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

发布时间:2018-01-26 所属栏目: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一 :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

国民收人分配广义上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狭义上指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和非生产单位以及居民中的分配过程。就中国而言,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

国民收入分配_国民收入分配 -性质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国家的阶级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位,国家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因而国民收入的分配归根到底是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主体,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从总体上来说,国民收入能够按照有利于广大人民的原则进行分配,归要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当然,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国民收入分配在一定范围向少数人倾斜也是存在的。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分配关系受到国家的调节,归根到底是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国民收入分配_国民收入分配 -原则

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公平。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2个方面。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1种准则。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公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因此,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2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经济公平主要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主要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提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国民收入分配_国民收入分配 -平等与效率的矛盾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_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①现代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有3种标准:第1个是贡献标准,即按社会成员的贡献分配国民收入,即按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标准能保证经济效率,但由于各社会成员能力,机遇的差别,又会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第二个是需要标准,即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分配国民收入。第3个是平等标准,即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后2个标准有利用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则会不利于平等,不利于平等则会有损于经济效率,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平等与效率的矛盾。

②收入分配的平等可以用3种标准来衡量。一是劳动分配率,即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二是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三是工资的差异率。

③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就是既要有利于经济效率,又要有利于平等。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贡献标准,而收入分配的平等化总是则要通过其他政策来实现。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世界各国都采用了一些有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如果说税收政策是要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话,那么,社会福利政策则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

国民收入分配_国民收入分配 -分配过程

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_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分为2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用和农民或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它属于生产者及其家属个人消费所需的必要产品;另一部分是生产单位和社会的纯收入,包括上缴国家的税 金和利润、支付的利息和企业税后利润、利润留成或公积金、公益金等,属于国民收人扣除必要产品后的剩余。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或集体、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原始收入国 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直接关系到国家、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面的经济利益,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首先要正确规定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之间的比例,影响这一比例的因素主要有:国民收入的生产额、构成和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平 均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等。其次要正确规定国家和生产 单位间对剩余产品的分割比例再次就是要正确制定胡应的工资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来保证上述2个比例关系的实现。

再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_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的进1步分配。这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通过再分配所获得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形式有:①财政支出。通过财政预算,一方面以利润和税金的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另一方面又把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通过财政补贴、支付非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等形式分配到各部门、各地区去,以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进行行政管理和加强国防等方面的需要。②信贷。以偿还为条件,通过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贷放给使用单位来实现再分配的过程。③价格。国家通过指令性价格、指导性价格和市场调节价等多种价格形式,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此外,各种劳务付费、居民之间的馈赠、生产单位直接举办的各种福利事业,也可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后形成生产单位、非生产单位和居民的最终收入。

最终分配
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后,最终分配到积累和消费2个方面。主要是正确制定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需求总额同国民收入供给总额相平衡,使积累和消费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相适应,并安排好积累基金内部和消费基金内部的结构,以保证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是国民经济中1个根本的分配比例,它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它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重要比例(如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工业与农业、必要产品与剩余产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安排好国民收人的最终分配、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先生活,后生产,再建设的方针。在保证群众生活水平稳定提高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积累率,做到既保证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保证生产建设的需要。

国民收入分配_国民收入分配 -中国现实

1998年中国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17.5%,此后到2003年上升至20.2%,而居民所占比重则由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3年的64.8%。此外,2004年、2005年两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但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则与同期GDP增速大体接近。由此推断,最近两年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扩大之势,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的现象并没有改变。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_国民收入分配
各国国民收入分配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比例会有此消彼涨的变化,特别是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参照国际上通常的发展经验,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方向的比例应该是逐步缩小才对,但在中国则恰恰相反,不是缩小而是呈进1步向政府倾斜的趋势。对于这种有悖于一般发展规律的现象及其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潜在危害,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国民收入分配_国民收入分配 -影响

积极影响

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上是合理的,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具体表现在: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_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正逐步形成,居民收入渠道增多,收入水平迅速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支出随之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对生产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促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2、促进企业自我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活力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随着企业自有资金积累的增多,企业将更多的自有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中,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形成了1种良性的扩大再生产的机制。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主要动力。

3、显著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保持政府所得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适当比重,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内在要求。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政府收入特别是中央政府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收入规模的扩大,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地区财力以及调节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能力,同时也使政府有能力集中资金进行重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如发行特别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

负面影响

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甚至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_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1、企业所得比重偏低,积累不足。经过初次分配,企业可得到国民收入的1/3左右,但经过再分配后,企业的所得向政府和居民转移,可得到的收入比重降到15%左右。企业所得比重偏低,一方面与企业竞争力不高和自身盈利能力不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税负较高有关。企业自身积累不足,致使企业生产经营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不仅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影响经济发展后劲。

2、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收入,且其占全国的比重都还在不断上升,而中西部地区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东中西之间差距不断扩大。

3、城乡间收入分配不均衡,差距不断拉大。目前占全国40%多一点的城镇人口获取了全国近70%的收入,而占全国近60%的农村人口仅获取全国30%的收入,收入明显向城镇倾斜,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4、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贫富差距扩大。占人口80%的中低收入群体只获得全国60%左右的可支配收入,而20%的高收入群体却获取了全国40%左右的可支配收入,并且高收入群体收入的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5、政府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社会保障欠账较多。由于中国还缺乏健全的居民收入监控体系,个人收入不透明,偷漏税现象普遍,政府无法全面地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由于国家财力不足、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小等原因,对低收入阶层、农村居民、城市失业人口缺乏有效的保障。目前全国还有少部分农村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有许多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没有保障。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

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产生越来越明显的不利影响: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扩大,严重制约了城乡市场开拓和消费需求扩大,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二是由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挫折,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三是群众对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国民收入分配_国民收入分配 -调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_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适当提高扶贫标准。

二是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

三是从2008年1月1日起,再连续三年进1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四是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继续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五是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同时要进1步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服务消费领域,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只有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 : 国民收入分配

2008-10-03 15:39

1.国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

国民收人,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总和。(www.61k.com]从价值形态看,是v+m;从实物形态看,是体现新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影响国民收人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增加社会投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二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增加国民收人的主要途径;三是节约使用生产资料。

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国民收人的分配可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国民收人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人在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的各阶级、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其分配情形大致是:产业资本首先占有全部国民收人(v+m),然后把其中相当于v的部分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人;把相当于m的部分,以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在社会各个集团之间进行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国民收人初次分配基础上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原因,是为了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及其成员的需要。政府、军队、警察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创造国民收人。所以,必须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把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满足这些部门发展的需要和这些部门从业人员的需要。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主要是财政收支和服务收付费。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它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通过征税,国家把各阶级收人的一部分纳入财政收人。然后以财政支出的方式分配给政府、军队、警察、科教文卫、社会福利等部门。服务行业通过收取服务费,分得一部分国民收人。然后用于补偿这些部门的物质资料消耗、业主的利润和雇员的工资。

3.剩余价值的创造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创造理论和分配理论说明,剩余价值的创造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两者是不同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同作用。而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则是阐明由于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关系不同,人们对剩余价值占有的结果不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只能从自己新创价值中分得大体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而新创价值中的大部分剩余价值,则分别归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大土地的所有者以利润、利息、地租的形式所占有。这种剩余价值分配中的资本家独有化倾向,构成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共同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三 : 30国民收入分配

中国近年国民收入分配浅析

国民收入分配概述

国民收人分配广义上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狭义上指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和居民中的分配过程。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民收入分配中,是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然而,相关数据显示,2013比重环比下降1.2%,与1997年相比下降15%20%左右的增速高速增长,远高于GDP近年来我国政府收入占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比例会有此消彼涨的变化,特别是当人均GDP超过不是缩小而是呈进一步向政府倾斜的趋势。

1.

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增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过就目前CPI增幅和居。。。。。。这个解决方案已近流于形式。

2. 调节税务机制,国地税合并

具体操作我也不太了解,但是据国外经济杂志,中国将在2015年全面推行营改增,届时地税只能将进一步萎缩,国地税合流将明朗化。中国作为世界上税收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营改增全面推广和完善税务机制后将会进一步缩减政务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国退民进,藏富于民”的伟大理想。

信息来源:人民网,中国会计网,中企资讯网

营销13-2 谭楚贤

本文标题: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性质,国民收入分配-原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9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