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联村联户民情日记-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发布时间:2018-03-09 所属栏目:民情日记

一 :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二 : 56联村联户日记

帮扶措施

一是积极组织干部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春耕备耕情况,帮助每户困难群众解决2-3袋化肥等生产资料紧缺问题。二是积极与乡政府、制种公司及农户沟通、衔接在去年制种7500亩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亩,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三是积极与县农技推广中心联系宣传现代设施农业的好处,利用暖泉村已有的经验。今年争取新建钢屋架大棚100座,并加强与供销社的沟通协作,积极落实县委一号文件精神争取补助款1-2万元。四是加强与水务局的协调联系,积极上报项目,争取为暖泉村打机井一眼,衬砌800米龙渠一条,1200米毛渠一条。五是加强与乡政府、民政局的联系积极为我局确定的5户困难群众申请低保,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六是积极为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的农户,协调争取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支持他们做大做强,帮助全村群众走科技化发展之路。

走基层,转作风;情系德顺,心系群众。10月下旬,我局第三批驻村挂帮工作队赴黎平县德顺乡开展帮扶工作。挂帮干部用日记真实记录了到村工作的每一天,现将民情日记选登如下:

李昌荣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2日下午,晴。

挂帮工作小组上午与乡领导开完碰头会后我们驻漂安村小组一行四人在乡人大主席周仕登和村支

书杨锦祯的陪同下来到漂安村。与村支两委负责人座谈,了解村情及发展思路。

村支书杨锦祯首先介绍了村情及五年发展思路。

村情:漂安村位于德顺乡西部,距乡所在地3.5公里,距黎平4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78%,气候宜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等;适宜竹荪、伏苓、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生长。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全村现有耕地1085亩。全村有党员43人,339户、1547人,6个自然寨,9个村民组,劳动力人数906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00多人。农民人均收入近3000元。

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根据本村实际,经过认真思考,制定出该村十二五规划。并通过一事一议解决实际问题,为老百姓办实事。

(1)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尚未通自来水的两个村民组的饮水问题,目前管道也基本准备完毕,尚缺部份主水池修建资金。力争在乡镇及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在2012年全部完成。

(2)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道路硬化到户,每家每户门前都通水泥路。

(3)大力开展种植和养殖业,大力扶持农民创业增收项目,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以党员和村干部带头开展种、养殖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4)利用漂安村漂安屯悠久的历史和红军当年经过此地的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把漂安屯打造为本村的亮点,建设成为文化旅游景点。

(5)抓好村容村貌和村级文明建设,修建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设施设施和场所,创建干净、文明、卫生的村寨,同时严格搞好防火安全工作。

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十二五”末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

10月23日上午,阴。

挂帮工作小组一行4人来到漂安屯了解其历史文化、走访“松脂大王”廖育松。

村支书杨锦祯介绍,按照村“十二五”规划,充分利用漂安屯悠久的历史和红军当年经过此地的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把漂安屯打造为本村的亮点,建设成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0%多,盛产松脂,采集松脂销售是当地村民的增收来源之一,我们在漂安屯遇到在当地号称“松脂大王”的入党积极分子廖育松,在与其交谈中得知,在行情好的情况下,他销售松脂年收入可达5-6万元,一般的年景下一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但是采集松脂需要超常的体力和吃苦耐劳,而且要看松脂的行情,因为价格起伏不定,去年松脂买到6.5元一斤,但今年已下降到4.5元一斤,我们到漂安屯和蛤蟆岩看到很多松脂放在泡在水里、河中(减少挥发),待价而沽,行情和价格完全掌握在外来收购商手中,松脂采集户没有自主权,存在一定风险。工作组建议村里成立松脂合作组,通过网络及时掌握行情,将行情、价格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确保松脂采集户有稳定的收入。

10月24日上午,雨。

挂帮工作小组在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龙林同志带领下来到洪家屯,走访94岁高龄老人姚昌茂(德顺乡最年长者)。

在姚昌茂老人家,由于老人家耳聋听不见,我们与其儿子姚礼义交谈,得知,家中9口人,7人的田,有的沿山,今年旱情,粮食减产2/5,总的可收入3000斤,两个小孩外出打工,温饱问题基本可以解决。村里多像他父亲这样的高龄老人,每年政府补贴100元。龙局长对姚昌茂老人问寒问暖,身体怎样?饮食如何,并对姚礼义讲到,我们是省粮食局的,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到你们村进行挂帮,帮助你们村理清发展思路,帮助你们增收致富、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离开时,龙局长、李昌荣分别掏出100元,共200元对姚昌茂老人进行慰问。

10月25日上午,阴。

挂帮工作小组在一行四人在村支书杨锦祯的陪同下来到漂安寨。走访慰问返乡农民工吴德安等人开办的宝石、眼镜配件加工作坊,与其交谈,了解有关情况。

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吴德安人,外出打工学到了宝石、眼镜加工技术,回村后,购置设备,在家办起了家庭加工作坊,加工宝石和眼镜配件。从了解情况看,做工的妇女多的一天有50-60元的收入,少的也有20-30元的收入。我们认为,象这样的加工作坊在漂安村可以大力推广,一是加工出来的宝石和眼镜配件不愁销路,广西、广东、温州客商负责回收。二是可以带动本村妇女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她们既可照看好老人小孩,农忙时可以做农活,农闲时到家庭作坊打点工,增加收入。我们在与宝石加工带头人吴德安交谈中从了解到,他目前加工宝石,购置机器共计投资6万元,向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3万元,年利率10.224%,虽然利率高一点,但是如果有场地他还想扩大规模,在给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多增加点就业岗位,吸收更多的农村妇女就业。我们和村支书杨锦祯都认为这是一举多得的农民创业增收项目,要给予扶持,

我们应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呼吁,给予贷款贴息。协调村支两委帮助寻找闲置房屋,扩大规模。

10月26日上午,阴。

挂帮工作小组一行4人来到漂安寨走访慰问因伤致残的吴国会,伏苓种植大户杨爱田、复退军人吴之文。

该村吴国会3年前为私人建房子,不慎摔下,脑部受伤,已成植物人,工作小组询问了其夫人了解相关情况,目前官司已打赢,但对方没有偿还能力,当事人已外逃躲债。吴国会家里有一读大学的女孩,家庭十分困难,工作小组李昌荣、王清泉分别送上慰问金100元,共200元对吴国会进行慰问。

该村入党积极分子杨爱田,是伏苓种植专业户,年收入5-6万元。由于伏苓种植需要一定技术,经过工作组队员开导,他表示愿意传授技术,带动村民一起干,一起致富。

复退军人吴之文原来在给人做泥工,近期正准备养猪,计划年出栏30头。

韩克定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2日 晴 星期六

昨天晚上刚到达乡政府所在地,不顾路途劳顿,今天一早,龙林副局长就率负责德顺村这个组的同志一起到村委,村支书孙帮平接待了我们,龙副局长首先说明了这次万名干部下基层的目的和任务,紧接着孙支书介绍了全村的情况。他说,德顺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365户,总人口1672人,有48个党员,全村耕地面积1259.8亩,全村粮食作物以水稻、红薯、玉米为主,油类作物有:油菜、花生、大豆,主要资源有松、杉和其他杂木。德顺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2700元。主要的收入来源依靠外出务工、种植稻谷和油菜、收取松脂等,全村外出务工480人,占全村人口的1/4,留在家中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德顺村的森林覆盖率较大,年产松脂3000多吨,也是主要经济来源。全村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温饱问题基本能解决,今年虽经历旱灾,但影响不大,预计明年秋收前不会发生缺粮断供情况。

听了孙支书的介绍,我们初步感觉到村里吃饭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经济收入太低,人均2700元,还达不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是收入低其主要的原因。

随后,我们走访了生猪养殖户李洲平,了解到他主要的担心是市场肉价不稳定,主要困难是贷款难的问题。李洲平是一个很有想法,有头脑、有技术的领头人。

10月25日 大雨 星期二

今天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冒着大雨,到德顺村二组吴方召家走访,他家是一个贫困户,现有8口人,前些年两个儿子因病因故相继去世,留下两个老人,两个儿媳和四个孙子。吴方召今年74岁,身体不好。家庭主要收入靠种地和儿媳妇外出打零工,三个孙子已大学毕业,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东、一个在贵阳,现在工作不稳定,没有多少收入,自己养活自己都很困难,最小的孙子还在读小学。为了送孙子读书,已经花光了积蓄,儿子去世后,既缺劳力又缺钱,70多岁了仍要下地干活。

我们给了老人家200元慰问金,并告诉他,孙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工作稳定后,日子会越过越好,要求老人家要放宽心,要从悲痛中走出来,好好的生活下去。儿媳妇很孝顺,也给他们很多的安慰。临别前,我们祝福老人健康长寿,老人家再三感谢政府,想到他们的困难和帮助他们。

10月28日 雨 星期五

连续几天下雨,路面都积满了雨水,本来大家今天都不想外出,但又觉得10天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能够多了解些情况总是好事。近两天村支书不在,我们和吴培文村长联系,又联系不上,一直到近十点钟,才找到吴村长。

吴村长带我们走访了一组陆传胜家,他家正在建房,他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立即停下手中的活,迫不急待地说起他的故事。陆传胜今年41岁,他和爱人长期在外打工,陆传胜帮别人养鸡养鸭,爱人帮人养猪,两个人都是有心人,在打工期间,他们很用心学技术,细心的观察家禽的生长规律,还学会了给家禽防疫打针,同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回家创办一家自己的养殖场。

2009年陆传胜开始回乡创业,办起了孵化养殖场,他想通过边养殖边向村民提供鸭苗,可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但是天不帮忙,第一年遇到霍乱,1000多只待出栏的鸭子全部死光,他不灰心,认真仔细地对场地进行消毒、去湿,但接下来的两年毫无转机,每次都是在鸭子临出栏前眼睛失明,腿发软,成批死去,三年中损失了3000多只鸭子,目前养殖场只剩下几只残鸭。他到县有关部门,至今也没有得出鸭子死亡的原因和结论,他很不甘心,但又不敢再贸然投入。目前他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和专家帮助他弄清鸭子死亡的具体原因,提供技术上的指导。

罗定红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1日 星期四 (晴)

上午,局机关召开了挂帮干部会议,会上机关党委书记章萍作了简短动员,龙副局长、乔副局长也对挂帮干部提出了要求。会后,我回到服务中心对近十天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并安排好下周接待用车辆、财政检查用车辆。

中午13时,机关挂帮干部十人在龙副局长的带领下,踏上征程,经过近一年来个小时的跋涉,昨上8时许抵达黎平县德顺乡。就餐后在另一个乡镇(洪州镇)住宿。宿前龙副局长组织这次挂帮工作四个小组的组长开了个短会,就这次局机关创先争优办落实的四个挂帮点中,因地青村村民近时就林权问题产生纠纷,目前政府正在协调解决,挂帮工作组不便介入,因因此决定把这个组分散到其他三个组上去。其中,我参加龙永嵩组去平甫村,龙斌到韩克定组去德顺村,黄传静到李昌荣组去漂安村。地青村还去不去,待纠纠纷处理完后再作决定。

10月22日星期五 (晴)

今天正遇德顺乡赶乡场,乡政府领导告诉我们,老百姓赶场主要是换点生活必须品,一般是在上午

8时至12时,有的农民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因此,上午我们在乡场转了转,了解一下乡镇市场供应情况,下午14时,各组分赴挂帮村,我们在一位副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平甫村。平甫村 距乡政府约10公里,路况较差,进村公路还未硬化,且崎岖不平。全村100多户人家,以侗族为主。世代以林为伴,有少许的水田,乡寨干净,民风淳朴,是一古老的典型侗族村落。在与村上会计王有伦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了在这古老寨子中有很多中国民族少有的特征。漂亮的侗家古楼、亮丽的民族服装。在王会计的带领导,我们走访了吴义栋家。吴义栋,男,40岁,双女结杂户,两女发儿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靠木匠手艺在本地做工,有山林2亩,水田2.5亩,年收入稻谷2.5千斤。据乡干部介绍,由于该村地理环境等因素,青壮年几乎常年外出打工。村里留官运亨通的多是妇孺老幼。上午9时许上山劳作,下午6时或更晚些时候下山。除了电视,谈不上文化生活,走在田间小道,我思绪着联想着,这样一座古老而又漂亮的侗家村落,应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并加以保护,让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长此传承下去。

10月24日 星期一 (晴)

今天上午8时30分,我们平甫村挂帮小组冒雨来到平甫村第四组,该距平甫村约5公里,有40户人家。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我们走访村民石银新、石通、石芬支(残眼)、石芬文四户人家,总体来看情况较好,只有石芬文家是超生户(四个女孩)。石芬文没手艺和特长,靠种地过日子,今年收获水稻4000斤,口粮不成问题。据村长石文超和老支书介绍,平甫村村民较为朴实,文化不高,接受新生事物慢,要改变现有的状况,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也不是用物质扶助就能改变的。从老支书和村长的话里,他们也想改变全村的面貌。要扶贫,就必须先打好基础,其中教育是关键点,从智力上扶贫,用知识改变贫穷。民族地区更应该重视基础教育。彻底扫盲,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脱贫、致富。

刘新华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2日下午2点出发,22分钟后到达漂安村委会,村支书、村长、文书、会计都在。村支书杨锦祯同志介绍了漂安村的基本情况,漂安村有党员43名其中预备3人,339户,1547人在册,可耕土地1085亩。其中旱地27亩。2010年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本村季节性劳务输出300——400人,六个自然寨共分9个村民组,有四个寨已通自来水,其余两个寨110户人饮工程因为资金短缺未能完成。

本村计划3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人饮、布道、水渠等。三至五年后准备把种植、养殖方面的工作全面展开,种植以药材类,如茯苓、百合、白芨等,养殖以小香鸡,猪,稻田养鱼等为龙头产业。已经上报专利的白芨口服液,如果市场接受,将大面积生产,本产品由安徽中药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前景非常乐观。

由于群众思想在自主方面不能形成意识,发展思路不明确,没有长远规划,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让他们开阔视野,特别是让带头人先尝到甜头,我想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10月23日上午走进漂安屯。漂安屯共有13个姓以王姓为多,红军长征时曾路过此屯。漂安屯有两个眼镜配件加工作坊,给温州老板加工眼镜配件,还有一个人工宝石加工厂给广西老板加工人工宝石,全村的妇女100多人不用出去打工,家门口就可以增收,每月少则1000元左右,多可以拿到1500元,这样可以解决没有留守儿童的问题了。这两种加工作坊的销路都没有问题,就是如何加大投资,让更多的村民受益,现在差的是资金,因为贷款利息又高,敢当风险的太少,会算帐的不多,我歉他们可以采取多人投资,风险利益共担,这样就可以减少风险的程度。可能是接触的时间少,没有人答话。

10月24日漂安寨。洪家屯。在漂安寨走访了一个五保户黄进章59年生还有智障,每月有300多块钱,低保水平,还可以过吧。这不是我们管得了的。走访一位老村干部吴德安共产党员,应该是本寨的致富带头人,办了一个宝石加工厂投资五万多元,可以解决二十多个家庭的增收,但是思想保守,不愿意说投资的收益,我们也不好太细问。看了寨子的小学。小学共四个班,分别是,学前班24人;一年级10人;二年级9人;三年级6人,三位老师全面开花,样样教。听说乡里已经要求停班,都到乡的学校就读,我觉得小孩跑几公里读书太苦了,如果是寄宿,条件还不到。应该全面考虑再做决定。

漂安寨有一个采松油的高手叫廖育松,每年可以卖松油收入五万元以上,他说今年差了,收购价才4元多,往年可以达到6.5元,最高还上过8元,我想可能是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化工原料收购价是加工的量减少造成的,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卖上一个好价钱。

漂安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本寨的交通要道一座桥因多年失修,已经面目全非,经常出现人畜事故。为了该桥的重建,去年村民集资10万元,款已经缴到县交通局,当时的县交通局领导承若马上立项,可是已经一年,因为换了领导,致使该项目不能实施,这可是有关民生,民意,和政府部门的形象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多学习“三个代表”精神,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该桥的重建尽快提到议事日程,还老百姓一个平安。

洪家屯,68户300多人,三分之一的人出去打工增收,九组长秦光辉本人靠采松油年收入一万五左右。本寨最大的亮点是村妇女主任吴翠贷款10万元,自己投资四万元,共十四万元种植竹荪。今年才起步,目前收获投资过半,有望年底、或明年初还完贷款,见到成绩,祝福她,不容易,已经算大手笔了。我也告戒并希望她能在网络信息方面多了解,以便能卖上最合理的价钱。这样才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在洪家屯看望了本村年纪最大的姚昌茂户,94岁的高龄身体蛮好,龙局长,李昌荣分别给了老人100元钱。还走访村民石文昌户,本户还算小康,共六口人,在德顺乡街上有个小门面,搞装修。本组有五个五保户,单身汉多,四十没安家的还有,放松油是每户村民增收的一个途径,有的还到都匀方面去承包采集,以获得更多的效益。

几天下来感觉到当地的村民除了在外打工的一部分,其余的以放松油为创收的途径,自主创业的太少,比较安于现状,有的村民一边喊粮食不够吃,但是家家烤酒喝,这是个矛盾。

翁少兰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2日 晴

这是我们到乡的第一天,对德顺村还是带有些许的好奇,所以早早起床出了旅社,清新的空气钻进

五脏六腑,褪去繁华都市的喧嚣,人也觉得特别轻盈。白天太阳下的德顺村,街道两旁修建新房的村民已经早早开始干活,简易的起重工具不免让人对它的安全性能产生担心,路边田地里仍旧看得见几个农家妇的身影,错落的木板房袅袅炊烟升起,村民们应该正在准备过早。

吃过早饭,我们一行挂帮同志来到德顺乡政府,龙林局长带队和德顺乡政府领导班子进行座谈,说明此次帮扶的任务和目的,严肃挂帮纪律,听从安排,也大致了解了德顺乡的基本情况。随后,一行人按照分组,各自开始了帮扶工作。今天,龙局长和我们组一起下村,来到德顺村,在乡政法委书记和村支书带领下,来到2010年我局帮助扶持养猪专业户德顺村李洲平家,目前,该养猪大户现已发展到,存栏母猪26头,仔猪200多头,出栏100多头,今年利润将达到10多万元。同时,李洲平利用养猪场地,养殖鸡、鸭、牛等,年收入可达10万左右。

10月23日 晴

23日上午阳光明媚。我组一行4人,在村支书孙帮平的带领下,沿着德顺村乡间小路,走访三组孙帮和家,穿过一扇木门,一个面积不大水泥地面院坝,孙帮和刚从地里干活回来,正在弹去身上的泥土。村长热情的介绍我们一行人,孙帮和憨厚的笑着和我们打招呼。看的出来,孙帮和家干净有致,在组里应该算是生活比较好的人家。孙介绍说,他们一家4口人,夫妻俩、年迈的母亲和一个读初一的小孩,孩子在县中学寄读,妻子是位教师,孙帮和平日里忙着茶园和地里活,就母亲在家时间比较多。孙帮和种植了40多亩茶园,投入每年约2万元的资金,细心呵护和栽培茶园,现在已经是种茶第3个年头,但是没有产出,孙帮和解释说种植茶叶一般是第四年开始采茶,再熬熬,明年就能有收成。等有了利润,还想把茶园搞大点,现在县里提供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又在搞“万亩茶园”项目,机遇不错,就是现在资金缺乏,搞不大搞不成规模。我们问孙帮和既然有想法,有条件,可以带动村民一起搞,大家共同致富。孙说,现在茶叶没有产生效益,其他村民都在等待观望,还形不成规模。再说现在贷款十分困难,年利率很高,信用社对于这种小项目又不给贷款。现在手头有点钱,也都用在新建楼房,为茶叶产出后的加工作准备。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不时有串门的老乡,他们很热情,他们说村里人的关系都不错,邻里和睦,少有矛盾,我们想着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真的很是惬意。就是在这样的小乡村,但凡有点见识的年轻人,都想着如何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资金、技术、门路?都是他们面临的问题。现在信用社小额贷款金额太少,不能解决小规模资金问题,项目未达到规模又很难贷到资金,即使能贷到,过高的利息也让这些村民不敢贷。

10月28日 雨

今天天空依旧阴雨绵绵,这样的天气已经持续了一个周,透过旅馆窗户望去,绿茵茵的田地仿佛被雨水洗刷的更绿。德顺村支书骑着他那摩托车又出去办事去了,吴村长陪着我们走访农户。昨天听村长提起一组务工回乡养殖户陆传胜,今天我们决定去拜访,进一步了解情况。

陆传胜夫妇在外打工多年,运用积累的经验和学到的养殖技术,2009年回村开办养殖场,饲养鸡、鸭、猪等家禽,陆传胜夫妇除自家养殖外,还时常帮助其他养殖户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问题。陆传胜开办一家孵化养殖场,打算成功后推广孵化繁殖技术,德顺村的鸡鸭苗一直是靠外地市场供给,孵化繁殖以后可直接向村民提供鸡鸭苗,降低养殖户的成本,也能带动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他的想法很好,但是在三年中屡次失败,每次都是在出栏前鸡鸭全部死亡,严重挫伤了他养殖的积极性。陆传胜说现在家里的钱几乎都赔光了,但是他就是不甘心,自己的技术没问题,鸭苗也没问题,不知道怎么就会出现这种状况。为搞清楚,他把死鸭和饲料都送到县畜牧局化验,但都没有查出问题,希望能得到更权威的帮助弄清原因。

明星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4日(星期一) 小雨

按照工作安排,吃过早餐我们一行又来到挂帮点—德顺乡平甫村。在村吴会计的带领下,我们踏着泥泞走访了四户人家。

第一家户主叫吴凯。家有6口人,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一儿一女均在广东打工,年底能带回家1万余元补贴家里。有良田3.5亩,年收稻谷约3500斤,基本能自给。养猪2头,估计今年底都能出栏。家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小日子过得还算殷实。第二家户主叫吴其军。家有3口人,小孩刚上小学,有良田1.5亩, 年收稻谷约1500斤,基本够吃。养猪1头,家里基本生活设施比较陈旧,因吴其军有腰病而劳动吃力,所以家里生活状况明显要差一些。第三家户主叫钟力明。第四家户主叫吴义帮。总体生活状况都很一般,温饱无忧,富足不够。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创收门路和方法,主要靠粗放的劳作或就近打零工等维系一家子生计。

夜幕降临,看见一户户饮烟四起,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一天又将过去,劳作的人们又将回到自己的巢穴歇息,嚼着粗茶淡饭,静静享受家的温馨与甜美。

好人好梦,真心希望平甫村的村民们能靠你们的双手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

10月27日(星期四) 小雨

今天上午8时30分在龙永蒿处长的带领下我们再次来到平甫村。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叫庞秀凤,女,50岁上下。庞支书已是连续四届任该村支部书记了,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得主。通过交谈了解,庞书记应该是一位干练、有责任心、有头脑、有主见的老村官。因前几天庞书记都在黎平县参加党代会,所以我们不曾谋面。为此我们今天主要想通过庞书记更加清楚地了解一下平甫村的各方面情况。

据庞书记介绍:黎平县德顺乡平甫村地处乡东南部,距县城6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有2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共231户946人,有32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总面积8.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3.3亩,林地面积8433亩,森林覆盖率为73.4%,1995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造林十佳村”。从2006年起,平甫村又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试范点。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大力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村寨道路硬化、人饮消防、沼气池、学校、卫生所及文化设施等全面兴建,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走访,实地查看,资料查阅,当地干部、群众介绍等方式,我们认为平甫村的优势有:

一是传统少数民族(侗)聚居村寨,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世代厚道本分,勤劳实干。

二是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具有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便于发展壮大。

三是社会治安好,人们心灵干净。可以实事求是的说:平甫村已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好光景。

四是全村上上下下特别重视教育。不管家里多么困难,小孩读书求学问题从不含糊。本村每年都会有人考上大学,前几年还出了一个留学生,而今学成归来在省林科院工作。

五是循规蹈矩,自觉拥护和遵守党的大政方针。计划生育是党的一项基本国策。该村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突出,连续13年没有一例计划外生育,在德顺乡9个村寨中是唯一的“硬招牌”。

当然,有优势就会有劣势。客观上交通闭塞,区域环境,自然条件等受限制,主观上思想懒惰、穷则思变意识不强导致视野不开阔,缺乏开拓创新,习惯安于现状、随遇而安。为此,在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的光辉进程中,平甫村社会经济发展仍裹足不前,起色不大。

我们下村开展挂帮工作也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更主要是当地党委(支部)、政府和所有村民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创造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10月30日(星期日) 晴天

今天我们工作组一行将踏上回贵阳的征程,在即将回到喧嚣而热闹的都市生活之际,心里不免有几丝激动,同时更有几分苦楚和不舍。虽然在乡村度过的这10个日日夜夜有时是那样凄凉和艰苦,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鞭挞着、警示着我。这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让人留连忘返;这里的乡间小道、风土人情让人欲醉成仙;这里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神奇而多彩、沁人心脾。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所以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平甫村这里的美丽与沧桑、善良与穷恶、珍奇与平凡??

平甫村的乡间小道、莲花楼让我心喜;村民们重视教育、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让我心欢;孩子们上学难处多、缺乏支柱产业、没有优质稻种让我心忧;村民朋友们生活还不富足、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让我心急。

我经受了感动、灵魂再一次受到洗涤,我会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工作、勤奋工作,为做好全省粮食工作尽自己的力量。

衷心祝愿德顺乡平甫村的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曾真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2日 晴

经过昨天一路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德顺乡,尽管已经进入初冬,茂盛的树木、保护完好的植被还是让我们惊叹。德顺乡政府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龙局长带领我们一行人和乡里同志进行座谈,在说明此行目的和任务后,德顺乡姚书记向我们介绍了乡具体情况。随后,我们被分配给了各自小组挂帮村的村支书和村长。

我们小组挂帮德顺村,村就在乡政府所在地,据村支书介绍:德顺村位于乡境中部,距县城48公里,东抵洪州镇潭洞村,南接地青村,西与漂安村接壤,北靠平阳村,辖5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共365户,总人口1672人,以吴、李、石姓居多,侗、苗、汉等民族杂居。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9.8亩(其中:稻田面积1238.8亩、旱地面积20亩),全村粮食作物以水稻、红薯、玉米为主,油类作物有:油菜、花生、大豆,主要资源有松、杉和其他杂木。德顺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全村林地面积29400亩,其中:马尾松8786亩,杉木林3055亩,森林覆盖率达61%,年产松脂3082吨,全村外出务工480人,松脂、务工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支持,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2700元。全村粮食能自给自足,温饱问题基本能解决,今年虽经历旱灾,但影响不大,预计明年秋收前不会发生缺粮断供情况。村建有中心小学1所,有鸡窝寨1个教学点,在校生308人,教职工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全村参加医疗保险率达到98%,养老保险还未大范围实行,目前试行60岁以上老人优先入保,部分组青壮年入保试点。村内各自然寨都通公路,“一事一议”带来村寨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已完成6个组道路硬化。2002年修建消防安全设施,消防、人畜饮水池1个,蓄水量为45m3。全村已完成农网改造,村境内有下江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320千瓦。全村水电已实现家家通。

德顺村在乡里应该是条件最好的村了,因为在乡政府所在地,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别的村好,不过在没下过村的我看来,这里仍然是落后的农村。这样的认识反而让我对接下的日子充满期待,十天的时间,我将完全融入这个村庄,了解它认识它,尽我所能,认真完成此行的任务。

10月25日 阴

今天天空相比于前几天的阳光明媚,显得阴沉沉的,放眼望去,远处绿葱葱的山头也蒙上了一层灰色,有着一番别样的味道。村长一早就带我们去一组吴方召的家,今天74岁高龄的吴方召,一家八口人,几年前二个儿子先后去世,留下二个儿媳和四个孙子,生活困难,靠着家里几亩地的微薄收入和县里对贫困户的支持,吴方召硬是供四个孙子读大学。吴方召老人说:“在怎么穷不能穷了孩子,只要他们愿意读书能读书,想尽办法我都会供,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呀。”现在吴方召的三个孙子已经大学毕业,两个儿媳妇也很孝顺,而他也日渐老去,在老人爬满皱纹的脸上,我们依稀能够看见未来的幸福画面。在德顺村长期以来受打工思想的影响,一般小学或中学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像吴方召这样想法的村民并不多,我们想,如果村里有更多的家庭都能像吴方召这样,那德顺村的明天,谁说不是美好而富足的呢。

离开一组,下午我们驱车前往距德顺乡较远的五组,现在的进村公路比以前好了很多,水泥路的平坦并未让我们有山路颠簸的不适。来到五组,组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据组长介绍,五组又叫东临组,主要靠村口的德顺河而建,该村的田土主要在河对面,因河面没有桥,村民就自己搭建一座简易木桥,每年农忙季节,正是雨水季节,洪水爆发木桥都会被冲垮,年年都需重建,这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行人,骑摩托车,能够承载牲畜就可以。德顺河河面很宽,我们粗略估计,修建桥需要资金较大,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对村民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10月28日 雨

外面下着细细小雨,雨雾笼罩下得德顺村,显得那么的清新和宁静,被冲刷过的树木苍翠欲滴,雨后清新的空气,犹如婴儿纯净的眼神,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走进它的世界。

56联村联户日记_联村联户

一早,村长已经等在了楼下,我们今天将去走访一组养殖户陆传胜,我们了解到,陆传胜夫妇在外打工多年,运用积累的经验和学到的养殖技术,2009年回村开办养殖场,饲养鸡、鸭、猪等家禽。陆传胜开办一家孵化养殖场,打算成功后推广孵化繁殖技术,德顺村的鸡鸭苗一直是靠外地市场供给,孵化繁殖以后可直接向村民提供鸡鸭苗,降低养殖户的成本,也能带动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他的想法很好,但是在三年中屡次失败,每次都是在出栏前鸡鸭全部死亡,严重挫伤了他养殖的积极性。陆传胜说现在家里的钱几乎都赔光了,但是他就是不甘心,自己的技术没问题,鸭苗也没问题,不知道怎么就会出现这种状况。为搞清楚,他把死鸭和饲料都送到县畜牧局化验,但都没有查出问题,他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帮助分析原因,提供技术指导,使他能够东山再起。

范非同志民情日记摘选

10月22日 星期六 天气阴

今天是下基层工作第一天,在德顺乡陈副乡长陪同下,罗定红主任、龙永嵩副处长、王升猷师傅和我一行驾车到我小组挂帮的平甫村走访。

平甫村距离德顺乡有4.5公里,因为道路硬化,一路都是石子,比较颠簸,道路也比较狭窄,如果步行的话成人估计得要1个多小时。

一到村口,村会计家崭新、具有民俗特点的木楼就印入眼帘,让人感觉到浓浓的侗家风情。今天是村会计陪同我们走访农户,我们走进村会计家的木楼,木楼有四层,每一间都宽敞明亮,村会计介绍木楼都是自己亲手建造,木料都是就地取材不花钱。会计介绍,平甫村的村民都习惯居住木楼,很多村民都有独立建造木楼的技艺,村民建木楼,木料都能就地取材不用花钱,自己支付的就是帮工费,现在还能享受政府的危房改造补贴,所以陆续有村民享受到补贴政策对自己家的木楼进行改造或重建。

进入到平甫村内,总体感觉平甫村的村容村貌整洁、清爽,侗家风格的木楼错落有致,村中心的鼓楼坪及两座鼓楼周围1428平方米地坪铺上了青石板和鹅卵石。据会计介绍,受惠于贵州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资金扶持政策,平甫村1455米烂泥街道、主干道得到了硬化,清理和硬化排水沟372米,浆砌保坎180立方米,2000多米长的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步道连接家家户户;完成了主管长11.56公里的人饮消防工程。在参观村委会办公地了解到村委会还新建“农民文化家园”,购买了部分文化设施;组建了36人的业余文艺队,10人的芦笙队;新建沼气池65口;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十佳农民”、“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计生模范户”、“遵纪守法光荣户”、“一户一技能”评选活动,不仅村环境变美了,村民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村里社会安定,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今天平甫村呈现出的崭新风貌,都是受惠于新农村建设政策,在党和政府的带领和扶持下,在村民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0月27日 星期四 天气小雨

今天小雨,由于雨天路况不好,我们的车子不能行进,只能在距平甫村不远的地方停下来,大家步行进村。希望现在正在进行的路面硬化工程早点完成,这样村民进出也方便容易许多。

早上走访了一家低保户,户主叫吴育超,疾病缠身,丧失了劳动力,妻子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现有两个儿子读书,经济条件十分差,家中的田主要是靠80多岁的老父及兄弟帮忙耕种。看到过得如此艰辛的家庭,大家心里很是难过,到平甫村巡视的龙局长当即个人拿出慰问金鼓励户主克服困难,积极生活。

比较欣慰的是,在平甫村走访的大多数农户生活再困难,都还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据了解平甫村每年都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或是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国家出台的助学贷款政策很受村民欢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深造的后顾之忧,其中还有出国留学归来的优秀人才,村民整体素质相对比较高。

相信随着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生产、生活更加有保障,更能分享到国家富强、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10月28日 星期五 天气小雨

今天是来到德顺乡的第八天,根据这些天到平甫村走访的十多家农户了解的情况来看,对村民生产、生活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整个村常年在外打工的劳动力大概有230多人,对于这个只有900多人的村寨来说,主要劳动力都外出,留守的基本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对于户均2-3亩田地的家庭来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耕种,粮食收成只能基本满足家庭用粮,没有富余的粮食出售;由于养殖习惯和方法限制,养殖收入也不是很理想;原本为村里支柱产业的小香桔林,因为近几年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根治的“大食蝇”虫害,小香桔林几乎不能带来经济收入,这给村寨和新农村建设带来重创,村干、村民也是一筹莫展;再加上今年松油市场价格的低迷,给一直都靠松油买卖增加现金收入的平甫村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些横亘在推动平甫村发展面前的一个个难题,亟待解决,对于平甫村的村干、村民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在过去五年,一直都是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平甫村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通过努力平甫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平甫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更应该主动迎难而上,不等不靠,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发展的新路子,致富的好办法。

从和村民交流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兄弟并不安于现状,外出打工经历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甚有了解,都想法设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是对于平甫村的发展,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需要村一级干部组织带领全村求发展、求致富,作为帮扶工作队,通过了解农村工作开展情况,希望能在村发展的道路上可以给予正确的建议,提供能力所及的帮助。

三 : 浓浓村民情

放眼望去,碧绿的河面,深绿的起伏山峦,感受不到多少秋意,但一阵寒风袭来便知秋盛浓。秋,收获的季节,收获果实,收获感动,收获浓浓的情。

在我办公室的墙角有几个硕大的红薯用蛇皮袋装着安静的放在那,这些红薯是同事入村时从村民那免费拿来的。一入办公室微底点头便看到他们,一阵暖流拂过心田,感受到的是浓浓淳朴的村民情意,在乡镇工作的我在不同果实成熟的季节会收获到不同地道美味的“土特产”,不要怪我“不劳而获”而是给钱他们还会跟你急,“如果你从家里拿这些东西你也会给钱吗?”“都是家门还说那些。”倍感幸福,收获着一份份感动,但同时是愧疚,愧疚没有能力为他们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能做的也是把工作做好,使他们的利益不要受到损害。

一次有一位村民拿合医证来年审急需用,但是停电,年审要查新农合系统,没有电是办不成的,在等了近半个小时后,还是没有来电,村民又要赶车,她急我也急,在打听下得知乡卫生院发电,我带着合医证迅速跑到卫生院,她也跟在我后面小跑着,终于把事情办成了,把合医证还给她时,她一直说着“谢谢”,我从她是眼里看到了满是感激,我感到羞愧,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走出卫生院,她还是跟在后面不停的说:“谢谢”我提醒她快点赶车时,她才停下,在我回到食堂刚坐下正要吃饭时,她来到食堂门口叫了我,我以为她还有什么事要办,便忙过去,她硬把几根香蕉塞给我,我没收,后来把香蕉直接放在餐桌上,还一直不停的跟我说:“谢谢”,我傻了,心情五味杂陈,目送她离开,我做的事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是受之有愧。后来她来我办公室办事,微笑着叫上我的名字,倍感亲切,像亲人。从这件事中使我明白了“百姓之事无小事”,你怎样对待群众,群众就会怎样对待你的道理。使我想起了焦裕禄,焦裕禄为什么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四 : 村官民情日记

秋收结束,秋种也基本完工,大棚的建设、万头猪场的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我们主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与村民协调,与供电部门对接,协调电力开户,请国电xx市分公司与xx市公司协调,免除开户费用及材料费,先行架设两相照明用电,再架设三相电,三四万的开户及材料费,只能请供电部门免掉了。

xx年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征收开始,关键是做好宣传,人均350元的标准,国家投入280元,农民个人负担70元,进一步提高了医保的报销标准,老百姓应该信任。但工作量大,每一位村民都参加医保,要核对身份信息。

村庄环境的整治也要进行,农忙后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村庄道路、河道清理、绿化养护等等。

农村社会矛盾的排查和处理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在做好中心工作的同时,各项日常工作一点也不得马虎,最近村里又有三位村民去世,殡葬改革工作一定得跟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也要完成,村里的干部必须定员定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否则就会陷入无序的状态。上星期一个邻里纠纷的处理,我就要求农户逐级反应,干部逐级解决,必须建立有序的解决纠纷的机制,对村民来讲,可迅速处理,对干部来讲,是一个锻炼和考验,我们要有一支群众信得过、有战斗力的农村干部队伍,从村民小组的中心户长到分工村干再到村主要领导,建立阶梯形处理问题的队伍是处理农村矛盾的有效形式,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完善。

下一阶段,除了处理日常工作和一些中心工作外,主要精力要放到外交上,到相关单位和部门,走出去,请进来,争取外援,以解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才能办事,有项目才能去争取资金,要建立生猪、蔬菜、农机合作社,整合资源,为下年度上争资金作准备。

五 : 村书记民情日记

两个多月来,一边调研,摸底调查,一边安排中心工作,秋收秋种,秸秆禁烧,招商引资,陪来来往往的客人到村里考察,也曾出去考察,和多方客人谈合作,完成了几件事:1、万头猪场招商成功,土地流转,使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成功引进蔬菜、水果大棚种植专业户;3、注册了劳务公司,4\最近完成了《三年任期目标规划》(征求意见稿)交镇党委,周书记提了部分意见,形成讨论稿交村两委班子及党员、村民代表讨论。

随着秋收秋种的结束,我最近的工作重心要作相应的调整。我不能天天到村里上班,不能把时间耗在村里,象机关工作那样按部就班,要走出去,请进来,让外面的人知道xx村,让更多的人了解xx村,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xx村。

12月10首先找了周书记,汇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接受镇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解决一起近二十年的邻里纠纷,这个纠纷是历届党委、政府头疼的事,有多位党委书记、镇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法庭庭长参与调解、商讨解决方案,严重影响了村里和党委政府的工作,是村里的不稳定因素,我到村后先后花十多天的时间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虽有进展,但现在又陷入了困境,当事人互不相让。周书记安排了15000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矛盾,主要是用于补偿一方当事人的损失,由于镇长分管财政,昨天找到刘镇长审批,和镇里两位主要领导共进了午餐。今天找到财政所长,将15000元划到村里的户头上。

另外猪场和大棚种植需要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活用电、生产用电,村里的干部因为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一是怕出去找人,二是以为一些职能部门刁难我们村里人。我先与镇农电所联系,涉及到开户、材料、人工等费用,农电所帮我们首先解决了照明电,免了所有的费用,送了我们材料。但三相电需要的材料要近5万元的费用,农电所无法解决。陈所长向我们解释,但村主任吴国坤及村电工吴国忠不理解,认为陈所长不帮忙。我理解陈所长的难处,我提出我来找xx、xx供电公司的领导,请xx公司的领导协调。陈所长认为我提的方案可行,通过几种途径,终于和xx供电公司的领导对接上,xx市有位同志在xx公司当副总,今天一早我驱车到xx供电公司,不到半小时就沟通好了,顺利落实了三相电的问题。如果让村里人处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办得成,他们怕做事,不做事也就省了不少事,所以他们没有事。我现在更加理解吴国坤同志当30多年村干部的安逸、平和生活了,难怪他跟我讲“你来了一个月,我们做了比以往一年还多的活计”。

供水同样存在问题。由于猪场远离村庄,因此需要供水公司架设600多米的专用管道到猪场,这又涉及到费用问题,镇里供水站提出按最优惠的价格帮我们开户,每户开户费900元,但管道、人工等费用无法解决。我只能利用自己的资源,我曾经办理过xx市水务局做当事人的二审案件,与xx法院联系,请他们与水务局的领导沟通,争取将这段工程列入农村水改工程,这样可以解决这段费用,但临近公历年底,法院系统20日前忙于结案,因此要到12月20日以后才能和水务局联系。

的确,要办事就有事,不做事就没事,我下来就是办事的,一些村里人解决不了的事我必须事必躬亲,但必须由村里人干的事必须让他们去做,看来我必须考虑分工问题了,村书记既是战斗员,更要当指挥员,等规划讨论定稿后,我下一步工作一方面要出去争取外援,另一方面要给村组干部上笼头,安排每个村组干部的工作,定员定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有序的工作机制。

本文标题:联村联户民情日记-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486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