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年

发布时间:2017-12-16 所属栏目:警察故事

一 :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年

张三丰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那么,在棺材里睡大觉的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据《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李师融先生的考证,三丰卒年应在明代天顺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从诸多的资料分析,确是证实了张三丰的生卒考,确实是享年212岁。也是非常罕见,历史上少有的超长寿,所以令人刮目相视。

(www.61k.com)

武当教派开山祖 太极拳法第一人

从辽宁走出的邋遢道人张三丰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神奇的邋遢道人——张三丰。小说中,张三丰武功盖世,超凡脱俗,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开创了武当派,发明了太极拳,以死让周芷若幡然悔悟。却又起死回生,领着一帮垂髫少年云游四方,从此不知所踪。

金庸写的是小说,可张三丰却是真有其人。历史上,留存了许多关于张三丰的记载。终南山、武当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神奇传说。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张三丰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他的出生地。甚至有的人明明知道也装不知道,他们不想接受的是,这样一个横亘古今的大人物怎么会出生在“人也不杰地也不灵”的化外之地?

出生时神乎其神

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村靠近101国道处,有一座占地一百多亩的“张三丰仙居”。这座仿古建筑由大殿、偏殿、钟楼、鼓楼组成,庙宇中,张三丰的铜像高高矗立,仙风道骨,令人肃然。

塔营子村是古懿州所在地,至今还残存着一段百米长的城墙遗址。懿州当年是北方重镇,辽代时,萧太后曾把它作为陪嫁送给自己的三孙女。

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

但凡名人的出生地都称之为故居,可为什么张三丰的出生地却被冠以仙居呢?

这是因为在家乡人的眼中,张三丰不是凡人,是神,是仙。

史书记载,张三丰的祖父自称是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陵的后人。如果此言不虚,那张三丰可说是大有渊源,因为张陵的先祖就是协助刘邦夺得天下的汉留侯张良。张陵祖籍江西龙虎山,东汉顺帝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人称张天师。张陵死后,其孙张鲁在汉中三十余年,传播“五斗米道”。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避走巴中,不久归降曹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五斗米道”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开传播,影响日大。

张三丰的祖父于宋朝末年携家迁入辽东,其父在元太宗时曾经入仕,后归隐懿州,张三丰就是在此时出生。

张三丰的母亲姓林,早年生过四个儿子,可惜全部早夭。年过四十,林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就是张三丰。

关于张三丰的出生,懿州一带有很多传说,最为神奇的是这样一种说法。说1247年农历四月初九子时,将近临盆的林氏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她急忙推醒身边的丈夫张居仁。说是梦见一只仙鹤从东海飞来,落到了咱家的房顶上。张居仁听了,喜上眉梢,说:“这是个好兆啊,是不是咱们的儿子要出世啦?”话音刚落,林氏突然觉得腹中一阵剧痛。张居仁急忙喊来接生婆。约摸一顿饭工夫,一个体形硕大的男孩出生了。随着男孩嘹亮的哭声,院子里突然传来一声鹤鸣。张居仁跑出屋子,见一只仙鹤从房顶飞起,绕院子飞了三圈,长鸣一声,一飞冲天,消失在茫茫天际间。张居仁抱起刚出生的孩子,见此子大耳垂肩,两眼圆睁,炯炯有神,颇有异人之相,便给儿子取名“全一”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完人。林氏觉得“全一”叫着拗口,便又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君宝。在《倚天屠龙记》中,年少的张三丰刚刚步入江湖时,用名便是张君宝。

患眼病结下道缘

张三丰从小聪明过人,三岁时已能看四书五经,且过目不忘。四岁时,唐诗百首倒背如流。张居仁见此子可堪造就,便延请名师,尽心教授,希望其精研儒学,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万没想到的是,张三丰五岁时,突然患上了眼病。家中虽多方求医治疗均无效果,致使其双眼“积久渐昏”,几乎看不见东西。父母焦急万分,听说不远处的碧落宫有一个“方外异人”叫张云庵,治眼病有奇术,便把张三丰带到了碧落官,求张道士为其治疗眼病。张道士宣称,他的患者除了用药外,还必须修炼道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就这样,张三丰一边治病,一边开始修炼道法。

半年之后,张三丰翳目渐明,而且对所学过的道经能“过目便晓”,“随手披阅,便会通其大意”。张云庵见张三丰如此聪明,认为其为不世之才,便将他收为徒弟。张三丰从此便开始钻研道宗、儒业,少年时就打下了道教、佛教及儒家学说的深厚基础。

在碧落宫学习七年后,张三丰回到懿州家中。一边读书,一边苦心研读道教经典——老子的《道德经》和张陵所著《老子想尔注》,才学更加出众。

三峰挺秀得名三丰

中统元年(1260年),元朝实行“举茂才异”的政策,张三丰时年十三岁,便以文学才识出众,被当地官府列名为奇才上报朝廷。 1264年秋,张三丰游燕京,正赶上忽必烈下诏延揽人才。于是,张三丰被任命为中山博陵(今河北定县)令。张三丰在任中山博陵令期间,得知当地有一道观,庙观中有一道教名家葛洪山。于是,便利用闲暇之时经常到葛洪山庙观修炼处,探访流连。与葛道人共同探究道教真谛。此间,张三丰在葛洪山道观中阅览了《玉函方》、《抱补子内篇》、《抱补子外篇》、《神仙传》、《隐逸传》等医、道类书籍,对天地万物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第二年,张三丰因父母染病先后故亡.于是,便辞官返乡,亲自将双亲的灵柩送回辽东卫(今辽宁辽阳市)安葬,并在故里为双亲戴孝守墓数年。其间,张三丰在家每日诵读道经。

有一天,一位姓邱的道人,慕名来访。邱道人同张三丰一起谈论道教理论,使他思路顿开。遂产生了出家修道断绝一切尘缘的意念。正如他在诗中所云:“此间好觅长生路,人世休言出世难。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

邱道人离去之后,张三丰决定束装起程,云游天下,参访道教名师。于是,他将家中田产交付给族人,嘱咐代其管理经营,并代已为双亲扫墓祀祭。之后,他便带着银两及衣物,身披道服离家,遍游南北名山大川,进行拜师、学道、修炼。行至宝鸡金台观时,见此地山泽清幽,松涛苍润,又有三尖山,三峰挺秀,实为仙境之地,他便在此住下,也因此他自号三丰居士。

自言当死棺中却鼾声如雷

1314年,67岁的张三丰离开金台观入终南山,遇道教大师、火龙真人陈抟。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陈抟向张三丰传授了《无极图》、《先天图》和六十四卦图式,又向其传授了“天下第一玄”睡功,使张三丰大道豁然贯通。于是,更名玄素,自号玄玄子。张三丰跟陈抟学道、修炼、研读道宗经书四年之后,奉陈抟之命,南行到武当山继续进行修炼。

1324年春,张三丰踄山涉水南行到武当山,结茅舍而居,在武当山苦心修炼了九载。所谓“九年无事又无诗,默默昏昏不自知”。他在不自知之中却达到了化境,使其道法始成。此时的张三丰,相貌奇绝,史书记载:“风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执刀尺,寒暑惟衣一衲”。据传他饮食惊人,“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其行踪神秘不可测,有人说他“能一日千里”,登山如飞,或隆冬卧雪中,鼾声如雷。

1341年,张三丰从武当山还辽阳故里为父母扫墓。之后,他复至元大都(今北京),又游历秦蜀荆楚吴越诸地。一日,他“阳神出游”,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当县人为其备棺收敛,正在临葬之际,众人忽然听到棺中鼾声如雷。于是急忙将棺开启,发现张三丰又活了。当地人都认为他是真神修炼之身,逐惊叹不已。

开创武当道教一派

明洪武初年(1368年),张三丰返武当山。他在武当山广招门徒,阐扬全真道教。武当山峰峦叠翠,景色奇绝,气象万千。他对门徒们说:“此山他日必大兴”。遂同诸徒一起“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草庐宫观建成后,他让弟子邱元靖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紫宵,而张三丰自己则“结草庐于展旗峰北居住,此处曰遇真宫。张三丰和弟子筑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守之”。于此,他的后生专心精研道法,为进一步推动道教理论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张三丰思路深邃,一生著作甚多。他的《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扁》、《道言浅近说》、《天口扁》诸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阐发道义。书中提出的见解,可谓旗帜鲜明,开创了武当道教一派。他提出以真武大帝为武当派的祖师加以崇祀,他讲孝行、讲忠恕、讲穷达、讲人品毁誉。他说:“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 ”他揭露并批判一切邪道:“至于旁门邪经,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耳八石,是旁门无动也”。他注重修炼内丹,即内功。“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他提倡练功时要坚持做到“凝神调息”,也就是说,要排除杂念,一心练功,方能达到目的。

鹊蛇争斗悟出内家拳

张三丰不仅创建了武当派道教的一系列理论,还创立了武当内功、武当剑术。关于张三丰创建武当内家拳有一个传说,说张三丰在武当山“邋遢崖”修炼时,看见一只喜鹊与一条蛇在打架。喜鹊上下飞击,而蛇避其锋芒,轻身闪躲。相持时久,喜鹊筋疲力尽,蛇瞅准机会,一击而中。张三丰见了,大受启发,悟通了太极妙理。最后经反复研练,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武当内家拳。此拳术酷似蛇在攻防时采取的姿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

最为可贵的是,张三丰在创造拳法时,将道家理论和道教修炼融会贯通,使内家拳的定名、路数、打法和特征无不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享誉有明一代

由于张三丰武功盖世,对道家学说影响之大,不能不为当时尊崇道学的明朝皇帝所瞩目。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请张三丰赴京师传道讲经。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平息蒙古叛军后,挥师回朝返回南京。此时的朱棣,由于徐皇后故去,蒙古军叛乱等一系列烦心之事,心情极差。侍读学士胡广奏言,称武当山道人张三丰“深有道法,广具神通”,不如请他赴京讲道论经,可解圣上不悦之情。于是,朱棣即命给事中胡滢偕内侍朱详“赍玺书香币往访”。已经饱阅人世沧桑的张三丰,当然清楚“伴君如伴虎”,便避身出游。胡滢和朱详遍历山野,“积数年不遇三丰”。

永乐十年(1412)二月,明成祖朱棣下诏,命道士元虚子往武当山见张三丰,并以御制诗赐之,其中有“若遇真仙张有道,为言伫俟长相思”之句,向其表示渴慕之情,但张三丰还是避而不见。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对张三丰始终不露面大失所望,怒谓胡广说:“朕屡次三番相邀,张三丰缘何拒而不见? ”胡广见皇帝真生气了,星夜赶赴武当山,焚香泣祷,请张三丰现身。张三丰“见胡广情切,乃许以陛见入朝”,并以七律《答永乐皇帝并书》相赠。其诗中云“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若有情。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朝见之后,张三丰便飘然而去。

后来,朱棣为表达对张三丰及武当道教的重视,在北京兴建徐皇后寿陵和北京新都紫禁城的同时,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督率丁夫三十余万人于武当山大兴土木,“费以百万计”,先后重建和新建了净乐、遇真、玉虞、紫霄、南岩、朝天、太和等九宫九观、七十二岩庙、三十六座庵堂,总建筑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米。武当山的宫观庙庵建成后,朱棣特赐名为“太和太岳山”,并“设官铸印以守”。可以说,武当山现存的主要宫、观、庙、庵建筑,都是永乐帝兴建的。其中的金殿,乃是在北京用铜铸好镀金后运抵武当安装而成的。

武当山宫观庙庵兴建竣工后,张三丰便开始云游四方。正如他在《琼花诗》中所云:“琼枝玉树属仙家,未知人间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长带古烟霞。历年既久何曾老,举世无双莫浪夸。几欲载回天上去,似从博望借灵槎”。此诗堪称张三丰隐论遁世、洁身高蹈的自况。

此后二百多年间,明朝历代皇帝都对张三丰崇敬有加。1459年,明英宗天顺三年朱祁镇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1486年,明宪宗朱见深封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1563年,明世宗朱厚聪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真君”;1623年,明熹宗朱由校封张三丰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其时,张三丰早已“莫测其存否”了。

张三丰不仅是个道学大师、武学大师,还是一位成就卓然的文学家,一生留下许多诗文佳作。他逝世后,其门人编有《三丰文集》、《三丰诗集》和《三丰炼丹集》等书,流传至今。

二 : 张曼玉到底多少岁了?为什么看不出来啊?

张曼玉到底多少岁了?

为什么看不出来啊?


张曼玉

英文名:Maggie Cheung

生 日:1964年9月20日

星 座:处女座

身 高:1.69米

学 历:中学毕业

入行机遇:1983年香港小姐亚军

代表作:《花样年华》(2000) 《宋家皇朝》(1997)

《甜蜜蜜》(1996) ...《东邪西毒》(1994)

《新同居时代》(1994) 《青蛇》(1993)

《阮玲玉》(1991) 《阿飞正传》 (1993)

《新龙门客栈》(1991) 《旺角卡门》(1987)

《警察故事》(1985) 《缘份》(1984 )

41岁了。

三 :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生卒年探微

明清两朝文献记载张三丰的生年,的确少得可怜,对于生年问题,只有从张三丰着的《云水集》诗中寻找端倪。《云水集》明清两朝目录家又未著录,现今看到的《云水集》,是康熙末年汪锡龄编纂的《张三丰全集》本和嘉庆、道光间李涵虚的重编本,原本难以觅见,故此作一番考证。

首先看记载《云水集》来源,陆西星云:“张三丰,……子道意、孙鸣鸾、鸣鹤。鸾入明初,迁淮阳。六世孙花谷道人(即鸾嫡孙)与余为方外友,其家有林园之胜,老仙尝至其家,叩以当年轶事,则书云游诗若干首,宝诰数章,丹诀一函,命藏之。花谷每为余言,不胜使人遐想也。”

如果张三丰把己着授于花谷道人,则与史实相违背;张三丰早已飞升,怎能又至其家?陆西星生于正德十五年(1520),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陆与花谷道人为友,年龄恐不相上下,这样,花谷道人最早也不生于成化、弘治时代,怎么也遇不到先祖张三丰;如果张三丰授给其孙或重孙,还符合当时情形。明初张三丰,确实住过淮南王景云的家中,顺便探望其晚辈,也属可能之事。

汪锡龄有《云水集序》云:“三丰先生元明间所作者也,永乐时,胡广等收入《大典》之内,世间少得其本。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 出梓行,颁示国师等等。锡龄于康熙五十九年(1794)得此本于扬州书肆,宝而藏之,即花费了相当的时间,阅读了残存《永乐大典》,寻找张三丰的诗,结果无有发现,也许是残卷关系,正如近人李致中所说:《永乐大典》现“仅存帙的百分之三多一点。”不能拿现在残卷来说过去《大典》,无张三丰的诗。那是不正确的,也是武断的。《云水集》不管是家传,还是来自《大典》,但有一点基本完全一致,那就是花谷藏书是也。

关于张三丰生年问题,还是由《云水集》寻求答案,最关键的是《悠悠歌》,北岳作,时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岁也。“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1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从诗情况反映,还未能遇人传至诀,惆怅消磨岁月哀叹。集中还有《上曲》与《恒岳》二诗,有“西望常山只白云”和“结庐仙岭上”。张三丰所谓的北岳恒山,是河北的曲阳县,非山西浑源州之北岳恒山,浑源州之北岳,乃是顺治十七年(1660)由曲阳恒岳,移祀之地。

由此歌之四十八岁,逆朔则知张三丰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丁未岁。此时为南宋理宗淳祜七年,金朝已亡十二年了。

《云水集》中另有一首诗,大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两个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诗喻元终明始意,盖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也(1368),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

张诗作于元末,有一最好旁证,是宝鸡金台观《张三丰遗迹记》之碑,此碑中有张用浣跋诗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见前)。此碑为天顺六年(1462),往上逆推,恰巧为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是九十八年,所以诗有“一自飞升近百春”之句。由此说明《云水集》中有些诗完全可以信赖的。因此,我认为张三丰,至正末游魂,较为可*,也符合史实。

至于文献上记载游魂之事,除元末说外,多数为洪武二十六年(1393)之说。主元末者,为杨仪撰《高坡异纂》,还有王圻撰《续文献通考》,以及贾汉复等修《陕西通志》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

洪武说,为杨溥的《禅玄显教编》,其次为《大明一统志》、《献征录》中的《张三丰真人传》,还有宝鸡金台观范宗镇所立之碑,《稗史汇编》,以及《明史》等等文献,可谓洋洋大观,究其实都不过沿袭杨溥之说而已。

有些文献,认为张三丰为金时人,较著名者,为陆深的《玉堂漫笔》,还有何乔远的《名山藏》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金王朝灭亡在元太宗六年(1234)正月,金为天兴三年,南宋为理宗端平元年。此时张三丰还未诞生,此说不攻自破,根本不能成立。

《云水集》部分诗,还是真实的史诗,完全可*的。如《遥挽刘仲晦相公》:“时至元十一年(1274)冬月初旬也。博学其余事,今之古大臣。澹然忘嗜欲,记矣脱风尘。举世谁知我,登朝屡荐人。八盘他日过,清酒奠公神。”整流器这有《博陵上仲晦相公》与《答刘相公书》,以及《廉平章以书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感而咏此》的诗。

张三丰写的诗与正史也完全吻合,《元史?刘秉忠传》:“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忠于书无所不读。……至元元年(1264)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方计。……而秉忠犹仍其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中书省事。……十一年(1274)扈从至上都,其他有南屏山,尝筑精舍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出内府钱具棺殓,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刘秉忠撰《藏春集》,尾有附录,王磐撰《刘太保神道碑铭》内中有云:“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表,还大都,以冬十月壬申葬大都西南二十里崇,福乡之原。”

刘秉忠逝世这年,完全与张三丰的诗符合,不过张三丰的诗是指埋葬时间,而非逝月罢了。刘秉忠生于元太祖十一年(1216)岁次丙子。张三丰写挽诗时正在任上,其余二首也在任县令时所咏。惟有《廉平章以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而咏此》,从诗的内容来看,此时张三丰小于刘秉忠三十一岁,而写挽诗时,张三丰为二十八岁。刘秉忠是邢台人,中为缁衣,后改其服。

《云水集》有《呈廉阁老》诗云:“真人不露真,玄门不露玄。方士乃何物,自然徒纷然。尧舜享高寿,无为静也吉。几曾饵金石,而乃得遐年。我爱廉夫子,忠悃心拳拳。上书攻异教,肝同铁石坚。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了房师避谷,志和隐钓船,素与天子近,不谈汞和铅。功成身勇退,英雄则在焉。帝王自有一,其在白云边。凡为大臣者,孔戒心当先。我爱廉夫子,正气与阵贤。时人有廉孟之目。”另一首《送廉公之江陵》,“我有老亲,头已白矣。我得微官,公之德矣。公自爱才,我非贪禄。公往江陵,民皆受福。”

《元史?廉希宪传》,“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子也.……侍母居中山。……世祖为皇帝,希宪年十九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方士请炼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为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图地形上子朝,请命重臣开大府镇之,帝急召希宪还,使行省荆南。……希宪疾久不愈,十五年(1278)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湿热,如希宪病何!即召希宪还。……十七年(1280)十一月十九日。……卒年五十。”

张三丰这诗与廉希宪之史实,已完全吻合,《呈廉阁老》,可能在至元十一年,此时廉希宪诏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之时。不久又奉旨到辽东,任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后又召还,有江陵这行,时间是至元十二年五月间。廉希宪南行经过真定路中山府,(即今之定县)。故有张三丰送行之诗。从诗中反映此时张三丰正在任安喜县令,所以有“我非贪禄”之句。中山府,北宋为中山府博陵郡。元为真定路中山府,领县三:附部为安喜县、外县为新乐县、无极县。张三丰为博陵县令,实际就是安喜县县太爷。张三丰称廉孟子,方士炼丹及受戒,都符合廉希宪之传,而且廉希宪幼时“侍母居山中”,而任江陵府之职时,经过中山,寻访故地与友人,也是情之所趋,理所当然。也说明张三丰的诗是真实的记载,信得过的史料。

廉希宪生于元太宗三年(1231),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那么廉希宪长于张三丰十六个春秋。张三丰在什么时间辞去县令呢?还是由他诗文来证实。《上天梯》云:“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辞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非角儿,掉头离火宅。”还有《三十二岁北游》诗,故有“乌纱改作道人装,明朝佩剑携琴去”之咏。三十二岁为至元十五年,此时廉希宪居大都,张三丰是否去探望故交?有此北行,总之官是不做了,一身轻,又是夜里由家中出走,为了生死路,到处任遨游,开始求师访道的生活。

还有一事与生卒年关系不大,但是在张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为明代文人对此很重视,不可忽略,就是张三丰跋《蓬莱仙奕图》,这也是研究张三丰有价值的史料,此图赠给淇国公丘福时间是永乐二年(1404),也有记载是永乐十年,须要澄清这个历史事实。

最先记载此事是《禅玄显教编?冷谦传》,有云:“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武陵人也。元中统初,与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博学精于易,尤深百家方术,靡不洞习。至元间秉忠为相,谦乃弃释从学,游云川交赵孟俯,尝同往四明,故宋相史弥远家,观李思训画,遂效之,深得其趣,因以善绘称。……国初仕于朝,为太常博士。逆旅人贫,谦数给之。一日就馆壁,画为公门状,语馆人曰:吾且与尔同入。……谦引手推门,门开挽馆人入见,是大帑屋,金宝百货充 ,谦令恣取之。……捕馆入至吐实,乃正其幸,而谦迄漏骱焉。谦尝至元六年(1340)五月五日,作《仙奕图》,以遗三丰遁老,三丰遁老者,即所谓张刺闼也。迨永乐二年(1404),三丰题此图,以归于太师淇国丘公。其图作奇峦异沼,林木室宇,种种轩轾,屋内为仙奕。沼中荷花正艳发,群仙姝采其傍。张题及谦终事。但云:天朝维新,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予将访君于十洲三岛,恐后人不识,奇仙异笔,混之凡流,故识此,盖张且讳之也。”

祝允明(1460--1526)撰《野记》与《禅玄显教编》完全一致,不过祝在尾处有“本朝仙迹,称周颠及张为最着,奇遁之事,称谦及山西金箔张。”还郎锳的《七修读稿》,查继佐的《罪惟录》,皆作永乐二年,《稗史汇编》作永乐三年。而郎锳对此图,提出怀疑,但是立论根据不足,难以推翻《野记》之说。

《双槐岁钞》和王鳌着《震泽长语》,皆云:此图为丘福所有,为永乐十年,《张三丰全集》也同此说。

问题是张三丰把《仙奕图》赠送丘福,是永乐二年?还是永乐十年?看看《明大宗实录》:“永东七年(1409)秋七月癸酉,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八月甲寅,是日总兵官淇国公丘福。……战败,死年七十六。”丘福死后,追削爵迁家属于岭南。记载此事,有薛应旗《宪章录》,叶向高撰《夷考》,朱国桢撰 《皇明史概》,谈迁撰《国榷》。在永乐二年丘福是靖难功臣中的显赫人物。张三丰题跋《仙奕图》和赠给的时间,为永乐二年,甚是吻合当时实际情况。如果是永乐十年,那时丘福已经死去两年多了,难道说送给远戍家属不成?这是不可能的事。说明永乐十年,根本不能够成立,也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永乐二年才是正确的。

或有人问:永乐皇帝遣使访张三丰,丘福与张三丰来往,为何不面奏永乐皇帝?丘福那不成为欺君之罪,实际大大不然。永乐即位之后,大封靖难功臣,另一方面诛戮建文旧臣,这一时期皇位并不十分牢固,所以无暇顾及建文出走之事。皇权巩固后,才于永乐七年(1409)十二月,遣户科给事中胡潆访张三丰,以后连年遣使。这段历史时间弄清楚了,《仙奕图》题跋的年代,也跟着迎刃而解。此《蓬莱仙奕图》,乃是后至元六年五月五日,冷谦为张三丰而绘的。

张三丰卒年问题,也是老大难的事。不过文献中大体上还有些零星记载,都穆云:“正统间犹在。”(见前)杨仪云:“天顺末,或隐或现。”《大邑县志》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人左翘撰有《鹤鸣观记》云:“或居此而获黄白飞升,张三丰先生在此化去。”宝鸡金台观碑,范宗镇云:“天顺中,仙乐下迎异香七日,遂冲举。”(抄录之碑)郎锳云:“天顺三年(1459),又来谒帝,寻见其像,须鬓竖上,一髻背垂,面紫大腹,而携笠者。”顺治间《祥符县志》云:“天顺二年羽化于成都鹤鸣山,诏封通微显化真人。”雍正七年(1729)《河南通志》与县志同。而《盛京通志》云:“既而羽化于甘州张指挥园中,后屡峥他处。”嘉庆间《郴州总志》云:“张三丰曾结庐于此仙升,指书石为乡人别。”还有陆深云:“天顺末或隐或现。”何乔远与王圻也持此说。《郴州总志》正统中,张三丰结茅桂东了髻山。

从上可见,冲举于天顺时期,觉为可信。至于“后屡见他处”,实属不可信赖。如此下限到天顺八年(1464),逆推到贵由二年(1247),那么张三丰就活了二百一十八岁,实在不可思议,人究竟能否有此高寿,只有由养生家和医学家来解答了。我们不过是根据文献立论,庄子云:“存而不论。”

另外不家佚名《张三丰仙师外传》一说,也附带一提。《外传》有云:《方壶胜会图》,“三丰绍兴辛卯八月十五日生”。宋高宗绍兴无辛卯,考宋干道七年(1171)为辛卯,此时是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外传》为说部之书,难以为信史,故不考证。方壶即方从义,是龙虎山道士,元代绘画家。元、明两代有些文集提到此人的画。奉旨寻访张三丰的吴伯理,乃是方壶的弟子也。

关于张三丰卒年问题,还是以朱祁镇 的《御刚张三丰铜碑》之诰命为依据,因为诰命是为活人而写,说明张三丰那时还混迹人间。以诰命年代和文献相结合,我们认为张三丰卒于天顺末年,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标题: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84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