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康熙王朝王辅臣-康熙篇016——“马鹞子”王辅臣

发布时间:2018-01-12 所属栏目:王辅臣

一 : 康熙篇016——“马鹞子”王辅臣

川陕对峙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造反已经1年多了,现在他与清朝的对峙形成了3个战场。

第一个是以吴三桂为首的湖南战场,我们称其为主战场。

第二个是以耿精忠,郑经为首的江南战场,我们称其为东线战场。

第三个是以王屏藩为首的川陕战场,我们称其为西线战场。

3个战场中,康熙最不放心的就是川陕战场。原因前面讲过,商量撤藩时,群臣建议康熙把吴三桂的心腹调去别的省任职,消减吴三桂的核心力量,等他实力弱了以后再撤藩。结果康熙不干,现在吴三桂的爪牙已经遍布全国了,在调离的话全国就姓吴了。

事实证明,康熙的顾虑不无道理,自从吴三桂造反后,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全是不战而降。现在叛军已经攻到了汉中,随时可以攻击甘肃、陕西两省。可清朝委任的甘肃总督张勇,陕西总督王辅臣,全是吴三桂以前的心腹爱将。

如果吴三桂凭借自己往日对王辅臣,张勇的恩情,特别是对王辅臣的特殊礼遇,他们脑袋一热,投降了吴三桂,那天下就真的热闹了。

王,张位于边陲,手下的将领特别能战斗,这是两支强悍之师,他们的叛乱会给吴三桂增添强大的生力军,也会吸引清军多数的主力部队,给其他战场创造机会。

与甘肃相比,陕西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自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山西陕西就称为京师“右臂”,与山海关外辽东形成的“左臂”遥相呼应,共同承担保卫京师的责任。

如果王辅臣在这里造反,可以迅速攻击山西,进而攻击帝国的心脏北京,形成巨大的威胁。他也可以出兵攻击河南,湖北,切断长江防线清军的后路,给吴三桂的湖南战场创造巨大的机会。

所以说,争取王辅臣的加盟,成了吴三桂与康熙博弈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得王辅臣者,将得到天下。”

王辅臣:(?-1681)清朝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而关于他的过去,几乎无人知晓,我们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出生时间,以及他的籍贯。

历史对他少年的记录一塌糊涂,说他原来姓李,出生在大同,身份卑贱,是一个宦官的家奴。由于穷,自然没钱去读书,没钱去读书,自然不会想到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这类事。小李同学就天天不上学,家长又不管,只好在街上闲逛。

就这样,少年时候的王辅臣成了失学儿童,文盲,社会无业游荡人员,一位标准的混混。他的童年与明朝的魏忠贤极其相似(正好那位原来也姓李),明明吃饭的钱都没有,还敢跑去赌博,结果输得一塌糊涂,还欠了一屁股高利贷。

被债主逼上门的王辅臣只能离家出走,经过多次反省,彻底悔悟后他发现,自己连魏忠贤都不如。魏忠贤被债主追债时还可以卖家具,卖房子,卖女儿,实在没得卖了自宫当太监。而自己现在一无所有,也没有魏公公的勇气,割掉自己那玩意去当公务员。

我发现还是古代好混,割掉了就能去当公务员,哪像现在。

可惜王辅臣没有那种觉悟,好在自己有一把子蛮力,听说自己的姐夫在李自成军中服役,王辅臣二话没说就来投靠,自己终于安全了,因为追债的一般不敢来军营闹事。

王辅臣凭借天生神力,作战骁勇善战,很快就在军中小有名气,但他好赌的毛病一点没变,天天聚众赌博,有时候一个晚上可输600两。那时候的农民军还没进北京,军法相当严明,聚众赌博可是死罪。王辅臣的姐夫怕他连累自己,开始好言相劝,见劝解无效就起了杀心。

有一次王辅臣赌博回来,刚进军营就被姐夫骂。王辅臣可能也是刚输钱,心情不好,索性就与姐夫对骂。一来二去把姐夫骂急了,姐夫抄起刀就冲向王辅臣。

王辅臣见姐夫敢拿刀砍自己,一时大怒,仗着自己一身武艺,抢了姐夫的刀,反过来把姐夫砍死。看着死不瞑目的姐夫,王辅臣害怕了,一个人偷偷的溜出了军营,开始漫无目的的流浪。

就这样,饥寒交迫的王辅臣逃到了山西,正赶上大同总兵招人,王辅臣就投了明军。当时的王辅臣很高兴,自己至少衣食无忧,结果好运气接踵而来。

大同总兵手下的一个将军的亲戚王进朝,一生无子,为了自己的家产有人继承,就访求义子,经别人介绍,就相中了王辅臣。王辅臣杀了自己的亲戚,已经成为李家逆子,现在就如同丧家之犬,一听有这好事,立刻跪倒:“义父在上,请受干儿一拜。”

从此王辅臣改姓王,他的义父王进朝可能是河南人,以后的岁月里王辅臣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天天嚷嚷自己是河南人。所以历史才有了王辅臣出生山西,河南这两种说法。

马鹞子

有了这层亲戚关系,王辅臣再也不用当小兵,他在大同当上了一员偏将,人们都称他为“马鹞子”。

鹞子,不是说他逛窑子厉害,鹞子是鹰的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里用“马鹞子”比喻他“善骑射,马上如飞,勇冠三军,所向不可挡”。

后来清朝入关,开始收复天下,攻击大同时,骁勇善战的八旗部队都被“马鹞子”打怕了,只要看见王辅臣出战,绝对不敢进攻。王辅臣就利用这点,找了两个偏将,叫他们穿上自己的盔甲,拿上自己的兵器,骑上自己的战马轮番出阵。清军不知道哪个是真的王辅臣,不敢轻举妄动,多次延误战机。

人只要遇到问题不能解决,就会层层上报,最后报到了摄政王多尔衮那里,多尔衮看完后大怒:“一个人就给你们打成这样,你们这群熊包”。骂完后,多尔衮请自己的哥哥英亲王阿济格出马。

阿济格也是满洲名将,这次与王辅臣对战,就如同马超对张飞,棋逢对手,不分伯仲。可惜明军除了王辅臣,其他人都不能打。清军除了阿济格,其他人都能打。战斗的过程成了王辅臣被围殴。

围殴还能打赢的只有超人,王辅臣虽然很猛,可毕竟不是超人,最后的结果是,王辅臣战败被俘,大同也随即沦陷,清军顺势收复山西全境。

王辅臣虽然战败,但他没有死,阿济格喜欢他的才干,将他收为身边侍卫,还把他编入了汉军正白旗。后来阿济格获罪被囚,王辅臣受到牵连,被罚去内务府当奴役。顺治亲政后,爱惜他的才干,从新任命他为御前一等侍卫,委以重任。王辅臣摇身一变,成了顺治身前的红人。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命令洪承畴出征西南,并叫王辅臣随军出征,当洪承畴的贴身侍卫。王辅臣之前只是听说过洪承畴,没想到自己能服侍这位传说级的人物,激动地不行,对洪承畴毕恭毕敬。

每次行军,他必须亲自给洪承畴牵马。遇到险阻下马行走时,他必须背洪承畴,洪承畴不吃饭他不吃饭,洪承畴不穿衣他不穿衣,洪承畴不睡觉他不睡觉,洪承畴不上厕所他……。反正就是洪承畴到哪他就跟到哪,寸步不离左右。洪承畴十分感动,就私下里传授了他很多兵法和心得,叫王辅臣受益匪浅。

云南平定了以后,朝廷命吴三桂镇守云南,洪承畴回京,王辅臣就隶属了吴三桂。吴三桂久闻“马鹞子”的威名,对他有如自己的儿子,天天御赐珍贵宝物,好的叫其他人看着都流口水。

王辅臣为了感谢吴三桂,如同侍奉洪承畴一样侍奉他,竭诚竭忠。更难得的是,王辅臣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吴三桂的红人,为人相当低调,跟周围同事都能打成一片,在群众中口碑也不错,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

老好人也是有脾气的

康熙四年(1665)年,吴三桂发兵讨伐云南土司,王辅臣也奉命出征。行军途中的某一天,大家来到总兵“马一棍”的军营吃饭。

“马一棍”,历史没有记载真名,只知道这人性情火爆,部下只要犯了错误,不论大错小错,一律拿大木棍打。他就打一棍,一棍就能把人打死,一点不拖泥带水,绝对一击致命,故称他为“马一棍。”

本来今天的吃饭和往常一样,大家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瞎侃侃吹吹牛,自己今天砍了多少脑袋,气氛非常的和谐。

可当王辅臣端起饭碗,正要吃米饭的时候,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了。王辅臣的碗里,雪白的米饭当中,居然夹杂着一只死苍蝇!

王辅臣是一个老好人,心里虽然相当恶心,就是不声张,心想:“这肯定是厨子做饭注意力不集中,才叫苍蝇有机可乘。如果现在自己说出来,马一棍盛怒之下,一定一棍子干掉那个厨子。为了一只苍蝇死一条人命,太不值了。”

想到这里,王辅臣就想趁人不注意,悄悄地把苍蝇挑出来,让这事不了了之。没想到旁边一个姓王的军官眼睛好使,看见白米饭上有一个小黑点,再仔细一看是苍蝇,立马大喊道:“饭里有苍蝇,王将军饭里有苍蝇。”

马一棍一听,脸色立马难看,自己请客怎么能出现这种事,大吼道:“来人,把……”

王辅臣眼看那个厨子要没命,只好尽力遮掩:“战场上两军相搏,血肉模糊,什么恶心的没见过,各种器官,肠子,脑浆,那个不比苍蝇恶心。咱们这些明天不知生死的人,有饭吃就行了,还挑什么食,不要为了一只苍蝇伤及无辜。”

此言一出,大家全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饭里有苍蝇你都不恶心,还说什么不挑食,大哥你属青蛙的?

短暂片刻后,马一棍说话了:“饭菜有苍蝇是我厨师的错,既然王将军不挑食,麻烦你吃下这碗饭,要不我现在杀了厨子给您谢罪。”

完了,事情僵上了,不吃饭厨师就没命,吃的话自己太恶心。王辅臣就是一个老好人,为了一条人命,端起饭碗闭上眼睛,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苍蝇吃下去了。

大家全惊了,谁都没想到王辅臣能真的吃苍蝇,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说还好,就怕是那种嘴欠的人接下茬。

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就是一个嘴欠的人,虽然他作战勇敢,但他说话从来不经过大脑。他在一旁插话道:“早知道和你赌吃屎了,你也一定能把屎吃了的。”

完了,本来说吃苍蝇就是一句玩笑话,可惜吴应麒不分场合,不分场合,又说了一句胡话,将尴尬的气氛升级到“火爆”。

王辅臣刚刚吞食苍蝇,心里已经一百个不乐意,又听到吴应麒这么讽刺自己,顿时火冒三丈,彻底爆发。

王辅臣歇斯底里的大吼道:“吴应麒,你别以为你是吴三桂的侄子就可以侮辱我,别人怕您们姓吴的,我可不怕,老子今天就要挖你们姓吴的双眼,吃你们的心肝,喝你们的脑髓,先来口热乎的。”说完猛击桌案。只听“咔嚓”一声,桌子四条腿立刻折断,把大家吓了一跳。

吴应麒一看王辅臣真急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掉头就跑。诸将连忙抱住王辅臣,好言相劝:“兄弟你喝高了,这是云南,不是浣熊市,别胡说八道,得什么说什么。”

下属吵架,说的全是气话,再加上喝了一些酒,当事人也没追究。第二天王辅臣酒醒后,主动找吴应麒交心,双方冰释前嫌,言归于好,这事就过去了。

可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知是谁把这件事传到了吴三桂那里,当然也少不了添油加醋,恶言恶语。

吴三桂听了以后很不高兴。我爱惜王辅臣如珍宝,比我亲儿子还亲,他却在公开场合说吃我脑浆,太叫我寒心了。就派人告诉王辅臣,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使者把吴三桂的话传给了王辅臣,又一次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吴三桂把王辅臣当成儿子,有儿子吃老爸的吗?这是吴三桂的本意。可惜王辅臣全都听反了,心中忿忿不平,明明错不在我,却怪罪我说错话,我对你忠心耿耿,你还是偏向你的侄子,视我为外人,既然如此,我还不伺候你了。

于是,王辅臣派人携带大量金银入京,打通关系,希望调离云南。当时正是四大辅政大臣时期,朝廷早就想拆散吴三桂的党羽,苦于找不到借口,这下借口来了,恰好平凉提督空缺,朝廷便下旨云南,调王辅臣去陕西。

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痛哭流涕,说道:“吾失左右手也”。为了笼络王辅臣,吴三桂在给他辞行时,拉着他的手痛哭不已,说:“此去万里路程,君一定要注意身体,到了平凉也不要忘了老夫,你家人口多你收入又不高,我给你两万两银子,全当路费了。”

王辅臣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本来自己就是一时冲动,没想到朝廷真给批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是不是愧对了吴三桂的恩情,只好接受了吴三桂的泪水和金钱。

王辅臣就这样去了陕西,去了以后干的还不错,除了和一个人闹了一些矛盾,总体成绩还算理想。在他的带领下,明末重灾区陕西国民生产总值有了显著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康熙亲政后,为了表彰王辅臣的功劳,下诏调他进京。王辅臣一到京城就受到了康熙空前的礼遇,天天给赏赐,都是一车一车的给。康熙与他聊的非常投机,以至于到了一日不找他聊天,康熙就浑身不舒服,但一聊俩人就忘了时间,常常聊到深更半夜,叫其他的大臣们“骇然”。

群臣纳闷,王辅臣有什么好?康熙这么喜欢他?(我也是很纳闷。)

王辅臣离京时,康熙命令钦天监选择吉日,亲自给王辅臣送行。送行那天又给了好多赏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对“幡龙豹尾枪”中的一支。

这对“幡龙豹尾枪”是顺治的遗物,康熙视他们为珍宝,每次外出打猎都要把它们列在马前,以此来纪念父亲的恩德,这么宝贵的东西拿来送给王辅臣,可见君臣关系到了何等亲密境界。

如此的待遇对于一位大臣来说,是最大的荣幸。王辅臣当时就跪地下痛哭流涕,发誓一定肝脑涂地报效皇帝,回去后我一定把这支枪供起来,见到它就像见到了皇帝您,我天天对它三跪九叩。

康熙听完后哈哈大笑,说你用不着这样,只要你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百姓,就是对朕最大的欣慰。说完康熙又亲自送了王辅臣一程,直到看不见了才起驾回宫。

王辅臣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他信奉“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别人敬他一尺,他还人家一丈。但同样的,别人如果不尊重他,他也有仇报仇,有怨抱怨,根本不分时间场合,这种性格也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二 : 康熙四大辅臣都有谁?康熙四大辅臣之首是谁?

清朝初年康熙刚登位时期,有四大辅臣。康熙四大辅臣都有谁?康熙四大辅臣之首是谁?

四大辅臣:

索尼(正黄旗)

苏克萨哈(正白旗)

遏必隆(镶黄旗)

鳌拜(镶黄旗)

四大辅臣之首的是索尼。

索尼(公元1601年-1667年),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孝庄文皇后指定辅助康熙皇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康熙六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其职位和爵位。

苏克萨哈(?-1667年),清朝大臣。姓纳喇。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亲政后,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被杀。

三 : 康熙篇061——王辅臣,岳乐,杰书的最终结局

个人最终的归宿1

处理完了吴三桂,加上之前的尚之信和耿精忠,清初的3大藩王,再也不复存在。消灭了敌人,就该轮到自己人了。

康熙收拾自己人的原则是:秋后算账和论功行赏。

第1个被秋后算账的就是王辅臣,不管他有什么苦衷,杀害莫洛。投降吴三桂,与清军为敌,这些都是事实。

王辅臣就是1个老好人,归降了以后越想越害怕,害怕到要上吊自杀。由于图海的极力抢救,才没有死成。

在图海的耐心劝导下,王辅臣以为康熙会忘掉自己的过错,一度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随着耿精忠入狱,尚之信被赐死,王辅臣醒悟了。康熙之前一直在忽悠自己,他一定会卸磨杀驴,自己必死无疑。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清军正在围困昆明之际,康熙下诏,命王辅臣与图海一起进京面圣。

王辅臣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在临行前,他散尽家财遣散了自己的部下,只留下了几个最铁的部下,日夜饮酒,醉生梦死,天天玩命的喝呀喝,最后还真的喝死了。

图海很郁闷,皇帝叫我好好的看着他,怎么一夜之间就没了。验尸结果:王辅臣身上没有刀伤,没有勒痕,没有中毒伎俩,只有1种解释,是得了“痰厥”。

所谓痰厥。医学解释: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通俗解释:就是一咳嗽,痰液上不来也下不去,被自己的痰液活活噎死。

这里指的“痰厥”不是病,而是古代的1种刑法,指用特殊的方法把人活活捂死,别人还以为你得了“痰厥”,真真正正的做到“无疾而终”,被杀了也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而且好用,不需要用到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普通家庭也可使用。

方法是:首先把水喷在桑纸上,然后一层一层的贴到人的口鼻处,只需贴上几层,由于水浸泡的纸隔离了空气,过不了多久人就不能呼吸,很快就会气绝身亡,此方法绝对是不会留痕迹的杀人方法,百试百爽。

以上方法严禁实验,转载,使用,一经发生意外,与本人无关,大家千万别学。

图海当过刑部尚书,对这种伎俩了然于胸。但图海欣赏王辅臣的为人,这种不留痕迹的方法,不会连累自己和其他人员,康熙想追究“玩忽职守”也没招。

“大丈夫与其保守牢狱之灾,不如自行了断”。王辅臣,你是1个真汉子,老夫顶你。

没有点破的图海上书朝廷,王辅臣“痰厥暴死”,还望康熙圣裁。

这位名重一时、横行一世的骁将就这样消失了。

康熙对司法内幕一窍不通,人都“病死”了,也就放过了对他的惩罚,罢免了他“世袭”的职位,将他儿子王继贞削职为民,其家属归旗为奴。

这么看来,康熙调王辅臣进京,还真是不怀好意,王辅臣如果不“病死”,只能死的更惨。

与王辅臣畏罪自杀的同一月,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京城百姓可饱了眼福,康熙下令,处死所有反叛分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耿精忠,马宝,祖泽清,夏国相,刘进忠,王永义,江义等主犯。参与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www.61k.com)争,或犯有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违反人道原则等严重罪行,被认为是战争犯罪,执行万剐凌迟;其他从犯全部斩首,家产充公,子孙世代为奴。

以上判决由大清最高人民法院复审,经由康熙皇帝认证,本案已复核终结,维持原判,上述被告人犯罪事实成立,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立刻执行死刑。

钦此。

敌人惩罚完了,该轮到自己人了。奋勇杀敌的,肯定有赏;畏敌怯战的,现在开始秋后算账。

第1个中枪的是康亲王杰书,虽然招降耿精忠,平定福建,打跑郑经,战功显赫到康熙亲自出城迎接,在卢沟桥行“抱见礼”待遇,但还是受到康熙的处罚。

畏敌怯战,瞻顾不前,康熙列举他N条大罪,杰书受到“削去军功,罚俸一年”的处罚。以后在历史中,再难看见他的身影。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杰书奉命率兵出张家口,屯兵在归化城,准备对付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706年)闰三月,杰书病逝。

他这辈子,先前胆小过,后来雄起过,他建立的丰功伟绩已经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清代6大亲王的美誉,这就行了。

要是与另外一位亲王比,康亲王杰书的命运要好的多。

别看安亲王岳乐在江西怯战,迟迟不肯进军湖南,最后是在康熙的威胁下才出兵,要凭这“畏敌怯战”的功力,那是比杰书有过之而无不及。单凭这一点,康熙办他没商量。

但是康熙没有治他的罪,原因很简单,这哥们后台硬。

岳乐的第三房嫡福晋,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女儿,康熙仙逝的孝诚皇后的姑姑,权臣索额图的妹妹。

有了这层关系,康熙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男人看女人,不看活人看死人,毕竟都是亲戚,还真不好下手。

平心而论,岳乐后来打的不错,要不是他提出:“避开正面战场,铲除吴三桂的羽翼,合围吴三桂”这种正确的方案,三藩之乱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完。要论平叛首功,非安亲王岳乐莫属。

凭借平叛带来的荣耀,岳乐的儿子们先后被提名受封,一时间安亲王府辉煌鼎盛,无与伦比。但统治集团内部从来不会和谐,矛盾的变化,使这个显赫家族及其姻亲,接二连三在皇帝面前失宠。

首先失势的是妻兄索额图,因为不争气的皇太子胤礽,被康熙骂作“本朝第一罪人”,幽禁而死,他的2个儿子也被处死。

索额图一失势,岳乐的靠山没了,康熙随便找了几个小借口,罢免了他议政王和宗人府的职务,岳乐虽然保住了亲王的爵位,但也没有什么实权,只能在家喂鱼养花。

都这样了康熙也不放过他,康熙二十七年(1688)七月,已是65岁的他奉命出征,带500人远赴内蒙古苏尼特部驻防。

塞外高原,气候寒冷,风餐露宿这些不说,岳乐手下只有区区500士兵。这比当年皇帝亲自送行,统帅千军万马的威风一比,这根本不是率军出征,而是流放。

岳乐从此天天哀声叹气,心里那叫1个郁闷,从草原还师途中就憋屈死了。

他虽然死了,对他的清算还没完。

12年后,有人告发他掌管宗人府时错判了一桩家庭纠纷案,死了的岳乐又被降职,由亲王降为郡王。他的子孙也不老实,岳乐的孙女嫁给了玄烨第八子胤禩,她支持夫君争夺皇位,差点成功。

差点成功,就是没成功,没成功的代价是很大的。

胤禛(雍正帝)登极后,对胤禩及其亲属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下诏“安郡王爵不准承袭”。还污蔑、指责岳乐“谄附辅政大臣,每触忤皇考(他爸康熙)”差点把岳乐掘墓鞭尸,死无葬身之地。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追论先人功过,盛赞岳乐的战功,封他孙子的孙子为世袭辅国公。岳乐折腾了三朝近百年,终于消停了。

岳乐晚年虽然失宠,但其一生享受过各种荣华富贵。相比下一位,他要好得多。

且看“力挽狂澜”的图海,“清初第一猛将”赵良栋的最终结局

本文标题:康熙王朝王辅臣-康熙篇016——“马鹞子”王辅臣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72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