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展望未来的诗句-展望未来的诗句——《巫峡》

发布时间:2018-03-19 所属栏目:展望未来的句子

一 : 展望未来的诗句——《巫峡》

  《巫峡》原文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巫峡》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经巫峡时。诗人此次由太子詹事司直光崇文馆学士调出为梓州司法参军,是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带有贬谪的性质,因此心境郁悒,沿途写下的几首山水诗都有忧郁不平之气,而本诗是较典型地体现了作者当时的心灵活动的一篇。

  全诗十六句,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所见,后八句写所思。首四句总写巫峡的气势,先化用古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盛弘之《荆州记》)之意,叙述巫峡之长,然后通过对悬崖峭壁的描绘衬托巫峡之险:岩峦重叠一望无际,层层壁立的峭崖上摩云霄(苍苍,天色,出《庄子》)。三四两句用平视和仰视的角度展现了巫峡的幽深窅远和两岸峭壁的险峻。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曾这样描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杨炯这里显然是受其影响的,但诗人并没停留在这一般的描绘上,从第五句开始,诗人对巫峡的险状进行了具体刻划。“绝壁横天险”四句应是写一处具体的险要,它横立江中,上面长满青苔,就是在夜里也看得很清楚。下面流急浪险,哪怕没风也波涛喷激,令人心惊。这是诗人夜中乘舟途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看来诗人不知其地名。难以称名指实,但这么一来,就使得它由实变虚,部分地超脱了现实,带上一种象征意义——与诗人的境遇相映衬,成为仕途凶险的象征。

  诗人遭到政治上的打击,远贬殊方。此刻面对巫峡风波之险,自然就联想到仕途的凶险莫测,于是一连串的感触油然而生。从第九句开始,诗转入后半部的情绪抒写,与前面的景物描绘构成对称的格局。“忠信”四句承上用比喻表达自己的信念:只要自己光明磊落,恪守着以忠事君、以信处世的准则,象这样泛舟历险又有什么可忧惧?“砥柱”在河南三门峡,俗称三门山,黄河分流包山而过,是水流极险急之处。“吕梁”即吕梁山,在山西省西部,相传大禹治水曾闢吕梁洪通黄河。“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两句一言其险,一言其远,泛言可以行于四方,化险为夷。诗人由行舟所历的天险联想到宦途所遭人祸,就信笔借行舟为喻,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虚实之间,过渡巧妙自然,了无痕迹。至此为止,诗中的情调一直是开朗自信的,前途充满了希望。然而诗人毕竟身处逆境,当走上贬谪之途的此际,怎么可能没有一丝伤感呢,尤其是自己遭贬纯属无故株及,自不免怨愤不平。“美人”两句就表达了这种情绪。古诗中美人常用来比喻理想或君主、友人,这里是比喻君王,而以灵芝自喻,两句意思说自己远离朝廷,空有忠贞和才干不能进用、报效。托词虽婉,心情却颇为激切,诗人对自己忠而见疏、怀才不用的遭际深觉不平,可是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情下,听到峡中凄厉哀绝的猿啸,他不由得一阵伤感,潸然泪下了。《水经注》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在这里将典故与现实、环境与心情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情景交融、联想丰富的艺术境界,读来令人对作者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写山水而寄托自己的情思,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特色。在这样的山水诗中,山水景物不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而成为与作者的心境相感发相映衬的表现媒介。作者寄意于山水,是为了抒发情感,因此,诗中的景物描绘有时就不那么刻意求工。杨炯这首诗就是如此,它写景雄浑开阔而不求工细,为主体的情感活动构成了恰当的背景。

  《巫峡》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二 : 展望未来的诗句——《问舟子》

  《问舟子》原文

  向夕问舟子,

  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

  淮里足风波。

  《问舟子》译文

  黄昏时候问一声船夫,前面的路还有多远?

  转弯处正可停船,淮河中风浪多啊。

  《问舟子》鉴赏

  诗人到处漂泊,等走到一个渡头前,虽然问的是前面的路程,当更深处是在问自己:我的前途在何方,我将要去哪里呢?一种惆怅之情油然而生。问前程,既问自己,也是问国家、民族,既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和黯然之情,也表现了对所在世道的忧虑和愤懑之情。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看到江里了浪花的激荡,想起心里,内心的激动也久久不能平静。而淮河里面的波澜,诗人表达了一种欲降服,欲感化的壮志豪情。不过词词句句中多少充斥着忧伤的情怀,悲观的心绪。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与《宿建德江》作于同时,为孟浩然漫游吴越时的作品。诗用问答的形式写行旅之情,显得旅情无主意,全靠船夫。第二句为全诗中心,表现了盼望快点到目的地的急切心情。但淮河风浪却很大,只好在河湾处暂作停泊,颇有吴越尚远,日暮途穷之感。“复”“足”,虽是平常之语,却是诗中之眼。

  《问舟子》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三 : 展望未来的诗句——《答靳博士》

  《答靳博士》原文

  上苑春先入,

  中园花尽开。

  唯馀幽径草,

  尚待日光催。

  《答靳博士》译文

  上苑春色已呈现,

  园中的鲜花已尽开。

  唯有幽径上的小草,

  还等着日光将它催绿。

  《答靳博士》作者简介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以道侔伊吕科为左拾遗,进中书舍人,出为冀州刺史。以母不肯去乡里,表换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岭南按察选补使。以张说荐,为集贤院学士,俄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为李林甫所忮,改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贬荆州长史,请归还展墓。卒谥文献。九龄风度酝藉,在相位,有謇谔匪躬之诚,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尝识安禄山必反,请诛,不许。后明皇在蜀思其言,遣使致祭,恤其家。集二十卷,今编诗三卷。

四 : 展望未来的诗句——《春庄》

  《春庄》原文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

  不觉鸟声喧。

  《春庄》译文

  山间的道路兰叶覆盖,

  城外的庄园桃李盛开。

  不知不觉中把一切俗事抛开,

  而各种鸟的叫声也并不以为吵闹。

  《春庄》作者简介

  王勃,650年-675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五 : 展望未来的诗句——《登城春望》

  《登城春望》原文

  物外山川近,

  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

  何处不宜春。

  《登城春望》译文

  置身物外就能亲近山水,

  初晴的日光云气更显清新可爱。

  美丽的郊外到处花红柳绿,

  什么地方会没有宜人春色呢?

  《登城春望》作者简介

  王勃,650年-675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本文标题:展望未来的诗句-展望未来的诗句——《巫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7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