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31公共场所制冷系统的节能与环保

发布时间:2018-01-28 所属栏目:应急预案

一 : 31公共场所制冷系统的节能与环保

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环保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系统耗能的主要因素以及节能减排的方案和实际运用。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 节能

? 中央空调的分类

根据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不同方式,可分为: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根据使用地点不同,可分为家用、商用等。

? 影响中央空调系统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及衡量标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应用日益广泛、普及,空调用电占总用电总量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空调能耗已占总能耗20%左右,因而空调节能意义巨大。 中央空调系统由冷热源系统和空气调节系统组成。制冷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冷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热负荷的热量。制冷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采用种类、运行方式、结构形式等直接影响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高效性、合理性。

空调节能等级又称能耗比,能效比是指空调器的制冷量与空调器输入功率的比值,反映空调器的节能水平。能效比越大,表明空调越节能。若两台空调耗电相同,则能效比更高的空调,能产生更多的冷(热)量。国家出台能效等级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经济。

节能等级共分五级,具体为:

额定制冷量<4500W:一级:EER≥3.4w/w;二级:EER≥3.2w/w三级:EER≥3.0w/w;四级:EER≥2.8w/w;五级:EER≥2.6w/w。

4500W< 额定制冷量 ≤7100W:一级:EER≥3.3w/w;二级:EER≥3.1w/w;三级:EER≥2.9w/w;四级:EER≥2.7w/w;五级:EER≥2.5w/w。

额定制冷量>7100W:一级:EER≥3.2w/w;二级:EER≥3.0w/w;三级:EER≥2.8w/w;四级:EER≥2.6w/w;五级:EER≥2.4w/w。

? 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方案

在空调系统设计之初选定空调方案(系统方式)时,即应将节能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中央空调能耗一般包括三部分:空调冷热源;空调机组及末端设备;水或空气输送系统。这三部分能耗中,冷热源能耗约占总能耗的一半左右,是空调节能的主要内容。

1. 采用冰蓄能系统

冰蓄冷技术是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别将用电高峰时的空调负荷转移到电价较为便宜的夜间,从而节约运行费用。

对于传统的冰蓄能系统,主机所耗的总能量变化不大,因而可节约运行费用但不节能;如采用再冷式冰蓄能系统则因采用了新型的冰剥离法,而减少了剥离能耗,即可节约运行费用又可节能。采用冰蓄能系统时,具体地有下面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全部蓄能系统:当电价在峰、谷时段里有差别时,可将全部负荷转移到廉价电费的时间里运行。这种方式常用于改建工程,它可利用原有的冷水机组,只需加设蓄冷设备和有关的辅助装置;这种方式也适用于需要瞬时大量释冷的特殊建筑物,如体育馆建筑物等。

部分蓄能系统:冷水机组连续运行,它在夜间用来制冷蓄能,在白天利用蓄存的制冷量为建筑物提供制冷。将运行时数从14 h扩展到24 h,可以得到最低的平均负荷。需电量费用大大地减少,而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也可减少50% ~60%或者更多一些。在新建的建筑中,这是最实用的、投资有效的负荷管理方案。通过杭州市几个工程如:建行杭州分行办公大楼、杭州市新景福百货大楼的实践表明该系统节能(经济指标)可在25% ~35% 之间。

2. 采用变风量系统,以减少空气输送系统的能耗

全空气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确定向被空调房间输送的、经过一定处理的空气数量,用以吸收室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湿度。当室内余热值发生变化而又需要使室内温度保持不变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定风量:将送风温度值固定,而改变送风温度;

变风量:将送风温度值固定,而改变进风量。

考虑到现代化楼宇的空凋要求,正从集中式控制向各个房间进行独立、个别控制的方面发展。变风量空调(VAV)控制系统可以克服定风量系统的诸多缺点,它可以根据各个房间温度要求的不同进行独立温度控制,通过改变送风量的办法,来满足不同房间(或区域)对负荷变化的需要。同时,采用变风量系统可以使空调系统输送的风量在建筑物中各个朝向的房间之间进行转移,解决一天中同u,t间各朝向房间的负荷并不都处于最大值的问题,从而减少系统的总设计风量。这样,空调设备的容量也可以减小,既可节省设备费的投资,也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能耗。有资料显示,采用变风量系统可节省能源达到30% ,并可同时提高环境的舒适性。该系统最适合应用于楼层空间大而且房间多的建筑。尤其是办公楼,更能发挥其操作简单、舒适、节能的效果。因此。变风量系统在运行中是一种节能的空调系统。

3.利用能量回收系统节能

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可在系统中增设热回收系统,可得到较为明显的节能效果。

4. 根据国家能源政策、能耗指标和当地能源条件合理选择冷热源

在制冷机组的选用中.根据“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耗中的比重,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有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国家能源政策,鼓励采用电制冷机组,限制采用燃煤锅炉的产品。同时,可积极发展太阳能空凋与燃气空调(直燃机)、合理利用其他热源。

太阳能空调:建立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的基础上的太阳能空调,可充分利用夏天的太阳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利用太阳能供冷与供热,不仅可以节省电力和常规能源,对环境保护尤其有重要意义。

燃气空调:燃气空调具有削减夏季电力高峰、填补夏季燃气低谷的益处,1996已成为我国中央空凋市场的主导产品。 土壤热源的有效利用: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经过电力做功,输出可用的高品位热能设备,可以把消耗的电力变为3倍甚至3倍以上的热能,是一种高效供能技术。热泵技术在空调领域的应用可分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以及地源热泵三类。由于热泵是提取自然界中能量,效率高,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是当今最清洁、经济的能源方式。在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作为人类利用低温热能的最先进方式,热泵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空调系统主要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冷热源,由于其“室外机”受环境空气季节性温度变化规律的制约,夏季供冷负荷越大时对应的冷凝温度越高,从而主机能耗增大。与地面上环境空气相比,地下5rn以下全年土壤温度稳定且约等于年平均温度,可以分别在夏冬两季提供相对较低的冷凝温度和较高的蒸发温度。所以从原理上讲,土壤是一种比环境空气更好的热泵系统的冷热源。土壤热源热泵的主要优点有:节能效果明显(可比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约20%);埋地换热器不需要除霜,减少了冬季除霜的能耗;由于土壤具有较好

的蓄热性能,可与太阳能联用改善冬季运行条件;埋地换热器在地下静态的吸放热,可减小空调系统对地面空气的热污染及噪音污染。水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系统空调系统是一种水冷的整体式供冷/供热机组,可进行制冷/制热循环,因而是一种全年运行的空调设备。其制冷(热)性能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换热效率也高于空气热泵。水源热泵系统空调系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新新产品,具有不同于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的诸多技术特点,是一个热回收和内部能量平衡的系统,尤其在过渡季其节能的效果非常显著。

5.热电冷三联供(CCHP)系统

这是一项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但在我国尚处于研究和建设的初步阶段,还有许多相关的政策的技术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6.利用建筑构造实现节能

可在制定建筑方案阶段就有暖通专业人员参与,保证在不对建筑方案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在建筑构造方面充分体现节能的要求、满足节能的需要。

①合理控制窗墙比、对外墙及屋顶的导热系数等提

出具体要求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 一45% 。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将十分重要。

②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有资料表明,房间换气次数由0.8 h-1降到0.5 h-1,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这一主要的空调负荷,从而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当然,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初期投资,这可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④“冷屋顶”节能

“冷屋顶”(cool roofs)指具有高El射反射率的屋顶,通过在普通屋顶表面涂上浅色的、高反射率的屋顶,通过在普通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

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10%-50% 。

? 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案

1.离心式冷水机组的选择

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主张选用高能效制冷

机,但也反对盲目追求能效。实际采用方法应结

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采用系统法选用高效

离心式制冷机的方法。

工况差异对蒸气压缩式水冷冷水机组满负荷

效率存在很大的影响。故在选用冷水机组时,必

须重视工况不同对冷水机组性能产生的影响,考

虑并满足中国气候和水质条件的要求,以保证机

组长期高效运行。

2.末端设备

国产风机盘管从总体水平看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不多,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主要差距是耗电量、盘管重量和噪声方面。因此设计中一定注意选用重量轻、单位风机功率供冷(热)量大的机组。空调机组应该选用机组风机风量、风压匹配合理,漏风量少,空气输送系数大的机组。

3.冷冻水泵

在一般公共和民用建筑中空调水系统的能耗约占空调总能耗的15% ~20% 。因此,空调水系统的节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系统节能除了重视水系统设计,认真进行水系统各环路的设计计算,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环路水力平衡外,采用变频调速水泵进行变流量运行,或采用冬、夏两用双速水泵是两种较为有效的节能措施。

有资料表明,空调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变频器投资在1~2年内即可收回。

冷却水泵变速驱动和风机起停控制是两种较为有效的节能运行方式。

?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节能

1. 加强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采用一定的计量方法

在空调能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各项调节和节能措施的实施,亦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相关。故应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证制度。另外,集中空调实行计量收费,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目前在欧美等国热量计量已是成熟的技术,据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实行集中空调计量收费后,其节能率在8% ~l5% 。

2. 通过控制设备进行调节控制

随着用能计量收费体制的改革,室内空调系统装配温控阀后整个空调系统如何正确配备控制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个有效节能的空调系统都应配置相应的调节控制设备,如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压差控制阀、温度控制阀等等。在控制模式上需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功能、气候条件、使用状况等灵活处理,无统一的模式可循。如:①年运行管理问题,主要应考虑过渡季节的运行:室外新风的利用、新风量的确定等;② 日运行管理问题,主要应考虑随室外温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日节能运行模式,这可采用合理的自控系统及一定的手动调节装置来实现;③建筑预冷预热时间的合理选择。建筑预冷预热时间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冷热设备的大小,从而影响初期投资。特别是对于大空间的体育场馆等蓄热量较大的建筑,如何做到既不影响正常使用,又能实现节能或节约投资,预冷预热时间的合理选择是关键。

上海世博选用非电空调与选用电空调方案的对比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对节能减排,能源的充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吁人们“低碳,环保”。

世博园采用的非电空调与传统空调的区别在于制冷环节。传统空调是靠电力来制冷,加上电力的生产过程,空调制冷必须经过热能到机械能、由机械能到电能、再由电能到机械能,最后才到冷能,这其中5次能量转换,都会排出许多二氧化碳。而非电空调主要是通过天然气、发电废热等作为能量来源,用热能来制冷。

这种空调除了用天然气做能源,冷却物质没有用传统的氟利昂,而是选用了溴化锂。溴化锂是一种从海水中提取的盐类物质,吸水性极强,当溴化锂溶液被加热后,释放出水蒸气,水蒸气被冷却成水,喷洒到制冷的铜管上,就实现了制冷。水带走热量以后变成水蒸气,被溴化锂吸收,稀释的溴化锂再一次被加热,再一次产生水蒸气。

非电空调并非新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研发成功,它比用电空调节能50%。目前,这种非电中央空调已在70多个国家畅销,上海世博局最终选用非电中央空调作为本届世博会唯一指定空调。

世博园采用远大非电中央空调,为200多个场馆提供制冷服务,稳定运行120多天,大约节约电能达1.8亿千瓦时,相当于1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的总和,折合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真正实现了低碳世博的目标。

? 中央空调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 ,在最近几年,通过努力,人们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1. VAV空调系统中变频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结合

① 变频调速控制原理

VAV空调系统也是在自动控制和变频技术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风机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关系,因此采用变频器控制其转速可实现节电目的。实际应用中是通过调节供电频率改变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转速,从而调整送风量,改变风机功率。变频后的风机转速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实现无级变速,风机运行根据不同时刻所需不同风量而适时改变其转速,最大限度工作在所需功率上;同时可降低空调机组噪声,变频器的软启动和平稳调速减少了对电网的冲击。变频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结合是VAV空调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变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以及控制技术的进步解决了空调控制领域的大部分问题。

②节能送风控制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模糊控制是模拟人脑思维决策方式进行控制,依赖专家控制经验,总结模糊控制算法中的模糊控制规则。以制冷为例,如果风机出口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且温度还在不断升高时,根据专家经验,就应多增加风量,也就是要提高电源频率的控制信号,变频器根据该信号提高风机内电动机转速,增加风量,使风机出口温度不断接近设定温度值。而当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且还在持续下降时,就要多降低风机转速。这里的“多增加“”多降低”就是模糊概念。

以风机出口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偏差和偏差变化量作为输入量,输出控制量为电源频率F,从而控制风机转速,改变风量,稳定风机出口温度。模糊控制近年在空调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模糊控制鲁棒性好,且无需知道被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但模糊控制从本质上讲是PD控制,不具有积分环节控制,因此单独使用模糊控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稳态误差。目前应用成功的数字PID控制具有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但对于空调这样的非线性、时变系统,显然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因此,将两者结合使用可发挥各自优点,当系统处于过渡阶段时采用模糊控制;进入稳态过程,如有稳态误差就切换到数字PID控制,消除稳态误差后再切换到模糊控制。

2.软件设计

中央空调一般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irect Digital Control,DDC)技术,通过检测输入设备采集各种信号送入微机,按照事先一定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得到输出信号,进行处

31公共场所制冷系统的节能与环保_节能与环保

理后控制执行机构。其软件按照功能可由监控程序和控制算法组成,监控程序主要有人机界面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通信管理模块等。

智能控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变频技术的发展将是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主要解决方法,变频器的引入实现了很好的电动机调速,不仅可以节约电源,还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变频器在中央空调中的应用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空调领域作为一用能大户,其能耗已占总能耗的20%左右,故节能意义十分巨大。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空调系统如何适应在低负荷下高效节能运行及在系统设计中对设备进行节能选配就成为空调节能的关键,这对于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暖通专业的工作者,在空调系统的设计、管理过程中,均应将对节能降消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各个环节中均应积极地争取挽回所有可能挽回的能量。并将能源消耗作为衡量系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 参考文献

1.江 亿 薛志峰:商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市场分析·2000暖通空调年会论文集,2000

2.劳文慧: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制冷,2004(3):18—20

3.龙惟定: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J].暖通空调,2002(2):8—10

4.郎四维 龙惟定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辅导教材,2005

5.刘清江 韩学庭:中央空调运行管理节能问题的研究

6.黄绪镜:百货商场空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7.杨善勤: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中央空调节能方案探讨. 《科技资讯》 2009年13期

9.非电空调相关资料.艾肯空调制冷网

二 : DB31/405—2012上海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

前言

本标准4.1.1、4.1.3、4.2、4.3.1、4.3.2、4.3.3、4.3.4、4.4.1、4.5、4.6、4.7、4.8.1、4.8.3、4.9.1、4.9.2、4.9.3、5、6、7、10为强制性条款,其余技术内容均为为推荐性条款。

本校准自实施之日起,原DB31/405—2008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DB31/405—2008比较主要有以下修改:

a)更改了标准名称;

b)在适用范围中新增加了设置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学校、医疗机构、住宅等场所;

c)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

e)增加了设计卫生要求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设计参数、卫生设施、新风及新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冷凝水系统、冷却水系统、风管;

f)根据适用范围,在新风量卫生标准值中调整了建筑分类,将“2星级及2星级以下”改为“其它旅馆”,增加了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建筑、公共浴室、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科技馆、档案馆、学校、住宅等建筑的卫生要求;

g)在部位或部件的卫生要求中增加了对于新风机、空气处理机组、风管内部和冷却水系统杀菌剂的卫生要求;

h)增加了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的要求;

i)增加了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的卫生要求;

j)调整了档案要求;

k)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标准值中,调整了送风中PM10的卫生要求,增加了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以及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卫生要求;

l)在检查项目中增加了日常运行检查时需要进行检测的项目;

m)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机组)抽样量比例统一调整为不应少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数量的5%;

n)增加了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检测方法;

o)增加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的具体要求;

p)增加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范围和频率、清洗效果及安全措施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卫生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同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伟、徐天强、陈健、翟清、王频、王晓东、苏谨、王凯、张莉萍、吴立明、李竹、周利红。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郭常义、仲伟鉴、吴世达、高玲、葛燕萍、周艳琴、吴凌放、胡红、陈振华、孙谨、刘英涛、刘燕敏、莫伟文、张昀。

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为保障人群健康,结合上海城市建筑物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根据《上海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11]第70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中的设计卫生要求、日常运行管理要求参考了《公共场所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2006]第53号)、《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 5036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建质[2009]124号)、《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上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美国《可接受的室内空气质量通风标准》(ANSI/ASHRAE62.1)、美国《暖通空调系统的评估、清洗和修复》(NADCA ACR)、德国《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标准》(VDI 6022)、英国《通风系统内部清洁度》(HVCATR/19)、日本厚生省《空调通风系统维持管理以及清扫等相关技术的要求》等技术文件。

本标准中的卫生标准值参考了《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966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8)、《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 9669)、《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 9671)、《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 9672)、《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等技术文件。

本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和卫生学评价要求参考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等技术文件。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卫生要求、运行管理要求、卫生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规则;卫生学评价工作的要求;清洗范围和频率、清洗效果及安全措施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一)旅馆、餐饮建筑、商场、公共浴室、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等商业建筑;(二)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等办公建筑;(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体育馆、音乐厅、影剧院、游艺厅、歌舞厅、网吧等文化体育娱乐建筑;(四)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运站、轨道交通站、港口客运站等交通建筑;(五)学校、医疗机构等教育卫生建筑;(六)住宅等居住建筑;(七)其他用于社会公共活动的公共建筑。其他相关建筑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63 旅店业卫生标准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5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

GB 966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

GB 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

GB 9669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

GB 9670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 9671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

GB 9672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17220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systems

为使房间或者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包括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和半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

3.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hygienic evaluation of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for disease prevention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竣工验收进行的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评价。

3.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 cleaning for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清除空调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积聚的污染物、空调冷却塔内积聚的污染物,必要时应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处理。

4 设计卫生要求

4.1 室内环境设计参数

4.1.1 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应满足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9663~GB 9672,GB16153)的要求。

4.1.2 除公共场所外,其余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设计参数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要求。

4.1.3 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其室内新风量设计参数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室内新风量卫生标准值

建筑

新风量(m3/h·人)

商业建筑

旅馆

3星级及3星级以上

≥30

其它旅馆

≥20

餐饮建筑、商场、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建筑

≥20

公共浴室

≥30

办公建筑

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

≥30

文化体育娱乐建筑

音乐厅、影剧院、体育馆

≥20

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游艺厅、歌舞厅、网吧

≥30

交通建筑

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运站、港口客运站

≥30

轨道交通站

采用通风系统开式运行时≥30

采用通风系统闭式运行时≥12.6,且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少于总送风量的10%

采用空调系统时≥12.6

教育卫生建筑

学校、医疗机构

≥30

居住建筑

住宅

≥30

注:表中所列为常见的建筑,未列举建筑可参照执行。

4.2 卫生设施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配备下列设施

——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控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检查孔。

4.3 新风及新风口

4.3.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通过风管直接采自室外非空气污染区,不应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4.3.2 新风口周围应无有毒或危险性气体排放口,同时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雨罩或防雨百叶窗等防水配件、耐腐蚀的防护(防虫)网和过滤网。任何情况下新风口(包括自然通风口)与室外污染源最短距离不得小于表2的要求:

表2 新风口与污染源最小间隔距离

污染源

最小距离(m)

污染气体排气口

5

停车场

7.5

垃圾存储/回收区、大垃圾箱

5

冷却塔进气口

5

冷却塔排气口

7.5

4.3.3 新风口应低于排风口。

4.3.4 新风口应避免设置在开放式冷却塔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3.5 新风进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不适合小于2米,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适合小于1米。

4.4 送风口和回风口

4.4.1 回风口及吊装式空气处理机不得设于产生异味、粉尘、油烟的位置上方。

4.4.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口和回风口宜设置防鼠装置。

4.5 有特殊洁净要求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

4.6 排放有毒有害物的排风系统不得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连通。

4.7 冷凝水系统

4.7.1 冷凝水排水管道不得与污水、废水、室内密闭雨水系统直接连接。

4.7.2 新风处理机组和空气处理机组冷凝水盘出水口应设置水封。

4.7.3 冷凝水管道应采取防凝露措施。

4.8 冷却水系统

4.8.1 开放式冷却塔的设置应远离人员聚集区域、建筑物新风取风口或自然通风口,并设置具有持续消毒效果的装置。

4.8.2 开放式冷却塔宜设置有效的除雾器。

4.8.3 开放式冷却塔池内侧应平滑,排污口应设在塔池的底部。

4.9 风管

4.9.1 风管内表面应当易于清洗。

4.9.2 制作风管的材料不得排放有害物质,不得产生适合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风管宜采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必须保证风管的坚固及严密性,具有承受机械清洗设备正常工作冲击的强度。

4.9.3 新风系统的新风应直接由风管通过送风口送入室内。

4.9.4 风机盘管与空调房间的回风口宜用风管连接,但不应影响到日常清洗与维护。

5 日常运行管理要求

5.1 部位或部件的卫生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易引起污染的部位或部件的卫生要求见表3。

表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易引起污染的部位或部件的卫生要求

部位或部件

卫生要求

新风口

保持清洁,周围无明显污染源

新风处理机和空气处理机

机房

保持清洁、干燥,不得存放杂物

机组

部件完好,无明显的污染物,正常运行

盘管

不得出现霉斑和明显积尘

凝结水盘和排水管

冷凝水管水封

不得漏水、堵塞

排水管

保持通畅,无积水

凝结水盘

无漏水、腐蚀、结垢、积尘和霉斑

加湿(除湿)设备

水源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中的要求

设备

不得出现结垢、积尘和霉斑

风管

管体

保持完好无损,不得有凝结水产生

内部

不得有垃圾、动物尸体及排泄物

检修(查)口

能正常开启和使用

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

风口及周边区域不得出现积尘、潮湿、霉斑或滴水现象,保持周边区域清洁

空气过滤器和过滤网

保持清洁,定期清洗或更换

冷却水系统

冷却塔内部保持清洁,做好过滤、缓蚀、阻垢、杀菌和灭藻(除藻)等日常性水处理工作

冷却塔内壁不得有污泥、苔藓、藻类

冷却水经水过滤、缓蚀、阻垢等水质处理

冷却水系统运行期间持续采取冲击性或连续性杀菌和灭藻(除藻)措施

杀菌剂、灭藻剂贮存避光、通风、防潮,禁止露天存放

确保杀菌剂投放量,其浓度水平应符合产品的使用说明

5.2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

管理单位应制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包括:

——发生空气传播性疾病后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人;

——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运行方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采取的其他通风措施。

5.3 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的卫生要求

5.3.1 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需运行时,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5.3.2 装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建筑内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管理单位应关闭相关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5.4 档案要求

管理单位应制定本单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卫生管理制度、清洗防护制度及操作手册,并建立健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理档案。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说明书、竣工验收资料等;

——从业人员培训、设备设施维护、维修、现场检查记录;

——卫生学检测、评价报告;

——清洗、消毒记录;

——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向所在地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投入使用情况的登记回执。

6 卫生标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指标应满足表4的要求,室内新风量应满足表1的要求。当不能直接测定新风量时,可在室内人员聚集量达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负荷80%以上,且停留时间达一小时以上时,测定室内二氧化碳(CO2)浓度,室内CO2浓度值应符合表5要求。

表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标准值

项目

标准值

风管内表面

积尘量(g/m2

≤ 20

细菌总数 (cfu/cm2

≤ 100

真菌总数 (cfu/cm2

≤ 100

送风

可吸入颗粒物(PM10)(mg/m3

≤ 0.12

细菌总数(cfu/m3

≤ 500

真菌总数(cfu/m3

≤ 500

致病微生物

β-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加湿设备水(采用蒸汽加湿的除外)

致病微生物

嗜肺军团菌

不得检出

冷凝水

嗜肺军团菌

不得检出

冷却水

嗜肺军团菌

不得检出

表5 室内CO2浓度卫生标准值

建筑

CO2浓度(%)

1h均值

商业建筑

旅馆

3星级及3星级以上

≤0.07

其它旅馆

≤0.10

餐饮建筑、商场、公用事业及金融机构的营业建筑

≤0.15

公共浴室

≤0.15

办公建筑

行政办公楼、商务写字楼

≤0.10

文化体育娱乐建筑

音乐厅、影剧院、体育馆

≤0.15

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游艺厅、歌舞厅、网吧

≤0.10

交通建筑

机场、铁路客运站、长途客运站、港口客运站

≤0.15

轨道交通站

≤0.15

教育卫生建筑

学校、医疗机构

≤0.10

居住建筑

住宅

≤0.10

注:1.表中所列为常见的建筑,未列举建筑可参照执行。

7 检测规则

7.1 抽样方案

7.1.1 抽样原则

本标准6中所列的检测项目实行机组抽样检测,抽样应具有随机性、代表性和可行性。本标准4 和5中所列的检查项目要求全系统覆盖检查。

7.1.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机组)抽样量

抽样应覆盖不同类型的系统。类型不同的系统以套为单位分别计算抽样量,所谓一套系统是指一台新风处理机组或空气处理机组和与之配套的风管、附件。抽样比例不应少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数量的5%;不同类型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每类至少抽1套。

7.2 检查项目

7.2.1 全项检查

以下3种情况需开展全项检查:

——新建、改建、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首次运行之前,需按本标准4、5和6开展全项检查;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半年及以上再次运行之前;需按本标准5和6开展全项检查:

——运行中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每两年不少于一次,需按本标准6 开展全项检查。

7.2.2 日常运行检查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管理单位应按照本标准5的要求开展日常运行检查。日常运行检查需检测以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循环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夏季采用空调制冷工况时),每年不少于一次。

7.3 判定规则

7.3.1 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卫生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表4的要求,即判定为该建筑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合格。应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或消毒。

7.3.2 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新风量指标不符合表1或二氧化碳指标不符合表5的要求,即判定为该建筑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合格。应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调试或改造,并使其达到表1的要求。

7.3.3 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部件或部位的卫生要求、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档案要求不符合本标准5的要求,即判定为该建筑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合格。应查明原因,及时进行清洗、更换、维修等管理维护工作或者补充相关技术资料,并使其达到本标准5 的要求。

8 检测方法

8.1 卫生指标检测方法

8.1.1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

积尘量的采样及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

8.1.2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

积尘中微生物的采样及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

8.1.3 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采样及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C。

8.1.4 送风中微生物

送风中微生物的采样及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D。

8.1.5 冷却水、冷凝水、加湿设备水中嗜肺军团菌

冷却水、冷凝水采样应在空调制冷工况下,加湿设备水采样应在空调采暖工况下。冷却水、冷凝水、加湿设备水中嗜肺军团菌的采样及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E。

8.1.6 新风量

新风量的采样及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F。

8.1.7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布点及采样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要求执行,检测方法按《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GB/T 18204.24)执行。

8.2 卫生要求检查方法

8.2.1 设计卫生要求

设计卫生要求的检查方法为查阅文档和现场目测。

8.2.2 运行管理要求

运行要求的检查方法为现场目测、查阅文档、查看防护设备配置。

9 卫生学评价要求

9.1 评价范围

9.1.1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评价应包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卫生学评价和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9.1.2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装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建筑内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的,管理单位应当关闭相关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卫生学评价,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9.2 评价技术资料

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包括:

——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建设项目概况资料;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资料及设计说明;

——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9.3 评价内容与方法

9.3.1 设计评价

(1)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包括:

——建设项目地点、总投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

——建设项目用途、服务人数;

——空调类型、气流形式和系统设计参数;

——冷却塔的类型和位置。

(2)在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包括:

——周边环境现状及危害因素调查;

——建筑物现况及自身污染状况。

(3)结合基本情况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资料进行评价,主要包括:

——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噪声、新风量等设计参数;

——空调机房、风管、冷却塔、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控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等设备、设施;

——新风、排风、送风、回风等通风系统;

——空调水系统、运行工况、气流组织、空调管道材质和保温材料等其他相关方面;

——其他卫生相关内容。

(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场所内空气质量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9.3.2 竣工验收评价

(1)现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设置和布局;

(2)卫生检测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机组)检测套数抽样原则按照本标准7.1的要求,每套系统检测点抽样原则为:

——冷却水:不少于一个冷却塔;

——冷凝水:不少于一个采样点;

——新风量:选择不少于一个的服务区域;

——送风系统:选择3~五个代表性部位。

检测指标按照本标准6 中所列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按照本标准8 中所列的检测方法。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场所内空气质量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评估。

9.3.3 评价结论和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作出评价结论,并针对发现的卫生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9.4 评价报告

卫生学评价结束时应编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卫生学评价工作的总结性文件,应在基本情况分析、现场调查、卫生检测、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全面、真实地反映卫生学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要求简洁、准确。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评价依据、评价内容和方法、评价结论和建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与本规范强制性条款不符的,不得给予“合格”、“总体合格”、“基本合格”、“基本符合要求”以及具有类似含义的评价结论。

9.5 卫生学评价机构

卫生学评价报告应当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的卫生学评价机构出具。卫生学评价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

10 清洗要求

10.1 清洗范围和频率的要求

10.1.1 管理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清洗:

——送风口、回风口、新风口应定期清洗;

——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初次启用或者停用一定时间后再次使用的,需要全面清洗消毒;

——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6个月清洗或者更换不少于一次;

——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10.1.2 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致病微生物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表4的要求,管理单位应当自收到检测报告之日起3日内制定整改计划,并委托专业清洗机构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及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10.1.3 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或者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积尘量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表4的要求,管理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清洗机构在45日内,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及设备设施进行清洗。

10.1.4 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部件或部位不符合本标准5的卫生要求,应查明原因,及时进行清洗、更换、维修等管理维护工作,并使其达到本标准5 的要求。

10.1.5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管理单位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开放式冷却塔;

——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

——空气处理机组;

——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

10.1.6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10.2 清洗效果和安全措施的要求

10.2.1 清洗效果要求

风管清洗后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小于1.0 g/m2 ,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小于100cfu/cm2、部件清洗后无残留污染物检出,风管消毒后致病菌不得检出。

10.2.2 清洗效果的影像资料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后,应将所有清洗后的风管内部情况录制成录像带或光盘等影像资料。

10.2.3 安全措施

清洗机构应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制定安全制度,清洗现场应设置安全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清洗施工人员及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并保护好环境。

10.2.4 污物处理

清除出来的所有污物均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10.2.5 特殊建筑

对于医院等特殊场所内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实施清洗等维护工作前应增加消毒步骤,以确保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满足本标准6 的要求,同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中的要求。清洗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防止污染物污染。

三 :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1 总则

[www.61k.com)为配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进1步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制定本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各主要构成部分清洗方法、清洗过程以及专业清洗机构、专用清洗设备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专业清洗工作,其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可参照执行。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3.1 空气处理机组
输送、净化和调节空气状态(冷、热、湿)的设备及组件。
3.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
采用某些技术或方法清除空调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件内与输送空气相接触表面积聚的污染物、空调冷却水塔内积聚的污染物,以及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消毒处理。
3.3 专用清洗设备
用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机械设备、工具、器械和风管内污染物采样设备等的总称。
3.4 机械清洗
使用专用清洗设备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
3.5 专业清洗机构
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技术服务单位。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4 技术要求

4.1清洗方法的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应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4.2清洗过程的要求
4.2.1工作范围
风管清洗范围包括:送风管、回风管和新风管。
部件清洗范围包括:空气处理机组的内表面、冷凝水盘、加湿和除湿器、盘管组件、风机、过滤器及室内送回风口等。
空调冷却水塔。
4.2.2 现场检查与准备
专业清洗机构应查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关技术资料,对需要清洗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现场勘察和检查,确定适宜的清洁工具、设备和工作流程。并根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情况和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清洗工作计划和清洗操作规程。
4.2.3风管清洗
采用专用机械清洗设备将风管内的可视污染物有效地输送到捕集装置中,严禁操作人员进入风管内进行人工清洗。风管的清洗工作应分段、分区域进行,在风管清洗工作段与非工作段之间、进行清洗的风管与相连通的室内区域之间应采取有效隔离空气措施。
4.2.4 部件清洗
采用专用工具、器械对部件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部件均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部件可直接进行清洗或拆卸后进行清洗,清洗后的部件应恢复到原来所在位置,可调节部件还应恢复到原来的调节位置。
4.2.5 冷却塔清洗消毒
定期清洗应当首先将冷却水排空,然后对冷却塔内壁进行彻底清洗,做到表面无污物。
当冷却水中检出致病微生物时,应首先采用高温或化学方法对冷却水和塔壁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塔内的水排空,并对冷却塔内壁进行彻底清洗。
4.2.6清洗作业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
清洗过程中应采取风管内部保持负压、作业区隔离、覆盖、清除的污物妥善收集等有效控制措施,防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内的污染物散布到非清洗工作区域。
4.2.7 作业出入口
清洗机构可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不同部位的作业出入口进出人力和机械,进行相应的清洁与检查工作。必要时可切割其它出入口,并保证施工后将其密封处理。
4.2.8 消毒处理
必要时应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风管、设备、部件进行消毒处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需要清洗并消毒时,应先进行系统或部件的清洗,达到相应卫生要求后再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对风管及设备损害小的消毒剂,必要时消毒后应及时进行冲洗与通风,防止消毒溶液残留物对人体与设备的有害影响。
4.3清洗效果及安全措施的要求
4.3.1 清洗效果
风管清洗后的积尘量应达到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小于1.0 克,部件清洗后应无残留污染物检出。
消毒后的风管内壁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去除率应大于90%,致病菌不得检出。
4.3.2 清洗效果的检查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后,由经培训合格的清洗机构检验人员按照有关卫生要求进行自检。必要时由卫生学评价机构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验。
4.3.3 清洗效果的影像资料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后,应使用机器人将所有清洗过的风管内部情况录制成录像带或光盘等影像资料。
4.3.4安全措施
清洗机构应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制定安全制度,清洗现场应设置安全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清洗施工人员及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并保护好环境。
4.3.5 污物处理
从空调风管系统清除出来的所有污物均应妥善保存,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4专业清洗机构的要求
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机构应符合附录L的要求。
4.5专用清洗设备的要求
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要清洗设备应符合附录M的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5 清洗标志

已清洗并经检验合格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以悬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已清洗标志。标志内容、格式、制作及悬挂方式等另行确定。
6 本规范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附录L专业清洗机构的技术要求

本附录规定了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专业机构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L1 机构的分级与服务范围

L1.1 专业清洗机构按技术能力分为甲级和乙级。
L1.2 乙级专业清洗机构可以承担三星级以下(含三星级)宾馆饭店、建筑面积两千平方米以下的商场、超市、写字楼等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工作;甲级专业清洗机构可以承担所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工作。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L2 机构的基本要求

L2.1 专业清洗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L2.2 专业清洗机构应有固定的办公和工作场地。
L2.3 甲级专业清洗机构应有2年以上从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经历,并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建筑物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程范例。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L3 人员要求

L3.1 专业清洗机构应具有工程技术、空调通风、仪器仪表等专业及技术工人配套的技术人员队伍。从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作业的机构还应有消毒技术人员。
L3.2 甲级专业清洗机构中经过专门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应不少于全体员工的80%;乙级专业清洗机构中经过专门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应不少于全体员工的6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L4 管理体系要求

L4.1 清洗质量管理
专业清洗机构应设立专门质量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空调风管系统清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清洗工程档案、资料保管制度,制定出本机构具体的清洗操作规程、清洗质量保证措施、自检方法等。
L4.2 安全管理
专业清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现场安全员、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人员防护、设备安全、环境保护、污染物处理制度等。
L4.3 安全措施
专业清洗机构应为现场清洗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人身安全保护器材、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用电用气安全保护装置等。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L5 专用清洗设备要求

L5.1 设备种类及数量
专业清洗机构应具有专用清洗设备(见表L1)以及其它清洗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和工具等。
L5.2 设备技术要求
专业清洗机构所具有的清洗设备应满足附录M的要求。
L6 技术培训与技术评估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甲级专业清洗机构的技术评估、技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和主要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清洗效果的技术仲裁。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乙级专业清洗机构的技术评估、技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和主要管理人员的培训。
专业清洗机构每2年进行1次技术评估。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附录M专用清洗设备的技术要求

本附录规定了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要专用清洗设备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M1 专用清洗设备范围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用清洗设备包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部采样机器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清洗机器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污染物捕集装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手持清洗装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部件清洗装置、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装置等。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M2设备技术资料要求

专用清洗设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中文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保证等资料,资料中应包括设备的技术指标、所适应的工作范围、易损件的寿命、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等。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M3设备外观要求

专用清洗设备应在设备明显位置设置产品标牌,标牌上应有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称、出厂编号及生产日期;设备应完好无损,无明显缺陷,各零、部件连接可靠,各操作键(钮)灵活有效;设备显示仪表的数字(刻度)应清晰。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M4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及要求

M4.1风管内部采样机器人
M4.1.1 机器人组成:主要包括运动系统、采样系统、监视录像系统、操作控制系统等。
M4.1.2 运动系统:能够在风管内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单方向行走距离不小于20米,最快移动速度应不低于10米/分钟,并在速度范围内可调节,能够越过高4厘米、坡度大于40°的障碍。
M4.1.3 采样系统:采样机器人应能到达180×250mm 以上的矩形风管内部的规定部位,定量收集风管底面积尘和微生物样品,微生物采样过程中应保证无菌操作。
M4.1.4采样精度:积尘采样和微生物采样与标准法的相对误差均应小于20%。
M4.1.5 一致性:在相同积尘量的条件下采集样品,其相对偏差应小于10%。
M4.1.6 监视录像系统:采样机器人应能观察风管内不同部位的状况,摄像头应能水平方向旋转360°、俯仰方向旋转180°。
M4.1.7 记录功能:能够将观察到的风管内部状况清晰地记录为影像资料。画面不得出现雪花、条纹、波纹、重影和黑白影像。
M4.1.8 照明功能:采样机器人的照明灯光应与摄像头同步旋转,满足风管内部不同位置清晰观察的需要,照明范围应与监视装置的视角相适应。
M4.1.9 操作控制系统:操作与控制必须在风管外部进行。操作与控制系统重量不大于3Kg。
M4.1.10 机器人的供电电压:应不高于36V。
M4.2风管清洗机器人
M4.2.1 风管清洗机器人组成:主要包括运动系统、清洗系统、监视录像系统、操作控制系统等。
M4.2.2 运动系统:同M4.1.2的要求。
M4.2.3 清洗系统:应能够至少在180×250毫米以上矩形风管或直径300毫米以上圆形风管内部对平面、凹凸、缝隙等处有效进行清洗工作,清洗距离单方向不低于20米;清洗装置工作时机器人行走平稳。清扫毛刷扭矩不小于3N.m,其他工作方式的清洗工具应能保证清洗效果。
M4.2.4 监视录像系统:同M4.1.6的要求。
M4.2.5 操作控制系统:操作与控制必须在风管外部进行。
M4.2.6 机器人的供电电压:同M4.1.10的要求。
M4.2.7 消毒装置: 对风管内壁有效消毒。
M4.3风管手持清洗装置
M4.3.1 驱动方式:电动或气动,清扫毛刷扭矩不小于3N.m。
M4.3.2 工作范围:手持式清洗装置应能进行轴向运动,装置上的刷毛等清洗工具必须到达风管90°夹角处。能够至少在150&acute;150毫米以上矩形风管或直径200毫米以上圆形风管内部进行清洗工作。
M4.3.3 工作要求:清洗毛刷等工具的材料及清洗装置的工作方式均应对风管表面无明显损伤。
M4.3.4 非水平风管清洗装置:同M4.3.1和M4.3.2的要求。并能在竖直风管中控制移动,进行风管清洗。
M4.4风管内污染物捕集装置
M4.4.1 装置组成:主要包括过滤器、风机等。
M4.4.2 过滤器:捕集装置应设置初(中)效和高效2级以上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应能更换。
M4.4.3 过滤效率:&sup3;0.3mm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
M4.4.4 排放浓度:捕集装置排风中PM10颗粒物的浓度不大于0.15mg/m。
M4.4.5 风量:捕集装置单台吸引风量不低于4000m/h。
M4.4.6 供电及噪声:采用单相AC220V供电,噪声&pound; 85dB(A)。
M4.4.7 显示与控制:捕集设备应有电源指示、风机工作指示,显示或控制电源电压、风机工作电流、应设置过滤器阻力报警、风机电流过载保护、过热保护及漏电保护装置。
M4.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部件清洗装置
M4.5.1 工作方式:真空吸附清洁或液体喷射清洁。
M4.5.2 清洗功能:能清除主机、散流片、过滤网、冷却塔等表面残留的污染物。
M4.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装置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用消毒装置、消毒剂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M5 专用清洗设备的技术评估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用清洗设备技术性能和指标的检测与评估。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_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M6 其他

空调风管系统专用清洗设备还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电器设备安全性、包装、运输等要求。

四 : 龙海卫生系统3干部违规公款旅游被通报

N海都记者 周杨宁

海都讯 昨天,福建省纪检监察厅官网发布:龙海市卫生系统的一些领导干部违规公款旅游,被龙海市纪委通报。(www.61k.com)

经查,2013年2月间,龙海市第一医院组织第一届“仁爱”医学奖励基金获奖优秀医务工作者外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集体活动,原龙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室副主任林锦坤、第一医院财务科原科长王毓旗借机和获奖者一起前往,进行公款旅游。

2015年3月底至4月,时任龙海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吴永在第二届“仁爱”医学奖励基金组织获奖优秀医务工作者外出到韩国集体活动时,同样借机前往,违规进行公款旅游。

林锦坤、王毓旗、吴永三人变相公款旅游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经龙海市纪委研究,给予林锦坤、王毓旗党内警告处分,对吴永进行诫勉谈话,并责令林锦坤、王毓旗、吴永退回应由个人支付的旅游费用。原龙海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任第一医院负责人甘少华、市第一医院院长洪劲榕对上述三人公款旅游审批把关不严,负有领导责任,龙海市纪委对其二人诫勉谈话。

3上一篇

五 :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 试题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 试题

判断题部分

第 1 题. 开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业务的技术服务机构,其专业技术能力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www.61k.com]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2 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评价的现场调查包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试运行时卫生状况检查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两部分。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3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冷却水的取样点可设是冷却塔的集水槽。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 4 题. 一个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风口PM10检测结果≥0.15mg/m3时,就可判定判定该套集中空调系统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5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不是许可的必检项目。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6 题. 集中空调系统开放式冷却塔应设置有效的除雾器和加注消毒剂的入口。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 7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评价时,PM10的检测点要求是,送风口面小于0.1m2,设置1个检测点,送风口面积大于0.1m2,设置3个检测点。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 8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加湿方式宜选用自来水喷雾或冷水蒸发的加湿方式,不应选用蒸汽加湿方式。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9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评价时,不需对建设项目地点、总投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等与集中空调运行无关的项目进行基本情况分析。

A. √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 试题

B. ×

标准答案: B

第 10 题.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进行清洗、消毒。(www.61k.com)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 11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评价依据、评价内容和方法、调查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结论和建议等部分。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 12 题. 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进行清洗、消毒。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 13 题. 集中空调系统开放式冷却塔应设置有效的除雾器和加注消毒剂的入口。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1 4 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仅适用于公共场所使用的集中空调系统,其他场所集中空调系统不可参照执行。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15 题. 卫生检测要求时,抽取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每套应选择1个~2个代表性部位进行卫生质量检测。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1 6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评价时,不需对建设项目地点、总投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等与集中空调运行无关的项目进行基本情况分析。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17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开放式冷却塔的设置应靠近建筑物新风取风口或自然通风口,宜设置在新风口的上风向。

A. √

B. ×

标准答案: B

第 18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评价时,PM10的检测点要求是,送风口面小于0.1m2,设置1个检测点,送风口面积大于0.1m2,设置3个检测点。

A. √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 试题

B. ×

标准答案: A

第 19 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机构应有不少于5名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工作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卫生检测专业人员。(www.61k.com)

A. √

B. ×

标准答案: A

第 20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冷却水的取样点可设是冷却塔的集水槽。

A. √

B. ×

标准答案: A

单选题部分

第 1 题. 集中空调系统送风风速的设计宜使宾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理发店、美容店及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风速

A. 不大于0.2m/s

B. 不大于0.3m/s

C. 不大于0.4m/s

D. 不大于0.5m/s

标准答案: B

第 2 题. 集中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设计宜使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冬季室内温度达到25℃,其他公共场所应在

A. 15℃~20℃之间

B. 15℃~22℃之间

C. 16℃~20℃之间

D. 16℃~22℃之间

标准答案: C

第 3 题. 对有睡眠、休憩需求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对场所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得高于设备设施关闭状态时室内环境噪声值的

A. 5dB

B. 10dB

C. 15dB

D. 20dB

标准答案: A

第 4 题. 集中空调系统应具备应急关闭新风的装置,其目的为

A. 节约能源

B. 防止室外空气污染

C. 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D. 防止集中空调系统自身污染

标准答案: B

第 5 题. 下列不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设计要求的是

A. 新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的地点

B. 新风口应远离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

C. 新风口应高于排风口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 试题

D. 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宜大于2m

标准答案: C

第 6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直接取自

A. 机房

B. 楼道

C. 室外

D. 天棚吊顶

标准答案: C

第 7 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不得大于

A. 20g/m2

B. 20g/cm2

C. 1g/m2

D. 1g/cm2

标准答案: A

第 8 题. 应定期对集中空调系统部位进行清洗,下列部件清洗间隔为6个月的是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A. 开放式冷却塔

B. 空气净化过滤材料

C. 空气处理机组

D. 冷凝水盘

标准答案: C

第 9 题. 下列文件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是

A.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B.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C.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D.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标准答案: A

第 10 题.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作用,不包括

A. 除去送风中军团菌等微生物

B. 除去送风中PM10等颗粒物

C. 除去送风中甲醛等气态污染性物质

D. 除去送风中氡等放射性物质

标准答案: D

第 11 题. 应定期对集中空调系统部位进行清洗,下列部件清洗间隔为6个月的是

A. 开放式冷却塔

B. 空气净化过滤材料

C. 空气处理机组

D. 冷凝水盘

标准答案: C

第 12 题. 集中空调系统送风风速的设计宜使宾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理发店、美容店及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风速

A. 不大于0.2m/s

B. 不大于0.3m/s

C. 不大于0.4m/s

D. 不大于0.5m/s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 试题

标准答案: B

第 13 题. 下列文件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是

A.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B.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C.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D.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标准答案: A

第1 4 题.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作用,不包括

A. 除去送风中军团菌等微生物

B. 除去送风中PM10等颗粒物

C. 除去送风中甲醛等气态污染性物质

D. 除去送风中氡等放射性物质

标准答案: D

第1 5 题.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直接取自

A. 机房

B. 楼道

C. 室外

D. 天棚吊顶

标准答案: C

第1 6 题.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量不得大于

A. 20g/m2

B. 20g/cm2

C. 1g/m2

D. 1g/cm2

标准答案: A

第 17 题. 集中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设计宜使公共浴室的更衣室、休息室冬季室内温度达到25℃,其他公共场所应在

A. 15℃~20℃之间

B. 15℃~22℃之间

C. 16℃~20℃之间

D. 16℃~22℃之间

标准答案: C

第 18 题. 集中空调系统应具备应急关闭新风的装置,其目的为

A. 节约能源

B. 防止室外空气污染

C. 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D. 防止集中空调系统自身污染

标准答案: B

第 19 题. 集中空调系统送风湿度的设计宜使游泳场(馆)相对湿度不大于80%,其他公共场所相对温度在

A. 30%~55%之间

B. 40%~65%之间

C. 50%~75%之间

D. 60%~85%之间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要求 试题

标准答案: B

第 20 题. 对有睡眠、休憩需求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对场所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得高于设备设施关闭状态时室内环境噪声值的

A. 5dB

B. 10dB

C. 15dB

D. 20dB

标准答案: A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31公共场所制冷系统的节能与环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07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