;甚至连to B市场都曾经有过尝试。但这使其火力不集中,资源不足以支撑业务发展。其上市前获得的近9亿人民币融资,要面对一个巨大的盘子;而VIPKID获得2亿美金,只做高端一对一。两相比较,VIPKID在K12在线英语教育领域的战斗力要更强。虽然51talk对外表示成人市场可能是最快实现盈利的一块在线英语培训,但成人英语教育做得是“健身房模式”,虽然能盈利,但是从市场前景来看不容乐观。

  目前,VIPKID可以说是抓住了付费能力最强客群的需求,因此VIPKID在不断爆发。

  将K12在线英语教育的发展历史作简要分析,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在关键时点(2013年前后)涌现的一批企业,只要战略规划得当,其实家家都有机会成为VIPKID。但为什么如今市场中只有一家VIPKID?对企业自身定位的精准度、战略规划的前瞻性才是决定了VIPKID如今风头正劲的重要因素。VIPKID并不是K12在线英语教育的“神”,充其量它是一个坚韧果敢、深谋远虑的“人”而已。

  而且VIPKID作为to C的K12在线英语培训机构,如今看来本身可能就有无法避免的财务问题。虽然to C的K12在线英语培训机构扩张期基本都会有这种困扰,但这并不是无法解决此问题的理由。

  该财务问题来源于to C教育机构都会拥有的预付款。海量的预付款对于任何一家机构而言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尤其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机构,这笔钱有很大一部分会被用在投入再生产、扩大公司规模上。

  在蓝鲸教育与K12英语教育从业者的沟通中,多人提及到存在此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51talk。如今其被定义为销售导向型公司,公司仍旧在高速扩张中;那么高额的销售成本由谁支付?他们都提到一点:如果51talk如今财报中的递延收入,指的是其获得的预付款,那么该公司目前已经处于一个潜在的“危险期”。对于大部分to C教育机构而言,它的健康程度多取决于它的现金储备。如果不持续融资,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将十分严重。

  如今,VIPKID的内部发展情况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它在市场上砸了够多的钱,这种倚靠高补贴低价打市场的手法到底是否安全,谁都不知道。但据一位对VIPKID较为了解的内部人士所透露,该公司内部销售团队狼性十足,甚至有过“一周销售额6000万”的目标。长此以往发展下去,VIPKID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在市场中争议极大的51talk,还需时间去检验。

  火爆的市场,会因用户的真实需求而趋于冷静

  K12是一个刚刚孕育出来的大市场,这与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观念出现转变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所地处的东亚,英语的语言环境是“弱语境”,没有良好的口语沟通条件。但近年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使得少儿英语的学习开始从口语和听力入手,再结合语法和写作。

  这样一来,东亚地区的“弱语境”,造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外教市场。不仅中国,日本、韩国都是较大的外教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外教形式在不断演变:从线下外教到电话外教,从电话外教到视频外教——一路走来,都在依靠各种因素推动市场发展。包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交流频次的提高、对孩子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方面都开始跳跃式发展——跳过街头电话亭,直接普及手机;跳过信用卡,直接普及移动支付。而在线英语学习,也跳过了线下、电话外教,直接进入线上、视频外教阶段。

  在这种需求发展的大前提下,我们理智地分析一下:VIPKID模式是否是未来K12在线英语外教发展的主流、或者最正确的方向?

  VIPKID强调的是如同在美国上学一般的语言环境。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对高端需求者而言是最快捷的学习方式。如果孩子未来想要去美国留学、甚至生活,引入纯粹的外教教学是最为合适的方式。

  但实际上,客观分析中国人的语言需求,只有金字塔尖端的一群用户,未来选择在纯英语环境生活。

  金字塔中段,则是一些更讲究沟通的实用性的客群。毕竟生活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即使有一点口音、语法没有那么强,能流利完成日常沟通即可。

  而位于基座、数量最多的中国K12学生,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试。如今随着国家层面提倡的“应试与实用不断贴近”,金字塔中段和基座的界限越发模糊。所以位于金字塔中段和基座的孩子的需求出现重合,成为了最广大客户的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虽然目前以VIPKID为首的一批K12在线英语外教机构非常“火”,但市场的理性化已经开始展现。例如有教未来创始人刘锴在公司公号上表示,“在线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缺口,主要倾斜的方向将是体验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欧美外教小班课。”那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畅想一下:当市场完全回归理性的时候,未来K12英语教学机构,终究会回归到中教外教相结合的模式上。

  在我们看来,回归中外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原因有三:

  首先,英语知识的传递,乃至英语考试的备考训练,中教效率实际要比外教更高。毕竟,母语在教学中知识传递更快、效率更高。在国外读书的留学生会回到国内参加SAT、托福等考试的培训班,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其次,线下英语培训机构终究也会使用线上下、中外教结合的教学体系。据业内人士透露,约有25%的中小学生参加线下英语培训班;而线上教育对中小学市场的渗透率约为0.3%。在线英语教育越火热,线下机构越着急。一旦打破心理底线,线下机构定会尝试线上教学、大量引入外教,与其现有的中教体系相结合。

  最后,线上纯外教的模式,其实“矫枉过正”。按照用户最真实的需求来看,大部分学生适合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中教外教相结合的模式。这才是市场真正成熟的表现。但如今一下子成了强调“全外教”,是不适应大部分中国学生的。

  

 

  中教要比外教更适合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

  蓝鲸教育与K12在线英语赛道中的数位资深玩家深入沟通后,整理关键信息以供参考。

  真格教育基金合伙人葛文伟从市场角度,分析K12英语培训未来发展的趋势。他认为K12的语培赛道,分成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就是VIPKID目前所做的高端口语外教为主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容量在800亿左右。该市场自2000年开始就在线下出现,第一批玩家包括台湾佳音、吉的堡等机构。如今的VIPKID也好,51talk、ABC360等也好,都是在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切入这个存量市场,而非新创市场。如今线下做高端口语外教的机构,已经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在线高端口语培训抢占线下同类机构的市场份额速度很快,并且线上扩张并不会像线下那么分散。这个市场会被VIPKID这样的头部企业拿下大部分(60-70%)份额。

  第二个维度,就是学科类英语。强调的是中教强化读写输入,而非外教强化听说输出——此时中教母语教学的优势得以发挥。该市场的规模约在3000亿左右,而这个市场需要的,更偏向于线上线下混合式发展。但这个市场很难出现VIPKID这样的头部企业,因各地政策、教材各不相同。因此该市场分散、中小机构居多。

  第三个维度,就是考试类英语,比方说中高考、托福一类。其中出国类语培市场有400亿左右的规模,而中高考市场则是1000~1500亿。这是一个强化应试的市场,在葛文伟看来线下机构会被线上取代。因为从高考英语推行全国卷来看,未来中考也有很大可能出现全国卷;随着试卷的统一,使得考试类英语诞生统一的出口,这种统一有利于线上机构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并且考试类英语的教学内容多为技能技巧,很容易通过在线监控、管理数据化,达到最优效果。

  综合来看,今天VIPKID所能拿到的,只是整个语培市场的一小部分份额,这部分大概也就是5000亿的七、八分之一。

  而提出线上线下联教概念的飞博教育创始人陈波,则从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他认为教育是一个靠质量求生存的行业,教育也是垄断度非常低的行业。线上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化特性,但线下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今天的线上班课、菲律宾外教、线下班课等形式,说明了需求的多样性。

  另外,线下中小培训机构不仅有掌握当地资源、成本相对低廉、本地人才管理等优势,也承接着托管学生、紧扣当地学校要求等任务,不是大机构可以轻易化解和战胜的。诚然,线下中小机构也面临着来自线上机构巨大的竞争压力,他们有很大可能需要引入线上外教,提升课程水平,应对线上挑战。顺利通过转型的中小机构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继续存活,甚至壮大;未完成转型的,的确有很大被淘汰的可能。

  至于朗播网创始人杜昶旭,则更多地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分析K12英语培训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外教提供的服务标准化程度很低,而且用户的消费行为并不是高频行为,这会导致垄断的难度加大。教育的生意和滴滴并不一样,滴滴这种生意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换句话说,用户用哪家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靠人做的教育这个事儿上,A家和B家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都可能会不一样,那么用户体验的差异就会非常大,再加上用户对老师和品牌产生的依赖,形成垄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从教学本身的角度来说,中教肯定是为主的,杜昶旭并不认为现在的外教能教好中国人的英语。首先,从第二语言认知的角度来说,教学理论体系是相对固定的,这对于中教和外教来说并没有区别,关键是老师是否能给学生讲明白相应的知识点,所以,母语是中文的人显然更有优势。其次,现在很多“外教”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叫“外教”,顶多也就是个外国人,所以他们并不能给学生提供体系化的教学服务。

  总结

  虽然今天VIPKID在尖端市场风头正劲;可更符合广大普通受众需求的K12英语教育市场,在未来想必会回归线上线下结合、中教外教结合的模式。毕竟,这才是除金字塔尖端外,体量巨大的普通客户的真实需求。

本文标题:诺基亚回归手机市场-诺基亚CEO暗示将回归手机市场 但不急于求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78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