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青藏高原图片-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发布时间:2018-03-10 所属栏目:国内游

一 :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www.61k.com]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东北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

不少资源源自网络,首先对其表示感谢。贴几张直观的青藏高原的地形图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 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 。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昌都、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带 组成。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其隆升机理和过程以及对周边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关键,涉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变化及多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牵涉到地球科学的方方面面,凝炼着地球科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其中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和过程就是众多问题的基础。

青藏高原抬升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的结果。印度洋海底扩张研究揭示,大约于70Ma(Million anniversary,百万年)的白垩纪末,印度板块开始快速北进,最高速度达425px/a。早期,印度大陆板块前端的大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简称“海-陆碰撞”),大洋板块厚度小、密度大,俯冲于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图7-15左);晚期,大约在43Ma的中始新世,印度大洋板块俯冲殆尽,使印度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接触和碰撞(简称“陆-陆碰撞”(图7-15右),大陆板块厚度大、密度小,很难俯冲。有学者把“海-陆碰撞”称为“软碰撞”(soft collision),“陆-陆碰撞”称为“硬碰撞”(hard collision)。从“软碰撞”到“硬碰撞”,印度板块北进阻力加大,速度明显降低(下降至125px/a),但传递的力量更大,影响更深远,最终导致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例如:①青藏高原从40Ma前后的始新世开始隆升,至14Ma的中中新世左右达到5000m多的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到现在的高度(Coleman等,1980)。②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晚期已经接近现今的高度,此后高原抬升缓慢(Harrison等,1992)。③青藏高原从40Ma开始缓慢抬升,至4Ma前后加速上升(徐仁等,1973)。④青藏高原在40Ma、20Ma分别有过1000m多的隆升,后又经准平原化作用使地面降低,最后于4Ma以后才急剧隆升到4000m的海拔高度(李吉均等,1979,1998)。

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也有多种不同的假说,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假说一:“双层地壳说”。代表人物是Powell(1986-1987),他认为,青藏高原地壳之所以厚度很大和强烈隆升,是因为青藏高原有着双层地壳(或双层岩石圈),上层是青藏高原地壳,下层是俯冲下插的印度大陆地壳,并从流变学的角度论证了这种长距离俯冲的可能性。他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分为5个阶段:①约100~50Ma,洋壳俯冲阶段;②50~20Ma,陆-陆碰撞阶段;③20~5Ma大陆俯冲阶段,此时印度大陆的俯冲角度约为30°;④约5~2Ma,已俯冲在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之下的印度大陆岩石圈在浮力作用下抬升,引起软流圈的对流,并在表层出现地堑;⑤约2Ma~现今,抬升的印度大陆岩石圈最终与青藏高原大陆岩石圈合并,使青藏高原地区大幅度抬升。后来,Beghoul等人(1993)利用地震波的测量结果,支持双地壳模型。

假说二:“侧向挤压和垂直拉伸说”(“手风琴模型”)。最早由Dewey(1973)提出,认为印度大陆岩石圈与青藏高原岩石圈在水平方向上的碰撞缩短导致在垂直方向上拉长增厚,类似于手风琴。岩石圈以这种形变方式接纳了印度板块的北进。因增厚而下沉的下地壳温度升高,发生部分熔融,产生了辉石麻粒岩和斜长岩;而上地壳的硅铝质岩石则熔化成花岗岩。England和Mckenzie(1982)以及Vilotte(1982)等学者进一步讨论了这种作用的可能性,认为上部缩短增厚是通过岩层的褶皱达到的,印度板块并没有下插到青藏地块之下。

假说三:“大陆贯入说”(“千斤顶模型”)。Zhao(1987)等认为,印度板块以每年50mm的速度插入到青藏高温粘性的(牛顿体)下地壳中,产生的抬升力作用于脆性的上地壳底部,使青藏隆升。这一过程类似于液压千斤顶,印度板块相当于插入欧亚板块的活塞,把力传递到整个青藏地区使其上升。

假说四:“侧向挤出说”。由Tapponier等人1986提出,他们认为印度板块作为一个刚性体,在向北作长距离推移时,把原先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桑德兰陆地(Sunderland)推向东南,并发生了20°~25°的顺时针旋转而成了现在的东南亚半岛,华南山块也被推往南东东方向,并顺时针旋转了约40°。分割东南亚半岛和华南地块的红河大断裂则发生了巨大的左旋平移运动,并在其南段拉开成南海海盆。Tapponier等人所提出地块的水平滑移距离非常大,达到了上千公里的量级。

上述四种假说究竟谁是谁非?随着近年来青藏高原地球物理探测的进展,特别是地震层析成象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藏高原之下确实存在着双层地壳(吴功建等,1991,朱露培等,1992,陈俊勇等,1996,钟大赉等,1996,曾融生等,1998,滕吉文等,1999)。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支持假说一,双层地壳是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巨大和强烈隆升的原因。而且,大规模的俯冲作用还可以解释青藏高原南部晚第三纪花岗岩的成因(石耀霖等,1992,1997)。然而,与假说一最大的不同是,大陆块体并非俯冲于青藏地壳底部或上地幔软流层内,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壳中(曾融生等,1992),俯冲地壳之下的刚性地幔(即岩石圈下部)则很可能与俯冲地壳发生折离(钟大赉等,1996)。这样,假说三又有了合理的成份。

然而,通过俯冲作用,青藏地区并没有接纳印度板块的全部北移量。青藏高原南部近南北向的裂谷系的扩张速率为1±12.5px/a,推算出近南北向的俯冲速率为50px/a,这一数值远小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4.5~160px/a的会聚速率,意味着印度板块的北进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其他方式的运动(Tapponier,1986)。拉萨附近的古地磁资料表明,青藏地块与欧亚大陆北部稳定区之间在始新世以后发生过显著的相对运动,平均位移量达2000±600km、甚至2500km。新近研究表明,从南向北挤入青藏高原之下的印度地壳总长度约为510km(曾融生等,1998),扣除这一俯冲量之后,青藏块体向北的位移量仍可达到1490±600km。然而,古地磁资料也显示,古近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没有发生过显著的运动,其位置是比较稳定的(郑剑东等,1991)。塔里木盆地深部存在着高速的“地幔根”,在200~300km的深度也没有发现软流圈的存在(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1992,朱介寿等,1997),所以要使塔里木盆地发生水平位移是十分困难的,塔里木盆地仿佛是一个钉子,牢牢地固定在原地,鄂尔多斯地块的情况也与塔里木盆地类似。古地磁数据一方面反映青藏块体巨大的北移量;另一方面又反映塔里木地块基本原地不动,两者的矛盾无疑暗示,青藏地块有相当一部分北移已转化为其他方式或方向的运动,假说四有一定的合理性。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和机制,是当今地球科学中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非常活跃前缘问题。

关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刘燊在《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机制综述》中提及: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对于高度的的变化,还是有较大的争议,但是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谁又亲身经历了呢?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下面这个图是不是更生动一些呢?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藏高原 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出游不愿选旅行社?那就跟着我们一起自助游吧,为大家提供最高灵活性的自助式出游行程,2015年请持续关注我们公共微信;搭伴旅行,全国独家首个免费体验旅行活动,你将有机会获得各种免费旅行以及各地客栈旅馆住宿免费体验的机会,请期待,择日公布。【2015西藏活动时间安排】第一期; 3.23—4.09号第二期; 4.30—5.17号第三期;拟订;6.02—6.19号第四期; 7.08—7.25号第五期; 8.15—9.01号第六期; 9.23—10.10号

二 :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下面是我们整理的一些青藏高原的风光图片,供大家赏阅。

(www.61k.com。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1
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2
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3
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4
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5
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6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7青藏高原图片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欣赏
青藏高原风光图片8

青藏高原的简介

青藏高原 (亚洲内陆高原) 编辑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10-11]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三 :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年12月19日09:19   文明评论(0)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第 123页

撰文/吴秀山 摄影/吴秀山 红杏 执行/雷东军

为探索藏马鸡这一珍贵物种不为人知的一面,我奔赴它们的原产地西藏,开始了艰难的引种、饲养和繁殖等工作。在科研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不禁陷入深深自责: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它们或它们的子孙重回西藏,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寻访高原藏马鸡

我与藏马鸡结缘纯属偶然。有一次与北京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师范大学的张正旺教授闲聊,谈到了这一物种,当时科学界对这一物种的研究还非常少,而且仅仅局限于野外部分,我们决定利用各自优势对这一物种做些基础研究。

藏马鸡又称哈曼马鸡,隶属于鸡形目雉科马鸡属,是中国特产的濒危鸟类。它的名字充满神秘色彩,最早由国外学者命名。过去,中国老一辈的鸟类学家郑作新先生认为,它是白马鸡的一个亚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鸟类学家郑光美、王岐山先生又把它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种。由于哈曼马鸡为西藏高原东南部的特有种,故哈曼马鸡又被称做藏马鸡。

中国学者对马鸡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白马鸡、褐马鸡、蓝马鸡和藏马鸡等4种马鸡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前3种,但较深入的定量研究工作还不多。藏马鸡由于仅分布在中国高海拔的西藏地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研究就更少了。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决定远赴千里之外的西藏,进行藏马鸡野外引种的工作,并把引种源地选在拉萨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东南40公里的雄色寺。

1999年4月的一天,我们从北京经过数小时的飞行和一次转机,终于平安地降落在西藏贡嘎机场。当我们拖着沉重的行李走出机场时,因高原缺氧,脑子已变得一片空白。在两天恢复和调整后,再经过3小时的跋山涉水,我们乘坐吉普车来到雄色寺的接待站,而到雄色寺还要继续向山上攀登一小时,车是不能乘了。我们的行李只能由牦牛驮上山。

由于语言不通,寺里的尼姑很快找来了曾在拉萨做过汽车售票员的尼姑做翻译,当得知我们是来找武汉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大学的卢欣博士时,又派了几个尼姑去山里呼喊。

下午一点半,带着满身的山野气息,卢欣博士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娓娓讲述了藏马鸡的情况。

藏马鸡是山里繁殖比较早的鸟类,到5月份已陆续进入产蛋期,大多成对分散在山里,只有在早晨和傍晚时分才到寺院周围采食,晚上夜宿在有水源的高大树木上,且夜宿地非常固定。

令我们感到棘手的是,如果这个季节捕捉成鸡,势必造成野外种群的巨大破坏,因为很难保证我们抓到的是成对的又没有开始产蛋的种鸡。况且也很难说服寺里同意,因为藏马鸡早已被僧众看做寺庙的组成部分,尼姑一直与藏马鸡和平共处,从没有人伤害过它们。

于是我们决定从引进种蛋和雏鸟上下手。由于我们要采集刚产下而又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第一次与藏马鸡“相会”

雄色寺海拔高度在4200~4300米之间,是西藏红教最大的尼姑庵,有近300名尼姑,寺庙大殿、白塔和尼姑的居所依山而建,煞是壮观。

第二天早晨7点,卢欣博士把我们叫醒,邀我们一起去看藏马鸡。此时藏马鸡陆续从不远的夜宿地来到庙里,寻找食物。它们多已成双成对,如同家鸡一样,在大殿周围、尼姑的住所房顶和院里搜找食物,有时尼姑还主动喂食给它们。它们对身穿红紫僧衣的尼姑表现得非常友善——据说在非繁殖季节,有的藏马鸡甚至跑到尼姑的手里啄食——而对我们这些着便装的人保持着一定的警觉,总是与我们保持3~4米远的距离。不过能够这么近距离观察,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马鸡的“相会”。

藏马鸡体长约80cm,头顶绒黑色,外观总体形态(尤其羽色)与蓝马鸡很相似,但腹部和前颈中央均为白色,颈项上的白色横带较宽,上背较暗,下背较淡。耳羽簇并不显著地突出于头顶上,尾羽下垂不翘起,羽支也并不披散,很像白马鸡(指名亚种)。

进入5月,我们开始了找窝的繁重工作。马鸡虽然在寺庙周围活动,但它们的繁殖地遍布整个山谷。由于每一对马鸡都有各自的领地,各自窝与窝之间要相距几公里。为了躲避天敌,窝的位置相当隐蔽,这就更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为了避免近亲,我们尽可能在不同的巢里选择种蛋。由于有的窝卵数刚刚达到两三枚,为了不使马鸡弃巢,我们补足了同等数量的松花蛋(由于条件所限,仅有松花蛋)。后来一件趣事发生了:其中有一窝卵遭到了黄鼠狼的破坏,每天减少一枚。我们猜想,黄鼠狼吃到这些独特风味的松花蛋时,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艰难的人工采雏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我的同事带着采集的8枚卵急速返回北京,进行人工孵化。为了能采到雏鸟,我仍然留在雄色寺进行繁重的找窝工作,并耐心地等待小鸟的孵化。在我们的努力下,创纪录地找到了13窝正在孵化的马鸡窝。

孵卵期的母鸡护巢性非常强,当我们与它面对面地近距离对视时,它也不跑掉。有时我们甚至可以从它的腹下取出蛋进行测量和称量,然后再放回去。只有在受到过度惊吓时母鸡才会从窝中跑掉,并同时发出报警声。但此时它也不会走多远,只是在一旁偷偷地窥视我们。一旦我们离开,它就马上回窝继续孵化。

母鸡经过24天左右的辛勤劳作,终于孵出了雏鸟。每枚卵出雏一般需一天的时间。在经过一夜的抱孵后,雏鸡变得硬朗了。第二天母鸡带着小鸡永远地离开了它们的窝,满山巡游,再也不回来。

此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最早出窝的一窝雏鸡,不但有它们的父母喂养,同时还有另外7只成年和亚成体协助喂养。以后随着其他窝雏鸡的孵出,则有一部分大鸡转群帮助其他父母抚养雏鸡。

到了晚上,母鸡带领小鸡们回到安全的地方过夜,小鸡就依偎在母鸡的翅膀下。走在队伍最后的通常是小鸡们的父亲,它经常回头张望,一幅非常不放心的样子。这种现象在雉鸡的世界里不常见,是否与高原食物的匮乏有关,尚须做进一步研究。

此时的采雏工作对我的体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因为我每天都要把所有的窝巡视一遍,并只有在刚刚出雏时捕捉它,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为了避免近亲,我在7个窝里采了8只雏。刚刚采到的雏鸟对人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喂食面包虫根本不吃,经过我不停尝试,它们才算张开了“金口”。

接下来,把它们运回北京也经历了很多坎坷。首先是由庙里将它们运出,为了防止小鸡的叫声惊动尼姑和村民,我只有赶在凌晨4点沿山间小路往山下赶,经过3个半小时的徒步行走,在藏民们还没有醒来时,我已到了公路边。在拉萨的贡嘎机场,虽然被机场人员拦住,但当我向他们出示了有关手续和证明后,他们还是很快放行了。但接下来在四川的双流机场转机时就没那么幸运,因为雏鸡是活体动物,违反了民航的规定,而被安检人员拦下。他们要求我改乘火车托运回京,这对于我这些不能自理的雏鸡预示着全部死亡。最后向航空公司领导说明情况后,公司领导立即指示安检人员放行,并嘱咐我看好自己的行李,不能让它们跑掉。

当我一觉醒来时,飞机已安全抵达首都机场,而我的雏鸡们也早已饿得直叫唤了。先期运达的8枚种蛋孵化出了6只雏鸟。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把它们养大并繁殖出了后代。在随后的几年里,我们也完成了这项科研项目,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诸多空白。

现在,每当走近这群我一手养大的藏马鸡时,它们都会猛啄我的鞋和裤腿。我不知道它们是责怪我把它们带离了西藏故土,还是希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如果我不把它们带回来,它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随着与它们感情的不断加深,我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惟恐我不能给它们提供足够好的生活环境,而使它们不能繁衍后代。我在内心深处一直盼望着,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带着它们或它们的子孙重回西藏,重回高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藏马鸡 寻访高原藏马鸡 (组图)

链接:马鸡分类

中国由于气候类型多样、环境独特、地形复杂,特产动物不在少数,但像马鸡这样一个属的所有几个种都产于中国的却不多。这也形成了缤纷雉鸡家族中独特的一景。

以前人们一直把马鸡分为3种,即褐马鸡、蓝马鸡和藏马鸡。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几年,大多数鸟类学家都主张将原来的藏马鸡的哈曼亚种(也称作哈曼马鸡)分出来单立一种,称作藏马鸡,而原来的藏马鸡其他亚种因其体羽都以白色为主,改称白马鸡。所以中国现在的马鸡属就是如下4种:蓝马鸡、褐马鸡、白马鸡和藏马鸡。

马鸡名称的由来和它的独特外形有关,它们的尾羽长而翘,末端向下垂曲像马尾一样举于身后,因而获得马鸡的名称。但细说起来,4种马鸡的尾部不尽相同。白马鸡和藏马鸡的尾羽较蓝马鸡和褐马鸡的尾羽扁平,中央尾羽与其他尾羽一样都是向下拖着,而不特别举起。马鸡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头部的白色羽毛簇,褐马鸡和蓝马鸡的羽簇从下颏到耳部像角或耳一样的突出于头顶之上,因而又获得“角鸡”或“耳鸡”的称号。而藏马鸡和白马鸡的羽簇,从下颏、两耳到“后脑勺”(枕部),在其头部长了一圈,形成白色的“羽环”。在耳部形成的短“角”也不太明显。

4种马鸡中,白马鸡的体型最大,体长在120厘米左右,褐马鸡和蓝马鸡居中,体长约100厘米,藏马鸡体型最小,体长70~80厘米。

马鸡雌雄的样子差别不大,从羽色上看,雌雄完全相同,这在雉鸡类中可以说独一无二。雌雄的区别仅在于同种的雄马鸡比雌性个体稍大;雄马鸡在后趾上部的跗蹠上长着一个硬“刺”叫距,这是在争斗中的重要武器,而雌马鸡没有。这是平时区分马鸡性别的一个较简单确实的方法。

“www.61k.com。
本文标题:青藏高原图片-16张图使你理解青藏高原诞生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08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