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詹天佑生平简介-詹天佑:詹天佑-个人简介,詹天佑-人物生平

发布时间:2018-01-31 所属栏目:曹雪涛

一 : 詹天佑:詹天佑-个人简介,詹天佑-人物生平

61阅读/ www.61k.net

詹天佑(Jeme Tien Yow,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詹天佑_詹天佑 -个人简单介绍

詹天佑 詹天佑:詹天佑-个人简介,詹天佑-人物生平詹天佑

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他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工程师。

詹天佑这辈子最大贡献,就是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1905年,担任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它处所未有。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京张铁路于1909年竣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千米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_詹天佑 -人物生平

詹天佑 詹天佑:詹天佑-个人简介,詹天佑-人物生平詹天佑

1861年4月26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原籍。

1872年 考取清政府选派幼童出洋,当年首批赴美国留学。

1873年 入美国康涅狄格州威士黑文小学。

1876年 入纽黑文希尔豪斯中学。

1878年 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

1881年 毕业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

1882—1883年 在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毕业,被派在“扬武号”兵舰操练,为实习船员。

1884年 任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教习。10月被邀请回粤,任广州黄埔广东实学馆、博学馆教习。

1885—1887年 在广东博学馆(后改为水陆师学堂)任教习,并修筑沿海炮台和测绘广东沿海海图。

1888—1900年 入天津中国铁路公司,任津榆、津卢(沟桥)铁路帮工程司,关外铁路锦州驻段工程司并主持修筑营口至沟帮子支线。

1901年 关外铁路停工,到萍醴铁路办理修筑事宜。

1902年 参加自帝俄手中收回关外铁路,迅速修复通车。任新易铁路总工程司。

1903年 建成新易铁路。返粤时勘测潮汕铁路。

1904年 任上海铁路总公司工程参议,筹划江苏铁路。

1905年 调查道清铁路。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司兼会办。

1906—1907年 任学部考试归国留学生襄试官。调查京汉铁路黄河大桥工程。升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司。

1908年 任津浦铁路参议,调查济南黄河大桥工程,审定设计。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继续筹划并展筑张绥铁路。任商办川汉铁路总工程司兼会办。任商办洛潼铁路工程顾问。

1910—1911年清政府授予工科进士第一名。任学部一等咨议官和考试归国留学生主试官。任商办广东省粤汉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司。

1912年 任粤汉铁路会办、汉粤川铁路会办。在广州创立广东中华工程师会,被选为会长。任中华全国铁路协会评议员。

1913年 任交通部技监,仍兼汉粤川铁路会办。中华工程师会成立于汉口,被选为会长。

1914年 任汉粤川铁路督办。

1915—1916年 任中华工程师学会(原名中华工程师会)会长。交通部交通会议副会长,主持交通会议。

1917—1918年 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及交通研究会会员、审订铁路法规会名誉会员、运输会议会员。

1919年 受命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为中国政府代表。

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汉口。

詹天佑_詹天佑 -个人生活

曾爷爷

詹天佑是婺源县庐坑村詹氏的第四十一代传人。詹氏的第三十七代世祖、詹天佑的曾爷爷詹万榜,字文贤,生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詹万榜的爸爸詹锦千是个商人,在本乡开了个名为“大昌”的杂货铺。他生有8个子女,詹万榜居三。由于子女多、花费大,杂货铺不敷家用,詹家负债累累,诸兄弟只好分家自谋生路。詹万榜颇有志气,在父母故世之后,决意不受祖遗产业携眷搬到下村高胡山另居,因小时读过几本医书,便挂牌行医。正值乾隆盛世,人民在长期战乱中得到1个喘息的机会,农业有所发展,商业也渐为兴旺。婺源茶叶销售日增,而且飘洋过海,成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中上层人物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那时的婺源绿茶都是就地加工,再运往广州口岸出口。由于收价低廉,出口销价很高,不少茶商发了大财。詹万榜竟也心动,贩了一批茶叶前往广东。
谁知经商不利,不仅倒赔了血本,而且连回家的路费也无着落,只好羁旅广州,靠故友乡亲接济以度时日。当时在广东的徽州商人为数众多,亦有婺源人经商发了财的,经他们慷慨解囊,詹万榜遂在广州西关外开了一家名为“万孚”的小茶行。小茶行日渐兴旺,逐渐归还了欠债,而且还用余钱捐了1个太学士的官。
此时,詹万榜雄心勃勃,把儿子也带往广东,决心依附广州十三行的势力,打开更大的局面。儿子詹世鸾不负父望,佐父经商,生意更为发达。詹世鸾意识到,经商不能没有官帽,也捐了1个侯选布政司经历的官,列授儒林郎,有了六品顶戴。

爸爸

到了詹天佑爸爸詹兴藩时,遇上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的大炮把长期控制外销贸易的“十三行”轰掉了,在广州的外贸小商人,开始衰落,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产。詹兴藩一家由广州迁往南海,一边读书,一边种田,以维持家计;1861年3月27日,太平军与清政府鏖战的炮火正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余烟未尽,詹天佑在广东南海的1个农民家里呱呱坠地了。
同治六年湘系军阀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中国第1个留美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向他献了1个选派幼童出洋赴美的“条陈”。三年后,这个“条陈”终于得到清政府的批准。留学生共分四批,名额为一百二十人,年龄为十二至十五岁。清政府并指定容闳到香港主持“选送幼童出洋肄业”的招生工作。
此时,詹兴藩有个同乡在香港经商,名叫谭伯村。他非常喜欢詹天佑。
1871年春天,谭伯村特地从香港赶到南海,劝詹兴藩不要放弃詹天佑留洋的机会,说这是“洋翰林”,一辈子的“铁饭碗”。而詹兴藩迟疑不决,直到谭伯村答应把自己的第4个女儿(詹天佑的夫人谭菊珍)给詹天佑配亲,这事才算定了下来。

詹天佑_詹天佑 -个人作品

人物著作

《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和《铁路名词表》等。

人物名言

勿屈己而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以诚接物,勿挟褊私;圭壁束身,以为范例。
各出所学,各尽所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路,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詹天佑_詹天佑 -主要成就

唐山铁路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詹天佑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用了七十多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
各国建滦河大桥失败之后,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建造,他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

京津铁路

京津铁路(津芦铁路)1895年建设,1897年6月通车。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复线铁路。任命当时在天津小站主持训练定武军的胡燏棻为督办。胡燏棻向英国借款40万镑,作为修筑津芦铁路的资金,开创了借洋债修铁路的先例。聘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担任铁路工程师。

萍醴铁路

1901年7月,詹天佑受清政府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委派,到萍乡协助美国铁路工程师李治、马克来修建株萍铁路的萍醴段。他在无图纸的情况下,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进行勘测和设计,并调集人马立即动工。詹天佑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湘东大桥便铺上了钢轨。
1902年11月,萍醴铁路竣工通车。

新易铁路

1902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任命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责成他在六个月内完工,以免延误慈禧太后来年清明祭陵。这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仅用4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10]。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京张铁路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

詹天佑 詹天佑:詹天佑-个人简介,詹天佑-人物生平铁路图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公里。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标杆,经纬仪,冒着风沙,又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1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都冻青了。
勘探和施工很快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然后再在康庄附近开一口直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一共有作六个工作面。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詹天佑为了缩短工期,运用了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想出了“竖井开凿法”,为了火车上山,创造了“人”字形线路,这些方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905年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纷至沓来。但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性若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在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但他们用竖井开凿法,同时向两侧开凿,外面两侧也同时施工。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爸爸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
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5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此路原订六年完成,詹天佑终于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还节余二十八万两银子。京张铁路的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1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开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京张铁路完成之后,詹天佑应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的聘请,于1910年任该公司总理,又于1912年5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

中华工程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中华工程师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_詹天佑 -轶事典故

慈禧嘉奖

1872年(同治十一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投考幼童出洋预备班。1872年,被录取。詹天佑自己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写道:“余十二岁,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随香山道台容闳大人由香港搭上海火船,于三月二十八日到上海。奉大宪招入上海出洋局内读唐番书。高州主事陈兰斌老师教唐书,容大人教番书,于七月初八日出洋学习,奉旨钦赐官生,赏赐袍、顶戴,是日随陈兰斌老师拜别上海,下船往花旗国肄业机艺。”
1878年(光绪四年),他在老师诺索卜夫人和容闳的支持下,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进入土木工程系,就读铁路工程一科。三年后毕业,数学考试为第一名,得了学士学位。
詹天佑回国以后,几经周折,于1888年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他一上任就赶上建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铁路桥一开始由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是因为河床泥沙很深,水流湍急,英国人‘急流勇退’,不干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勘测,日本人也没有敢接手;最后请德国工程师出马,同样败下阵来。正当3个国家工程师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时,詹天佑提出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同意詹天佑试一试。詹天佑分析三位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确定桥墩的位置,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大获成功。滦河大桥的建成让各国铁路工程师刮目相看,也让清政府知道了詹天佑的能力和水平。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决定修建新(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易(易县)铁路。为什么要修这么一条铁路呢,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清室去清西陵祭拜;为了不误慈禧次年去清西陵拜谒而用,限期6个月完成。朝廷任命詹天佑担任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
尽管当时这条铁路线民用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从测量到通车,仅用了四月的时间,比预定期限提前了两月。慈禧坐上这趟专列甚为高兴,特意召见了詹天佑。为了对詹天佑筑路有功有所表示,慈禧竟将随身所带的珠宝赏赐给詹天佑。詹天佑仅取了一只钟作为纪念,其余的全部分给了参加筑路的工程人员。
仅用4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这一成果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当时中国的筑路权被外国人所控制,中国铁路公司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洋人控制了一切,这个现象引起很多中国人的不满,纷纷要求“中国铁路要由中国人修建”。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决定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正是詹天佑的梦想。京张铁路的修建时期,实际上执掌大权的是慈禧太后,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还与慈禧有一定关系。

献身筑路

1888年,詹天佑进入天津中国铁路公司,携家生活在工地,从帮工程师做起。开始献身筑路,主事的外国领导常派他到最困难工段。由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认真工作,他初入铁路,就优质完成塘津(塘沽至天津)铺轨工程。在津榆铁路滦河大桥修筑中,解决了外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桥墩基础施工困难,首次在中国铁路采用压气沉箱法筑墩台基础建桥成功,该桥长630余米,为黄河大桥建成前中国铁路最长钢桥。其胜利建成,中外注目,中国工程师的创造才能,开始引起外国注意。
1894年,他被选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为加入此学会的第一名中国工程师。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关外铁路停工,他由关外铁路调往津卢铁路(天津至北京卢沟桥),率队测量并从事修路。
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中中国失利,沿海铁路加紧修筑,詹天佑被派往锦州铁路任驻段工程师,并指挥修筑沟帮子至营口支线(约73公里)。
1900年营口支线通车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关内外铁路被英、俄占领,关外铁路停工,詹天佑被派往江西萍醴铁路。在该路,他反对外国工程师采用窄轨轨距的主张,坚持采用标准轨距。
1901年,辛丑和约签订后,关内外铁路由英、俄两国归还中国,詹天佑参加自帝俄手中收回该路,并迅速修复通车,工作出色,引起清政府注意。
1902年,为慈禧至西陵谒陵,清政府决定修筑新易铁路(新城县高碑店至易县梁各庄43公里),由于英、法两国争夺修筑权,相持不下,清政府只好自力修筑,派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工期紧迫,并在冬季施工。
1903年4月即建成通车。该路之迅速建成,为其后自力修筑京张铁路做了准备。这期间,詹天佑返粤奔父丧后,勘测了潮汕铁路(潮州至汕头39公里),归途中路过上海,被聘为上海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参议,筹划江苏沪宁铁路并调查道清铁路(道口至清化150公里)。

为国争光

1905年到1909年,为发展商业,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总工程师兼会办,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师。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穿越军都山脉,地形险峻,工程异常艰巨,长约200公里,为通往西北之要道。为争夺修路权,英、俄两国相持不下,清政府决定自力修筑,但缺乏信心。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詹天佑则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修筑之初,工程技术人员缺乏,詹天佑率仅有的两名工程学员,于1905年5月,自丰台经南口、八达岭,勘测至张家口,随即回测,并选测了自延庆州绕过八达岭经德胜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较线(对永定河谷路线,也曾考虑,以工程艰巨,限于经费及工期无可能采用,故未勘测)。6月回到天津总局,提出勘测及调查报告,并拟定修筑方案。计划分3大段修筑,第一段(丰台至南口)先行开工,以早日通车运输而获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张家口),再详细勘测。特别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达岭,地形险峻,更须进1步选测比较线。报告中称,“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

国际会议

1919年2月,詹天佑出席远东铁路会议前留影
1919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华工程师会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赶赴会议,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
回乡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在华角逐,竟使这位爱国的、天才的杰出工程师不能施展才能,焦虑至极。终因劳瘁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半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八岁。
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保路爱国

川汉铁路开工典礼四川古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而交通不便。英、法两国,早拟从中国西南地区入手,掠夺铁路修筑权,从而在经济上、政治上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京张铁路自行建成,推动了各省自办铁路的发展。四川、湖北人民决心集资自力修筑川汉铁路,计划由成都经重庆、万县(今万州)至宜昌,长约1200公里,并以宜昌至万县为首段工程,长300余公里。宜万段沿三峡而进,沿途连山大岭,险峻异常。两省议决,湖北省境内工程由四川省代修。
1907年,四川省商办川汉铁路公司成立于成都,川、鄂两省民众呼吁派詹天佑主持路工。
1909年,詹天佑被派任川汉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只因京张铁路工程未完,一时不能分身。经商议,先选派副手颜德庆离京张往宜昌,任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由于湖北宜昌至四川万县(今是重庆市万州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而被迫停止。
100年,建川汉铁路的梦想于200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宜万铁路才正式动工,2010年12月正式通车。出川的梦想终于实现。
在保路运动发展过程中,詹天佑对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有了更进1步的认识。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广州紧张,富者多逃香港,商办粤路公司人员,出现离散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劝他不要留住广州。他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宣布决心坚守岗位,任何人想走可以离开,但须把经办工作交待清楚。在詹天佑的影响带动下,粤路公司无一人离去,在整个革命期间,列车照常开行。而邻近的广三铁路,因领导人员率先逃跑,铁路运输和财产损失重大。
1912年5月,孙中山从事实业建设,首先到广州视察广东省商办粤汉铁路公司,詹天佑率公司人员欢迎。孙中山指示:“粤汉干路,关系民国建设前途盛大,且大利所在,并为振兴实业之首务。……望速图之。”
1912年年9月,孙中山到达北京的时侯,视察了京张铁路和张绥铁路工程局,并向报界宣布,拟请詹天佑等人筹划全国铁路。

詹天佑_詹天佑 -人物影响

教育课文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1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1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其中一位。

詹天佑 詹天佑:詹天佑-个人简介,詹天佑-人物生平詹天佑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1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2个火车头,1个在前边拉,1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京张铁路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1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詹天佑奖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的基础上,按国家新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立的。基金会是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的非营利民间组织,独立社团法人。基金会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是铁道部,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负责举办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简称詹天佑奖)旨在表彰奖励铁路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促进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成长。激励科技人员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已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重要的、有益的补充。自1993年设奖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进行了十届奖励活动,共奖励1165人,其中专项奖612人。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是首批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查批准予以登记的奖项,并颁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2010年在全国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中,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是确定的保留项目。詹天佑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有益补充,也是铁路科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奖项,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瞩目。

人物故居

詹天佑故居共有两处,一为广州詹天佑出生地;詹天佑故居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
湖北省武汉市故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其向阳的东、南、西三面环以回廊,其中东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立面则为廊庑。主入口为八字形石台阶,大门、走廊均居于正中,呈内走廊布局。在上下两层走廊的两侧各有三间大小不等的房间,楼上右前房为詹天佑的卧室。顶部为红瓦四面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楼前是种植葡萄和花草的庭院。现保存完好,辟有詹天佑故居陈列。
2001年06月25日,詹天佑故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詹天佑的出生地和故居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

詹天佑_詹天佑 -人物评价

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周恩来评)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铁路第一人。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被人们称作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新浪网评)
詹天佑出身于平民之家,他将终生奉献给中国交通事业,他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无不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多彩画卷。詹天佑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富实的家荫,即使考上清朝的首批出洋官学生,他也只是1二十个人中的一分子。一介平民之子,天生本分,诚实坚毅,没有染上投机钻营的恶习,没有领悟趋炎附势的奸巧,不奔走于权贵之门,不混迹于风月之地,求学规矩勤勉,做事严谨认真,做人不卑不亢,创业兢兢业业。如果一定要分什么情商或智商的话,我看他在这两方面都不算高。虽身处乱世,他的生活、事业照样发展,在官、商、学三界都受到尊敬,他从没有刻意追求这些,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地水到渠成。他是1个老实人,享受过出洋时的荣耀,遭遇过回国时的落寞,做过默默无闻的教习,当过威风八面的朝官,被西方的同行嘲笑过,被祖国的同胞算计过,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那样坚定地前行。(凤凰网评)

二 : 詹启敏:詹启敏-个人简介,詹启敏-人物生平

詹启敏是出生于1959年1月的江西乐平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和党委常委。

詹启敏_詹启敏 -个人简单介绍

[www.61k.com)男,1959年1月出生于江西乐平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和党委常委。

詹启敏教授詹启敏教授

詹启敏_詹启敏 -人物生平

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

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肿瘤专业。

1989年赴美国留学深造,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1996年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助理(Senior Staff Fellow),

1998年应聘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教授(Tenure-trackAssistant Professor)和终身教职的副教授(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博士和博士后导师。

2002年1月回国担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5年5月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和党委常委。

詹启敏_詹启敏 -曾担任过的职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和分子阻遏”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列),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生命科学部)。

担任《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 (美国)编委

《科学通报》编委

《中华肿瘤杂志》编委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编委

《肿瘤防治杂志》编委

《癌症进展》编委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癌症》等杂志的编委,

《Cancer Research》审稿专家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审稿专家

《EMBO》审稿专家

《Oncogene》审稿专家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审稿专家

《J. Mol Pharmacology》审稿专家

《Radiate Res》and 《Mutation Res》等国际杂志的审稿专家。

到目前,已在国际医学生物学和肿瘤研究杂志发表科技论文超过60篇。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超过7000次(根据SCI数据库),其中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的文章引用次数为2000多次。

目前,担任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理和分子阻遏”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列)和该项目第一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科技项目和北京市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在美国工作期间,作为独立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获得美国政府和民间的多种重大科学基金资助,其中包括2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研究基金 (NIH R01 Grant Award)和1项美国国会医学研究新思维科技奖(DOD New Idea Award)。

三 : 清朝巨人詹世钗生平简介 詹世钗怎么死的


詹世钗生于1841年12月20日,字玉轩,乳名五九,有“中国巨人”之称,19世纪清朝人,生于道光年间,卒于光绪年间,有史料记载,迄今“世界身高最高”的长人。

清朝詹世钗照片

詹世钗是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茶叶商人,曾为茶叶销售员、进口商、出口商、街头艺人,据诸多不同史料记载,其可能生于1841年、1844年、1846年或1847年,卒于1893年11月5日,其身高高逾240厘米(8英尺)以上,不过其身高并未获得医学界普遍证实。

1865年时,曾于经商期间巧遇对他感兴趣的英国人,遂聘请世钗于英国伦敦出道表演,随后也于欧洲各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巡回演出,洋人称其为“中国巨人”这同时也是他的艺名。世钗于各国受过良好的教育,据称通晓多达十种西方语言,世钗在美国表演期间时,薪资待遇为每月500美元。

多年来世钗与结缡多年的中国妻子相依为命,不过后来妻子早逝,到了1871年时,世钗在造访澳大利亚期间,于悉尼公理会结缡了另一位来自英国英格兰利物浦的妇女凯瑟琳桑特利(Catherine Santley,生于1847年6月),育有二子埃德温(Edwin,生于1877年,中国上海)和欧内斯特(Ernest,生于1879年,法国巴黎)。

詹世钗广告画面

1878年时,世钗从舞台上退休,尔后在英国英格兰的伯恩茅斯(Bournemouth)开了一间中国茶馆兼中国古董店“Oriental Bazaar”,出售中国茶叶、丝绸及青铜器等古董珍玩。尔后于1893年时,第二任妻子也早逝,4个月后,世钗因此剧痛,晚年卒于当地,年仅约50来岁。

据《婺源县志》记载,父为詹真重,字衡钧,娶了两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生下含世钗在内的四位子女,而父詹真重、二子詹世钟及四子詹世钗身高均高逾8尺(约240厘米。

本文标题:詹天佑生平简介-詹天佑:詹天佑-个人简介,詹天佑-人物生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28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