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汶川地震空降兵-四川汶川地震时,解放军空降兵为什么要在4999米高空跳下?为什么用那么高?

发布时间:2018-01-27 所属栏目:汶川地震空降兵

一 : 四川汶川地震时,解放军空降兵为什么要在4999米高空跳下?为什么用那么高?

四川汶川地震时,解放军空降兵为什么要在4999米高空跳下?为什么用那么高?

四川汶川地震时,解放军空降兵为什么要在4999米高空跳下?为什么用那么高?的参考答案

在汶川附近的山地,大多海拔超过3000米,有的近4000米,空降兵在4999米高空跳下也仅仅离地面1000米左右,不是高了,而是在非常低的高度跳下了.没有这样的高度,就会还没有打开降落伞就到地面了.

二 : 从汶川空降兵的伤亡率说起

今天,据网上报道,第一批空降兵已经到达震中地区汶川,空降兵150人的先遣队4人牺牲,10人失踪,136人已集结。总共有4500名空降兵已陆续奔赴灾区。

空降兵来自我军王牌部队之一15军的三个空降师,看来解放军对这次抗震救灾空前重视,这也是在我印象中我军空降兵的首次亮相。10人失踪,如果按其中50%牺牲来推算的话,此次空降伤亡率为6%,在没有敌方,但气候、地形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这个伤亡率是否属于正常。

汶川地震空降兵 从汶川空降兵的伤亡率说起

我军空降兵(网上图片)

空降兵是各兵种中伤亡率最高的,诺曼底登陆时盟军空投了6万多伞兵,战役结束剩了不足7000,二战德国伞兵部队战死率75%,二战中最成功的空降作战伤亡率也超过了70%。

丢开战争本身来说,单是跳伞也是非常危险的。在气候环境良好的情况下,跳伞也是世界第三大危险运动,而战争和此次抢险救灾中的极端恶劣气候和地形情况给跳伞带来的危险性更大。据说没有一个国家会专门训练山地空降,因为伤亡率太大,听说4500名空降兵都是写好遗书出发的,为他们祈祷。

《亮剑》李云龙和杨军老师的关系

每到祖国出现危难,冲在最前面的总是人民子弟兵,我们最可爱的人。这几年热播的《亮剑》和《士兵突击》也让大家对人民子弟兵更加喜爱。想起前年给一个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把他和《亮剑》里的李云龙生拉硬拽到了一起,现找到贴出来吧。

2006年10月14日是上甘岭战役开打54周年。43天的战斗,3.8平方公里的小小战场上美军发射炮弹190多万发,航弹5000多发,我军发射炮弹40多万发,高地标高被削低两米,不知这块地里是土多还是钢材多。上甘岭战役我军由15军和12军完成作战,其中15军军长是后来的国防部长、84年阅兵总指挥秦基伟,12军副军长是李德生。

李德生上将后来任国防大学政委,杨军同志曾在国防大学校长张震上将和政委李德生上将身边工作多年,衔至陆军上校。

汶川地震空降兵 从汶川空降兵的伤亡率说起

空降兵奔赴汶川(网上图片)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来自传奇将军王近山中将。王近山是刘邓大军的王牌战将,就任二野129师师长时年仅20岁,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师长。李德生当年是129师17旅旅长,是王近山老部下,得力战将。

王近山个性十足,跟巴顿有些相似,懂战术,会打仗,爱说粗话,脾气火爆。王近山在战场上需要6、7个警卫员,因为一打仗他就兴奋不已,非拔枪身先士卒而不快,攻城时扛着梯子就冲,冲锋时振臂就上,非6、7个警卫员把他死死按住压在身下不可。刘邓大军的硬仗漂亮仗很多都是“王疯子”打下来的,功勋卓著。

李德生原是王近山的老部下,杨军原是李德生的老部下,王近山是李云龙的原型——这就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和杨军同志那三竿子半的关系。

各位看官不禁要问,为什么王近山功勋卓著却最后只是中将,而他的部下李德生却是上将?这是因为王近山身为一名军人却有着侠客豪士的性情,后半生出了生活作风问题,被贬为平民,仕途中断。王近山最高做到中将、北京军区副总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但他和一个女大学生产生了感情,要跟妻子离婚。

更要命的是这个女大学生是他妻子的妹妹,他妻子是当年红军中的护士,院花一朵,家庭也有背景,一家12口参加革命,光药就一车一车地捐献,被称为半个医院。王近山因为受伤住院而与妻子结缘。事发时他妻子时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说服不了王近山,就上书给中央反映情况。

此事惊动了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直至毛泽东,但谁也说服不了这个王疯子,最后中央震怒,王近山开除党籍军籍,官职一撸到底,贬为平民,去河南一个农场当副场长好好改造。家中的小保姆随他下放,自愿陪伴王近山终生。多年后王近山因为战争中身受大伤七处,小伤无数,又多疾病,实在不能在那样艰苦条件下生活,经老部下肖永银、老上级许世友上书毛主席,被调至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1978年死于任上。

正如王近山将军从朝鲜战场归国后看电影上甘岭,结果中途退出,说跟真实的战场残酷程度天差地远,电视剧《亮剑》相对与王近山的传奇人生也只能相形见绌。而王近山结局虽显凄惨但也随了王疯子性情中人的秉性,可谓得其所矣。

杨军评价王近山是“军人中的军人,男人中的男人”,而他的老首长李德生则随和温情得多。以至于杨军新婚的一年春节,李德生上将竟然跑到他家中给他拜年——替他想想,大过年的,又是新婚,一开门一对上将军衔烁烁放光灼人二目——太刺激了,上将给拜年,这荣誉哪找去。

杨军自己,又是王近山、李德生之外的第三种军人,智慧、幽默、通达中西、温文尔雅中偶尔露出钢铁的骨子……

催人泪下的中国军人

可能每个男人都有军事情结,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崇拜我们学校的一个军事教官,叫倪宁,湖南人,瘦瘦的两眼放光,他的军事理论课是所有学生最爱听的,什么话都敢说,常常冒出一些经典语句,“中国穿军装的人太多了,真正的军人太少了”、“军人不应该死在床上”……感觉他和我军高级将领刘亚洲的风格非常像。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从刘亚洲的演讲中摘取的,很简短但催人泪下,看了才知道,原来刘亚洲的父亲是21军的,刘亚洲也从21军成长,曾为21军63师副政委。21军的驻地就在我的家乡,我小时候还常常去21军驻地附近玩过,我一个表哥曾是21军的团长。

我15岁参军,到现在已经34年了。我已经为它奉献了青春。我必将为它奉献终生,虽然我不敢讲是否能为它奉献子孙。我生在军营,长在军营。我爸爸就是个老军人。1939年,他和家乡的六个青年农民一起参加了八路军。在惨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其他6个人都在这场战斗中战死,只剩下我爸爸一个人。两年后,我爸爸担任了营教导员。打淮海战役,我爸爸所在的21军187团在王塘阻击邱清泉兵团。仗打得真残酷。最后守王塘的连队只剩下6个人。敌人潮水般涌上来。爸爸打开了随身带了10年的一个小包裹,里面有奶奶给他做的一双布鞋。他舍不得穿。他背了它10年,走了万里路。在这最后的关头,他想把它穿上,一试,才发现两只鞋都是左脚!爸爸给我讲这个故事时他笑了,我却感到心酸。我们的军队是多少由我爸爸这样的朴实的农民组成的呀。多少先烈为了今天,在我们前头倒下了。

三 : 汶川地震中,那些空降的士兵还活着吗?大家应该还记得地震发生后不久

汶川地震中,那些空降的士兵还活着吗?

大家应该还记得地震发生后不久,派出了十多名空降兵,在晚上下雨,天气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空降,之后一直找不到他们,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15名空降兵中的7人率先从地震灾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地跳下。这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在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前所未有。随后第二批8名伞兵也接着实施了伞降。

他们是:李振波、王军伟、李志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余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

当时的15名空降兵,现仍有12名在部队,其它三人已在去年底转业或退伍.

王军伟转业到四川乐山

郭龙帅退伍返回老家山东菏泽

赵海东退伍返回老家陕西定边

四 : “5?12”汶川地震后,空降兵某部15人组成的小分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近5000m高空成功降落在

“5?12”汶川地震后,空降兵某部15人组成的小分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近5000m高空成功降落在与外界失去联系的震中地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降兵跳出机舱后匀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变小
B.空降兵跳出机舱的瞬间会发生毛细血管破裂的现象,是因为体内压强大于外界气压
C.以飞机为参照物,跳出机舱后的空降兵是静止的
D.空降兵降临地面时要尽可能小跑几步,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武汉

A、空降兵跳出机舱后匀速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不断变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空降兵跳出机舱的瞬间会发生毛细血管破裂的现象,是因为体内压强大于外界气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以飞机为参照物,跳出机舱后的空降兵与飞机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空降兵降临地面时由于惯性仍具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有一定的动能,此时要尽可能小跑几步,将动能通过做功进行消耗,可减小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

考点名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一切物体都存运动),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存的.

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对相对性的理解:
①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这里的“运动”是一个广义概念,而说运动是相对的,是指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②相对静止。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判断:
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在改变和怎样改变。其具体步骤是:①选定一个参照物;②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有无变化以及怎样变化;③作出判断结论,若发生了位置变化的,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在运动;若没有位置变化的,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足静止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例1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悌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所以A 错;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所以B对;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运动的,所以C错;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所以D错

答案:D

考点名称: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应用大气压强: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产生原因包围地球的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存在证明①马德堡半球实验②覆杯实验 ③瓶吞鸡蛋实验
应用生活中:①钢笔吸墨水②吸管吸饮料 ③针管吸药液④瓷砖上的塑料吸盘
生产中:①活塞式抽水机②离心式水泵
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装置和现象,如钢笔吸墨水、抽水机抽水、高压锅的设计等.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例如用吸管喝饮料,当用力吸吸管时,吸管内的压强减小,饮料就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吸管,从而喝到饮料,而并非我们平常说的吸进。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防止烧裂瓶底)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升高,而骤冷又会使气压迅速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考点名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形式:
有什么运动形式就有什么性质的能量,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关的能量。不仅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内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进行转化。如何判断机械能的形式:
机械能有动能、势能两种形式,势能又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判断一个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应根据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进行分析。
例1:现有四种不同情景中的物体:①在水平冰面上滑行的冰块;②悬挂在教室屋顶上的日光灯;③钟表内被卷紧的发条;④发射升空的火箭。其中,______具有动能;____具有重力势能;______具有弹性势能(选填物体序号)。

解析:动能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具有的能,故在水平冰面上滑行的冰块具有动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故悬挂的日光灯具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故被卷紧的发条具有弹性势能;发射升空的火箭既在运动,又被举高,故它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

答案:①④②④③

说明: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通常是以水平地面为参考平面,认为位于水平地面的物体不具有重力势能(或重力势能为零),而位于高处或空中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

如何判断机械能的变化:
判定机械能的变化时,要同时判定动能与势能的变化,看两者的总和怎样变。
例1下列事例中,物体机械能增加的是( )
A.随直升机匀速上升的救灾物资
B.落地又弹起的皮球
C.缓缓降落的“神舟“飞船返回舱
D.上升的滚摆

解析:A中物资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所以机械能会增加;B中的皮球最终会静止在地面上,所以机械能会减小;C中返回舱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会减小;D中的滚摆在转动过程中会与空气摩擦,有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成内能,所以机械能会减小。

答案:A考点名称:惯性现象定义: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辨析与区别:
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旧表现出来。

“惯性”与“力”的区别
“惯性”与“力”不是同一概念,“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惯性与力的区别: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力的大小跟许多因素有关(视力的种类而定)。

“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
物体的惯性和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如果没有外力,物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就不难解释惯性现象。例如“锤子松了,把锤把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柄撞在物体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没受阻力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惯性”与“速度”的区别
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汽车行驶越快,其惯性越大”是不正确的。运动快的汽车难刹车是因为运动速度越快,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可见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并无关系。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的辩证关系
时效波先生在二十世纪末期论述“生命的产生”时,提出了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有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干扰前状态)的属性,即惯性。这里提到的惯性是广义质能意义上的概念,不仅指宏观物体,构成宏观物体、维系着微观结构形态运动着的分子、原子、电子同样具有惯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转化,原有的平衡状态(宏观的运动状态、微观的结构形态)就会被改变或打破,形成具有新的运动状态和结构形态的物质。运动的物质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属性,而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又时刻破坏着平衡,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成了物质最基本属性的矛盾统一体。无机物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宏观的、微观的冲击和破坏,改变其原有的运动状态和结构形态。如被海水冲刷和风吹日晒的礁石会移动位置和逐渐破碎。原始生命则能为维护自身的平衡状态作出反应,主动地吸收利用物质能量(新陈代谢)来维护有机体的结构形态不受破坏,以维持其原有性能,获得生存。事实上,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就已经能有选择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并排出分解物,不断与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进行代谢。”对惯性的正确认识:
(1)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具有惯性。不能认为: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不具有惯性或物体运动的速度大,惯性就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小。物理学中就用质量来量度物体惯性的大小

(3)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每个物体都具有惯性.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利用惯性鉴别生、熟鸡蛋:
例:小刚同学把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使它们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然后用手按住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熟鸡蛋静止了;用手按住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沿原来方向继续转了几圈,如图所示。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释放后生鸡蛋又继续转了几圈?

解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及其原来所处状态:本题的研究对象是熟鸡蛋和生鸡蛋,他们都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
(2)确定物体的哪部分受力改变运动状态:熟鸡蛋是一个整体,用手按住后整体停止运动;生鸡蛋的蛋壳与蛋清、蛋黄是分离的,用手按住后只是蛋壳停止转动。
(3)确定物体哪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对于熟鸡蛋来说,受力后整体停止运动;对于生鸡蛋来说,壳内的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造成的结果:手离开鸡蛋后,熟鸡蛋停止转动,生鸡蛋仍继续转动几圈。
答案:这是因为熟鸡蛋蛋壳内的物质变成周体与鸡蛋壳连在一起,用手按住立即静止,而生鸡蛋的蛋黄与蛋壳间有蛋清,用手按住转动的生鸡蛋,蛋内的蛋黄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转动,所以手松开后,整个生鸡蛋又继续转几圈。
本文标题:汶川地震空降兵-四川汶川地震时,解放军空降兵为什么要在4999米高空跳下?为什么用那么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325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